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 马工程 课件 12 清朝法制_第1页
中国法制史 马工程 课件 12 清朝法制_第2页
中国法制史 马工程 课件 12 清朝法制_第3页
中国法制史 马工程 课件 12 清朝法制_第4页
中国法制史 马工程 课件 12 清朝法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清朝法制第一节

立法活动第二节

刑事法律制度第三节

民事经济法律制度第四节

司法制度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清朝法制的基本内容。本章教学要求:介绍清朝刑事、民事法制和司法制度的主要内容。本章教学重点:清朝的刑事法律和司法制度的基本内容。本章教学难点:清朝相对于明朝在刑事法律和司法制度方面的发展变化及其特点。第一节立法活动

清初立法指导思想--多尔衮(1644):“问刑衙门准依明律治罪”--“参汉酌金”借鉴参考中原汉族,同时根据本民族的实际--顺治帝“详绎明律,参以国制,增损裁量”

清朝的立法概况(一)从《大清律集解附例》到《大清律例》1.顺治四年颁布《大清律集解附例》

--清朝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大明律》的翻版2.雍正五年(1727)颁布《大清律集解》

--436条,附例824条3.乾隆五年(1740)刊行《大清律例》

--“刊布中外,永远遵行”--7篇,436条,附例1049条--附例“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清朝的立法概况(二)

《大清会典》“五朝会典”,清朝有关国家机关组织、各级官吏的活动准则及相关事例的汇编--《康熙会典》162卷--《雍正会典》250卷--《乾隆会典》100卷--《嘉庆会典》80卷--《光绪会典》100卷“以官统事,以事隶官”《大清会典》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完备的行政法典

清朝的立法概况(三)各部院则例则例:中央各部院衙门在执行政务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事例,经整理汇编由皇帝批准实施,作为会典的细则和补充,为中央各部门之规章--《刑部现行则例》--《钦定吏部则例》--《钦定户部则例》--《钦定礼部则例》--《钦定工部则例》--《理藩院则例》--《兵部督捕则例》--《六部处分则例》

清朝的立法概况(四)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单行法规《蒙古律例》:适用于蒙古族居住区《回疆则例》:适用于西北回族聚居区《苗疆事宜》:适用于西南苗族聚居区《西宁青海番夷成例》:适用于宁夏、青海、甘肃等少数民族地区《钦定西藏章程》:确定西藏与中央关系

清朝的立法概况(五)律与例的关系--“律主例辅,律例并行”--“以例代律,以例破律”《刑案汇览》:“律垂邦法为不易之常经,例准民情在制宜以善用。”第二节刑事法律制度

清朝刑罚的变化(一)笞刑、杖刑的变化--清圣祖康熙帝“明刑弼教”“修德安民”--将行刑的刑具同一,笞、杖均用竹板行刑--行刑的次数采用“打四折,以五板为等差,除零数”的计算方法

清朝刑罚的变化(二)迁徙、发遣、充军成为法定刑--迁徙

将犯罪者本人及其家属迁出千里以外安置,不得返回原地居住的刑罚

类似于流刑,又不同于流刑--发遣

将罪犯发配到边疆地区,为驻防官兵充当奴隶-清朝独创的一种刑罚,仅次于死刑的重刑-只罪及罪犯本身

清朝刑罚的变化(二)迁徙、充军、发遣成为法定刑--充军将罪犯发配到边远地区服苦役的一种刑罚,重于一般的流刑清朝的充军刑分为附近(2000里)、近边(2500里)、边远(3000里)、极边(4000里)、烟瘴(4000里)五个等级,因此又称“五军”。

清朝刑罚的变化(三)“刺字”刑广泛适用--清初刺字刑只适用于少数几种犯罪

如对盗窃犯附加刺字,以预防犯罪人再犯;

对“逃人”附加刺字刑,以便于侦缉、追捕--后适用范围愈加广泛

刺缘坐、刺凶犯、刺逃军逃流等--刺字的方式趋于规范化

刺字的部位,初犯先刺右臂,再犯刺左臂,更犯刺右面、左面--刺字的内容

刺事由、刺管束地方,并分刺满汉两种文字

清朝刑罚的变化(四)枷号让犯人带枷在城门、衙门外示众--主要适用于犯奸、赌博、逃军、逃流、盗窃再犯等--最初只适用于满人,作为免发遣的一种优待,后来也作为一种加重处罚的手段适用于汉人

清朝刑罚的变化(五)死刑--分为立决和监候两类,包括斩立决和绞立决,斩监候和绞监候--立决主要是针对社会危害性极大的犯罪,对于犯者决不待时--监候针对那些虽构成死罪,但是并非罪大恶极,可以先行羁押,待到秋后复核之后,再决定是否执行死刑

清朝刑罚的变化(五)死刑--凌迟、枭首、戮尸等酷刑--扩大凌迟刑的适用范围--在行刑方式上更为残酷《大清律集成》:“凌迟者,其法乃寸而磔之,必至体无残脔。”

清朝刑罚的变化(五)死刑--枭首

最初只适用于凌迟重犯,后又扩及到对江洋大盗、爬城行劫、粮船水手行劫等--戮尸

凡是应处以凌迟或枭首的罪犯若在执行之前已死亡的,对罪犯的尸体所施加的斩戮之刑-对凌迟和枭首的一种补充刑-谋杀祖父母、父母,犯凌迟之罪、强盗罪

清朝的刑罚变化(六)满汉异罚,满人享有特权满人在触犯律、例时可享有“减等”“换刑”的特权--如果满人所犯为轻罪,应处笞刑或杖刑,一般执行鞭刑--如所犯罪行较重,须处以徒刑、流刑、充军、发遣的,可按罪行轻重折换为枷号--枷号最初只适用于满人,作为免发遣的一种优待,后来也作为一种加重处罚的手段适用于汉人

加强专制统治(一)严惩谋反、谋大逆、谋叛等重罪--扩大谋反、谋大逆、谋叛的定罪范围“上书奏事犯讳者”“奏疏不当者”,以“殊属丧心病狂”“妄议朝政”等罪名,按谋大逆治罪

加强专制统治(一)严惩谋反、谋大逆、谋叛等重罪--加重对谋叛、谋大逆、谋反等罪的量刑-凡谋反、谋大逆,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其父子、祖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年十六以上,不论笃疾废疾皆斩。

加强专制统治(二)钳制思想文化,大兴文字狱--《大清律例》中对以文字罪人并无正条,在定罪量刑过程中,比附“谋反”“谋大逆”等条款来拟断,不仅对犯罪者处刑畸重,而且株连极为广泛--文字狱是因皇帝的猜疑之心而起,往往是“缘心”定罪--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都发生过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字狱

文字狱--顺治十八年(1661年)至康熙二年(1663年)年间的“庄廷鑨《明史》案”--雍正年间礼部侍郎查嗣庭在科举出题的过程中,选用《易经》和《诗经》中的词语,命题为“维民所止”,由此以诽谤皇帝、大逆不道而入狱。--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的“吕留良、曾静案”,为清朝最大的文字狱

加强专制统治(三)严法约束臣下,加强君主集权--严禁内外官交结凡内外官交结、朋比为奸的,本人处斩,妻子流二千里安置。--明令宦官不得干政顺治帝铸铁牌令子孙世守之:凡太监违法擅奏外事,窃权纳贿干预朝政,皆凌迟处死。--削减贵族、官僚的封建特权第三节民事经济法律制度(一)准许奴婢赎身、“开户”--康熙明令奴婢可以赎身为民:凡于康熙四十三年以后所买奴婢,若给原价,仍准赎身为民--乾隆三年颁发《旗人开户例》:对于“原系满洲、蒙古,直省本无籍贯;带地投充人等,虽有本籍,年久难考,均准其开户,不得放出为民”。--乾隆二十四年颁发《八旗家人赎身律》:允许八旗户主放奴婢为民,需呈明本旗、经官府登记,奴婢便可列入民籍。(二)贱民地位改善“娼优”“隶卒”“皂隶”,河南的“丐户”、广东的“蛋户”、山西、陕西的“乐户”等--贱民被剥夺了各种公权(参加科举考试)、私权(与平民结婚),并且子、孙世袭贱民身份--多次下令开豁贱籍(三)“摊丁入亩,地丁合一”--康熙五十年(1711年):“但据五十年丁册定为常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元年(1723年)推行“摊丁入亩,地丁合一”的新税制:

丁银随田赋起征,丁徭与田赋合二为一--简化国家征税标准--取消因袭两千多年的人头税(四)保护旗地、旗产--“汉人不准典买旗地、旗房”--咸丰二年制定《旗地买卖章程》,允许旗产自由典卖(五)以严刑峻法限制民间采矿和冶矿“即行封禁,照例治罪”《大清律·兵律》规定:民人煎煮、窝藏、兴贩硝磺,十斤以下杖六十,十斤以上杖一百,百斤以上发近边充军。(六)实行严格的禁榷制度盐、铁、矾、茶等重要商品实行禁榷《户律·课程》:“凡贩私盐者,杖一百徒三年”,“凡买食私盐者,杖一百”(七)厉行海禁,束缚对外贸易--顺治十三年(1656)颁布“禁海令”(违禁下海者以通敌论)--顺治十八年(1661)颁布“迁海令”--康熙二十三年(1684)宣布“开海”--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设四海关(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乾隆二十二年(1757)只许广州一口通商--十三行:由官方指定的在广州垄断中外贸易、管理外商的代理商行第四节司法制度

司法制度(一)中央司法机关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共同行使司法权,直接对皇帝负责--刑部掌全国“法律刑名”,各省刑案的复核,京师徒刑以上重案的审理--大理寺掌案件的复核和平反,可以驳回刑部重审,主持热审--都察院既是行政监察机关,又是司法机关,负责司法监察凡是刑部审理不当、大理寺复核失误,都察院都权弹劾,还可直接受理纠举官吏不法的案件

司法制度(二)地方司法机关县、府、省按察使司、总督巡抚四级--县(厅、州与县同级)有权决定笞、杖、徒刑案件,为州、县“自理案件”--府、道为第二审级--省提刑按察使司(又称“臬司”)为第三审级--总督(统辖一省或数省)、巡抚(统辖一省)为第四审级

司法制度(二)地方司法机关地方审理旗人诉讼的司法机关--外省满洲将军、正副都统负责审理所在省区的一般满人案件--盛京刑部专门审理盛京地区旗人与边外蒙古人案件--八旗军队中设立理事厅、理事通判、理事同知三级机构,负责审理驻防地的旗人诉讼--京师地区的步军统领衙门受理京畿所在地的普通旗人诉讼案件,可自行审结杖罪以下案件

司法制度(三)诉讼制度1.诉讼的限制--起诉时间的限制每年四月一日至七月三十日,为“农忙止讼”期“词讼日”:对于涉及户婚、田土、钱债等民间诉讼,只能在每月特定的时间内提起诉讼。清初每月逢三、六、九为“词讼日”,清中后期改为逢三、八为“词讼日”--破案期限--自理词讼审结期限:20天

司法制度(三)诉讼制度1.诉讼的限制--程序上的限制诉状的格式、字数的限制、禁止“越诉”--严格限制讼师参与凡代人书写状纸者要有官府发给的凭证,否则不准代写诉状。讼师为人代写诉状,若不据实陈述即构成诬告罪;若违法受人财物,则按受财枉法罪处罚

司法制度(三)诉讼制度2.会审制度进一步完备(1)秋审六部尚书及都察院都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等九卿,以及詹事、科道官员共同复审各省上报的斩、绞监候案件的审判制度具体程序:各省督抚在每年五月以前,将本省审勘完毕的斩、绞监候案件具册呈报刑部;九卿、詹事、科道官员八月在天安门外金水桥西朝房共同逐案商议、确定复审结果,然后由刑部将审录结果向皇帝具题;最后由皇帝亲自勾决应当处死的罪犯,皇帝勾决后即执行死刑。

司法制度(三)诉讼制度2.会审制度进一步完备(2)朝审由九卿、詹事、科道官员共同复审京师地区的斩、绞监候案件的审判制度朝审一般在每年霜降以后、秋审的前一天进行

司法制度(三)诉讼制度2.会审制度进一步完备经秋审和朝审案件的处理:(1)情实:罪情属实,量刑恰当,一般在冬至以前执行死刑;(2)缓决:案情属实,但危害性较小(如误杀、戏杀等),先暂时关押,等待下一年会审,若经三次复审定为缓决则可免死;(3)可矜:罪行属实,但情有可原(如老幼废疾杀人,子女为父母报仇等),予以减等发落;(4)留养承祀:罪行属实,但祖父母、父母无人奉养或为家中独子,免死改为杖责、枷号示众(三个月),然后释放。

司法制度(三)诉讼制度2.会审制度进一步完备(3)热审在每年小满之后十日到农历六月底之前,由大理寺左右二寺官员会同都察院御史及刑部承办司,审理京师在押的囚犯--处以笞、杖刑的案件,可以当即执行,然后释放罪囚--处以徒、流刑的案件,一般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