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养殖技术】牛胎衣不下的中西医结合疗法_第1页
【农业养殖技术】牛胎衣不下的中西医结合疗法_第2页
【农业养殖技术】牛胎衣不下的中西医结合疗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养殖技术】牛胎衣不下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胎衣不下是母畜特别是母牛常见的产后疾病。母牛产后12小时至24小时仍未见胎衣完全排出,即为胎衣不下。发病原因1.营养、年龄等因素:母牛怀孕期营养缺乏,体质虚弱;母牛年龄过大,子宫收缩力微弱;运动不足。2.疾病因素:孕期疾病导致子宫内膜和胎膜粘连;患布氏杆菌病;母牛流产等。3.胎儿因素:胎儿过大或双胞胎,至子宫过度扩张而收缩迟缓。4.生理因素:母牛的子宫体和子宫角的黏膜上,有四排圆形隆起的子宫肉阜,它是子宫壁和胎膜相结合的部位,在孕期特别大。其胎盘属于绒毛叶型,绒毛叶与子宫内膜的子宫肉阜紧紧嵌合,由绒毛叶包裹子宫肉阜构成胎盘块。结合紧密的绒毛叶型胎盘,是牛容易发生胎衣不下的生理基础。临床症状母牛产犊后努责不止,而胎衣未见排出或仅排出一部分,超过12小时仍未完全排出;母牛努责微弱或停止,致胎衣滞留。一般没有全身症状。牛胎衣不下继发症主要有:胎衣滞留在子宫内,引起产科炎症,阴门流出浑浊、异味液体,造成急性或慢性子宫内膜炎,严重时可导致病原微生物从子宫侵入血液,以及腐败产物直接吸收入血,引起体温升高和败血症,致母牛死亡;胎衣不下治疗不当,多数影响繁殖能力。以中药为主的保守疗法对牛胎衣不下的治疗,过去多采用手术剥离的办法。此法简单易行,但在实践中不断被发现有很多缺点:一是容易撕裂绒毛叶,造成子宫损伤或出血,危及母牛生命;二是造成人为污染,病原微生物趁机感染子宫,引起继发疾病;三是剥离不全,易残留胎衣碎片。鉴于手术疗法的种种缺陷,我们在实践中探索以中药为主的保守疗法,取得良效。1.中药方剂为益母生化散,原用于产后恶露不尽、产后腹痛。主要组分为益母草100、当归60、川芎30、桃仁20、炙甘草25、炮姜15,以上为一次量,每日3次,为末灌服或拌料。2.注射中药针剂为鱼腥草注射液,每次40毫升,必要时配合头孢噻呋钠。应用缩宫素为辅助。小结益母草是产科圣药,活血祛瘀,温经通络,显著兴奋子宫,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母牛产后气血双虚、气虚血滞,则以当归、川芎补血行血和血,以桃仁活血化瘀,收缩子宫、排出胎衣和恶露,促进子宫复原。鱼腥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作用,在兽医临床上应用较广。广泛用于治疗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发烧、子宫疾病等。在这里用以抑制子宫的病原微生物感染。缩宫素过去称为催产素,主要引起子宫收缩,同时会引起子宫颈开放,主要有催产作用,此用于排出胎衣。关于缩宫素的应用时机,我们认为最适时间是产后12小时至24小时。母牛分娩前后,雌激素水平升高到正常水平以上,雌激素能使子宫收缩力增强以及增加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雌激素水平和对催产素的促进作用会随时间延续而降低,所以在母牛分娩2天~3天后,再应用缩宫素效果不佳。关于使用的剂量,不是越大越好,一般以100单位为宜;有的养殖户和兽医片面强调大剂量用药,反而会引起子宫颈口持续收缩(类似于痉挛),更不利于胎衣排出。总之,用以中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