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史复习提纲_第1页
中建史复习提纲_第2页
中建史复习提纲_第3页
中建史复习提纲_第4页
中建史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首要声明:考试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抄袭!一旦发现,做不及格处理,请大家认真复习!!!中建史复习范围:第一章•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形式,它们与旧石器时代建筑的渊源关系。答:1.新石器时代建筑形式:①黄河流域:木骨泥墙建筑。②长江流域:干阑式建筑。2.与旧石器时代建筑渊源:木骨泥墙建筑是由早期的穴居模式发展而来的干阑式建筑由早期的巢居模式发展而来。PS:1.“木骨泥墙”建筑形式:(以仰韶房屋为例)①平面有长方形、圆形两种形式②墙体采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后再涂泥的做法,屋顶做法同理。③室内用木柱作支撑承托屋顶中部重量,柱数一至四根不等(说明木架结构尚未规律化)。④柱子与屋顶承重构件绑扎连接⑤室内地面、墙面常用细泥抹面或烧烤表面,使之陶化,以避潮湿,或用木材、芦苇铺设地面防潮。⑥室内有烧火的坑穴,屋顶有排烟口。2.仰韶文化时期(母系社会5000BC~3000BC):⑴早期:聚落、以大房子为中心,小房子围绕中心空地与大房子做环形布置。实例:半坡村遗址⑵中期:木骨泥墙(围护结构),白灰抹面出现。实例:郑州大河村遗址⑶晚期:白灰抹面,柱子排列整齐,木构架和外墙分工明确,木构架建筑技术水平达到新的高度。实例: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3.龙山文化时期(父系社会):①家庭私有(以家庭为单位生活),吕字形双室相连套间式半穴居②白灰抹面技术广泛采用③土坯砖出现实例:河南安阳后岗龙山文化遗址4.红山文化(4500BC~3000BC)①公共性神庙遗址实例:辽宁建平县女神庙(中国最古老神庙遗址)------标志建筑不仅再是物质生活手段,同时也是社会思想观念的表征方式和物化形态,促进了建筑技术和艺术向更高层次发展。②彩花、线脚装饰墙面实例:辽宁建平县女神庙拓展:1.浙江余姚河姆渡建筑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2.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出现的白灰墙面刻画图案,是我国已知最早居室装饰。·掌握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及其中建筑发展的主要成就和特点答:见附件第二章·中国最早的城市规划思想,其详细的解释和出处。P55答:“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世,市朝一夫。”------战国《周礼•考工记》释义:建筑师营建都城时,城市平面呈正方形、边长九里,每面各大小三个城门(设立两个侧门)。城内有九纵九横的十八条大街道。街道宽度皆为能同时行驶九辆马车(七十二尺)。王宫的左边(东)是宗庙,右边(西)是社禝。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市场和朝拜处各方百步(边长一百步的正方形)。

PS:(注:经涂,不是指纵向的路。

一夫,是指一夫之地,夫是农夫,一个农夫有百步之地来耕种。左祖右社:指宫殿的左边(东)是祖庙,右边(西)是社禝,祖庙建在东边,社稷坛建在西边,左右对称)拓展:《周礼•考工记》应用实例:曲阜鲁故都遗址中国古代城市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宫廷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中国古代城市形态发展的四个阶段:城市初生期(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以集体防御为目的的筑城活动兴盛,居民按氏族关系聚居,同时从事农业和手工业,城市带有氏族聚落色彩。里坊制确立期(春秋~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城市发展高潮。里坊制是封建专制主义在城市形态上的突出表现。这一时期城市总体布局比较自由,形式多样。实例:大城(郭)包小城(宫城)---曲阜故都,苏州吴王阖闾故城二城东西并列---易县燕下都故城 里坊制极盛期(三国~唐)------由前一时期的自由里坊制发展而来,长方形平面,宫殿于城北居中,棋盘式布局,功能要素划分明确,城内交通便利,城市面貌壮观,后期随城市经济和生活发展而管理放松。实例:曹魏邺城唐长安城/隋大兴城---高颖、宇文恺设计开放式街市期(宋代以后)------取消夜禁和里坊制,沿用1500年的城市模式就此消亡。·隋唐长安城的布局及特点答:①由宫城、皇城、外城三重城组成,宫城居北功能分区明确,中央官署居中里坊制,棋盘式布局,街道宽而笔直,划分出110里坊。集中设市(东都会市,西利人市)·北宋东京城的布局结构及其特点答:①宫城、都城、罗城(外城)三重组成,宫城居中宫城前设很宽的御街,两旁设御廊,总体方格网道路系统四水惯都,漕运渠道畅通,水系发达官府衙署宫城内外都有,部分和居民杂处,不如唐长安集中里坊制废除,到处临街设店,前店后宅,商业发达,娱乐场所众多根据城市各阶段发展逐步扩建,建筑密度大,土地利用率高防火问题突出,设专门的消防队和瞭望台罗城外分布有较多的皇家园林·明清北京城的布局及其特点答:①利用元大都改建而成,北面缩小城框,南面城墙南移并建筑外城,形成“凸”字形平面②外城、皇城、宫城(紫禁城)三重组成,布局以皇城(不规则矩形)为中心,宫城居皇城核心。③强化城市中轴线,贯穿南北,轴线两旁依宗法礼制布置礼制建筑,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上强调帝王权威。④内城街道坊巷沿用元大都规划系统,干道以平行于中轴线的左右两条大街为主,东西交通不便(反映封建帝都为帝王服务特色)⑤皇城区成为皇室生活服务设施和离宫苑园的集中地区⑥市肆集中在皇城四侧,形成四个商业中心,各行业集中在以该行业为名的坊巷里⑦水系衰退⑧王府官舍跨胡同而建,不受限制,形成八旗居住区拓展1.元大都布局及特点①依托旧城建新城②水系清晰明确③以水面为中心④方格网道路系统规整平直,分干道和胡同两类。⑤以胡同间的隙地作为居民区,市肆分散于城内。第三章·北京四合院的建筑布局及其特点P97答:布局:以院为特征,根据主人地位和基地情况(两胡同间的隙地)分为两进院到五进院几种,大宅除纵向院落较多外,横向还增加平行的跨院,并设有后花园。以三进院为例:分前院、内院、后院。①前院较浅,以倒座为主,作门房、客房、客厅,另有塾和厕所,属对外接待区;②内院是家庭的主要活动场所,靠垂花门分隔内外院。内院正北是正房,是长辈起居处;正房两侧低矮的为耳房;内院两侧为东西厢房,晚辈起居处;耳房、厢房山墙和院墙围合形成“露地”,作杂物院或景观;正房、厢房和垂花门由“抄手游廊”连接,便于雨雪天行走;内院较大,可布景,供家人纳凉或劳作。③后院是家庭服务区,后罩房布置厨房、贮藏、仆役住房等,可在西北角留后门。特点:①中轴对称,等级分明,秩序井然②秩序通过门体现,高度和定制是等级的标志③内向院落是交流的场所,但缺乏私秘性④墙垣厚重,防风沙及噪音干扰⑤建筑密度不高,交通面积较大·窑洞式住宅的种类及各自特点P104答:种类:开敞式靠崖窑、下沉式窑院(地坑院)、砖砌的锢窑。特点:⑴靠崖窑:①水平向里开挖,形成一地面为长方形、顶部为拱券的横穴。②对地形的要求比较严格,一般建在土坡或山崖的阳面上。③不能聚成院,可在窑前加建地面建筑,围合成院子供人们活动。⑵地坑院:①从地面垂直向下挖出一个矩形大坑,再在四周的坑壁上挖出横穴的窑洞,形成一个地下院落②平面面积和开挖深度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标准,既保证工程量不致太大,又保证了洞券的数量和质量。③窑洞的顶部都砌有一圈女儿墙,以防止人们跌落,也防止雨水流入院中。④院中常设有渗井,用以排水。⑶锢窑:①锢窑就是人们照着窑洞的样子所建的房屋:先用土抷、版筑或砖石砌成拱、券窑洞的样子,再在上面覆土②既保留了窑洞冬暖夏凉等优点,又不受地形的限制③可以比较灵活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类似四合院的建筑群·客家土楼的平面及技术上的特点,这种住房形式是如何体现“因地制宜、因材致用”P102答:特点:①土楼以祠堂为中心,是客家聚族而居生活的必需内容,供奉祖先的中堂于建筑正中央。②无论是圆楼、方楼、弧形楼,均中轴对称,保持北方四合院的传统格局性质。③基本居住模式是单元式住宅。因地制宜:①土筑外墙高大厚实,做法上把竹筋、松枝放入生土墙,起加筋作用在土内配以石块混合,进行夯筑后十分牢固,利于防卫②地处南方,注意防晒,在内墙、天井、走廊、窗口处及屋顶部分,将檐口伸出利于遮阳③建筑物内部采用活动式屏门,槅扇,空间开敞通透,利于空气流通④外环楼层开箭窗,呈梯形,外小内大,利于防卫⑤选址注重风水,保留北方住宅坐北朝南的习惯,宅基负阴抱阳,特殊情况如受禁忌、避煞等,可朝东西,但不可朝北。近水源,忌背水。靠大山,面对朝山,左右两侧有小丘陵。拓展:1.中国各地住宅构筑类型P90⑴木构抬梁式、穿斗式、混合式①北方抬梁式为多,以北京四合院正房为代表②南方多为穿斗式,如云南白族住宅主体部分。③抬梁穿斗混合式,皖南江浙一带住宅⑵竹木构干阑式⑶木构井干式⑷砖墙承重式,例:山西襄汾住宅⑸西藏碉楼⑹客家土楼⑺窑洞⑻新疆阿以旺⑼蒙古毡包第四章·北京故宫布局及其特点P121答:布局:总体布局严整,规模宏伟。①紫禁城周围有护城河环绕,城墙辟四门,门上设重檐门楼,四隅有角楼。②功能布局---外朝: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内廷:乾清宫、坤宁宫、东西六宫、东西六所。另有外东路,外西路对称布与两侧。③主体建筑沿中轴线纵向展开,并对称分布两侧。布局特点:①以院落作为基本的建筑组合手段,用连续的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②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从大清门到神武门形成的轴线与城市中轴线重合;轴线上的建筑及附属部分严格对称。③布局上集合了各个时期优秀作法形制---千步廊,金水桥,三朝两宫五门,御花园等PS:北京故宫的设计手法:①运用以小衬大,以低衬高的对比手法突出主体②通过院落组织,形成的封闭连续对称而富有节奏的空间序列③屋顶按重檐、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的等级次序使用④以门为媒介形成有序的空间转换,进行空间的限定和渗透,并以廊辅助联系、分隔空间。⑤建筑细部和装饰的繁简以示皇权神威。⑥建筑色彩采用强烈的对比色调,金顶红墙白基。⑦文字、小品也具象征意义·天坛的布局及其群体设计特色P131答:布局:①分内外两重内圈有三组:圜丘、祈年殿、斋宫外圈有一组:神乐署与牺牲所②入口于西侧,经1KM的甬道与主轴线相交。③园区设两重围墙,切北侧围墙都为圆角,南侧围墙为直角,暗含天圆地方。④院内遍植柏树,建筑只占总面积的1/20,融于绿色之中。设计特色:①布局应用轴线间的串联,以及轴线上对圆的反复利用。②对比手法:方圆,高低,大小,宽窄等一系列对比突出主题。③环境处理:全区遍植柏树,通过增高接天的手法,使轴线上的建筑临空于柏树林之上,加强了祭天所需的神圣气氛。④建筑单体的曲线优美,与天和谐。⑤数字和色彩具有象征意义。·古代陵墓地上部分出现了哪几种形式,结合实例分析其特点P139答:由春秋战国坟丘式墓葬演化成的三种形式:①“方上”---实例:秦始皇陵。特点:以人工夯筑的上小下大的方锥体陵体,四面有门阙和陵墙。②因山为陵---实例:唐乾陵。特点:为防盗而依山凿穴,不起坟。乾陵依梁山而建,墓室藏于山中利用梁山前的双峰为阙,使整个陵区显得崇高雄伟。③宝城宝顶---实例:明十三陵、南京明孝陵。特点:明代陵墓地下宫殿上起圆形坟称宝顶,以适应南方多雨气候,便于雨水下流不致浸润墓穴,且用墙垣包围,称宝城。南侧并建有方城明楼。拓展:1.汉文帝灞陵是历史上第一个因山为陵的帝陵。第五章·佛光寺大殿的特点P155答:①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单檐四阿顶(庑殿顶);②台基低矮,内外两圈柱(殿堂式的“金箱斗底槽”),内外柱高相等;③柱身都是圆形直柱,上断略有卷杀;檐柱有侧脚及生起;④斗栱作用发挥得最完善: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区别明显;第一、第三跳偷心,第二、第三跳计心,且斗栱宏大。⑤脊檩径下不施侏儒柱而仅用叉手,是现存木建筑中的孤例。上平檩不用托脚。⑥门窗用直棂窗,吻为鸱尾;⑦屋顶平缓,出檐深远;⑧殿内屋顶用平闇:小方格天花。⑨色彩简单;朴素舒展。·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的特点,其中暗层设置的作用P176答:特点:①塔建在方形和八角形的两层砖石台基上;②“金箱斗底槽”;③“副阶周匝”:底层内外二圈柱包砌在厚1m的土坯墙内,檐柱外设回廊;④高九层(明五、暗四);⑤叉柱造:上层柱插在底下华拱中,收半个柱径;⑥外观递收轮廓。暗层作用:平座暗层增加柱梁间斜撑。·古代塔的种类及其特点,它们各自的代表实例及其特点P175答:按形式分:⑴楼阁式塔特点:仿我国传统的多层木构架建筑,出现较早,历代沿用数量最多,是我国佛塔中的主流,南北朝至唐宋为盛期。材料由木材逐渐向砖石过渡。实例:P176①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特点(见上一题)②江苏苏州虎丘云岩寺塔③江苏苏州报恩寺塔④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⑤江苏南京报恩寺琉璃塔⑵密檐塔特点:底层较高,上有密檐5—15层;大多不供登临眺览,意义与楼阁式塔不同,有的虽可登临,但因檐密窗小,又不能外出,故观赏效果远不如楼阁式塔。辽、金是密檐式塔的盛期,建筑材料一般用砖、石。实例:P180①河南登封嵩岳寺塔。②陕西西安荐福寺小雁塔。③山西灵丘觉山寺塔⑶单层塔特点:大多用作墓塔,或在其中供奉佛像。实例:P182①河南安阳宝山寺双石塔②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③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墓塔⑷喇嘛塔特点:分布地区以西藏、内蒙一带为多;多作为寺的主塔或僧人塔。内地喇嘛塔始见于元代。实例P182①北京妙应寺白塔②西藏江孜白居寺菩提塔⑸金刚宝座塔特点:仅见于明、清两代,为数很少。是在高台上建塔五座(其中一座高大,四角各一较低小的塔),台上塔的式样,或为密檐塔,或为喇嘛塔。实例:P185①北京正觉寺塔②北京西黄寺清净化城塔⑹傣族佛塔(小乘佛塔)特点:外观较细高而秀逸,极富民族风格,塔多单建,少有群建。实例:P186云南景洪曼飞龙塔第六章·结合实例分析明清私家园林的设计手法P204答:⑴园林布局:①主题多样---全园分为大小不同的若干景区,各有主题,形成多样的主题景观。②隔而不塞---景区之间虽分隔而不闭塞,彼此空间流通,似分似合,隐约互见,形成丰富的层次和幽深的境界,这是小空间理景的重要法则。③欲扬先抑---如留园入口部分的处理,进入园中和主要景区之前,先用狭小晦暗简洁的引导空间把人的尺度感、明暗感、色彩的鲜明度压下来,运用以小衬大、以暗衬明、以少衬多的手法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④曲折萦回---观赏路线不作捷径直趋,而是从曲折中求得境之深、意之远,各园都采用沿周边布置主游线的方法,以发挥小园空间的最大观赏效果⑤尺度得当---建筑体量化整为零,造型空透轻盈,亭榭小巧,厅堂空灵,花木以单株欣赏为主,讲求杆、枝、叶、花、果都有可观,石峰置于庭院,盆景置于室内,都显示了对景物的环境烘托和空间尺度关系的成熟处理。⑥余意不尽---采用联想手法,拓宽景域的想象与感受。⑦远借邻借---借园外景物补园中不足,是十分巧妙的扩大空间与景域的手法。把远山、远塔引入视线,是为远借;作高视点俯看邻园景色,是为邻借。⑵水面处理:①有聚有分,主次分明---小园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聚则水面开阔,分则曲折萦回。②水面分隔采用桥、廊、岛为宜,使水面隔而又连,层次丰富,桥宜架于池的一侧或一隅,使水面划分有主有次。③池的平面以不规则状为佳,可与整体布局协调。④小池宜用浅岸,池岸曲直相济,建筑物或平台前用直岸,山下路旁宜曲岸。⑶叠山置石:造山必须像真山。①可看、可游、可居②塑造丘壑③体块、缝隙、纹理的处理④用石得当⑷建筑营造:建筑物的位置、尺度、形象、色彩要考虑与山水的关系及配合效果,不能我行我素自我表现。实例:江苏无锡寄畅园特点:①借景:寄畅园选址很成功,远景布置上利用周围景色借景,将锡山上的龙光塔、西面的惠山景色引入园中,增加了园内深度。②园中建筑物在总体布局中比重很少,以山水为主,使园内显得开朗自然风光浓郁③水池呈不规则状,中部被鹤步滩和知鱼槛一分为二,若断若续,北部又被七星桥分隔,使水池曲折而多层次④空间连续而分隔,景色变换丰富,从西南角的园门入园后是两个小庭院,并有一祠堂,出厅堂东和秉礼堂院北面的门后,空间豁然开朗,一片山林景色。在到达开阔的水面前,需经过山间曲折的小路、谷道和涧道。这种空间的对比效果使人感觉到景色生动丰富而不觉园之狭小。⑤园内假山轮廓起伏,有主有次,土石间配以藤萝灌木,自然成趣。⑥由东侧廊道西望,树木茂盛的假山与隔池的亭廊建筑形成自然与人工的对比。·结合实例分析明清皇家园林的布局手法答:①集仿各地名园胜迹于园中:根据各园的地形特点,把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每区再布置各种不同趣味的风景点。如:圆明园有40景,每景都有点景的题名②规模较大,一般根据自然山水改造而成。因此都巧妙利用地形,因地制宜,形成各自的特色。如:圆明园利用西山泉水,造成许多水景。③整体布局较严整,很难摆脱对称轴线的布置方法。④苑中中心建筑,为了与宏伟的山水空间相称,体量与尺度都很高大;建筑色彩堂皇而壮丽。⑤叠石手法一般用于园中之园。大范围内主要依靠堆土成山,真山与假山相结合的手法。⑥多作群植或成林布置花木。实例:颐和园①颐和园利用万寿山一带地形,加以人工改造,形成前山开阔的湖面和后山幽深的水院等不同境界,是造园的成功之处②佛香阁有力的体量成为全园的构图中心,并由此形成南北轴线。③借景方面把西山、玉泉山和平畴远村收入园景。④浩瀚辽阔的湖面成为其他苑囿不及之处。第八、九章·‘营造法式’中总结出的平面类型(殿阁类)有哪几种,各自特点答:①金厢斗底槽: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实例: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金殿。②分心斗底槽: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栱将殿身划分为前后相同的两个空间。一般用作殿门。③单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实例:山西晋祠圣母殿。④双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个区域。实例:唐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太和殿。·古建的结构类型的种类及其特点答:中国古建以木构架建筑为主流,主要有三种类型:①抬梁式---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上采用斗栱时,则梁头置于斗拱上。特点: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②穿斗式---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整体框架。特点: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③井干式---将圆木或半圆木两端开凹槽,组合成矩形木框,层层相叠作为墙壁---实际是木承重结构墙。特点:耗材量大,建筑的面阔和进深又受木材长度的限制,外观也比较厚重,应用不广泛,一般仅见于产木丰盛的林区。·古建外观的构图特点答:三段式构图:“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上分—屋顶、中分—屋身,包括墙柱和外檐装修、下分—台基,它们构成建筑立面的三大组成部分。在多层建筑中,平坐代表台基,腰檐代表屋顶;于是每一段仍由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构成,形成三段式的立面构图。·古建中的大木作、小木作概念答:大木作: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由柱、梁、枋、檩等组成,同时也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外观的重要决定因素。小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非承重木构件的制作和安装专业。(门、窗、隔断、栏杆、外檐装饰及防护构件、地板、天花(顶棚)、楼梯、龛橱、篱墙、井亭等)。·斗拱的组成和斗拱的作用答:组成:斗、升、栱、昂作用:结构作用、装饰作用、尺度衡量标准和等级制度的标志。·古建天花的处理方式及其各自特点P289答:⑴有天花板的(为不露出梁架,常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A、平棋:大方格天花,木框内放置较大的木格和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彩色图案的纸;B、平闇:小方格天花,木框内放置密且小的方格。⑵无天花板,梁架露明的称为彻上明造(彻上露明)⑶藻井:为高级的天花,一般用于殿堂明间正中,形式多样。做法:在天花板的中央部分向上升起一个方形的井口,井口逐渐向内收缩,由四方形渐变为八角形,到最上面有一条盘龙作为装饰,它是在最尊贵的建筑中的一种装饰。·古建屋顶形式的种类及其等级顺序,其中庑殿顶和歇山顶的特殊作法是什么P298答:种类及等级顺序:从高到低———重檐庑殿、重檐歇山、单檐庑殿、单檐歇山、悬山、硬山、四角攒尖、盝顶、卷棚、平顶。庑殿顶推山:在庑殿顶上,由于立面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把各檩条向山面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的作法。歇山顶收山:为使歇山屋顶不过于庞大,所以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总结古建中的等级制度在哪些方面体现,详细说明。答:⑴城市、聚落的等级和城市内、居住区内布局关系和空间结构。①从都城到州城、县城的城墙高度、城市规模逐级降低②城内的布局:建筑群组在布局上以北为上、以东为上、以中为上,皇城位居中心或中央偏北,两侧是衙署、贵族居住区或礼制建筑;周围是低矮的居民区。③住区内建筑关系:以北京四合院为例,院子有内外、前后之分,内院中的正房等级最高,其次是两侧厢房和耳房,再次是前院的倒座以及后院的后罩房。内外、主次分明。⑵建筑单体的体量和形式①屋顶形式:从高到低———重檐庑殿、重檐歇山、单檐庑殿、单檐歇山、悬山、硬山、四角攒尖、盝顶、卷棚、平顶。②开间进深大小:开间愈多,等级愈高,而九、五仅是帝王专用,即皇宫大殿9开间,5进深(即所谓九五之尊)。③建筑基座:其高低、大小和形状都是有限制的,基座越高等级越高;形式上除长方形还有等级较高的须弥座。④台阶:台阶的形式和数目不同,等级不同,由高到低分为御路台阶、垂带台阶、如意阶。⑤门:形式由高到低分为---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住宅内院还有垂花门。⑶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