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高级中学2023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高级中学2023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高级中学2023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高级中学2023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高级中学2023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高级中学2023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就人类文明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材料反映的科学成就是A.经典力学

B.电磁感应

C.进化论

D.相对论参考答案:A2.东欧国家动荡不安的1989年,法国在进行它的200周年国庆纪念活动,7月14日,他们用飞机洒下了法国人引以为豪的“献给人类文明的礼物”,这一礼物最应该是(

)A.《论法的精神》

B.《人权宣言》C.1792年宪法

D.《拿破仑法典》

参考答案:B3.培根曾经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C.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参考答案:A4.维新变法期间,中国出现了强学会、保国会、时务学堂等一大批组织。他们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公开揭露和批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向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从近代化角度上看,其反映了()A.中国社会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B.儒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C.抵抗西方入侵的近代爱国主义内容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停滞不前参考答案:考点:B6: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分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维新思想主要存在于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介于清末洋务运动和民国初年民主共和思想之间,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领袖人物.发端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维新思想,在甲午战争后蓬勃发展,并掀起了一场变法维新政治运动,但在清末民初,转向保守而渐趋沉默.解答:材料中维新变法期间的知识分子突破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向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从近代化角度上看,反映出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故A项正确;维新变法期间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已经突破了儒家传统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近代爱国主义内容是改革自强,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故选A.5.英国法律史学家梅因指出:“(罗马法)仪式不但和允约本身有同样重要性,甚至比允约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固定形式被遗漏或误用,法律行为便告失效.相反,如果所有程序和仪式均已正确进行完毕,即具有法律效力,至于法律行为是否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在所不问.这表明罗马法()A.具有明显的习惯法的痕迹 B.不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缺乏判决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D.存在过分注重形式的缺陷参考答案:考点:4D:罗马法.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考查罗马法存在的缺陷.解答:从材料“(罗马法)仪式不但和允约本身有同样重要性,甚至比允约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固定形式被遗漏或误用,法律行为便告失效.相反,如果所有程序和仪式均已正确进行完毕,即具有法律效力,至于法律行为是否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在所不问”反映罗马法过分注重形式,故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故选D.6.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

②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③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

④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C略7.“麦哲伦十字架”(MageIIan’Cross)位于宿雾岛“麦哲伦十字架”位于宿雾岛东方的马克丹岛上。这是麦哲伦到达菲律宾后登陆的第一个地方。现在立于宿雾市政府对面那座小神殿中的“麦哲伦十字架”(见下图)是后来当地教会为纪念麦哲伦而修建的。菲律宾人此举是为了纪念他A.完成了环球航行B.证明了地圆学说C.传播了西方文明D.带来了殖民灾难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意义,依据题干材料“麦哲伦十字架”,说明麦哲伦传播了西方基督教,其他A、B、D三个选项虽然正确,但是与材料叙述无关,因此C项正确。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影响8.中共一大党纲明确提出要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主张实施A.新民主主义革命B.土地革命C.社会主义革命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参考答案:C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排除A;土地革命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革命,排除B;社会主义革命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的无产阶级革命,符合题意,故排除D,选C。9.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法国展开了一系列令美国人不满的活动:命令舰队拒绝参加北约的军事演习,调整与苏联的关系,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等。这说明法国政府A.脱离了资本主义阵营

B.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积极推进欧洲一体化

D.与社会主义国家结盟参考答案:B10.文人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它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下列绘画作品中反映这一风格的是()A.《清明上河图》

B.《鹳鱼石斧图》

C.《墨梅图》

D.《步辇图》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人画的特点理解。A项是北宋的风俗画。B项是远古的彩陶画。D项是初唐阎立本的。《墨梅图》是元明清时期的文人画。所以选C。11.普罗泰格拉出生于公元前480年前后,他曾与雅典民主派政治家伯利克里结为至友,一生旅居各地,收徒传授修辞和论辩知识。晚年因“不敬神灵”被控,著作《论神》被焚,本人被逐出雅典,在渡海去西西里的途中沉船失事。结合材料,关于普罗泰格拉的表述,下列正确的是(

)A.生活于雅典民主制的奠基时期

B.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人文思想C.否定了神的权威,受到报复

D.思想体现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参考答案:D12.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极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

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B.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C.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D.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尊重参考答案:B13.“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出自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B.乔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讲话C.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时的谈话D.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参考答案:A万隆会议。重点理解“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即是指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在第一次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故选A。BCD项错误,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和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都体现不出“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等材料信息。14.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参考答案:A根据第一幅图片“齐”“鲁”“宋”等名称,可知这属于分封制下的封国;再根据第二幅图片中“辽东郡”“琅琊郡”“渔阳郡”等名称,可知这属于秦朝时期郡县制下的地方行政机构。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从第一幅图到第二幅图的变化,体现的正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图片信息无从体现行政区划的范围变化、在全国的政治地位以及行政机构的繁简问题,排除BCD三项。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周朝的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15.词汇出现的频率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中国各报刊上的有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新政

B.民国、孙文、共和、三权分立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抗日参考答案:B16.下列中国古代的著名农书,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农书》②《齐民要术》

③《氾胜之书》④《农政全书》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③②①④参考答案:17.美国内战爆发前,南北双方矛盾斗争的焦点是(

)A.总统选举的竞争

B.奴隶制的存废

C.共和制的存废

D.两党制竞争参考答案:B18.英国制度规定:任何阁员不能投票反对政府的政策,否則,他必须辞职或被解职;任何阁员不能发言反对,也不能不明确支持内阁的政策;每个阁员必准备为所有的政策负政治责任。可见英国内阁制度A.极大限制阁员的个人自由B.要求阁员政治上互相信任C.保证了国王名义上的治权D.能有效减少立法上的失误参考答案:B材料说明了英国内阁的集体负责制,涉及是决策层面,并未限制阁员的个人自由,故A项错误;由于实行集体负责制,阁员们要共同承担责任,所以内阁成员要充分地互相信任,否则不能作为同僚共事,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王治权问题,故C项错误;在立法方面,内阁只有立法提案权,最终立法过程由议会掌握,故D项错误。19.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称“二程”。以下哪些观点或者主张不属于“二程”A.“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B.“人伦者,天理也”C.“有了礼,就有了仁、义、智、信”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参考答案:C20.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指的是A.智者运动文艺复兴

B.文艺复兴宗教改革C.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D.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参考答案:B21.下列思潮,在中国产生较大影响的先后顺序是(

)①民主与科学

②师夷长技以制夷

③君主立宪

④马克思主义A.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③①④

D.④③①②参考答案:C22.《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A.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B.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C.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参考答案:C《天朝田亩制度》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而《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二者是对立的,故A项错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是发展资本主义,而太平天国运动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因此是违背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的平均土地,是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否定,在当时的条件下具有革命性,为彻底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故C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的绝对平均主义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故D项错误。23.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一改早前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的态度,在后来欧共体都柏林峰会上豪言:“把我的钱还给我!”2016年6月,英国公投382个投票区计票最终结果显示,51.9%的民众选择支持脱离欧盟;48.1%的民众投票反对英国脱离欧盟。这说明A.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B.欧洲一体化损害了英国的国家利益C.英国民众希望控制英国外交事务D.一体化深化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参考答案:D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反映了一体化组织与英国国家利益存在一定的冲突,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多极化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欧洲一体化给各成员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欧洲一体化组织,不仅仅涉及国家的外交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一体化进程不会一帆风顺必然存在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24.从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订到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是欧盟逐渐形成的十年,在这十年间A.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国力回升B.西方经济经历了危机和“滞胀”C.美国丧失其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D.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基本形成参考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了欧洲一体化。西方经济经历危机和“滞涨”是在70年代,故排除B项;美国并未丧失其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故排除C项;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但始终尚未形成,故排除D项。从1957年到1967年,欧洲经济逐渐恢复,国力上升,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欧洲成为挑战美国霸主地位的强有力的一股势力,故选A。【点睛】本题关键点在于对时间的把握。西方经济经历滞涨是在20世纪70年代,与题意时间不符。虽然美国经济经历了诸多的起起伏伏,但自二战结束后始终占据着世界经济霸主的宝座。25.宋明理学家大多倡导“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其目的是(

)①巩固封建统治

②培养社会责任感

③维护社会稳定

④禁绝个人欲望A.①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B26.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C.民族主义的高涨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参考答案:C27.“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两个方针适用的领域分别是A.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

B.文学艺术与意识形态C.艺术问题与学术问题

D.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参考答案:D28.《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2条规定:“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以同态复仇而毁伤其形体”,这表明当时的罗马法A.保留了无节制的同态复仇B.隐含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过渡C.对民间既有习俗缺乏尊重D.对解决社会矛盾具有滞后性参考答案:B【详解】“他人亦得以同态复仇而毁伤其形体”的前提是“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所以不是保留了无节制的同态复仇,故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的规定表明,若能实现和解则不必进行同态复仇,隐含了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过渡,故选B项;题意没有体现民间既有习俗的内容,故排除C项;根据题意可知《十二铜表法》对民间矛盾的解决有了相关规定,没有体现其滞后性,故排除D项。29.商鞅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A.秦孝公大力支持 B.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C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

D.“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参考答案:D30.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家给人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而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A.墨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黄老之学

D.大一统思想

参考答案:D略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材料二、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2)据材料三,概括董仲舒的思想。并指出其目的。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李贽的观点同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并分析原因。参考答案:(1)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6分)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3分)(2)天人感应。(2分)目的:用上天规劝统治者实行仁政。(2分)(3)不同点:朱熹认为儒家思想是不可改变的;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为衡量是非的标准。(4分)原因:随着封建制度衰落和商品经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3分)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识记的能力,难度为小。结合材料,可知分别是儒家的“仁政”、道家的“无为”、法家的“法治”。在此基础上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历史背景。可表述为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识记的能力,难度为小。根据材料“《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可知董仲舒强调“大一统”,其思想的影响结合课本知识回答即可。可表述为:天人感应。目的:用上天规劝统治者实行仁政。(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难度为小。从材料“至论天下之理….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和“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可对比朱熹和李贽的思想的不同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早期儒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背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名师点睛】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专题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在新课标高考省份和非课标省份都备受重视,高考考查思想的重点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和宋明理学,在近三年的高考中本专题的绝大部分试题出自本考点。相对而言,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则考查较少。本专题在近几年高考中易失分的地方有:孔子思想中“仁”和“礼”的内涵;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考查文化科技的重点是古代科学技术、书法艺术、京剧等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成就,科学技术部分又重点考查四大发明,相对而言,其他科技成就以及古代文学则考查相对较少。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三民主义就是针对着当时中国所面临急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了革命主张。……在三民主义这一革命纲领的指导下,孙中山和一批批爱国志士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并最终成功领导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辛亥革命。——《复兴之路》解说词材料二: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提出一系列正确的观点……七大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复兴之路》解说词材料三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社论请回答(1)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分别是什么?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是怎样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8分)(2)根据材料2概括指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胜利道路、革命的两个步骤及革命发展前景的基本主张。(6分)(3)根据材料3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党的哪一次重要会议为起点逐步开创的?邓小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怎样的贡献?(3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问题民族独立;民主共和;人民的生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8分)(2)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步骤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前景建立社会主义国家。(6分)(3)起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贡献提出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其他言之成理也可,3分)试题分析本题围绕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选取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1)要求概括指出三民主义所解决的问题和辛亥革命意义;(2)要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革命的道路;(3)应着眼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为赢得更多的国际空间,先后提出了“一边倒”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一边倒”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国际背景下酝酿形成的。﹣﹣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材料二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材料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一边倒”方针提出的“复杂的国际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践意义。(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新中国进行了哪些外交实践?(3)据材料三,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制定、调整和发展的基本认识。参考答案:考点:FJ: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考查“一边倒”方针提出的“复杂的国际背景”和实践意义;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和新中国进行的外交实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制定、调整和发展的基本认识.需要掌握新中国初期外交的背景、“一边倒”方针的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背景、实践以及影响.解答:(1)第一小问的背景,依据材料一“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可以得出国际背景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冷战开始.第二小问的意义,结合“一边倒”方针的影响可知,意义是赢得了苏联的支持和帮助,出现第一次建交高潮;利于巩固政权、维护国防安全,保障经济建设;利于维护世界和平.(2)第一小问的目的,依据材料二“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可以得出目的是消除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改善与周边邻国关系,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第二小问的实践,结合所学可知,实践是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3)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三“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可以得出原因是传承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反映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体现国际法治精神.(4)本小问的认识,依据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外交政策契合了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外交政策宗旨是服务国内建设(外交是为内政服务的);外交政策逐步走向成熟.答案:(1)国际背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冷战开始.意义:赢得了苏联的支持和帮助,出现第一次建交高潮;利于巩固政权、维护国防安全,保障经济建设;利于维护世界和平.(2)主要目的:消除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改善与周边邻国关系,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外交实践: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3)原因:传承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反映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体现国际法治精神.(4)认识:外交政策契合了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外交政策宗旨是服务国内建设(外交是为内政服务的);外交政策逐步走向成熟.34.政治妥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