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友toyo谈太极拳转载▼标签:杂谈<!--正文开始-->太级拳练到有内气运行的感觉后,下一步应该怎么练?请太级高手给详细指点一下
下一步要练的是:
1,手臂有气感,说明你松肩坠肘练的不错,保持住松肩坠肘的同时,再练出手臂的“撑劲”,并在盘架子当中始终保持住,“撑劲”不能丢。
2,腰部注意要松腰胯。松腰胯必须身体直,也就是中正,再保持身体中正的同时,腰部才能放松,也就是中正才能安舒。大家知道,一根木头柱子只有立直,是与地面垂直的,这样才最稳定,才最不容易到,柱子的重量最大的作用于地面上。这就与太极拳的中正安舒相符。
3,盘架子当中注意漆部的放松。中国任何武术的步法都比拳法重要,步法的正确了,漆盖才能逐渐放松,身体才能中正,动作才能正确。
4,太极拳两个不能绷直。一个是肘部不能直,只有手臂弯曲,手臂的“撑劲”才能不丢,整个太极拳要求盘架子当中“撑劲”始终不能丢。
另一个不能直就是漆部不能直,漆部与肘部相对应,应符合肘与漆合的太极原则,同肘部一样,漆部也是不直才能放松。
5,太极的两个微(微小)力。大家知道,手掌最放松的状态是半握拳状,太极拳虽然要求全身放松,但对手的要求是微张,如同把手掌按在西瓜大小的球状物上,这是,就要求手掌有一个微微往外张开的力,这个力是非常小的。
另一个微力是下额,人的头部在最放松的时候,一个是低头,一个是微仰,太极拳要求头部直,下额微内收头部才能直,这时就要求下额就要用微力内收。
6,手掌的微张和下额的内收,属于用力了,才能在放松的运动当中,使得精神不懈怠,才能提得起精神。
7,放松是用意的。不能为了放松而是用力,也就是使劲放松是不对的。
8,太极拳的放松是逐渐练出来的,不能急,只有按太极拳的要求作,才能练出全身放松,这些正是你下一步要做的,虽然这一步不好练,但你以有一个好的开始了,要练好也不是很难。
谈一下太极拳的“气”,太极拳的“气”绝不是空气的气,而是气血的气。
胃里有气会打隔,肚里有气会放屁。
太极拳的“气”,是由太极拳(或内家拳)特有的,也就是通过太极拳特有的运动方式和运动要求才能练出来的。
由于太极拳放松性质的运动,不用肌肉力,才能使得血管里的血液更容易横向扩张,使得整个手臂,整个手掌及手指发胀,手掌通红,在打拳过程中,在手指尖就能感觉出脉搏的跳动。
····················
为什么说身体前俯的吴式太极拳违反了立身中正的太极拳原则?所有流派的太极拳都遵守立身中正的原则,而惟独吴式太极拳身体前俯,这是明显的错误,为什么大家衔口不语呢?
陈式太极拳的祖师爷之一陈长兴有“牌位先生”之称。说明陈式太极拳的练法要求,上身要向牌位一样立直,下盘要向牌位的底座一样低矮稳固,也体现了陈式太极拳的动作运动形态。
杨澄普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抬高架位,简化动作,创造出杨式太极拳,也可以说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成杨式太极拳。
杨澄普除了练陈式太极拳和杨式太极拳,其他太极拳外的功夫没有学过和练过,虽然创造杨式太极拳,但可以说没有脱离陈式太极拳的宗旨和范畴,把陈式太极拳烦琐的动作,不易被理解的动作,难练的动作放开和舒展加扩大,低矮的架势增高。把正统的陈式太极拳改成正统的杨式太极拳。就是说,在杨式太极拳里看不到其他武功的影子。
吴式太极拳的创始人,由于以前练的是别的其他的功夫,半路出家改学杨式太极拳,又结合以前学的其他的武功,形成吴式太极拳,所以,从吴式太极拳中又能够看出其他武功的影子,这和吴式创始人武功学的杂有关。
吴式有些动作是前俯的,比如“挤”,身体前俯,手臂前伸的特别远,好象恐怕挤不到对手,造成重心及易不稳,对付一般人可行,但对付功夫稍深者,恐怕破绽太大。
大家知道,上身直时重心最稳,所以陈式和杨式要求前弓的腿,漆盖不准超过脚尖,进攻当中有防守的余地,不能进攻当中没防守,防守当中没进攻之意,这是对上身直的要求,再有,上身直才能松腰胯,松腰胯才能最大的发力。
吴式前俯的身体,表面看手臂长,好像发人能远,其实与陈式和杨式不同。
陈式和杨式,手臂走的不远,但腰胯走的远,这就是陈式和杨式发人的特点,由后坐的腿,到前弓的腿,由后座的身直,到前弓的身直,这个距离是很长的,大家知道,太极拳打人是靠腰胯打人,那莫,很长的腰胯就比很长的手臂发力要大得多,也远的多。
吴式没练过,内在的事不太清楚,但是,吴式出自杨式,所有动作也应对照杨式的“十要”,每一个动作都应拿“十要”作尺子量,不能脱离“十要”的原则。
也可能吴式创始人练杨式练的很好,可能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但对于吴式的初学者容易造成很大的困惑,也可能没达到一定的境界不能领悟。
再有,中国人讲究以合为贵,大家都为锻炼身体,从功夫方面混口饭吃不易,所以,对陈式杨式以外的其他式不应排挤,还有,吴式是从杨式里学出来的,杨式又怎能说吴式错呢?杨式是从陈式里学出来的,陈式又怎能说杨式错呢?说了,不就等于抽自己的嘴巴吗?
···················关于内功,只能说说现象和感觉。因练的程度与个人的修炼时间不同又有不同。修炼的重点个人也有差异。而且,有时感觉也是一阵一阵的,时有时无,全在意,意的不同,感觉也会不同。谈谈我的感受,仅供参考。
1,松肩坠肘练的好的话,手掌通红。
一套拳没学完,大概3-4个月时,手臂和手掌慢慢有胀感,手心感觉有针从肉里往外扎,感觉应是气血充足在打通毛细血管,手掌开始发红。随着练的时间加长,针扎感觉逐渐消失,手掌越来越红。
2,有气感。
手臂逐渐发胀,手掌发红的同时,觉得手心中间肉里有一个如同青霉素注射液大小的一个小气柱,作勾手时明显感觉手臂里的气血在冲撞手腕的脉搏处。随着练的时间加长,小气柱这个现象慢慢消失。
3,外气。
在作一些抱球动作时,如双手微微开合,感觉两手之间如同抱了一个气球,双手相对合时有阻力。比如在作“按”等一些动作时,感觉浑身绑满皮筋,感觉往前“按”时很费力。
4,丹田气。
由于松腰松胯,本来感觉在上腹部得呼吸,随着做动作,逐渐感觉能到下腹部,由上腹部鼓逐渐变成下腹部鼓,并且逐渐变硬,功夫高深者,硬如西瓜,有弹性,但很硬。这个丹田气最不好练,需要的时间也最长,需要好多年练习。
·················脚掌的角度要重视,比如作前腿弓时,后脚与前脚的角度是30-45度之间,千万不能大于45度,不然的话,前腿弓的下一个动作如果是后腿后坐就麻烦了,如果大于45度,必然导致身体斜,可动作有要求身体正,矫正身体正,必然导致漆盖扭曲,由于练的慢,导致扭曲的时间就长,这就是有人练太极拳漆盖痛的原因。
所以,象关节炎这样的病,静养可以减轻病痛,但由于长期静养容易导致气血不通,反而不利于病痛的治疗,适当的锻炼,方法的正确,逐渐的加大运动量,使漆盖部位灵活的一紧一松,血流加速,毛系血管扩张,用体内的热量把漆盖部位的寒气驱走,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大家都知道,人的腿比手有力,肩脊比腿有力,腰胯又比肩脊有力。太极拳用的就是腿+腰胯+肩脊+手臂的撑劲,所以发出来的力是整合力,这种整合力打到人身上可以说无坚不摧。并且,出招和换招的过程中这种整合力是不丢的,即使出拳(掌)打到对方身上不收回,还可以继续二次发力进行打击(爆发出来的寸劲)。
平时练太极拳时,要求浑身放松,就是为了练出整合力,哪个地方用力了,就是力量的分散,是不允许的。只有整体放松,才能练出身体的坠感,最后才能松到脚跟上,这时才能体会出力由脊发和力由跟发。
太极拳的每个动作的含意和用法不同,包括踢,打,摔,拿,发等招式,在实际运用当中,穿插组合,变化无穷,灵活细巧,狠毒泼辣,可以说,稍有功夫者,让对手腿折胳膊断只是一瞬间的事,功夫高深点的,即使轻轻地把手掌慢慢地放到对方的胸口上,对方也会如同触电一般腾的飞出去(亲眼所见)。
太极功夫可以说高深莫测,练到一定程度就成了活阎王,能够决定对方的生死,尤其是力巴头(没练功夫的身高力大者),简直就是白给。
太极拳是世界上最难练的拳术,没有毅力的人是不能练成的,至少苦练十年,杨露蝉练了二十多年,才成就一代宗师。即使用来锻炼身体,也会使人气血充足,精神焕发。
太极拳站桩是练的人的腿劲+练习松腰松胯+含胸拔背+松肩坠肘+手臂的撑劲+虚领顶劲。这些劲是可以在站桩当中练出来的。
腿有劲才能松腰松胯,含胸拔背才能松肩坠肘,松肩坠肘才能有虚领顶劲。
站状的要求:
1,上身乘座椅状(不靠椅背)。
2,头要直(虚领顶劲)
3,松肩坠肘(不许抬肩)
4,腕与肩平
5,手掌外翻(掌心朝外,拇指朝下,才能出撑劲)
6,含胸拔背(胸往里凹,背自然拔)
7,松腰松胯(腿往下蹲,腰胯才能松)
8,尾骨往内收(让腰往外凸,微力)
9,大腿下蹲
10,小腿直立
11,脚与肩宽(平行)
12,高度以能承受为准,逐渐降低。
站桩是任何武术的基础,就如同建高楼一样,没有一个稳固的地基是不行的,所以,必须加强基础的练习,功夫才能逐渐的提高。·················刚学太极拳、太极剑,不知是用力不当还是过累,右腿膝盖很痛,不敢用力,不敢下蹲,还有些肿
一般人腿部,腰胯部的韧性和力量是不对等的,你站桩练的差些,不会把重心放到脚的脚跟上,而是放到全脚掌上。
在作动作时,比如在作后脚支撑身体的动作时,后脚没有用脚跟做重心,而是用的全脚掌,这时你身体的重心肯定稍有前移,这时,前腿肯定承受一些力,但动作的要求又要求你把前脚的脚尖抬起,这时,你前腿的漆盖就要用力一边支撑身体前移造成的的一些重量,一边又要用一些力抬脚尖,所以,就造成漆盖部用一些僵力和紧张,时间长了,漆盖会很痛。
明白了痛的原因,改起来就容易了。
1,练太极上身必须正,重心不歪,中正安舒。
2,承重腿必须用脚跟承重,非承重腿必须放松,虚实分明。
3,不必治疗,动作正确后,慢慢自愈。
·················1.北方的冬天户外气温在-20度以下,可以在户外练习么?
2.如果冬天在室内练习,一定要开窗户通风么?
3.我起势和收势面向的刚好都是同一个方向,我的方向掌握的正确么?
4.在许多弓步的姿势中,左右两脚的方向是不是应该是90度?
5.在许多推掌的的动作中,掌推到底的同时,呼气是不是也就应该结束了?
6.眼神在很多动作中跟随手走,是用余光呢,还是直视?
1,在天气冷得请况下,可现在室内练,练热了在到室外练,随冷暖添减衣服。
2,早期最好开窗通一下新鲜空气,然后在关窗。
3,起式与收式是在同一方向。
4,弓步是45度,两脚间距10公分左右。
5,你是初学,根本不必考虑呼吸,考虑呼吸肯定错,应顺其自然。
6,眼神看手的前方,余光看手,不然一会就晕。
···················太极拳中的“支撑八面”指的是哪八面?怎样才能做到八面支撑?八面应该是指八个方位(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支撑八面:比如站桩,双臂在胸前抱一个园(掌心向外,拇指向下),形成从脊椎到手臂形成一个园,由于有由脊而发的松沉劲为前提,松沉后使手臂有向下的坠感,为了防止手臂下坠,还要使用脊椎到手掌关节之间的韧带劲防止手臂下坠,每只手臂是半弧形下坠,韧带劲又是半弧形的上拉,并保持相对平衡,就形成了由脊而发的加上手臂形成一个园的撑劲,这个撑劲的园是向这个园以外的四面八方形成的撑劲。
要想练出支撑八面的太极劲,必须先练出太极的松沉劲,练出松沉劲的同时,也就炼出了韧带劲(不是肌肉力),松沉劲越大,感觉手臂越沉,同时韧带劲就越大。················云手的要点:
1,以棚劲接住对方打来的手臂和拳头为开始。
2,以翻腕转臂化开对方的拳力为中间。
3,以落掌切对方手臂为结束。
以上动作用起来时太极劲不能断,要一气哈成。
云手的用法;
云手的用法要根据对方的来拳的方法而定。
如对方直拳打来,可用上面的方法即可。
如对方双手正面抓住自己的双肩,自己可用右臂棚住对方的左臂里侧,左手按对方的右肋或托对方右手肘,在力由跟发的同时,向右转动腰胯,再加上棚化劲,就能把对方发出去。
当然,云手还有用法,需要练的人不断揣摩,不断实践。
太极不是用力打人的,用力打人的也不是太极。
借力打力可以理解为:对方用猛力打来,己方用太极的内力加螺旋劲把对方打出去。也就是说,没有对方的猛力(外力)过来,己方也就不能借助对方的外力,也就不能用内力打击对方(这里只说借力打力)。
总的来说,用己方很小的内力通过螺旋劲打击对方,也就是四两拨千斤。····················传统太极拳比较慢,初学者打一套拳需40-50分钟,在慢的请况下,不断的保持住松肩坠肘,不断的检查松腰松胯的状况,不断的检查动作的正确性,不断的体会招式的用意,不断的感觉由于放松身体内的变化。所以,练传统太极拳比较慢。
练传统太极拳的速度与长功力的速度成反比,练拳时越慢,功力长得越快。在慢的请况下,才能把太极拳的内在的细微处练出来,功夫就出在细微处。
·····················多少式是指一套拳从头到尾有多少个动作或招式,但也有不同,虽然从头到尾有的招式是重复的,但也单算一个招式,注意一点就是“棚捋挤按”,有的师傅把“棚捋挤按”算一个动作,这与传统相符,有的人把“棚捋挤按”算四个动作,也没关系。
杨式太极拳的创立时间,杨式太极拳是由杨澄普创立,应该算在1934年,因为这一年杨澄普著书《太极拳体用全书》,这部书的出现体现了杨式太极拳的正式面世,所以,算在1934年比较合适。
虽然从陈式到杨式要不断的演练,要不断的改进,需要一定的时间,但著书《太极拳体用全书》正体现了对杨式太极拳的肯定与决定,对推广太极拳的普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把1934年定位杨式太极拳的创立年比较合适。
杨式太极拳的特点,就是把陈式太极拳的低拳架改为高拳架,所以更适合大多数人练。有的文章说杨露蝉的儿子可能是杨班候,由于练陈式太极拳太苦,曾经自杀过,可以想像练陈式太极拳的痛苦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
杨澄普为了能使更多人能练太极拳,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化繁为简,在保证技击,功力,内功不丢的请况下,抬高陈式太极拳的架位,创立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是一个系统,是一个系列,正如杨澄普所说:太极之程序,先练拳架,如太极拳,太极长拳;其次单手推挽,原地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散手;再次则器械,入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枪等是也。····················空手道,跆拳道等是由中国武术演化而来,只能算中国武术的一个简单的分支,对于中国武术来说简直不值一提,但日本,韩国却非常重视,形成系统化。N年前,日本空手道高手与泰拳比赛,被泰拳手一脚踢断手臂,可见空手道并不怎莫样,但简单实用,对付一般人没问题。
泰拳确实利害,但以身体透支为基础,练泰拳的人恐怕都不能长寿,或到老年以后浑身是病,虽然泰拳厉害,但招数不多,只是把有限的招数狠练而已。泰拳高手挑战李小龙,都被李小龙打败。
真正的中国功夫比空手道,泰拳等又高立一个层次,博大精深,以强身健体,修身养性,防身惩恶为主,注重内功的修炼,同时注重招式的研究,内外修炼于一体,比其它拳术更有内涵,以弱(表面)胜强(也是表面)。
虽然现在武器的发展和以进入经济社会,表面上中国功夫看不到了,但一些民间武术(真正的武术)还是在不断的再继承传统,虽然烟火不望,但还在延续着。···············站桩注意两点:
一是腰部,不会站桩的人刚开始站桩臀部可能外翘,这是不允许的,可在椅子上座一下(不靠椅背),会感觉到腰部自然后凸,臀部自然内收,上身保持住这个姿势后,再把腿按要求站好下蹲,把腿部想像成椅子的腿,上身放松的放在腿上,高度开始时可高点,随着腿部力量的逐渐增加,慢慢的以后可逐渐降低,但不管腿部降多低,上身必须保持中正和含胸。
站一会可能觉得腰部有的地方酸,酸的地方说明使劲了,就要有意的放松酸的地方。
二是肩和手臂,肩部自然放松下垂(不许端肩膀),双臂自然伸平时,肩部稍微有一点往前送的感觉。
手臂自然平伸,与肩同宽,注意双掌心向前向外,几个指头向内翘(往手背,微力),并且指尖相对(乘横掌,不一定对齐),拇指向下,肘部向外向上有意的翘(微力),手腕与肩对应,最后使整个手臂在胸前形成一个园(如同与抱一个大柱子相反)。
这样,肩往前微送,肘部往外往上微翘,手掌乘横掌,指尖相对并往手背处微翘,就形成了太极拳的“撑”劲。····················我气功练了二个多月,最近练上三十多分钟后就开始颤抖,请问是怎么会事。朋友,如果你看书练或看光盘练,我个人的意见赶快停止,因为在没有师傅的指导下,你不可能知道炼出的感觉对不对,一但练错了,时间长了就会成习惯,到时在想回头就会很难。
由于我到班工作,上夜班时前吃饭少,在上夜班时怕饿,就想着肚里的饭消化慢点,由于意念的作用,还就真的不饿了,可麻烦却来了,弄得几天都消化不良,没办法,还得吃治消化不良的药,我有过几次后,就不敢胡思乱想了。
由于在公园经常练武,认识的人比较多,也有练气功的,逐渐的有5-6个人最后都住进了精神病院,最可气的有一对夫妻,妻子先练的气功,得神经病了,有人瞎出主意,让他也练,说是他练以后,才能把妻子的意念带回来,他就信了,练了一段时间自己也得了神经病,最后,一起住进了精神病院。
我虽然对气功了解不多,但看到周围几个熟人练气功都住进了精神病院,感觉对不太了解的的事务应多了解,练就练那些经过历史证明的,没有副作用的武功。
朋友,我感觉你是在照书练气功,太危险了。····················讲几个发生在我师傅身上的真人真事,就知道传统太极拳的威力。
题目:出试身手,打跑红卫兵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正红时期,太极拳属于四旧,不敢公开练,师傅在公园后背人处练拳,来了三个红卫兵,要知道那是正时兴打架,见师傅在练拳,就想比化比画,当时师傅不想比,不想惹事,但当时年轻,一想练这莫多年,要是怕了,不就白练了,一咬牙,比,一个红卫兵距师傅大概5米远,一个猛虎扑食就扑上来,师傅双脚没动,双手一抖,这个红卫兵就飞出7-8米远,在地下又滚了4-5米远,爬起来头也没回,撒丫就跑,另两个见势不妙也跑了。
题目:比武差点出人命,从此不轻易比武
由于年轻,没经验,没注意周围环境,在公园与人交手时,见对方力大扑来,使了一招引海底针,把对方打飞出去,旁边有一个一米高的石桌,对方脑袋距石桌10公分左右就从石桌上面飞了过去,差点出人命,吓的出力一身冷汗,后怕了好长一段时间,从此不敢轻易与人比武。
题目:神功收徒弟
十几年前,在京东一带,有一个了不起的人物金戋(化名),当时三十多岁,本人身高1.8多,体形健壮,练过硬功,擒拿,散打,油陲贯顶等外家功夫,手下一大帮徒弟,其中一个徒弟在北京市散打比赛中取得过前三名的好成绩,本人给公安局讲过擒拿散打课,可见功夫十分了得。
由于年轻气盛,他到处访名人比武,有功夫的还能跟他比划记下,徒有虚名的吓的不敢比,可以说打遍京东无敌手。
后来听说师傅有名就找上门来比武切磋,师傅只有1.6米多,中等身材,那会不到60岁,胳膊软绵绵,没有一块健子肉。先比擒拿,怪事出现了,只要他一使劲抓住师傅的手腕等,自己准趴下,越使劲趴下的越快,不明其理,就请教原因,师傅告诉他:我还就怕你不使劲,你不使劲我还弄不倒你,表面上你虽使劲抓住我,反过来就是说,等于帮我使劲抓住你了,就等于知道你的手跑不了了,我在借劲使出松沉劲,你就趴下了。
虽然比擒拿金戋输了,但还不服,还要比散手,师傅住的是老式楼房,有墙柜,比武时正好墙柜门开着,三招两式后,师傅一掌把他打到身后五-六米远的墙柜里,从此心服口服,回去后把一大帮徒弟遣散,拜师傅为师学太极拳。
题目:三天不还手,降服国家级摔跤裁判
师傅单位有一个国家级摔跤裁判,与师傅比较熟,知道师傅有功夫,就说不许师傅还手的情况下摔倒师傅,师傅说行,但有一个时限,三天吧,三天摔不到就还手,就让他摔,还就摔了三天没摔倒,摔时师傅不是说傻站着,而是采用“化”把对方的招式化掉,就是只化不打,比如对方用大背跨,在要背没背上时,师傅先于对方把手臂往背跨方向送,使对方背空,同时往其他方向领劲,使对方摔倒。最后师傅说,在摔不倒就还手了,对方胆怯心服。
题目:打败太极名人,自己却默默无闻
有一次遇到一位小有名气的太极名家马某某,都是熟人,但心理不服,拦住师傅不让走说:咱俩比化比划,今天非得趴下一个不可。同行是冤家,表面客气,心理较劲,师傅说行,俩人就动起手来,十几招后,师傅一招把对方弄趴下了,师傅笑着说,今天还真趴下一个。
这个马某某能砍,有三分功夫说成有五分,五分功夫说成有十分功夫,还真唬住一帮人,最后还上了太极名人录。师傅有涵养,真功在手,却嘴上谦虚,至今默默无闻,但在京东一带,练传统太极拳的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遗憾的是却没有手下败将出名。
题目:师傅的师弟掌镇东南亚
前年,师傅的师弟到东南亚旅游,早晨在旅馆附近有人练太极拳,这个师弟也练太极拳,别人一看他练的与别人不一样,就过来与他比试,一帮人排着队与他交手,都被他的一对神掌降服,当时就拜他为师,收了十二个徒弟,每人交拜师费一万元人民币,发了一笔小财。
学太极拳因师不同,学的也不同,有的师傅注重化,有的师傅注重打,有的师傅打化监修,学的话,就看你的缘分了。
以上就是发生在师傅身上的真实事件,从中就能看出太极拳的威力。
要是练简化太极拳就别想了,永远也出不了功夫,可有多少人知道呢?
看到楼下几位对太极拳还是不太了解,我在补充一下,
太极拳的四两拨千斤决不是普通人想像的四两包子重的力量就能把对方的千斤力拨开。
太极拳是炼出来的,决不是凭想像就能体会的,就像会喝酒的人说喝酒是香的,不会喝酒的人,怎莫喝或想像,酒都是辣的,这就是内行与外行的区别。
太极拳练的就是松沉,要求慢的意思就是说,做任何一个动作是一条线,线又是由各个点组成,慢练的意思就是要练出个个点的松沉劲。
当你不使劲慢慢抬手臂,感觉用的是大臂与肩膀之间韧带的力了,觉得手臂变沉了,就说明就会手臂的放松了,这样结合动作慢慢练一段时间,刚变沉时,可能觉得手臂的重量有三斤或五斤,由于不使劲越练越放松,以后就越来越觉得手臂越沉,根据放松的程度,感觉手臂逐渐有10斤,50斤。100斤,几百斤重。
当练到松到脚时,会觉得脚会承受很重的重量,这样经过长年的练习,加上逐渐的放松,脚的承受力变得非常大。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手臂放松,就是太极动作不断慢慢地,反复的,一个松沉点一个松沉点连起来体会的练,有一个非常奇迹会逐渐的出现,随着手臂的松沉,就是感觉手臂不断的发胀(就是所有血管膨胀),松沉度的不同,发胀的感觉大小也不同,最后手掌,脚掌通红(手臂发胀,手脚通红,这就是内功)。
放松后重重的手臂,又放松到腰胯以上的身体上,就是说上身支撑着手臂(要不手臂无法做动作),同时上身还要放松到腿上,腿在支撑上面身体和变得沉重得手臂的同时,还要放松的脚上(放松是练出来的),这样,随着放松的加剧,手臂越来越沉,脚的沉重力(当然,腿也会越来越有力)越来越大。
上面这些现象的出现后,在做动作时,会感觉很累,肩膀很酸,如同浑身绑满了皮筋(手臂与脚的反方向),这样经过长年的练,腰胯,腿,脚充满了特有的松沉劲,再带动又沉,又酸,又涨的手臂练就形成了内力(内功)。
这样,经过长年的练,就会觉得自己有很大的内力(这就是太极拳所说的千斤力),运用自如后,当对方抡起来有几百斤的拳头打来时,用这种由脚跟而发的内力把对方的拳头拨开,由长年练出来的这种内力拨开打来的拳头,会觉得很轻松,这才是太极拳的四两拨千斤。
太极拳即能打,又能化,内功与套路一体,如果没有深厚的内功,就凭灵活的身体能把对方抡起来几百斤的拳头拨开吗?
太极拳由杨露蝉传入北京后,除与董海川打平手外,可以说打便华北无对手,收的徒弟都是皇家和富家子弟(穷文富武),即使在解放前一个月每人还要收6块大洋。
民国初年,皇家动荡,人心惶惶,各个只求自保,哪还有心练武。再说太极拳是慢火炖牛肉,出功夫慢(有句老话:三年拳打不过当年跤)。杨澄普先生就长在这个年代,可从来没有失败记录。这就足以说明,在硝烟四起,北伐胜负不分的动荡年代,尤其象杨家这样的大户人家是非常不安的,能保住全家人的安危就不错了,哪还有心四处比武。再当时,名气大可能会招来杀身大祸也说不准,就是枪打出头鸟,所以,拿动荡时期的比武名次来评判太极拳会有很大的水分。
·················除了脑袋以外,身体其他的肢体和肉体都要练出沉来:
简单说就是,手臂沉,并作用到肩,肩放松,手臂的沉重感就会通过肩部作用到脊椎,再加上脊椎的含胸拔背,造成背部的向后撑,从而完成脊椎到手臂的撑劲,也就完成了手臂的力由脊发,
没有手臂的沉,就不会有手臂的撑劲。
通过松腰,使得腰以上的身体重量作用到跨上,下沉。
通过松垮,把跨以上的重量作用到腿上,从而完成腰挡劲,下沉。
通过松腿脚,把脚以上的身体重量作用到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