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八校联考哲学练习_第1页
2013年八校联考哲学练习_第2页
2013年八校联考哲学练习_第3页
2013年八校联考哲学练习_第4页
2013年八校联考哲学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八校联考哲学主观题练习2013、1、1911.材料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给我国文化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文化企业同质化问题严重、产品单一,竞争力不够,很难吸引大众主动去购买和消费;绝大多数文化企业只盯住国内市场,部分企业甚至以生产假冒伪劣文化产品提高利润。材料二: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我国的经济体制的要求不完全适应,同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还不完全适应。对此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文化企业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提高自身的竞争力?(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分析党中央当前做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重大决策的原因。(选择三个角度,每点4分)(12分)2(1)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根据市场上的文化消费需求调整生产经营,优化产品结构.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竞争优势。③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④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经营,维护社会利益。⑤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每点2分,答出四点8分)。3(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会促进社会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解放我国文化生产力的需要。②上层建筑对积极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文化体制改革属于对上层建筑的调整。③社会发展是通过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实现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文化体制改革有利于化解我国当前社会上存在的矛盾。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我国的文化建设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树立群众路线的表现。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就是为了满足最广大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42.材料一:解决农业问题的最终出路靠科技.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健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超级稻新品种选育和示范项目.支持企业与优势科研单位建立育种平台,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共享.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结合材料一和所学辩证法知识,对国家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措施加以分析说明。(16分)52.①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体现了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4分)②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超级稻新品种选育和示范项目,坚持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4分)③优化调整种子企业布局,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优化种子企业结构,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4分)④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支持企业与优势科研单位建立育种平台,鼓励产学研相结合,坚持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4分)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辩证法知识,对国家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措施加以分析说明。(16分)6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说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必要性。(10分)3.材料二: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以134票赞成、6票反时、11票弃权,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修改后的税法于2011年9月1日起实施。在此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了社会公众对修改草案的意见,最后表决的个税法修正案将起征点由原定的3000元提高至3500元,“等级”由修改前的9级调整为7级,以利于更好地“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73.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矛盾(4分)社会财富的分配关系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法律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4分)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分配关系存在不合理之处,应该适时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修改。(3分)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时,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全国人大修改个税法,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从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推动社会进步。(3分)84.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八闽大地日新月异,福建人民勇立时代潮头,引领风气之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1年,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完成国有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鼓励民营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等,以推动福建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材料二:2011年12月26日,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庆祝大会在厦门隆重举行。30年来,厦门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和优化布局,围绕着“二三产共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内外需齐拓展、惠民生促和谐”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产业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城乡结构从岛内外二元分割向一体化发展转变,需求结构从外需为主向内外需并进转变,实现了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1)结合材料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分析福建省委为什么要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6分)(2)结合材料二,说明厦门市的发展之路是怎样体现系统优化的方法?(6分)9(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推动文化领域的变革。(2分)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2分)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2分)(2)①厦门市统筹考虑的发展思路体现了着眼于事物发展的整体性。(2分)②厦门市经济结构的合理布局体现了遵循事物发展的有序性。(2分)③厦门市扎实推进各要素的结构转变体现注重事物发展的优化趋向。(2分)105.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全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一般来说,只有当某一产业占一国GDP的比重超过5%时,这一产业才称得上是支柱性产业。这些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曲于历史欠账太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还很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2010年文化产业仅占我国GDP的2.75%,与5%的目标尚有不小距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运用唯物史观有关原理,分析国家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蕴涵的道理。(12分)115.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要求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以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126.民以食为天,关注食品安全,有利于民生,有利于社会和谐。材料一近年来曝光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有:2006年北京的“红心咸鸭蛋”事件和上海的“多宝鱼”事件,2008年的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和人造“新鲜红枣”事件,2010年的“地沟油”事件和海南“毒豇豆”事件,2011年再度曝光的河南“瘦肉精”事件和上海“染色馒头”事件,饮料企业违规添加塑化剂事件,跨越十几个省生产、贩卖“地沟油”事件……,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事例,使中国的食品安全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加强食品安全立法的呼声十分强烈。人们期望能通过《食品安全法》的制定和落实,给食品安全以相应的法律保障。13材料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2011年在天津考察时强调;“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怒斥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称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道德滑坡、诚信缺失严重,也被认为是高层有关食品安全点名最具体、指向最集中、措词最严厉的表态。“要加大食品安全重点整治力度,重典治乱必须重拳出击”,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在出席全国食品安全工作专题会议时这样强调。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和相关职务犯罪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级检察机关立即排查一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和相关职务犯罪案件的线索。(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7分)(2)根据材料一、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回答,国家为什么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12分)146.(1)①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导向作用不同。材料一中,一个个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都是生产经营者受错误价值观指引的结果。

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劣质食品生产经营者为了牟取自身的利益,损害了他人的利益,没有站在人民群众利益立场上履行好社会责任。评分要求;用价值观的其他知识分析,言之有理,酌情给分。15(2)①社会存在快定社会意识。一个个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使得加强食品安全的呼声十分强烈,因此,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监管,打击犯罪。②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树立正确价值观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以维护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国家制定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重视食品安全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定位,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国家必须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确保食品安全。16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也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两国的关系源远流长,无论在外交、经济还是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可割舍的联系。中日两国建立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而且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总之,尽管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存在种种分歧和摩擦,甚至在某些特定时期双方的立场出现严重分歧,但应该看到,在两国两千多年的交往史中,友好合作、共同发展始终是中日关系的主流。只要双方共同努力、排除干扰,进一步挖掘深化合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就一定能够在全球化的今天开创出共同繁荣的新局面。17材料二:当前中日关系的严峻局面是由日本一手造成的,日方不顾中方的反对和警告,执意挑起钓鱼岛事端。中方从维护领土主权这一国家核心利益出发,对于日方的一再挑衅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制。要防止钓鱼岛事态延烧升级,关键取决于日本的态度。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20日在名古屋大学发表演讲,谈及中日关系对立时,他警告称:“(与过去相比)此次对立层次完全不同。(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间的努力或将化为泡影。最糟糕的情况下,(修复关系)将需要40年以上时间。”结合材料从“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角度,谈谈你对中日关系的看法。(24分)187.①事物是普遍联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地看问题。健康发展的中日关系不仅有利于中日两国人民利益,而且有利于整个世界的发展,体现了这一道理。(4分)②事物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中日关系历经波折,总的看是前进的,体现了这一道理。(4分)③矛盾(对立统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中日有共同利益,也有分歧,体现了这一道理。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有条件的。维护中日关系要增进共识,妥善处理分歧,体现了这一道理。(4分)④事物变化发展原理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必须立足战略和长远,只要双方共同努力、排除干扰,进一步挖掘深化合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就一定能够在全球化的今天开创出共同繁荣的新局面。(4分)19⑤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善于抓住重点、中心工作和关键。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不搞对抗,关键在于日本方面的态度,体现了这一道理。(4分)⑥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尽管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存在种种分歧和摩擦,甚至在某些特定时期双方的立场出现严重分歧,但应该看到,在两国两千多年的交往史中,友好合作、共同发展始终是中日关系的主流。(4分)⑦矛盾具有特殊性,在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矛盾有不同的特点。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此次钓鱼岛争端层次与以往不同,日方应认清形势。(4分)208.“十一五”时期山东省节能减排有关目标实现情况及“十二五”目标目标项目十一五目标十一五末完成情况十二五目标万元GDP能耗降低(%)2222.0917化学需氧量减排(%)14.919.4412二氧化硫减排(%)20.023.2214.9为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山东省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进一步把节能减排作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首力点和主攻方向,加快推进节能减排,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结合材料,分析我省上述要求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12分)218.①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树立全局观念。各级、各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体现了这一点。(4分)②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抓主要矛盾。把节能减排作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和主攻方向体现了这一点。(4分)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加快推进节能减排,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体现了这一点。(4分)229.山东省某市为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请你完成下表,指出各项工作分别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239.①矛盾特殊性(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辩证的否定(或: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③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或: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或:一般与个别相结合,或:共性与个性相统一)。⑤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或: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⑥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或: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410.“十二五”规划的一个突出亮点是“强国”与“富民”同步部署、同步推进。一方面,“富民”以“强国”为前提,国不强则民难富;另一方面,“强国”以“富民”为目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为了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立足国情,坚持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实现科学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强国”与“富民”的有机统一。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有哪些哲学依据。(12分)2510.(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坚持全面的观点,防止片面地看问题。“强国”与“富民”是对立统一的两方面,二者不可偏废其一。(3分)(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和坚持群众路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为了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3)物质决定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国情,实现“强国”与“富民”的有机统一。(3分)(4)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此我们要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坚持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就是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3分)2611.(16分)党的十八大于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会提出一些新观点,这是我党坚持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要体现。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念。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更是今后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中共十八大将发出哪些声音?中共党章将如何修改?对于类似钓鱼岛、黄岩岛问题会否给出指导性思想?我们拭目以待。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271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发展。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十二大到十七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必将得到实践的检验。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综上所述,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每点4分)2812.福建在全国率先提出生态省建设构想,并成为全国第一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是全国唯一水、大气、生态环境均为优的省份;同时,包括已让百万亩荒山重新披绿的长汀在内,尚有22个县(市)1.2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属于水土流失区,这是福建人的心头之痛。“进则全胜,不进则退”,根据习近平副主席关于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重要批示,2012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及时、全面部署加强全省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将生态保护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从闽东沿海到闽西山区,从闽浙边界到闽粤边界,“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开发与保护并重,全面推进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生态省建设,昭示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在更高起点上再出发。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我省积极建设生态强省的必要性。(9分)2912.(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提出建设生态强省,这是我省保护生态环境的客观实际情况决定的。(3分)(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自觉选择性。建设生态强省,有利于推动我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分)(3)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建设生态强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3分)3013.材料一:“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材料二:材料二:2013年元月中旬,我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雾霾之中,尤其是北京,PM2.5一度达700微克/立方米以上。1月12日,北京市环保局继续启动《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除通过各渠道加密发布健康和提醒信息外,将遭遇极重污染过程的区县还将采取党政机关带头停驶公务用车30%等强制措施。对于未来如何减少雾霾对生活的影响,专家建议,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倡导全民参与的绿色出行。媒体呼吁:美丽中国,从健康呼吸开始。战胜雾霾,人人有责,我们应从一点一滴做起。31(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建设“美丽中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15分)(2)结合材料一,谈谈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依据(9分)(3)结合材料二,用量变与质变关系的道理,如何理解“建设美丽中国,人人有责,我们应从一点一滴做起”。(4分)3213.(1)建设“美丽中国”需要①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有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③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建设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