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公开课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e59ab9256fe5a8505595bbabab7bdd1/de59ab9256fe5a8505595bbabab7bdd11.gif)
![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公开课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e59ab9256fe5a8505595bbabab7bdd1/de59ab9256fe5a8505595bbabab7bdd12.gif)
![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公开课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e59ab9256fe5a8505595bbabab7bdd1/de59ab9256fe5a8505595bbabab7bdd13.gif)
![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公开课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e59ab9256fe5a8505595bbabab7bdd1/de59ab9256fe5a8505595bbabab7bdd14.gif)
![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公开课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e59ab9256fe5a8505595bbabab7bdd1/de59ab9256fe5a8505595bbabab7bdd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执教人:万宝奎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2019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1.能够总结出春秋战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背景,据此理解战国时期变法的必然性;2.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变法运动的必然性。3.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执教人:万宝奎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2019级高一统2西周东周BC1046年BC771年BC476年BC256年BC221年春秋战国
那是个“大”的时代大动荡——王室衰微,群雄并期,诸侯混战,礼乐崩坏大转型——社会分化,革故鼎新,变法图强,文化勃兴大变革——铁犁牛耕,井田瓦解,土地私有,个体农耕“尊尊亲亲”的文化氛围“协调凝聚”的政治体制“贵贱有序”的等级社会2西周东周BC1046年BC771年BC476年BC256年概念释析——东周、春秋、战国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周敬王卒。因孔子所著《春秋》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前人称之为战国。把战国作为时代名称,开始于西汉末年刘向汇编的《战国策》。概念释析——东周、春秋、战国东周(公元前7703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五霸)列国纷争,兼并剧烈(七雄)春秋((前770-前476)——孔子《春秋》战国(前475-前221)——刘向考订《战国策》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战国策〉书录》周王室由于贫弱而不得不放弃天子的尊严,向诸侯伸手去“求赙”、“求金”、“求车”。——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2006年9月第1版,第36页。(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中肩。——《左传·桓公五年》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五霸)列国纷争,兼并剧烈(七雄)4观察地图,说说从春秋到战国,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方面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变化?政治:兼并加剧、局部统一;经济:兴修水利灌溉工程;民族关系:民族交融、华夏认同原因:铁制农具使用,牛耕推广,生产力得以发展铁器牛耕观察地图,说说从春秋到战国,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方面出现了怎5一、动荡的时代——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春秋争霸——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史记索隐》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荀子·王霸》
各个强国为了要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争做霸主,故而春秋时期出现了大国争霸的斗争。——张帆《中国古代简史》一、动荡的时代——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春秋争霸——春秋五霸齐桓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7材料: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战国)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礼崩乐坏,战争激烈分封制宗法制崩坏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陪臣执国命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材料: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8结合教材正文与地图,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结合教材正文与地图,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9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华夏认同增强,华夏族分布更广泛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华10时期春秋战国目的性质结果都给人民带来灾难,但都有利于民族融合、社会进步,实现了局部统一,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争夺土地和人民奴隶主阶级的争霸战争地主阶级的统一战争【拓展提升】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比较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时期春秋战国目的性质结果都给人民带来灾难,但都有利于民族融合11材料二战国时期,分田到户的土地已逐渐私有化,先秦的执政者对于农业生产中的激励机制问题,很早就有深刻的体验。《吕氏春秋·审分》说:“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铁器牛耕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材料一(1)农业①铁制农具开始使用,土地私有,牛耕也得到推广。②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2)手工业:冶铁业、煮盐业出现、手工业分工细密。(3)商业和城市①战国时,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②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材料二战国时期,分田到户的土地已逐渐私有化,先秦的执政者12郢睢阳临淄咸阳蓟秦楚鲁越卫韩赵魏邯郸郑大梁周中山洛邑晋燕齐宋河水渭水汉水淮水江水东周都城诸侯国国都诸侯国疆域秦楚韩赵魏燕齐乐毅改革胡服骑射改革邹忌改革李悝变法商鞅变法申不害变法吴起变法战国七雄与战国时期的变法二、震荡的现实——风起云涌的变法运动变革目的:富国强兵内容: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作用: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郢睢阳临淄咸阳蓟秦楚鲁越卫韩赵魏邯郸郑大梁周中山洛邑晋燕齐宋13政治经济军事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鼓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使得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军事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14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
孔子讲学图
礼
仁
仁者爱人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激荡的人心—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人而不仁,如礼何”孔子1516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学思结合”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有教无类”学习态度:“当仁不让于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的教育思想激荡的人心—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16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法则辩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政治观点: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期楚国人,曾是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博学多识,精通礼法。“无为”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激荡的人心—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老子的道家思想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法则辩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17(1)唯心: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认为在变幻无常的世界背后,有不变的“道”存在,“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人要顺应“道”而生活。激荡的人心—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老子的道家思想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1)唯心: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认为在变幻无常的世界背后18
老子认为越坚强的东西越容易折断,柔能胜刚。人若甘于柔弱,便能够不受伤害,免于痛苦。(2)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而且可以互相转化。激荡的人心—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老子的道家思想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老子认为越坚强的东西越容易折断,柔能胜刚。人若甘于柔弱,19
老子认为最理想的社会,是百姓满足於原始简朴的生活,不奢求物质的享受。(3)政治主张: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激荡的人心—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老子的道家思想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老子认为最理想的社会,是百姓满足於原始简朴的生活,不奢求20(1)社会大变革、大动荡;(2)井田制瓦解,铁犁牛耕出现和使用,社会经济发展,(3)周王室衰微,分封宗法制瓦解(4)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5)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争相招揽人才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激荡的人心—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社会背景: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1)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激荡的人心—孔子2122(2)表现孟子——儒家核心:“仁政”思想义利观:先义后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性论:性本善说(人性本善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激荡的人心—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民本思想:“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22(2)表现孟子——儒家核心:“仁政”思想义利观:先义24(2)表现庄子——道家“齐物”,即万物齐一,任何事物在本质上相同“逍遥”的人生态度,旁观、超然、无所恃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应自然激荡的人心—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24(2)表现庄子——道家“齐物”,即万物齐一,任何事物25(2)表现五行学说;“相生相胜”理论;“五德终始”、“五德转移”说;邹衍——阴阳家激荡的人心—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25(2)表现五行学说;“相生相胜”理论;邹衍——阴阳家26墨子——墨家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贤节用节葬孔子“爱人”是有等差的爱;墨子的“兼爱”是无等差的爱,代表下层平民利益。激荡的人心—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26墨子——墨家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贤节用节葬孔子“爱人”27(2)表现韩非子——法家法家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法治国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人性:人性本恶激荡的人心—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27(2)表现韩非子——法家法家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29“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3、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影响深远,促进了文化繁荣。4、诸子百家的思想共同构造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29“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学派人物时代主要思想儒家孟子战国“仁政”;“民贵君轻”;反对兼并战争荀子战国“制天命而用之”墨家墨子战国“兼爱”、“非攻”;举贤;节俭道家庄子战国痛恨社会不合理现象;乐天安命法家韩非战国主张改革;君主集权;以法治国兵家孙膑战国强调战前准备;论述以少胜多的作战方法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学派人物时代主要思想儒家孟子战国“仁政”;“民贵君轻”;反对28小结: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是会过渡;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一)经济方面: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封建生产关系形成。表现:①农业生产的发展,铁农具和耕牛的使用,兴修水利,农田施肥,②手工业的进步。③商业日趋活泼。封建生产关系形成的影响:①土的私有制的确立,削弱人身依附关系。②新的阶级力量产生:新的地主,自耕农。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小结: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29小结: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二)政治方面: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①原因:经济基础的变化;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生产力发展。②目的: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③途径:变法。④措施:(1.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来改革世卿世禄制;2.以实行俸禄制来取代封邑制;3.以中央集权来取代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三)军事方面:诸侯争战,战争频繁.~为改革提供动力~富国强兵(四)文化方面: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人才储备,思想基础。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小结: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30谢谢观看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谢谢观看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执教人:万宝奎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2019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1.能够总结出春秋战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背景,据此理解战国时期变法的必然性;2.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变法运动的必然性。3.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执教人:万宝奎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2019级高一统33西周东周BC1046年BC771年BC476年BC256年BC221年春秋战国
那是个“大”的时代大动荡——王室衰微,群雄并期,诸侯混战,礼乐崩坏大转型——社会分化,革故鼎新,变法图强,文化勃兴大变革——铁犁牛耕,井田瓦解,土地私有,个体农耕“尊尊亲亲”的文化氛围“协调凝聚”的政治体制“贵贱有序”的等级社会2西周东周BC1046年BC771年BC476年BC256年概念释析——东周、春秋、战国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周敬王卒。因孔子所著《春秋》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前人称之为战国。把战国作为时代名称,开始于西汉末年刘向汇编的《战国策》。概念释析——东周、春秋、战国东周(公元前77034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五霸)列国纷争,兼并剧烈(七雄)春秋((前770-前476)——孔子《春秋》战国(前475-前221)——刘向考订《战国策》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战国策〉书录》周王室由于贫弱而不得不放弃天子的尊严,向诸侯伸手去“求赙”、“求金”、“求车”。——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2006年9月第1版,第36页。(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中肩。——《左传·桓公五年》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五霸)列国纷争,兼并剧烈(七雄)35观察地图,说说从春秋到战国,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方面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变化?政治:兼并加剧、局部统一;经济:兴修水利灌溉工程;民族关系:民族交融、华夏认同原因:铁制农具使用,牛耕推广,生产力得以发展铁器牛耕观察地图,说说从春秋到战国,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方面出现了怎36一、动荡的时代——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春秋争霸——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史记索隐》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荀子·王霸》
各个强国为了要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争做霸主,故而春秋时期出现了大国争霸的斗争。——张帆《中国古代简史》一、动荡的时代——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春秋争霸——春秋五霸齐桓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38材料: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战国)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礼崩乐坏,战争激烈分封制宗法制崩坏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陪臣执国命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材料: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39结合教材正文与地图,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结合教材正文与地图,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0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华夏认同增强,华夏族分布更广泛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华41时期春秋战国目的性质结果都给人民带来灾难,但都有利于民族融合、社会进步,实现了局部统一,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争夺土地和人民奴隶主阶级的争霸战争地主阶级的统一战争【拓展提升】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比较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时期春秋战国目的性质结果都给人民带来灾难,但都有利于民族融合42材料二战国时期,分田到户的土地已逐渐私有化,先秦的执政者对于农业生产中的激励机制问题,很早就有深刻的体验。《吕氏春秋·审分》说:“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铁器牛耕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材料一(1)农业①铁制农具开始使用,土地私有,牛耕也得到推广。②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2)手工业:冶铁业、煮盐业出现、手工业分工细密。(3)商业和城市①战国时,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②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材料二战国时期,分田到户的土地已逐渐私有化,先秦的执政者43郢睢阳临淄咸阳蓟秦楚鲁越卫韩赵魏邯郸郑大梁周中山洛邑晋燕齐宋河水渭水汉水淮水江水东周都城诸侯国国都诸侯国疆域秦楚韩赵魏燕齐乐毅改革胡服骑射改革邹忌改革李悝变法商鞅变法申不害变法吴起变法战国七雄与战国时期的变法二、震荡的现实——风起云涌的变法运动变革目的:富国强兵内容: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作用: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郢睢阳临淄咸阳蓟秦楚鲁越卫韩赵魏邯郸郑大梁周中山洛邑晋燕齐宋44政治经济军事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鼓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使得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军事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45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
孔子讲学图
礼
仁
仁者爱人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激荡的人心—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人而不仁,如礼何”孔子4616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学思结合”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有教无类”学习态度:“当仁不让于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的教育思想激荡的人心—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16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法则辩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政治观点: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期楚国人,曾是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博学多识,精通礼法。“无为”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激荡的人心—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老子的道家思想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法则辩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48(1)唯心: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认为在变幻无常的世界背后,有不变的“道”存在,“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人要顺应“道”而生活。激荡的人心—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老子的道家思想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1)唯心: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认为在变幻无常的世界背后49
老子认为越坚强的东西越容易折断,柔能胜刚。人若甘于柔弱,便能够不受伤害,免于痛苦。(2)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而且可以互相转化。激荡的人心—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老子的道家思想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老子认为越坚强的东西越容易折断,柔能胜刚。人若甘于柔弱,50
老子认为最理想的社会,是百姓满足於原始简朴的生活,不奢求物质的享受。(3)政治主张: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激荡的人心—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老子的道家思想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老子认为最理想的社会,是百姓满足於原始简朴的生活,不奢求51(1)社会大变革、大动荡;(2)井田制瓦解,铁犁牛耕出现和使用,社会经济发展,(3)周王室衰微,分封宗法制瓦解(4)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5)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争相招揽人才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激荡的人心—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社会背景: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1)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激荡的人心—孔子5222(2)表现孟子——儒家核心:“仁政”思想义利观:先义后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性论:性本善说(人性本善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激荡的人心—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民本思想:“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22(2)表现孟子——儒家核心:“仁政”思想义利观:先义24(2)表现庄子——道家“齐物”,即万物齐一,任何事物在本质上相同“逍遥”的人生态度,旁观、超然、无所恃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应自然激荡的人心—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24(2)表现庄子——道家“齐物”,即万物齐一,任何事物25(2)表现五行学说;“相生相胜”理论;“五德终始”、“五德转移”说;邹衍——阴阳家激荡的人心—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25(2)表现五行学说;“相生相胜”理论;邹衍——阴阳家26墨子——墨家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贤节用节葬孔子“爱人”是有等差的爱;墨子的“兼爱”是无等差的爱,代表下层平民利益。激荡的人心—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公开课课件】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品牌营销推广策略指南
- 技术产品销售合同
- 华为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 遗传基因技术服务合同
- 外贸实务操作作业指导书
- 仓储配送合同
- 智能工厂建设与运营作业指导书
- 2025年来宾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库
- 2025年陕西货运从业资格考试模拟考试题库及答案大全
-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 mil-std-1916抽样标准(中文版)
- 《社区康复》课件-第七章 脑瘫患儿的社区康复实践
- 城乡环卫一体化内部管理制度
- 广汇煤炭清洁炼化有限责任公司1000万吨年煤炭分级提质综合利用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
- 小学数学六年级解方程练习300题及答案
- 大数据在化工行业中的应用与创新
- 光伏十林业可行性报告
- 小学综合实践《我做环保宣传员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 钢煤斗内衬不锈钢板施工工法
- 公路工程安全风险辨识与防控手册
- 供应商评估报告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