【美术学开题报告(含提纲)】_第1页
【美术学开题报告(含提纲)】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建窑现代工艺与审美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学历开展本课题的意义及工作内容:研究背景:建窑以今天福建省建阳为代表,窑址在建阳水吉镇,建窑以建阳市水吉镇的古瓷窑和遇林亭窑为黑建窑系的姐妹窑,以产黑瓷而著称。这种瓷器在日本被称为天目釉。日本和韩国的茶道都非常重视此物。其釉而有明显的垂流和窑变现象,有“兔毫”、“油滴”和“曜变”及“鹤鸽斑”等有名的品种。建窑黑瓷以建阳建窑烧制“兔毫盏”最为著名。陶瓷视觉艺术的形式,一般来说是色彩、造型和纹饰的三者组合。陶瓷艺术也正是由釉色、造型和纹饰三要素构成的。建窑陶瓷中无论是厚釉装饰方法,还是薄釉装饰方法,都极力追求釉色的自然美。而这种自然美的形成,则又体现在制釉工艺技术与艺术审关及艺术表现的完关结合上。采用厚釉装饰法,不仅使釉质似玉,而且也使釉色柔和含蓄。这种非人工有意描绘出或刻画出的效果,美在自然天成。黑瓷本来就是以它黑如漆的釉色而闻名,黑色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宁静和严肃的感觉,一直是人们喜爱的颜色。兔毫、油滴、鹤鸽斑等纹理效果的形成,是釉的液相分离、析晶造成的。建窑黑瓷的釉色自然别致、变幻无穷,让人眼花缭乱,又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它的妙处,这种带有原始气息的古拙的美,在现代工艺的制作与审美中仍然具有极大的文化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研究意义:建窑的黑釉瓷器是世界上最早的结晶釉瓷器,不仅如此,建窑的黑釉茶盏还有这变换莫测的窑变花纹,如鹤鸽斑、兔毫纹等等。这些瓷器的出现,都给世界艺术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对建窑现代工艺与审美的研究,从建窑建盏的釉色、造型、纹路等层面出发,探讨建窑在现代工艺中的创新设计,从建盏现代工艺与审美中挖掘该瓷器的美学价值,为绘画艺术中的美学设计与色彩光泽的运用提供启示和参考价值。研究内容:传统建窑茶盏及审美特征建窑历史概述建窑黑瓷茶盏建窑黑瓷茶盏的审美特征1.造型美2.釉色美3.意蕴美二、建窑茶盏设计在现代工艺与审美中的传承(一)传统建窑黑瓷工艺的恢复(二)结晶釉装饰的多元化发展(三)建窑黑瓷茶盏设计理念在当代的传承(四)建窑黑瓷茶盏审美特征在我国当代陶瓷茶具中的传承1.造型美的传承2.釉色美的传承3.意蕴美的传承三、建窑茶盏现代工艺与审美的创新设计(一)建窑现代工艺与审美的发展趋势1.符合时代审美特征2.依据消费层次设计3.符合不同饮茶习俗文化4.功能多样化(二)建窑茶盏现代工艺与审美的创新设计1.造型设计多样化2.材料运用复合化3.装饰体现多元化课题工作的总体安排及进度:(一)研究准备阶段(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1月28日)

1、选题、了解毕业论文设计要求;

2、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形成文献综述;

3、提交论文开题报告;

4、完成论文开题报告答辩;

(二)调查研究阶段(2018年11月29日至2019年2月20日)

1、阅读论文相关资料、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2、实地调查、收集相关资料与数据;

3、论文初稿撰写。

(三)成果形成阶段(2019年2月21日至2019年4月28日)

1、论文修改。

2、论文继续修改、定稿、答辩准备;

3、论文答辩。参考文献:[1]马小芳.宋代建窑黑釉茶盏[J].留学生,2016(3).[2]施泳峰.紫玉瓯心翠涛起——从宋代的斗茶习俗看建窑兔毫盏的工艺特征[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6):50-52.[3]刘鹏.宋代建窑兔毫盏探析[J].东方收藏,2015,36(3):55-58.[4]刘明江.宋代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碗的艺术价值研究[J].艺术品鉴,2015(8):250-251.[5]王乾.宋代陶瓷茶具的艺术形态与时代特征[J].现代装饰(理论),2015(4):186-187.[6]陈平.黑釉瓷的佼佼者--宋代建窑[J].大众理财顾问,2013(11):76-77.[7]罗婷,吴军明,孙丽.宋代建窑油滴天目釉的仿制研究[J].江苏陶瓷,2013,46(3):10-12.[8]施洪威.窑变釉工艺品的开发研究[J].佛山陶瓷,2013,23(9):39-41.[9]袁呈燕.宋代建窑黑瓷茶盏审美特征的传承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2.[10]王冬媚.蜚声海内外的“黑牡丹”——建窑黑釉瓷赏析[J].才智,2012(3):203.[11]吴秀梅.宋代建窑和吉州窑黑釉瓷茶盏比较[J].农业考古,2011(5):167-169.[12]胡小军.宋代分茶、斗茶技艺与建窑黑釉瓷茶盏研究[J].茶叶科学,2010,30(6):87-90.[13]张玮,郑乃章,李伟东.高铁析晶釉的烧制工艺及显微结构研究[J].中国陶瓷,2010(8):20-25.[14]孙迎春.闽北建窑陶瓷工艺与文化产业研究[J].美术大观,2009(2):166-167.[15]曾智泉,陈晓飞.建窑黑盏与宋代斗茶文化[J].文博,2008(6):78-82.[16]唐珂.艺苑的奇葩黑瓷的华章——宋代建窑黑釉盏的纹理特征[J].电影评介,2007(13):78-79.[17]李磊颖,刘春福.宋代建窑珍品及其审美内涵[J].中国陶瓷,2006,42(2):57-58.[18]刘春福,李磊颖.建窑陶瓷的美学本质与工艺特征[J].佛山陶瓷,2006,16(2):34-35.课题预期达到的效果:1.详细了解建窑茶盏的历史及传统建窑茶盏包含的审美特征,从造型、釉色、意蕴三个方面,对传统建窑茶盏审美进行赏析。2.对建窑黑瓷茶盏现代工艺与审美现状有深入的了解,从工艺、结晶釉装饰、设计理念、审美特征等方面探讨现代工艺与审美对传统建窑的传承。3.从建窑现代工艺与审美的发展趋势与创新设计两方面,将建窑茶盏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梳理,深入了解建窑茶盏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运用。4.对建窑黑瓷茶盏清丽挺拔的造型美,突出实用的功能美,含蓄莹润的釉色美以及自然天成的意蕴美的赏析,对釉的液相分离、析晶造成的兔毫、油滴、鹤鸽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