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于志刚课件 第八章 犯罪主观方面_第1页
刑法总论于志刚课件 第八章 犯罪主观方面_第2页
刑法总论于志刚课件 第八章 犯罪主观方面_第3页
刑法总论于志刚课件 第八章 犯罪主观方面_第4页
刑法总论于志刚课件 第八章 犯罪主观方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犯罪主观要件

第一节犯罪主观方面概述第二节犯罪故意第三节犯罪过失第四节无罪过事件第五节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第六节刑法中的认识错误第一节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一、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二、犯罪主观方面的意义三、犯罪主观方面的司法要求罪过形式(故意、过失)第14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15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第16条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罪过:认识因素(程度)+意志因素(程度)罪过形式认识因素意志因素认识程度意志内容故意直接故意明知必然、可能必然、可能希望积极追求间接故意明知可能盖然性放任不反对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预见到可能可能性轻信能够避免根本反对疏忽大意的过失没有预见无认识

无罪过不可抗力

不能抗拒根本反对意外事件不能预见

认识因素╋意志因素〓罪过形式明知行为必然会发生结果希望直接故意

放任间接故意明知行为可能会发生结果

轻信过于自信的过失没有预见到行为可能发生结果大意疏忽大意的过失第二节犯罪故意第14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故意的概念:明知必然或可能,希望或放任一、直接故意(一)直接故意的认识因素1.要的认识要素(对事实的认识)(1)行为的内容与危害性质(自然性质)(2)以特定行为对象为必要构成要件要素的犯罪,要求认识到特定行为对象(3)因果关系的基本部分(不要求认识到具体样态)(4)作为构成要件要素的时间、地点等2.对规范性的构成要件要素的认识黄书-淫秽物品3.非必要的认识要素(1)责任年龄、不决定行为性质的身份(2)数额、情节(客观超过要素)(3)行为的违法属性(二)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希望、追求二、间接故意(一)概念:明知可能+放任

案例:王晓龙投放铊盐案(二)间接故意的构成

1.对结果发生的盖然性认识明知必然发生而“放任”属直接故意

2.放任意志:容认结果发生(1)不是确信结果可以避免,而是确信结果更可能发生(2)对结果发生采取无所谓态度,听之任之

3.间接故意与直接故意的区别:认识、意志(三)间接故意的通常表现形式

1.为实现某种非犯罪意图放任危害结果发生

2.为实现某种犯罪意图放任另一危害结果发生

3.瞬间冲动下不计后果的行为第三节犯罪过失第15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过失与过失犯罪法定结果信赖原则(允许的危险)、危险的分配(都有过错)一、过于自信的过失

(一)概念有认识的过失(二)构成1.认识因素:发生结果的可能性(1)可能发生危害结果(2)结果发生可能性小2.意志因素:轻信能够避免,相信能够避免结果(1)过高估计自己的主观能力(2)不当地估计了现实存在的客观条件(3)误以为结果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小(三)与间接故意的区别1.理论上的区别对结果的态度、认识因素的程度、客观上回避结果的措施2.案例分析3.胡斌案VS张伟铭案二、疏忽大意的过失(一)概念无认识的过失(二)构成:应当预见、能够预见而未预见

1.具有预见义务(1)业务上的预见义务:法律规范确定的义务(2)日常生活中的预见义务:社会规范确定的义务

2.预见能力:注意的可能性(1)主观说:个人标准说(2)客观说:社会一般人或平均人标准说(3)折衷说:主观说为标准,客观说为参照(三)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有无认识(四)与意外事件的区别

1.理论上的区分:有无预见义务和预见能力

2.案例分析附1:监督过失监督者对被监督者的过失行为引起的危害结果所持的过错形式(1)缺乏对被监督者的行为的监督(2)没有确立安全管理体制所构成的管理过失綦江虹桥垮塌案附2:注意义务违反的判定应以行为人本人为基准(注意能力)(1)主观说:个人标准说(2)客观说:社会一般人或平均人标准说(3)折衷说:主观说为标准,客观说为参照判断危险是否明显增加附3:过失与无罪过(1)生活过失:对危险物品的妥善保管义务(2)业务过失:是否违反操作规则第四节无罪过事件第16条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不可抗力意外事件(一)不可抗力

1.定义行为人预见到了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但不可能采取措施避免发生,或者虽然采取了避免结果发生的措施,但结果仍然不可避免。(二)意外事件

1.定义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

2.案例(三)罪过形式的区分和判断故意直接故意明知行为必然、可能发生危害结果希望发生区别:认识因素的程度(必然与可能VS可能),意志因素(追求VS放任)间接故意明知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放任区别:认识因素的程度(盖然VS可能);对结果的态度(不违背意愿VS根本反对);有无客观防果依据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预见到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轻信能够避免区别:有认识VS无认识疏忽大意的过失应当预见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区别:有无预见义务;有无预见能力无罪过意外事件不能预见不可抗力不能抗拒1.过失与无罪过(有无预见义务、预见能力和防果能力)生活过失:对危险物品的妥善保管义务业务过失:是否违反操作规则2.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1)判断规则:先看行为人的认识程度:认识到行为导致结果可能性很大,可能为间接故意;再看行为人是否采取了自认为有效的防果措施:认识到可能性大,又未采取措施,则为间接故意;或者知道采取的措施防果的有效性不大,也为间接故意。(2)经验法则:对于生命等重大法益的极端蔑视,可认为是间接故意。危险作业中仅仅只是故意违反规章,而无故意追求或放任结果的,应认定为过失。没有客观把握,没有采取客观的防果措施的,宜认为是间接故意。3.犯意转化与另起犯意第五节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一、犯罪目的和目的犯(一)犯罪目的

1.概念:行为人希望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意志

2.与故意的区分与关系(1)包含在直接故意中的犯罪目的:希望危害行为造成的直接危害结果故意杀人罪中的杀害目的:我杀人是想要他死(2)超越直接故意内容的犯罪目的:希望通过实现行为的直接危害结果后,所进一步追求的某种非法利益或者结果走私淫秽物品罪的牟利或传播目的:我走私黄碟是为了自己观看、卖钱、放给别人看盗窃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我偷汽车是为了练习开车(使用)、自己拥有(占有)、卖钱(处分)(二)目的犯1.概念:必须具备某种(超越直接故意内容的)特定犯罪目的才能构成的犯罪2.刑法中常见的目的犯

法定的目的犯(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贷款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等(2)以牟利为目的:倒卖文物罪等(3)以营利为目的:侵犯著作权罪,赌博罪(4)拐卖妇女、儿童罪:以出卖为目的非法定的目的犯(1)抢劫罪以及攫取型的财产犯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2)伪造货币罪:置于流通的目的(三)犯罪目的的作用(1)目的犯:构成犯罪的必要构成要件(2)区分此罪彼罪:如拐骗儿童罪与拐卖儿童罪,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四)对目的的推断和推定二、犯罪动机1.行为的内心起因我想杀他是因为恨他2.动机是某些犯罪的构成要素刑法第399条所规定的“徇私”、“徇情”刑法第423条所规定的“贪生怕死”等动机第399条第1款【徇私枉法罪】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第423条【投降罪】在战场上贪生怕死,自动放下武器投降敌人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投降后为敌人效劳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第六节刑法中的认识错误各种事实认识错误的处理法定符合说与具体符合说一、概念

1.认识错误: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

2.认识错误与事实认识错误

3.对必要事实的认识错误与对不必要事实的认识错误(1)行为的内容与危害性质(自然性质)(2)特定行为对象(3)因果关系的基本部分(不要求认识到具体样态)(4)作为构成要件要素的时间、地点等

二、问题

1.认识错误是否影响故意成立(仅为故意成立的问题,认识错误不影响过失成立)

2.如何处理(罪名认定、既未遂认定)三、事实认识错误的形式与处理方法(法定符合说)(一)对象错误1.同类对象错误(具体的事实错误):不影响故意成立,犯罪既遂2.异类对象错误(抽象的事实错误):可能形成想象竞合(二)打击错误1.同类对象的打击错误(具体的事实错误)2.异类对象的打击错误(抽象的事实错误)(三)手段错误(行为方式方法的错误)1.结果未实现,但行为具有客观危险性:犯罪未遂2.不能犯:行为不具客观危险性,不认为是犯罪3.迷信犯:即使依照行为人的主观计划实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