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7古诗词鉴赏专题教学教案古诗词常见意象虎林市高级中学由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中国古典诗词中意象的概念、特点及作用。2、学会从诗词的意象入手,解读诗意,体会诗情。3、学会分析诗词中意象的寓意的方法。过程与方法:感知—品悟—归纳—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准确捕捉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2、增强学生在古诗词鉴赏中的自信心,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教学重点]明确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教学难点]正确领悟诗词中意象的寓意,准确感知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古诗词的鉴赏方法。一提到古诗鉴赏,很多同学就有点儿望而生畏。其实,古诗词鉴赏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先让我们来看一首唐诗。它就是李白的《静夜思》。请同学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1、“月”是客观的景物,没有感情色彩。而在这首诗中的“月”,寄寓了客居他乡的诗人内心深深的思乡情怀。这种能够传达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在诗歌中称为意象。2、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明朝的诗评家胡应麟曾说过:“古诗之妙,专求意象。”可见,只要把握了诗词中的意象,就不愁对整首诗境的领会了。诗歌的根本是情感,而人的情感是相通的。一旦找到了合适的切入点,我们就能够与几百年前的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正是鉴赏诗词的基础。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切入点——它就是从意象这一角度入手,来解读诗意,体会诗情。二、讲授新课:(一)什么是意象?我们知道,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意象举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而我们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这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具体问题。意象的辨识:“意象”①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②但更多的情况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比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春花秋月、寂水寒山、清霜白露、冷雨寒窗、银烛青灯、晨钟暮鼓、古寺幽径、橙黄桔绿、小荷残菊、鹧鸪杜鹃等等。意象的特点:这些形象浸染了作者的感情,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这就是所说的“意象”。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事物.(二)解读意象的作用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答: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这是由于“柳”和“留”谐音,借以表达惜别,依依不舍之情。而行旅之人见到柳就会引起起缕缕离愁,生发思乡之情。因此说,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提问: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数不胜数,我们要熟悉常见意象的一般象征意义。说一说你都了解哪些意象的寓意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巩固练习]小组讨论后指出下列各组意象中的含义。杨柳长亭孤帆驿路浮云离别、游子大风长云寒霜飞雪苦雨凄凉悲愁梅花翠竹松柏幽兰菊花高洁隐逸美人神女灵修国君羌笛竹笛羌管蟋蟀思乡青鸟鸿雁雁足尺素音信、书信白雪玉壶冰心高洁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学法渗透]高山、奔流、上天、入海、雄关、沧海、大江、长风等景多与豪情壮志相谐。松、菊、梅、竹、兰等,多用来表达高洁情操。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等,用于传递孤独惆怅。关山(月),杨柳、兰舟、长亭等物,多用作挥写离别之苦。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多藉此抒发闲情逸致。睢鸠、鸳鸯、蝴蝶、鹊桥等,多喻以甜蜜、幸福与爱恋。南山、幽居、禅寺等多与隐逸情怀相连[学法渗透]有人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帮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二)分析诗歌中意象的寓意的方法[以月的意象为例][难点突破]一、通过联想,抓住相似点,由物及情,由物至理。二、串连意象,整体感知,发挥想象,把握意境三、把握常见意象的固定寓意曾经照耀过李白的那一轮明月,不知打动了多少人心。很多诗人词人也留下了传诵千古的诗句。下面我们就以“月”的意象为例,来学习分析诗歌中意象的寓意的方法——联想从外在形态上来联想。月圆团圆无法团圆思乡怀人(为何月亮会引人思乡?月圆便想起团圆,月缺便想起分离。而人生总是离多聚少,且往往是月缺人也缺,月圆人不圆。看见月亮很容易触景生情,想起故乡、亲人;同一轮圆月照耀着游子同时也照耀着故乡和亲人。不禁引人遐想:今夜,月下的故乡该是一如既往地美丽而宁静吧。故乡的亲人又在干什么呢?)1、游子思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2、边塞悲愁边关的将士,苦待闺中的思妇,月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想,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诗人用这种情结,创造出了月与边塞苍茫悲壮的空间美。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从内在情绪上联想残月人缺分离孤单寂寞内心凄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教材中学过的诗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三、从颜色上去联想月光清澈静谧安宁内心平和高尚情操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教材中学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四、从时间意识去联想明月之永恒时光的流逝个体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对历史的慨叹和追思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教材中学过: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五、从空间意识去联想月的藐远宏阔环境的空旷苍茫情感的苍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由于民俗习惯和作家前后互相影响,一个民族长期以来,又往往在同一物象上反复寄寓了一种或多种寓意和独特的情感,使这个物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所以,古诗中的意象,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对这一类的意象,我们应该牢记。把握常见意象的固定寓意[举例说明]1、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雨夜时分,雨点滴落在梧桐叶上会引发人的愁绪。我们常通过梧桐叶落,雨打芭蕉合起表现愁思。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2、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咏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3、桑梓:旧风俗习惯在家门口种上桑树、梓树。后就用来代指家乡,表达思乡之情。吾不爱锦衣,荣归夸梓里。――金人刘迎《题刘德丈戏彩堂》4、关山月楼兰:指边塞。多表达思乡或建功立业的豪壮之情。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难点透视]当然,我们读诗时也不能简单的生搬硬套。因为诗是情感的产物,而情感是最具个人性的。所以我们在体会蕴含在意象背后的情感时,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分析意象时还要注意两点:一、意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在具体的诗篇中,诗人往往借助一系列的意象来构成一幅和谐的生活图景,只有整体把握才能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偏颇。二、由于诗人的情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表达风格不同,再加上意象自身的多义性,鉴赏诗歌时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要仔细分辨、掌握分寸。1、就在众多诗人把“柳”浸泡在离别的凄苦中时,唐朝诗人贺知章却为“柳”写下了一曲颂歌。(请同学背诵。)咏
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贺知章赞美了柳的什么?(赞美了初春嫩柳的颜色、柳枝、柳叶,正是春风妆扮了柳。由此可见,诗人借“柳”来赞美春风、赞美春天。)2)为什么悲喜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可借同一株“柳”来表达呢?(同一个物象从不同的角度看,具有不同的特征。正所谓“横看成林侧成峰”。如“柳”,从字音,从传统乐曲和习俗看,它可寓惜别之情;从它婀娜的姿态看,它可以传达春的讯息。而不同的特征可以寄寓不同的情感。)2、有时候,诗人为了抒发自己独特的情感,还会去挖掘意象被忽略了的特征。“落花”的凋零、衰败是极易引发多愁善感的诗人的愁情的,所以它成了许多诗人笔下叹息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意象。而有一位诗人面对落花就弹出了别调。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注]本诗是诗人辞去官职,离京之前所写。1)龚自珍笔下的“落花”有何特点?(花落归根化作春泥,孕育新的花朵;“落花”是有情物。)
2)“落花”有着什么样的“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诗人当时因不满官场黑暗,毅然辞官,回家乡杭州讲学,把自己的学业和思想传授给学生,为国为民尽最后一点力。这首诗写于即将离京之时。结合这一写作背景,我们就不难理解诗人在诗中移情于落花,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要奉献自我的愿望。4、由此可见,诗人是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来选择意象,这就使他们笔下的意象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那么,细心的品味揣摩意象的特征,捕捉一切所有能展现意象的信息,同时结合诗人的经历、写作背景,就能够准确的体会诗人的情感了。
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回答:[重点突破]表层义(把握相似点)+深层含义[教学反馈]一、阅读唐诗,完成1--2题闻雁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五言绝句,这两首诗都是抒发思乡之情(或“秋思”)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思乡情。所以诗人常借雁来抒情,寄寓自己的浓浓乡愁二、阅读唐诗,回答问题舟中读元九诗白居易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皮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问:诗中连续出现灯前、灯残、灭灯三个意象,对刻画环境,表现主题有何作用?答:以灯前、灯残、灯灭三个极富个性的意象,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建设项目施工进度与安全保障措施
- 2025年手工袜子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临时建筑雨污分流处理技术措施
- 中国乒乓球课件
- 高热惊厥护理措施
- 培训机构环境卫生培训
- 古筝社团品牌推广计划
- 广告公司经营与管理
-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标准测试卷
- 农业种植质量控制措施
- 注塑车间平面规划图OK
- 幼儿园中班音乐《小雨沙沙》微课件
- 西铁计202119号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印发《西安局集团公司地方涉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2021-01-25
- 光伏发电项目试验计划
- 2023年全国青少年航天知识大赛题库
- 《一棵小桃树》阅读
- 病理检验技术试题+答案
- 髋臼及股骨骨缺损的分型及评价-课件
- 施工单位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职检查记录表
- 上海市华师大二附中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 加工中心点检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