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六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_第1页
天津市六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_第2页
天津市六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_第3页
天津市六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_第4页
天津市六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地理试卷第14页共14页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六校联考高二地理试卷出题人:蓟县一中陈铁杨村一中张云云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5分,共60分)图1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图11.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A.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B.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C.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2.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①干湿区②热量带③政治区④行政区⑤河北省和秦皇岛市⑥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区A.①②③B.①②⑥C.③④⑤D.④⑤⑥3.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农业表现为A.岛状B.线状C.网状D.面状图2图示阴影地带是表示我国某两种地理事物转变、交错分布的一个地带。读图2,回答:4~5题。图24.该阴影地带属于 ①风蚀地貌和水蚀地貌的交错地带②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③我国高原和山地的过渡地带④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作用的交错地带A.①②B.③④ C.②③ D.①④图35.该阴影地带是我国图3①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②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③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④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A.①② B.③④C.②③D.①④图3为我国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6.图中数码所对应的地理事项组合正确的是a产业与技术扩散b资源、劳动力、农副产品和初级产品c工业最终产品与高技术产品A.①c②a③bB.①a②c③bC.①a②b③cD.①b②a③c7.下列案例不属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是图4图4B.北京首钢搬迁至河北曹妃甸C.区域内人口向中心城市迁移D.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读图4,回答8~9题。8.图示地区突出的地貌特征是A.冰川广布,雪山连绵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C.河湖密布,沃野千里D.风吹草低,一马平川9.该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原因是A.雨热同期,光照充足B.水源丰富,黑土肥沃C.昼夜温差较大,瓜果甜D.海拔较低,气温较高2010年5月,兰州大学陈全功教授等人首次对中国南北分界线给出了定量、定位分析,将“线”还原成了宽度26.42公里—195.41公里的“带”。读图,完成10~12题。10.关于中国南北分界带的地理意义,错误的叙述是A.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B.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C.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D.水田农业和旱作农业的分界11.中国南北分界带西端,最接近我国A.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区交界带B.地势一、二级阶梯交界地带C.河流外流区与内流区的交界带D.森林向温带荒漠过渡的地带12.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内部A.①区经度地带性差异较显著B.②区纬度地带性差异较显著C.③区垂直地带性差异较显著D.地带性差异均以热量为主导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13~14题。13.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图6①该国属发达国家图6②该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③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④阶段Ⅲ,该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第三产业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③②14.阶段Ⅲ,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有①劳动密集型产业②资源密集型产业③技术密集型产业④现代服务业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图7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并回答第15~16题。图图715.下列有关外力作用a、b、c、d的叙述,正确的有①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②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③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④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6.在c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酸雨D、沙尘暴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是自然社会的综合体,区域的空间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下图是某区域发展过程,读图8,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7~18题。图图817.区域在发展过程中的表现有:①区域核心不断缩小,外围空间不断扩大②产业结构优化,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高③网络系统不断完善④区域内部联系逐渐增加,但与区域外部联系逐渐减弱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18.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总体发展趋势是A.不平衡平衡不平衡图9B.不平衡图9C.平衡不平衡平衡D.平衡不平衡读图9,回答19~20题。19.图中河流特征及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渭河南岸无大支流──地转偏向力影响泾河自西北流向东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C.洛河含沙量小──流经地区植被覆盖率高D.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发源于高原20.图中泾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A.加固大堤,治理“地上河”B.修建水库,梯级开发C.引水灌溉,发展农业D.合理采矿,保持水土2011年11月29日,杭州某地理考察团去山西进行实地考察,飞机改飞呼和浩特机场降落。结合图10完成21~22题。21.考察团走出呼和浩特机场时,最有可能看到的景象是A.漫天大雪、能见度仅为5米B.晴空万里、地上有积雪C.道路两侧绿化林霜叶正红D.绿草漫漫、牛羊遍地22.17时15分,该团离开机场去住宿地,太阳还在西边,而此时的杭州夜幕开始降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有①经度位置②纬度位置③雪地反射④海拔高度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近几十年的时间,中国著名的“三大荒”,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图11为我国“三大荒”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23~24题。23.影响北大荒、西大荒的农业发展限制性条件分别是图11图11C.市场、交通D.热量、地形24.“南大仓”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不利条件是A.多伏旱B.多台风C.多梅雨D.多寒潮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在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德国鲁尔区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据此回答25~26题。25.鲁尔区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走向衰落,其中衰落最为明显的部门是①机械工业②钢铁工业③化学工业④煤炭工业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26.德国鲁尔区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的措施有 ①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②煤炭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扩大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④调整企业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②④20世纪90年代前期,在大陆的台资企业以制鞋、灯饰、家具等为主;而中期则以计算机外设部件为主,成为主导投资产业;2000年,台资企业多项产品产销量名列世界前茅,如电源供应器、彩色显示器、主机板、键盘、扫描仪等产销量均居世界前三位。2000年以来,开始将笔记本计算机和集成电路等产业转移至大陆。读以上材料及图“台湾省对大陆投资地区分布变化图”,回答27~28题。图图1227.关于台商向大陆投资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由于产业外移,台湾经济有了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和机会②不可能在大陆形成产业集聚效应③产品销售方向完全以外销为主④随着台商往大陆投资增加,出现了投资定居倾向⑤制造业赴大陆投资的主要动力是内地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28.从产业部门上看,台湾省向大陆投资的变化过程是 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B.高科技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D.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读“广东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型图”,回答29题。图图1329.衰退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产生的正效应是A.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B.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C.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D.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读“某内陆湖近代三个时期依次变化示意图”,回答30~32题。图图1430.依据图示信息,可推断 A.湖泊流域面积在不断缩小B.最适宜作为渔港区位的是西南侧湖岸C.湖泊中南北走向的半岛,不会再消失D.注入湖泊的径流量不断减少31.该湖泊及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的变迁,表现在 A.湖泊面积减小,鱼群密度相应增大B.沿湖土壤盐碱化加剧,影响原生植被生长C.流水作用加强,风力作用减弱D.围湖造田,形成了季风水田类型32.若想减缓湖泊的继续缩小,人类活动适宜的方式应该是A.发展节水农业B.植树造林,减缓水土流失C.严禁围湖造田D.修建水利工程,拦截泥沙图15读下图,回答33~34图1533.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C.大兴安岭与200mm等降水量线吻合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34.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下图为“某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完成35~37题。35.我国东、中、西部能源状况差异的原因是 图16图16②东部地区能源出口量大③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消费量小④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不畅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36.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下列节流方面的措施可行的是①降低能耗②进口煤炭③开发新能源④调整产业结构A.①② B.③④ C.②④D.①④37.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在区际协调方面的对策可行的是A.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B.东部地区大力支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C.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D.加大东西部之间人口流动与文化交流读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示意图,回答38~39题。38.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图17A.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图17B.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C.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D.地质条件稳固,适于建坝39.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①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②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③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④引发旱涝灾害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40.关于西电东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青海输出的主要是火电,主要输送到上海②内蒙古输出的是火电,主要输送到北京、天津③四川输出的主要是水电,主要输送到珠江三角洲地区④云南输出的主要是水电,主要输送到广东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二、综合题(共4题,共40分)41、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0分)某沿海亚热带季风区人口约2万,面积为500平方千米,以农业为主,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区域最高海拔为1428米。(1)判断林业区与种植业区的空间分布,并说明理由。(4分)(2)甲河相对于乙河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试分析其原因。(3分)(3)分析该地区开发矿产资源带来的有利影响。(3分)4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aa(1)甲、乙两区域的开发治理措施中有一些共同之处,请提炼、概括出两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据下图中信息,探究甲区域a河下游地区过去经常洪水泛滥的自然原因,填写内容。(3分)(3)乙地区河流的航运发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分)43、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材料二我国京津唐地区产业转移示意图。材料三北京市年用水总量约36亿立方米,而本区拥有水资源量约为21亿立方米。北京南水北调与海水淡化对比南水北调海水淡化取水口湖北丹江口水库河北曹妃甸成本18元/立方米(2009年估算)5元/立方米工程线长度全长1277千米270千米输水量10.5亿立方米/年3.7亿立方米/年(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的自然原因。(4分)(2)简述该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3分)(3)材料二为所示地区产业转移示意图,分析该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特征。(3分)(4)根据材料三,指出南水北调工程的不足之处,并分析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的必要性。(4分)44、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8分)(1)据表,说出浙江省强烈级以上水土流失面积时空分布规律(5分)(2)简述衢州市强烈级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大的主要原因。(3分)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六校联考高二地理答题纸41、(10分)(1)判断林业区与种植业区的空间分布,并说明理由。(4分)(2)甲河相对于乙河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试分析其原因。(3分)(3)分析该地区开发矿产资源带来的有利影响。(3分)42、(8分)(1)甲、乙两区域的开发治理措施中有一些共同之处,请提炼、概括出两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3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乙地区河流的航运发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分)43、(14分)(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的自然原因。(4分)(2)简述该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3分)(3)材料二为所示地区产业转移示意图,分析该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特征。(3分)(4)根据材料三,指出南水北调工程的不足之处,并分析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的必要性。(4分)44、(8分)(1)据表,说出浙江省强烈级以上水土流失面积时空分布规律(5分)(2)简述衢州市强烈级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大的主要原因。(3分)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六校联考高二地理答案1—5:BCDDA6—10:BDADB11—15:BCBCA16—20:BBCBD21—25:BAABB26—30:ACDCD31—35:BADAD36—40:DABBB41、(10分)(1)种植业区分布在东北部地区(乙河流域的中下游平原地区),林业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地区(甲河流域及乙河上游地区)。种植业理由:地势相对平坦,靠近城镇,利于耕作。林业理由:地势相对较陡,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发展林业可保持水土,维持生态平衡。(2)甲河流域以林业为主,植被茂盛,河流含沙量小;中上游湖泊众多,大量泥沙在湖泊沉积;甲河流经城镇少,人类的破坏作用小。(3)带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加快了城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