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0716高中语文教师实施新课程综合能力考核培训课件_第1页
XXXX0716高中语文教师实施新课程综合能力考核培训课件_第2页
XXXX0716高中语文教师实施新课程综合能力考核培训课件_第3页
XXXX0716高中语文教师实施新课程综合能力考核培训课件_第4页
XXXX0716高中语文教师实施新课程综合能力考核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教师实施新课程综合能力考核培训建湖县教育局教研室郑明高中语文教师实施新课程综合能力考核培训1培训的目的进一步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进一步了解学科教学要求,提高对有效教学的认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培训的目的进一步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2培训的内容试题结构解读(参考)答题指导与分析培训的内容试题结构解读(参考)3试题结构(参考)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一、选择题(10分)二、案例分析(20分)三、教师必读书目考查(10分。根据《有效教学方法》命一道简答题)四、教育随笔(10分)试题结构(参考)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4试题结构(参考)第二部分:学科专业素养(100分)五、判断题(10分。围绕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命题)六、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40分。按给定的课题进行答题)1.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2.主要学习活动预设及设计思想3.作业设计及设计思想七、试题解析(40分)1.解题(基本题+综合题)2.试题评析(简析命题意图及知识、能力方面的考查特点)八、教学评析(10分。教学预案、课堂实录或教学片断评析)试题结构(参考)第二部分:学科专业素养(100分)5试题解读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一、选择题(10分)2.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

B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

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注:一眼就可看出答案试题解读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注:一眼就可看出答6试题解读3.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C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新的课程理念

试题解读3.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7试题解读9.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C

)A.说出、表演、展示B.设计、制作、创作C.感受、参加、养成D.解释、完成、背诵注:对行为动词的理解

试题解读9.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8试题解读10.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理念的演进和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D

)A.教材的更新B.教师的发展C.学生的选择D.课程制度的变迁试题解读10.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理念的演进9试题解读28.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D)A.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件B.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课程C.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试题解读28.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D10试题解读50.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是

A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试题解读50.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是

11试题解读76.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A)

A.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B.教育叙事、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C.案例、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

D.做到“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专题、定主讲人D答案与我们平时日常要求相近,具有诱惑力。试题解读76.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A)

A.自我反思12试题解读92.“不跪着教书”这本书的主题强调的是(D)A.教师要善于传授学习方法

B.教师一定要站着上课C.教师要有强大的人格魅力

D.教师要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

试题解读92.“不跪着教书”这本书的主题强调的是(D)13试题解读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二、案例分析(20分)1.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试题解读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14案例1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语文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门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案例1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15分析案例1分析:在上述案例中,张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是因为他的做法违背了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错误之一:是没有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看待。王林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他正需要接受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作为教导主任不能以这种简单的方法进行教育,应该与他一起分析错误的危害,帮助他,同时指出他在学习上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能改正错误。错误之二:是没有把学生看作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关注学生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抓住教育契机,引势利导,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假如我是张主任,一定不会这样做,当我发现了王林的这种不轨行为后,会耐心细致地和他一起分析这种错误的危害,指出他学习上的不足,提出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会改正错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关注他的发展,不断帮助他,使其健康成长。分析案例1分析:16如何写教学案例分析表明正确观点阐述理论依据提出科学建议如何写教学案例分析表明正确观点17案例2一班的A老师正在上《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的嘟”——“的嘟”——声,这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齐”,所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来,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涌到窗前。他们你扒我,我推他,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教室里恢复平静后,A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想说出来,写下来。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二班的B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末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B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请问:A、B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位老师的做法?案例2一班的A老师正在上《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突然,从窗外18分析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A老师突破预定计划而“创造性地教学”,凸现了课程的多元创新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兴趣、情感,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捕捉了这一偶发事件,把它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了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而B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插秧式”的教学,这种教学其实就是试图维护严格的甚至苛刻的课堂秩序,即极端的课堂纪律,通过这种方式来确立所谓的教师权威。B老师“以知识、学科为本位”,把学生当作“学科人”,而不是真正的“生命、成长中的完整的人”。他力图完成教学内容和任务,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忽略了学生的兴趣、需求、情感,不重视学生的生心发展特点,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活动。材料中还提供了其它6个案例分析供学习参考.分析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19试题解读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二、案例分析(20分)1.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了探究式学习的比重。

试题解读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20案例11在教学“杠杆原理”时,一教师先出示概念,然后用实验验证,最后让学生做适应性练习;另一教师则先让学生用扁担挑重物,然后让他们自己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得出相关结论。上述两位教师的教学过程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案例11在教学“杠杆原理”时,一教师先出示概念,然后用实验验21分析第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重结论,轻过程。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讲解,没有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结论难以感悟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不可能培养起来。这种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与个性发展,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第二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结论,更重过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观察、比较、判断、想象,让学生感知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使学习过程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学生学会的不仅是课本知识,更掌握了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乐于动手、勤奋实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培养。分析第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重结论,轻过程。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22试题解读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二、案例分析(20分)1.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了探究式学习的比重。3.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试题解读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23案例17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一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案例17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24分析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与人文色彩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材料中还提供了其它6个案例分析供学习参考分析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25试题解读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二、案例分析(20分)1.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了探究式学习的比重。3.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4.新课程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倡导教师评价以自评为主。

试题解读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26案例21青年教师小王一心想提高教学水平,他主动向特级教师李老师学习,经常跟班听课。小王上课时,尽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甚至教学语言都与李老师相仿,但教学效果就是不佳。小王的努力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案例21青年教师小王一心想提高教学水平,他主动向特级教师李27分析小王的努力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主要是小王在“如何促进自我成长”这一问题上与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不符合。①小王关注了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语言,但他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存在,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②小王在促进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一味模仿特级教师,因此就没有做到“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新课程认为,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要有内在的个人魅力。有了内在的人格魅力,才能优化师生情感关系。“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学效果自然会逐步好转。③小王在对待自我上,注重了模仿,但忽视了对自己教学的反思。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而小王正是忽视了对自己的教学反思。才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也影响了自我成长。分析小王的努力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主要是小王在“如何促进自28试题解读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三、教师必读书目考查(10分。根据《有效教学方法》一书命一道简答题)试题解读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29有效教学方法(鲍里奇)第一章

有效教师二、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1.清晰授课。使要点易于理解;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口齿清楚不含糊,没有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的特殊习惯。2.多样化教学。教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对学习材料、设备、展示方式以及教室空间等的运用。3.任务导向。指把多少课题时间用于教授教学任务规定的学术性学科。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这一关键行为是致力于增加学生学习学术性科目的时间。5.确保学生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把60%-70%的时间,用在能给学生带来中高水平的成功率的任务上,尤其是在讲解式和传授式教学中。

有效教学方法(鲍里奇)第一章

有效教师30第二章

理解你的学生一、什么是反思型教师?要求教师抽出时间来调整课时,使它适应学习者的各种要求,先前的履历和经验,然后再对课时加以分析和批判。第二章

理解你的学生31第三章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一、什么是方针、目的、目标?方针是表达了为我们提供方向感的社会价值观,但它对于大量个体来说则显得非常空泛。目的是界定出学生从你的教学中能学到什么,从而鼓励和激发学生。目标是向学生传达需要获得哪些特定行为,展示这些行为需要哪些条件,以及这些行为必须达到怎样的熟练水平。第三章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一、什么是方针、目的、目标?32第四章

单元和课时计划十三、说出课时计划中叙述到的七个教学事件的名称?吸引注意、告知学习者目标、激发学生回忆前提学习内容、呈现刺激材料、引发期待行为、提供反馈、评估行为。第四章

单元和课时计划十三、说出课时计划中叙述到的七个教33第五章直接教学策略5.指导学生练习的技巧包括哪些?●让学生私下作答,然后逐个帮助。●不管学生是否举手都点名叫他们回答。●事先准备问题,随机让学生回答。

第五章直接教学策略5.指导学生练习的技巧包括哪些?34第六章间接教学策略1.什么是间接教学?间接教学是一种教和学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是一种探寻活动,结果是对未知的发现,学习的背景是一个问题。在间接教学中,学生通过将刺激物转换为一种回答来获取信息,这种回答它不同于(1)呈现的刺激物,(2)学生先前所作出的任何回答。在间接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概括和辨别过程,调整和提炼刺激材料,获得概念、模式和理论。第六章间接教学策略1.什么是间接教学?35第七章提问策略1.什么是有效的问题?有效问题是,使学生能够积极组织答案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第七章提问策略1.什么是有效的问题?36第八章自主学习1.什么叫教师调节?你在教师调节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了适合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你对内容的流速及复杂性所进行的现场调节称为教师调节。你在教师调节过程中的作用是,调节指导性对话以帮助学生重新调整他们的学习,从而使他们向预期的结果靠拢。第八章自主学习1.什么叫教师调节?你在教师调节过程中的37第九章合作学习与合作过程2.在你的课堂教学里,建立合作任务结构需要哪五步?A、将任务具体化B、组织任务C、教授合作的过程D、督促小组表现E、简要说明第九章合作学习与合作过程2.在你的课堂教学里,建立合作任38第十章课堂管理1.什么是你能在课堂里采用的传达不同水平的权威的三中角色?这三种角色的每一种怎样在学生观点的表达、师生谈话的比重、反应的自发性以及功能上发生变化?(独立的信息提供者(主管),学生观点的转述者或总结者,在创造思想和解决问题时与学生是相同的伙伴;学生观点,学生谈话,自发性将从前者到后者增加。)第十章课堂管理1.什么是你能在课堂里采用的传达不同水平39第十一章课堂秩序和纪律2.你可能怎样同时采用正强化和负强化来制止某学生不断讲话?试举例说明。(正强化:在理性行为之后立刻给予奖励。负强化:当理想行为出现时,终止不愉快的状态。)第十一章课堂秩序和纪律2.你可能怎样同时采用正强化和负40第十二、十三章评估学习者1.简答:鲍里奇提出的常模参照测验和校际参照测试具体内容是什么?评估学生的进展取决于教师的目的:常模参照测验(NRT)所揭示的是学生在群体中相比较而言的地位或等级,之所以称之为常模参照测验,是因为这种测验将一位学生的表现同常模群体的表现进行比较(一个大的、有代表性的学生群体)。当教师需要将一个学生的表现与相同年级或同龄学生相对比时,这种测验取得的信息是有用的。校际参照测验(CRT)揭示出学生的一项技术或一组技术的熟练水平或掌握度,之所以被称为校际参照测验,是因为该测验将学生的表现同一个绝对的标准,即所谓的“校际”进行对比(如75%的正确率)。这样的信息有助于教师判断一位学生是否需要更多的指导来达到一种或一组技能。第十二、十三章评估学习者1.简答:鲍里奇提出的常模参照测41模拟试题第一题《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所说的“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具体是指那些教学行为?1.清晰授课。2.多样化教学。3.任务导向。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5.确保学生成功率。模拟试题第一题《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所说的“促成有效教42模拟试题第二题:请结合加里·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一书的学习,写出你所了解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基本策略或方法。答:1.清晰地授课:即清晰易懂的、合乎逻辑地授课,口齿清楚不含糊,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特殊习惯;2.注意多样化教学: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课时内容;3.任务导向:把大部分时间用于教授切题的内容;4.引导学生投入:限制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机会,使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操作、思考和探询;5.确保学生成功率:控制教学的起点和难度,把60%--70%的时间,用在能给学生带来中高水平的成功率的任务上;6.教学中关注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有差别地提问和辅导;7.善于利用学生的思想和力量,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8.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类型的教学策略;9.了解不同问题不同的层次,对于开放性问题的提问,要提供更多的细节、更新的信息以及更多的鼓励;10.科学地指导学生练习;11.重视课堂管理,建立必要的规则和程序,以减少课堂纪律问题;12.正确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

模拟试题第二题:请结合加里·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一43四、教育随笔(10分)前年年小学考查试题:请以《我最难忘的一节课》写一篇教育随笔,字数不少于300字。去年初中考查试题:请写一个你在新课程教学中努力转变学习方式的做法,并对这一做法作适当的分析。四、教育随笔(10分)前年年小学考查试题:44四、教育随笔什么是教育随笔教育随笔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随笔在写作样式上没有什么固定的限制,常见的有借事说理,夹叙夹议等形式。教学随笔,也可以说"教学一得",主要是写教学中某一点体会最深的心得。它的主要特点是题目小,篇幅短;层次和结构比较简单;内容单纯,涉及面比较小,写作材料便于收集,整理和使用。四、教育随笔什么是教育随笔45四、教育随笔教育随笔写什么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不敢说每一节课都有体会最深的心得,但每天都要教学不同的内容,面对不同的学生,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做个有心人,随笔的素材就有很多:如读书笔记,如教育案例,如教学反思,如学生档案记录,如心灵感悟……写教育随笔实际上是个思考与积累的过程。我们可以记教学得失,每位教师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试验田”,试验成功与否,肯定会有所“悟”,总结得失,在下次教学中自然能扬长避短;我们可以录教学机智,在教育教学中,根据学生情况随机应变,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我们可以写教育偶得,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依据,但它不一定是完美的,只要我们深入而冷静地研究思考,你也许会有新的认识或新的疑点,那么请及时把它写下来。有所思,必有所得。如果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一个有心人的话,你会发现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四、教育随笔教育随笔写什么46四、教育随笔教育随笔怎样写有些教师会说自己没有时间写东西,抑或是想起写文章就头痛,认为这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其实不然。在我们和教师接触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教师讲很多精彩的教育故事,把这些故事写下来,从口头的变成书面文字,就是很好的随笔。教育随笔其特色就在一个“随”字:随便、随时、随手、随心。可以写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教训、教材的分析、讲课的心得、听课的感悟交流的心得等注意点:立意新颖大方、举例具体生动、观点小中见大、结构灵活多样(附随笔十式)四、教育随笔教育随笔怎样写47【示例1】《绣洞成花》所谓叙议式,就是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叙”和“议”交叉进行,层层深入,把所要论述的问题讲清楚。有一位年轻的母亲,与丈夫离了婚,带着女儿生活。有一天,女儿学校里要搞一个文艺演出,能歌善舞的女儿被选中,要上台表演。别的小朋友都买了新衣裳,而她亲手给女儿赶做了一件,穿出去竟然盖过了所有小朋友的风采。女儿很开心,演练也更加认真,可是在临演出的前一天晚上,女儿在台上不小心摔了一跤,衣服膝盖处破了一个大洞。当女儿害怕而又委屈地告诉母亲时,母亲并没有批评年幼的女儿,可是要重新赶做已经来不及了,怎么办呢?年轻的母亲在破了的地方绣上一朵花,既遮盖了破洞,又增添了美丽,伤心、失落的女儿又快乐起来。母亲看到女儿在台上翩翩起舞的身影时,眼里噙满了爱的泪花。这位年轻的母亲用她的智慧给破洞处绣上了美丽的花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衣服“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那个破了的“洞”的处理。在教育中对待我们的学生也是如此呀!学生总有这样那样的小错,就如同一件衣服上会出现“洞”一样,而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该怎样去处理它呢?衣服上有了洞,不补上难看;对于学生的过错,同样要及时处理,而且要有科学的方式方法,就象那位母亲,要是胡乱地用一块什么布给补上,效果也不好。【示例1】《绣洞成花》所谓叙议式,就是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48【示例2】《搬回那些“常春藤”》联想式,就是利用“联想”的相关性原理,在一个事实的基础上联想到与此相关的教育事件上去。美国的一位教育专家曾做了一项实验:她把两小束一样的常春藤分别栽在两个相同的花盆里,给两束常春藤相同的阳光、相同的水,但不同的注意力。她把一束常春藤放在厨房里的柜台上,让它远离师生的注意,而另一束放在大教室的壁炉架上,然后对她的学生说:“在今后的第一天,我们都将对着放在架的这束常春藤唱歌,我们将告诉它我们多么爱它,它是多么的美丽。我们将用我们着意关怀来滋润这束常春藤。四个星期后,实验的结果令老师和孩子们大吃一惊。厨房里的那束常春藤长得又细又长,病蔫蔫的,而放在教室里的常春藤则长得油亮亮的。为了把这项实验更推进一步,她将两盆常春藤作了调换。又过了四周,它们就分不出彼此了。实验表明,在同等条件下,不同的关注竟引起如此大的差异。连常春藤的成长都渴望善意的关怀,更何况成长的孩子?【示例2】《搬回那些“常春藤”》联想式,就是利用“联想”的49【示例2】《搬回那些“常春藤”》

由此,联想到我们的学校教育。对待品德不良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些教师缺少的是关注,缺乏的爱心和耐心,缺失的是教育的民主和公平。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他们首先要做是到原先班主任或任课老师那儿收集学生资料,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总有部分学生成了被放在厨房里的那束“常春藤”。他们的言行、他们的内心情感和思想很难能被关注,而那些被老师视为思想品德优秀、成绩优秀的“宠儿”则成了课堂和各种活动中的主角,表扬、奖励非他们莫属,荣誉更是他们的专利。在老师的精心呵护、关爱下,这些“优生”显得越发优越。相比之下,班级里那些不受关注的弱势群体要么自暴自弃,要么沉默寡言,要么特立独行,消极地对待学生和生活。他们的内心感受不会被在乎,他们的自尊不会被顾及。试想,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我们的教育怎么能“面向全体”?怎能实现“教育公平”?又怎么能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发展”?教育面对的是沉甸甸的生命和灵魂,它需要教育都施以情意绵绵的师爱——似春雨润物,无偏无蔽;似阳光播撒,均匀漫布。谁不梦想成功?谁不期望鼓励和赞誉?尤其是班级中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这种博大深邃的师爱,需要在同样的阳光雨露下享受更多的关注和期待。由衷的肯定、诚恳的激励带给他们的是暖意、亲近,是成就感,是自信心!或许,在给他们自信的同时,会催生出一个个人才,创造出一个个奇迹!为人师者,还是让我们一同去搬回厨房里的那些“常春藤”吧!【示例2】《搬回那些“常春藤”》由此,联想到我们的学校教50【示例3】《学校管理智慧录》所谓点评式,就是先通过叙事来讲一个故事,而后就故事进行点评。有个男孩因一件琐事而迁怒于自己的母亲,并对母亲喊道:“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然后,或许是因为害怕受到惩罚,他就跑到山边,并对着山谷继续喊道:“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喊声刚停,立马从山谷传来回音:“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这个男孩有点吃惊,就跑回家对母亲说:“山谷里有个奇怪的男孩说他恨我。”于是,男孩母亲把男孩带到山边,对着山谷要他喊:“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这个男孩照他母亲说的做了,而这次他却发现,那个“奇怪的男孩”也在山谷里说:“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这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生活颇像这山谷回音,你送出去什么,就能送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能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人际交往也是这样,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往往是由我们对待别人的方式决定的。教师只有善待学生,多一些感情投资,多一点友情意识,多一点言传身教,学生就一定能够尽心尽力地去学习!远比打压、呵斥好得多!【示例3】《学校管理智慧录》所谓点评式,就是先通过叙事来讲51【示例4】构建学生喜欢的课堂解答式。所谓解答式,就是针对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解答。学生心目中喜欢的课堂是什么呢?他们希望老师为他们营造怎样的一个课堂气氛呢?通过跟学生的一次谈话,我深深了解了一个学生心目中好的课堂的标准。一、课堂上的最大快乐——交往二、课堂上最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三、课堂上学生最迫切的要求——自主四、对未来课堂的渴望——在线学习能利用信息技术对课程进行高效的整合,拓展学生的视野,打破课堂的局限,教室不再是课堂的代名词,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源泉,课堂的天地应该是博大和丰富多彩的。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责任越来越多地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让他们能敞开心灵去感受,放开手脚去探求,把知识与自己的行动和体验紧密联系在一起,让思想在不断的碰撞和对知识的渴求中不断成长。【示例4】构建学生喜欢的课堂解答式。所谓解答式,就是针对一个52【示例5】结合教学实践论述新课改形式下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所谓总结式,就是将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如实地总结出来,

1)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2)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3)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4)从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转向个性化教学模式5)从教师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6)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示例5】结合教学实践论述新课改形式下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53第二部分:学科专业素养(语文)五、判断题(围绕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命题)示例(略)第二部分:学科专业素养(语文)五、判断题(围绕学科课程标准和54六、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40分)(以《像山那样思考》为例)1.教材分析与目标设计(10分)【教材分析】1.(1)教材在本专题所处的位置《像山那样思考》编排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第三板块“湖山沉思”中,位于专题和板块的结尾。本专题的第一、二板块主要是从感性的角度出发,欣赏和感悟自然之美。在有了感性体验铺垫以后,我们再来学习《像山那样思考》,引导学生从理性层面来思考和实践人和自然的生态伦理关系。就“像山那样思考”这个话题做些总结,提出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准则;从对人类活动的指导意义的角度,进一步阐释专题内涵。(2)本专题主要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散文的结构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学生通过文本研习,能够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加强生态保护意识等。2、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激发珍爱自然的感情。”在鉴赏活动中加深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和“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六、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40分)(以《像山那样思考》为例)155目标设计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鼓励学生对文本含义深刻的句子作出自己的理解,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2.把握散文的特点进一步掌握“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阅读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课文语言的诗意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思考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关系。

难点:透过诗意的文字把握狼嗥的含义。目标设计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鼓562.课堂活动设计及分析(18分)体验活动之一――揣摩狼声:下面,我们先进行一个体验活动,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我的描述一起想象: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群山寂静、只能隐隐约约听到风吹过树林的沙沙声。当一轮明月从厚厚的云层终于挪出来时,突然一声狼嗥撕破了这份宁静,嗥叫声从一个山崖传向另一个山崖,回荡在山谷中。请大家睁开眼睛。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体验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恐惧、毛骨悚然、凄惨)。假设模拟森林情景,让学生闭目想象,聆听狼声,然后谈自己的感受。通过这个体验,让学生初步感知狼嗥的特点,进而找到普通人听到狼声与大山听到狼声的不同感觉。通过对比,让学生带着疑惑去研读课文,从而明白“深沉、骄傲”背后所隐藏的内涵。2.课堂活动设计及分析(18分)体验活动之一――揣摩狼声:572.课堂活动设计及分析(18分)体验活动之二――解图述情各小组展示搜集的关于污染环境的图片,并请学生对图片进行解说。A:查找污染大气,造成酸雨的图片B:查找砍伐森林,造成沙尘暴的图片C:查找污染水资源,造成蓝藻事件的图片解图述情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课外查找图片,课堂解读的方式进行。搜索、筛选、表达,这样的环节既是对学生预习课文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考察,又是对学生提高信息处理能力的一次锻炼。2.课堂活动设计及分析(18分)体验活动之二――解图述情583.命题设计及分析(12分)问题:简要分析“大山读懂了‘狼嗥’是‘深沉的、骄傲的;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这句话的含义。答案:⑴狼嗥是在警告人们不要破坏生态环境,否则必将自食其果。

⑵狼嗥告诫人们:狼也是生态链中重要的一员,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

⑶狼嗥是呼唤人与万物之间的平等相处、和谐相处。

狼骄傲自己懂得,山懂得,自然界懂得,悲哀的是人类尚不懂。分析:

设计这道简要分析题,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语句含义分析,进一步加深对作者本篇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把握(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即狼嗥中包含着对自然的生命意义、生态价值的思考。人应该学会像山那样思考,长远地、客观地思考,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我们不能以人类的喜好来决定万事万物,因为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3.命题设计及分析(12分)问题:简要分析“大山读懂了‘狼59七、试题解析(40分)(一)解题(30分)(略)(二)试题评析(10分)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着重论述了中国古代有关“和”的含义及其意义,观点明确,论据充实,但它毕竟是属于先秦时代的,对我们今天所谈论的和谐理念的建设借鉴意义不大。B.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从史伯“和实生物”的思想到孔子“和而不同”的哲学定位,再到先秦诸子对“和”的拓展和发挥,使“和”的理念更加充实和明确。C.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和谐”的民族,可以说中国的哲学智慧集中体现在一个“和”字上,它是中国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D.晏婴以五味相济、五音相和的例子来说明“和同之异”“济其不及,以泄其过”,不仅形象生动,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朴素的辩证观点。【命题意图】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要求考生对文章有较深入的阅读和文章意思较准确的把握以及细致的分析。所以该题命题的角度是“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分析”,采用逆选题,也是为了降低点难度。该题设置的难度也过低,只要稍动脑筋,思考一下作者现在写这篇文章的目的,问题迎刃而解七、试题解析(40分)(一)解题(30分)(略)60(二)试题评析(10分)2.本文题目为“荒漠中的苇”,请简要概括荒漠中“苇”的外在特征。本文主体是写“苇”,但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写“荒漠”?(5分)【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鉴赏评价”中的欣赏作品的形象、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探究”中的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本文立意高远,托物言志,赋予了“苇”以新的内涵。作为文章的主体意象——藤,更是充满意蕴。但考生要准确把握还是不容易的,所以题目中明示了“外在特征”。第二问是常见的技法的理解。(二)试题评析(10分)2.本文题目为“荒漠中的苇”,请简要61(二)试题评析(10分)3.作者在第⑧段结尾巧妙地运用了“苇”、“萎”、“伟”三个同音词,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说说下面两个词的含义及其作用。(6分)(1)“萎”的含义“伟”的含义::(2)作用:【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鉴赏评价”中的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探究”中的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作者在作中巧妙地运用了三个同音词,在文章不同部分赋予它不同的含义,而且逐步揭示文章的主题,很有韵味。重点要回答的是后两个——“萎”和“伟”。阅读好相关部分,难度还是不大。(二)试题评析(10分)3.作者在第⑧段结尾巧妙地运用了“苇62(二)试题评析(10分)4.作者写苇,显然又不仅仅是在写苇,探究一下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要表达什么样的意思?(5分)【命题意图】本题着重考查的是“分析综合”中的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鉴赏评价”中的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探究”中的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本文的写作上最具亮点的就是“托物言志”,就是从赞美的角度来描写“苇”,更是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感悟。所以对中心的概括既要扣住文本中形象,又要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二)试题评析(10分)4.作者写苇,显然又不仅仅是在写苇,63八、教学评析(10分。教学预案、课堂实录或教学片断评析)1.《巴尔扎克葬词》教学片断及点评教师先展示课件:罗丹的雕塑《巴尔扎克》,然后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所有给巴尔扎克的称谓词,然后再请学生挑一个最合适的称谓给巴尔扎克,并说明理由。学生有的挑“惊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有的挑“哲学家”、“思想家”,有的挑“诗人”、“天才”,还有的挑“精神统治者”。这时,教师再请学生们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或改编、自创一句话作为给巴尔扎克的献词。教师也给出两句话作为示例:“你是承受苦难、净化灵魂的大丈夫。”“你走了,人间喜剧依旧没有落幕。”

八、教学评析(10分。教学预案、课堂实录或教学片断评析)1.64八、教学评析(10分。教学预案、课堂实录或教学片断评析)点评:这一教学细节之所以精彩,就在于三点。第一,构建了丰富的知识空间。这个细节设计分两个空间层次,第一层次是让学生找称谓,说理由;第二层次是让学生找句话,再改创。第二,两个层次之间有着内在的知识联系。称谓也好,找赞词也好,都立足于文本,从文本出发,让学生“披文入情”,体现出两个问题的“同源性”;问题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巴尔扎克人格的崇高和精神的伟大,深刻理解巴尔扎克逝世影响的深远。第三,在于细节设计的生成性。学生对“惊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哲学家”、“思想家”、“诗人”、“天才”、“精神统治者”这些称谓的独特的个性化的理解,说明学生联系了自己的阅读经验,扩大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具有一定的动态生成性。学生在根据自己感悟最深的一句话改编或自创献词时,有的说:“巴尔扎克是一座令人们思考活着的真义的人生坐标”,有的说:“巴尔扎克是一个比武力统治者更伟大的精神统治者”。这些都说明,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特定的问题提示做出思索,用语言表达出来,既有着语言生成,又有着精神的享受,还有着思想的收获,这就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八、教学评析(10分。教学预案、课堂实录或教学片断评析)点评65八、教学评析(10分。教学预案、课堂实录或教学片断评析)《失街亭》教学片断及点评师:请同学们跳读课文,从“失街亭”看,马谡是个怎样的人?生:第一段马谡开口就说“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可以看出,马谡是一个比较骄傲、狂妄自大的人。师:哦,自恃很高,狂妄自大——这是你的观点。谁还能补充?生:我觉得他是一个死读兵书的人。因为只是纸上谈兵,不知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师:不错,你的意思就是他是一个死守教条的人。谁还有不同意见?生:我觉得马谡也不完全像他们所说的那样。失街亭后,他自己绑了,负荆请罪,说明他是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师:说得好!兵败之后不投降,不逃匿,这是一个言而有信、勇担责任的马谡。我觉得大家读书越细致,观点就越个性化。从前面的文字里能否读出马谡性格的其他内涵?生:他很勇敢,对来犯之敌毫不畏惧,而且以全家性命作担保,心中只有国家,没有自己。师:简单地说,他是一个勇敢负责,无私无畏的人。

八、教学评析(10分。教学预案、课堂实录或教学片断评析)《失66八、教学评析(10分。教学预案、课堂实录或教学片断评析)点评:在这个教学细节设计中,教师始终把温馨的微笑送给学生,始终把尊重的语言送给学生,始终把中肯的评价送给学生,创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从而完成了对马谡人物性格的探讨。师生对话中抓住马谡的语言和动作来分析马谡的性格,分析就没有架空,就不会产生“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示侄孙湘》诗句)的现象。八、教学评析(10分。教学预案、课堂实录或教学片断评析)点评67八、教学评析(10分。教学预案、课堂实录或教学片断评析)《病梅馆记》教学片断及点评初读有了印象,再读没了障碍,那么三读我们再从无到有,来个“三读有感觉”。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并且准备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篇文章写的什么。师生讨论后总结方法:a知人论世法(介绍龚自珍及写作背景);b触类旁通法(以前学过的此类“说”“记”文字如《爱莲说》等多借物抒情言志);c瞻前顾后法(补充的单元导读及课后练习);d明察秋毫法(诏,帝王专用)。又明确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对清统治者摧残、压抑人才的愤慨、痛惜,表达了要求改革的心情。

八、教学评析(10分。教学预案、课堂实录或教学片断评析)《病68八、教学评析(10分。教学预案、课堂实录或教学片断评析)点评:这个细节设计体现两个特点,一是重视朗读,当然这里的朗读是全文朗读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细节设计过程中适当地安排朗读,就能很好地让学生通过直觉思维方式对语言的意义、情态、情味综合地进行感受。周老师的“三读”(后面还有“四读品赏鉴”)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读来把握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的传达。二是重视了学法指导。新课标中提出的三维目标中就包含了过程和方法,在阅读教学细节设计中有机地融进阅读的方法,就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从而获得多元的阅读经验,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整合各种阅读策略。周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总结“知人论世法”、“触类旁通法”、“瞻前顾后法”、“明察秋毫法”等读书方法,并在阅读实践中内化为学生阅读的素质。“知人论世法”的运用,周老师没有一开始先交待,而是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通过介绍背景来深化学生的理解。“触类旁通法”的运用,如对全文中的23个“之”、14个“以”的学习,重点讲解一两个,其他则让学生归纳比较,举一反三;又如联系以前学过的此类“说”“记”文字,如《爱莲说》等多处借物抒情言志的文章。“瞻前顾后法”的运用则让学生理清文脉,理顺关系。“明察秋毫法”的运用,则是让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于作者不经意处经意,像对文中一些动词和叹词的品赏和推敲。八、教学评析(10分。教学预案、课堂实录或教学片断评析)点评69八、教学评析(10分。教学预案、课堂实录或教学片断评析)教师如何写教学案例点评呢?常见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在教案中间做点评,一种是在终了做点评。第一,教材简单评析第二,引用名言或课标要求(一两句)第三,总体概括教学案例突出的特点,与前面的理论要契合(三四句)第四,分点阐述其特点(一两句理论阐述,两三句亮点分析,结合教学案例中的具体做法谈,注意语言简洁,深入浅出,评价客观,不说过激词语,最好能体现归纳能力)第五,可提一两点建议,与开头照应,收尾漂亮。八、教学评析(10分。教学预案、课堂实录或教学片断评析)教师70XXXX0716高中语文教师实施新课程综合能力考核培训课件71演讲完毕,谢谢观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72高中语文教师实施新课程综合能力考核培训建湖县教育局教研室郑明高中语文教师实施新课程综合能力考核培训73培训的目的进一步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进一步了解学科教学要求,提高对有效教学的认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培训的目的进一步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74培训的内容试题结构解读(参考)答题指导与分析培训的内容试题结构解读(参考)75试题结构(参考)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一、选择题(10分)二、案例分析(20分)三、教师必读书目考查(10分。根据《有效教学方法》命一道简答题)四、教育随笔(10分)试题结构(参考)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76试题结构(参考)第二部分:学科专业素养(100分)五、判断题(10分。围绕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命题)六、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40分。按给定的课题进行答题)1.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2.主要学习活动预设及设计思想3.作业设计及设计思想七、试题解析(40分)1.解题(基本题+综合题)2.试题评析(简析命题意图及知识、能力方面的考查特点)八、教学评析(10分。教学预案、课堂实录或教学片断评析)试题结构(参考)第二部分:学科专业素养(100分)77试题解读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一、选择题(10分)2.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

B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

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注:一眼就可看出答案试题解读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注:一眼就可看出答78试题解读3.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C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新的课程理念

试题解读3.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79试题解读9.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C

)A.说出、表演、展示B.设计、制作、创作C.感受、参加、养成D.解释、完成、背诵注:对行为动词的理解

试题解读9.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80试题解读10.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理念的演进和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D

)A.教材的更新B.教师的发展C.学生的选择D.课程制度的变迁试题解读10.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理念的演进81试题解读28.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D)A.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件B.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课程C.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试题解读28.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D82试题解读50.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是

A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试题解读50.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是

83试题解读76.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A)

A.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B.教育叙事、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C.案例、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

D.做到“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专题、定主讲人D答案与我们平时日常要求相近,具有诱惑力。试题解读76.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A)

A.自我反思84试题解读92.“不跪着教书”这本书的主题强调的是(D)A.教师要善于传授学习方法

B.教师一定要站着上课C.教师要有强大的人格魅力

D.教师要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

试题解读92.“不跪着教书”这本书的主题强调的是(D)85试题解读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二、案例分析(20分)1.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试题解读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86案例1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语文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门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案例1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87分析案例1分析:在上述案例中,张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是因为他的做法违背了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错误之一:是没有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看待。王林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他正需要接受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作为教导主任不能以这种简单的方法进行教育,应该与他一起分析错误的危害,帮助他,同时指出他在学习上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能改正错误。错误之二:是没有把学生看作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关注学生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抓住教育契机,引势利导,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假如我是张主任,一定不会这样做,当我发现了王林的这种不轨行为后,会耐心细致地和他一起分析这种错误的危害,指出他学习上的不足,提出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会改正错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关注他的发展,不断帮助他,使其健康成长。分析案例1分析:88如何写教学案例分析表明正确观点阐述理论依据提出科学建议如何写教学案例分析表明正确观点89案例2一班的A老师正在上《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的嘟”——“的嘟”——声,这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齐”,所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来,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涌到窗前。他们你扒我,我推他,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教室里恢复平静后,A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想说出来,写下来。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二班的B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末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B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请问:A、B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位老师的做法?案例2一班的A老师正在上《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突然,从窗外90分析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A老师突破预定计划而“创造性地教学”,凸现了课程的多元创新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兴趣、情感,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捕捉了这一偶发事件,把它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了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而B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插秧式”的教学,这种教学其实就是试图维护严格的甚至苛刻的课堂秩序,即极端的课堂纪律,通过这种方式来确立所谓的教师权威。B老师“以知识、学科为本位”,把学生当作“学科人”,而不是真正的“生命、成长中的完整的人”。他力图完成教学内容和任务,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忽略了学生的兴趣、需求、情感,不重视学生的生心发展特点,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活动。材料中还提供了其它6个案例分析供学习参考.分析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91试题解读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二、案例分析(20分)1.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了探究式学习的比重。

试题解读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92案例11在教学“杠杆原理”时,一教师先出示概念,然后用实验验证,最后让学生做适应性练习;另一教师则先让学生用扁担挑重物,然后让他们自己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得出相关结论。上述两位教师的教学过程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案例11在教学“杠杆原理”时,一教师先出示概念,然后用实验验93分析第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重结论,轻过程。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讲解,没有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结论难以感悟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不可能培养起来。这种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与个性发展,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第二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结论,更重过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观察、比较、判断、想象,让学生感知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使学习过程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学生学会的不仅是课本知识,更掌握了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乐于动手、勤奋实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培养。分析第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重结论,轻过程。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94试题解读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二、案例分析(20分)1.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了探究式学习的比重。3.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试题解读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95案例17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一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案例17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96分析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与人文色彩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材料中还提供了其它6个案例分析供学习参考分析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97试题解读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二、案例分析(20分)1.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了探究式学习的比重。3.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4.新课程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倡导教师评价以自评为主。

试题解读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98案例21青年教师小王一心想提高教学水平,他主动向特级教师李老师学习,经常跟班听课。小王上课时,尽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甚至教学语言都与李老师相仿,但教学效果就是不佳。小王的努力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案例21青年教师小王一心想提高教学水平,他主动向特级教师李99分析小王的努力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主要是小王在“如何促进自我成长”这一问题上与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不符合。①小王关注了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语言,但他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存在,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②小王在促进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一味模仿特级教师,因此就没有做到“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新课程认为,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要有内在的个人魅力。有了内在的人格魅力,才能优化师生情感关系。“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学效果自然会逐步好转。③小王在对待自我上,注重了模仿,但忽视了对自己教学的反思。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而小王正是忽视了对自己的教学反思。才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也影响了自我成长。分析小王的努力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主要是小王在“如何促进自100试题解读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三、教师必读书目考查(10分。根据《有效教学方法》一书命一道简答题)试题解读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101有效教学方法(鲍里奇)第一章

有效教师二、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1.清晰授课。使要点易于理解;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口齿清楚不含糊,没有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的特殊习惯。2.多样化教学。教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对学习材料、设备、展示方式以及教室空间等的运用。3.任务导向。指把多少课题时间用于教授教学任务规定的学术性学科。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这一关键行为是致力于增加学生学习学术性科目的时间。5.确保学生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把60%-70%的时间,用在能给学生带来中高水平的成功率的任务上,尤其是在讲解式和传授式教学中。

有效教学方法(鲍里奇)第一章

有效教师102第二章

理解你的学生一、什么是反思型教师?要求教师抽出时间来调整课时,使它适应学习者的各种要求,先前的履历和经验,然后再对课时加以分析和批判。第二章

理解你的学生103第三章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一、什么是方针、目的、目标?方针是表达了为我们提供方向感的社会价值观,但它对于大量个体来说则显得非常空泛。目的是界定出学生从你的教学中能学到什么,从而鼓励和激发学生。目标是向学生传达需要获得哪些特定行为,展示这些行为需要哪些条件,以及这些行为必须达到怎样的熟练水平。第三章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一、什么是方针、目的、目标?104第四章

单元和课时计划十三、说出课时计划中叙述到的七个教学事件的名称?吸引注意、告知学习者目标、激发学生回忆前提学习内容、呈现刺激材料、引发期待行为、提供反馈、评估行为。第四章

单元和课时计划十三、说出课时计划中叙述到的七个教105第五章直接教学策略5.指导学生练习的技巧包括哪些?●让学生私下作答,然后逐个帮助。●不管学生是否举手都点名叫他们回答。●事先准备问题,随机让学生回答。

第五章直接教学策略5.指导学生练习的技巧包括哪些?106第六章间接教学策略1.什么是间接教学?间接教学是一种教和学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是一种探寻活动,结果是对未知的发现,学习的背景是一个问题。在间接教学中,学生通过将刺激物转换为一种回答来获取信息,这种回答它不同于(1)呈现的刺激物,(2)学生先前所作出的任何回答。在间接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概括和辨别过程,调整和提炼刺激材料,获得概念、模式和理论。第六章间接教学策略1.什么是间接教学?107第七章提问策略1.什么是有效的问题?有效问题是,使学生能够积极组织答案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第七章提问策略1.什么是有效的问题?108第八章自主学习1.什么叫教师调节?你在教师调节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了适合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你对内容的流速及复杂性所进行的现场调节称为教师调节。你在教师调节过程中的作用是,调节指导性对话以帮助学生重新调整他们的学习,从而使他们向预期的结果靠拢。第八章自主学习1.什么叫教师调节?你在教师调节过程中的109第九章合作学习与合作过程2.在你的课堂教学里,建立合作任务结构需要哪五步?A、将任务具体化B、组织任务C、教授合作的过程D、督促小组表现E、简要说明第九章合作学习与合作过程2.在你的课堂教学里,建立合作任110第十章课堂管理1.什么是你能在课堂里采用的传达不同水平的权威的三中角色?这三种角色的每一种怎样在学生观点的表达、师生谈话的比重、反应的自发性以及功能上发生变化?(独立的信息提供者(主管),学生观点的转述者或总结者,在创造思想和解决问题时与学生是相同的伙伴;学生观点,学生谈话,自发性将从前者到后者增加。)第十章课堂管理1.什么是你能在课堂里采用的传达不同水平111第十一章课堂秩序和纪律2.你可能怎样同时采用正强化和负强化来制止某学生不断讲话?试举例说明。(正强化:在理性行为之后立刻给予奖励。负强化:当理想行为出现时,终止不愉快的状态。)第十一章课堂秩序和纪律2.你可能怎样同时采用正强化和负112第十二、十三章评估学习者1.简答:鲍里奇提出的常模参照测验和校际参照测试具体内容是什么?评估学生的进展取决于教师的目的:常模参照测验(NRT)所揭示的是学生在群体中相比较而言的地位或等级,之所以称之为常模参照测验,是因为这种测验将一位学生的表现同常模群体的表现进行比较(一个大的、有代表性的学生群体)。当教师需要将一个学生的表现与相同年级或同龄学生相对比时,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