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论课件第四章(二)_第1页
刑法分论课件第四章(二)_第2页
刑法分论课件第四章(二)_第3页
刑法分论课件第四章(二)_第4页
刑法分论课件第四章(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一、伪造货币罪第一百七十条伪造货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伪造货币集团的首要分子;(二)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的;(三)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一)伪造货币罪的特征本类犯罪所涉货币,是指可在国内市场流通或者兑换的人民币和境外货币。货币面额应当以人民币计算,其他币种以案发时国家外汇管理机关公布的外汇牌价折算成人民币。伪造货币,是指仿照真币的图案、形状、色彩、质地、式样、规格等,采用临摹描绘、彩色复印、制版印刷等方法制造假币的行为。行为人制造货币版样或者与他人事前通谋,为他人伪造货币提供版样的,依照伪造货币罪定罪处罚。

(二)伪造货币罪的处罚二、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第一百七十一条出售、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运输,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的特征本罪具有以下特征:1.出售假币,是指有偿转让假币的行为。2.购买假币,是指有偿取得假币的行为。3.运输假币,是指明知是假币而进行运输的行为,因被他人利用等原因而过失运输者不为罪。(二)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的认定(三)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的处罚三、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伪造的货币换取货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者运输伪造的货币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七十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金融工作人员“购买伪造的货币”的行为与前罪中的购买假币并无不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伪造的货币换取货币”,是指利用自己经手、保管金融机构现金的便利条件,用假币掉换真币的行为。本罪主体只能是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主观方面为故意。四、持有、使用假币罪第一百七十二条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持有假币,是指非法拥有假币的行为。使用假币,是指将假币投入流通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应当注意区分持有假币与走私、伪造、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犯罪的界限:如果能够查明行为人所持假币来源于本人伪造、购买或者系因走私、出售、运输而持有,则应直接以相关假币犯罪定罪处罚;只有当不能查明行为人所持假币的来源和原因时,才能定为持有假币罪。五、变造货币罪第一百七十三条变造货币,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六、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第一百七十四条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设立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下简称《商业银行法》)第11条第1款规定:“设立商业银行,应当经中国人民银行审查批准。”根据《追诉标准》第21条之规定,擅自设立商业银行、证券、期货、保险机构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及其筹备组织的,应予追诉。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构成。七、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批准文件罪伪造、变造、转让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许可证的或者批准文件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设立金融机构,必须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取得相应的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及有关批准文件。伪造和变造与伪造、变造货币的手段相似,转让是指将自己合法取得的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及有关批准文件擅自提供给他人使用的行为。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构成。八、高利转贷罪第一百七十五条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是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高利转贷他人,是指将从金融机构套取的贷款以高于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利率转贷给他人,从中牟利的行为。根据《追诉标准》第23条之规定,个人高利转贷,违法所得5万元以上,单位高利转贷,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或者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已达到该标准的80%以上,且因高利转贷行为受过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实施高利转贷行为的,应予追诉。九、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

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罪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客观方面表现为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并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构成。本罪主观方面为故意,但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本罪与贷款诈骗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和信用证诈骗罪等金融诈骗犯罪区别的关键在于主观方面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有此目的则构成相应的金融诈骗罪;无此目的则构成本罪。十、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不具备吸收公众存款业务主体资格的个人或者单位非法经营吸收公众存款业务,或者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金融管理法律、法规,采用不正当手段办理吸收公众存款业务的行为。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是指以集资、联营、资金互助等名义变相经营吸收公众存款业务的行为。十一、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第一百七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伪造、变造汇票、本票、支票的;(二)伪造、变造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等其他银行结算凭证的;(三)伪造、变造信用证或者附随的单据、文件的;(四)伪造信用卡的。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罪对象为金融票证,包括:汇票、本票、支票、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等其他银行结算凭证、信用证或者附随的单据、文件、信用卡。《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规定:“刑法规定的‘信用卡’,是指由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十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有下列情形之一,妨害信用卡管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量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两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一)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而持有、运输的,或者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运输,数量较大的;(二)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的;(三)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四)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窃取、收买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犯第二款罪的,从重处罚。本罪客观方面的行为包括:(1)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而持有、运输的,或者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运输,数量较大的;(2)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的;(3)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4)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本罪主体为自然人一般主体。十三、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资料罪窃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是指采用自认为不被他人知悉的秘密手段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行为;收买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是指通过向知悉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人员行送财物的手段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行为;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是指知悉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人员向第三人非法提供其所知悉的他人的信用卡信息资料的行为。本罪主体为自然人一般主体。十四、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第一百七十八条伪造、变造国库券或者国家发行的其他有价证券,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伪造、变造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本罪对象为国家有价证券,是指国家发行的国库券和其他国家有价证券。国库券,是国家为了解决财政资金的短期不足而发行的一种国家债券。其他国家有价证券,是指国家基于某种特殊需要而发行的除国库券以外的国家债券。根据《追诉标准》第26条之规定,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总面额2000元以上的,应予追诉。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构成。十五、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本罪对象为股票、公司债券、企业债券。根据《追诉标准》第27条之规定,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总面额5000元以上的,应予追诉。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构成。十六、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第一百七十九条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具体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不具备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主体资格的个人或者单位擅自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二是具备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主体资格的公司、企业及其工作人员,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即擅自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擅自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三者只要具备其中之一,即可构成本罪。十七、内幕交易、泄漏内幕信息、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

第一百八十条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在涉及证券的发行,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其他对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买入或者卖出该证券,或者从事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期货交易,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上述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十七、内幕交易、泄漏内幕信息、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

内幕信息、知情人员的范围,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内幕交易,是指证券、期货交易内募信息的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证券、期货交易内募信息的人员,在其知悉的证券、期货交易内募信息尚未公开前,买入或者卖出该证券,或者从事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期货交易的行为。泄漏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是指证券、期货交易内募信息的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证券、期货交易内募信息的人员,将自己所知悉的证券、期货交易内募信息透露给不应当知悉该内幕信息的人,或者向公众披露的行为。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是指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只能是证券、期货交易内募信息的知情人员和单位,或者非法获取证券、期货交易内募信息的人员和单位。

第一百八十一条编造并且传播影响证券交易、期货交易的虚假信息,扰乱证券交易市场、期货交易市场,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的从业人员,证券业协会、期货业协会或者证券期货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伪造、变造、销毁交易记录,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十八、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编造,是指无中生有地杜撰、捏造;传播,是指以口头谣传、散发传单、利用报刊影视等大众传媒进行宣传、散布的行为。编造和传播二者必须同时具备,才能构成本罪。“影响证券、期货交易的虚假信息”,是指足以引起证券、期货交易的价格发生异常波动的假消息。十九、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提供虚假信息,是指向投资者提供足以引起某种证券、期货交易价格发生异常波动的假消息。交易记录,是指证券、期货交易价格、交易量等与证券、期货交易有关的记载资料。伪造交易记录,是指制作虚假的交易记录的行为。。变造交易记录,是指对交易记录的内容进行增、删、篡改的行为。销毁交易记录,是指将应当保留的交易记录全部删除或者加以毁灭的行为。二十、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第一百八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操纵证券、期货市场,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单独或者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或者持仓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或者证券、期货交易量的;(二)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期货交易,影响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或者证券、期货交易量的;二十、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三)在自己实际控制的帐户之间进行证券交易,或者以自己为交易对象,自买自卖期货合约,影响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或者证券、期货交易量的;(四)以其他方法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的行为表现包括:(1)单独或者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或者持仓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或者证券、期货交易量的;(2)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期货交易,影响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或者证券、期货交易量的;(3)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进行证券交易,或者以自己为交易对象,自买自卖期货合约,影响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或者证券、期货交易量的;(4)以其他方法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的(例如故意利用某些市场传言加以夸大、烘托,或者串通新闻单位、股评人士进行舆论误导,借以影响证券、期货市场等情况)。二十一、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

第一百八十五条之一:“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违背受托义务,擅自运用客户资金或者其他委托、信托的财产,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本罪客体是金融管理秩序和客户资金及受托财产的使用权及资金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擅自运用客户资金或者其他委托、信托的财产,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主体属于单位特殊主体,只能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构成;主观方面为故意。二十二、违法运用资金罪

第一百八十五条之二: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等公众资金管理机构,以及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违反国家规定运用资金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罪客体是公众资金管理秩序和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等公众资金的使用权及资金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运用公众资金的行为。本罪主体为单位特殊主体,只能由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等公众资金管理机构,以及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构成。主观方面为故意。二十三、违法发放贷款罪第一百八十六条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关系人的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有关金融法规确定。《刑法修正案(六)》第13条对《刑法》第186条第1款和第2款作了重要修改:一是改变了把本罪分为“违法发放贷款罪”和“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两个罪的立法模式,将其合并成为一个罪名,即“违法发放贷款罪”,而将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作为本罪的一个法定从重处罚情节;二是将构成本罪的程度要件由原来单纯强调“造成重大损失”改为了“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将“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改成了“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这一修改把违法放贷本身的数额也纳入了定罪量刑的重要考量因素。二十四、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第一百八十七条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吸收客户资金不入帐,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刑法修正案(六)》第14条对《刑法》第187条第1款作了两处修改:一是取消了主观方面“以牟利为目的”的规定;二是删除了将不入账的客户资金“用于非法拆借、发放贷款”这一客观要件。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只能是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构成;主观方面为故意。二十五、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第一百八十八条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规定,为他人出具信用证或者其他保函、票据、存单、资信证明,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刑法修正案(六)》第15条对《刑法》第188条第1款作了部分修改,即将构成本罪的程度要件由“造成较大损失”改成了“情节严重”,将“造成重大损失”改成了“情节特别严重”。这一修改克服了过去只片面强调行为所造成的损失,而未能全面兼顾其他情节的立法缺陷。非法出具金融票证,是指为他人出具了与事实不符的信用证或者其他保函、票据、存单、资信证明的行为。二十六、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第一百八十九条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或者保证,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罪所涉票据,是指汇票、本票、支票。承兑,是指票据付款人承诺在票据到期日向票据收款人支付票据金额的行为。付款,是指票据付款人向票据收款人支付票据金额的行为。保证,是指票据保证人对票据债务承担保证责任的行为。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就是指在实质要件或者形式要件方面存在与《票据法》规定不符的票据。二十七、逃汇罪第一百九十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将外汇存放境外,或者将境内的外汇非法转移到境外,数额较大的,对单位判处逃汇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单位判处逃汇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本罪所涉外汇是指:(1)外国货币;(2)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4)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5)其他外汇资产。本罪所称逃汇,是指擅自将外汇存放在境外,或者将境内的外汇非法转移到境外的行为。根据《追诉标准》第38条之规定,单位逃汇累计500万美元以上的,应予追诉。本罪主体为单位一般主体。二十八、骗购外汇罪一百九十条之一有下列情形之一,骗购外汇,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骗购外汇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骗购外汇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骗购外汇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使用伪造、变造的海关签发的报关单、进口证明、外汇管理部门核准件等凭证和单据的;(二)重复使用海关签发的报关单、进口证明、外汇管理部门核准件等凭证和单据的;(三)以其他方式骗购外汇的。伪造、变造海关签发的报关单、进口证明、外汇管理部门核准件等凭证和单据,并用于骗购外汇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明知用于骗购外汇而提供人民币资金的,以共犯论处。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骗购外汇是套汇的表现形式之一,其行为方式包括:(1)使用伪造、变造的海关签发的报关单、进口证明、外汇管理部门核准件等凭证和单据的;(2)重复使用海关签发的报关单、进口证明、外汇管理部门核准件等凭证和单据的;(3)以其他方式骗购外汇的。根据《决定》第1条第3款之规定,明知用于骗购外汇而为其提供人民币资金的,以本罪共犯论处。根据《追诉标准》第39条之规定,不论个人还是单位,骗购外汇50万美元以上的,应予追诉。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构成。二十九、洗钱罪法第一百九十一条

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一)提供资金帐户的;(二)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二十九、洗钱罪(三)通过转帐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四)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本罪的特征1.本罪客体是复杂客体2.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帮助“上游犯罪”分子掩饰、隐瞒其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即所谓“洗钱”)的行为。3.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构成。4.本罪主观方面为故意。(二)洗钱罪的认定1.罪与非罪的界限。一是看行为人所“洗”之钱客观上是否属于上述7类法定“上游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二是看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明知其系上述7类法定“上游犯罪”(但不要求其确知系哪一类具体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2.认定本罪时应当注意的其他问题。一是应当注意本罪主体只能是“上游犯罪”者以外的自然人或单位,而不包括其自身。 二是应当注意本罪的成立必须以行为人与“上游犯罪”者之间不存在事前通谋为前提,否则应当以“上游犯罪”的共犯论处,而不单独构成本罪。(三)洗钱罪的处罚第六节金融诈骗罪一、集资诈骗罪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根据《追诉标准》第41条之规定,个人集资诈骗10万元以上,单位集资诈骗50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对于多次进行集资诈骗,并以后次诈骗的集资款归还前次诈骗的集资款的,在计算诈骗数额时,应当将案发前已经归还的数额扣除,按实际未归还的数额认定。量刑时可将多次行骗的数额作为从重情节予以考虑。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主观方面为故意,并以非法占有“集资”款为目的。二、贷款诈骗罪第一百九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本罪对象为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根据《刑法》第193条之规定,贷款诈骗的手段包括:(1)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2)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3)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4)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5)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本罪主体为个人一般主体。根据《纪要》规定,对于单位十分明显地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签订、履行借款合同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符合《刑法》第224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的,应当以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三、票据诈骗罪第一百九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明知是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二)明知是作废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三、票据诈骗罪(三)冒用他人的汇票、本票、支票的;(四)签发空头支票或者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的;(五)汇票、本票的出票人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物的。使用伪造、变造的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等其他银行结算凭证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罪对象为汇票、本票和支票。根据《刑法》第194条之规定,票据诈骗的手段包括:(1)明知是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2)明知是作废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3)冒用他人的汇票、本票、支票的;(4)签发空头支票或者与其预留的印鉴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的;(5)汇票、本票的出票人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物的。根据《追诉标准》第43条之规定,个人票据诈骗5000元以上,单位票据诈骗10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四、金融凭证诈骗罪本罪对象为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等银行结算凭证;其诈骗手段限于使用伪造、变造的上述银行结算凭证的行为。根据《追诉标准》第44条之规定,个人票据诈骗5000元以上,单位票据诈骗10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五、信用证诈骗罪第一百九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证或者附随的单据、文件的;(二)使用作废的信用证的;(三)骗取信用证的;(四)以其他方法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的。本罪对象为信用证。利用信用证进行诈骗的手段包括:(1)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证或者附随的单据、文件的;(2)使用作废的信用证的;(3)骗取信用证;(4)以其他方法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的。所谓其他方法,主要是指利用“软条款”设置陷阱,即在开具信用证时故意制造一些隐藏性条款,赋予开证人或开证行可以随时根据其单方行为解除该信用证的主动权,致使受益人受骗上当。六、信用卡诈骗罪第一百九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六、信用卡诈骗罪(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四)恶意透支的。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