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家教你如何制作审查报告(经验交流)本期交流三篇公诉经验丰富的实务人员攥写的公诉案件审查报告如何制作的文章,分别为刘选(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李勇(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检察院)、张桂彤(江苏省检察院)。推送的目的并不是要求实践中都按照文中的要求进行制作,毕竟目前案多人少的问题仍然突出,所以形成报告力求简洁、写清关键问题,结果要正确即可,这样能提高工作效率。当然,在形成简洁报告的背后,承办人员私下心底对案件的证据分析、论证、定性等一定要有一个思考和论证的过程,这个不能省略,将原本报告中大量的分析过程完成在脑海里,如何在脑海里分析论证完成报告,可以按照下文交流的方法来,至于书面报告的制作,各地可以根据现状进行简繁调整,力求解决实际问题为先。对于分析能力的培养锻炼,少不了以下文章中提到的一些步骤方法。交流一:北京市人民检察院
刘选如何撰写好公诉案件审查报告一、案件审查经过部分此部分主要包括收案、告权和案件退补及延长审限几项内容。设置这部分的意义在于防止案件审查过程中出现程序性错误,这部分内容的撰写质量,能反映承办人办案的责任心。撰写这部分内容是,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对告知权利义务要写清楚,说明是否在法定期限内告权。(2)对审查报告模板的内容要与本案进行比对,不要照搬。比如,有的案件根本没有被害人,不存在被害人告权问题,但在审查报告中却叙明对被害人的权利义务进行了告知;盗窃案等不存在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问题,审查报告却叙明对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已告知有关权利。(3)退回补充侦查的案件,要对退补侦查是否超期予以说明。二、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及诉讼过程部分此部分的主要包括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前科劣迹、案件侦破过程、犯罪嫌疑人涉嫌罪名、强制措施情况及赃证物移送情况。设置此部分的意义在于,对案件的程序性问题进行监督,考察承办人对于程序性法律规定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情况。
(一)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部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不能只叙明犯罪嫌疑人案发时的身份,还要注意叙明其身份变化情况。对职务犯罪尤其如此。有的承办人只是根据预审卷宗中的户籍证明进行描述,实际上这种方式是很不全面。犯罪嫌疑人和身份情况,特别是职业情况经常发生变化,有些身份对定罪量刑会或多或少地产生影响。职务犯罪中,不少犯罪嫌疑人案发时的职务与作案时的身份并不一致,而有的承办人只叙明其案发时的职务,没有说明其实施犯罪时的职务,往往会让阅读者根据案发时职务对案件性质和量刑情节作出判断,极易产生歧义。
(2)要把通过讯问、调查获得的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信息与预审卷宗记载的身份信息进行比对,不能照搬预审卷中的身份信息。特别是14周岁、16周岁、18周岁等对定罪量刑可能发生重大影响的临界年龄时,更不能掉以轻心。
(3)要对犯罪嫌疑人合理排序。侦查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时,对于多名犯罪嫌疑人参与的案件,都进行了排序。承办人对案件审查之后,应当对各犯罪嫌疑人所实施的行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各种影响量刑的情节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判断,应当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排序,不能照搬侦查机关的排序。审查起诉阶段排序原则一般是:按照主从关系,主犯在前,从犯在后;按照在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由重至轻排列;涉及多个罪名时,先重罪名后轻罪名;涉及单位犯罪时,按照先单位犯罪嫌疑人后自然人犯罪嫌疑人的顺序排列。
(二)前科劣迹。前科劣迹一般包括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两种。对于刑事处罚,应叙明受处罚的时间、原因、种类、决定机关;构成累犯的,还要叙明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假释、赦免的时间。对于行政处罚,应注明受到处罚的时间、原因、种类、决定机关、被处罚个人或单位;对定罪量刑有影响的,说明影响。例如,根据刑法修正案(七)的规定,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到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两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遇到这种情况,必须叙明。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并存时,应按照先行政后刑事的顺序叙写。
(三)案件侦破的简要过程。此部分通过对案件侦破过程的简要描述,重点解决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1)叙明侦查机关的侦查期限是否合法。(2)侦查过程中采取的留置盘查、传唤、拘传等措施的时间、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3)为审查法院的判决裁定,核对刑期提供帮助。因为刑期的计算是从被告人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之日起开始计算的。一些承办人认为,审查报告的证据摘录部分有归案经过的内容,没有必要单独设置案件侦破简要经过部分。实际上这是个认识上的误区,承办人正是通过对案件侦破过程的审查,发现侦查机关侦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落实诉讼监督。
(四)强制措施部分。这一部分通过对强制措施的描述,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强制措施是否正确。比如被采用逮捕措施的犯罪嫌疑人是否有不适合羁押的情形,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是否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等。二是所采取的强制措施是否超期。比如批准或决定逮捕后是否在24小时内宣布逮捕,对于逮捕后超过两个月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是否办理过延期等。因此,在撰写这一部分内容时要认真核对,注意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五)赃证物的随案移送情况。在案件审查报告的分析意见、处理情况及需要说明的问题部分,也有对赃证物处理的说明,审查报告所以把赃证物问题单列出来,不仅反映出赃证物的移送、处理对案件处理有重要影响,也有助于发现赃证物灭失、损毁、甚至被挪用,失去证明价值,同时在审查报告的结构上可以前后呼应,互为提示。三、侦查机关认定的事实与意见部分实际工作中,一些承办人撰写这部分内容时,往往照抄起诉意见书的内容,不注意对起诉意见书表述的内容进行加工和二次创作,或造成过于简略,或拖塌冗长,缺少概括与凝练。尤其是一些大案,所涉及的犯罪事实往往十几起甚至几十起,如果完全照搬起诉意见书的内容,会占用大量篇幅,也反映出承办人工作责任心不强。正确的撰写方式是,承办人应对侦查机关在起诉意见书中认定的事实作概括性摘录。四、经依法审查后认定的事实部分这一部分的写作质量,反映承办人对于案件证据的掌握程度和逻辑严密程度。一般情况下,承办人对全案证据进行综合分析后,应当根据已经采信的证据材料,对整个案件事实经过进行客观、全面、准确地表述,力求做到完整、准确、严谨、清晰。北京市院公诉处关于制作公诉案件审查报告的意见,对于此部分的撰写提出了明确要求:即经审查后认定的事实中应包括犯罪嫌疑人实施行为的时间、地点、动机、目的、行为过程(具体手段)、犯罪情节、数额、危害后果、犯罪嫌疑人作案后的表现等有关罪与非罪、罪行轻重、从重从轻或者免除处罚的事实,以及其他情节要素、犯罪构成条件。例如一起两人共同盗窃仓库电缆的案件,应该这样表述:犯罪嫌疑人张三、李四系某省来京务工人员。某年某月某日上午,在本市某区某村张三暂住地,张三因在京未找到工作,遂提出当晚前往某仓库盗窃电缆线,李四表示同意。当日中午二人前往某五金店购买钢锯两把。次日凌晨2时许,二犯罪嫌疑人携带钢锯两把、手电一支,骑三轮车一辆前往某仓库。趁库房管理人员熟睡之机,二人翻墙进入仓库院中,由张三望风,李四用钢锯锯断存放电缆的库房的门锁,二人进入库房内盗割某型号电缆线20米,价值人民币1100元。二人携带赃物翻墙出院,将所盗电缆线装车后,欲进行销赃。行至某路口处,与某派出所联防巡逻队相遇,联防队员对二人进行盘查,二人弃车逃跑,联防队员将张三当场抓获。后在审查中张三交待其伙同李四共同盗窃的犯罪事实,并于某年某月某日13时许带领民警前往本市某区某村李四暂住地将犯罪嫌疑人李四抓获归案。被盗电缆线均已起获发还被害单位,作案工具钢锯两把、手电一支、三轮车一辆均扣押在案。这样表述,可以清晰地看出案件的全部过程,包括了犯罪预谋、犯罪实施过程、归案情况、赃证物的处理情况。这才符合我们对于认定事实部分的要求。上面我们讲的是单一事实的撰写要求,对于多起事实的案件,对于每一起事实的撰写与单一事实案件的要求是一样的。同时可根据案件不同情况,按照先单位犯罪后自然人犯罪、先共同犯罪后单独犯罪、先重罪后轻罪或犯罪行为发生时间的先后等合理顺序进行表述,做到层次清晰,突出逻辑性。
撰写经审查认定事实,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认定事实不能过于笼统简略。一些院,特别是基层院的审查报告中,经审查后依法认定的事实与起诉书中对对犯罪事实的表述非常接近,甚至完全一致,往往对案件的发生、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方面、实施犯罪的具体情节、被害人情况、归案情况没有全面反映,经审查后认定的事实显得十分笼统简略,让阅读者弄不清案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常见情况主要有:(1)在故意伤害案中,对双方发生争执、互殴的原因仅表述为因琐事发生争执,至于为何发生争执、被害人是否存在过错等问题没有表述。(2)在共同犯罪中,对共同预谋的情节仅表述为犯罪嫌疑人经预谋,至于谁先提起犯意、如何预谋、如何分工等问题没有表述。(3)在财产型犯罪中,没有表述赃物、赃款损失情况。(4)在具有自首、立功情节的案件中,没有叙明其自首归案以及立功的详细情况。司法实务中,有些案件的案情确实很简单,审查报告中的认定事实与起诉书描述的事实虽然是同一事实,但制作要求不一样,审查报告认定的事实比起诉书描述的事实更具体、细致,所以,必须按照要求撰写,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
第二,注重与在案证据材料的结合。审查起诉工作的根本原则就是重证据,所以,审查报告中认定的每个事实,同一事实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相应的证据予以支持,不能根据个人理解甚至杜撰来认定。一些案件审查报告中,承办人认定的事实,缺乏证据支持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案件证据没有全面把握,凭着自己的感觉撰写认定的事实,这种情况相对较少。二是对证据的判断出现错误,没有对在案的证据材料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根据自己不正确、不准确的判断认定事实。在审查起诉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承办人是在摘录证据之后,开始撰写案件事实,其实这样做是不妥当的。按照办案和思维规律,只有在排除非法证据,采信合法证据,完成证据分析之后,才能对案件事实有一个全面、综合的认识和判断,完成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这时才能撰写审查后认定的事实。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还原案件的真实过程,才能撰写出客观、完整准确的案件事实。
第三,加强叙述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对于经审查后认定的事实的表述不仅要客观、真实,还要具有逻辑性和严谨性。所谓严谨性,就是对于认定的事实应表述清晰、准确、完整,用语严谨,不能使审阅者产生歧义或不解。在一些较为复杂的案件中,在叙述案件事实时,对于一些重要背景与环节应当进行必要的说明和交代。例如,在经济犯罪案件中,经常涉及到多家单位,而且它们之间往往存在比较复杂的经济关系,有控股、参股、折抵、委派等,这就要求必须将这些单位之间的关系予以说明,才能把认定的事实表述清楚,否则,审阅者无法理清它们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也无法弄明白认定的事实。所谓逻辑性,就是对案件事实的表述要条理清晰,环环相扣,符合逻辑规律的认识规律。叙写经审查认定的事实时,一般应当按照事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撰写,不提倡采用倒叙、插叙、夹叙夹议等修辞方式。撰写这部分内容时,经常出现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对认定的多起犯罪事实没有按照逻辑顺序予以表述。例如,对于同一犯罪嫌疑人实施的同一类犯罪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表述,甚至在第一起事实就是犯罪嫌疑人被抓获的那一起,这种表述方式颠倒了逻辑关系,明显不妥。二是对同一事实中,对事实的发生、发展过程表述混乱。这往往是对案件阅卷不细致所造成的。第四,加强用语的规范性。案件审查报告虽然不是对外的法律文书,但是在撰写过程中仍应使用法言法语,力求用语规范。有的审查报告中用语过于随便,口语化现象明显,例如:把被害人称为事主、把特情人员称为点子、线人等。另外,有的承办人为了把案件事实叙写的更加完美,大量使用文学化、新闻化的文字。但是审查报告毕竟不是文学作品或者新闻报道,所以要避免此类语言的出现。第五,叙写事实要有确定性。经审查后认定的事实是承办人通过对全案证据材料进行梳理、甄别、判断后所作出的总结性概括,其所列明的应该是通过证据证实的、客观上存在的事实。但对于一些疑难复杂、定性存在争议的案件,承办人对于案件事实往往没有明确的认定,而是将有利于和不利于犯罪嫌疑人的证据均一一罗列出来,实际上没有认定的事实。诚然,一些较为复杂的案件,尤其是证据不扎实,存在疑问的案件,很难对事实作出准确认定,对案件性质作出结论。但是,对于认定事实的表述与证据罗列不能混为一谈,对于证据的分析、判断以及是否采信等问题应在审查分析意见部分证据分析一节予以论述,而在审查后认定的事实部分应当采用客观表述的方法来认定事实,将客观存在的事实、结果表明。五、证据摘录部分这一部分要求案件承办人对于在案证据材料进行实体性和程序性的审查并进行摘录,为证据分析奠定基础,考察的是承办人对证据的审查能力和逻辑性。要完成好这部分的写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重证据材料的完整性。正确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是证据,因此摘录证据时应遵循全面、完整、真实的原则。目前一部分案件中存在着证据摘录不完整的情况,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即结构性不完整和局部性不完整。所谓局部性不完整,是指除了围绕犯罪构成要件进行摘录之外,没有对案件中必要的相关情况予以记载,包括案件起因、赃款、赃物及作案工具的下落等。例如某一故意伤害案中,证据摘抄全部集中在犯罪嫌疑人殴打被害人的过程,而在犯罪嫌疑人供述中没有说明双方产生矛盾的原因、为何殴打被害人、作案凶器的下落,被害人陈述中亦没有双方产生矛盾的陈述,仅有一名证人证言反映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在案发前一天曾产生矛盾。如果仅靠审查报告中所摘录的证据,很难准确认定此案为故意伤害案件还是寻衅滋事案件。又如某盗窃案中,在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部分,仅摘录犯罪嫌疑人承认盗窃的情况,对于盗窃数额和赃款下落没有任何摘录。盗窃数额是认定盗窃罪的关键,证、供是否吻合是认定数额的重要组成部分,供述中必须要包含此项内容。所谓结构性不完整,是指摘录证据时,对于涉及到事实认定及定性的关键证据未进行摘录。一些审查报告中,仅对认定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的证据进行摘录,而对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证据不进行摘录,包括犯罪嫌疑人作无罪或罪轻的辩解、证人证言发生变化等问题,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摘录证据时应遵循全面、完整、真实的原则,同时也不利于准确认定事实,正确论证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犯罪。第二,注重证据材料的关联性、真实性、合法性。证据摘录部分与证据分析部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证据摘录部分中,在每一项证据之后除说明证据的来源等事项外,都要说明此项证据是否存在问题,确定所摘录的证据是否有效,即对此项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进行说明,为证据分析奠定基础。这里需要注意:证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有特殊关系的应予以注明。司法实践中,对证据进行审查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证据是否真实可信。言辞证据,尤其是与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有特殊关系的证人证言,因存在着利害关系,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影响其真实性。例如,故意伤害案件中双方亲友的证言,多是有利于本方。因此在摘抄此类证人证言时,应在证人身份中注明其与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的关系,以利于我们在证据分析部分正确评价证人证言的可采信度。第三,注重摘录证据材料的逻辑性。案件审查报告中证据摘录部分体现的是承办人对在案证据材料的审查、梳理、甄别的过程,逻辑性是十分重要的,摘录的原则是清晰明了。
摘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同一类型的证据要按照证明力,由强到弱或者按照时间的先后排列。经始终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各个证据之间层层递进,相互印证,形成证据体系。(2)对于多起事实的要分事实摘录,要按照一事一证的要求进行摘录。当前庭审过程中对举证的要求是一事一证,对案件审查也要树立这种意识。在多起犯罪事实的案件中,每一起事实实质上是一个单独的案件,按照一事一证的摘录方式,有利于对每一起犯罪事实的审查,能够清晰地体现出认定该起事实所必需的各项证据材料是否具备,每项证据是否达到提起公诉的要求。(3)对于同一起事实的多种证据,一般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的排列顺序进行摘录。第四,在摘录要繁简得当。摘录是对案件证据材料进行浓缩提炼的过程,将卷宗中的证据反映在案件审查报告中必须进行必要的取舍。一些审查报告繁简不当,有些证据尤其是言辞证据的摘录过于细碎,大量的全文摘抄,甚至把笔录中一问一答式的内容直接粘贴到审查报告中,缺少必要的总结,关键证据不突出。另一方面,有的审查报告过于简单。特别是对书证、鉴定类证据的摘录,仅摘录结论部分,对其它部分不予摘录。例如,摘录诊断证明时,没有摘录出具该证明的医院、诊断时间;伤情鉴定中只有轻伤或重伤,但没有具体伤情等。规范性的方法是,对于言辞证据,在真实反映其原意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凝练和概括,对于书证、物证的摘录应写明书证、物证的来源,对于鉴定结论要写明出具单位、时间、文书编号、鉴定人员,以利于审查。六、分析意见、处理情况及需要说明的问题部分对案件的定性分析、证据分析、量刑情节分析是案件审查报告的精华和核心,这一部分的质量如何,能反映承办人对于案件证据、法律规定、立法精神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能力与水平。不少承办人反映,这一部分的撰写较为困难,根据北京市的经验,应当着重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在证据分析方面,要从证据的来源合法性、内容真实性、相互关联性入手,排除非法证据,找出证据之间的矛盾点,说明采信证据的依据。进一步确定是否有犯罪行为发生,犯罪行为是否为犯罪嫌疑人所为。二是在定性分析方面,要紧密围绕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结合在案证据材料,从法理和证据两方面,充分论证犯罪嫌疑人主体是否符合要求,主观故意是否明确,客观行为是否达到犯罪标准,所侵害的客体是否准确,进而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罪。三是在量刑分析方面,要依照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全面分析犯罪嫌疑人犯罪的事实、行为的性质、各种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等,提出相应的量刑建议,包括刑种、刑幅、数额等。四是在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方面,主要是围绕着法律监督、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等问题撰写。
在撰写这一部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定性分析与证据分析并重。部分承办人十分重视案件定性,在制作案件审查报告时侧重于对案件定性,即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论证,而对证据的分析较为薄弱。正确定性固然是审查起诉工作的核心,但是正确定性的前提,是证据材料真实有效,在案证据能够形成完整的证据锁链。对证据的分析、审查、确认是准确认定事实的基础,只有在对在案证据进行充分分析,排除了非法证据、确定证据能否被采信、所采信的证据对于所证明事项的证明程度之后,方可进行定性分析。重定性分析轻证据分析,甚至只有定性分析,没有证据分析的现象应当杜绝。
(二)论述犯罪构成既要全面,又要有所侧重。在对案件定性分析时,不少承办人对犯罪构成的论述存在两种问题。一是面面俱到,不分主次轻重,把握不住重点;二是不全面,把主要的笔墨集中在论述犯罪构成的个别要件上,对其它要件的论述很少甚至没有。对此,要抓住案件的重点、难点,对犯罪构成要件的论述既要全面,又要有所侧重。例如,对职务犯罪,要侧重论证主体;对诈骗类犯罪,要侧重犯罪的故意;对未成年人犯罪要注意法定责任年龄等。
(三)法律规定与分析论述并重。目前,承办人的法律素养一般比较高,对法律、司法解释进行了深入的学习,熟知相关规定,在报告中能准确引用了有关条文和规定。但更为重要的是把法律规定运用到所办理的案件中,对法律法规对案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论述,而不是将法律条文规定进行罗列,形成一种法律规定和案件证据两张皮,让审阅人自行判断的印象。
(四)分析意见要明确、适当。案件分析意见是承办人通过对案件的审查,结合证据和法律规定,对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罪、应当如何处罚等作出的结论性意见。所谓明确,就是承办人对于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要在充分的分析后提出明确的意见。对于有争议的案件,要将产生争议的原因、不同观点的法定理由和依据予以说明,并提出个人的倾向性意见。所谓适当,就是审查报中的分析意见,应围绕案件中的证据材料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问题要集中、系统,表述要清晰,论述要完整,既不能过于简单,把应当分析的问题忽略了,也不能过于复杂,引经据典,把分析意见做成学术论文。
(五)分析意见用语要严谨、规范。对案件的分析是一个主观判断的过程,审查报告作为司法工作文书应体现出中立的态度,根据证据、法律规定论述案件,不能把承办人个人的情绪或者倾向体现在文书中。不能使用煽情的语言。
(六)量刑情节不遗漏。遗漏量刑情节,主要是遗漏酌定量刑情节。量刑情节包括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对于酌定情节如赃款已退赔、初犯、被害人是否存在过错、犯罪嫌疑人认罪态度等问题绝大多数案件审查报告均没有涉及。另外对于共同犯罪中主、从犯问题也较多被遗漏。一定要注意。七、审查结论部分此部分出现的问题较少,不展开论述。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交流二:李勇(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检察院)公诉审查报告制作之技巧
一、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如何摘录
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是指高检院公诉厅下发的公诉案件审查报告格式中的第七项1[①],主要内容是证据摘录,它是一篇公诉审查报告的基础性内容,是认定犯罪事实、证据分析、得出审查结论的基础。
(一)证据摘录的基本要求
证据摘录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客观、全面、详略得当?准确?就是要求摘录忠于侦查卷宗的真实记载,不得带有承办人个人的主观倾向和先入为主的判断;客观?就是基于中立的立场,既要摘录对犯罪嫌疑人不利的证据,也要摘录对其有利的证据,这也是检察官客观义务的题中之义。全面?就是不能遗漏影响定罪量刑或对案件有重要影响的证据材料,如实践中容易忽略自首、累犯、主从犯等细节证据的摘录。下面重点谈谈如何做到?详略得当。详略得当需要分以下情况区别对待:(1)对于简易程序、普通程序简化审且证据清楚稳定的案件,证据摘录要简略,不必将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按照原话一问一答式摘录,也无需要将犯罪嫌疑人的多次供述一一摘录。只要首先列明犯罪嫌疑人有几次供述,分别注明供述的时间、地点及讯问人、侦查卷宗页码,然后概括其供述的主要内容。对于多次供述中对案件事实有重要影响的不一致、有矛盾的细节,可以放在证据列完后?存在的问题?中记明,并就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进行简单的分析。列举证人证言或被害人陈述时,如果与被告人供述基本一致,内容可以简略写成:?与犯罪嫌疑人供述一致?,然后对不一致的地方单独摘录。(2)对于疑难、复杂的案件,特别是犯罪嫌疑人不认罪、翻供或口供反复的案件,证据摘录要尽可能详细,甚至有些表面上看来与案件无关的细节也可能对案件有重要影响。比如有的犯罪嫌疑人翻供称遭到诱供,但是有些细节是其他一般人不可能了解的,而其他证人的供述在犯罪人供述之后,侦查人员对这些细节不可能事先知道,这样就可以排除侦查机关的诱供。对于有些重要情节,还可以采用问答式原话摘录。比如王某贪污案件中,王某否认自己有贪污的故意,供述中有一段话?问:你为什么要指使另外两名犯罪嫌疑人分钱?答:我就是想带他们'混’点钱。问:混钱什么意思?答:就是拆迁时搞点拆迁款。?这样问答式摘录,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说明犯罪嫌疑人主观上具有共同非法占有拆迁款的目的。
书证、物证摘录相对简单,但有一点需要强调:物证鉴定的摘录,原则上只摘录结论部分(并不意味着审查证据时只审查结论而不审查过程),比如价格鉴定,但对于伤情鉴定、死亡鉴定中的受伤部位、伤口形状(如钝器还是锐器)、受伤和死亡原因也要进行摘录,这往往对于证明案件事实至关重要。
(二)证据列举的方法
符合逻辑的、条例清晰的证据分类,使人一目了然,有利于案件的审查,也有利于汇报案件和领导审阅。针对不同案件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证据列举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按法定的证据种类列举。这是最基本的证据列举形式,具体如下: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书证物证——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等。这种方式主要针对单一罪名且犯罪事实较少的案件,比如,三笔以下的盗窃、故意伤害、交通肇事等案件。
(2)按照一罪一证列举。这主要针对多罪名案件,比如一个案件中既有盗窃、又有抢劫、抢夺,列举证据就可以列成?(一)盗窃、(二)抢劫、(三)抢夺,然后在每一个罪名下再按法定证据种类进行列举。
(3)通过表格列举。这主要针对一人多事、多人多事的案件,比如一人盗窃15笔,就可以列表格:每一笔犯罪事实对应相应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辩解、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等,这样看起来一目了然,有利于案件事实的查明与分析。
(4)按照犯罪构成列举。这主要针对职务犯罪案件或犯罪嫌疑人针对某一犯罪构成要件否认或翻供的案件。比如受贿罪可以分为?主体身份、职务便利、基本事实(客观事实、主观方面)?。再比如,犯罪嫌疑人否认主观上具有故意,可以将证明主观故意的证据单独进行列举,这样有利于审查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主观故意,同时为出庭辩论打下基础。
(5)按照定罪与量刑列举。主要针对自首或立功等量刑情节存在较大争议的案件,特别是职务犯罪案件。将量刑情节独立出来进行证据列举,有利于从证据的角度判明该量刑情节能否成立。
二、对证据的分析与论证如何分析对证据的分析与论证?是高检院公诉厅下发的公诉案件审查报告格式中的第八项,并将其分成两块内容:一是对案件事实的分析论证、二是对证据确实充分的分析论证。笔者认为,这种分法并不科学,其实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对案件事实的分析是建立在证据确实充分的基础上的;反之,证据的确实充分又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基本依据。概言之,证据分析就是排除矛盾与合理怀疑,论证一个案件的证据体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一)证据分析标准与要求
《刑事诉讼法》第141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因此,确实充分是证据分析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和要求。有学者指出这?只是一个一般性、总体性的、政策性的要求,而不是具有规范意义的,具有操作性的法律要求。没有其他辅助标准或具体指标,难免造成这种标准既大且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无法进行证据审查和判断。根据经验性法则,实践中形成较为一致的标准:证据确实充分包括对证据质的要求和量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据以定案的证据均已查证属实;(2)案件事实均有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3)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矛盾得到合理排除;(4)得出的结论具有惟一性和排他性。证据分析的要求就是对每一个证据都要进行合法性、客观性和关联性分析。客观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1)证据形成的原因;(2)发现证据时的客观环境;(3)证据是否为原件、原物,复印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是否相符;(4)提供证据的人与当事人有无利害关系;(5)影响证据真实性的其他因素。关联性是指证据与待证的证明对象有关,证据对待证事实具有证明作用和价值。合法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定案证据必须是通过合法的手段调查收集,二是定案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表现形式。
(二)证据分析的方法
对证据的分析论证,本质上是一种审查判断证据的思维过程。如果说前面的证据摘录是对证据的粗加工,属于感性认识;那么证据分析与论证就是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来进行的理性认识。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证据分析的?三步法则?:
第一步:分解验证法。分解验证是指对单个证据进行?三性?(指证据的合法性、客观性、关联性,下同)分析,验证其是否具有证据资格,从而作为认定犯罪事实的依据。在每一单个证据验证分析时,还可以进一步分解。比如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可以从供述的时间、地点、有无逼供诱供等方面验证;证人证言,可以从证人的辨别能力、与案件的利害关系等方面进行验证;鉴定结论可以从鉴定人的资质、检验材料的原始性等方面验证。实践中,往往对鉴定结论过于信赖而缺乏必要的分析,其实技术性鉴定结论也有错误的时候。比如精神病司法鉴定主观性较大、强奸案中精斑鉴定检验材料被污染而使鉴定丧失真实性,甚至价格鉴定也会出现问题,如尹某盗窃案,被盗手机的价格鉴定结论是依据被害人提供的销售发票进行鉴定的,但经审查发现该销售发票是中国联通话费充值发票,充值话费时赠送的手机,但发票上既没有记载赠送手机,更没有记载手机的型号,因此该价格鉴定不能采信。
第二步:双向对比法。对比即对案件中证明同一事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证据材料进行比较和对照,审查其所印证的内容是否一致,以确定案件事实能否认定。所谓双向比对是指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纵向对比主要针对言辞证据而言,即对同一案件事实做过的多次陈述或供述进行对比,辨明其前后内容有无矛盾之处以及如何排除和解决矛盾;横向对比是指对证明同一案件事实的不同种类的证据进行比对。对比法是证据审查最基本、最直接的方法,因为证据是否能够相互印证,主要依赖于对比方法,?印证?即不同证据在信息内容上的相互支持所形成的稳定的证明结构,是确定证据确实充分最重要的因素。
第三步:整体综合法。整体综合法是指在运用证据的思维过程中,将经过分解验证、双向对比审查的证据材料,有机地合成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察的逻辑方法。综合分析不是将所有的证据材料的各个方面和要素简单地罗列在一起,而是从案件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思维中将经过分解验证和比对分析后的各个证据材料,按照法律规律有机地结合成一个证据体系,从而达到对案件事实的完整、准确的认定。在此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相关理论,要有理有据,说理深刻。三、审查后认定的事实?如何提炼高检院公诉厅下发的公诉案件审查报告格式将?审查后认定的事实?放在证据摘录之前的第六项,尽管在形式上排在前面,但实际上是在证据摘录、证据分析之后,再提炼出犯罪事实。在提炼?审查后认定的事实?时,切忌养成照抄侦查机关起诉意见书的习惯。提炼?审查后认定的事实?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无一字无证据:既然是审查后认定的事实,必然是有合法证据支撑的,要求每一个字都要有两个以上的证据证实。比如案发时间,被害人证明案发时间是12点30分,而犯罪嫌疑人供述是12时,又没有其他证据来印证案发时间,那么表述事实时宜表述为?12时许?,这样无论是12点30分还是12点,就都可以涵盖,就比较准确;而不宜表述为?12时30分?。
2、法言法语:使用法律用语,不要随意使用俗语或简称,比如?投锁入室?(指用钥匙逐个试开房门)、?活闹鬼?(南京方言,指流氓地痞)之类的俗语不要使用;不要随意用简称,比如XX人民政府XX街道办事处和中共XX市委XX区委员会XX街道工作委员会,不要随意简称为?XX街道?。当然有些约定俗称的简称是可以使用的,比如中共(中国共产党)、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还要杜绝感情色彩渲染,比如?窜?、?穷凶极恶?等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字眼。
3、简洁明确:简洁就是要具有一定概括性,切忌记流水账。比如宦某诈骗案,有人这样表述犯罪事实:?犯罪嫌疑人宦某2005年底从部队转业后,被安臵到龙潭监狱工作,但其对外声称自己在江苏省建设厅工作。2008年4月中旬,受害人陈某为其朋友的孩子能进建设厅工作一事委托宦某帮忙办理,宦称没有问题。同月下旬,宦某以疏通关系为名,向陈某索要人民币两万元,后将骗取的钱用于还债。在此期间宦某对陈某慌称事情正在办理之中还需花点钱,于7月份的一天从陈某处再次骗得人民币两万元,又用作个人消费。?这里的很多内容属于记流水帐,可以做如下简洁表述:?2008年4月至7月份,犯罪嫌疑人宦某谎称自己在江苏省建设厅工作,以帮忙安排工作为由,先后骗取陈某4万元,用于偿还个人债务及消费。?另外还要切忌同义反复,如?用拳头打了腰部一拳?,既然是打一拳,肯定是用拳头,可直接表述为?打了腰部一拳?;?用脚踢了对方一脚?直接表述为?踢了对方一脚?。明确就是案件事实的基本要素要具备,不能简洁得让人看不到基本事实经过。比如故意伤害案,表述为?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方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因琐事殴打,将被害人打成轻伤?,这显然过于简单,缺乏事情的起因、经过、手段、伤害的部位等要素,让人看不到案件的基本事实,这就缺乏明确性。
交流三:张桂彤(江苏省检察院公诉二处副处长)谈谈如何写好公诉案件审查报告一、以客观性证据审查为主线,以客观性证据作为定案的主要依据2011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对审查报告作了重大变革,与以往最大的不同之处是,要求先审查客观性证据(即物证、书证、勘验或者检查笔录、鉴定结论、视听资料等),后审查主观性证据(即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等)。我们多年来的审查方式是以口供为主线,多是先找出犯罪嫌疑人有利于定罪的一次或几次供述,再找出与供述相对应的客观性证据。按照这种顺序审查完证据之后,对其他不利于认定的证据不是认为与案件无关,就是认为是犯罪嫌疑人态度不好。这种审查方式也许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出错,但是出错的案子也基本上都是以这种审查方式体现出来的,说明以往的审查方式不科学。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案件审查报告的制作》写到:“目前,有些公诉人员不注重对单个证据的独立审查,习惯于围绕口供简单地比对其他证据的内容是否与口供印证一致,这种做法违背了先单个证据独立审查,后全案证据相互印证的逻辑规律,即不是以单个证据的初步真实性来保障印证结论的准确性,而是以证据间的初步印证来反推单个证据的真实性。这是某些错案的成因。”个人总结审查案件,一审先要把起诉意见书看一遍,二审先要把一审的起诉书和判决书看一下,了解一下案情的概况。然后再看发破案经过,这一部分十分重要。案发经过、立案、破案的时间、过程等情况,特别是犯罪嫌疑人的到案经过。总结以往冤错案件在审查起诉环节未能得到纠正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公诉人员不了解侦查过程,因此没有发现非法证据。承办人应当加强对发、破案经过的审查力度。发破案经过的正常与否往往对了解全案是很重要的。接下来就开始审查客观性证据,物证、书证、勘验或检查笔录、鉴定结论、视听资料等,然后再看言词证据,看言词证据按照先看证人证言、后看被害人陈述、最后看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看客观性证据的时候,会有很多的疑问,或者会想案情有很多种可能,那么到底是哪一种情况、哪一种可能呢?当最后看到主观性证据之后,前面思考的疑问有没有都排除或者都解决了呢?如果都排除或都解决了,这个案子没有别的可能性了,这个案件就没有问题了。如果思考的问题或者其他可能性并没有完全排除,那么这个案件还要再补查或者深入论证。这样办案你就会有一个深入的思考过程。所以除了特别简单的案件,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按照犯罪嫌疑人有利于定罪的一次或几次供述,再找出与供述相对应的客观性证据,对其他的证据不去考虑,或者简单地推断嫌疑人态度不好。办案最忌讳的就是先入为主或者是有罪推定。而用笔者所提的方法去审查案件,在办案中会有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这对于办理好一个案件非常重要。在审查证据时,以客观性证据为主线来审查案件的思路必须确立。以往很多情况下是依靠有罪供述与其他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来形成内心确信,进而得出结论。这有两个风险:一是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具有反复性和复杂性,真伪难辨,而且一旦翻供,案件就陷入僵局;二是以口供为审查重点,往往忽视其他证据特别是客观性证据的深层次审查,审查中片面强调有罪证据,围绕有罪证据理解、构建证据体系,忽视证据缺陷,回避证据矛盾。而如果以客观性证据为主线审查案件,则可以避免以上两个风险,并往往能够发现案件证据上的疑点。二、审查所有证据,做好证据的横向、纵向以及证据间的比对和分析审查案件,要求我们对所有的证据(有利于认定的、不利于认定的或者存疑的证据)都要烂熟于胸,而且都要体现在审查终结报告中,做好每一份证据横向、纵向与其他所有证据的比对和分析。把有价值的证据小结体现在审查报告当中。审查终结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对证据的全面摘录和分析。有些承办人摘卷摘的很全,哪一个犯罪嫌疑人的几次供述,哪一个证人的几次证言全都摘录了,客观性证据也摘录的很全面,但是没有分组摘录,眉毛胡子一把抓,更没有对证据的小结和分析。或者很简单说一句“以上证据足以认定”。这样的审查报告是不到位的。笔者曾经办理一起“两高一部”指定管辖的张某某等32名中国人在柬埔寨犯罪案件,这个案件的办案全过程发表于当年的《刑事司法指南》。在办理这个案件时,对每一份证据的横向纵向比对、分析论证,花了一、二个月的时间。具体到每一个犯罪嫌疑人对每一笔的绑架、抢劫、强奸、杀人是怎么供述的,有罪的供述有多少次,无罪的有多少次,记忆不清的是多少次;有罪供述中有没有什么重大细节的矛盾之处;无罪的供述有多少次,细节有什么不同,辩解有没有道理,有没有证据支撑。这是横向的比对和分析,再做纵向的与其他同案犯或证人证言、现场勘查笔录、物证等客观性证据进行全面的比对。我们说一个工人组装机器,一个螺丝钉都不能装错,又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更何况关系这么复杂的案件,对一笔事实比如八个人绑架犯罪的每一个人都这么分析,最后合到一块,对起诉意见书中的这一笔就有一个评判。其中六个人是可以认定犯罪的,即便这六个人中有一个人不认罪,根据其他所有人的指认及相关客观性证据,也可以认定。那么还有二个人不宜认定,即使这二个人中有一个人承认自己去犯罪了,但是可能因为他犯罪次数太多,通过其他证据证实他是记忆错误,不能认定。还有一个人是存疑,有这一笔犯罪的证据,也有相反的证据,本着疑案从无的精神,就不认定这个人参与这一笔了。还有什么情况需要补查之后,才能够确定这个犯罪嫌疑人有没有参与这一笔或者参与的地位与作用。补查的时候,因为我们已经对每一笔中每一个人是否犯罪、在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详细的证据比对,有了总体的把握,知道应该再补查什么。如果没有经过这么详细的比对,对案件情况、犯罪嫌疑人参与情况等有一个总体把握,是不知道应该补什么,也无法清晰地告诉侦查人员应该问什么的。当对每一个人每一笔证据都这么分析比对之后,必要的时候还要列表比对分析。三、制作审查报告要力求“细、拙、大”审结报告不是承办人写给自己看的,而是写给别人看的,因此要清晰易懂,使看的人甚至不是搞法律的只要有些许文化的人都能看得明白,就像白居易写诗读给村妪听后才定稿,这样的审结报告就成功了。“细”是力求把所有有利和不利的证据都呈现出来;“拙”是写法要朴实,不必有很多漂亮的文字或法律术语;“大”要求我们对所有类似的案件有一个站位高的认识,而不是就案办案硬套法条。很多承办人,审结报告中缺乏对证据横向纵向的比对,证据小结和分析没有或过于简单,特别是对于复杂繁难案件,这是远远不够的。承办人本人在办这个案子的时候对一些关节的地方也许很清楚,但没写出来,过几年后案件复查就记不得了。有的承办人对案件的细节“一问三不知”,以这样的态度来办案是要出问题的。前几年我们省院组织了全省检察机关岗位大练兵检察文书总决赛,从结果来看有好的一面,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1.有的审结报告条理性较差,没有分组或分组不当。比如对多次雷同的供述没有概括、没有提炼或提炼不全,这么复杂的一个案件,审查终结报告中把大部分笔墨用在摘卷上,而证据小结、总结和分析比对较少,甚至没有。2.审结报告对案例的说理不够,法言法语运用不当,法条、司法解释该运用未运用或者用错了,对相关法律的分析运用更少,有的观点虽正确,但法律说理明显不够,案件争议点很多,比如一起犯罪事实至少在三个罪名上存在争议,光说够成某一个罪,其它二个罪为什么不构成,没有说理。有的同志虽然罪名没有说对,但对证据的取舍、对涉及到的多个罪名的分析比较透彻,这种习惯是非常好的。3.有的制作涉及多罪名的审查终结报告,没有一罪一证一说理,眉毛胡子一把抓,相比完善的审查终结报告差距还很大。4.办理案件中对一行为可能触犯多罪名的复杂案件,应对不够老炼。有的对民事、行政、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欠缺,依经验办案。有的很少考虑一行为有可能触犯多个罪名,分析简单,即使罪名最终写对的考生,论述的过程也不全面。5.有的对很多明显的程序性的违反规定都没有指出来,说明平时对程序法不重视,非法证据排除方面更是不重视。总之,最重要的一点,对审查终结报告中证据的相互比对、条理性的清晰、说理性的完整、用语的规范上需要进一步下功夫。办案实践中,有些同志汇报案件很清楚很全面,有些同志汇报得让人听不懂,还有的案件,这个人和那个人汇报的简直就是二个案情。有的同志“案件事实和证据分析”这部分只有对侦查机关认定罪名和证据简单罗列,这样做是不合适的,作为承办人到底认定了哪个罪名,哪个罪名没有认定,起诉意见书中移送的罪名有无遗漏都没有表述,没有分析;有的同志只写了承办人认为应该定的事实和证据,对于起诉意见书中有的,而承办人没有认定的事实和证据,为什么没有认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肥配送服务合同
- 专车司机劳动合同条款分析
- 新能源项目三方合同设计
- 2024年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行业现状及其前景预测分析
- 环境友好型消防工程施工合同
- 家居建材销售佣金合同模板
- 音乐制作合同
- 车位互相转让合同范文
- 合同管理员工作的岗位职责
- 地方戏剧演出合同(2024年版)
- 民办学校教职工入职背景审查制度
- 2024年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练习21练习二十一(附答案)》教学课件
- 2024年湛江市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MOOC 创新思维与创业实验-东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三级手术目录(2020版)
- 6人小品《没有学习的人不伤心》台词完整版
- GB/T 16865-1997变形铝、镁及其合金加工制品拉伸试验用试样
- 商场商户装修入驻工作流程
- 新产品试产导入流程
- 学生三句半《夸夸我的好学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