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47周次第1周教学时数4学时授课题目第一章信息化教育概述教学目的及要求1.说明下列名词、概念的含义:信息化教育、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现代信息技术、信息素养、教育资源、教育过程和教育方式;2.比较信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的异同;3.阐述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4.阐述信息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信息化教育、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的异同。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内容与过程一、信息时代引发的教育变革(一)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时代的最显著特征知识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适应变化与创新是信息时代的生命线合作/协作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生存与发展方式科学范型走向非决定论(二)教育观念的变革1.走向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教育价值观确立以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发展的观念,改变以往片面强调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在促进人的发展过程中,树立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2.走向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结构的人才观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1)从3R素养走向3T素养3R——读(reading)、写(writing)、算(arithmetic)3T——技术运用(technology)、团队协作(teaming)、迁移能力transference)(2)掌握基于计算机的技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电子邮件、视频制作设备、数据库软件、因特网等。(3)具备相应的生存与发展技能美国有学者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时代所需求的七大基本技能,如下表:信息时代的基本生存技能七大技能(7Cs)所包括的技能批判性思维与行动(CriticalThinking-and–doing)问题解决、研究、分析、到项目管理等创新(Creativity)新知识的创新、“至善至美”的设计方案、讲故事的艺术性等等。协作(Collaboration)合作、协商、达成共识、团体构建等等跨文化理解(Cross-culturalUnderstanding)矗民族间的隔阂,跨民族的知识和组织文化传播(Communication)制作信息、有效地使用媒体计算机素养(Computing)有效地使用电子信息和知识工具生涯与学会自立(Career&LearningSelf—reliance)处理变化、终身学习和生涯调适3.走向以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观目前,世界教育质量评价观念的变革特点: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变;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三)学习方式的变革1.创新性学习信息时代的学习要求从传统的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维持性学习与创新性学习之比较比较要素维持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目标掌握相应的技能和行为,以适应已知的、可预测的问题情境掌握相应的技能和行为,以适应未知的、不可预测的和独特的问题情境标准对老问题更好的解决方案对新问题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参考过去未来行为一致性/相同性发散性/独特性同伴关系竞争协作信息流自上而下全方位预期规定的拓展的/未知的3.走向以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观目前,世界教育质量评价观念的变革特点: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变;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三)学习方式的变革1.创新性学习信息时代的学习要求从传统的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维持性学习与创新性学习之比较比较要素维持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目标掌握相应的技能和行为,以适应已知的、可预测的问题情境掌握相应的技能和行为,以适应未知的、不可预测的和独特的问题情境标准对老问题更好的解决方案对新问题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参考过去未来行为一致性/相同性发散性/独特性同伴关系竞争协作信息流自上而下全方位预期规定的拓展的/未知的2.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自主性学习的根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主体性和参与性两方面。3.个性化学习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显著特征。个性化发展有赖于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学习是学习者充分发展的前提,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习者的差异和实现教师指导的针对性的教学理念。个性化学习在信息时代之所以是必要和可能的,一是信息时代所构建的学习化社会,为每个学习者提供了“按需所求,量体裁衣”式的学习计划,并且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二是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客观上的这种差异,决定了不同的学生所需的时间及所需的帮助不同。4.基于技术的学习信息时代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工具和学习模式。这些学习工具和学习模式不但突破了传统学习的封闭性,使学习走向开放性,而且其本身就是学习者在信息时代所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四)师生角色的转变1.信息时代的教育迫切要求教师角色的变化回眸近10年的发展,在信息技术和相关教学理论的引动下,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教师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的角色向学生的导师、意义建构的促进者等多种角色转变。信息时代要求教师向多种角色转变:做学生的导师、意义建构的促进者、信息咨询者、团队协作者、课程开发者、学术顾问、研究者、学习者2.信息时代的学习对传统的学习者的角色提出了转变的要求:主动的学习者、建构的学习者、协作的学习者、意图的学习者、交流的学习者、情境的学习者、反思的学习者二、信息化教育的概念(一)信息化教育的定义和特征1.信息化教育的定义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1)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现代教育思想素质教育观——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三个发展,即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终身教育观——教育是个人终身持续不断的过程,应该将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时间分散在整个一生,并且要使教育和劳动、学习和工作相互交替进行。双主体教育观——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只有充分发挥两个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创新教育观——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创新素质。创新素质主要体现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三个方面。情商为主教育观——情商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在教育教学上,只有从智商转到既重视智商,更重视情商上来,并大力提升年轻一代的情商,才能取得教育教学上的成功,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新人。四大支柱教育观——教育要适应未来世界的发展,必须围绕4种基本学习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4种基本学习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现代教育理论4种学习理论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折中主义学习理论4种教学理论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基本精神革除传统教育的6个弊端(忘了学生;忘了能力的培养;忽视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忽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上课与谋生不搭界;教学上的注入灌输死记硬背法)。实现教学法上的4个重心转移和4个最佳结合(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力求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从以知识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能力为重心,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的最佳结合;从以传统教学媒体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现代教学媒体为重心,力求做到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的最佳结合;从以接受学习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发现学习为重心,力求做到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最佳结合。(2)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有:现代媒体技术: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也就是现代教育媒体,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现代媒传技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也就是媒传教学法,是一智能形态的技术。教学系统设计技术: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也就是教学设计,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智能形态的技术。(3)开发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包括教育信息、教育媒体、教育人员、教育环境等。在住处化教育中,需要积极开发、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最主要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资源和现代教材资源,即硬件环境建设和软件资源开发。(4)优化教育过程优化教育过程就是使教育过程各组成要素:两个主体、要做的事情、做的方法、做的结果。也就是说,教育者和学习者,以及教育任务、内容手段、方法、效果等,及其相互关系,都处在良好的状态,做到整体优化。(5)信息素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特别是信息能力,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目标。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信息能力主要是8种能力: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效益、信息协作和信息免疫能力。(6)教育方式信息化教育是属于现代教育范畴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它不只是一种新的教育工具,一种新的教育方法,一种新的教育内容传递形态,或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而是所有这些的综合,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2.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内涵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用三种技术(现代媒体技术、现代媒传技术、现代教学设计技术),做两件事情(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实现一个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本质:新的教育方式人—机—人,人机协作,人为主、机为辅融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于一体。==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教育×3.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五化三性(1)五化教育信息显示多媒化、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2)三性开放性、非线性、交互性(二)信息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1.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功能基本功能是优化教育教学,使教育教学工作力求做到高效能、低消耗,以较小的代价,得到较大的收获。“优化”不等于“理想化”。任何优化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相对优化。无条件的、绝对的优化是不存在的。优化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最大效果;二是最少时间。2.信息化教育的作用(1)提高教育质量衡量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是看能否促进学生的三个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信息化教育能在促进学生装的“三个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实信息化教育,能更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强大动力。(2)提高教学效率对教师来说,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完成比原先更多的教学任务;对学生来说,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学到比原先更多的东西。信息化教育,通过Internet和校园网,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呈现和传递大量的所需信息,节省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住处化教育能为学生提供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使学生综合利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从而取得较佳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3)扩大教育规模实施信息化教育,利用广播电视、卫星电视和计算机网络,向学校、家庭、社会传播教育课程,凡是有电视或计算机的地方都可以成为课堂。一个教师能同时教成千上万的学生,大大节省了师资、校舍和设备,扩大了教育的规模。信息教育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信息化教育能扩大教育规模,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手段。(4)促进教育改革在教育的手段方面,信息化教育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引进教育领域,使教育手段实现了多媒化;在教育方法方面,现代媒传教学法的应用,使教育方法实现了多样化,并为学生彩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教育模式方面,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改变了原有教育过程的结构,形成了多种人—机—人教育新模式,也使个别化学习和交互式远距离教学成为可能;在教育观念方面,信息化教育的出现,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并在它的支持下,促进了现代教育观、现代教学观、现代学校观、现代人才观等的形成。信息化教育的实施,在教育上引发的是一场全面、深入的历史性变革。(三)信息化教育与相关概念1.信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是同一件事情——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称谓。教育信息化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过程;信息化教育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后的表现形态。A.B为了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整合,整合过程中,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这就是教育信息化。AABAB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育AB整合的结果,A、B融为一体,这就是信息化教育。2.信息化教育与电化教育信息化教育是电化教育发展新阶段使用的名称。电化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是前发展阶段,使用的名称是电化教育或视听教育,视听教育就是电化教育,两个名称同一个意思,可以相互换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是后发展阶段,使用的名称是电化教育或信息化教育。也可以说,视听教育是工业时代的电化教育,信息化教育是信息时代的电化教育。3.信息化教育与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与教育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区别主要是:(1)“教育技术(EducationTechnology)”一词,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引进的;“信息化教育”一词,是21世纪初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开展、网络教育的兴起,在我国出现的。(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信息化教育的研究对象,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和现代媒传教学法作用下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一般的学习过程;是与信息化教育资源自然地交织在一起的那些学习资源,而不一切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3)信息化教育要求必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和媒传教学法,必须进行教学系统设计;而教育技术没有这个要求。(4)信息化教育要求必须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而教育技术则没有这个要求。4.信息化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也是一个国产概念。我国自引进“教育技术”的概念后,按照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教育技术“94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其内涵与我国这一领域的实践有一定差异,因此,提出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以符合我国的实际。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育、电化教育三者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相同。可以互相换用。5.信息化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教育是指信息科学与技术(不仅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遍应用;信息技术教育从字面上看只提到信息技术,忽略了信息科学。而没有信息科学的指导,就不可能实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所以,对于这两个概念,用信息化教育比用信息技术教育更加精确。信息化教育需要在信息科学和教育科学的指导下进行,但是,在信息化教育中起直接指导作用的,不是单纯的信息科学或教育科学的理论、技术、方法,而是两者结合后产生的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参考资料1.祝智庭主编.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南国农,李运林主编.电化教育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课后作业1.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2.信息化教育教传统教育方式,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特别是信息能力,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目标。信息能力主要指哪些能力?课后小记通过学习,学生理解了信息化教育的概念,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的异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学效果良好。周次第2周教学时数4学时授课题目第一章信息化教育概述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中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阶段;2.阐述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教学重点和难点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教学手段讲授法教学内容与过程三、信息化教育的发展1993年9月,美国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其主题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IT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信息化教育概念的随之兴起。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瓜,许多国家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波澜壮阔的信息化教育浪潮。(一)国外信息化教育的发展1.实施国家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美国的信息化教育一直走在世界前列。1996年,美国提出了“教育技术行动”。20世纪90年代初期,欧盟发布了一个题为《信息社会中的学习:欧洲教育创议行动规划(1996—1998)》。欧盟各国先后制订了各自的学校信息化发展计划。2.全方位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进程综观世界各国中小学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情况,可以看到如下几个特点:(1)从国家政策上高度重视,并且号召全民重视/参与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2)重新调整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突出把信息素养作为21世纪必备的人才素质。(3)重新设置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把信息技术作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4)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构建新型学习环境为中心展开研究和推进工作。(5)加大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6)重视教育资源的建设。(7)把信息技术教育素养纳入正规的教师教育计划之外,为塑新型的教师素质做不懈的努力。3.加速全社会网络远程教育发展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一个热点。美国的远程教育主要表现:一是实现了以视频会议系统为主的实时远程教育,二是实现了以Internet为主的自主式远程教育。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远程教育的国家,近年来,他们充分发挥网络远程教育的优势,把传统的开放大学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二)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1.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20世纪20年代新的视听技术伴随着新的教育思想理论进入教育领域,引发了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的变化,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产生了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视听教育阶段和信息化教育阶段。电化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阶段时间新媒体的介入新理论介入视听教育20世纪30--70年代幻灯、投影、广播、录音、电影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理论、戴尔的《经验之塔》信息化教育20世纪80--90年代前期电视、录音、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卫星电视系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传播理论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多媒体计算机Internet、校园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加涅的学习理论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信息化教育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期正式起步,进入新世纪后得到了迅速发展,下面从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基础教育信息化、现代远程教育等三个方面,来考察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状况:(1)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21世纪伊始,我国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内容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逐渐具体的过程。从国际教育信息化的经验来看,国家把教育信息化当作一种政府行为,并且与时俱进地做出了相关的正确决策,是一个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根本保障之一。(2)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阶段/时间重点/目的/口号运行方式热点领域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计算机学校教学/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程序设计是第二文化”开课年级从高中、初中,再到小学;课程形式从选修课到必修课;课程内容开始主要是程序设计,后来增加了应用软件的操作与使用;课程名字由计算机课变成“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中期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计算机辅助管理/开发教学、管理软件、课件,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是国际发展趋势”教学软件类型向组件、积件发展;教学平台向素材型、工具型、平台型方向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向强调学生主体性的“课程整合”发展;由教师自己开发课件向教师整合利用各种资源为主;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成为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课程整合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网络教育/网络教学技能、方法、网络资源建设/“建网、建库、建队伍”建多媒体教室;建校园网;开网地网相结合,实施“校校通”工程;对学生开设网络课程;建网上教育资源库;研究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探索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试验远程教学模式。网络教育(3)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创办(1979)为标志。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远程教育是从运用网络远程教育开始的。我国目前的网络远程教育可分为大学和中学两层次。学与教理论学与教理论传播理论哲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A人文社会科学相关学科理论B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理论A.B信息化教育理论A.BA.BA.BA.BA.BA.B(一)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第一层次,是学与教理论与传播理论。第二层次,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理论。第三层次,是哲学和作为一般科学方法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这是最根本的理论基础。1.四种学习理论(1)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斯金纳(B.F.Skinner)基本观点:a.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是反应概率的变化。其公式:S-R-S。b.反应有两种,即应答性反应(由刺激引发的反应)和操作性反应(有机体发出的反应)。c.学习应是小步子、自定步调、积极反应、及时强化的。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特点:强调知识技能的掌握;重视外显行为的研究(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J.Piaget)基本观点:a.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法而获得的。b.学习从属于发展。儿童学习到些什么,取决于他的发展水平。新的教育方法应尽一切努力,按照儿童的心理结构和他们不同的发展阶段,将要教的材料以适合不册年龄儿童的形式进行教学。c.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比掌握知识内容更重要。特点:强调智能的培养;重视认知发展因素(例如,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过程)。(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Carl.R.Rogers)基本观点:a.学习是丰满人性的形成,它的根本目的是人的“自我实现”。b.人生来就有学习的动力,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教师的基本任务是要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学习,满足他们的好奇心。c.有效的学习在于使学习具有个人意义。一个人只会有意义地学习他认为与增强自我有关的事情,信息对学习者是否具有个人意义,是信息保持的决定因素。d.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应受到尊重。只有当学生受到尊重时,他们才能更好地朝向自我实现。e.情感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现代教育的悲剧之一,就是认为惟有认知学习是重要的。f.意义学习主要包括4个要素: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两方面)都投入学习活动;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渗透性的,它会使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会发生变化;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g.大多数意义学习是从做中学习。特点:强调个性的培养;重视情感问题的研究。(4)折中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罗伯特.加涅(Robert.M.Gagne)基本观点:a.“学习是指人的心理倾向和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要能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结于生产过程”。b.引起学习的条件有两种:内部条件,即学生在开始学习某一任务时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外部条件,即学习的环境。内部条件是基础,外部条件也是不可缺少的,这两类条件是互相作用的。c.学习可分为由简至繁的8个层次: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动作链索(指一连串刺激—反应联结)、言语联想、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每一层次的学习,都是以前一层次的学习为前提。d.学习结果,也就是教学目标,分为5类:理智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住处动作技能、态度。教学就是在使学生习得这5种能力。e.信息加工模式(图示)是最典型的学习模式。f.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提供最充分的指导。特点:强调多元智能的培养;重视学习两类条件的研究。2.四种教学理论(1)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基本观点:a.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应把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目标。b.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应把教学目标确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2)布鲁纳(J.Bruner)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基本观点:a.学习一门学科,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基本结构。b.任何学科都能用在智育上是正确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c.要学习好,必须采取发现法。(3)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基本观点:a.应该把教学看成一个系统,用系统观点、方法来考察教学。b.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诸要素构成合力,对教学应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全面评价。c.教学最优化,就是在现有条件下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大的效果。(4)加德纳(H.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基本观点:a.人类思维和认识的方式是多元的,亦即存在多元智能: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迹沟通智能、自我认识能力和自然观察智能。b.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文化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c.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的。d.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发行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e.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具有上述8种智能,只是其组合的方式和发挥的程度不同。f.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或数种优势智能,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某方面的人才,都可能获得某方面的专长。3.四种传播理论(1)贝罗(D.K.Berlo)的传播过程4要素理论基本观点:传播过程包括4个基本要素:信源、信息、通道、受者。传播的效果,不是由其中的任何一个要素所决定,而是由4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共同决定的。在此认识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著名的SMCR模型(如图示)。(2)罗密佐斯基(A.J.Romisjowski)的双向传播理论基本观点:传播过程是一种双向的过程,传者和受者都是传播的主体。受者不仅接受信息,而且对信息做出积极的反应(如图示)。(3)宣伟伯(W.Sehramm)的传播效果理论基本观点:教育传播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理:共同经验原理、抽象层次原理、重复作用原理、信息来源原理、最小代价原理(4)罗杰斯(ErrettM.Rogers)的创新推广理论基本观点:a.创新推广是指一项新事物通过特定的传播通道,逐渐为某些特定社群成员所了解与采用的过程。一项新事物出现后,总是有一批人会率先采用,而后才逐渐散布给更多的人使用。b.创新事物具有5个基本特征:相对优越性、兼容性、复杂性、可实验性、可观察性。c.创新推广过程包括5个阶段:获知(Knowledge)、说服(Persuasion)、决策(Decision)、实施(Implementation)、确认(Confirmation)。d.担负创新推广的人士,是变革代表(ChangeAgents),他们是一种职业人士,通常比其试图影响的个人有着更好的教育背景和社会背景。(二)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理论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理论,主要是三种理论:现代教育媒体理论、现代媒传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参考资料1.祝智庭主编.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南国农,李运林主编.电化教育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课后作业描述H·Garder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课后小记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信息化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学效果良好。周次第3周教学时数4学时授课题目第2章现代教学媒体理论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教学媒体的含义,了解一般媒体能成为教学媒体的条件。2.了解教学媒体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和引起的教育变革。3.了解教学媒体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4.掌握信息的本质含义和信息的几种形态。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媒体的含义,了解一般媒体能成为教学媒体的条件。教学媒体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教学手段讲授法、演示法教学内容与过程一、教学媒体概述(一)教学媒体的含义1.媒体的含义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um”,音译为媒介,意为两者之间。它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息源到受传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工具。也可以把媒体看作为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技术手段。媒体有两层含义:承载信息的载体;储存和传递信息的实体2.教学媒体的含义媒体用于教与学活动过程中时,成为教学媒体,包含三层含义:(1)载有教学信息的物体(2)连接教师(教育者)和学生(学习者)的中介(3)储存、加工、处理、再现教学信息的工具。一般的媒体发展成为教学媒体应具备两个基本要素:(1)媒体用于储存与传递教学信息时,才可称为教学媒体。(2)媒体能用于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时,才能发展为教学媒体。(二)教学媒体的发展1.语言媒体阶段:语言作为一种符号代表事物与现象,成为人类最早使用的交流思想的传播媒体。2.文字媒体阶段:文字媒体可以将信息长久储存并广泛流传,对继承人类文化遗产,进行文化交流、促进社会进步与文明起了重要的作用。3.印刷媒体阶段:印刷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可以大量复制、储存并广泛流传,对人类社会保存文化、传播思想和发展教育起了重大作用。4.电子传播媒体阶段:十九世纪末以来至今天,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年代,其中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更为突出。以电子技术新成果为主发展起来的新传播媒体,人们把它们称为电子传播媒体在我国用于教育领域后将它称为电化教育媒体或称现代教育媒体。(三)教学媒体的的分类1.按媒体发展先后分类: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2.按媒体印刷与否分类:印刷媒体和非印刷媒体3.按感官分类:听觉型媒体、视觉型媒体、视听型媒体、相互作用型媒体4.按媒体的物理性质分类:光学投影教学媒体、电声教学媒体、电视教学媒体、计算机教学媒体5.按技术特点分类:数字媒体与非数字媒体二、教学媒体的信息理论(一)信息的本质含义1.日常生活层次“信息是指消息、情况和知识”。包括三层含义:(1)信息是一种传播的消息。(2)信息是一种能加以运算、加工处理的数据与符号。(3)信息是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知识。2.哲学层次(从信息的本质上)信息是标志物质间接存在性的哲学范畴,它是物质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自身显示,也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信息分为自在信息和自为信息。这个定义揭示了信息的本质,揭示了正确认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几个重大问题:(1)揭示了信息的普遍性(物质的普遍性)。(2)揭示了信息的重要性。(3)揭示了信息对物质、能量的依赖性(赖以存在的基础)。(4)揭示了信息对物质与能量的独立性。3.学科层次上在信息论中,信息被定义为减少或消除一种情况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人们获取这些信息就知晓事物的运动状态与规律,这些事物的不确定性就被减少或消除,人们也就掌握了关于这一事物的知识。因此,对某种事物来说,它具有的信息量,就是受播者为了消除对这种事物的不确定性,所需要的量。在教育学中,信息就是教学内容。(二)信息的产生与形态1.信息的产生信息在物质相互作用中产生相互作用的方式(1)物质直接作用方式(2)物质场的作用方式(间接相互作用方式,包括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和万有引力相互作用)(3)作用的痕迹——信息2.信息的形态信源物信源物信息体痕迹天气变化作用于年轮树木温度计人类水银柱刻度变化感觉到冷热同一信源物作用于不同的信息体信息体类型(1)自然信息体(2)机器信息体(3)人类信息体信息的形态(1)自然信息(2)机器信息(3)人类感知信息(4)人类思维信息信息的形态与特征信息源信息体信息形态信息特性同一信息源自然信息体自然信息信息量少机器信息体机器信息形象、准确人类信息体感知信息个人经验思维信息抽象、概括(三)教学媒体是学习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1.直接接触客观事物获取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第一手信息(自然信息体)。2.从各种教学媒体中,通过媒体的符号去获取事物的信息,主要的教学媒体包括能形象、准确呈现教学信息的现代教学媒体和抽象概括呈现教学信息的印刷媒体(机器信息体)。3.教师的口头语言、表情、体态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媒体(人类信息体)。参考资料1.祝智庭主编.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南国农,李运林主编.电化教育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课后作业1.试从日常生活、信息的本质上以及在信息论三种不同的认识领域阐述人们对信息含义的理解。2.什么是现代教学媒体?列举五种不同类型的现代教学媒体?课后小记通过学习,学生理解教学媒体的含义,了解一般媒体能成为教学媒体的条件。教学媒体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学生掌握较好。周次第4周教学时数4学时授课题目第2章现代教学媒体理论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学习者获取信息有哪些渠道,并且从教学媒体中获取信息是最重要的渠道。2.了解符号的本质意义与类型,现代教学媒体用哪些符号去呈现教学信息。3.了解教学媒体编制的效果原理。4.了解教学媒体在教育变革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符号的本质意义与类型,现代教学媒体用哪些符号去呈现教学信息。教学媒体编制的效果原理。教学手段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内容与过程三、教学媒体的符号理论(一)符号的类型1.符号的二分法(1)语言符号eq\o\ac(○,1)自然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eq\o\ac(○,2)人工语言(2)非语言符号eq\o\ac(○,1)动作性符号:包括人利用自身的器官和物件去呈现出来的传播的符号。eq\o\ac(○,2)音响符号:特定的音响也可以作为表达信息的符号。eq\o\ac(○,3)图像符号:具有原来人或物的形态,但它已不再是原物,只是一种代表的符号,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eq\o\ac(○,4)目视符号:目视符号已没有原来事物的形态,但象征性地代表了特定的意义。2.三类法分为:(1)数序符号(Digital):包括口头语言、书写与印刷的文字符号。因为语言与文字是有先后顺序,不能打乱,如同数序一样,所以称数序符号。(2)形状符号(iconic):包括图画、图表、地图等。它是一种实际事物的抽象符号。(3)模拟符号(analogne):包括音乐或动作的符号。模拟符号又可分为视觉模拟符号(如动作和事物的活动图像)和听觉模拟符号(如音乐和音响)。(二)符号的本质1.符号代表事物:作为一种符号,归根结底它已不再是真实事物的本身,它只是某种事物的代表,一种符号只是一种事物状态与规律的代表。2.符号的意义来自经验:人从他有生命开始,很早便能把感观接触的东西加以组织,并形成意义。3.符号的意义因人而异、因传播环境而异:意义来自个人的经验,是个人经验和个人对事物反应的总和。任何两个人不会有相同的经验和反应。所以说,符号的意义是属于个人的,是因人而异的。符号也因传播环境不同而有不同的意义。随着时间的变迁,地点的转移,符号的意义也在变化。(三)教学媒体使用的符号符号受刺激感官数学符号形状符号模拟符号印刷品有插图√视觉无插图√视觉幻灯片无声√视觉有声√√视听觉电影片无声√视觉加字幕√√视觉有声√√√视听觉录音带√√视觉电视、录像√√√视听觉视听觉多媒体计算机课件√√√视听触觉四、教学媒体选择运用的原理与方法(一)教学媒体的特性呈现力(空间特征、时间特征、运动特征、颜色特征、声音特征)。重现力。传送能力。可控性。参与性教学媒体所使用的符号教科书板书模型无线电录音幻灯电影电视录像计算机表现力空间特性时间特性运动特性重现力即时重现事后重现接触面无限接触有限接触参与性感情参与行为参与受控性易控难控(二)教学媒体编制的效果原理1.共同经验原理在教育传播中,教师通过媒体向学生传送与交换教育信息,教师要与学生沟通,必须把沟通建立在双方共同经验的范围内。2.抽象层次原理抽象是把事物的个别特征去掉,取其共同点,去代表或说明同一类的事物。学生的学习必须从具体到抽象,只有形象,没有抽象,不能把学生获取的信息加工为知识与能力。因此,编制教学媒体选取素材必须在学生能明白的抽象范围上进行,并且在这个范围内的各个抽象层次上下移动。3.重复作用原理将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场合或用不同的方式去重复呈现,以达到好的传播效果。4.信息来源原理传播学研究证明了有信誉的和可靠的信息来源对人们有较佳的传播效果。因此在教学媒体编制中,选用的信息来源应该是有权威、有信誉、真实可靠的。5.最小代价原理:(三)教学媒体在促进教育变革和发展中的作用影响教师的作用影响教学内容影响教学方法影响教学组织形式辅助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习模式个别化学习利用媒体进行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实践教学利用媒体实施远程教学参考资料1.祝智庭主编.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南国农,李运林主编.电化教育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课后作业1.论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符号系统提高教学质量。2.请从教学媒体选择运用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教学媒体编制的传播效果原理等方面探讨,在教育教学中应如何选择媒体,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课后小记通过学习,学生理解符号的本质意义与类型,现代教学媒体用哪些符号去呈现教学信息。教学媒体编制的效果原理。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周次第5周教学时数4学时授课题目第3章现代媒传教学理论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过程、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方式、信息化教学方法等基本概念。2.了解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特点。3.认识构成信息化教学过程基本要素以及相互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过程、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方式、信息化教学方法等基本概念。教学手段讲授法教学内容与过程一、信息化教学过程的概念(一)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含义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的人与人之间互动的社会活动。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和解释教学现象和问题。例如:经典学派强调了教学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实用主义强调了教学以学习和应用为根本。从心理学的角度,强调师生的教学行为,尤其是教授者的行为;从哲学的角度,强调教与学双方的活动,尤其是学习者的认识活动。若从信息技术应用的角度看待教学,它就有了另一种现象和活动,我们称之为“信息化教学”。所谓信息化教学就是以现代教育媒体或信息技术及教育信息资源为中介,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信息化教学特指教育者和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方法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是师生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的教学活动,也是基于信息技术在师生间开展的教学活动。信息化教学与一般的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也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方共同活动。信息化教学要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重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也强调教学以学习为根本;它既关注学习者的认识活动,也重视教材、课程在教学中的中介作用等等。但是,信息化教学最显著的特色是:它重视现代教育媒体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强调了从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角度来认识、研究教学活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给教学带来高效率的工具,而且也使人们能够冲破基于传统工具而形成的旧有教学观念、思想的羁绊。所谓信息化教学过程是教育者和学习者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传递、接受与交流教育信息的过程。信息化教学过程不是单一的媒体传递教学信息过程,而是教育者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搜集、加工、处理和传递教育信息的过程,也是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查询、探索、接收和加工教育信息的过程。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教学过程发生了相应地变化,信息化教学过程有了自己的特点:1.信息化教学过程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开展教与学的过程。它不同于一般的教学过程,现代教育媒体和信息技术是信息化教学过程的重要基础和标志。没有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信息技术的教学不能称其为信息化教学,也很难说是信息化教学过程了。当然,是否是信息化教学过程,不能简单地以教学中出现的现代教育媒体形式、数量而论;不能以使用了几张以上的幻灯片、放了多长时间的录像、或使用了几次计算机等外在形式来认定。而是看现代教育媒体是否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起了作用,是否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了功能。只要现代教育媒体在教学真正解决了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不可缺少或替代的角色,哪怕仅用了几张幻灯片,几分钟录像或一次计算机都是信息化教学。所以,信息化教学过程不是追求用信息技术设备“彻底包装”起来的外在形式,而是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所真正起到的作用。2.信息化教学过程是教学双方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信息传递、交流和探索的规程信息化教学过程不仅有教师通过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活动,而且有学生利用媒体和信息技术进行主动探索、获得信息的活动。传统教学一般注重教师对信息的搜集、加工、整理,然后再传递给学生。信息化教学过程不仅有教师的这种活动,更有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搜集、加工和整理信息的活动。学生的这种活动在现代教学中将变的越来越重要。所以,信息化教学过程不仅体现教学活动的主要特征——传递知识和技能,更体现了学习者对教育信息的主动探求、加工和应用,这是信息时代对人提出的基本要求。此外,信息化教学过程还包括了对教学过程和教育信息资源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等教学工作。3.信息化教学过程是凭借丰富教育信息资源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过程与传统教学过程比较而言,信息化教学过程是在比较丰富的教育信息环境之中进行的。信息化教学不仅要以课程和教材为中介,而且利用了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使得课程和教材的表现方式或传递渠道变得多种多样,丰富了教育信息资源。教育信息资源的丰富表现在:信息呈现形式的多样化,可以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反映教学内容;信息交流方式的多样化,可以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工具进行交流,构成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利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可以超出了课堂和学校相对狭小范围来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信息资源。4.信息化教学过程是突破传统课堂教学限制的活动过程现代信息技术扩展或延伸了教学活动的时空间,使教学信息传播方式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教学方式和方法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例如: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一般是单向的、中心化的、由个人或少数人垄断知识或信息的传播。反映在教学中,就是教师垄断知识,并由他向学生们传播。形成了由个人向众人教学传播的方式,形成了“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拥有一桶水”的教学观念。而计算机网络则使信息和知识的交流具有了交互性、非中心化、自组织等特点,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在计算机网络中,人人都是信息的接受、加工者和传播者。每个教育者都可以把自己的教学要求和信息资源放在计算机网络上,让学习者不受时空限制地“点击”学习,并通过网络与学习者进行交流。每个学习者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向许多教师或专家请教,在无限的时空中获取信息,并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这样一来,可以在网络空间(赛博空间)中形成宽松、自由和多样化的教与学的活动。打破了传统课堂讲授单一的固定模式。(二)信息化教学过程的要素信息化教学过程是一个由多要素构成的整体系统。信息化教学过程由教育者、教育信息、现代教育媒体、学习者四个基本要素构成。所谓基本要素,是指该系统(事物)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缺少某一个基本要素就不能构成该系统。教育者、教育信息、现代教育媒体和学习者是信息化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必须说明,与一般教学过程相比,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的含义虽未改变,但拥有了新的特点:教育者,包括教师、教育信息设计者、编制者、教育管理者等,是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设计者、控制者和教育信息发送者。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他的主要工作是收集、处理、传送信息,对学习者进行教育,实现教育的整体目标。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教育者的工作方式和职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传统教学过程仅注重教育者的课堂中的教学行为,仅把课堂上的活动看作是教学;而信息化教学过程突破课堂时空间的限制,教育者的活动不仅在课堂上,也在“课堂”之外,他们不仅关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更要关注利用网络等信息技术对教育信息的搜集、加工、整理和创造。他们“面对”的学生不仅是课堂上的学生,而且包括网络空间中的学生。他们不仅指导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也要指导课堂外学生的学习活动等。教育信息,指在教育系统中传递、学习和交流的内容,也是教育者和学习者在教育活动中产生的维持其活动的中介内容。教育信息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教育内容,它是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传授、学习的知识、方法和技能等内容;二是指其他维持、控制、调节教育活动的中介性内容,如指令、要求、说明、询问、应答等内容。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教育信息的表现方式多样化,传递途径立体化。在信息表现方式上,可以文本、图形、图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方式来表现。在信息传递上,由过去印刷物的平面传递,到现在的通信卫星、地面微波通信、闭路电视、计算机网络等构成的立体化信息传递通道。现代教育媒体,是指教育中应用的以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工具。现代教育媒体是教育媒体的从属概念。它专指某类媒体,有较强的技术特征和时代特点。主要包括以电子技术为特点的信息媒体,如幻灯、广播、录音、电视等和以数字技术为特征信息媒体。现代教育媒体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概念。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对教育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而把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这类互动媒体又给予了特别看待,把它们又称之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媒体。学习者是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既是教育信息接受者,也是教育信息的探询者。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可接触更多的教育信息资源,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学习者不仅在课堂上接受教师面对面的讲授、指导,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其他的教学信息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而是主动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探求、搜集和加工信息,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面对”不仅是课堂上的某个教师,也包括通过网络“接触”的与学习主题内容有关的其他“教师”。(三)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教育者、教育信息、现代教育媒体和学习者之间存在六种关系:即教育者与教育信息、教育者与教育媒体、教育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教育信息、学习者教育媒体、教育媒体与教育信息等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教育者与学习者的关系、教育者与教育媒体和学习者与教育媒体的关系(人机关系)起着主导作用。1.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教育者与学习者、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构成教学的主要矛盾或主要问题。教学理论对师生关系的分析往往是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背景下,在师生面对面交流的基础上,从认识论的角度把师生关系看成主客体关系。从教的角度看,教育者就是主体,学习者和教育信息等就是客体,是教育者认识和作用的对象;如果从学的角度看,学习者就是主体,教育信息和教育者是学生认识的对象。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目标往往是由教师来确定,有时学生的活动由教师来控制和调节。所以,学生的主体性便打了折扣。信息化教学过程不仅发生在课堂中,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和信息技术还产生了远程教学和网络空间的教学活动,使得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变得多样和复杂了。随着教学时空间的变化,教学方式的改变,师生的主客体关系也在发生变化。我们就不能用单一的、简单的模式去概括。在远程教学中,由于教师与学生并不直接接触,教学双方是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产生教学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关系就显现了出来。教师是主体,他可以选择教学目标,可以制作教学节目,可以选择方法和媒体等,这些都显示了教师的主体性。但他却无法直接控制和调节整个教学过程,当教师面对镜头或屏幕实施其教学行为时,他并不一定知道学生是谁,他们在何时何地学习;教师的直接对象是教学信息内容和媒体,通过媒体传递教学内容和教学意图,间接的对象才是学生。同样,学生也是主体,他们可以选择学习目标,可以选择课程内容,可以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可以选择用何种媒体和方式进行学习等,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性。当然,借助广播、电视等媒体,学习者也无法对学习的进度进行控制或调节。学生的直接对象也是教学内容和媒体,间接的对象才是教师。现代教育媒体在教学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既是连接师生双方的中介,也双方的客体。教师(主体)教师(主体)媒体(中介、客体)学生(主体)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教育者和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就更加突出,主客体关系就更复杂。计算机网络不仅提高信息流动的速度,达到大范围的信息共享,更重要的是它营造了一种全新的信息环境。它是带来了“全球脑”、“全球意识”;超文本链接以多重性的路径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非线性的语义情境,突出了非线性、非等级、无疆界和客体指向的阅读与思维方式;虚拟技术使学习者在知识的探求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其能动作用等等。在计算机网络中,教师不仅是主体,还可以把自己的主体意识和要求交给计算机网络去“代理”,以此来影响学习者;学习者也是主体,他们通过网络去主动探求信息,也可以将自己的主体意识交给计算机网络来实现某种目标和任务,并完全控制自己的学习进程。而计算机网络及信息资源既是师生双方之间交流的中介,又是双方认识的客体,还在双方之间“代理”、“虚拟”主体或客体的角色。于是,形成了主体(教师、学生)与客体(网络)、主体(教师)与代理客体(网络)、代理主体(网络)与客体(学生)等多重关系。可以说,计算机网络不仅创造了新的信息空间(赛博空间Cyberspace),还创造了新的师生关系。计算机网络扮演多重角色计算机网络扮演多重角色(中介、客体、代理主体、代理客体等)教师(主体)学生(主体)教师(主体)学生(主体)网络教学中的师生关系2.信息化教学过程的人机关系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人(教育者和学习者)与教育媒体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教学既要发挥人的主动性、利用人力,也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教育媒体。人与教育媒体的关系,主要是二者的相互制约及联结问题。教育媒体要由人来操作,人有驾驭教育媒体的能力。如果教育者和学习者善于运用教育媒体,教育媒体就能充分发挥作用,反之亦然。教育媒体不仅制约师生的活动方式,而且可以解放师生,增强师生教与学的能力。例如广播电视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习内容进行大范围的传播,增强了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能力。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不仅给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而且还给学习者提供了搜集、加工、组织教学信息的工具平台,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强化了教师的信息加工和教学能力。在教学中,人的因素和教育媒体是协同起来发挥作用。不能只追求教育媒体的花样翻新,而忽视师生运用教学手段能力的提高,忽视各种媒体的组合与运用;同样,也不能无视现代教育媒体和技术的迅速发展现实,不能轻视教育媒体对教学工作所起的作用,走抱残守缺的路子。只有既重视人的作用、提高人的能力,又重视教育媒体的改进和积极、正确地应用,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使人力和工具合理地组合,形成良性配置,才能使现代教学高效、快捷、圆满。另外,计算机网络打破了旧媒体的传播方式,建立了新的信息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对依靠旧媒体建立起来的教学观念、规则是一种革命和挑战。人与媒体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旧媒体的传播是一个人或少数人对众多人的传播,是有一个权威特征的传播,是一种有等级、有某个主体意识的传播。在这种传播中人是媒体工具的使用者,媒体是被使用者,是传播信息的工具。而网络却打破了传统传播的规则和方式,其信源泛化,每个人都可以是传播者,传播者的权威被弱化;信宿角色双重化,在网络环境中,传播者亦是受播者,受播者亦是传播者,两个角色被融为一体。不仅如此,人与媒体在智能层面上相互渗透,某些功能和角色互换。在这种传播中媒体不是被动的工具,而是被使用者——人赋予“活力”的人工智能工具。尽管如此,计算机网络依然是为教学服务的工具,人(教育者和学习者)依然是这种工具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其人——机关系的实质没有变化。参考资料1.祝智庭主编.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南国农,李运林主编.电化教育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课后作业1.信息化教学过程较传统的教学过程有哪些特点?2.简述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间的关系。课后小记通过本次的教学,学生掌握了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过程、信息化教学方式等基本概念。构成信息化教学过程基本要素以及相互关系,教学效果良好。周次第6周教学时数4学时授课题目第3章现代媒传教学理论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几种基本分类形式。2.了解各种信息化教学方法含义及应用步骤。教学重点和难点构成信息化教学过程基本要素以及相互关系。教学手段讲授法教学内容与过程二、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基本模式和方(一)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基本模式1.模式的含义及构成所谓模式就是以一种简化的方式来表达真实、复杂的事物的一种代表物。它概括并提供了真实事物的结构和发展顺序。模式通常将不易直接观察或描述的复杂现象变成简化的、可描述的东西。例如,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和过程。人们很难对它们给予全部直接的观察,也很难在自然状态下把握它们的各种要素及其各种关系。利用教学模式就可以降低其复杂性,抽取出主要因素和环节,让我们在一个较为简化的框架上对该现象进行描述和探讨。一般用文字、字母、符号、线条等来表达。所谓信息化教学模式,就是指在现代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师生之间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而形成的有较为稳定的教学策略、结构和程序的活动范型。信息化教学模式一般由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技术环境、教学策略和人——机关系等若干要素组成。与一般的教学模式不同,信息化教学模式多了技术环境和人——机关系等要素,有了自己的特色。(1)教学思想或理论这是信息化教学模式赖以形成的思想基础。在不同教学思想或观念指导下,会形成不同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学思想和观念制约着教学目标的制定,技术手段的应用,教学策略的安排,以及师生角色的扮演等等。例如,在强调知识学习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就会形成以传授知识,强调以最终检验结果为特色的教学模式;若在强调培养学习者的独立型、主动性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就会形成注重学习过程,发挥学习者主动性为特色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教学思想和理论是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灵魂。(2)教学目标这是信息化教学模式所追求的预期的教学结果。它是信息化教学模式运行的指南,也是一定教学思想和观念的具体化表现。一般说,一种类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大致有同样性质的教学目标,不同类型的模式就有不同性质的教学目标。如问题学习模式的教学目标一般着眼于培养学习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能;而探究学习模式的教学目标一般重在培养学习者研究和发散思维的能力等等。(3)技术环境这是信息化教学模式赖以运做的物质条件。幻灯投影、电视录像、计算机网络等以各自的性能影响着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各自的信息传输特点制约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展开。与一般的教学模式相比,技术环境这个要素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显得十分重要,它体现了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色。(4)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信息化教学展开的步骤、过程、方式和方法的总和。它是教学模式具有稳定运做结构的外在表现。特定的教学模式就表现在它有其独特的操作程序、教学方法和措施上。(5)人——机关系人——机关系是构成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重要因素。也是不同与一般教学模式之处。“人”指教育者和学习者,“机”指媒体设备等技术环境。人——机关系包括: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师生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就形成了特定的师生关系,同时,也与所使用的媒体形成了不同的相互作用关系。师生关系和人——机关系的交融就构成了特定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对教学模式的表述,有多种方式和角度。有的从教学组织形式的角度来表述,有的从教学活动过程来表述,有的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来表述等。乔伊斯和韦尔等人在其著作《教学模式》中从社会型教学、个人型教学、信息加工、行为系统等几个层面表述了22个模式;吴立岗主编的《教学原理、模式和活动》以古代、近代和当代的历史发展为主线,以国外和国内为两大板快,以教学思想、观点和方法为层次,把古今中外的教学模式梳理了一遍,提出了27个教学模式。毫不奇怪,由教师、学生、教学思想、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要素构成的教学过程模式,这些要素中的某一个发生变化,就会带来整个模式的变化。不难想象,这些要素的变化组合就会衍生出许许多多的模式。为此,我们以构成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为核心,仅就基本的教学模式作介绍。2.教学模式的基本类型(1)以“教”为主的模式以“教”为主的模式,就是指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组织,以及对教学方法和媒体应用,是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并以系统地传递知识和技能为基本目的的教学活动范型。这类模式充分肯定教师的权威作用和地位,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这类模式的思想根源来自赫尔巴特、凯洛夫等人的理论。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的任务在于通过不同学科的教学来形成学习者的各种观念,教学必须使学习者在接受新教材时,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在教学中,教师是塑造儿童心灵的人,把教师放在极重要的位置。并形成了著名的“五段教学”过程。后来,原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等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基础,对这种教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改造,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认识活动,强调要围绕这种认识活动规律开展教学工作。强调教师在指导学生认识活动过程的重要性。于是形成了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占有主流的地位。在教学目标上,这类教学模式由教师确定教学的目标,并将这些目标进行分解,具体化,按具体教学目标的要求向学生实施教学。总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注意对其道德、情感等方面的培养等。在技术环境上,现代教育媒体在这类教学模式中主要充当传递教育信息的角色。它们在教师的操作和控制下,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可以突破课堂的时空间限制,“将所讲的对象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零与整、虚与实之间互相转化,”极大地丰富了教学信息的表现方式等。为教师的教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教学程序上,首先由教师确定好教学目标,设计、组织好教学内容,安排好教学方案和步骤,然后教师按方案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教学方法向学生系统地传授教育信息,最后评价学生的成绩或学习结果。以“教”为主的模式往往有比较固定的教学环节或结构,如“五段教学”包括了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等环节相接的过程。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这类模式一般注重班级教学形式和小组教学形式。在师生关系和人——机关系上,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育信息的传授者,学生是被组织者,是教育信息的接受者;教师处在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指导的地位。在人——机关系上,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现代教育媒体主要扮演着传递信息工具的角色;所以,在人——机关系上形成应用与被应用、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这类教学模式的优点,相对而言,这类模式能使师生在单位时间内,传送和接受更多的知识信息,它们是人类传播系统知识最为经济的模式。这类模式容易被教师掌握,也容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的口头表达和现代教育媒体密切结合起来,就能加大教学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这类模式的缺点是,容易忽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容易造成教师包办学习者的活动,教师讲的多,学习者活动的少等弊病;束缚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满堂灌”的现象等。从教育传播的角度看,这类模式大致的信息传播环节是:教育信息必须先经过教育者的选择、组织,并做适当的制作和加工,使教学内容在形式上更适合于传播,适合于学习者接受;然后,由教育者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向学习者传播相关的信息,学习者在教师和现代教育媒体的传授和传递下学习、接受信息;学习者把自己的反馈信息回传给教师。(2)以“学”为主的模式以“学”为主模式,是指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安排,以及对教学媒体和方法的应用是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以鼓励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学习而构建的教学活动范型。这类模式旨在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类模式的教学思想源自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19世纪末,生产于欧洲的“新教育”运动和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不满意那种脱离社会实际生活,以专一的、系统的传授知识为基本特征的传统教学,不满意以教师为中心的、僵化的、灌输式的教学;提出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要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生长,亦即儿童的本能、机能的不断发展、生长。因此,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活动为中心等。后来罗杰斯的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都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和模式。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有这样一些共同特点:教师不直接将知识或答案交给学生,而是为学生设置学习情景,或提出问题,或布置任务,促进他们自己学习,这类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上,把学生的自我发展当作教学的中心任务。教师为这种学习尽力营造相对宽松、和谐、积极、主动的教学活动氛围。在教学目标上,这类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自己的发展为目标,不能由教师主观地、强制地指定教学目标。其教学目标注重对学习者实际能力的培养,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在技术环境上,现代教育媒体在这类模式中不仅扮演信息传递的角色,而且主要充当学生查寻和探索信息,处理信息的认知工具的角色。在这类教学模式中,学生与现代教育媒体直接接触,他们不仅能够从现代教育媒体得到多样化的信息呈现方式,还能利用计算机网络主动搜集、查寻、检索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如果说,现代教育媒体在以“教”为主的模式中扮演信息传递的角色,是丰富信息呈现环境的话,那么,在以“学”为主的模式中,现代教育媒体主要被学习者用来搜集、探索信息,解决问题的,扮演着学生认知的工具。它们丰富了信息探索和处理的方式和方法。在教学策略上,这类模式大致的活动过程是:教师创设特定的情景,布置任务或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的特定情景和要求,应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学习,查询和检索信息资料,开展分析和解决问题活动,教师只是对学生的活动加以引导或辅导,最后,由学生完成作业,提出结论或报告,教师在学生提出报告或结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与前一类模式相比,倾向于“学”的模式一般没有比较固定的环节或结构,是由学生自己的活动来安排的。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一般采用个别化教学或小组教学的形式。在师生关系和人——机关系上,教师依然是教学的组织者,但不是教学内容的传递者,他对学生起辅导和引导的作用;学生依然是被组织者,但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在教师的要求和帮助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在人——机关系上,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现代教育媒体是为教学活动服务的工具,这种基本关系没有改变。必须说明,在以“学”为主的模式中,现代教育媒体中的计算机要扮演人机对话中的智能化“教师”,替代了教师的工作,或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使得“机”的地位得到提升,作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是,从教学的根本上看,其人——机关系依然是以人为主,机为人服务,不可能发生主次颠倒。这类教学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培养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能够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其缺陷是:这类模式对教师、媒体和教育信息资源等方面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辅导教师的数量和媒体的数量要多,而且要有大量的、与课题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源。否则,该模式的应用受限制。相对说,在较短的时间内不易让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其教育信息传播模式是:在这类教学活动中,教育信息可以由教师设计和制作,但大多是依靠其他专业人员设计、制作的信息内容。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提出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南面试模拟36
- 地方公务员山西申论2006年
- 2024年进口货物运输代理协议
- 2015年06月29日下午湖北省武汉市公务员面试真题
- 北京申论模拟154
- 2024年离婚协议范文
- 二手房交易资金托管协议2024年
- 2024年公司保密和竞业禁止合同范本
- 福建申论模拟119
- 2024年简单版劳动合同范本
- 2024年浙江省嘉兴平湖市事业单位招聘57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期中测试卷(1-4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 仓库租赁、物资仓储保管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项目七《包饺子》(课件)三年级上册劳动人教版
- 2024-2030年中国玻尿酸填充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题27 古诗文默写之开放性默写题-不会在开放中找限制含答案
- 医疗健康大数据与智慧医疗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 教学计划(教学计划)-2024-2025学年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 2024至2030年中国边缘AI计算盒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学前教育(幼儿园)行业研究报告
- 2024年五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2 Relationships Unit 6 Family life教案 牛津沪教版(三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