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余丽冰小组)_第1页
教学设计方案(余丽冰小组)_第2页
教学设计方案(余丽冰小组)_第3页
教学设计方案(余丽冰小组)_第4页
教学设计方案(余丽冰小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配色美的形式原理》教学设计方案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配色美的形式原理》教学设计方案课程:《教学设计》指导老师:尹睿开课时间:20122013年度第1学期专业:教育技术学班级:10级二班小组名称:RP低小组小组成员:余丽冰20102805065、厉硕文20102802063、张雯20102805064、张硕司20102805028、李传帮20102805058、秦茜20102805080目录TOC\h\z\t"一级,1,三级,3,二级,2"1.教学内容 11.1教材 21.2知识点 21.2.1美的定义 21.2.2美的构成形式 21.3知识点结构图 31.4知识重难点 41.4.1知识重点 41.4.2知识难点 42.教学目标 52.1知识目标 52.2能力目标 52.3素质目标 53.学习者特征分析 53.1学习者一般特征分析 53.2学习者起点水平分析 63.2.1价值观念 63.2.2学习认知 63.2.3知识和能力基础 64.教学资源设计 74.1基于moodle的网络教学平台设计 74.1.1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简介 74.1.2moodle网络教学平台框架图 74.1.3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功能 84.2网络课件设计 84.2.1网络课件简介 84.2.2网络课件框架图 84.2.3网络课件功能 95.教学过程设计 95.1教学模式设计 95.1.1教学模式简介 95.1.2教学模式图 95.2教学流程设计 105.2.1教学流程图 105.2.2具体教学流程表 126.教学评价 146.1课堂评价 146.1.1课堂练习测评 146.1.2课堂实践成果点评 146.1.3课堂问题反馈 146.2在线评价 146.2.1在线学习记录 146.2.2基于小组项目合作学习评价 141.教学内容1.1教材《配色美的形式原理》选自《现代视觉媒体美术》第六章色彩构成第二节的内容。属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本科一年级学生专业选修课——《基础美术》的课程内容。1.2知识点1.2.1美的定义美就是表现于知觉与形式之间变化中的统一,或复杂中的秩序。1.2.2美的构成形式(9种)均衡:是指视觉上感受到的一种力的平衡状态。表现在色彩造型方面,是指将各种配置的要素在视觉上产生一种稳定的构图形式。强调:是画面求取平衡的手段。在色彩配列中,以适当的比例关系合理利用色彩的明暗,大小,软硬,冷暖,鲜浊等对比,都能突显出所要表达的主题,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从而构成整体中的强调。节奏:是指色的抑扬格调或某种方向性的移动、反复变化,使视觉上会感觉到动的连续和相互关联的韵律,使单调的色彩活泼化。a.渐变节奏:按色相、明度、纯度依一定秩序作色相推移、明度推移、纯度推移,呈阶梯式逐渐变化或循环反复。b.重复节奏:将色相、明暗、纯度、强弱等两个以上的同一要素进行配列,交替反复,造成具有动势的抑扬调子。对比:对比色即异质色彩的对立,但并非各不相干,而是宾主协调,才能相得益彰。呼应:是配色平衡的桥梁和手段,任何色块在布局时都不应孤立出现,它需要同种或同类色块在上下、前后、左右诸方面彼此互相照应,以保持画面色彩平衡。a.局部呼应:以同种色或类似色与主色左右、上下做大小、疏密、聚散、点缀、照应,使彼此间在空间距离上产生一种联系,就形成了局部呼应。b.色彩的全面呼应:使各种色块混入同一种色素,平均敷上一层色彩,从而产生一种内在的联系。层次:色彩的前进、后退感觉影响着色彩的层次变化。色彩的层次受色彩的明度对比和纯度变化的影响。点缀:是指小面积重点部位的配色,是面积对比的一种形式。具有活跃的特点。衬托:是指图色与底色(或背景色)的映衬关系。a.明暗衬托:利用色彩的明度对比,用较大面积的亮色(或暗色)衬托较小部分的暗色(或亮色)。b.冷热衬托:利用色彩冷暖对比,用较大部分的冷色(或暖色)衬托较小部分的暖色(或冷色)。c.灰艳衬托:利用色彩的纯度对比,用较大面积的灰色(或艳色)衬托较小部分的艳色(或灰色)。d.繁简衬托:大面积单纯的底色上配以小面积的多彩纹样,或以多彩的背景上配以单纹样称为色彩的繁简衬托。渐变:是指一种颜色按照一定的比例递增或递减,有规律地逐渐转变另一种颜色的连续过程。a.明暗渐变:无彩色由黒一灰一向的渐变。b.色相渐变:类似色相系列渐变,对比色相系列渐变,互补色相系列渐变,全色相渐变和色相混合渐变等。c.纯度渐变:由灰—艳的渐变。d.冷暖渐变:由冷一暖的渐变。1.3知识点结构图本节课主要包括“美的定义”和“美的构成形式”两部分的知识内容,详细的知识点结构如下图所示:1.4知识重难点1.4.1知识重点九个配色原则的概念以及其具体的操作方法。1.4.2知识难点如何综合运用九个配色原则进行配色。2.教学目标2.1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结合学习资源理解美的定义以及配色美构成形式的概念和原理,识记配色的基本知识和技巧。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结合学习资源理解配色美的构成原则的具体操作方法。2.2能力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本次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分析不同配色形式的画面,能够准确说出各个画面的配色形式。学会通用各种配色方法,进行理性和感性的色彩组合变化;综合运用各个形式的配色原理和方法,给画面配色。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本次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结合课程提供的学习资源完成小组自主学习实践的任务,同时提高小组协助学习能力。2.3素质目标通过案例学习和自主学习实践,能够让学生理解配色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培养色彩的应用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供释放潜力——创造力的方法,帮助学生进入一个有创造力、直觉和想象力的意识层面;提高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3.学习者特征分析3.1学习者一般特征分析学生是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年级学生。学生刚刚踏入大学校门,对大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都还处于适应阶段。在学习上,还带有高中学习的特征。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学习好奇心,尊重老师。在新环境中学习,渴望被肯定,继而会具有积极的态度。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具有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对于本专业的必修课,学生相对会比较认真积极学习,而且学生对于美术这一类的审美轻松课程比较偏爱。在平时生活中,学生接触过一定的与美术相关事物,如海报、广告设计。这样让学生有了一定的审美觉悟。小学和中学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于美术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技能基础。3.2学习者起点水平分析3.2.1价值观念大学生在智能发展上呈现出进一步成熟的一系列特征。他们的思维有了更高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并由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他们观察事物的目的性和系统性进一步增强,并能掌握事物本质属性的细节特征;思维的组织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独立性更为加强;注意更为稳定,集中注意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大学生在情感方面已有更明确的价值观念,社会参与意识很强,深信自己的力量能加速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学习动机倾向于信念型;自我调控也已建立在日趋稳定的人格基础上。3.2.2学习认知《现代视觉媒体美术》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以后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知识储备。再者,美术在大学各色课程中为比较轻松,比较令学生期待的课程。相对来说,美术课程会比较受欢迎,同学们也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3.2.3知识和能力基础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曾在小学、中学学习过美术课程,所以,对于美术的理论概念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对于绘画有一定的能力基础。但是,小学、中学并不重视美术,只是将其当作一种轻松的拓展学习课程。相应地,学生对美术没有系统地学习。深入的知识点和技能,缜密的美术学习系统,学生还无法掌握。不过,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会接触不少美术作品,如海报、广告设计,这样就使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升审美观。4.教学资源设计4.1基于moodle的网络教学平台设计4.1.1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简介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是一个基于网络,开源,免费的,兼容性、可扩充性以及灵活性都较强的课程管理系统。本节课是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在传统课堂中融入moodle网络教学平台,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其零成本、易用性、可扩充性、灵活性等特点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以及组织合作学习等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4.1.2moodle网络教学平台框架图4.1.3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功能课程教学方面Moodle支持各种多媒体资源,如视频、音频、Flash、电子文档和图片等,这些资源使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样化;同时Moodle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包含WIKI、讨论区、在线作业、程序教学、测验和互动评价等,这些活动为课程提供了在线交流、协作共建、师生互动和即时评价等功能。课程管理方面利用Moodle角色管理功能可以为教师和学生委派角色,从而控制教师和学生在不同的活动模块中的访问权限;同时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可以进行分组教学和成绩管理等。总的来说,网络学习平台将教师的教学行为由课堂内扩展到了课堂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授课,课后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络交互工具进行学习和讨论交流,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4.2网络课件设计4.2.1网络课件简介本课件内容为《现代视觉媒体美术》第六章第二节“配色美的形式原理”,属于综合型网络课。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集教学和学习为一体,不仅具有教学功能,能辅助教师的教学;而且具有学习功能,能辅助学生的自主学习。它既针对某方面的知识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又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评测练习和具有模拟训练功能的工具。同时采用了游戏教学策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会使用配色原理,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提高色彩的搭配能力。4.2.2网络课件框架图本课件主要有画室简报、配色手册、创意工艺、休憩时分、拓展园地五个模块组成,“画室简报”模块对课件的框架结构、使用说明和教学目标作简要的介绍;“配色手册”模块是课程知识内容的呈现;“创意工艺”模块是本课件的模拟训练工具;“休憩时分”模块是设计成大富翁小游戏的游戏型课程练习;“拓展园地”则为与本课程相关的课外学习资源。详细的框架结构如下图所示:4.2.3网络课件功能本课件集教学和学习为一体,不仅具有教学功能,而且具有学习功能。也就是说,它既针对某方面的知识进行详细地分析和讲解,又提供了相关的学习资源、评测练习和具有发现探索功能的工具。既可以辅助教师的教学,又可以辅助学生的学习,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5.教学过程设计5.1教学模式设计5.1.1教学模式简介本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也称BlendingLearning,所谓Blending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本课程通过将Moodle网络教学平台融入到传统教学中,形成一种基于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模式,主要包括建构性学习环境设计、课堂教学、在线教学和发展性教学评价四个环节。Moodle可将教师的教学行为由课堂内扩展到课堂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授课,课后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络交互工具进行学习和讨论交流,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5.1.2教学模式图以下为基于moodle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图,主要包括建构性学习环境设计、课堂教学、在线教学和发展性教学评价四个环节。基于moodle的混合式教学模式5.2教学流程设计5.2.1教学流程图对于教学流程的设计,按时间的跨度分为四个环节,即课前进行教学环使用培训、对课堂上对教学内容进行课堂上的讲解、课后师生在网络上的交流学习以及课堂上小组项目实践成果汇报。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5.2.2具体教学流程表课前培训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资源的使用进行教学环境使用培训,使学生熟悉教学环境,排除技术障碍,为保证教学效率奠定基础。认真听讲演示moodle教学平台的每个板块,同时讲解每个板块对教学的支持功能,使学生熟悉教学环境。教学计划说明,教师在课堂上把课前公布于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教学计划作进一步说明。其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活动安排和教学评价方式等。认真听讲,上机阅读教学计划,体验moodle教学平台的使用。简介moodle平台上的教学计划。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分组,组成学习小组,并在moodle平台上创建学习小组博客,讨论出各小组小组名、小组口号等。按照老师的安排登录moodle平台上创建学习小组。学生利用moodle平台创建学习小组。课堂上教学内容讲解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资源的使用课程学习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观看视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体验才算是美?在配色上需要给人怎样的体验才算是美?”登录moodle平台观看课程导入视频,思考讨论,完成活动一的讨论。在moodle平台上呈现资源,学生将问题思考后的想法在moodle平台上提交,完成网络学习活动。进入知识点教学,对课程内容重点与难点讲授,教师基于已设计好的网络课件的知识讲解模块,讲解美的构成形式,从多感官上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帮助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知识点。认真听讲,阅读moodle平台上活动二的材料。教师使用网络课件讲解课程的知识点。进行课堂小练习,教师基于已设计好的网络课件的游戏练习模块,对学生课堂的掌握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小测试,帮助学生理解和简单运用知识点。同时教师选择一名同学上讲台上进行练习演示,完成后教师进行点评。登录moodle平台下载网络课件,体验课件的游戏练习模块。完成moodle平台上的活动三。以moodle平台作为教学载体,运用网络课件。进行课堂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详细的活动安排公布在moodle平台上,同时教师讲解实践的内容和要求,并举例说明,帮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登录moodle平台浏览实践要求,课堂上小组进行讨论协作,开展moodle平台上的活动四,形成小组实践作品。以moodle平台作为教学载体,运用多媒体资源。安排各小组展示课堂实践活动的小组作品,对作品进行评价,同时,安排小组间进行互评活动,要求学生将互评结果上传moodle教学平台。准备三分钟的作品展示汇报,分析作品内涵,同时,小组间进行互评,互评结果上传moodle教学平台。计算机支持下的多媒体软件——PPT的使用。对本次课进行课堂小结,布置小组课外项目实践,详细的实践安排公布在moodle平台上,引导学生课外利用moodle平台上的资源自主学习。认真听讲,登录moodle平台了解课外项目实践的内容以及要求。Moodle平台的使用。课后网络上的学习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资源的使用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专题讨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项目实践,线上与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与交流。积极参与平台上的专题讨论,跟老师进行交流,根据平台上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完成课外实践项目。Moodle平台的使用。要求学习小组在moodle平台上上传项目实践成果,教师对学习小组的项目实践成果进行批注和点评,并要求学生修改后准备下次课堂进行小组成果汇报。根据教师对项目实践成果的批注对成果进行修改,有问题之处积极向教师提出。Moodle平台的使用。课堂上项目实践成果汇报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资源的使用进行教学内容回顾。仔细听讲,查缺补漏。讲解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演示教学课件进行教学辅助。组织学习小组进行项目实践成果课堂汇报,汇报过程中要求各小组对其他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评价量表在平台上下载,评价结果上传网络教学平台。课堂上汇报小组项目实践成果,并下载作品评价量表,对其他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上传网络教学平台。计算机支持下的多媒体软件汇报PPT的使用以及网络moodle平台的使用。总结本次课堂小组汇报,公布网络教学平台上统计的学生学习档案袋,对平台上学生的热点问题进行集中解答,并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根据教师的总结以及公布的档案袋资料,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Moodle平台的使用。6.教学评价本次教学设计教学采用课堂和网络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评价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基于此我们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6.1课堂评价6.1.1课堂练习测评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穿插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测试和交流。这不仅让学生能及时运用学习到的知识,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到课堂上学生的掌握情况。6.1.2课堂实践成果点评安排课堂小组协作实践活动,课堂上进行成果汇报,有利于全班同学交流学习和相互评价。6.1.3课堂问题反馈课堂上解答学生网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把在线讨论中的热点问题放到课堂再进行深入的交流、解答。6.2在线评价6.2.1在线学习记录利用网络平台记录学生登陆平台学习次数,课程浏览次数,讨论发言次数和意义,网上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在线学习表现。6.2.2基于小组项目合作学习评价基于小组项目合作学习大部分环节在网络上进行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对学生小组合作项目进行点评,学生亦可以在网上对作品进行互评和自评,实现师评、自评等结合的多元主体全方位参与评价。附:小组成员互评的评价量表评价项目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得分1、参与的态度踊跃参与课程内容的学习和讨论,积极为小组出谋划策,有效率地完成任务。(20)主动参与平台内容的学习和讨论,能对问题进行思考表达意见,积极完成任务。(15~20)参与讨论,较少发言,多是听众,尽力完成任务。(10~25)被动参与,极少发言,总是由他人决定,只是执行任务。(10以下)2、信息采集和加工能收集到与课程相关的信息并进行信息的加工和转换后能应用于课程学习当中,并且经常和同学分享交流。(20)能收集到与课程相关的信息,并进行一定的转化和加工后应用于课程学习当中。(15~20)能收集到与课程相关的信息。(10~15)信息收集能力相对较差。(10以下)3、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能够有效的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和进行学习心得的撰写,并和同学们分享学习经验。(20)能够按时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和进行学习心得的撰写,并和同学们分享学习经验。(20-15)能够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和进行学习心得的撰写。(10~15)不能够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和进行学习心得的撰写。(10以下)4、学习频率学生根据课程需要尽可能多的去学习平台学习,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投入相应的学习时间,越多越好。(20)学生根据课程需去学习平台学习,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投入相应的学习时间。(20-15)学生上学习平台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10~15)学生上学习平台学习未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10以下)5、小组合作及组织能力(20)总能倾听、分享、支持他人的付出,能让组员合力完成任务。(20)能经常倾听、分享、支持别人的付出,是个好组员。(15~20)能偶尔倾听、分享、支持别人的付出,有时是个好组员。(10~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