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608024课程名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英文名称:AirPollutionControlEngineering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总学时:64讲课学时:56实验学时:0学分:4适用又•象:环境科学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环境学概论等执笔人:王岩审定人:张金萍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主干课程。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先修完《高等数学》、《环境学概论》等有关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全面掌握大气污染的来源、途径和机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大气污染控制的原理、方法和实践,同时,还要求掌握与此相关的标准和政策法规及其发展前景,一方面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研究能力,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实际操作、设计等实践实验能力。1、使学生掌握燃烧过程中污染物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减少污染物的形成;结合污染气象学的基本知识,学习污染物的扩散、传输,学会计算排放源强与环境浓度间的关系。2、使学生掌握颗粒物的物理性质及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为除尘打下基础。掌握各种除尘器的除尘原理,设备结构组成,运行的工艺参数以及初步的除尘器设计。3、使学生掌握气态污染物的扩散、吸收、吸附和催化等这些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为废气脱硫、脱硝和除去VOCs打下基础。了解各种脱硫、脱硝和VOCs控制工艺的过程、特点与设备。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1、优化课程结构,构建系统的学科体系。处理好学科各章节的内容,把握经典知识与现代知识、宏观知识与微观知识、多学科间知识交叉的关系。2、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提高教学效果。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社会、经济、生活以及研究的实际,注重采用工程的方法来解决现实污染问题。4、既要重视课堂教学,也要重视课后复习和阶段性、期末的总复习。特别是总复习可以建立学生对环境工程学科系统性、整体性的观点。适当组织一些讨论和答疑。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重点: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难点:大气污染的来源,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教学要求:.了解大气污染的分类、组成、分布及大气污染问题;.理解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定义。教学内容:第一节大气与大气污染第二节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发生量.中国城市大气污染概况第三节大气污染的影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植物的伤害.对器物和材料的影响.对大气能见度和气候的影响第四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含义.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第五节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教学重点:重点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污染物形成机理,重点掌握燃烧所需空气体积、产生的烟气体积和燃烧过程污染物排放量计算。难点:理论烟气体积、实际烟气体积和燃烧过程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教学要求:.了解燃料的种类、组成;.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污染物形成机理;.掌握燃烧的计算。教学内容:第一节燃料的性质(煤、石油、天然气和非常规燃料)第二节燃料燃烧过程.影响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燃料燃烧的理论空气量.燃烧产生的污染物.热化学方程式第三节烟气体积及污染物排放量计算.烟气体积计算.污染物排放量计算第四节燃烧过程硫氧化物的形成第五节燃烧过程中颗粒污染物的形成第六节燃烧过程中其他污染物的形成第三章大气污染气象学教学重点:大气层结构及大气的热力过程。难点:大气的热力过程;大气稳定度和逆温。教学要求:.了解与大气污染相关的气象学基本知识;.理解大气圈的结构和主要气象要素;.掌握大气的热力过程,大气稳定度和逆温;.掌握风速随高度的变化;.理解地方性风场的影响。教学内容:第一节大气圈结构及气象要素.大气圈垂直结构.主要气象要素:气温、气压、气湿、风向和风速、云况、能见度第二节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大气和地面的热交换.气温的垂直变化.大气稳定度.逆温.烟流形状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第三节大气的运动和风.引起大气运动的作用力.大气边界层中风随高度的变化.近地层中的风速廓线模式.地方性风场第四章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教学重点:影响污染物稀释扩散法控制的有关条件;污染物浓度估算的高斯模式;烟囱高度的设计方法。难点:污染物稀释扩散法控制,污染物浓度估算的高斯模式。教学要求:.了解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掌握高斯扩散模式;.理解烟囱高度的设计方法和厂址的选择原则。教学内容:第一节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第二节高斯扩散模式.高斯模式的有关假定.无界空间连续点源扩散模式.高架连续点源扩散模式.地面连续点源扩散模式.颗粒物扩散模式第三节污染物浓度的估算.烟气抬升高度的计算.扩散参数的确定第四节特殊气象条件下的扩散模式.封闭型扩散模式.熏烟型扩散模式第五节城市及山区的扩散模式第六节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模型第七节烟囱高度的设计第八节厂址选择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教学重点:颗粒物的重要物理性质,包括粒径和粒径分布,密度,荷电性和导电性等;除尘装置性能指标(压力损失、分级除尘效率和总除尘效率);除尘技术的理论基础,即不同作用力下对颗粒物的捕集,包括重力、离心力、静电力和惯性碰撞。难点:对数正态分布及颗粒物捕集的动力学理论基础。教学要求:.掌握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及其他物理性质;.掌握评价净化装置性能的技术指标;.掌握颗粒物捕集的动力学理论基础。教学内容:第一节颗粒的粒径及粒径分布.颗粒的粒径:斯托克斯直径和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函数:算数平均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对数正态分布第二节粉尘的物理性质真密度、堆积密度、安息角、滑动角、比表面积、含水率、润湿性、荷电性、导电性、粘附性、自燃性和爆炸性

第三节净化装置的性能1,净化装置技术性能的表示方法2.净化效率的表示方法第四节颗粒捕集的理论基础.流体阻力.阻力导致的减速运动.重力沉降.离心沉降.静电沉降.惯性沉降.扩散沉降第六章除尘装置教学重点:过滤式除尘器的机械除尘器作原理、结构与设计;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选型和设计;过滤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选型和设计;除尘系统的选择设计与除尘器的发展。难点:旋风除尘器、电除尘器、文丘里除尘器和过滤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教学要求:.了解除尘器的类型,包括各矛汴式和湿式除尘器;1.掌握各种除尘器的工作原理,除尘效率的计排阴钎净空间匕潟旋内涡旋推体储战斗r।.能进行除尘器的简单设计。教学内容:第一节机械除尘器|儿]

重力沉降室教学要求:.了解除尘器的类型,包括各矛汴式和湿式除尘器;1.掌握各种除尘器的工作原理,除尘效率的计排阴钎净空间匕潟旋内涡旋推体储战斗r।.能进行除尘器的简单设计。教学内容:第一节机械除尘器|儿]

重力沉降室1T1.2.3.惯性除尘器旋风除尘器极限轨迹)结构组成气流运动)压力损失除尘效率影响除尘效率的因素设计选型第二节电除尘器.工作原理.电晕放电.粒子荷电:电场荷电和扩散荷电.荷电粒子的运动和捕集:德意希公式或安德森方程.被捕集粉尘的清除.电除尘器的结构.粉尘电阻率.电除尘器的选择和设计.热端电除尘器第三节袋式除尘器.工作原理.压力损失.袋式除尘器的滤料和清灰(机械振动清灰、逆气流清灰和脉冲喷吹清灰).袋式除尘器的选择、设计和应用.电袋除尘器(视频资料)第四节湿式除尘器.概述.除尘机理.喷雾塔洗涤器.旋风洗涤器.文丘里洗涤器第五节除尘器的选择与发展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教学重点:双膜理论模型,吸收的机理,吸收速率,吸收设备的计算;吸附剂,吸附速率,吸附机理,吸附设备性能特点及固定床和移动床的计算;催化剂,催化原理,催化动力学。难点:吸收塔的设计,吸附设备的计算和催化反应动力学。教学要求:.掌握气体扩散、气体吸收、吸附和催化的基本原理及相关计算。教学内容:第一节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吸收原理双膜理论的基本论点是:相互接触的两流体间存在着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各存在着一个很薄的流体膜层。溶质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此两膜层。相界面没有传质阻力,即溶质在相界面处的浓度处于相平衡状态。在膜层以外的两相主流区由于流体湍动剧烈,传质速率高,传质阻力可以忽略不计,相际的传质阻力集中在两个膜层内。.物理吸收传质计算.化学吸收传质计算.吸收设备:吸收塔塔高的计算第二节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吸附原理.吸附剂.吸附速率.吸附工艺与设备计算:固定床与移动床的计算第三节催化法净化气态污染物.催化原理与催化剂.气固催化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控制、内扩散控制、外扩散控制以及宏观动力学方程).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动力学方程.气固相催化反应器第八章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教学重点:燃烧中燃料脱硫技术即流化床燃烧技术,高浓度二氧化硫尾气的回收与净化,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脱硫。难点:流化床燃烧脱硫技术,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脱硫。教学要求:.了解硫循环及硫排放;.了解燃烧前燃料脱硫;.掌握高浓度二氧化硫尾气的回收与净化;.理解和掌握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脱硫技术。教学内容:第一节硫循环及硫排放第二节燃烧前燃料脱硫.煤炭的固态加工.煤炭的转化.重油脱硫第三节流化床燃烧脱硫.流化床燃烧技术概述.流化床燃烧脱硫的化学过程.流化床脱硫的主要影响因素.脱硫剂的再生第四节高浓度二氧化硫尾气的回收与净化第五节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脱硫.烟气脱硫方法概述.石灰石/石灰法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喷雾干燥法烟气脱硫技术4,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海水烟气脱硫技术6,湿式氨法烟气脱硫技术.干法烟气脱硫技术8.烟气脱硫技术的综合比较第九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教学重点:燃烧过程中热力型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先进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烟气脱硝技术难点:热力型氮氧化物形成的热力学,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SC*SNC般术。教学要求:,了解氮氧化物性质和来源;2,理解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3,掌握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和烟气脱硝技术。教学内容:第一节氮氧化物性质及来源第二节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1,热力型氮氧化物形成的热力学与动力学2,瞬时氮氧化物的形成3,燃料型氮氧化物的形成第三节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1,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2,先进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第四节烟气脱硝技术1,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脱硝.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脱硝3,吸收法净化烟气中的氮氧化物4.吸附法净化烟气中的氮氧化物第五节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第六节氮氧化物控制的经济评价四、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章(或编)次讲课习题课讨论课实验其他合计A章22第F617第三章33

第四章44第五章7712113第七章18220第八章44第九章22总复习22合计563564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课外习题见课件和教案。讨论课内容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