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文艺美学研究资料_第1页
诗歌-文艺美学研究资料_第2页
诗歌-文艺美学研究资料_第3页
诗歌-文艺美学研究资料_第4页
诗歌-文艺美学研究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论诗歌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孔子认为,诗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陆机则认为:“诗缘情而绮靡”。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后世将两者统称为诗歌。诗歌的特点及表现手法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多种多样,这里的表现手法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从广义上讲,我国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喻、夸张、双关、借代、拟人、互文、倒装,另外还有用典、虚实、情景交融,寓理于景、直抒胸臆,托物言志等等。就诗歌的语言修辞而讲,常见的有如下几种:1、比喻。是最常见的手法,比如古人在诗歌中常用月亮传情达意,有时不直接写月,而是用比喻,像陆游的“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李贺“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中的“玉钩”“冰轮”“玉轮”等都是对月亮所作的形象比喻,后成为月亮的别称。2、双关。古典诗歌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民歌中常见,分为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如“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子夜歌》)句中的“莲子”谐音“怜子”“怜”是爱慕之意,“丝”谐“思”,“匹”既是“布匹”的匹,又是“匹配”的“匹”;3、用典。典故包括古代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有来历出处的诗句等。用典可以表达作者某种意图或情感,可以丰富诗歌内容,收到言简意赅、生动含蓄的表达效果。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是暗引刘宋时期宗悫的典故。宗悫年少时,季父问其志,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诗人用此典是以宗悫自况,表达自己有经世济时的宏图大志。又如李商隐的《贾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用了贾谊的故事,贾谊受大臣排挤,放逐在外,被汉文帝从长沙召回,在宣室接见,夜半文帝移动坐席,靠近对方,但他不向贾生问百姓的事,却问鬼神的事。诗人借此讽刺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4、虚实。是古人论诗论文常用的概念,虚和实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具体到诗歌中,写眼前之景为实,将笔锋运扬开去,借助想象,另外开拓一个新境界为“虚”。诗歌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可以增加时空的深度、广度,引发读者的想象,大大加大作品的容量。如柳永的《雨霖铃》全诗如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词的上片除“念去去”二句,其余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已经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却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下片对别后生活的设想,则是虚写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所称道,写尽了别后的凄清景象,而且完全是设想中的情景,所以这首词虚实的结合,更深地开拓了诗的境界。5、情景交融。古典诗歌中关于情与景的关系,我们所熟知的有:触景生情、缘情造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足以说明情与景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1)触景生情。因见到某一景物,油然而引出某种情感的抒发,这体现在诗中,常常是情与景的一致融合,如黄巢的《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因见到菊花在秋天生长的情况,而想到改变它的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2)缘情写景。有些诗句比较侧重于诗人激情的倾泻,把感情加在景物上,高兴时笔下景物都在高兴,悲哀时笔下景物都在悲哀,所谓“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容和鸟鸣本是赏目悦耳的,但让处于战乱之中的作者看来,却成了“花溅泪”“鸟惊心”意即“感伤至极时,花儿也会洒泪;怅恨别离,鸟也悲啼惊心”。(3)融情于景。有的诗句,表面看来,全是写景,实际上也有情在,是寄情于景。如上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是融情入景的写法。杨柳、风、残月,这三件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离人心中那种凄清、孤独感就逼真再现了。另如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诗人从春草中,从园柳和鸣禽中,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机,这里就透露出诗人喜悦的感情。其他几种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寓理于景,托物言志等,笔者在另一篇文中多有论述,此不敷述。总之,在诗歌中,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是多种多样的,了解了这些表现手法,有助于我们很好的鉴赏诗歌,获得诗歌审美的预期效果。二.1.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特点——以杜甫《石壕吏》为例文学理论中说过,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它是用艺术的真实来反映生活的真实。那么,什么是文学的真实性?所谓文学真实,是指“文学作品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所达到的正确程度”。也就是说,文学所表现出真实是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对生活真实进行了艺术概括以及艺术加工后而形成的,能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审美艺术形象,“它比社会真实更集中、更强烈、更动人、也更真实”。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诗比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更高,因为诗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性。”这里“诗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性”,说明艺术真实能为人们提供真理性的认识,把现象和本质、偶然和必然辩证地统一起来的本质的东西。所以,恩格斯说过:“亚历山大·大仲马的小说可以用来研究弗伦德党时期,也可以用来作为历史研究的资料。”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石壕吏》就表现出了艺术的真实美。罗宗强在《唐诗小史》中说过:“转折时期最伟大的诗人是杜甫。他的诗反映了那个动乱的时代。”又说,“他的诗可以说就是‘安史之乱’中唐代社会的画卷。……正因为这一点,从唐代起,他的诗就被称为‘诗史’。”在中国历史上,“安史之乱”是指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把安庆绪包围在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当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赶回华州任所,在途中目睹了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情景,以此写下了《三吏》、《三别》等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石壕吏》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真实地表现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不幸遭遇。我们从《石壕吏》的内容来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与民生的疾苦。那么,诗人杜甫又是怎样来表现其真实状况的?文学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杜甫也是深谙其道,所以,在诗歌中,本应采用对话的方式表达的内容,却运用了独立叙述的方式来进行。也就是杜甫把自己听到的侧重点落在老妇人的话语中,老妇人成了叙述事件的中心点。这样,比运用描写显得客观真实,也比运用对话的方式显得更具有重点,让叙述焦点集中在老妇人身上,让读者的感受老妇一家所遭遇的不幸生活之上。首先,诗人写道:“暮投石壕村。”起句来得如此单刀直入,如锤定音,基调明确。这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暗示了当时兵荒马乱、鸡犬不宁的社会现状。在社会秩序混乱时,不但旅途荒凉,而且生命都难以得到保证,旅客们往往都在“未幕”时投宿。而杜甫也许不敢在比村大的地方投宿,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有吏夜捉人。”句中的“夜”字,不但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而且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到现在白天捉不到人了,只有在黑夜来个突然袭击。“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这句说明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无奈,老翁只好“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应付着。接着,就是老妇人与官吏的一席对话。在诗歌中,诗人为了更好地表现事件的真实性,突出老妇人这一家的不幸遭遇和悲惨处境,诗人采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由老妇人自叙家境,更好地把不幸和处境推到及至。首先,诗人写道:“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个“呼”、一个“啼”,一个“怒”、一个“苦”把双方的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形成鲜明的对照。在县吏严厉的叫喊声中,只听到老妇泣诉:“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死了!现在即使活着的人,也是“偷生”而已,还不如死了好,说不定哪天也因此而死去。在这凄凉的话语中,包含着希望得到县吏的同情,能高抬贵手。而即使这样,也并没有打动县吏,无可奈何之下又叙述说:“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家里只有一个孙子啊!还吃奶。又只因“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孙儿是有个母亲,她衣服破破烂烂,没法出来见人呀!你看,老妇人把家里的人都快说完了,始终没有说出老翁来,以为家里没有男人就没有事了。但县吏仍不肯罢的情况下,死死纠缠着。此时,老妇生为了保住老翁,以及守寡的儿媳和孙子的生命,无可奈何之下,只好挺身而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至此以后,也不再听到县吏的“怒吼”了。此时,诗人告诉我们,连一个老妇人都不放过了,都要抓去从军,这场战争到底给人民带来什么了?“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表明老妇已被抓走,儿媳妇低声哭泣。其中“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不但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的惨状,当然也表现出诗人对这一家人的深切同情。“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一个“独”字,强调老妇人被捉去是真实的。“穷年忧黎元”的杜甫面对即将家破人亡的一家人,满怀忧愤真情,告别而去……却给人们留下多少思考与反思!我们从杜甫的《石壕吏》来看,无论是内容上,或是写作方法以及词语的运用上,都在尽可能地把真实的事件再现出来。而诗人采用叙述的方式使诗歌表现出了独特的效果。这不但实现了以个别反映一般的文学特点,而且在更好地让读者看到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统治阶级的腐败,“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不幸遭遇,以及感受到诗人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满情绪,以及希望能更好地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由此可见,现实主义诗歌善于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加以艺术的概括,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描写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同时把主观的思想感情融化于客观事实的描述中,让人物和事实本身说话,自然感人。而在描写人物时还善于用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心理、塑造形象。无论是对话还是独白,都精彩传神。总之,真实是艺术的生命。艺术美是建立在“艺术真”的基础上的,有真才有美。而文学艺术只有表现出真实美来,才能反映出社会现实的本质特征。“美的文学总是给人以想象和思考。”结合一首中国现代诗歌分析其艺术特征《星.》-------废名满天的星,颗颗说是永远的春花。东墙上海棠花影,簇簇说是永远的秋月。清晨醒来是冬夜梦中的事了。昨夜夜半的星,清洁真如明丽的网,疏而不失,春花秋月也都是的,子非鱼安知鱼。1.诗文具体分析:这是一首诗人由仰望星空而引发对时间飞逝的感叹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的抒情诗。开头四句,用了“星、春花、海棠花影、秋月”这四个空中和地上的意象,天地照应,形成一种空间上的跳跃和对比,给全诗奠定了一种空旷、飘渺的基调。前四句两次用了“永远的”这个词语,表明一种时间的永恒,即在这样繁星闪烁、花影斑驳的景物中,时间仿佛静止了,诗人在此感受到了时间的永恒和美好事物存在的持久性;第五句“清晨醒来是冬夜梦中的事了”将时间突然跳转到冬夜梦中,由开始的春,到后来的秋,再到现在的冬,形成了一种时间上的跳跃和对比。四季飞速的跳转正体现了时间的转瞬即逝,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叹、对往事的追忆。六、七、八句将星比作“明丽的网”,用比喻形象地向读者呈现出一片璀璨的星空,繁星如网一样笼罩着、感化着世间万物,包括了春花、秋月、海棠、还有诗人,“梳而不失”。第九句“春花秋月也都是的”意为春花秋月也如繁星一样,像网一样罩住世间,用其永恒的美丽装扮万物,而反过来,诗人的眼也像梳而不失的网一样,不错过每一处细微的风景。最后一句“子非鱼而安知鱼”则表达了诗人不被他人理解的孤独情怀。诗人独自沉浸于星空之中,世人无法理解这番诗意,诗人满心感慨却无处倾诉。世人不是我,怎么能知道我欣赏星空的乐趣呢?这是诗人对自我观点的执着、对自我的认可,表现了诗人豁达的心态。2.写作手法及特点综述 这首诗完美地体现了现代诗派的写作特点——大量运用象征手法抒发诗人的个人情怀。 这首诗也带有意识流的特点,无论是时间空间,还是意象、思维,起伏和跳转的幅度都很大。 同时,这首诗的意象和意境都散发着浓浓的禅意,这与诗人对佛学的研究息息相关。 这首诗很鲜明的体现了诗歌以抒情为表达形式,以较短的篇幅来具体形象地凸显诗人的主体意识的特点。诗人以精炼的语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和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具有浓浓的哲理意味。 含蓄朦胧的意蕴诗歌借助暗示来表达思想感情,语义含蓄多解,富于朦胧美。诗人在诗歌中情感的抒发并不是直接呼吁出来的,而是借助诗歌意象间接地暗示出来的,因此,借助暗示来表达思想感情也是诗歌的重要特征。在此首诗中也有明显的表现。 形式是自由的,内涵是开放的。此首诗未依循一定的规则和章法,诗人以自由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思想,内涵丰富,而且内涵可从多个角度来解读,换个层面,不同的读者也会有不同的感发,这便是诗内涵的开放性和丰富性。 复沓铺排的修辞诗歌常常采用复沓和铺排的修辞手段,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性。在这首诗中作者也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诗充满了艺术的哲思。结合一首外国诗歌谈其特征从泰戈尔诗歌谈诗歌文体特色《吉檀迦利》第67首:你是天空,你也是窝巢。呵,美丽的你,在窝巢里就是你的爱,用颜色、声音和香气来围拥住灵魂。在那里,清晨来了,右手提着金筐,带着美的花环,静静地替大地加冕。在那里,黄昏来了,越过无人畜牧的荒林,穿过车马绝迹的小径,在她的金瓶里带着安靖的西方海上和平的凉飙。但是在那里,纯白的光辉,统治着伸展着的为灵魂翱翔的无际的天空。在那里无昼无夜,无形无色,而且永远,永远无有言说。诗歌最为显著的特点是抒情性,它表达的是个人的、情绪化的、内在的独特的感性的生命体验:“所谓抒情诗,就是现在(包括过去和未来的现在化)的自己(个人独特的主观)的内在体验(感情、感觉、情绪、愿望、冥想)的直接的(或象征的)语言表现。”而小说更强调小说家面对社会现实的、并非个人化的外在体验,小说更多是直接地呈现现在的社会的真实境况的语言艺术。《吉檀迦利》这部献给神的诗集,集中展现诗人关于宇宙人生的深奥哲思,充满颂神色彩和抒情色彩。在这首诗中,“美丽的你”“美的花环”“为灵魂翱翔的无际的天空”“无昼无夜,无形无色,而且永远,永远无有言说。”涌动着对万物广博而深邃的爱,赞颂着和平自由充满希望的理想世界,浸透着博爱精神和对自由宁静精神世界的永恒追求。抒情性是诗歌的内在形式,而情感表达的外在方式是意境和意象,这是诗歌的第二个特点,形象性,它与抒情性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瓦莱里在阐明“诗”字的含义的时候也认为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它表示一种情绪,这种特殊的情绪是因各种不同的事物或境遇激起的;二是认为诗表示一种艺术,一种非常的技艺,这种艺术的目的是为了唤起第一层意思中所说明的情绪。瓦莱里对“诗”字的分析涉及到诗的两个层面,即情绪和语言,并更准确地指明二者的不可分割的被表现和表现的关系。诗歌文体的核心也就在于内部的情绪性和外部的形式性,这形式包括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承载着抒情的功能。对泰戈尔来说,“艺术美的魅力是通过有限的物质形式显示梵性精神。”泰戈尔所唱颂的神从印度哲学玄而又玄的梵这一抽象概念演化,是具体、可感、有形的形象。“天空”、“窝巢”、“清晨”、“大地”、“黄昏”“纯白的光辉”这些意象充满了纯净、美丽的生命气息和神性,营造出一个神秘宁静悠远的艺术境界,让人能够感受的某种冥冥之中超越现实、个别经验的神秘主义和存在于宇宙之中的向往和思索。人、生命、自然、宇宙浑然一体,在表达着诗人对万物自然的爱和永恒的追求之情的同时贯穿着泰戈尔的哲学思想。综上,喜欢诗歌的理由美国米德伯里学院教授兼诗人杰伊·帕里尼说——每个早晨,作为一天之始,我都会在早餐桌上打开一本诗集。我会读上一首诗,或两首。读诗让我每天充满活力,照亮我的前路,产生更多丰富的感受。我深信不疑的是:如果没有诗歌,没有它的韵律和深远的智慧,我的生活会变得无比贫乏。我不可能无诗而活!北岛:诗歌是我们生存的依据(对于语言)行话和新媒体语言主宰着我们的时代,甚至可以说,我们处在商业化时代的失语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诗歌可谓生逢其时,应该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像它在集权主义时代,对当时语言的僵化提出挑战。叶嘉莹:让传统诗词获得新的生命力(对于人生)古典诗词在塑造现代人心灵上有什么作用?真正的精神和文化方面的价值,并不是由眼前物欲的得失所能加以衡量的。近世纪来西方资本主义过分重视物质的结果,也已经引起了西方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