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七)第五、六单元综合检测_第1页
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七)第五、六单元综合检测_第2页
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七)第五、六单元综合检测_第3页
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七)第五、六单元综合检测_第4页
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七)第五、六单元综合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3高中同步测试卷(七)第五、六单元综合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卡诺莎之辱”,又称“卡诺莎晋见”。这件事集中说明当时()①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②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③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④德国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③④2.“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这种观点()A.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C.增强了宗教改革引发的信仰苦恼D.表达了对民主政治的向往3.宗教改革时出现的新教,英文为Protestantism,直译“抗议宗”。这里的“抗议”是指()A.抗议《圣经》的权威 B.抗议国王的权威C.抗议天主教会的权威 D.抗议贵族的权威4.受天主教把团结互助视为社会责任的宗教传统影响,威廉一世提出:“必须把那些工人阶级直接感受到的、不言而喻的实惠,用法律的手段固定下来,才能使工人阶级感知到,国家并不是力图保障社会上富有阶级的工具。”上述材料主要说明()A.宗教成为统治阶级缓和社会矛盾的工具B.德国有悠久的社会救助传统和经验C.宗教传统有助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D.德国统一后君主立宪政体专制色彩浓厚5.16世纪50年代,一位学者来瑞士日内瓦游历。在该地,他可能遇到下列哪种情况()A.聆听最高权威——教皇的训示B.信徒争相购买教会的赎罪券C.看到著名的人文主义科学家塞尔维特被处以火刑D.参加启蒙思想家发起的学术沙龙6.恩格斯说:“加尔文的教会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加尔文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组织B.加尔文主张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C.加尔文的主张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D.加尔文主张加强王权7.马丁·路德说:“一个信奉基督的人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为了……得救,他无须做任何事情,只要信奉上帝就可以丰厚地得到这些礼物。”马丁·路德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为了宣扬()A.上帝的权威 B.因行称义C.因信称义 D.先定论8.关于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改革建立了新教,它们不再听命于罗马教廷B.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D.这是一场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9.1798年10月,西亚一个商队刚刚到达开罗,突然大街上出现了许多人,他们手持大刀、长矛和棍棒,高呼:“真主赐予穆斯林胜利。”这些人走上街头的目的是()A.反对马木路克的横征暴敛B.要求摆脱奥斯曼帝国的控制C.抗击法国对埃及的殖民统治D.要求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10.英国外交大臣麦斯顿说:“英国宁愿在通往印度的路上与土耳其打交道,决不同一个积极有为的阿拉伯君主发生关系。”麦斯顿这样说的原因有()①阿里政权的强大和扩张不符合英国的殖民利益②腐朽没落的奥斯曼帝国比阿里政权更符合英国的利益③土耳其与英国有着共同的利益④穆罕默德·阿里才艺过高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③④ D.①②11.魏源说:“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能反映出上述观点的是()①消灭马木路克势力,促进国家统一②向西方学习③按照西欧国家特别是英国军队的模式训练新式军队④积极进行对外扩张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12.奥马尔·麦克莱姆曾领导开罗人民起义,反抗法国殖民者,但在阿里改革时却扬言“阿里是我扶上台的,我保证也能把他赶下台”。这表明()①改革会遇到阻力②麦克莱姆成为改革的障碍③改革触犯了宗教长老阶层的利益④改革不符合埃及的国情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3.1809年6月穆罕默德·阿里下令:归包税人所有的“乌西叶地”(免税地)不再享有免税权,必须纳税,包税人应将包税余额的一半上缴政府。该规定()①实际上取消了包税制度②意在打击马木路克势力③使包税人丧失了大部分特权④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14.马克思说穆罕默德·阿里统治下的埃及是奥斯曼帝国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阿里开创了埃及革故鼎新、国力大增的崭新局面B.阿里以强势手段开放学习使埃及走向近代化,摆脱数百年的停滞C.阿里抗衡宗主国和西方列强,使埃及的独立和主权能在一个较长时间里得以维护D.阿里统治政权时间较长,是埃及历史上唯一一人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二、非选择题(每题12分,共72分)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基督徒是全然自由的众人之主,不受任何人管辖。你若明白了这一层,就必知道:你需要那为你受苦而复活的基督;你既已信他,就因这信可以成为新人,使你一切的罪都得赦免;并且你因另外一位的功德,就是单因基督的功德,得以称义了。《圣经》不过用“执事”“仆人”“管家”来称呼那些现今不可一世号称为教皇、主教、神父的,其实他们原是应以传道服侍人,将基督的信与信徒的自由教导人的。——马丁·路德《基督徒的自由》材料二英国与罗马教廷的正式决裂发生在1534年。这一年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惟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拥有纠正错误、镇压异端和处理教会事务的一切权力。另一项法律宣布切断与教皇的一切来往,凡否认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者,均处以叛国罪。《乌托邦》的作者莫尔和罗切斯特主教约翰·费希尔由于继续坚信教皇权力至上而被处死。——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马丁·路德的观点。这些观点的核心内涵是什么?(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的宗教改革对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是16世纪具有德国或荷兰风格的讽刺画《灵魂的运输车》。它用极富想象力的夸张形式讽刺了教皇制度。画中恶魔抡着木槌,将人的灵魂塞入大桶中,装在牛车上向地狱驶去。车身是教皇的身体,车轮辐条分别由主教和修士构成。(1)上图如此讽刺教皇制度的原因是什么?为此,马丁·路德提出了什么改革主张?(6分)材料二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2)结合材料二,谈谈马丁·路德改革的双重性。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加尔文宗教改革,在促进欧洲近代化过程中取得的最大历史成果各是什么?(6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在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的理念。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材料二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马丁·路德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订,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加尔文材料三1529年,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开始与罗马教廷走向决裂;1533年,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从此,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1)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原因。(6分)(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两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其共同点是什么?(4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分析英国这次宗教改革有何显著特点?(2分)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化社会的转变;18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陈达凯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史》(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中西近代化过程中的两种不同路径。(6分)(2)概括中西方近代化在本质和手段上的相同之处。(6分)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法的殖民主义侵略势力被穆罕默德·阿里用强力阻挡回去,但他却不能阻挡第一次现代化浪潮对古老埃及的冲击和影响。他(穆罕默德·阿里)在很早的时候就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王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埃及早期现代化》材料二在他的工业化计划中军事工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规模较大的工厂一般都是军事工厂,如兵器、硝石、火药、造船等。19世纪四十年代末,一系列以军事工业为中心的民用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工业都建立起来并投入运行。——王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埃及早期现代化》材料三穆罕默德·阿里对欧洲文明所带来的福泽看来非常羡慕,因为欧洲文明有使这个国家的生产力增加的希望。尽管他的自私自利的政策造成了许多错误,在使这个国家接受欧洲文明的影响这件事上应当归功于穆罕默德·阿里。——《十九世纪的伊斯兰教》请回答:(1)“第一次现代化浪潮”指的是什么?它是以怎样的方式“冲击和影响”埃及的?阿里在经济和政治方面是怎样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的?(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阿里工业现代化战略的特点。这一战略特点对埃及和阿里改革的命运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3)材料三是如何评价阿里改革的?(2分)2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恩泽子弟,庠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文义,而朝廷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王安石材料二在穆罕默德·阿里统治之前,埃及的教育十分落后,全都是宗教性的,缺乏世俗教育。各地有一些私塾,只教儿童背诵《古兰经》。高等学府是爱资哈尔清真寺,只开设宗教、语言、伊斯兰教法律等课程。穆罕默德·阿里执政以后,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在各地新建许多专科学校,如工程学校、炮兵学校、步兵学校、医学院、兽医学校和农学院等,用来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为了向这些学校输送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学生,他还创办了世俗小学和中学。这些学校属陆军部管辖,实行免费教育,学生食宿在校,还能领取少量津贴和衣服。穆罕默德·阿里还聘请外国专家来埃及讲学和帮助管理学校,同时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阿里还开办了一所语言学校,培养埃及本国的翻译人员,把大批军事和科技书籍翻译成阿拉伯文和土耳其文。——《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宋朝选拔人才的什么制度?结合史实,指出王安石对教育进行了怎样的改革?(4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阿里教育改革的措施。(4分)(3)以上两个国家不同时期的教育改革分别发挥了什么作用?(4分)参考答案解析1.【解析】选D。①③从材料中叙述的事件起因和结果可以得出,而通过“国内诸侯乘机反叛”可推断出④。②宗教改革是16世纪才开始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含②的选项。故答案选择D项。2.[导学号16240048]【解析】选B。原文出自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因此与宗教改革有关。A错误,宗教改革反对教会权威,而不是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C错误,题干无从体现;D错误,主张建立民主政治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内容。“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即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观点,可知B是正确答案。3.【解析】选C。新教并不反对《圣经》,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与世俗的王权没有联系,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主要斗争对象是天主教会,故C项正确;宗教改革矛头主要针对的是教会,而不是贵族,故D项错误。4.[导学号16240049]【解析】选C。威廉一世受到天主教把团结互助视为社会责任的宗教传统影响,提出把工人阶级直接感受到的、不言而喻的实惠,用法律的手段固定下来,这说明宗教传统有助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所以本题选C。A、B、D项与材料意思不符。5.【解析】选C。1541年,加尔文来到日内瓦主持宗教改革,反对教皇权威,A错误;B是宗教改革之前的情景,错误;D中“启蒙思想家”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发生在1553年,符合题意。6.【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题干意思,恩格斯的意思是加尔文主张民主和共和的教会,实际上强调教会的独立性,如: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吗?这实际是对王权和教权的挑战。所以加尔文并没有主张加强王权。答案为D。7.【解析】选C。材料体现了信仰即可得救的思想。8.【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D项的前半部分内容正确,后半部分内容不正确,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故选D。A、B、C的表述符合所学,排除。9.【解析】选C。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时间:1798年10月,还有“真主赐予穆斯林胜利”等,联系教材知识可知,这是1798年7月,拿破仑占领开罗之后,开罗人民进行武装反抗的场景。10.[导学号16240050]【解析】选D。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英国宁愿在通往印度的路上与土耳其打交道,决不同一个积极有为的阿拉伯君主发生关系”的含义。埃及的强大,阻挡了英国和其殖民地印度的交通,影响了英国的海外利益,而“决不同一个积极有为的阿拉伯君主发生关系”说明腐朽没落的奥斯曼帝国更符合英国的利益,①②正确;③中的“有着共同的利益”说法错误;④夸大了个人的作用,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应排除④。故正确选项为D项。11.[导学号16240051]【解析】选A。本题考查分析史料的能力。魏源所说的“阿里”指的是穆罕默德·阿里,他认为阿里“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可见魏源认为穆罕默德·阿里向西方学习是正确的,并且认为他的政策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因此本题选择A项。12.【解析】选A。阿里改革是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进行的,既适应了时代的潮流,又符合埃及的客观现实,故④不正确。13.【解析】选B。题干提供的时间是1809年,结合所学内容,这是穆罕默德·阿里对包税制的初步改革,政府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包税人的特权和获取的利益,而没有彻底废除包税制,因此①叙述不正确,排除①,选B项。14.[导学号16240052]【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埃及通过阿里改革建立中央集权,建立近代工业,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埃及成为亚非最早开始近代化的国家;增强了军事实力,使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的头等强国,事实上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所以A、B、C说法正确。显然说阿里“是埃及历史上唯一一人”,这是夸大其词,故选D。15.【解析】本题考查欧洲宗教改革。第(1)问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即可。第(2)问注意问题的限制条件“对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合所学归纳即可。【答案】(1)观点:基督教徒是自由的;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否认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神职人员的职责是传播基督教的教义)。核心内涵:人文主义。(2)英王取代罗马教皇,成为英国宗教首领;王权得到加强。16.【解析】第(1)题结合宗教改革的背景回答。改革主张结合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来回答。第(2)题由材料二中马克思的评价得出改革的双重性。历史成果则根据所学回答两人在宗教改革中的影响。【答案】(1)教会声称教徒必须得到神职人员帮助,灵魂才能升入天堂;基督教成为教皇维护权势、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马丁·路德指出人的灵魂只要依靠个人虔诚的信仰就可得救,无需教会神职人员的干预。(或“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2)双重性: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或用内在的精神取代了外在的权威,或个人和上帝在精神信仰中进行直接交往);但又给人的心灵套上了宗教锁链。历史成果:马丁·路德改革在思想领域中开创精神自由的局面,加尔文宗教改革在经济领域中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合理性依据。17.[导学号16240053]【解析】(1)原因从材料一中“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信息可概括出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从“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的理念”的信息可以归纳出文艺复兴促使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为其提供思想条件;从“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的信息可概括出统一民族国家的出现为其提供了政治条件。(2)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基本主张依据材料信息,联系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可知,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加尔文主张先定论;第二小问共同点联系所学知识可归纳出都主张信仰得救。(3)特点依据材料三中“1533年,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的信息可归纳出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再联系所学英国宗教改革的知识,可归纳出保留了较多天主教的成分。【答案】(1)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文艺复兴促使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为其提供思想条件;统一民族国家的出现为其提供了政治条件。(2)主张: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加尔文:先定论。共同点:信仰得救。(3)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保留了较多天主教的成分。18.【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据材料“1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西方近代化的途径。据材料“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国近代化的途径。(2)本题考查的是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概括中西方近代化在本质和手段上的相同之处:①本质上:都是政治上的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