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街说明书最终版_第1页
西大街说明书最终版_第2页
西大街说明书最终版_第3页
西大街说明书最终版_第4页
西大街说明书最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6禹州市西大街南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说明书院系建筑学院专业城市规划班级2011级城市规划1班姓名毕尚美司方慧学号2011094010120110940120目录第一部分历史研究……………2一、禹州古城的特色与价值………………3二、街区历史沿革…………42.1街区概况……………42.2坊市里巷……………52.3古庙寺观……………5第二部分现状研究……………7三、街区现状………………83.1街区位置范围………83.2街区现状问题………8第三部分保护规划……………9四、规划背景………………10五、总则……………………105.1区位范围……………105.2指导思想……………105.3规划原则……………115.4规划目标……………115.5发展定位……………125.6规划依据……………12六、保护发展策略…………12七、规划实施管理措施……………………147.1管理措施……………157.2政策建议……………15第一部分历史研究禹州古城的特色与价值禹州古城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南缘的中心城市,地处伏牛山余脉与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颍河自西至东横贯全境。禹州市被誉为华夏第一都,以钧瓷文化、大禹文化、中医药文化著称。禹州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位列全国各项综合实力百强。禹州有“华夏第一都”、“中华第一国”之称古为“大禹之州”,就是因为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国于此而得名。后来大禹之子启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多民族和谐统一的夏王朝,结束了原始的氏族部落制。因此,禹州有“华夏第一都”、“中华第一国”之称。夏朝在禹建都470余年,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夏朝文化和宝贵的夏代遗迹。如纪念大禹治水的禹王庙、禹王锁蛟井;禹之子启大飨诸侯的古钧台,后少康居住的少康城遗址等。这些都是我国稀有的远古遗迹。钧瓷文化,绝无仅有钧瓷始于唐而盛于宋,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因产地为“钧州”故称钧瓷。北宋徽宗时钧瓷被定为御用珍品,属皇宫专用的贡瓷、宝瓷,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等盛誉,被称为“国之瑰宝”、“神钧宝瓷”、“瓷林之王”。钧瓷为宋、元、明、清四朝宝瓷,清代时才传入民间。当今己成为我国馈赠各国宾朋的高贵礼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药都文化,灿烂辉煌由于药王孙思邀生前长期在禹州行医、采药,死后又埋葬于此,所以人们说“药王爷在禹州”,“药不经禹州不香,药不见药王不灵”,并建“药王祠”纪念,后形成全国著名的中药材集散地,名贵药材阿胶、全鹿丸一直畅销全国。明清时期,外地药商纷纷在此建行帮、会馆,如山西会馆、十三帮会馆、怀帮会馆、陕西会馆等,这些建筑至今仍保存许多,向人们展示着当年“药都”的辉煌。文化遗产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禹州市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境内各类古建筑群26处,官宦墓葬300余处,帝王陵墓7处,大型寺庙宫观8座,小型古迹景点763处,其中大禹遗迹、夏文化遗址,全国保存最完整的药商会馆——怀帮会馆、秦相吕不韦故里、南北朝时期后晋褚太后故里、画圣吴道子故里、钧台钧官窑遗址、后汉皇帝刘知远墓等在全国均属独一无二。黄帝遗迹、逍遥观、东岭关、周定王陵、妃子墓等也是屈指可数的文化遗迹。同时拥有河南仅有的两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神屋镇。优秀灿烂的地方文化艺术和传统禹州悠久的历史逐步形成了纺织、刺绣、雕刻、泥塑、食品和吴门画派、刘氏行书、孙氏医派等地方文化艺术,以及许多有益的民间风俗活动。此外,禹州还流传着许多神奇而美妙的故事传说:黄帝的传说,巢父、许由的传说,夏禹的传说,张良的传说,马天官的传说、张仲景禹州拜药的传说等等。街区历史沿革2.1街区概况禹州古城是依托中原文化特色,采用棋盘式布局的古代城市的典范,千百年来城址未变,格局尚存,堪称中国古代城垣活的标本之一。西大街南街区是禹州古城内迄今保存较为完整的一个区域。对照清末禹州城区鸟瞰图,西大街南街区基本延续了唐宋以来的城坊格局,有些街巷、寨墙、寨门、壕沟的位置及名称在老地图上一一对应。由壕沟、寨墙、寨门、街巷、民居、会馆、寺观、古井、古树、牌坊等历史遗存所构成的街区历史风貌集中体现了禹州古城的城市特色与价值,堪称禹州古城的缩影。西大街南街区位于古城西边,本次规划所确定的历史街区范围东至颍河大街,西至前进路,北至西大街,南至规划一路,用地面积29.5公顷。2.2坊市里巷街巷历史西大街,东起前进路,西至颍河大街。全长661米,路宽12四角堂街,南起三官庙街,北至西大街,全长440米,路宽4洪山庙街,西起四角堂街,东至八仕坊街,全长266米,路宽4.452.3寺观会馆文庙文庙位于老城现在的黉学广场北侧。文庙现存仅有大成殿,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伦堂明伦堂处于文庙西侧,紧邻文庙。但是由于历史战争及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明伦堂现已被毁,仅留有一些历史资料作为参考。菩萨堂(一门九狮子)禹州城内菩萨堂多位于街口,为挡路箭冲射民宅。该堂台高丈余,堂内供奉观音菩萨神塑,坐南朝北,正迎对山巷。门前台上两侧有石狮子九个,其工艺精美。菩萨堂最早记载为康熙十四年修建,文革石狮被毁,1994年重建。洪山庙现今洪山庙街中段路北,坐北朝南,原有大殿、厢房等,现已毁坏。白衣堂白衣堂,是供奉观音菩萨的庙堂。观音菩萨亦称白衣大士,多着白衣,故称白衣堂。禹州故城白衣堂有二:一位于东街西段与金胡同相接的丁字路口处。现已不存。二位于文庙后。三官庙三官庙位于城内槐荫街的北头路西,坐西向东,庙门直对三官庙街。现存的为临街大殿,面阔三间,五脊六兽硬山式建筑。三官庙原奉祀的是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关帝庙由于庙门朝北开,所以世人称它为倒坐关帝庙,现有居民在内居住。第二部分现状研究街区现状3.1街区位置范围西大街南街区东至颍河大街,西至前进路,北至西大街,南至黄家口街,用地面积29.5公顷。3.2街区现状问题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西大街南街区在古城中面临衰败的迹象。存在着突出的五个问题。(1)传统民居破旧,人口过密,居民居住条件差。传统民居以木结构为主,由于年久失修,加上蚁害、潮湿等因素影响,普遍存在安全隐患;另外,老建筑缺乏独立的厨房、卫生间等设施,不符合现代生活的需要,再加上多户合住、户均面积较小等因素,造成在原有的院落内搭建简棚的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正常的采光和通风,在消防上也存在较大隐患。(2)管线老化,功能不全,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街区内道路系统以小尺度传统街巷为主,宽度较窄,且线型曲折,保护传统街巷空间与满足现代交通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另外,供水、排水、供电等设施均不完善,尤其是供电以明线为主,蜘蛛网式的线网既影响环境风貌又影响用电安全。(3)环境质量差,不协调建筑多,街景杂乱。街区内缺乏公共厕所、垃圾箱等公共服务设施,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同时,街区内插建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多层住宅,与街区风貌有较大冲突。(4)具有保护价值的古建数量众多,保护工作亟待加强。需保护的历史建筑是占到10%左右,保护工作面广量大。建筑物普遍缺乏维护,缺乏专项管理和维护资金。由于历史原因,产权归属分散,不利于合理的保护与利用。第三部分保护规划规划背景街区与古城禹州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大街南街区是目前禹州古城内保存状况较差的历史街区。西大街南街区的规划是禹州市古城保护与规划设计的主要项目。禹州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证明了“保护古城,发展新区”的城市发展战略的成功,保护古城与新区建设相辅相成。因保护而产生的城市发展压力得到缓解,街坊改造基本完成,古城区开始进入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品质的内涵式发展阶段。相比之下,西大街南街区尚未融入到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的全面整合中,保护与整治工作一直未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多数历史建筑年远失修,居民生活质量有待提高,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另一方面,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一般建筑或障碍建筑不断出现,破坏了街区的整体格局和历史风貌。总则5.1区位范围西大街南街区东至颍河大街,西至前进路,北至西大街,南至规划一路,用地面积29.5公顷。5.2指导思想1、“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与保护之间,不是相互割裂,更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有机关联、相得益彰的。”(引自温家宝总理在中国市长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西大街南街区是禹州古城发展的少有资源,将其纳入古城发展战略的层面通盘考虑,将有利于提高古城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有利于古城整体而持续的发展。整合古城内丰富的、分散的历史文化资源就是古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3、历史街区的保护区别与一般街坊的改造,要保护好街区整体历史环境及风貌。即依法保护好街区内现存的空间格局、、历史建筑、历史环境要素等物质文化遗存,以及口述、传统工艺、地方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存。4、西大街南街区的保护必须结合紧邻的更新发展空间形成整个功能互动互补的独特区域,才能开创激活、复兴历史街区的条件。5.3规划原则1、原真性──保护体现街区历史文化价值的真实的历史原物,保护其所遗存的全部历史信息。2、整体性──保护历史街区整体格局和风貌,保护区内所有历史文化遗存及其所属的环境,保护全面的物质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存。3、可读性──保护不同历史时期遗存的反映其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各类文化遗产。4、可持续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长期的的事业,要实现社会、环境、经济和文化效益的统一发展。5.4规划目标保护纲领──保护街区风貌,整治历史环境,延续历史文脉,重现街区价值。1、保护街区整体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使其成为禹州古城棋盘格局的杰出典范。2、保护街区内真实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保持历史街区的原真性,使其成为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3、整治街区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人居环境,使其成为保持传统特色的文化居住社区。4、合理利用街区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有文化内涵、高品质的第三产业,使其成为具有独特文化景观的城市活力地带。5.5发展定位街区性质规划为:具有禹州独特文化和历史特点的生活居住、商业服务、休闲旅游的综合街区。该性质集中体现了街区的风貌特色以及保护与发展主题:1、禹州古城格局和传统风貌的核心区域保护与展示禹州典型的城市格局和空间形态;保护与展示禹州独特的地方建筑风格和空间特征;保护与展示禹州文化发达、人文荟萃、名人辈出之地。2、迈向永续发展的文化街区延续与提升街区居住功能;合理利用街区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古城新的旅游、休闲、文化吸引点;促进与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5.6规划依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11月通过,1991年6月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1992年5月)·《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3年11月)保护发展策略根据各地块的现状与保护发展条件,规划将街区核心保护区与建设控制区分成若干区域。划分原则为:以突出该地块的保护与发展优势,考虑现实地形的边界完整性,考虑地块间的相互联系性。产业发展策略策略一:以人文资源为主题,引入文化旅游业。基地内人文资源丰富,主要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及知名度较高的纪念性建筑一门九狮,基地内还存有部分明清时期传统建筑群,几处保存较完好的多进院落。另外,基地外北侧是禹州文物资源最丰富的西大街北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与基地仅一路之隔。基地西侧是历史街区西关街。基地及周边物质文化资源丰富,作为人文资源旅游目的地有相当大的优势。策略二:以药文化、钧瓷文化为主题,融合现代功能,打造特色商业街区。禹州市明清和近代时期的县衙和药商会馆分布于老城区的西部和北部,位于老城区西部的洪山庙街也是建国前中药商铺的聚集地。根据其历史资料可知,不仅洪山庙街,还有四角堂街均是药文化店铺密集分布的主街。另外,改革开放以前,西大街是禹州市旧城区内商业最为发达和繁荣的街道,也是当时禹州市零售业、文化产业集中的区域。西大街原有的临街建筑多为两层阁楼式商铺,街道尺度近人,建筑风格自然有序。建国之后西大街上又增建了文化馆、新华书店和供销社等公共建筑和商店,可以说西大街是老城区居民深刻的记忆。街区内有丰厚的商业文化积淀,利用街区文化吸引外来游客,发展特色商业,是恢复街区活力的不二之选。街区内商业可分区分主题进行策划,保证街道特色的统一。饮食主题街区:以售卖禹州传统特色饮食为主题,打造美食街。钧瓷文化街区:主要结合钧瓷的展示、加工、制作、售卖,构成完善的钧瓷产业链。同时也可以开展钧瓷手工坊类似项目,促进深度体验消费。中药文化街区:中药展示、知识普及、中药保养品售卖、中药加工等项目,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加速中药文化的传播。策略三:引入微经济促进项目,发展配套服务业居民是历史街区重要的文化载体。街区尽量保留原住民,延续街区生活的原真性,通过发展微经济促进项目(例如家庭客栈、家庭作坊等)让原住民参与街区发展,使得原住民的就业、生活与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和提高。街区人文环境的保护和社会民生的改善是街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动力,是延续传统文化形态的重要措施。文化多样性保护策略策略一:保护储存文化基地内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及纪念性建筑一门九狮子,街区内乃至禹州老城居民均对他们记忆深刻,因此,文庙与一门九狮的影响力对街区主要节点的位置有决定性作用。策略二:挖掘非物质文化基地内的非物质文化主要集中在中药文化、传统商业文化及传统建筑群形成的街巷文化,对这些文化进行归纳总结,提取出主要特色再应用于街区更新,能够形成基地的特色,即街区的核心竞争力。策略三:整合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保持文化多样性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都是街区文化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保持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够使街区文化生态保持平衡,延续街区文化群落生态氛围。空间塑造策略(强化街区空间特征)策略一:梳理街区平面肌理,塑造整体空间形态策略二:丰富主街空间形态(1)边界清晰街墙有较高的连续度,能够形成水平方向上的空间连续感。(2)互动性强,可达性高主街空间应充满互动氛围,促进人们交流与体验。可在公共空间设置上满足需求。可达性高能够让使用者在街区中感觉舒服放松,体现在主街出入口的数量。(3)主街公共空间类型分析主街公共空间主要分为街头广场、街扩空间、组团中心以及以古树为中心的公共空间。策略三:控制街道空间尺度策略四:改造建筑空间规划实施管理措施为落实保护规划,保护好历史街区,促使其健康发展,必须在保护规划编制完成后及时进行实施和后续管理工作。这是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规划实施及后续管理是历史街区保护的真正开始。7.1管理措施(1)加强历史街区保护的领导各级政府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并把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由市、区政府直接领导,负责历史街区及相关区域的保护管理协调指导工作。规划、建设、文化、计划、土地、财政、环境保护、旅游、水务、交通、公安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具体保护与建设管理工作。(2)建立健全法规体系,依法加强管理颁布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对街区严格进行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