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走近细胞——高一生物学人教版(2019)寒假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经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发现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B.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D.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2.某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见视野中有甲、乙、丙三异物。为判断异物的位置,他先转动目镜,只见甲异物动,乙、丙不动,然后移动装片,发现丙异物动,甲、乙不动。据此可判断甲、乙、丙三异物的位置分别是()A.目镜、装片、物镜 B.目镜、物镜、装片C.目镜、反光镜、装片 D.物镜、装片、反光镜3.露天的一堆腐木上长满了苔藓、地衣、蘑菇,蚂蚁、蜗牛、蠼螋等生活其中。下列选项与这堆腐木属于同一生命系统层次的是()A.一块稻田 B.一个池塘的全部鱼C.一片马尾松林中的全部马尾松 D.彻底灭菌后的培养基4.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具有染色质,真核细胞具有染色体B.原核细胞中没有核糖体,真核细胞中含有核糖体C.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真核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原核细胞的DNA分布于拟核,真核细胞的DNA分布于细胞核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千古名句生动形象地勾画出早春的秀丽景色。与其相关的生命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桃花属于生命系统的器官层次B.一片江水中的所有鱼构成一个种群C.江水等非生物因素不参与生命系统的组成D.一棵桃树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6.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A.草履虫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7.某位同学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镜看清楚后,转换高倍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下列对可能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转换高倍镜时未更换目镜镜头 B.切片倒置,盖玻片位于载玻片的下方C.被观察的物体未处于视野的中央 D.未调节细准焦螺旋8.如图所示,图甲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图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乙转为图丙,应选用②③C.若视野中有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则异物位于物镜上D.从图乙转为图丙,正确的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9.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A.动物体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细胞产物可以是代谢活动所需的酶、激素等,也可以是代谢废物,如尿素等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但一些生理活动是由多种细胞构成的器官完成的,如心脏由多种细胞构成,其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C.新细胞都从老细胞中产生,如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都来自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D.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神经元参与构成脑和脊髓,并能完成反射活动10.下列有关猪瘟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可以独立生活和繁殖B.该病毒含有遗传物质C.该病毒只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该病毒结构简单,是最小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二、多项选择题11.下图表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序号和箭头依次代表从微观到个体再到宏观的具体层次,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松树(个体)没有的结构层次是①B.鱼的心脏属于图中②所代表的结构层次,柳树的根属于图中③所代表的结构层次C.在图中不能找到HIV相应的位置D.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12.下列各项均是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A.如果视野中发现物像部分清晰,部分模糊,可能是切片切的厚度不均匀所致B.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碰坏装片C.将位于视野左上方的图像移向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D.转换高倍物镜之后,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13.如图是四种不同的生物,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乙的主要区别是乙具有细胞壁 B.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丙具有拟核C.甲和丙的主要区别是甲具有细胞结构 D.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乙没有核膜三、非选择题14.请根据如图所示的显微结构,回答下列问题:(1)绿眼虫和变形虫都是由_____(选填“一个细胞”或“多个细胞”)构成的生物,都能完成运动、摄食、增殖等生命活动,由此可以说明_____。(2)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来看,在一条小河流中,所有的衣藻构成一个_____,绿眼虫和变形虫等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_____,整条小河构成一个_____。(3)分析下列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以刺槐为例):叶肉细胞→叶→刺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回答有关问题:①以上生命系统中属于器官结构层次的是_____。②在以上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中,能完整地表现出各种生命活动的最小结构层次是_____。③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一片刺槐林应属于_____。15.图甲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的图像(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各种生物形态差别很大,从结构来看,它们与病毒的最大区别是_________。病毒的结构简单,由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病毒只能生活在活的生物体细胞内,这种生活方式称为________。不能用普通培养基成功培养病毒的理由是_________。(2)科学家依据_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图甲所示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________,它们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其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具有_______。(3)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_________,图甲中能表示生命系统的个体层次的是_______(填序号)。(4)过量繁殖会引起“水华”的是________(填序号),该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因此能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故其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__型。(5)某同学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酵母菌时,已知一组镜头如图乙,目镜标有5×和10×,物镜标有10×和40×。视野中图像最暗的组合是_________(填序号),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组合是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A错误;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B错误;魏尔肖指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C正确;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进入了细胞水平,并为进入分子水平打下基础,D错误。2.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分析,转动目镜,只见甲异物动,乙、丙不动,说明甲异物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发现丙异物动,甲、乙不动,说明丙异物在装片上,由于反光镜上的异物不会出现在视野中,故乙异物在物镜上,B正确。3.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题干中的一堆腐木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属于生态系统。一块稻田既包括生物群落,又包括无机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A符合题意;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包含多个种群,B不符合题意;一片马尾松林中的全部马尾松属于一个种群,C不符合题意;彻底灭菌后的培养基无生命,不存在生命系统层次,D不符合题意。4.答案:C解析:A、原核细胞没有染色质,A错误;B、原核细胞含有核糖体,B错误;C、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正确;D、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于拟核,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此外在细胞质中也含有少量的DNA,D错误。故选:C。5.答案:A解析:花属于植物的六大器官之一,A正确;种群指的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而鱼包括很多种,B错误;江水等非生物因素参与生态系统的组成,而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之一,C错误;植物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无系统,D错误。6.答案:B解析: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A正确;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B错误;细胞是动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C正确;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D正确。7.答案:A解析:在低倍镜下能看清,换用高倍后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与目镜无关,A错误;如果切片倒置,载玻片在上方,盖玻片在下方,由于载玻片较厚,转换成高倍镜后可能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B正确;低倍镜下看清物体后,如果没有将该物体移至视野中央,换用高倍镜后,物体可能不在视野内,因此观察不到原来的物体,C正确;未调节细准焦螺旋会导致看不清视野内的物体,D正确。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异物位置的判断及操作顺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也越近,而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据此并结合题意可知,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A错误;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乙转为图内,即用高倍镜观察,使物像放大倍数增大,应选用②③,B正确;若视野中有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说明异物不在装片上,则异物位于物镜或目镜上,C错误;从图乙转为图丙,即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正确操作顺序:移动装片,将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光圈,增加进光量→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D错误。9.答案:D解析:动物体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细胞产物可能是细胞代谢废物,也可能是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A正确;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B正确;新细胞都是由老细胞产生的,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C正确:并非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如病毒,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元只构成反射弧的一部分,D错误。10.答案:B解析: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A错误;病毒含有遗传物质,B正确;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也不具有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最小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细胞,C、D错误。11.答案:ACD解析:题图中①表示系统,松树(个体)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A正确;鱼的心脏和柳树的根都属于生命系统的器官层次,即题图中的②,B错误;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故在题图中不能找到HIV相应的位置,C正确;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D正确。12.答案:ACD解析:如果切片切的厚度不均匀,则视野中的物像表现为部分清晰,部分模糊,A正确;在使用高倍镜时,应直接旋转物镜转换器,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不能升高镜筒,B错误;由于显微镜视野中的像与实物是上下颠倒、左右交换的关系,因此要将位于视野左上方的图像移向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C正确;转换高倍物镜之后,只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可,D正确。13.答案:CD解析:幽门螺杆菌和蓝细菌都有细胞壁,A错误;丙没有细胞结构,无拟核,丁属于真核生物,B错误;甲属于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丙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C正确;乙属于原核生物,丁属于真核生物,主要区别是乙没有核膜,D正确。故选CD。14.(1)答案:一个细胞;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解析:绿眼虫和变形虫都属于单细胞生物,都能完成运动、摄食、增殖等生命活动,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2)答案: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解析:在一条小河流中,所有的衣藻构成一个种群,所有的生物构成群落,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3)答案:①叶;②叶肉细胞;③生态系统解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属于器官;在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中,能完整地表现出各种生命活动的最小结构层次是细胞;一片刺槐林包含该区域所有生物及光、水等无机环境,应属于生态系统层次。15.答案:(1)具有细胞结构;蛋白质;核酸;寄生;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2)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E;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3)细胞;B、E(4)B;藻蓝素和叶绿素;自养(5)②③;①④解析:(1)题图甲中各种生物的形态差别很大,从结构来看,它们与病毒的最大区别是具有细胞结构。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病毒只能生活在活的生物体细胞内,这种生活方式称为寄生。不能用普通培养基成功培养出病毒的理由是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2)科学家依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图甲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B蓝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标准租房合同协议
- 汽车居间协议合同
- 劳务合同协议书
- 七年级上册地理听课评课记录人教版4篇
- 单位向个人租车合同年
- 押证不押车健身贷款合同
- 酒店内部商铺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年生物科技项目运营合同
- 公司员工劳动合同范本
- 入住酒店合同范本
- 慢性压力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与调理方法
- 《白蛇缘起》赏析
- Interstellar-星际穿越课件
- 苏教版2022-2023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开学摸底考试卷(五)含答案与解析
- 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英语备课组工作总结
- 临建标准化图集新版
- 安监人员考核细则(2篇)
- 生活老师培训资料课件
- 腹主动脉瘤(护理业务学习)
- 大学生就业指导PPT(第2版)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家具安装工培训教案优质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