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二版)课件第19章_第1页
刑法(第二版)课件第19章_第2页
刑法(第二版)课件第19章_第3页
刑法(第二版)课件第19章_第4页
刑法(第二版)课件第19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九章侵犯财产罪第一节侵犯财产罪概述一、侵犯财产罪的概念侵犯财产罪,是指以非法手段攫取、占有,以及挪用、毁坏公私财物的行为。二、侵犯财产罪的构成(一)本类罪的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在我国,合法财产依所有权的性质可分为国有财产、集体财产和私人财产。一般将国有财产、集体财产统称为公共财产。私人财产,是公民的合法所得,是公民从事工作、生产、生活以及行驶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基本物质条件。本类罪的犯罪对象,是体现公私财产所有权的各种公私财物。二、侵犯财产罪的构成(二)本类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或者非暴力的强制,公开的或者秘密的非法方法,非法攫取、占有,以及挪用、毁坏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类罪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一是以公开的暴力或者非暴力的强制,非法攫取、占有公私财物;二是以公开或者秘密的非法方法,非法攫取、占有公私财物;三是以未经批准的非法方法,动用共有资金或者国有特定资金和物品;四是以公开或者秘密的非法方法,使财物丧失使用价值和价值。二、侵犯财产罪的构成(三)本类犯罪的主体,大多数是一般主体。有少数的犯罪主体,必须是特殊主体。(四)本类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过失不能构成本罪。第二节本章的重点罪名一、抢劫罪(一)抢劫罪的概念和构成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当场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一、抢劫罪1.本罪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权利和他人的人身权利。抢劫罪既侵犯公私财产权利,也必然要侵害到人身,属于复杂客体,这是由抢劫罪实施必须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抢劫罪侵害的对象一般为动产和不动产中的可移动的附着物以及被害人的人身。一、抢劫罪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当场劫取财物的行为。本罪行为是由方法行为与目的行为所组成。所谓方法行为,是指为劫夺财物而对人身实施的能够排除其反抗的行为,立法对此规定了“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所谓目的行为,是指劫取财物的行为,要求必须是当场取得财物,或者迫使被害人当场交出财物的行为。两者的结合构成完整的抢劫行为。一、抢劫罪(1)暴力方法。所谓暴力方法,是指对人身体实施具有攻击性的打击或者其他强暴手段,意在排除被害人的抵抗,使得被害人不敢反抗或者失去反抗能力,夺取或者迫使被害人当场交出财物的手段。暴力程度的下限在于针对被害人身体,剥夺被害人保护自己财物的实际可能;上限甚至包括可以直接故意杀人。一、抢劫罪(2)胁迫方法。所谓胁迫方法,是指对被害人以当场将要实施暴力相威胁,使被害人精神上感到恐惧而不敢反抗,不得不当场交出财物或不敢阻止其夺取财物的行为。(3)其他方法。所谓其他方法,是指采取暴力、胁迫以外的,使被害人处于不知反抗或丧失反抗能力的方法。一、抢劫罪3.本罪的主体是已满14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4.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以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动机如何不影响认定。一、抢劫罪(二)抢劫罪的认定本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对抢劫罪应具体分析,即第1款所规定的一般抢劫的,应以是否取得财物作为划分的标准,这一款所规定的基本犯罪虽然暴力可造成轻伤,但轻伤是暴力手段的当然结果,所以,应以是否取得财物为标准。此外的属于结果加重犯和情节加重犯的抢劫,只要具有这些情节,就能够根据法定刑处罚,所以,无论是否取得财物都是既遂。一、抢劫罪(三)事后抢劫的认定1.《刑法》第269条的规定的理解。该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263条抢劫罪定罪处罚。”这种情况也被称为准抢劫罪,是特定条件下由盗窃、诈骗、抢夺的犯罪转化为抢劫罪。该条规定的适用条件是:(1)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罪之一,而不能是犯其他罪。(2)当场实施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3)当场实施暴力或暴力威胁的目的是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一、抢劫罪2.《刑法》第267条第2款规定的理解。该款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26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根据上述规定,构成抢劫罪的条件是:(1)携带凶器;(2)犯抢夺犯罪行为。一、抢劫罪(四)抢劫罪的处罚根据《刑法》第263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1)入户抢劫的;(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3)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4)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5)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6)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7)持枪抢劫的;(8)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二、抢夺罪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不使用人身强制方法,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所谓公然夺取,是指采取了可以使被害人能够立即发觉的方式,公开夺取被害人的财物。三、聚众哄抢罪聚众哄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聚集多人,公然夺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情节严重的行为。所谓聚众,是指至少聚集3人以上。聚众哄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才构成本罪。本罪的主体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但刑法只处罚在聚众哄抢中的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四、敲诈勒索罪(一)敲诈勒索罪的概念和构成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以将要实施暴力或其他损害行为相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四、敲诈勒索罪1.本罪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同时也侵害被害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利,是复杂客体。本罪的对象是公私财物。四、敲诈勒索罪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对被害人以将要实施暴力或其他损害行为相威胁或要挟,强行索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既包括当场逼人交出财物,也包括逼人限期交出一定数额财物,但敲诈勒索并不实施暴力行为。客观方面包括以下条件:(1)实施威胁或要挟行为。(2)迫使被害人交付数额较大财物,包括可以数额计算的财产性利益。威胁或要挟的内容即使可以当场实现,也不能当场获取财物,否则,应当构成抢劫罪。四、敲诈勒索罪3.本罪的主体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动机如何不影响本罪成立。四、敲诈勒索罪(二)敲诈勒索罪的认定本罪与抢劫罪的界限。本罪与抢劫罪有诸多相似之处:(1)犯罪客体均为复杂客体,既侵犯他人的财产权利,也侵犯人身权利;(2)客观方面都可以当场对被害人实施威胁,当场取得财物;(3)主观上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四、敲诈勒索罪两罪的区别主要是:(1)威胁实施的方法不同。本罪的威胁可以当着被害人的面,也可以通过书信或第三者转达;而抢劫的胁迫必须是面对被害人直接实施。(2)威胁内容不同。本罪的威胁内容比较广泛,除以实施暴力相威胁外,还可以毁坏名誉、破坏财产等相威胁,而且威胁的不利行为,也不以违法为必要条件;而抢劫罪威胁的内容以实施暴力为限。如以杀害、伤害相威胁。四、敲诈勒索罪(3)威胁的程度不同。本罪的威胁和要挟,是以后将实施暴力或其他对被害人不利的行动相威胁,被害人在威胁面前尚有选择的余地;而抢劫罪的威胁是以当场实施暴力相威胁,被害人在威胁面前毫无选择的余地。(4)索取利益的性质不同。本罪取得的可以是动产或不动产,也可以是财产性的利益;而抢劫罪获取的一般只能是动产。(5)获取利益时间不同。本罪既可以在当场取得,而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在事后取得财物;而抢劫罪只能是在当场取得。四、敲诈勒索罪(三)敲诈勒索罪的处罚根据《刑法》第274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五、盗窃罪(一)盗窃罪的概念和构成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五、盗窃罪1.本罪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权利,本罪的对象是动产和可与不动产相分离的财物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动机如何不影响认定。五、盗窃罪(二)盗窃罪的认定本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盗窃的既遂与未遂在国内刑法理论上存在诸多的争论,在我国主要是失控说、控制说、失控加控制说三种观点。(1)失控说主张,凡是盗窃行为使财产所有人或保管人丧失了对财物的控制的,即为盗窃既遂,反之为未遂。(2)控制说主张,凡是盗窃犯已实际控制财物的,即为盗窃既遂,反之为未遂。(3)失控加控制说则主张,凡被盗财物已脱离财物所有人或保管人的控制并且已实际置于行为人控制之下的,即为盗窃既遂,反之为未遂。五、盗窃罪对于一般财物的盗窃,以失控加控制说为标准,对于某些特殊财物的盗窃则以控制说为标准。即在具体案件中,还是需要根据盗窃所采用的手段,侵害的对象特征,行为人对财物的控制会有不同的表现,应当结合具体案件情况判断既遂与未遂。五、盗窃罪(三)盗窃罪的处罚1.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2.盗窃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盗窃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4.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或者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六、诈骗罪(一)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诈骗罪,是指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六、诈骗罪1.本罪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对象是公私财物。对于骗取财产性利益的,应当也以本罪认定。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1)欺骗方法,主要表现为虚构事实和隐瞒事实真相。(2)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这是构成诈骗罪客观方面的一个要件。3.本罪的主体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六、诈骗罪(二)诈骗罪的认定(三)诈骗罪的处罚1.犯本罪,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犯本罪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犯本罪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七、侵占罪(一)侵占罪的概念和构成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七、侵占罪1.本罪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本罪的对象是他人的财物:一是行为人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二是行为人持有的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七、侵占罪2.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的行为。本罪客观方面的条件是:(1)侵占行为的前提在于行为人已经持有他人的财物。(2)将他人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占有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一是实施处分行为;二是易持有为所有之行为。(3)对代管的他人财物拒不退还、对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拒不交出。(4)行为人所侵占财物的数额较大。七、侵占罪3.本罪的主体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动机如何不影响本罪成立。但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一般是在代为保管他人财物或持有他人遗忘物、埋藏物之后产生。七、侵占罪(二)侵占罪的认定本罪的既遂与未遂问题。根据《刑法》规定,“拒不退还”、“拒不交出”是构成侵占罪的的一个必要条件,行为人退还或交出,即不构成犯罪;反之,拒绝退还或交出,即构成侵占罪既遂。七、侵占罪(三)侵占罪的处罚根据《刑法》第270条第1、2款的规定,犯本罪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2年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刑法》第270条第3款的规定,犯本罪的,告诉的才处理。八、职务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占为已有,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的对象是行为人所属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九、挪用资金罪(一)挪用资金罪的概念和构成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或者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九、挪用资金罪1.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和财经管理制度。犯罪对象是行为人所在单位的资金。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并符合法定条件的行为。九、挪用资金罪(1)必须实施了挪用本单位资金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况:①挪用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②挪用资金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③挪用资金用于非法活动。(2)挪用行为必须是利用了本人职务上的便利。九、挪用资金罪3.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的非国家工作人员。4.本罪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犯罪的目的是非法暂时取得本单位资金的使用权,即行为人是准备以后归还的,动机如何不影响本罪成立。九、挪用资金罪(二)挪用资金罪的认定本罪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两罪的犯罪主体完全相同,主观上都是故意,客观上都表现为必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两罪的区别表现在:(1)客体和对象不同。本罪没有侵犯所有权中的处分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