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技术建议书201467_第1页
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技术建议书201467_第2页
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技术建议书201467_第3页
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技术建议书201467_第4页
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技术建议书20146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同市郊县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技术建议书柏克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佛山市张槎一路119号大布顶工业区邮编:528051大同市郊县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技术方案技术建议书柏克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O一四年六月目录TOC\o\f\h\z前言 项目背景 4相关文件和编制依据 4方案特点及设计原则 6方案特点 6设计原则 6系统模型及网络结构 8系统功能模型 8功能块的定义 8现场监控单元SU 9区域监控中心LSC(LocalSupervisionCenter) 9集中监控中心CSC(ConcentrationSupervisionCenter) 10大同市郊县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组网 10传输组网设备介绍 10现场监控系统(SU) 19监控内容 19现场监控系统的结构 19现场监控系统设备性能参数 21传感器、变送器和执行器 21监控中心 23监控中心的结构 23大同市郊县机房动力环境监控中心的系统构成 23监控中心软硬件配置大同市郊县机房大同市郊县机房 24硬件配置 24业务操作台 24数据、通信服务器 24软件配置 25操作系统 25数据库平台 25业务操作台软件 25服务器软件 25系统性能及功能 26系统性能 26系统基本功能 26配置管理功能 28安全管理功能 28报表管理功能 28系统管理功能 29打印功能 29系统扩容能力 30监控中心的扩容能力 30网络的扩容能力 30现场监控系统的扩容能力 30方案总结 31PAGE前言项目背景为了加强机房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通信正常运行,机房的动力设备需要实现“集中监控、集中维护、集中管理”的网维护管理现代化目标要求,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预期故障发生、迅速排除故障、进行综合管理等多重功能。但目前维护水平仍停留在传统的人工看管、巡检的方式上,还远远跟不上高速发展的的需求。在传统的机房中已经采用了电源、机房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作为提高维护水平的有效手段,目前其技术已基本成熟。中心机房需要一套针对日常运作要求的,高水平的动力及机房环境集中监控系统,以提高维护水平,缓解日益紧张的人员及维护工作的压力。以下是本期工程监控对象和监控内容的情况大同市郊县机房监控内容类别监控对象监控内容环境量GPRS及短信通信模块监控告警情况温湿度传感器2个监控机房温湿度水浸传感器2个监控机房水浸情况状态传感器/交流继电器4个监控空调开关状态红外一体摄像机监控机房环境状况硬盘录像机监控机房环境状况智能设备UPS1台智能协议提供的所有监控量电量监测仪智能协议提供的所有监控量相关文件和编制依据(YD/T1363-2005)《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YD/T1051-2000)《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YD5058-98)《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工程验收规范》;(YD/T1104-2001)《通信用开关电源系统监控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电信总局电网交[1999]625号文《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前端智能设备通信协议》;《通信电源、机房空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暂行规定》电信总局(1997年6月11日);《通信电源、机房空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选型技术要求》电信总局(1997年11月)方案特点及设计原则根据我公司从事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设计、建设经验,我公司设计出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技术建议书。方案特点在保证系统可靠性的前提下,降低机房内的监控系统成本,从而降低系统总成本。在通信网中,机房的面积大,机房监控系统必须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才能以合理的资金投入完成对为数众多的机房的监控。核心产品及软件全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为降低成本提供了可能。对机房现场监控单元的软件实现远程配置。针对目前很多机房是无人值守机房,我们在系统中实现了机房现场监控单元的远程配置和远程升级。维护人员只要在监控中心进行操作就可以对各个现场监控单元进行配置和软件升级。这样就降低了维护工作量,提高了维护工作效率,从而降低了运行成本。较强的自诊断及自纠错能力,保障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系统各组件均具备较强的自诊断功能及自动纠错能力,诸如开机自检、来电自启动、上级对下级定时进行组件检测、组件故障告警、自动复位、自动纠错修复,此功能大大加强了系统长期运行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减轻了系统运行的维护工作量和维护人员工作压力,减低了系统运行成本。设计原则在本方案设计中,以下原则贯穿于设计工作中的全部过程:可靠性原则:监控系统的可靠性是监控系统具有实用性的前提。实时准确的原则: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就是将被监控对象(如动力设备、机房环境参数、监控系统本身)等发生的事件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地反映上来。因此实时性与准确性的原则贯穿在系统设计的各个方面。从现场监控单元到监控中心,以及各级传输信道和带宽的选择等,都体现着这一原则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保证系统设计的先进性,以保护用户的投资在五年内保持先进;又要保证系统设计尽可能地实用。我们选用的设备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成熟产品,同时还要顾及系统的总体成本。灵活扩展原则:这是由于大同市郊县机房本身特点所决定的:首先,设备增容迅速,需要监控系统的软硬件具有充分的可扩展能力;其次,随着网络建设的飞速发展,除了设备增容以外,机房的数目也在不断增长,需要监控系统中心有一定的扩展余地。便于维护原则:工程实施结束交付使用以后,应该便于各种日常维护工作,能够方便地进行软件的重新配置、系统的自检与恢复、硬件备品备件的更换和软件系统的升级。本方案中针对这一原则,从硬件设备到软件体系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安全性原则:安全性一直是网络及系统管理的薄弱环节之一,而用户对网络安全的要求又相当高,因此安全性原则非常重要。监控系统中主要有以下几大安全问题:数据的私有性(保护监控系统的数据不被侵入者非法获取),授权(authentication)(防止非法侵入者在监控系统上发送错误信息),访问控制(控制对网络资源的访问)。相应的,在本方案的网络结构和软件设计的安全管理部分中包括了对授权机制、访问控制、加密和加密关键字的管理,另外还要维护和检查安全日志。在软件的功能中,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它的目的是防止未授权用户非法使用监控系统,避免由此造成的对监控系统的破坏或重要数据(如配置数据)的泄密,或者进行未经授权的数据篡改甚至直接对设备操作导致重大故障。因此软件中提供了用户登录/注销管理、显示用户标识与权限、增加/删除用户标识、权限及口令、观察操作历史记录、显示当前用户标识、值班日志管理等多项手段来保证系统安全。系统模型及网络结构系统功能模型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功能模型示意图功能块的定义在上述的系统功能模型中,共定义了五种主要的功能块,其中三种是属于监控系统实现范围之内的,分别是:现场监控单元SU(FieldSupervisionUnit);区域监控中心LSC(LocalSupervisionCenter);集中监控中心CSC(ConcentrationSupervisionCenter)。除此之外,还有两种功能块虽然是在模型之中,但是不在监控系统范围之内,或不需由监控系统来实现的:监控对象MO(ManagedObject);监控对象是监控系统所监视和管理的目标,种类很多,包括电源设备、空调设备、机房环境参数和摄像现场等。监控对象由各自的厂家提供,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本地网管中心LMNMC;本地网管中心是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上级系统,它负责本地移动通信网范围内的传输、交换、信令、计费等全方位的网络管理。监控系统作为它的一个子系统,负责动力、环境等监控对象的管理。LMNMC通过接口C与监控系统的集中监控中心CSC进行通信。主要的通信方式是CSC将数据上传给LM-NMS。现场监控单元SUSU连接各种电源设备,空调设备等智能或非智能设备以及各种环境参数的采集器(如各类传感器等)。SU对监控对象进行数据采集,并且能接收监控对象的告警数据(包括事件),通过接口A把这些数据上行传送给区域监控中心LSC。SU通过接口A接收区域监控中心LSC下行传送过来的请求或控制命令(包括设置命令等),SU把这些命令发送至受控设备及环境量采集器(或通过翻译之后把这些命令发送至受控设备及环境量采集器),对受控设备及环境量采集器直接进行数据采集或控制。SU也包括图像的摄像生成和通过接口A把这些图像数据上行传送给区域监控中心LSC,包括通过接口A接收区域监控中心LSC下行传送过来的摄像控制命令进行摄像控制。区域监控中心LSC(LocalSupervisionCenter)LSC通过接口A接收现场监控单元SU上行的数据(包括告警数据,图像数据),并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各种人机接口方式真实表现监视对象的当前状态和告警信息,并且根据要求,保存历史数据和进行统计分析。LSC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各种人机接口方式接受管理维护人员发出的(或预先设置)的设备控制命令,通过接口A下行向现场监控单元SU发送的这些控制命令(包括设置命令等),来实现对设备的控制。并且根据要求,可保存控制命令发出的历史记录。LSC可以通过接口B把对设备的监视数据(包括告警,事件)上行传送给集中监控中心CSC。LSC可以通过接口B接收集中监控中心CSC下行传送过来的对设备的控制命令(包括设置命令等),根据LSC系统设置或权限设置等,LSC通过接口A向现场监控单元SU发送的这些控制命令,也可以拒绝执行这些控制命令。集中监控中心CSC(ConcentrationSupervisionCenter)集中监控中心CSC通过接口B接收各种不同的区域监控中心LSC上行的设备监视数据(包括告警数据,图像数据),并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各种人机接口方式真实表现监视对象的当前状态和告警信息,并且根据要求,保存历史数据和进行统计分析。集中监控中心CSC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各种人机接口方式接受管理维护人员发出(或预先设置)的设备控制命令,通过接口B下行向区域监控中心LSC发送的这些控制命令(包括设置命令等),来实现对设备的控制。并且根据要求,可保存控制命令发出的历史记录。集中监控中心CSC可以通过接口C把对设备的监视数据(包括告警,事件)传送给本地网管系统或操作维护中心。大同市郊县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组网本次需要建设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机房在同一栋楼里,所以只需要组建一个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局域网就可以满足监控数据传输的需要。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局域网,可以利用大同市郊县机房中已经在用的数据交换机组建局域网,如果希望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能够更加安全,可以考虑单独为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组建局域网。设备本身有监控模块,能够提供智能监控接口的UPS供电系统,以及使用传感器采集机房环境参数,通过智能监控接口接入到WINCOM401一体化监控单元,接入到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局域网中,将监控数据上传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软件平台对数据进行处理。根据智能设备数量环境量设备统计,需要配备1台WINCOM401一体化监控单元,放在机房。传输组网设备介绍WINCOM401一体化监控单元是采用一体化的方式将数据采集设备与传输设备整合在一个1.5U/19英寸机箱当中。将串口采集的数据转换为IP数据包通过以太网或通过E1传输到中心机房。WINCOM401采用稳定成熟的ARM9体系结构设计,使用Linux操作系统为软件运行提供可靠环境。应用系统分为两种工作模式:传输模式、采集模式。网络传输正常时,处于传输模式,采用SOCKET工作方式,将收到的串口数据按照TCP/IP协议打包后,通过IP网络上传到上位机处理。上位机的控制信息,也以TCP/IP协议包的形式寻址传送至相应基站端的WINCOM401,经WINCOM401解析成串口数据发给下端设备。网络连接断开时,系统自动转入采集模式,向下端设备发送数据采集指令,将下端设备回送的监控数据存储为历史记录,用于网络恢复正常时,获取断网期间的监控信息,达到连续监控的目的。一.系统特点:系统采用工业级ARM9系统平台,使用linux操作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软件运行环境。提供,一路以太网口,五路通用串行通信口。提供两路USB接口,支持3G/GPRS无线数据传输模块。提供8路AI/DI兼容接口、8路DI接口、8路DO接口。2路直流高电压AI接口,可以直接采集-48V/24V电池组总电压。电源接口、网口、串行通信口、接口电路都具备防浪涌、防雷击功能。串行通信口、接口电路都具备电气隔离功能;直观的状态灯指示设备的运行情况,便于设备维护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提供多种网管方式,便于对系统进行配置操作。整机功耗不大于30W。二.系统描述2.1系统技术指标2.1.1接口类型异步串行接口:提供五路异步串口COM1-5。可设置内容见下表:设置项目可设置参数类别类型"RS232","RS485全双工","RS485半双工"波特率"2400","4800","9600","19200","38400","57600","115200"数据位"5","6","7","8"校验和"无","奇校验","偶校验"停止位"1","1.5","2"以太网接口:符合IEEE802.3建议。CONSOLE接口:管理终端连接串口,可通过交叉线与PC机COM口直接相连,属性为115200bps、8位、无奇偶校验、1位停止位和无数据流控。AI模拟量输入信号,信号输入范围:0-5v。DI开关量(干结点)输入信号,信号输入范围:0-12v。DO继电器(开关量)输出信号,信号输出范围:12v。2.1.2工作条件电源:-48VDC供电;整机功耗<30W;工作温度:-10℃~+70℃,0%~95%非冷凝无腐蚀性和溶剂性气体,无扬尘,无强磁场干扰。2.1.3防雷指标试验端口-48V电源输入串口FE接口+12V电源输出冲击电流8/20us正负级各5次差模5KA差模2KA差模2KA差模2KA共模5KA共模3KA共模3KA共模3KA对受试设备施加10次波形为8/20us的冲击电流,正负极性各5次,两次冲击间的时间间隔为1min。2.2系统外型结构及前后面板说明图1WINCOM401外形图2.2.1前面板信号指示描述图2前面板信号指示图表2.1前面板信号灯指示和端口说明指示灯名称状态含义PWR(绿色)常亮电源工作正常不亮电源故障或没电RUN(绿色)1秒闪烁一次设备CPU工作正常常亮或常灭设备CPU工作不正常RXD(1-5)(绿色)常亮有设备连接闪烁有数据接收不亮无设备连接TXD(1-5)(绿色)闪烁有数据发送其它无数据发送E1-LOF(红色)常亮信号同步丢失不亮信号同步正常E1-LOS(红色)常亮信号丢失不亮信号接收正常CONSOLEDB9串口方式的设备管理接口

2.2.2后面板端口描述⑥③②①⑥③②①④⑤④⑤图3后面板端口图2.3端口出线2.3.1CONSOLE端口的出线图4CONSOLE口的出线示意图CONSOLE接口的出线表(DB9/F)序号123456信号线RXDTXDGND输入输出信号地2.3.2RS232异步串口出线串行接口均采用4P绿色凤凰端子出线,RS232线序详见下表:RS232电缆的出线表:序号1234含义RS232控制信号RS232地信号RS232数据发RS232数据收信号线RTS(OUT)GNDTxD(OUT)RxD(IN)

4P绿色凤凰端子转DB9交叉电缆制作图4P绿色凤凰端子4P绿色凤凰端子1-RTS2-GND3-TxD4-RxDDB91-DCD2-RxD3-TxD4-DTR5-GND6-DSR7-RTS8-CTS4P绿色凤凰端子转DB9的交叉电缆制作图LINKACT2.3.3以太网端口的出线LINKACT以太网口示意图以太网口电缆出线表序号1236信号线TX+TX-RX+RX-2.3.4AI端口的出线AI端口的出线示意图

AI端口的出线表(注:X为通道序号)序号信号线1AI(X)2AI(X)3+12V4AGND2.3.5DI端口的出线DI端口的出线示意图DI端口的出线表(注:X为通道序号)序号信号线1DI(X)2DI(X)3+12V4GND2.3.6DO端口的出线DO端口的出线示意图DO端口出线表(注:X为通道序号)序号信号线1NC(X)2COM(X)3NO(X)4NC(X)5COM(X)6NO(X)现场监控系统(SU)监控内容监控对象可以划分为智能设备和非智能设备两大类。其中智能设备是指设备本身具有用于监控和管理的智能模块或设备。这些模块/设备一方面能够以串行通信的物理接口和某种协议将设备本身的监控信息提供给监控系统使用,另一方面还能够接受监控系统发出的控制命令对设备的工作状态(遥控)或工作数据(遥调)进行修改。而非智能设备是指不具备上述功能的设备。对于智能设备一般可以直接通过监控系统网络的将智能口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然后通过协议仿真变换或编写协议驱动程序的方法将其转换为监控系统内部统一的信息模型和结构,这样就可以对智能设备进行监控。智能设备一般能够提供比较详尽和准确的设备运行信息,也能够支持比较复杂的遥控和遥调的设置。因此,开关电源、机房专用空调、UPS及消防设备等设备本身的智能化是一个发展趋势。对于非智能设备,或电量、环境温湿度等一些需监控量,监控系统必须采用一些传感器/变送器将其重要的参数转换为标准信号,然后通过现场监控主机(现场采集单元(SU))的输入通道输入到监控系统中来,再转换成为监控系统统一的信息模型格式;同样,还必须通过一些执行器将重要的命令变成物理的电信号或机械动作传达给被监控对象,以完成遥控和遥调功能。这一过程往往比较复杂,而且由于不同设备有不同的特性,没有统一的方法能够实现,往往需要在现场进行试验后才能够进行设计实现,这就为工程提高了复杂度。所以,这一部分的改造工作要视其复杂度而定,往往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来说,对智能设备,监控内容的选取应该不仅限于技术规范规定的监控内容,而是尽可能多地实现设备监控协议本身所提供的全部功能;而对非智能设备,在按照下列规定进行改造的原则下,我们建议增加一条规定:当为某项监控内容而对设备进行的改造有可能影响原设备正常工作时,应该取消该项监控内容。现场监控系统的结构现场监控系统是在每一个现场安装和使用的监控系统部件,它是整个监控系统中最底层的部分。现场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将对上述的监控对象的相应监控内容接入到整个监控系统中。这需要一套专门的现场监控设备,完成对智能设备的协议转换、采集和对非智能设备的改造及接入等;还需要专门的传输和组网设备,以较低的成本和灵活的功能实现现场采集单元的组网传输。由于大同市郊县机房需监控的设备和监控量相对较少。对于环境量等监控量,需要使用我公司专门针对机房小监控量设计的WINCOM401一体化监控单元,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数据,由WINCOM401一体化监控单元I/O端口对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就可以将数据接入到监控系统中。此次需建设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环境监控配置2个温湿度传感器、1个GPRS及短信通信模块、2个水浸传感器、1个电量监测仪、4个状态传感器、1台硬盘录像机、2个红外一体摄像机。要满足以上智能接口、传感器的监控,需要配备1台WINCOM401一体化监控单元。大同市郊县机房现场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现场监控系统设备性能参数传感器、变送器和执行器首先对传感器和变送器的概念进行区分。我们认为,将非电量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液位、火警、烟雾告警、玻璃破碎告警等)转换为电信号的部件是传感器。而将非标准的电信号转换为标准的、现场监控单元(SU)能够支持的电信号(如量程变换、IV变换、交流变直流等)的部件称为变送器。将监控系统送出的控制用的电信号(如电压、频率)转换为能够对被控设备施加影响的物理信号的部件称为执行器。对于智能设备而言,智能设备中已有传感器和变送器,而且其参数已经被监控单元或控制器抽象为监控协议中的数据信息,因此不再需要传感器、变送器;而且通过监控协议可以直接对智能设备施加控制,因此也不再需要执行器。在《技术规范》中需要使用到的传感器、变送器和执行器主要有:传感器温湿度一体化传感器温度量程 0—50℃ 对应输出0—5V;精度1℃;相对湿度量程 0—100%对应输出0—5V;精度%3;室温传感器型号 MSTARBS1521温度量程 0—50℃ 对应输出0—5V;精度1℃;电池电流霍耳传感器水温传感器油压传感器水浸传感器门磁传感器红外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器等变送器三相交流电变送器型号 MSTARBS1236电压量程(3路) 0—500VAC 对应输出0—5V;精度0.5%;电流量程(3路) 0—5A(互感器后) 对应输出0—5V;精度0.5%;实际电流量程须乘上电流互感器的电流比;双路交流电量变送器电压量程 0—500VAC 对应输出0—5V;精度0.5%;电流量程 0—5A(互感器后) 对应输出0—5V;精度0.5%;实际电流量程须乘上电流互感器的电流比;频率传感器隔离电压变送器型号 MSTARBS1311电压量程 0—100/50/5VDC三档对应输出0—5V;精度0.1%;隔离电压 500V隔离小信号放大器型号 MSTARBS1321电压量程 500mV/100mV/10mVDC三档对应输出0—5V;精度0.1%;隔离电压 500V执行器继电器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结构区域监控中心(LSC),可对其所辖范围内不同地理位置的局站进行监控。这是通过与现场监控单元(SU)进行通信而完成。区域监控中心的通信服务器是负责通过接口A与现场监控单元SU互相通信的部件,可以有多台,以支持大量模块局/基站集中接入或是有不同类型的接口A的情况。通信服务器将接口A接收上行的数据(包括告警数据,运行事件数据),转换为区域监控中心内部信息模型的标准格式,送往业务监控台。还将业务监控台送来的设备控制命令、设置命令及查询指令通过接口A发送给现场监控单元SU,以实现相关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通信服务器仅在后台工作,没有实时反映设备状态的监控界面,仅有用于配置的人机接口界面。区域监控中心的业务操作台是日常操作维护的中心。它具有实时的地图化的图形界面,以及各种图象、声音、文字的表达方法,告警转寻呼、转手机等业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表示被监控对象的告警、操作及当前的设备参数、状态、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等等。还能够通过接受管理人员的鼠标或键盘命令,将设备遥控、参数设定、系统维护、软件升级等命令通过通信服务器发给各个现场监控单元。业务监控台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实现接口B的功能。也就是实现区域监控中心与省监控中心连接的接口。在前面文中对此有较详细的论述。区域监控中心(LSC)的数据库服务器是本地数据服务器,也就是说仅仅限于本区域监控中心(LSC)管理范围内的全部SU、设备、采集点等信息的配置、历史记录以及告警、操作的结果和设备维护信息等。区域监控中心(LSC)的数据库服务器是由其自己维护的,但是具有开放的结构和访问接口。集中监控中心(CSC)可以通过标准的TCP/IP网络对各个区域监控中心(LSC)的数据库服务器进行配置和维护,也可以实现区域监控中心(LSC)的数据库与集中监控中心(CSC)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同步。路由器是提供所有远程通讯的汇接功能。包括与现场监控系统的通信,以及与集中监控中心(CSC)的通信等。当远端点提供的是以太网接口,路由器可省略。大同市郊县机房动力环境监控中心的系统构成LSC属于某一地区的区域监控中心,它负责本区域的机房的集中监控业务。监控中心的结构监控中心的设备有数据服务器、通信服务器、可配备多台业务操作台;监控中心中包括如下设备及系统:数据、通信服务器1台(服务器,Windows2003AdvServer网络操作系统,SQLServer网络数据库系统,CSC/LSC业务操作台1台(中档PC,WindowsXP操作系统,操作台软件及查询台软件,可以放置在不同的地点,根据监控人员数量确定数量);监控中心软硬件配置大同市郊县机房大同市郊县机房硬件配置业务操作台建议采用ThinkCentreM8300t原装机。配置:处理器IntelCorei524003.1GHz/内存8G(DDR31333)/硬盘容量:1T/光驱类型:DVD-ROM/显示器类型:宽屏液晶/显示器尺寸:19寸。业务操作台的数目可以扩充,最大数目受购买的数据库服务器软件用户数的限制。操作台可以分别负责监控和管理不同的局站,也可以共同监控和管理同一局站,以实现相互的备份使用,确保监控中心的可靠性。数据、通信服务器建议采用IBMx3630M3服务器。配置:至强处理器E5606\CPU主频2.13GHz\4GBDDR3RDIMM内存\146GSAS硬盘\1000M双网卡/电源:650W电源。按照本期工程单个基站的监控量,只需要将数据服务器和通信服务器合用一台服务器,即可满足系统需求。软件配置区域监控中心使用的软件多且类型复杂,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平台等通用支持系统软件,以及操作台软件、通信服务器软件和视频监控台软件。操作系统根据需要选择使用的操作系统有:MicrosoftWindows2003Pro中文版适用于业务操作台的高性能配置。MicrosoftWindows2003AdvServer中文版适用于通信服务器的高性能配置。数据库平台在区域监控中心我们选用MicrosoftSQLEnterpriseServer7.0服务器。业务操作台软件业务操作台上的软件MSTARConsole5.0是我们自行开发的,面向通信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专用软件。它具有监控系统所要求的实时监控、告警处理、打印、统计查询和分析全部功能。应用于操作台的中、低性能配置。服务器软件通信服务器的软件MSTARAgent2.1是我们自行开发的,面向通信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专用软件。它负责将各种不同的现场监控单元(SU)以及不同的通信连接方式连接到LSC中去。业务操作台通过它来访问各个现场监控单元(SU)。PAGE柏克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佛山市张槎一路119号大布顶工业区邮编:528051系统性能及功能系统性能A.采集精度直流电压测量精度优于0.5%蓄电池单体电压测量误差不大于±5mv其他模拟量测量精度优于2%告警接收准确率应为100%B.动态响应时间DI(数字输入量)从监控点上传到监控中心的动态响应时间不大于10秒(包括穿透SS的网络延迟时间);DO(数字输出量)从监控中心下命令到监控点的动态响应时间不大于10秒(包括穿透SS的网络延迟时间);AI(模拟输入量)从监控点传到监控中心的动态响应时间不大于15秒(包括穿透SS的网络延迟时间);AO(模拟输出量)从监控中心下命令到监控点的动态响应时间不大于15秒(包括穿透SS的网络延迟时间);C.系统可靠性 监控模块和监控单元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大于100,000小时.整个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大于20,000小时。系统基本功能遥信、遥测、遥控和遥调功能业务操作台能以地图形式、实物形式显示其监控范围内的全部被监控对象的工作状态、运行参数,并进行相应的操作。系统可以对被监控设备进行预设的,或者按时序发出一系列的控制命令。不考虑被监控设备本身的问题,控制操作和遥调操作成功率为100%。告警管理功能告警分为严重告警、主要告警和一般告警三级;采用不同的颜色、标志和声响来显示三种不同类型的告警信号。在监控界面上发生告警的地方做出标志;无论监控系统处于任何画面,均能弹出告警窗口并及时自动提示告警;具有告警发生及告警撤消的确认功能,由维护人员手工进行告警确认。在规定时间内(可设定)未确认的告警,可自动寻呼通知维护人员。具有多地点、多事件的并发告警功能,不会丢失告警信息,告警准确率为100%。监控系统能根据告警种类、级别、设备类型、区域和发生时间对告警进行屏蔽和过滤;被过滤的告警仍然记录入历史数据库,可以被查询和打印,只是不会通知维护人员;监控系统应根据需要,对各种历史告警的信息进行查询、统计和打印。告警的查询、统计和报表的格式都是可以由维护人员定义的。各种告警信息一旦进入数据库就不能在任何地方进行更改。能够对监控系统本身进行自诊断,并能发出告警。有专门的监视进程对监控系统的各个组件进行监视,发现故障能够进行自动恢复;根据现场情况,可以由系统管理员设定告警门限值;与本地网管中心的接口功能这一功能由业务操作台提供。正常工作时由主用的业务操作台提供,当主用业务台出现故障而切换时,这一接口服务功能也随之切换。配置管理功能在中心可以对现场监控单元进行远程配置;配置管理的目标包括SU本身、传输和组网设备(WCOM-101时隙提取路由器)、SU所管理的被监控对象、监控系统自身的增加、修改和删除。可以进行在线的配置,绝大部分配置管理操作不会影响系统的运行。少数配置在生效前需要重新启动部分系统组件,如软件功能组件、现场操作单元等。可以在中心对各个现场监控单元进行远程复位;可以在中心对各个现场监控单元进行软件升级;安全管理功能用户权限管理监控系统具有维护人员的分级管理功能;监控系统的安全机制采用授权管理机制。某一维护人员只有在取得相应权限时,才可进行相应操作;监控系统采用用户名及口令字配合的身份认证方式;有强制用户每隔一段时间(可设定)更换口令的功能;监控系统可以记录所有的设备操作、告警确认、设备维修、系统维护及人员的登录或退出的时间等;上述所有记录均可以查询和统计。自诊断及容错监控系统的关键部分,如业务操作台、数据库、通信服务器在必要时都可以设置备份进行容错;有设备遥控操作和参数设置的安全检查机制,以防止由于用户误操作造成的故障;监控系统各个部件,包括软件功能组件和现场监控单元、传输设备等,都具有对本身故障的自诊断功能;绝大部分具有出错自动恢复功能。系统具有来电自启动功能。报表管理功能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所有的查询、统计及报表均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由用户来生成。包括:统计报表;交接班日志;派修工单;机历卡等;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简单操作,将系统报表转换成Excel表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