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成语故事通用15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4b78efeeb80eb7f3427d0df6ba53e73/44b78efeeb80eb7f3427d0df6ba53e731.gif)
![经典成语故事通用15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4b78efeeb80eb7f3427d0df6ba53e73/44b78efeeb80eb7f3427d0df6ba53e732.gif)
![经典成语故事通用15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4b78efeeb80eb7f3427d0df6ba53e73/44b78efeeb80eb7f3427d0df6ba53e733.gif)
![经典成语故事通用15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4b78efeeb80eb7f3427d0df6ba53e73/44b78efeeb80eb7f3427d0df6ba53e734.gif)
![经典成语故事通用15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4b78efeeb80eb7f3427d0df6ba53e73/44b78efeeb80eb7f3427d0df6ba53e7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经典成语故事通用15篇
经典成语故事通用15篇
经典成语故事1
脚踏实地成语故事--宋朝
北宋名臣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
司马光从小便喜欢学习,看过很多书,并且特别喜欢读史书。那时他就立下宏伟志向,长大后要成为一个历史学家,向人们传播历史经验。宋英宗的时候,司马光终于有修史的机会,奉天子之命编撰《资治通鉴》。
在刘恕、范祖禹等史学家的帮助下,司马光用了十九年的时光,终于编撰成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编年史——《资治通鉴》。这部书上起战国,下讫五代,将1362年间的大事讲述得清清楚楚,史学价值很强。
全书共三百多万字,内容极其丰富,称得上浩如烟海。
司马光在编写史书的过程中刻苦钻研,为辨明真伪,常常工作到深夜才上床休息。他怕睡眠时间过长会耽误工作,特意做了个圆木“警枕”。只要他一睡熟,脑袋就会从“警枕”上滑落下来,人也就苏醒过来。这种措施,使他睡觉不得安稳,以便把时间都用在工作上。
据说,《资治通鉴》在洛阳存放的废稿、残稿,将两间屋子堆得满满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司马光工作的严谨。
人们对司马光的治学态度非常欣赏。有一次,司马光问哲学家邵雍:“邵公,您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邵雍笑笑说道:“你这个人,真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
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经典成语故事2
rúléiguàněr
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
贯:贯穿,进入。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作谓语、定语;用于客套话
名满天下、闻名遐尔、如雷灌耳
无名小卒
东汉时期,董卓利用实力把持朝政,图谋篡位,司徒王允和养女貂禅商定要利用吕布杀了董卓。王允先把貂禅许给吕布,然后献给董卓,吕布见貂禅被董卓霸占,心里十分气愤与无奈,貂禅表示吕布名声如雷贯耳,愿意跟他共度一生。
小可久闻员外大名,如雷贯耳。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二回
◎此人的声名一度在当今有文化的中国人那里如雷贯耳,他的著作很多人耳熟能详。
◎再说,关于"酷"的文章,若某某焉,若某某某焉,都是如雷贯耳的名字吧,他们老早就写过好几打了,虽然也不怎么着吧,可你就能保证比他们写得更好?
◎但圣旨毕竟是皇帝昭曰,对一介布衣的黄威还是如雷贯耳。
经典成语故事3
按图索骥
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
据说,伯乐把自已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在书上,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
伯乐有个儿子,智质很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便拿看书,往外走去,想试试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远,他看到一只大癞蛤蟆,忙捉回去告诉他父亲说:“我找到了匹好马,和你那本《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来的酒曲块!”
伯乐看了看儿子手里的大癞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气,幽默地说:“这‘马’爱跳,没办法骑呀!”
这个成语来源于《艺林伐山》,伯乐《相马经》有“隆颡(sang)蚨日,蹄如累曲”之语,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曲尔。”
按图像寻求良马,比喻做事拘泥教条,墨守成规。现在指顺着线索去寻找。索是寻找、觅求,骥是好马。
(十)邯郸学步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经典成语故事4
画饼充饥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聪明的小男孩,他只有十岁。一天他一个人出去玩,结果他走进了一个森林里迷路了,他走了好久好久都找不到回家的路。
到傍晚的时候,小男孩很饿很饿了,他很想吃妈妈做的饼,可这时候他找不到回家的路,怎么能吃到妈妈做的饼呢?于是聪明的小男孩就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饼,还在饼上点上芝麻。小男孩看着看着,好像就闻到了饼的香味,他想着自己平时吃到的香喷喷的饼,想着想着小男孩就觉得自己不是特别饿了,他又沿着一条小路走。很快小男孩的爸妈就找到了他,于是聪明的小男孩回了家,还吃到了真正香喷喷的饼。
"画饼充饥"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产生的。现在往往用来比喻用空想来作自我安慰,或者用来说明虚名是没有实际用处的。
画蛇添足
很久以前,有一个人,他买了一瓶好酒,于是请了很多朋友到家里来做客,准备把这瓶好酒喝掉。这瓶酒非常好喝,大家都喝得很开心,喝到剩最后一杯的时候,大家都还想喝,可是让谁喝呢?
于是,有人想了个办法,对大家说:“这样吧,咱们来比赛画蛇。谁先画好,最后一杯酒就让给谁喝。”大家都同意了,就在地上画起蛇来。有一个人很快就画好了,他看到大家都还在画,就说:“你们还没画好呀,看吧,我还来得及给蛇添上四只脚哩!”于是他端起酒杯,一边喝一边又在地上画起来。他还没把四只脚画完,有个人也把蛇画好了,就抢过他手里的酒杯,几口就把酒喝干了,对他说:“蛇本来没有脚,你为什么要给他画四只脚呢?你现在画的不是蛇了,所以你不能喝这杯酒!”
“画蛇添足”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
这个成语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跟“弄巧成拙”一个样;想卖弄一下本领,反而把事情搞坏了。故事中的那个人就是这样,他已经把蛇画好了,为了添四只脚,反而没喝到酒。另一个意思跟“无中生有”相仿,蛇本来没有脚,硬要给他添上四只脚,这不是多余的吗?因此还有人用“蛇足”来比喻没有必要的多余的事情。
曹冲称象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聪明的小孩,名叫曹冲,曹冲的爸爸是个大官。
有一天,外国人送给他一只大象,他很想知道这只大象有多重,于是就对手下的官员说:”你们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我想知道它有多重。”这可是一件难事,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怎么称它?手下的官员开始使劲想,没有那么大的秤,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象抬起来,这可怎么办啊!大家都围着大象发愁,谁也想不出称象的办法。
这个时候,跑出来一个小孩子,站到大人面前说:“我有办法,我有办法!”官员们一看,原来是曹冲,大家心里在想:哼!大人都想不出办法来,一个五岁的小孩子,会有什么办法!而且大象这么重,他怎么可能想到办法称它呢!
可是千万别瞧不起小孩子,这小小的曹冲就是有办法。他想的办法,就连大人也想不出来。
他爸爸就说:“你有办法快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曹冲说:“我称给你们看,你们就明白了。”
他叫人把大象牵了过来,跟着他到河边去。他的爸爸,还有那些官员们都很奇怪,曹冲去河边干什么呢?大家都想看看他到怎么称大象,就一起跟着来到河边。河边正好有只空着的大船,曹冲说:“把大象牵到船上去。”
大象上了船,船就往下沉了很多。曹冲说:“在船挨着水的地方画一条线做记号。”记号划好了以后,曹冲又叫人把大象牵上岸来。这时候大船空着,就往上浮起来很多。
大家看着,一会儿把大象牵上船,一会儿又把大象牵下船,心里想:“这孩子在玩什么把戏呀,他这样怎么能称出大象有多重呢?”
接下来曹冲叫人搬了很多石块过来,装到大船上去,搬了很多很多,大船又慢慢地往下沉了。
曹冲看见船上的记号到了水面,就大喊:“行了行了!不要再搬啦!”就叫人把石块一块块搬下船来。这时候,大家明白了:石头装上船和大象装上船,那船下沉到同一个记号的地方,这时候,石头和大象是一样重的;再把这些石块称一称,把所有石块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大家都说,这办法看起来简单,可是要不是曹冲做给大家看,大人还真想不出来呢。所有的官员还有曹冲的爸爸都竖起大拇指说:“曹冲真聪明!”
胸有成竹
北宋有个大画家叫文与可,他首创了画竹叶时以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的写意墨竹,开创了墨竹画派,对后世的画坛影响深远。
文与可画竹可是下了一番苦功的。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记录竹子在不同季节的生长情况,一有灵感就铺纸研墨,把竹子的印象画在纸上。时间一天天过去,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各种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了,只要凝神提笔,在画案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形态各异的竹子就好像在眼前晃动一样。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栩栩如生。可每当人们夸奖他的时候,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诗人晁(cháo)补之对文与可的画很有研究,他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现在人们用“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磨杵成针
李白是唐朝有名的诗人。据说他年轻的时候,读书进步得很慢,他心里就不耐烦起来。有一天,他出门去玩儿,看见一个老婆婆蹲在小溪旁边,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李白觉得很奇怪,就问:“老婆婆,你这是干什么?”老婆婆头也不回,一边磨她的铁棒,一边回答说:“我在磨绣花针!”李白更奇怪了,又问:“这么粗的铁棒,能磨成绣花针吗?”老婆婆说:“我今天磨,明天磨,铁棒只会越磨越细,哪怕它磨不成绣花针!”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心里像开了窍。他从此刻苦用功,果然成了一个很有文才的人。
“磨杵成针”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这个成语说明只要下苦功夫,一定能得到成功。所以常有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掩耳盗铃
有个人要偷一口钟。钟很大,他抱也抱不动,背也背不走。怎么办呢?他想不如把大钟砸碎了,把碎铜一块一块搬回家去,于是举起铁锤就砸。没想到大钟“当”地一声,把他吓了一大跳。他只怕让别人听见,急忙双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不见钟声,别人也就听不见钟声了。
“掩耳盗铃”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盗”就是“偷”。故事说的“偷钟”,成语说的“偷铃”,意思是一样的。有人干了坏事,想尽办法遮盖,自以为遮盖得很巧妙,可是别人决不会不知道,这种想瞒过别人结果只是骗了自己的做法,可以说是“掩耳盗铃”。
经典成语故事5
韩寿偷香
《世说新语·惑溺篇》记述了“韩寿偷香”的故事。
韩寿是三国时魏司徒韩暨的曾孙,家世既好,年少风流,才如曹子建,貌似郑子都,走在街衢,妇女多暗暗瞩目。贾充聘他来做属官,每次会集宾客,他女儿都从窗格子中张望,见到韩寿,就喜欢上了,心里常常想念着,并且在咏唱中表露出来。后来她的婢女到韩寿家里去,把这些情况一一说了出来,并说贾女艳丽夺目。韩寿听说了,意动神摇,就托这个婢女暗中传递音信,到了约定的日期就到贾女那里过夜。韩寿跳墙进去,贾家没有人知道。
此后,贾充发觉女儿越发用心修饰打扮,心情欢畅,不同平常。后来贾充会见下属时,闻到韩寿身上有一般异香,这是外国的贡品,一旦沾到身上,几个月香味也不会消散。贾充思量着晋武帝只把这种香赏赐给自己和陈骞,其余人家没有这种香,就怀疑韩寿和女儿私通,但是围墙重叠严密,门户严紧高大,韩寿从哪里进来的呢?于是借口有小偷,派人修理围墙。派去的人回来说:“其他地方没有什么两样,只有东北角好像有人跨过的痕迹,可是围墙很高,不是一般人能跨过的。”贾充就把女儿身边的婢女叫来审查讯问,婢女把情况说了出来。贾充秘而不宣,把女儿嫁给了韩寿。
贾女偷香的风流韵事被后人津津乐道,成为男女私会的代名词。古称“相如窃玉、韩寿偷香、张敞画眉、沈约瘦腰”为风流四事。每每人称“韩寿偷香”,其实偷香的是贾女,“贾女偷香”称为“韩寿偷香”多是男性文人以风流自况的方便说法。
在这个故事中,贾女痴情、大胆、主动。她的这一大胆违礼行为被他的父亲承认。贾充身为廷尉,曾为朝廷制定法令,但对女儿的败德行为竟无一句责备的话,就可看出魏晋时期的社会风气确实比较开放,而这些都是儒家礼教崩溃以后的现象,在礼法严峻的汉代,这些现象是少见的。当然,也不排除他有家丑不可外扬的顾忌,再说韩寿有才有貌,择这样的乘龙快婿也不丢份儿,这桩婚事也是门当户对的。
经典成语故事6
话说有一天,县令应郴(chēn)请自己的'下属杜宣来家里喝酒。酒席设在厅堂里,俩人面对面落座,应郴给杜宣倒酒,杜宣背后的墙面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弓,由于光线的折射,弓的影子映射在杜宣的酒杯中,犹如蛇形一样。
杜宣低头一看自己的酒杯,以为真有一条蛇在杯中蠕动,顿时吓啦一跳。可是应郴是自己的顶头上司,领导倒的酒不敢不喝啊,杜宣没办法,只能一咬牙一跺脚,硬着头皮把这杯酒给喝啦。应郴再给他倒酒的时候,杜宣就借故推辞,没待一会儿就起身告辞啦。
回到家中,杜宣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感觉刚才喝下去的那条蛇好像在肚子里蠕动,顿时觉得胸闷腹痛,结果一病不起,连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家里人请啦很多大夫来诊治,可都诊断不出病因,病情也不见好转。
过啦几天,应郴来杜宣家中看望他,问他是怎么得病的,杜宣便讲啦那天喝酒时酒杯中有蛇的事。应郴安慰啦他几句,就回家啦。他坐在厅堂里反复回忆,为什么杜宣的酒杯里会有蛇呢。
突然,墙上挂的那张红色的弓引起啦应郴的注意。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来一杯酒,果然,酒杯中有弓的影子,猛一看,确实像是一条蛇在蠕动。应郴这下明白是怎么回事啦,马上命人把杜宣接来,让他坐在那天坐的原位上,情景重现,让他仔细观察酒杯里的影子,并对他说,老杜啊,你说那杯子里的蛇,不过是墙上那张弓的倒影罢啦。
杜宣仔细一看,果然如此,这下他心中的疑虑立即消失,所谓的病也很快就痊愈啦。
是此,杯弓蛇影。
经典成语故事7
名落孙山成语故事--宋朝
在我国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他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于说笑话,所以附近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才子”的绰号。有一次,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到京城,去参加举人的考试。放榜的时候,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仍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乡的儿子,却没有考上。不久,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既不好意思直说,又不便隐瞒,于是,就随口念出两句不成诗的诗句来:“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解名,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名”,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他这首诗全部的意思是说:“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山的后面。”从此,人们便根据这个故事,把投考学校或参加各种考试,没有被录取,叫做“名落孙山”。
原义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后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经典成语故事8
北宋时候有一个叫陈尧咨的人,非常善于射箭,当时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百发百中的射箭手,所以大家都对他很敬佩。陈尧咨受到大家称赞之后,觉得自己的本领已是天下无双,便骄傲自满起来。
一天,陈尧咨又在靶场表演他那百步穿杨的绝技。一箭射出,把又细又软的柳枝条射断了。观众们看得大声喝彩,并要求他再来一次。这时有个卖油的老头正从那里经过,看了后,却笑着说:“这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手法熟练些罢了!”陈尧咨听了,不禁大怒,喝道:“你这老头有什么本领,竟敢藐(miǎo)视我?”老头回答:“我哪里敢藐视你,我只是从几十年的斟(zhēn)油经验中,知道做熟了的事情,便会找出窍门来的道理。”说着,便从他的油担上取下一个葫芦,葫芦口上放一枚方孔铜钱,然后打了一勺油,高举油勺往葫芦里倒,倒下的油直得像一条线似的穿过钱孔进入葫芦中。油倒完了,把铜钱拿起来给大家看,钱孔周围竟没有一丝油渍(zì),大家看了都赞叹不已。老头微笑着对陈尧咨说:“我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熟能生巧罢了。”陈尧咨听了,一声不响便掉头走了。
后来的人便根据这故事引申出“熟能生巧”这个成语,用来说明熟悉了所做的事情,便能找出做得更好的办法来。、
经典成语故事9
:大材小用
:dàcáixiǎoyòng
:把大的材料当成小的材料用。比喻使用不当,浪费人才。
:
故事: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父亲在他童年就去世,由祖父抚养成人。
辛弃疾曾拜当时著名的田园诗人刘瞻为师,并和党怀英两人是刘瞻最得意的学生。有一次,刘瞻问他们两人道:“孔子曾经要学生谈各人的志向,我也问问你们将来准备干什么?”党怀英回答说:“读书为了做官,为了取得功名,光宗耀祖。我一定要到朝廷里去做大官;如果做不了官,就回家隐居,学老师的样子写田园诗。”
刘瞻听了很高兴,连连称好,认为他的志向很高洁。辛弃疾却回答说:“我不想做官,我要用词写尽天下的贼,用剑杀尽天下的贼!”刘瞻听了大吃一惊,要辛弃疾今后不要再说这样荒唐的话。此后,辛、党两人的生活道路截然不同:辛弃疾英勇地投身到抗金的民族战场上去,以爱国词人著称于世;而党怀英则混迹于金人统治集团,为金人作了一些帮闲乃至帮凶的工作。
金人南侵后,辛弃疾组织了两千多人的队伍在故乡起义。后来,又率领队伍投奔济南府农民耿京组织的起义军。不久,起义军接受朝廷任命,与朝廷的军队配合作战,打击南侵的金军。但由于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辛弃疾后来曾长期闲居在江西上饶一带。1203年春,才被任命为绍兴府知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这一年,辛弃疾已经六十四岁了。
绍兴西郊有一处地方叫三山,当时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就在那里闲居。陆游比辛弃疾大十五岁,当时快八十岁了,他的爱国诗句早已为辛弃疾所景仰,因此辛弃疾到任不久,就去拜访了这位前辈,两人一起议论国家大事,相见恨晚。陆游听了辛弃疾对形势的分析和统一、全国的设想,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希望他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次年春天,宋宁宗降下圣旨,要辛弃疾到京城临安去,征询他对北伐金国的意见。”辛弃疾把这件事告诉陆游,陆游觉得这是辛弃疾施展自己才能的好机会,为他感到高兴。为了鼓励辛弃疾发挥自己的才能,陆游特地写了一首长诗赠给他。诗中写道,“辛弃疾是古代大政治家、军事家管仲、萧何一流的人物,现在当浙江东路安抚使,实在是把大的材料用在小处;鼓励他为恢复中原而努力,千万不要因为受到排挤不得志而介意。六十六岁那年,这位始终是被大材小用的爱国英雄,终于在忧愤中去世。
经典成语故事10
铁杵磨针成语故事--唐朝
唐朝著名大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
“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经典成语故事11
东汉开国大臣马援的小女儿马氏,长得特别漂亮、灵秀,十三岁时就被选进宫,后成了明帝的皇后。
她生性善良,待人宽厚,行事谨慎,宫中上下都很敬重她。
明帝的贾妃生了个儿子,名叫刘炟,马氏把他看作自己的儿子一样尽心抚育。
后来刘炟即位,称为章帝。
他尊马氏为皇太后,并多次提出要加封她的三个哥哥马寥、马防和马光。
马太后是个顾大局、识大体的人。
她清醒地看到,当时许多外戚无功受禄,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
她对此很反感,所以婉转地予以拒绝。
马廖的儿子马豫,担任步兵校尉,他依仗自己是皇亲国戚,行为放荡不羁。
眼看马太后没有给他家带来更大的恩惠,使他沾更多的光,心怀不满,口出怨言。
杨终是马廖的朋友,他见马廖如此放纵儿子,特地写信劝告,说:“本朝初,许多诸侯王因对子弟不加管教,触犯了刑法最终弄得国破人亡。
如今您的地位和名望这么尊贵,怎么能面临深渊,脚踏薄冰,而不以他们的结局为诫呢?”杨终的意思是如果这样下去,就会像面临深渊、脚踏薄冰一样,一不留神就会造成生命危险。
经典成语故事12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
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教育意义
这个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珍惜时间,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经典成语故事13
毛遂自荐
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的人一起去。他挑来选去,最后还缺一个人。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说:“我算一个吧!”平原君见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大喊道:“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退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跨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厉声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人工智能产业投资转借款合作协议模板3篇
- 国防建设知识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授权委托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商场消防安全责任协议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停车场信息化建设承包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办公楼智能安防与保洁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外派海员聘用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商品房团购项目合作代理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合作协议3篇
- 艺术地坪施工方案
-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班级建设方案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大赛
- T-TJSG 001-2024 天津市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薪酬指导方案
- 人教版九上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课件
- 中频治疗仪的使用流程
- 梁湘润《子平基础概要》简体版
- 图形的位似课件
- 调料厂工作管理制度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材简要分析课件
- 2023年MRI技术操作规范
- 办公用品、易耗品供货服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