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散系及电解质和非电解质_第1页
物质的分散系及电解质和非电解质_第2页
物质的分散系及电解质和非电解质_第3页
物质的分散系及电解质和非电解质_第4页
物质的分散系及电解质和非电解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质的分散系及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一、物质的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分散质: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如NaCl溶液中的NaCl。分散剂: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NaCl溶液中的H2O。相对多少:分散剂>分散质(2)分散系的分类①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为标准分:共分为9种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实例气气空气液气云/雾固气灰尘气液泡沫分散质分散剂实例气气空气液气云/雾固气灰尘气液泡沫液液酒固液泥水气固海绵液固珍珠固固合金固固液液气气分散质分散剂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d﹤10-9m10-9~10-7m﹥10-7m﹤1nm1~100nm﹥100nm【知识拓展】溶液和胶体能透过滤纸,溶液还能透过半透膜(如鸡蛋膜),而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例1】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和这种纳米粒子大小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的是()A.溶液B.悬浊液C.胶体D.乳浊液【答案】C2.胶体(1)胶体的分类按照分散剂的状态不同可分为:气溶胶分散剂为气体(如烟,云,雾等)液溶胶分散剂为液体(如Fe(OH)3胶体)固溶胶分散剂为固体(如有色玻璃)(2)胶体的性质①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时出现一条明亮的光路的现象。(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的物理方法)常见的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硅酸胶体、淀粉胶体、蛋白质、血液、豆浆、墨水、涂料。【注】溶液和胶体在外观上差别不大,均为透明均一,且稳定性好的分散系,不能从外观上来区分溶液和胶体。②胶体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如Fe(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而作为净水剂。(3)胶体的应用①工业生产中:金属、陶瓷等材料中加入固体胶态粒子可改进耐冲击强度、抗拉强度等机械性质。②医学上:胶体粒子作为药物的载体。③国防工业:火药、炸药须制成胶体。④胶体可以净水。【例2】下列现象或新技术应用中,不涉及胶体的性质的是()A.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B.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C.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D.在豆浆里加盐卤做豆腐【解析】A.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的过程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的过程,故A错误;B.血液属于胶体,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应用了胶体聚沉的原理,故B正确;C.血液透析原理就是胶体的渗析原理,故C正确;D.豆浆属于胶体,加入可溶性的盐可以使胶体聚沉,用来做豆腐,故D正确。故选A。3.溶液、胶体、浊液的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10-9m10-9~10-7m﹥10-7m分散系粒子组成分子或离子许多分子的集合体或大分子巨大数量的分子集合体性质外观均一、透明均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稳定性稳定较稳定不稳定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光束通过是否形成光路无有无分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悬浊液、乳浊液实例食盐水、糖水淀粉胶体、Fe(OH)3胶体泥浆水、牛奶【例3】已知溶液和胶体能透过滤纸;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能透过半透膜。将淀粉和氯化钾溶液装在半透膜袋中,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过一段时间,又换另一只盛有蒸馏水的烧杯,然后取烧杯中液体或半透膜袋中液体分别进行下列实验:A.取烧杯中液体,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B.取烧杯中液体,加入AgNO3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C.取烧杯中液体,加入碘水变为蓝色D.取烧杯中液体,加入碘水不变为蓝色E.取半透膜袋中液体,加入碘水变为蓝色F.取半透膜袋中液体,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1)能证明胶体粒子直径比离子直径大的实验有(填序号,下同)。(2)能证明胶体已被提纯的实验有。(3)能证明半透膜已破损的有。【解析】Cl-能透过半透膜,进入烧杯内的液体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而淀粉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向烧杯内的液体中加碘水,无颜色变化。若胶体已被提纯,烧杯液体中不应再含有Cl-,加AgNO3溶液无明显现象;若半透膜已破损,烧杯内的液体中也应含有淀粉,向烧杯内的液体中加碘水,会变蓝。【答案】(1)A、D(2)B(3)C【知识链接】①淀粉遇碘变蓝:用于检验I2。②反应KCl+AgNO3==AgCl↓+KNO3用于检验Cl-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溶液的导电性NaCl、NaOH和HCl的水溶液能导电,这是因为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从而使溶液具有导电性。固体NaCl、NaOH等加热至熔融状态时也会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也具有导电性。【注】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有关: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溶于水或熔融时能否直接电离能电离不能电离溶于水或熔融时通电的现象能导电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或熔融时)的存在形式离子或离子与分子只有分子形式举例酸、碱、盐、部分金属氧化物蔗糖、酒精、非金属氧化物【知识拓展】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而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如金属单质。②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金属;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④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化合物。某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是由于它跟水作用生成了能电离的物质,而非自身发生电离,因而不是电解质,如CO2、SO2、SO3、NH3。⑤BaSO4、BaCO3等物质很难溶解,测不出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在水中溶解的微量部分能完全电离,且熔融时能完全电离,故属于电解质。⑥活泼金属的氧化物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分散质离子不是由它自身电离,但它们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故也属于电解质,如CaO、Na2O。⑦非金属氧化物和大部分有机物为非电解质。⑧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只取决于在相同条件下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和其所带电荷的多少。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故显电中性,常称电荷守恒。【例4】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晶体;②液态SO3;③液态醋酸;④汞;⑤纯蔗糖;⑥BaSO4晶体;⑦酒精;⑧熔融KNO3;⑨O2。请回答下列问题(用序号填写)(1)以上物质能导电的是。(2)以上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3)以上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4)以上物质溶于水后形成的水溶液能导电的是。(5)以上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答案】(1)④⑧(2)①③⑤⑧(3)②⑥⑦(4)①②③⑧(5)④⑨3.电离(1)概念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2)电离方程式:用离子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如Na2SO4=2Na++SO42-【注】书写电离方程式应注意①阴阳离子的正确书写②电离方程式的配平③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是相等的【例5】写出Na2SO4、(NH4)2SO4、NaHSO4、NaHCO3的电离方程式。【答案】Na2SO4=2Na++SO42-(NH4)2SO4=2NH4++SO42-NaHSO4=Na++H++SO42-NaHCO3=Na++HCO3-4.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酸是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碱是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盐是电离产生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课后巩固1.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A.淀粉溶液B.食盐水C.牛奶D.碘酒2.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3.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最简单的方法是()A.观察外观B.丁达尔效应C.加热4.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是()A.丁达尔效应B.可以通过滤纸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5.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胶体外观不均匀B.胶体做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C.胶体不能通过滤纸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6.下列物质中,能导电的电解质是()A.MgCl2晶体B.SO2C.液态HClD.熔融的KOH7.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Na2CO3═Na2++CO32B.Ca(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