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向量的混和积-课件_第1页
两向量的混和积-课件_第2页
两向量的混和积-课件_第3页
两向量的混和积-课件_第4页
两向量的混和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两向量的混和积1.定义2称

的向量积

再与向量

的数量积为向量,,[

]=()即的混合积,记作[

]设有三个向量,,,三、两向量的混和积1.定义21则有设向量=(ax,ay,az),=(cx,cy,cz),=(bx,by,bz),2.混合积的坐标表示式ijk,cxcycz,ijk则有设向量=(ax,ay,az),=(2混合积性质:(1)[

]=[

]=[

]=–[

]=–[

]=–[

]06305整理发布混合积性质:(1)[]=[]3事实上,若,,

在同一个平面上,则

垂直于它们所在的平面,故

垂直于

,即(

)

=0(2),,

共面

[

]=0事实上,()=0(2),4混合积(

)

的绝对值等于以,,

为棱的平行六面体的体积V的数值。h平行六面体所以,=|(

)|3、混合积(

)的几何意义hV=Sh=底面积高h为

上的投影的绝对值ab=|a|

Prjab混合积()的绝对值等于以,5例5:已知空间内不在一个平面上的四点A(x1,y1,z1),B(x2,y2,z2),C(x3,y3,z3),D(x4,y4,z4)求四面体ABCD的体积。解:四面体ABCD的体积等于以AB,AC和AD

为棱的平行六面体体积的六分之一,AB=(x2–x1,y2–y1,z2–z1),AC=(x3–x1,y3–y1,z3–z1),AD=(x4–x1,y4–y1,z4–z1),即例5:已知空间内不在一个平面上的四点解:四面体ABCD6所以,V=其中行列式前的符号必须与行列式的符号一致。所以,V=其中行列式前的符号必须与行列式的符号一致。7§3平面及其方程(一)平面的点法式方程1.

法向量:若一非零向量n垂直于一平面.则称向量n为平面的法向量.注:1对平面,法向量n不唯一;2平面的法向量n与上任一向量垂直.一、平面方程§3平面及其方程(一)平面的点法式方程1.法向量:若一82.平面的点法式方程设平面

过定点M0(x0,

y0,z0),且有法向量n=(A,B,C).对于平面上任一点M(x,

y,z),向量M0M与n垂直.

yxzM0MnOn

M0M=0而M0M=(xx0,yy0,zz0),得:A(xx0)+B(yy0)+C(zz0)=0称方程(1)为平面的点法式方程.(1)2.平面的点法式方程设平面过定点M0(x0,y09例1:求过点(2,3,0)且以n=(1,2,3)为法向量的

平面的方程.解:根据平面的点法式方程(1),可得平面方程为:1(x2)2(y+3)+3(z0)=0即:

x2y+3z8=0例1:求过点(2,3,0)且以n=(1,210nM3M2M1解:

先找出该平面的法向量n.由于n与向量M1M2,M1M3都垂直.而M1M2=(3,4,6)M1M3=(2,3,1)可取n=M1M2M1M3=14i+9j

k例2:求过三点M1(2,1,4),M2(1,3,2)和M3(0,2,3)的平面的方程.所以,所求平面的方程为:14(x2)+9(y+1)(z4)=0即:14x+9yz15=0nM3M2M1解:先找出该平面的法向量n.由于n与向量M111M1M3M1M2,共面M1M,即(二)平面的三点式方程设平面过不共线的三点M2(x2,y2,z2),M3

(x3,y3,z3),M1

(x1,y1,z1),对于平面上任一点M

(x,y,z),平面的三点式方程.(2)M1M3M1M2,共面M1M,即(二)平面的三点式方程设平12设平面与x,y,z轴的交点依次为P(a,0,0),Q(0,b,0),R(0,0,c)三点oyPxzQR(三)平面的截距式方程则有得当非零时(3)设平面与x,y,z轴的交点依次为P(a,0,0),13(四)平面的一般方程1、定理1:任何x,y,z的一次方程.Ax+By+Cz

+D=0都表示平面,且此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是:n=(A,B,C)证:

A,B,C不能全为0,不妨设A

0,则方程可以化为它表示过定点,且法向量为n=(A,B,C)的平面.注:一次方程:Ax+By+Cz+D=0(4)称为平面的一般方程.(四)平面的一般方程1、定理1:任何x,y,z的一次方14例3:已知平面过点M0(1,2,3),且平行于平面2x3y+4z1=0,求其方程.解:所求平面与已知平面有相同的法向量n=(23,4)2(x+1)3(y2)+4(z3)=0即:2x3y+4z4=0例3:已知平面过点M0(1,2,3),且平行于平面152.平面方程的几种特殊情形(1)过原点的平面方程由于O(0,0,0)满足方程,所以D=0.于是,过原点的平面方程为:Ax+By+Cz=0Ax+By+Cz+D=02.平面方程的几种特殊情形(1)过原点的平面方程由于O16(2)平行于坐标轴的平面方程考虑平行于x轴的平面Ax+By+Cz+D=0,它的法向量n=(A,B,C)与x轴上的单位向量i=(1,0,0)垂直,所以n·i=A·1+B·0+C·0=A=0于是:平行于x轴的平面方程是By+Cz+D=0;平行于y轴的平面方程是Ax+Cz+D=0;

平行于z轴的平面方程是Ax+By+D=0.特别:

D=0时,平面过坐标轴.(2)平行于坐标轴的平面方程考虑平行于x轴的平面Ax+17(3)平行于坐标面的平面方程平行于xOy面的平面方程是Cz+D=0;平行于xOz面的平面方程是By+D=0;

平行于yOz面的平面方程是Ax+D=0.(即z=k)(即y=k)(即x=k)(3)平行于坐标面的平面方程平行于xOy面的平面方程是18例4:求通过x轴和点(4,3,1)的平面方程.解:由于平面过x轴,所以A=D=0.设所求平面的方程是By+Cz=0又点(4,3,1)在平面上,所以3BC=0C=3B所求平面方程为By

3Bz=0即:

y

3z=0例4:求通过x轴和点(4,3,1)的平面方程.解191n1n22若已知两平面方程是:1:A1x+B1y+C1z+D1=0法向量n1

=(A1,B1,C1)2:A2x+B2y+C2z+D2=0法向量n2

=(A2,B2,C2)1.定义1两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通常指锐角)称为两平面的夹角.二、两平面的夹角1n1n22若已知两平面方程是:1:A1x+20所以1n1n22所以1n1n2221平面1与2相互平行规定:若比例式中某个分母为0,则相应的分子也为0.平面1与2相互垂直A1A2+B1B2+C1C2=0特别:平面1与2相互平行规定:若比例式中某个分母为0,则22例5:一平面通过两点M1(1,1,1)和M2(0,1,1),且垂直于平面x+y+z=0,求它的方程.解:设所求平面的一个法向量n=(A,B,C)已知平面

x+y+z=0的法向量n1=(1,1,1)所以:nM1M2

且nn1

而M1M2=(1,0,2)于是:A

(1)+B

0+C(2)=0

A

1+B

1+C1=0例5:一平面通过两点M1(1,1,1)和M2(0,123解得:B=CA=2C取C=1,得平面的一个法向量n=(2,1,1)所以,所求平面方程是2(x1)+1(y1)+1(z1)=0即:2xyz=0M1(1,1,1),M2(0,1,1)解得:B=C取C=1,得平面的一个法向量n=(24设P0(x0,y0,z0)是平面Ax+By+Cz+D=0外一点,求

P0到这平面的距离d.在平面上任取一点P1(x1,y1,z1)P0P1Nn则P1P0=(x0x1,y0y1,z0z1)过P0点作一法向量n=(A,B,C)于是:三、点到平面的距离设P0(x0,y0,z0)是平面Ax+25又A(x0x1)+B(y0y1)+C(z0z1)=Ax0+By0+Cz0+D(Ax1+By1+Cz1+D)=Ax0+By0+Cz0+D所以,得点P0到平面Ax+By+Cz+D=0的距离:(5)又A(x0x1)+B(y0y1)+C(z0z1)=26例6:求点A(1,2,1)到平面:x+2y

+2z

10=0的距离例6:求点A(1,2,1)到平面:x+2y+227(一)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已知平面1:A1x+B1y+C1z+D1=02:A2x+B2y+C2z+D2=0那末,交线L上的任何点的坐标满足:A1x+B1y+C1z+D1=0A2x+B2y+C2z+D2=0不在交线L上的点不满足方程组(1)(1)称方程组(1)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xyzO12L§4空间直线及其方程一.空间直线的方程空间直线可看成是两个不平行平面与的交线12(一)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已知平面1:A1x+28(二)空间直线的对称式方程而s的坐标m,n,p称为直线L的一组方向数.sL1.定义1与空间直线L平行的向量s=(m,n,p),称为该直线的方向向量.(二)空间直线的对称式方程而s的坐标m,n,p称292.直线的对称式方程已知直线L过M0(x0,y0,z0)点方向向量s=(m,n,p)在L上任取一点M(x,y,z),有M0M//s.而M0M=(xx0,yy0,

zz0)所以得比例式(2)称为空间直线的对称式方程或点向式方程.sM0LM2.直线的对称式方程已知直线L过M0(x0,y0,z030得:x=x0+mty=y0+ntz=z0+pt称为空间直线的参数方程.(3)(三)空间直线的参数式方程得:x=x0+mt称为空间直线的参数方程.(3)(31例1:写出直线x+y+z+1=02xy+3z+4=0的对称式方程.解:(1)先找出直线上的一点

M0(x0,y0,z0)令z0=0,代入方程组,得x+y+1=02xy+4=0解得:所以,点在直线上.例1:写出直线x+y+z+1=0的对称式方程32(2)再找直线的方向向量s

.由于平面1:x+y+z+1=0的法线向量

n1=(1,1,1)平面2:2xy+3z+4=0的法线向量

n2=(2,1,3)所以,可取=4ij3k于是,得直线的对称式方程:(2)再找直线的方向向量s.由于平面1:x+y33例2:求通过点A(2,3,4)与

B(4,1,3)的直线方程.所以,直线的对称式方程为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可取AB=(2,2,1)例2:求通过点A(2,3,4)与B(4,1,34s1s2已知直线L1,L2的方程s1=(m1,n1,p1)s2=(m2,n2,p2)定义2两直线的方向向量间的夹角称为两直线的夹角,常指锐角.二.两直线的夹角s1s2已知直线L1,L2的方程s1=(m1,n1,351.L1与L2的夹角

的余弦为:2.L1垂直于L2m1m2+n1n2+p1p2=03.L1平行于L21.L1与L2的夹角的余弦为:2.L1垂直于36解: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s1=(1,4,1)s2=(2,2,1)有:所以:例3:解: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s1=(1,4,137当直线与平面垂直时,规定夹角已知:直线的方向向量s=(m,n,p)平面的法向量n=(A,B,C)那末,LLns称为L与平面

的夹角.定义3直线L与它在平面上投影直线L的夹角,三.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当直线与平面垂直时,规定夹角已知:直线的方向向量s=38(1)L与的夹角的正弦为:sin即:Am+Bn+Cp=0(2)L与垂直s//n(3)L与平行s与n垂直(1)L与的夹角的正弦为:sin即:39例4.判定下列各组直线与平面的关系.解:

L的方向向量s=(2,7,3)的法向量n=(4,2,2)s

n

=(2)4+(7)(2)+3(2)=0又M0(3,4,0)在直线L上,但不满足平面方程,所以L与平行,但不重合.例4.判定下列各组直线与平面的关系.解:L的方向向40解:

L的方向向量s=(3,2,7)的法向量n=(6,4,14)L与垂直.解:L的方向向量s=(3,2,7)41解:

L的方向向量s=(3,1,4)的法向量n=(1,1,1)s

n

=31+1

1+(4)

1=0又L上的点M0(2,2,3)满足平面方程,所以,L与重合.解:L的方向向量s=(3,1,4)421.点到直线的距离例5.求点p0(1,2,1)到直线的距离d.p0slp1分析:过p0作l的垂线,垂足为p1,则d=|p0p1|关键:求出p1的坐标方法:过点p0作平面与l垂直,设l与平面的交点为p1,则线段p0p1与l垂直。p1即为垂足。四.点到直线的距离及平面束方程1.点到直线的距离例5.求点p0(1,2,1)到直线43解:(1)直线l的方向向量s

=(2,1,1)过p0(1,2,1),以s为法向量作平面:2(x–1)+(y–2)+(z–1)=0即:2x+y+z–5=0(2)求l与的交点将直线l方程写出参数方程形式:x=2+2ty=3+tz=4+t,代入平面的方程:2(2+2t)+(3+t)+(4+t)–5=0即6t+6=0,t=–1,交点p1(0,2,3)slp1p0(1,2,1)解:(1)直线l的方向向量s=(2,1,1442.平面束方程设直线

l:1:A1x+B1y+C1z+D1=0(1)2:A2x+B2y+C2z+D2=0(2)其中A1,B1,

C1与A2,B2,

C2不成比例,即1//2建立三元一次方程::(A1x+B1y+C1z+D1)+(A2x+B2y+C2z+D2)=0(3)2.平面束方程设直线l:1:A1x+B1y+C145l:1:A1x+B1y+C1z+D1=0(1)2:A2x+B2y+C2z+D2=0(2):(A1x+B1y+C1z+D1)+(A2x+B2y+C2z+D2)=0(3)考查直线l与平面

的关系:(1)直线l上的任何点p(x,y,z)满足方程(1)、(2),也满足方程(3)。故:方程(3)表示通过直线l的平面,且对于不同的值,方程(3)表示通过直线l的不同平面。(2)通过直线l的任何平面(除2以外)都包含在方程(3)的一族平面内。这是因为:对于直线l外任意一点p0(x0,y0,z0)若不在2:A2x+B2y+C2z+D2=0上令:l:1:A1x+B1y+C1z+D1=0(46l:1:A1x+B1y+C1z+D1=0(1)2:A2x+B2y+C2z+D2=0(2)p0(x0,y0,z0)过直线l与点p0的平面为:故:对于直线l,方程(3)包含了(除2外的)过直线l的全体平面。:(A1x+B1y+C1z+D1)+(A2x+B2y+C2z+D2)=0(3)l:1:A1x+B1y+C1z+D1=0(47定义:对于直线l,通过l的平面的全体称为平面束。对于直线l:1:A1x+B1y+C1z+D1=0(1)2:A2x+B2y+C2z+D2=0(2)方程

(A1x+B1y+C1z+D1)+(A2x+B2y+C2z+D2)=0(3)称为l的平面束方程(表示缺少一个平面2的平面束)定义:对于直线l,通过l的平面的全体称为平面束。对48例6:一平面通过直线l:x+y–z=0x–

y+z–1=0和点p0(1,1,–1)建立它的方程.解:过直线l的平面束方程为(x+y–z

)+(x–

y+z–1)=0

点p0(1,1,–1)在平面上,代入方程,得3–2=0,

所求平面为:(x+y–z

)+

(x–

y+z–1)=0即:5x

y+z–3=0

例6:一平面通过直线l:x+y–z=0x49例7.求直线

l:

x+y1=0,

y+z+1=0.在平面

:2x+y+2z=0上的投影直线方程.解:设投影直线为l',则由l与l'决定的平面'与平面垂直。过l的平面束方程为即与平面

:2x+y+2z=0垂直的平面满足:代入平面束方程,得'll'例7.求直线l:x+y1=0,y+z50':故:投影直线l':

xz2=02x+y+2z=0即'll':2x+y+2z=0':故:投影直线l':xz2=02x+y51两向量的混和积-课件52三、两向量的混和积1.定义2称

的向量积

再与向量

的数量积为向量,,[

]=()即的混合积,记作[

]设有三个向量,,,三、两向量的混和积1.定义253则有设向量=(ax,ay,az),=(cx,cy,cz),=(bx,by,bz),2.混合积的坐标表示式ijk,cxcycz,ijk则有设向量=(ax,ay,az),=(54混合积性质:(1)[

]=[

]=[

]=–[

]=–[

]=–[

]06305整理发布混合积性质:(1)[]=[]55事实上,若,,

在同一个平面上,则

垂直于它们所在的平面,故

垂直于

,即(

)

=0(2),,

共面

[

]=0事实上,()=0(2),56混合积(

)

的绝对值等于以,,

为棱的平行六面体的体积V的数值。h平行六面体所以,=|(

)|3、混合积(

)的几何意义hV=Sh=底面积高h为

上的投影的绝对值ab=|a|

Prjab混合积()的绝对值等于以,57例5:已知空间内不在一个平面上的四点A(x1,y1,z1),B(x2,y2,z2),C(x3,y3,z3),D(x4,y4,z4)求四面体ABCD的体积。解:四面体ABCD的体积等于以AB,AC和AD

为棱的平行六面体体积的六分之一,AB=(x2–x1,y2–y1,z2–z1),AC=(x3–x1,y3–y1,z3–z1),AD=(x4–x1,y4–y1,z4–z1),即例5:已知空间内不在一个平面上的四点解:四面体ABCD58所以,V=其中行列式前的符号必须与行列式的符号一致。所以,V=其中行列式前的符号必须与行列式的符号一致。59§3平面及其方程(一)平面的点法式方程1.

法向量:若一非零向量n垂直于一平面.则称向量n为平面的法向量.注:1对平面,法向量n不唯一;2平面的法向量n与上任一向量垂直.一、平面方程§3平面及其方程(一)平面的点法式方程1.法向量:若一602.平面的点法式方程设平面

过定点M0(x0,

y0,z0),且有法向量n=(A,B,C).对于平面上任一点M(x,

y,z),向量M0M与n垂直.

yxzM0MnOn

M0M=0而M0M=(xx0,yy0,zz0),得:A(xx0)+B(yy0)+C(zz0)=0称方程(1)为平面的点法式方程.(1)2.平面的点法式方程设平面过定点M0(x0,y061例1:求过点(2,3,0)且以n=(1,2,3)为法向量的

平面的方程.解:根据平面的点法式方程(1),可得平面方程为:1(x2)2(y+3)+3(z0)=0即:

x2y+3z8=0例1:求过点(2,3,0)且以n=(1,262nM3M2M1解:

先找出该平面的法向量n.由于n与向量M1M2,M1M3都垂直.而M1M2=(3,4,6)M1M3=(2,3,1)可取n=M1M2M1M3=14i+9j

k例2:求过三点M1(2,1,4),M2(1,3,2)和M3(0,2,3)的平面的方程.所以,所求平面的方程为:14(x2)+9(y+1)(z4)=0即:14x+9yz15=0nM3M2M1解:先找出该平面的法向量n.由于n与向量M163M1M3M1M2,共面M1M,即(二)平面的三点式方程设平面过不共线的三点M2(x2,y2,z2),M3

(x3,y3,z3),M1

(x1,y1,z1),对于平面上任一点M

(x,y,z),平面的三点式方程.(2)M1M3M1M2,共面M1M,即(二)平面的三点式方程设平64设平面与x,y,z轴的交点依次为P(a,0,0),Q(0,b,0),R(0,0,c)三点oyPxzQR(三)平面的截距式方程则有得当非零时(3)设平面与x,y,z轴的交点依次为P(a,0,0),65(四)平面的一般方程1、定理1:任何x,y,z的一次方程.Ax+By+Cz

+D=0都表示平面,且此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是:n=(A,B,C)证:

A,B,C不能全为0,不妨设A

0,则方程可以化为它表示过定点,且法向量为n=(A,B,C)的平面.注:一次方程:Ax+By+Cz+D=0(4)称为平面的一般方程.(四)平面的一般方程1、定理1:任何x,y,z的一次方66例3:已知平面过点M0(1,2,3),且平行于平面2x3y+4z1=0,求其方程.解:所求平面与已知平面有相同的法向量n=(23,4)2(x+1)3(y2)+4(z3)=0即:2x3y+4z4=0例3:已知平面过点M0(1,2,3),且平行于平面672.平面方程的几种特殊情形(1)过原点的平面方程由于O(0,0,0)满足方程,所以D=0.于是,过原点的平面方程为:Ax+By+Cz=0Ax+By+Cz+D=02.平面方程的几种特殊情形(1)过原点的平面方程由于O68(2)平行于坐标轴的平面方程考虑平行于x轴的平面Ax+By+Cz+D=0,它的法向量n=(A,B,C)与x轴上的单位向量i=(1,0,0)垂直,所以n·i=A·1+B·0+C·0=A=0于是:平行于x轴的平面方程是By+Cz+D=0;平行于y轴的平面方程是Ax+Cz+D=0;

平行于z轴的平面方程是Ax+By+D=0.特别:

D=0时,平面过坐标轴.(2)平行于坐标轴的平面方程考虑平行于x轴的平面Ax+69(3)平行于坐标面的平面方程平行于xOy面的平面方程是Cz+D=0;平行于xOz面的平面方程是By+D=0;

平行于yOz面的平面方程是Ax+D=0.(即z=k)(即y=k)(即x=k)(3)平行于坐标面的平面方程平行于xOy面的平面方程是70例4:求通过x轴和点(4,3,1)的平面方程.解:由于平面过x轴,所以A=D=0.设所求平面的方程是By+Cz=0又点(4,3,1)在平面上,所以3BC=0C=3B所求平面方程为By

3Bz=0即:

y

3z=0例4:求通过x轴和点(4,3,1)的平面方程.解711n1n22若已知两平面方程是:1:A1x+B1y+C1z+D1=0法向量n1

=(A1,B1,C1)2:A2x+B2y+C2z+D2=0法向量n2

=(A2,B2,C2)1.定义1两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通常指锐角)称为两平面的夹角.二、两平面的夹角1n1n22若已知两平面方程是:1:A1x+72所以1n1n22所以1n1n2273平面1与2相互平行规定:若比例式中某个分母为0,则相应的分子也为0.平面1与2相互垂直A1A2+B1B2+C1C2=0特别:平面1与2相互平行规定:若比例式中某个分母为0,则74例5:一平面通过两点M1(1,1,1)和M2(0,1,1),且垂直于平面x+y+z=0,求它的方程.解:设所求平面的一个法向量n=(A,B,C)已知平面

x+y+z=0的法向量n1=(1,1,1)所以:nM1M2

且nn1

而M1M2=(1,0,2)于是:A

(1)+B

0+C(2)=0

A

1+B

1+C1=0例5:一平面通过两点M1(1,1,1)和M2(0,175解得:B=CA=2C取C=1,得平面的一个法向量n=(2,1,1)所以,所求平面方程是2(x1)+1(y1)+1(z1)=0即:2xyz=0M1(1,1,1),M2(0,1,1)解得:B=C取C=1,得平面的一个法向量n=(76设P0(x0,y0,z0)是平面Ax+By+Cz+D=0外一点,求

P0到这平面的距离d.在平面上任取一点P1(x1,y1,z1)P0P1Nn则P1P0=(x0x1,y0y1,z0z1)过P0点作一法向量n=(A,B,C)于是:三、点到平面的距离设P0(x0,y0,z0)是平面Ax+77又A(x0x1)+B(y0y1)+C(z0z1)=Ax0+By0+Cz0+D(Ax1+By1+Cz1+D)=Ax0+By0+Cz0+D所以,得点P0到平面Ax+By+Cz+D=0的距离:(5)又A(x0x1)+B(y0y1)+C(z0z1)=78例6:求点A(1,2,1)到平面:x+2y

+2z

10=0的距离例6:求点A(1,2,1)到平面:x+2y+279(一)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已知平面1:A1x+B1y+C1z+D1=02:A2x+B2y+C2z+D2=0那末,交线L上的任何点的坐标满足:A1x+B1y+C1z+D1=0A2x+B2y+C2z+D2=0不在交线L上的点不满足方程组(1)(1)称方程组(1)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xyzO12L§4空间直线及其方程一.空间直线的方程空间直线可看成是两个不平行平面与的交线12(一)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已知平面1:A1x+80(二)空间直线的对称式方程而s的坐标m,n,p称为直线L的一组方向数.sL1.定义1与空间直线L平行的向量s=(m,n,p),称为该直线的方向向量.(二)空间直线的对称式方程而s的坐标m,n,p称812.直线的对称式方程已知直线L过M0(x0,y0,z0)点方向向量s=(m,n,p)在L上任取一点M(x,y,z),有M0M//s.而M0M=(xx0,yy0,

zz0)所以得比例式(2)称为空间直线的对称式方程或点向式方程.sM0LM2.直线的对称式方程已知直线L过M0(x0,y0,z082得:x=x0+mty=y0+ntz=z0+pt称为空间直线的参数方程.(3)(三)空间直线的参数式方程得:x=x0+mt称为空间直线的参数方程.(3)(83例1:写出直线x+y+z+1=02xy+3z+4=0的对称式方程.解:(1)先找出直线上的一点

M0(x0,y0,z0)令z0=0,代入方程组,得x+y+1=02xy+4=0解得:所以,点在直线上.例1:写出直线x+y+z+1=0的对称式方程84(2)再找直线的方向向量s

.由于平面1:x+y+z+1=0的法线向量

n1=(1,1,1)平面2:2xy+3z+4=0的法线向量

n2=(2,1,3)所以,可取=4ij3k于是,得直线的对称式方程:(2)再找直线的方向向量s.由于平面1:x+y85例2:求通过点A(2,3,4)与

B(4,1,3)的直线方程.所以,直线的对称式方程为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可取AB=(2,2,1)例2:求通过点A(2,3,4)与B(4,1,86s1s2已知直线L1,L2的方程s1=(m1,n1,p1)s2=(m2,n2,p2)定义2两直线的方向向量间的夹角称为两直线的夹角,常指锐角.二.两直线的夹角s1s2已知直线L1,L2的方程s1=(m1,n1,871.L1与L2的夹角

的余弦为:2.L1垂直于L2m1m2+n1n2+p1p2=03.L1平行于L21.L1与L2的夹角的余弦为:2.L1垂直于88解: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s1=(1,4,1)s2=(2,2,1)有:所以:例3:解: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s1=(1,4,189当直线与平面垂直时,规定夹角已知:直线的方向向量s=(m,n,p)平面的法向量n=(A,B,C)那末,LLns称为L与平面

的夹角.定义3直线L与它在平面上投影直线L的夹角,三.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当直线与平面垂直时,规定夹角已知:直线的方向向量s=90(1)L与的夹角的正弦为:sin即:Am+Bn+Cp=0(2)L与垂直s//n(3)L与平行s与n垂直(1)L与的夹角的正弦为:sin即:91例4.判定下列各组直线与平面的关系.解:

L的方向向量s=(2,7,3)的法向量n=(4,2,2)s

n

=(2)4+(7)(2)+3(2)=0又M0(3,4,0)在直线L上,但不满足平面方程,所以L与平行,但不重合.例4.判定下列各组直线与平面的关系.解:L的方向向92解:

L的方向向量s=(3,2,7)的法向量n=(6,4,14)L与垂直.解:L的方向向量s=(3,2,7)93解:

L的方向向量s=(3,1,4)的法向量n=(1,1,1)s

n

=31+1

1+(4)

1=0又L上的点M0(2,2,3)满足平面方程,所以,L与重合.解:L的方向向量s=(3,1,4)941.点到直线的距离例5.求点p0(1,2,1)到直线的距离d.p0slp1分析:过p0作l的垂线,垂足为p1,则d=|p0p1|关键:求出p1的坐标方法:过点p0作平面与l垂直,设l与平面的交点为p1,则线段p0p1与l垂直。p1即为垂足。四.点到直线的距离及平面束方程1.点到直线的距离例5.求点p0(1,2,1)到直线95解:(1)直线l的方向向量s

=(2,1,1)过p0(1,2,1),以s为法向量作平面:2(x–1)+(y–2)+(z–1)=0即:2x+y+z–5=0(2)求l与的交点将直线l方程写出参数方程形式:x=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