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终结者12个摄影发烧友必知的经验常识课件_第1页
流言终结者12个摄影发烧友必知的经验常识课件_第2页
流言终结者12个摄影发烧友必知的经验常识课件_第3页
流言终结者12个摄影发烧友必知的经验常识课件_第4页
流言终结者12个摄影发烧友必知的经验常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言终结者12个摄影发烧友必知的经验常识 现在数码单反相机的性能日渐提高而却节节走低,不到5000块的入门级数码单反套机大大的推动了DSLR的普及化,原本选择高端DC的用户几乎全面而又坚决的转向了入门级单反,还有不少追逐时尚的年轻用户也了单反相机。而对于爱好者们来说,除了什么是单反之类的初级问题之外,还有很多知识需要了解,而有些东西即使是一些老鸟也不一定能说清楚。我们选取了IT168数码影像频道的有问必答栏目和影人论坛上出现较多的一些初级问题,予以相对比较准确的解答。1.P档和全自动的区别在哪里p;刚接触到数码单反相机的朋友们会很奇怪的发现相机的模式拨盘上除了表示自动曝光的P档之外,还有一个全自动挡,这两者的功能有何区别呢难不成是厂商吃饱了撑的 先看下图,分别属于4家不同厂商的数码相机模式拨盘照片。这是在论坛中出现的比较多的一个疑问,但一直没有怎么说清楚。实际上P档是在TV和AV这两种半自动曝光模式之后出现的全自动曝光模式,P和绿区全自动的区别就在于P档之下你可以自由的设定光圈,ISO,测光模式,连拍模式,焦点等等,而绿区全自动则将所有的控制权都交给了相机,用户一个选项也不能调节,是真正的傻瓜全自动模式,至于其他的场景模式,比如运动,夜景之类的则是绿区全自动的 自己的随笔中。木子是怕别人发现的。毕竟初高中总是认为谈恋爱那就是不正经变种,是已经设定好倾向的曝光模式,比如人像模式相机在设定曝光参数时会偏向大光圈,而运动模式则会偏向高速快门,风景模式和微距模式会偏向使用小光圈等等。

2.什么是光学防抖

shake)为代表的机身防抖技术,孰优孰劣一直是广大爱好者们争论不休的月经话题,让我们先从这两者的方式上说起吧。 佳能首创了IS系统,其他厂商也有类似的技术,比如尼康的VR,腾龙的VC(VibrationCom-pensation),适马的OS(OpticalStabilizer),松下的MegaOIS(MegaOpticalImageStabilizer)等等,镜身防抖系统的作用原理是在镜头内部搭载了加速度自己的随笔中。木子是怕别人发现的。毕竟初高中总是认为谈恋爱那就是不正经防抖显然是个更好的选择,一方面可以兼容所有镜头,节省用户投资,更重要的是4/3系统的影像传感器面积较小,重量也较小,移动起来反应更加敏捷,而在APS机身上面,机身防抖的效果恐怕要比镜身防抖稍微差些,毕竟传感器重量和体积都增大了不少,移动起来惯性更大,响应速度会有所不及,所以4/3系统最新的机身E3已经可以做到降低5档安全快门,而APS机身防抖做的最好的索尼a700也只能降低4档,另外,可以打个比方来说机身防抖和镜身防抖,大家小时候都玩过用镜子反射阳光到墙上的把戏,而镜子拿在手中只要改变很小一点角度,墙上的光斑就会跑很长一段距离,那么,如果象让光斑的位置固定,是稳定镜子来的方便还是稳定墙呢4.为什么我开了防抖之后,图像依然会模糊 防抖并非是万灵药,我们在提到防抖技术时,常常用“可以降低安全快门x档“这样的语句来描述,一般来说安全快门是镜头焦距的倒数,比如180mm焦距(以等效135焦距计算)镜头安全快门是1/180s,同样的,35mm镜头安全快门大概是1/30s,手持情况下低于这个安全快门就有可能造成图像模糊,防抖技术的加入可以降低这个安全快门的限制,比如同样的180mm焦距镜头,使用了可以降低安全快门4档的防抖技术之后,可以在1/90s的快门速度下手持拍摄而图像不虚,但是如果光线暗到快门速度只有1/30s或者更低的话,那么还是会虚的,所以说即使有了防抖,也要练好自己的铁手功。5.镜身驱动对焦好还是机身驱动对焦好自己的随笔中。木子是怕别人发现的。毕竟初高中总是认为谈恋爱那就是不正经 镜身对焦的典型例子是佳能EF镜头。EOS系统几乎所有的EF镜头都内置了镜身驱动马达(那几个TS-E移轴镜头是手动的),EF卡口也是典型的电子化界面卡口,eos机身中也没有内置对焦驱动电机。而尼康则是典型的机身驱动派(除了仅仅支持AFS及AFI镜头的D40/D40X),除了AFS和AFI镜头之外,其他的尼康AF镜头都是由机身来驱动的。镜身驱动的好处是可以根据镜头不同选用不同的对焦马达,如此量体裁衣不会产生对焦马达扭力不足或者过剩的情况,不足之处是会增大镜头的体积和使镜头设计复杂化,因为要分配对焦马达放置的空间,不过聪明的佳能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做出了环形超声波马达,这样只用把镜头做胖一圈就可以了,不必占用宝贵的镜身内部空间。而机身驱动对焦的优点则是镜头设计可以相对简单,缺点就是对焦马达扭力固定,有可能会产生大镜头驱动扭力不足对焦速度较慢,而小镜头扭力过剩的情况,而且为了提高驱动能力,机身对焦马达一般都会选择扭力较强的型号,耗电量和噪音都不容乐观,另外还有一个不足就是机身驱动轴和镜头驱动轴接合部分一般都有不小的旷量,这对于精确对焦来说是极为不利的。6.卡口是机械界面好还是电子界面好p;上面说到了驱动形式的问题,就免不了要说说卡口设计的问题,类似于佳能EF卡口一样,卡口只负责传递信号而不负责传递驱动力的,属于全电子界面卡口,而类似于尼康F卡口一样,不但但要传递信号,更有机身对焦马达的驱动轴canon7上做过一个很变态的50/0.95),在35mm段上,尼康最大的是35/2,而佳能有35/1.4„„,这么对比下来,如果我是尼康,早该羞愤自尽了,那么为什么光学设计水平很强劲的尼康会缺乏此类镜头呢 这原因又得扯到F卡口上来了。大家都知道尼康的F形卡口已经历经40多年的风风雨雨,从MF时代一直跨入AF时代而且也将继续发展延续下去。在尼康机身上的卡口的内径是44mm,其实就是将35mm底片对角线(43.27mm)"四舍五入”而来的,其意义就是可以将从镜头射出来的与35mm胶片面积相同面积的光直接引入机身。这里有一个专业词汇:从镜头卡口法兰盘到焦平面的距离叫FrangleForcalLength----一般来说约定俗成的翻译成“法兰焦距”“法兰焦距”的大小“最大通光口径”。这圆柱的直径与镜头焦距的比称作“最大通光口径比”,我们经常在镜头上看见1:1.4,1:2.8等等就是这个意思。接着讲这“法兰焦距”,我们把一焦距为50mm的镜头简化成一焦距为50mm的简单凸透镜。我们从侧面来看镜头,法兰盘的直径为44mm,以其为底作一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顶点为焦平面的中心。 好我们现在就知道了这个“法兰焦距”其实就是这个三角形从顶点到底的“垂线”,而镜头的光轴也正与其重合,镜头的焦点就是这个三角形的顶点。我们现在把这“垂线”延长至50mm(即镜头的焦距),把刚才的三角形“放大”。这个新三角形的底就应该是这个50mm的“镜头”的“最大通光口径”,经过简单的三角几何计算我们会发现这个“最大通光口径”大约为47.3mm。我们适马标有DG的镜头都是经过数码优化的),另外也给一些销量较大的老头推出了优化之后的新版,那么为什么要对镜头进行数码优化,这个优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其一单反相机进入数码时代之后,影像传感器代替了胶片成为图像的记录者,可无论是CCD还是CMOS的表面都是光滑的镜面,相比胶片,对于光线的反射强很多,原本并不是特别突出的镜后反光造成的镜头光学素质下降突然变成了一个很严重的大麻烦,在胶片机身上表现良好的佳能EF17-40L在数码机身上广受诟病的边缘分辨率下降问题,起码有一半就是拜消光不佳所赐,CCD/CMOS反光严重造成眩光。其二也和CCD/CMOS有关系,那就是光线的入射角度,我们可以做个实验,将一只手电筒垂直照射在桌面上的时候,光斑较圆较亮,而倾斜自己的随笔中。木子是怕别人发现的。毕竟初高中总是认为谈恋爱那就是不正经照在桌面上的时候光斑面积会扩大,亮度会降低,在胶片机身上,这个问题表现的并不明显,顶多是镜头出现暗角而已,而在数码机身上,这个问题也凸显出来,原因是CCD/CMOS表面反光严重,本来能在胶片上参与成像的光,有一部分就被CCD/CMOS反射走了。 知道了以上两点原因,那么镜头的数码优化手段也就知道了,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来说,主要有使用新型的光学材料和镀膜技术,使镜头光线更加接近于垂直入射,降低反射的可能和反射的程度,使用新材料来提升镜头锐度表现,而放弃对于色彩还原的过度追求,数码相机无所谓偏色,颜色可以通过后期或者机身内置曲线来校正,还有设计专门的小像场镜头来改善像场边缘的表现等等。9.金属镜身和塑料镜身有何优缺点 金属镜筒的优点在于坚固耐用,强度较好也比较耐磨,而缺点就是比较贵,重量较大,另外一些全金属的镜头在对焦时速度慢到令人发指,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蔡司给索尼阿尔法系统做的135ZA和85ZA。而塑料镜筒则重量轻,对焦速度快,另外也便于加工,成本较低,售价也较为平易近人。10.什么叫超声波镜头 不过对于超声波马达驱动,各家的叫法都不同,佳能叫USM,尼康叫SWM,但是在镜头上的标志是AF-S,适马叫HSM,宾得叫SDM,索尼则沿用了美能达的叫法称为SSM,奥林巴斯则称为SWD,腾龙和图丽则暂时还没有推出超声波马达自己的随笔中。木子是怕别人发现的。毕竟初高中总是认为谈恋爱那就是不正经驱动的镜头。11.镀膜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 其一:增透,正常情况下光线在玻璃表面发生反射的机会较大,普通的以氧化镧光学玻璃,其透光率可达到90%以上,剩下的10%则会反射出去,为了弥补这些损失就开发了在透镜表面镀上一层膜来增加透光效果。 其二:是校正色彩,比如镜头中某一片镜片颜色偏黄,则需要在另一片镜片上镀上一层对黄色光有截断作用的膜来平衡色彩。简单点说镀膜的作用主要就是这两方面,但这个问题如果深入谈的话,估计又得洋洋洒洒万言而不能止,限于篇幅,就此一笔带过吧。12.点测重要吗 高级机身和入门级机身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是否支持2%-3%的点测光,在胶片机时代,点测光是大家都非常重视的功能,很多人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