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北京建筑大学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1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北京建筑大学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2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北京建筑大学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3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北京建筑大学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4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北京建筑大学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在富人区的她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北京建筑大学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1.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适用假释的法定条件之一是()。

A.实际执行20年

B.实际执行15年

C.实际执行10年

D.实际执行5年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实际执行10年以后,才可以假释。故选C项。

2.西周初期统治者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对“天罚”思想进行了修正并提出的立法思想是()

A.天命天罚

B.明刑弼教

C.明德慎罚

D.德主刑辅

答案:C

本题解析:

西周将天与德、礼与刑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以德配天”原则指导下的“明德慎罚”‘刑兹无赦”和“刑罚世轻世重”的法律思想,C正确。对于历代的立法思想是法硕考试的重要知识点,望考生在备考中熟练记忆。

3.甲受乙委托为乙画了一幅肖像,双方未约定该画著作权的归属。乙去世后,其继承人丙将该画卖给丁,丁未经任何人同意将该画复制出售。丁的行为

A.侵犯了甲的著作权

B.侵犯了乙的著作权

C.侵犯了丙的著作权

D.属于合法行使权利

答案:A

本题解析:

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归属于受托人。甲与乙没有约定著作权的归属,著作权应该属于受托人甲,因此丁侵犯的是甲的著作权。答案选A项。

4.法律的意志内容是由()。

A.全体公民的利益所决定的

B.统治阶级的利益所决定的

C.政党的利益所决定的

D.阶级斗争的需要所决定的

答案:B

本题解析:

【详解】

本题是对法律的阶级性的考査。马克思主义法学在承认法具有共同性的同时,强调法具有阶级性,即法是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故法律的意志内容只能是由统治阶级的利益所决定,故本题只有B选项是正确的,全体公民的利益、政党的利益、阶级斗争的需要均不能决定法律的意志内容。

5.在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

A.都是主犯

B.都是从犯

C.主犯或者是从犯

D.可以分别是主犯、从犯、胁从犯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教唆犯应当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处罚。所以,教唆犯可以是主犯,也可以是从犯,还可以是胁从犯。故选D项。

6.陈某向贺某借款20万元,借期2年。张某为该借款合同提供保证担保,担保条款约定,张某在陈某不能履行债务时承担保证责任,但未约定保证期间。陈某同时以自己的房屋提供抵押担保并办理了登记。抵押期间,谢某向陈某表示愿意以50万元购买陈某的房屋。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陈某将该房屋卖给谢某应得到贺某的同意

B.如陈某将该房屋卖给了谢某,则应将转让所得价款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

C.如陈某另行提供担保,则陈某的转让行为无须得到贺某同意

D.如谢某代为偿还20万元借款,则陈某的转让行为无须得到贺某同意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①抵押期间,抵押人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②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抵押财产,但受让人代为清偿债务消灭抵押权的除外。③当事人根本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

7.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的规定,即“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

C.不构成犯罪

D.是犯罪但应免除处罚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为了区分犯罪与一般的违法行为,我国刑法在规定犯罪概念的时候特别强调犯罪“量”的因素,没有达到一定“量”,就不能认定为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就是没有达到需要动用刑罚来制裁的程度,所以只是一般的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故选C项。

8.对下列情形应当实行数罪并罚的是

A.在走私普通货物过程中,暴力抗拒缉私

B.武装掩护走私

C.贩卖毒品过程中,暴力抗拒检查

D.运送他人偷越国境过程中,暴力抗拒检查

答案:A

本题解析:

一般情况下,在犯罪中暴力抗拒执法的,需要以实施的犯罪与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根据《刑法》第157条:“武装掩护走私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以走私罪和本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的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罪,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因此A选项说法正确,B选项说法错误。根据《刑法》第347条的规定,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作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结果加重犯,不再数罪并罚。c选项说法错误。根据《刑法》第318条:“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集团的首要分子;(二)多次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或者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人数众多的;(三)造成被组织人重伤、死亡的;(四)剥夺或者限制被组织人人身自由的;(五)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检查的;(六)违法所得数额巨大的;(七)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犯前款罪,对被组织人有杀害、伤害、强奸、拐卖等犯罪行为,或者对检查人员有杀害、伤害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因此,D选项说法错误。

9.脱逃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只限于()。

A.行政拘留的人

B.被劳动教养的人

C.被留置盘问的人

D.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刑法的规定,脱逃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逃脱司法机关的羁押和监管的行为。被行政拘留和被劳动教养的人是被行政处罚的人,不能构成脱逃罪。故选D项。

10.甲国公民乘坐乙国飞机飞越丙国领空时,适用我国刑法的依据是()。

A.属地管辖原则

B.保护管辖原则

C.属人管辖原则

D.普遍管辖原则

答案:B

本题解析:

属地管辖原则是指一个国家只管发生在本国领域内的犯罪。我国《刑法》规定,凡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中国刑法。犯罪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就认为是在中国领域内犯罪。属人管辖原则是指一个国家的刑法只管本国公民实施的犯罪。保护管辖原则是指一个国家的刑法只管侵害本国利益的犯罪。普遍管辖原则是指一个国家的刑法对侵犯人类共同利益的国际犯罪都要行使管辖权。本题中,犯罪人是甲国人,不是中国人,所以不能根据属人管辖原则适用我国刑法,C项错误。犯罪行为发生在乙国飞机飞越丙国领空时,发生地不在我国领域内,不能根据属地管辖原则适用我国刑法,A项错误。受害人刘某是中国人,甲国公民的行为侵害了我国公民的利益,我国可以根据保护管辖原则适用我国刑法,B项正确。故意伤害罪不是侵害人类共同利益的国际犯罪,不能根据普遍管辖原则适用我国刑法,D项错误。

11.根据民法典的有关规定,下列关于租赁合同的表述,正确的是()

A.租赁合同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0年,对于超过30年期限的,超过的期限无效

B.租赁合同有效期间,租赁物的所有权发生变动的,租赁合同终止

C.租赁合同的有效期内,出租人负有维修租赁物的义务,除非当事人之间另有约定

D.在租赁合同有效期限内,出租人将房屋出卖的,承租人有优先购买权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租赁合同的租赁期限不得超过20年,对于超过20年期限的,超过的期限无效,故A项错误。租赁合同有效期间,租赁物所有权发生变动的,不影响租赁合同的效力,这在理论上称为“买卖不破租赁”,故B项错误。租赁合同有效期限内,出租人负有对租赁物的维修义务,除非当事人之间另有约定,故选c项。在租赁合同有效期限内,出租人将房屋出卖的,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于其他人的购买权,故D项错误。

1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能()。

A.作出具有规范性的决定

B.制定基本法律

C.制定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D.撤销国务院有权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有权制定和修改应当由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故选B。

13.甲在某企业财务室,将价值5万元保险柜破坏后,盗窃1万元现金。关于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以盗窃罪从重处罚

B.应以盗窃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择一重罪从重处罚

C.应以盗窃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数罪并罚

D.应以故意毁坏财物罪从重处罚

答案:B

本题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并造成财物损毁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一)采用破坏性手段盗窃公私财物,造成其他财物损毁的,以盗窃罪从重处罚;同时构成盗窃罪和其他犯罪的,择一重罪从重处罚;(二)实施盗窃犯罪后,为掩盖罪行或者报复等,故意毁坏其他财物构成犯罪的,以盗窃罪和构成的其他犯罪数罪并罚;(三)盗窃行为未构成犯罪,但损毁财物构成其他犯罪的,以其他犯罪定罪处罚。”甲采用破坏保险柜的方式盗窃1万元现金,造成价值5万元的保险柜损坏,同时构成了盗窃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应适用上述司法解释(一)的规定,以盗窃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择一重罪从重处罚。B选项说法正确,ACD选项说法错误。

14.第一次将礼中的“服制”列入律典中,作为定罪量刑原则的法律是()。

A.北魏律

B.唐律

C.北齐律

D.晋律

答案:D

本题解析:

【详解】《晋律》首立“准五服以制罪”的制度。“服制”本是中国古代以丧服为标志,规定亲属之间亲疏远近的一种制度。封建服制把亲属分为五等:斩衰亲(服丧三年,着不缝边的极粗生麻布丧服)、齐衰亲(服丧一年或一年以下,着缝边的次等生粗麻布丧服)、大功亲(服丧九个月,着粗熟麻布丧服)、小功亲(服丧五个月,着稍粗布丧服)、缌麻亲(服丧三个月,着细熟布丧服)。服制不仅确定继承与赡养等权利义务关系,而且也确定了亲属相犯时刑罚轻重的适用原则。在刑罚适用上,服制越近,以尊犯卑,处罚越轻;以卑犯尊,处罚越重。服制越远,以尊犯卑,处罚变重;以卑犯尊,处罚变轻。“准五服以制罪”制度的确立,是封建法律儒家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影响深远,直至明清。选项ABC不正确,《北魏律》、《北齐律》和唐律的制定时间晚于《晋律》。

15.以下列举的哪一个是宋代的中央审判机关()

A.刑部

B.大理寺

C.审刑院

D.宣政院

答案:B

本题解析:

大理寺是宋代中央审判机关,宋代刑部负责大理寺详断的全国死刑已决案件的复核及官员叙复、昭雪等。

16.简述诉讼时效中断及其与诉讼时效中止的区别

答案:

本题解析: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法定事由而使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暂时停止。诉讼时效中断,是指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相反的事实,使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失去效力,而须重新起算时效期间的制度。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异同(一)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相同之处诉讼时效期间中断和中止的相同之处是,二者都是在时效期间届满前因一定的法定事由发生而产生阻碍诉讼时效完成的效力。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止的区别体现在三个方面:(二)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不同之处首先,发生的原因不同。虽然引起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的事实都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但是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均是当事人有意识的行为,包括:权利人主张、义务人同意履行、提起诉讼或者仲裁。而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是当事人意志不能控制的,包括:不可抗力、法定代理人未确定或者丧失民事行为、其他。其次,发生时间不同。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的次数都是不受法律限制的,但是,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任何时间内。中止只能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或者法定事由虽发生于6个月前但持续至最后六个月内的。注意:法定事由发生在最后6个月内,如法定事由消除后,剩下时效期间不足6个月,通说认为,应该补足6个月。最后,法律效果不同。诉讼时效中断是使已经过的时效期间丧失效力,从中断之时起,重新计算诉讼时效期间。中止则只是使时效期间暂停计算,中止事由消除后继续计算时效期间。诉讼时效中断与诉讼时效中止发生的事由、时间、法律效果都是不同的,它们是两项独立的时效制度,不应混为一谈。

17.下列宪法修改的方式中,哪一项不是我国宪法修改的方式?()

A.全面修改

B.部分修改

C.无形修改

D.宪法修正案

答案:C

本题解析:

【详解】我国从1954年颁布第一部宪法以后,对宪法的修改主要有:全面修改,如1982年宪法就是对1978年宪法的全面修改;局部修改,如1979年、1980年对宪法进行的是两次局部修改;此后对1982年宪法又经过四次修正。故本题选择C。

18.清末司法改革后,全国最高的司法行政机关是()

A.大理院

B.大理寺

C.刑部

D.法部

答案:D

本题解析:

清末对传统的司法组织体制进行了较大调整:(1)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以使行政与司法分立,并改省按察使司为提法使司,负责地方司法行政工作及司法监督。(2)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在地方设立高级审判厅、地方审判厅和初级审判厅,形成新的司法系统。(3)实行审检合署,在各级审判厅内设置相应的检察厅,对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提起公诉、实行审判监督,并可参与民事案件的审理,充当诉讼当事人或公益代表人。

19.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

A.权力机关的干涉

B.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C.上级司法机关的干涉

D.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依我国宪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0.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构成()。

A.非法拘禁罪

B.绑架罪

C.敲诈勒索罪

D.抢劫罪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由于行为人主观上不具有勒索财物的目的,所以不构成绑架罪。同时,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所以不构成敲诈勒索罪或者抢劫罪。但是其行为符合非法拘禁罪的构成要件,成立非法拘禁罪。故选A项。

21.下列关于故意毁坏财物罪说法正确的有()。

A.该罪属于侵犯财产犯罪一章

B.该罪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一章

C.该罪的主观上要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D.将自己抢劫获得的赃物故意予以毁坏的,构成该罪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故意毁坏财物罪属于侵犯财产的犯罪,而不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成立该罪要求主观上具有毁坏财物的目的,而不是非法占有的目的。另外将自己抢劫获得的赃物故意予以毁坏的,属于事后不可罚的行为,不另外成立故意毁坏财物罪。故选A项。

22.关于法的本质,既主张命令说,又是分析法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霍布斯

B.庞德

C.边沁

D.奥古斯丁

答案:C

本题解析:

霍布斯是命令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不是分析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庞德主张社会控制论,是社会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奥古斯丁是神意论的代表人物。注意奥古斯丁与奥斯丁不是同一个人。

23.关于法的本质学说,以下匹配正确的是

A.11世纪经院主义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认为法是神的意志的体现

B.英国霍布斯坚持的是民族精神论

C.卡尔·冯·萨维尼认为法是社会控制的手段

D.罗尔斯在《法哲学原理》中指出,正义是至高无上的

答案:A

本题解析:

霍布斯在法的本质学说上坚持的是理性论和命令说,而非民族精神论。B选项不正确。卡尔●冯●萨维尼是民族精神论的典型代表人物。C选项不正确。罗尔斯坚持正义论是正确的,但是该观点的出处不是《法哲学原理》而是《正义论》,D选项不正确。

24.甲、乙两个企业法人新设合并后成立新法人丙,合并前甲、乙两法人的债权债务由()承担。

A.原法人甲

B.原法人乙

C.新法人丙

D.甲、乙、丙三法人连带

答案:C

本题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査企业法人合并后的债务承担。企业法人合并分为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新设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人合并为一个新法人,同时原法人人格全部消灭,此时原法人的权利和义务全部由新法人享有和承担。此题中,甲、乙两企业法人新设合并成立丙企业法人后,甲、乙两企业的法人人格已消灭,故其债权债务应由新法人丙承担。

2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事实行为的是()。

A.不当得利

B.无因管理

C.侵权行为

D.债的标的的给付行为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主观上不一定具有发生、变更或消灭正常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但客观上能够引起这种后果的行为,如债的标的的给付行为、无因管理、先占、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侵权行为等等。注意:民事法律事实属于常考的知识点,希望考生能够区分民事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自事实行为之间的差别。此别,考生还应当注意区分事实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由于事实行为不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因此,事实行为又称为“非表意行为”,这区别于民事法律行为。依通说,不当得利属于事件,而不是事实行为,故选A项。

26.下列选项中,不必经过登记即可成立的民事主体是()。

A.某大学

B.某合伙组织

C.某个体工商户

D.某有限责任公司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对于学校的设立,不需要办理登记即可成立,而合伙组织、个体工商户和有限责任公司则必须依法办理登记才能成立,故选A项。

27.关于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的区别,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法律原则相对抽象,法律规则较为具体

B.法律原则适用范围有限,法律规则适用范围较大

C.法律规则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法律原则在具体的适用中可能会进行轻微的调整进而适用

D.在作用上,法律规则比法律原则具有更大的显示性特征

答案:B

本题解析:

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在内容上,法律规则的规定是明确具体的,而法律原则不预先设定明确的、具体的假定条件,更没有设定明确的法律后果,其要求比较模糊。因此A选项正确。在适用范围上,法律规则只适用于某一类型的行为,而法律原则具有宏观指导性,其适用范围比法律规则宽。因此B选项错误。在适用方式上,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者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如果一条规则所规定的事实是既定的,或者这条规则是有效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接受该规则所提供的解决办法。而法律原则的适用则不同,当两个原则在具体的个案中冲突时,法官必须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及有关背景在不同强度的原则间做出权衡:因此C选项说法正确。在作用上,法律规则具有比法律原则更强大的显示性特征,它形成了法律制度中坚硬的部分,没有规则,法律制度就缺乏硬度。因此D选项正确。法律原则是法律规则的本源和基础,他们可以协调法律体系中规则之间的矛盾,弥补法律规则的不足和局限,他们甚至可以直接作为法官裁判的法律依据。

28.下列选项中,只能由法人享有的民事权利是()。

A.地役权

B.荣誉权

C.肖像权

D.名称权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公民和法人都可以享有地役权和荣誉权。肖像权只能由公民享有。名称权只能由法人享有。

2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A.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相结合’

C.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D.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答案:A

本题解析:

我国宪法修正案第14条规定“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0.左某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左某自1999年7月20日被羁押,判决自2000年1月20日生效。如左某未获减刑,其政治权利应当在()内被剥夺。

A.2003年1月20日至2004年1月19日

B.2000年1月20日至2004年7月19日

C.2002年7月20日至2004年7月19日

D.1999年7月20日至2004年1月19日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执行完毕之日或者从假释执行完毕之日其计算,剥夺政治权利的效力当然适用于主刑的执行期间。本题中,左某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但是先前被羁押6个月,应当折抵刑期。故其有期徒刑的服刑期间从2000年1月20日至2002年7月19日,再加上剥夺政治权利的2年,所以,应当到2004年7月19日止。左某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间为2000年1月20日至2004年7月19日。故选B项。

31.国务院的下列组成人员中,连续任职可以超过两届的是()。

A.总理

B.副总理

C.国务委员

D.秘书长

答案:D

本题解析:

【详解】根据我国《宪法》第87条的规定,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故选D。

32.某国有控股公司董事长甲收受钱某的现金30万元,通过其丈夫(某市市委书记)帮助钱某升迁。甲的行为构成()。

A.受贿罪

B.介绍贿赂罪

C.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D.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答案:C

本题解析: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以及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该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行为。本题中,甲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其利用自己丈夫的职权为钱某谋取不正当利益,收受钱某财物数额较大,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因甲是非国家工作人员,故不构成受贿罪。甲未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所以,甲不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甲是自己收受请托人财物,故不构成介绍贿赂罪。

33.在一些公共场所我们都能看到“禁止随地吐痰”的标语。从法律解释的角度来看,此规定可以解释为:在公共场所,不准在专门设施以外的地方吐痰。这一解释属于下列哪一种解释()

A.体系解释

B.历史解释

C.目的解释

D.文义解释

答案:D

本题解析:

题中是对“随地”这一词作了恰当的解释,属于文义解释。文义解释,即从法律条文的语言学意义上说明法律规范的含义,即依照文法规则分析法律的语言结构等以便准确理解法律条文的基本含义。

34.根据《担保法》规定,下列财产中,不得抵押的是

A.乡办企业的厂房

B.国有企业的机器设备

C.学校的教学楼

D.私营企业的交通运输工具

答案:C

本题解析:

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下列财产不得用于抵押:(1)土地所有权;(2)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3)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4)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5)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6)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由法条可知,本题中学校的教学楼为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的教育设施,不得被抵押,故答案为C。

35.债务人将其债务转移给第三人的生效条件之一是

A.通知债权人

B.债务人充当保证人

C.取得债权人的同意

D.向债权人提供抵押物

答案:C

本题解析:

债务移转的要件。1、必须有有效的债务存在。2、所转移的债务须具有可移转性。3、须有以债务承担为内容的协议,且须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当然,债务承担协议为不要式行为,无论书面或者口头协议均可,但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须为明示。4、须经债权人同意。

36.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的是()。

A.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

B.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

C.决定全国总动员

D.决定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A项属于全国人大的职权,故选A项。根据《宪法》第67条第18项、第19项、第20项的规定,排除B、C、D项。

37.甲乘闹“非典”之际故意大幅度抬高口罩的价格,从民事行为的性质上看,该行为属于()。

A.无效民事行为

B.可撤销民事行为

C.效力待定民事行为

D.有效民事行为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该行为属于因乘人之危而为的民事行为,故选B项。

38.下列情形中,可以认定为自首的有()。

A.犯罪嫌疑人甲主动向司法机关揭发他人重大犯罪行为

B.乙故意重伤他人,被家人扭送到司法机关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C.丙因盗窃行为被公安机关抓获,在审讯中又主动供述其他盗窃罪行

D.丁贪污公款,在贪污行为被发觉前,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答案:D

本题解析: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犯罪的行为,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前者称为一般自首,后者称为特殊自首。关于自动投案的认定,以下几种也可以认为是自动投案:(1)向基层组织、所在单位负责人投案的;(2)罪行尚未被发觉,因为形迹可疑被询问的主动供述事实的;(3)通缉追捕过程中自首的;(4)代为投案或者电话、电报投案的,只要其后犯罪分子如实供述罪行的;(5)并非主动,但在亲友规劝下自首的;(6)查证属实确实是在投案途中被捕获的。对于特殊自首,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主体特殊,必须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2)罪行特殊,必须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如果供述不同种罪行的按自首处理,如果是同种罪行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罪行较重的一般应当从轻处理。本题中,A项中甲揭发的是他人的犯罪行为,可能成为立功,但不是自首。B选项,根据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亲友采用捆绑等手段送到司法机关,或者在亲友带领侦查人员前来抓捕时无拒捕行为的,不能认为是“自动投案”,不是自首。B选项是家人扭送到司法机关,即被亲友采用强制手段送到司法机关,不成立自首。C项中丙的行为虽然是在被抓获之后如实供述了尚未被发现的罪行,但并不是其他罪行而是同种罪行,不能成立特别自首。D项中,丁在其贪污行为被发觉之前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构成了一般自首的条件

39.下列法学流派中,主要强调对法进行规范分析的是()。

A.自然法学派

B.分析法学派

C.历史法学派

D.社会法学派

答案:B

本题解析:

在近代西方法学流派中,主要包括自然法学派、分析实证法学派、社会法学派等。自然法学派主张法与道德存在本质上的联系,而分析实证法学派则恰恰相反,认为法与道德没有实质联系,强调对法进行规范性的分析。历史法学派认为法律是特定地域人群的生存智慧与生活方式的规则形式,强调法律同民族、历史之间的关系。社会法学派强调的是法律的社会目的和作用。综上,本题选B项。(法学派及其代表人物也是高频考点,几乎每年会出现在选择题上。因此希望考生能厘清每种学派的观点及代表人物。)

40.下列不属于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是()。

A.罪刑法定原则

B.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原则

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答案:C

本题解析:

【详解】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三个,即: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原意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受处罚”。其基本内容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罚必须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规定,不允许法官自由擅断。其二是实定化,即对于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犯罪所产生的具体法律后果,都必须作出实体性的规定。其三是明确化,即刑法条文必须用清晰的文字表述确切的意思,不得含糊其辞或模棱两可。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即我国《刑法》第4条规定的,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一规定的含义是:对触犯我国刑律构成犯罪的任何人,在适用法律上应一律平等地被定罪和判处刑罚,不允许任何人凌驾于刑事法律之上或逍遥于法律之外。这一原则具体来说有三方面特点:(1)定罪平等。(2)量刑平等。(3)行刑平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亦称罪刑相适应原则、罪刑相当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含义是:罪行大小与刑事责任的大小、刑罚的轻重应当相称,重罪重判,轻罪轻判。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不是刑法的基本原则,而是诉讼法上的基本原则。

41.不属于通过法律自由实现之直接表现的有()。

A.法律把自由意志转化为自由权利

B.法律确定各种自由权利的范围

C.法律提供选择的机会,增加自由选择的效能

D.法律基于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而限制自由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法律基于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而限制自由不是法律保障自由实现之直接表现,故D错误。

42.将诉讼区分为公室告和非公室告的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秦朝把“贼杀伤、盗他人”等杀人、偷盗犯罪列为严惩对象,称为“公室告”,对此,官府必须受理。对于“子盗父母、父母擅刑”以及“髡子、奴妾”等的犯罪,列为“非公室告”,对此,官府不予受理。故选A项。

43.“式”作为法典形式最早出现于(),

A.东魏

B.西魏

C.曹魏

D.北魏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式”作为法典形式最早出现于南北朝西魏时期,当时编纂了一部封建成文法典,被称为《大统式》,该部“式”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式,它成为隋唐时期四种主要法律形式之一(律、令、格、式),故选B项。

44.在我国,第一部确认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我国1982年《宪法》首次明确规定,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故选D项。

45.王某与有夫之妇李某勾搭成奸,李某因受丈夫责骂,与王某中断了关系,王某怀恨在心。某日下午,王某将李某骗至自己住处将其杀害,当晚又潜人李家将其丈夫杀死。王某的行为属于刑法中的()。

A.连续犯

B.继续犯

C.吸收犯

D.结果加重犯

答案:A

本题解析:

【详解】

连续犯,是指行为人基于数个同一的犯罪故意,连续多次实施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态。继续犯,是指犯罪行为自着手实行之时直至其构成既遂、且通常在既遂之后至犯罪行为终了的一定时间内,该犯罪行为及其所引起的不法状态同时处于持续过程中的犯罪形态。吸收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数个犯罪行为,因其所符合的犯罪构成之间具有特定的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从而导致其中一个不具有独立性的犯罪行为被另一个具有独立性的犯罪行为吸收,对行为人仅以吸收之罪论处,而对被吸收之罪置之不论的犯罪形态。结果加重犯,是指实施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由于发生了刑法规定的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重结果,刑法规定加重其法定刑的犯罪形态。继续犯、结果加重犯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行为人仅实施了一个危害行为,而本题中的王某实施了两个危害行为(一是杀害李某,一是杀害李某的丈夫),因而不属于继续犯、结果加重犯;吸收犯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行为人实施的数个犯罪行为所侵犯的客体和指向的对象具有同一性,而本题中王某的两个行为指向的对象分别是李某、李某的丈夫,不具有同一性,因此,王某的行为也不属于吸收犯。

46.试论《中华人民共同国侵权责任法》的意义和主要特色。

答案:

本题解析:

其意义是:第一,完善民事立法的重要举措,民法典的又一部支撑性法律,标志着中国的民法典初步成型;第二,全方面、多层次、立体化保护民事权益,突破大陆法系传统,体例和内容具有中国特色;第三,有利于预防和制裁侵权行为,减少民事纠纷,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第四,着力民权,惠及民生,内容给力,彰显了我国立法的价值取向和法律文明的发展程度。《侵权责任法》的内容,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部真正关注民众、维护民权、惠及民生的法律。它以保护公民个体权利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无论是人身权益,还是财产权益,从人的伤害到物的损害,从医疗损害到交通事故,从高空坠物到产品损害,从网络侵权到环境污染,都是从关注和维护公民自身的私权利出发,对民众的衣、食、住、行、人身、生命、财产等物质方面的权利和精神方面的权利的维护,构成了《侵权责任法》的全部内容。它进一步彰显了我国立法的价值取向和法律文明发展的程度。有特色的规定包括:第一,首次明确提出“精神损害赔偿”。《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一规定,是我国保护民事权利的重大突破与进步。在《侵权责任法》颁布实施之前,虽然我国司法实践中精神损害赔偿已经有了不少案例,但在我国民事立法中对精神损害赔偿没有明文规定。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民事立法内容上的一大缺失,也难免会给我国司法的审判工作加大难度。而《侵权责任法》对“精神损害赔偿”予以明确规定,就有着其他司法解释所不能具备的宣示作用,使得权利人在追求精神损害赔偿时有了更高效力的法律依据。第二,首次把“隐私权”概念引入法典,彻底解决了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无法可依的难题。随着社会迅速发展,普法工作的不断深入,权利意识的不断普及,公民对个人隐私的维护越来越重视,我国之前的民事立法并未对隐私权有明确的规定,这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公民个人隐私权的问题。而《侵权责任法》第二条开宗明义地把隐私权当作公民的民事权益列入法典,受到法律的保护。《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六十二条具体的规定了侵犯隐私权应承担的责任。比如:网络侵权、网上人肉搜索、医疗机构经意或未经意泄露患者隐私和病历资料等,这些侵权行为,在《侵权责任法》颁布实施前,就可能因无法找到担责的法律依据,而要得到司法解决就有很大的难度;《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侵权行为需要承担侵权责任,这是我国立法上的一大突破。还有网络侵权责任;缺陷产品召回及其惩罚性赔偿;有关医患关系的规定;雇主责任;对建筑物使用人高空抛物的过错推定,等等。

47.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和普遍性。关于法律的普遍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因为法律具有普遍性,所以相同的事项和相同的主体适用相网的法律

B.法的普遍性,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

C.法的普遍性以其规范性为前提和基础

D.法既然具有普遍性,那么也就具有绝对性和无限性

答案:D

本题解析:

法的普遍性是以法的规范性为前提和基础产生的,包括:一是法在国家主权范围内的普遍适用;二是从同等适用的意义上来说,相同主体相同事项适用相同的法。但并不等于法具有绝对性和无限性。法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法的效力具有局限性:第一,法的效力空间范围主要是以国家权力管辖范围为界;第二,法的调整对象是有限度的。因此法律并不具有绝对性,而是相对性;法不具有无限性,而是在有限的范围内适用。

48.贾某在商场金店发现柜台内放有一条重12克、价值1600元的纯金项链,与自所戴的镀金项链样式相同。贾某以挑选金项链为名,乘售货员不注意,用自己的镀金项链调换了上述纯金项链。贾某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

B.诈骗罪

C.诈骗罪与盗窃罪的想象竞合犯

D.诈骗罪与盗窃罪二罪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盗窃罪和诈骗罪区分的关键是:被害人是否是自愿交付财物。如果合法占有人虽然受骗,但是并没有作出处分其财产的错误的意思表示,行为人是采用秘密窃取的方式获得财物,则仍然构成盗窃罪;如果财物的合法占有人基于错误的认识和判断而“自愿”地将财物交给犯罪分子,认定为诈骗罪。故选A项。

49.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可以适用留置的是()。

A.租赁合同

B.仓储合同

C.委托合同

D.建设工程合同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物权法》第232条的规定,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不得留置的动产,不得留置。可见,物权法扩大了可以适用留置的范围,除了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不得留置的财产外,都可以适用留置,这改变了担保法有关适用留置的合同仅限于几类的立法模式,即只要符合留置权成立的法定要件,都可以适用留置。不过,目前尚存在留置范围的争议,故担保法和民法典所列举的几类合同,如保管合同、加工承揽合同、行纪合同、运输合同、仓储合同,仍然是适用留置的,但由于留置的财产仅限于动产,可建设工程合同的标的为不动产,故不能适用留置。

50.下列情形中,成立不作为犯罪的是()。

A.某县法院院长甲目睹身为县财政局局长的妻子收受其下属的巨额贿赂,不予阻止

B.乙见室友在门口遭遇持刀抢劫,因害怕将房门反锁导致室友无处躲藏被刺成重伤

C.收养人丙发现所收养的两岁小孩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将孩子独自留在家中致其饿死

D.丁在妻子难产时拒绝在剖腹产手术同意书上签字,妻子难忍疼痛从病房楼跳下身亡

答案:C

本题解析:

不作为构成犯罪,需要具备以下前提条件:①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的义务。即,法律上的明文规定;行为人职务上、业务上的要求;行为人的法律地位或法律行为所产生的义务;行为人自己先前行为具有发生一定危害结果的危险的,负有防止其发生的义务。②行为人能够履行义务。③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结果。

A项,甲作为丈夫,不负有法律上明文规定的阻止妻子收受贿赂的义务,因此其行为不成立不作为犯罪。

B项,乙不负有救室友的特定义务,室友的死亡也并非行为人先前行为所致。因此,乙的行为不成立不作为犯罪。

C项,丙在收养两岁小孩后,便与其形成父母子女关系,丙具有法定的抚养照顾小孩的义务。但是丙没有履行其法定义务,造成小孩饿死,其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D项,妻子跳楼身亡与丁拒绝签字之间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因此丁拒绝签字的行为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二.多项选择题(共45题)1.下列选项中,应认定为诈骗罪的有()。

A.甲伪造名画,冒充真迹卖给他人

B.乙设立赌博网站,招揽小学生参与赌博

C.丙用冰糖冒充冰毒卖给他人,获利4000元

D.丁用短信将邻居从家中骗出,趁机进入邻居家拿走1万元现金

答案:A、C

本题解析: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A项中甲伪造名画,虚构赝品为真品的事实,将假画卖给他人,骗取他人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成立诈骗罪,A项正确。c项中丙将冰糖冒充冰毒卖给他人,是虚构冰糖为冰毒的事实,骗取他人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成立诈骗罪,C项正确。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以营利为目的,在计算机网络上建立赌博网站,或者为赌博网站担任代理,接受投注的,构成开设赌场罪,B项中设立赌博网站的行为成立开设赌场罪,不成立诈骗罪,B项错误。D项中甲将邻居从家中骗出,然后进入邻居家拿走现金的行为成立盗窃罪,因为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入户盗窃。丁不成立诈骗罪,D项错误。

2.对法律进行分类,可以从不同的标准、角度出发。一般来讲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法划分为以下哪几类?()

A.国际法与国内法

B.根本法与普通法

C.一般法与特别法

D.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划分是依据法的创制和适用主体不同;根本法与普通法的划分是依据法律效力、内容、制定程序的不同;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划分是依据适用范围的不同;成文法与不成文法的划分是考虑到法律创制和表达形式的不同。

3.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属于需要作出改变或者撤销决定的情形有()。

A.全国人大对全国人大常委会不适当的决定

B.国务院对市、县、乡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C.省人大常委会对省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D.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省人大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

答案:A、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62条第11项的规定,A项正确。根据《宪法》第89条第14项的规定,B项正确。根据《宪法》第104条的有关规定,C项错误。根据《宪法》第67条第8项的规定,D项错误。

4.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主要区别为()。

A.诉讼程序和判决程式

B.法典编纂

C.法的分类

D.法律渊源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I详解J

大陆法系是指受到罗马法直接影响的欧洲大陆的国家从19世纪以来所建立的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和1900年《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法律制度。英美法系也称为普通法系或者判例法系,是以英国的普通法为基础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法律制度。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许多差别,具体表现于:(1)法律的渊源不同。大陆法系国家正式的法律渊源只是指制定法,法院的判例、法理等没有正式的法律效力。而英美法系国家认为制定法和判例法都是正式的法的渊源。(2)法律的分类不同。大陆法系国家法的基本分类是公法和私法;而英美法系国家法的基本分类是普通法和衡平法。(3)法典编纂形式的不同。大陆法系国家一般采用法典形式,而英美法系国家的制定法往往是单行法律、法规。(4)诉讼程序和判决程式不同。大陆法系国家一般采用纠问制审理方式,奉行干涉主义,诉讼中法官居于主导地位;英美法系国家采用对抗制审理方式,实行当事人主义,法官一般充当消极的、中立的裁判者的角色。两大法系之间的差别是相对的,进入20世纪后,两大法系逐渐相互靠拢,它们之间的差异已逐渐缩小,融合也在逐渐发生,这就是两大法系的趋同化。

5.属于犯罪集团成立条件的有()。

A.犯罪人数三人以上

B.所建立的犯罪组织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C.犯罪具有行业性或地域性

D.成立组织的目的在于实施犯罪

答案:A、B、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第26条第2款的规定,三人以上为共同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构成犯罪集团的条件有:(1)主体上,必须是三个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2)主观方面,必须以为共同犯罪为目的;(3)客观方面,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犯罪组织。故选A、B、D项。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应当将犯罪集团和黑社会性质组织加以区别。

6.根据继承法的有关规定,继承人必然丧失继承权的情形有()。

A.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

B.虐待被继承人的

C.遗弃被继承人的

D.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

答案:A、C、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继承法》第7条的规定,在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时,继承人才丧失继承权,故不选B项,其余选项符合本条规定。

7.在我国颁布的四部宪法中,规定由全国人大行使宪法实施监督权力的有()。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答案:A、C、D

本题解析:

【精解】1954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规定了全国人大在监督宪法实施中的作用。在具体的宪法监督制度建设方面,1982年宪法从人民监督、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宪法监督制度的主要方面做了规定,故选A、C、D项。

8.下列选项中,适用无过错归责原则的侵权案件有()。

A.地面施工致人损害

B.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

C.动物致人损害

D.被监护人致人损害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在特殊侵权领域,地面施工致人损害和建筑物致人损害实行推定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对于产品质量不合格致人损害、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环境污染致人损害、动物致人损害、被监护人致人损害和雇佣人员致人损害,都实行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敦选B项、C项和D项。

9.因主观上不具有共同故意而不能成立共同犯罪的情形是()。

A.同时犯

B.共同过失犯罪

C.故意内容不同的犯罪

D.实行犯过限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详解】

构成共同犯罪,其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就是: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所谓共同的犯罪故意,是指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参加共同犯罪,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据此,以下几种情况均不能成立共同犯罪:(1)共同过失犯罪。(2)同时犯,是指没有共同实行犯罪的意思联络,而在同一时间针对同一目标实行同一犯罪。(3)同时实施但故意内容不同的犯罪。(4)实行犯过限,是指超出共同故意以外的犯罪。

10.我国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其中实行直接选举的包括()。

A.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不设区的市的和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C.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D.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选举法》第2条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代表,实行间接选举;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故选B、C、D项。

11.甲从超市购买了两瓶白酒送给朋友乙,乙饮用后双目失明。经鉴定,该酒系工业酒精勾兑而成。根据侵权责任法理论,与乙失明存在因果关系的行为有()。

A.甲送酒的行为

B.乙饮用的行为

C.生产者的勾兑行为

D.超市的销售行为

答案:C、D

本题解析:

相当因果关系说是我国判断行为与侵害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通说。相当因果关系说认为,行为满足条件关系和相当性时,则与侵害具有因果关系。条件关系是指行为与权益被侵害之间具有条件关系,即如果没有该行为则不会造成权益的侵害;相当性是指有此行为,通常都会发生此种侵害。AB两项,平常的送酒和饮酒不会造成双目失明的损害,故甲送酒的行为、乙饮用的行为都不具有相当性,其与乙的人身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CD两项,如生产者不勾兑,超市不销售,就不会造成乙双目失明;而只要生产者勾兑和超市销售此类白酒,就会造成双目失明的损害。因此生产者的勾兑行为和超市的销售行为都与乙的失明存在因果关系。

12.下列选项中,属于刑法立法解释的有()。

A.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B.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

C.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关于挪用资金罪有关问题的答复》

D.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解释》

答案:B、D

本题解析:

立法解释是指刑法的立法机关对刑法条文的解释:在我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刑法》条文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不是立法解释的机关,没有立法解释权,C项错误。《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是全国人大常委会1998年12月颁布的单行刑法,不是立法解释,A项错误。B、D项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条文的解释,是立法解释,本题应选B、D选项。

13.法律是传播道德、保障道德实施的有效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法律通过立法,将社会中的道德理念、信念、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赋予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以法律的强制力,进一步强化、维护、实现道德规范

B.法律是道德的承载者,它弘扬、发展一定的社会道德理念、信条和原则,促进社会道德的更新和变革

C.法律是形成新的道德风貌、新的精神文明的强大动力

D.有些道德上不许可的行为,在法律上可以得到许可

答案:A、B、C

本题解析:

D选项表现的是法律和道德的区别,并不能说明法律是传播道德、保障道德实施的有效手段。

14.下列情形中,属于故意杀人罪预备行为的是

A.甲为谋杀刘某而持刀潜入刘某家中隐藏、守候

B.乙为谋杀刘某而购买砍刀一把

C.丙为谋杀刘某而引诱刘某前往荒郊野外

D.丁多次宣称一定要杀死刘某全家

答案:A、B、C

本题解析:

预备犯罪,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考生需要记住一些常见的预备行为,例如:准备犯罪工具、商议犯罪计划、引诱共同犯罪人、调查犯罪现场、排除犯罪障碍、前往犯罪现场、诱骗被害人前往犯罪地点、跟踪或守候被害人。A进项属于守候被害人,正确。B选项属于准备犯罪工具,正确。C选项属于诱骗被害人前往犯罪地点,正确。犯罪预备行为不同于犯意表示,犯意表示是指行为人以语言、文字等方式将故意犯罪的意图表露出来,而没有进行具体的客观活动。现代刑法摒弃思想犯罪,因此犯意表示不构成犯罪。而犯罪预备行为超出了思想阶段,而从事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险性。D选项属于犯意表示,错误。

15.下列不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有()。

A.法律实施

B.法律规范

C.法律事实

D.法律关系客体

答案:A、D

本题解析:

【精解】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有两个:法律规范和法律事实。

16.下列列举的法律属于社会法法律部门的是

A.自然资源保护法

B.土地管理法

C.市场秩序法

D.义务教育法

答案:A、D

本题解析:

土地管理法属于行政法法律部门,市场秩序法属于民商法法律部门。因此排除BC,选择AD。

17.《刑法》第6条关于属地管辖原则中的“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形包括()

A.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B.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适用刑法时制定变通或者补充规定

C.港澳地区不适用全国性刑法

D.特别刑法的规定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刑法》第6条所说的特别规定包括以下三种情况:(1)《刑法》第11条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根据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有外交关系的各国之间相互赋予有关外交人员外交特权和豁免权。这些外交人员中如果有人犯罪,其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2)《刑法》第90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适用本法规定的,可以由自治区或者省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本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制定变通或者补充的规定,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施行。在民族自治地方因不能全部适用刑法规定的,法律允许制定变通或者补充的规定。(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适应“一国两制”的要求,我国刑法不在香港、澳门地区适用。故选A、B、C项。

18.《大清现行刑律》废除的刑罚或者制度有()。

A.八议

B.凌迟刑

C.刺配刑

D.发遣刑

答案:B、C

本题解析:

【精解】《大清现行刑律》正式废除了凌迟、枭首、刺字等酷刑,故选B项和C项。

19.元朝在法律制度上公开确认各民族的不平等地位,将全国人民分为四等,分别是()。

A.蒙古人、色目人

B.色目人、契丹人

C.汉人、南人

D.女真人、南人

答案:A、C

本题解析:

[详解]元朝根据民族的不同和被征服的先后,将全国人民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西夏、回族、中西亚人),第三等是汉人(原金统治下的北方汉人、女真人和契丹人),最低等是南人(南宋统治下的汉族和其他各族)。等级严格,待遇迥异。

20.下列选项中,属于汉朝法律规定的罪名的有()。

A.阿党附益

B.见知故纵

C.酎金

D.奸党

答案:A、B、C

本题解析:

汉朝的罪名分为:危害中央集权犯罪(阿党与附益、左官、非正、出界、僭越、泄漏省中语、酎金);危害君主专制权力犯罪(欺谩、诋欺、诬罔、废格诏书、怨望诽谤);危害皇帝尊严和安全犯罪(不敬、大不敬、阑入、失阑)以及危害国家政权罪(沈命、见知故纵、群饮酒、通行饮食)。奸党罪是明朝的罪名。

21.防卫过当的,()处罚。

A.应当减轻

B.应当从轻

C.应当免除

D.可以减轻

答案:A、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防卫过当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故选A、C项。

22.在我国颁布的四部宪法中,规定由全国人大行使宪法实施监督权力的有()。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答案:A、C、D

本题解析:

【精解】1954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规定了全国人大在监督宪法实施中的作用。在具体的宪法监督制度建设方面,1982年宪法从人民监督、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宪法监督制度的主要方面做了规定,故选A、C、D项。

23.民事责任的抗辩事由是()。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自助行为

D.不可抗力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详解】

抗辩事由是指被控侵权的一方在承认损害事实的情况下据以对抗他方诉讼请求的某种相反事实。抗辩事由可分为正当理由和外来原因两类。其中,正当理由包括执行职务、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自助行为和受害人同意。而外来原因包括不可抗力、意外事件、受害人的过错和第三人的行为。选项A所列的正当防卫,是指当公共利益、他人或本人的人身或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行为人采取的必要防卫措施。选项B所列的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现实和紧急的损害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致他人财产损害的行为。选项C所列的自助行为,是指权利人为保护自己的权利,在情势紧迫而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助的情况下,对他人的财产或者自由施加扣押、拘束或其他相应措施,而为法律或者社会公共道德所认可的行为。选项D所列的不可抗力,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抗辩事由。我国民法典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24.宋朝的折杖法中,折成脊杖的刑种有()。

A.笞刑

B.杖刑

C.徒刑

D.流刑

答案:C、D

本题解析:

【精解】宋朝的折杖法中,折成臀杖的刑种有笞刑和杖刑,折成脊杖的刑种有徒刑和流刑,故选C项和D项。

25.下列人员中,可以成为申请宣告失踪的利害关系人的有()。

A.失踪人的债权人

B.与失踪人共同开办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

C.与失踪人一起做生意的合伙人

D.失踪人的兄弟姐妹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申请宣告失踪人的利害关系人,包括被申请宣告失踪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被申请宣告失踪人的债权人、合伙人、合办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等其他与被申请人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故应全选。

26.下列犯罪中,只能由首要分子构成的是()。

A.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妇女、儿童罪

B.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

C.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

D.聚众哄抢罪

答案:A、C

本题解析:

[详解]

根据《刑法》的规定,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刑法》第242条第2款)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刑法》第291条),只能由首要分子构成;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刑法》第290条第1款)和聚众哄抢罪(《刑法》第268条)既可以由首要分子构成,又可以由积极参加的人员构成。

27.甲、乙共同盗窃一辆汽车,价值200万,销赃50万,甲分得45万,乙分得5万元。关于本案说法错误的是

A.甲的犯罪数额应认定为50万

B.甲的犯罪数额应认定为45万

C.乙的犯罪数额应认定为5万元

D.乙起的作用明显较小时,应认定为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A、B、C

本题解析:

各共同犯罪人应对共同犯罪的整体行为及其危害结果负刑事责任,即本案中对甲和乙都应按盗窃数额200万适用刑罚,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各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区分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分别按照刑法规定的相应处罚原则,予以处罚。

28.甲乘坐公交车时,公交车与一私家车相撞,甲受伤致残。经认定,该起交通事故应由公交公司司机乙负全部责任。对此,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有()。

A.甲的损失应由乙承担责任

B.甲的损失应由公交公司承担责任

C.甲的损失应由乙与公交公司承担按份责任

D.甲的损失应由乙与公交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答案:A、C、D

本题解析:

《侵权责任法》第34条第1款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从归责原则上看,用人单位的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即用人单位不能通过证明自己在选任或者监督方面尽到了相应的义务来免除自己的责任。

29.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间接选举中,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的主体有()。

A.各政党

B.各人民团体

C.选民十人以上联名

D.代表十人以上联名

答案:A、B、D

本题解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29条第2款规定:“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或者代表,十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本题中由于是间接选举,选民无法推选候选人,因此选ABD项。

30.下列关于法理学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A.法理学研究的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

B.法理学与部门法学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C.法理学从总体上阐释法和法律现象的一般规律

D.当代中国法理学的研究起点与归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法理学是从总体上研究法和法律现象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特征、作用、形式、和原理,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社会主义法和法制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学科。法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和基本理论,是法和全部法律现象及其规律性。它和部门法学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其研究起点和归宿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B、C、D。(这种题目如果没能记住全部的特点可以进行简单分析,只要所列选项没有明显错误通常即应该选择。)

31.小偷张三窃取王某的木材对自己的房屋进行修缮,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应确认张三对添附物的所有权

B.张三应将木材返还王某

C.张三应向王某赔偿损失

D.因张三为恶意,故不能取得添附物的所有权

答案:A、C

本题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添附。添附是指不同所有人的财产合并在一起,形成一种不能分离的财产。此题中,张三窃取王某的木材对自己的房屋进行修缮,为民法上的添附。要使添附后的财产恢复原状,一般事实上已不可能或者在经济上不合理。因此,不采取恢复原状的救济方式,张三无需将木材返还王某。对于添附物的归属,如无约定,归原财产价值较大的一方所有,但原财产价值较小的一方应取得与原财产价值相当的补偿。此题中,张三的房屋的价值明显超过木材的价值,因此,添附物归张三所有,不因张三为恶意而不同。当然,张三应当向王某赔偿损失。

32.钱某由于生意失败.欲跳楼轻生。围观群众李某起哄大喊:“不跳就不是男人。”钱某受到刺激而跳下摔死。此时恰巧六爷路过,极为气愤,抄起板砖砸向李某,致李某轻伤。关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有

A.李某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B.李某不构成犯罪

C.六爷构成故意伤害罪

D.六爷见义勇为,构成正当防卫

答案:B、C

本题解析:

李某对钱某没有救助的义务,所以不构成不作为犯罪,故不选A选项。李某的行为虽然刺激到了钱某,但李某仅是看热闹不怕事大的行为,也并非起到教唆或实际帮助作用,所以不是教唆或帮助他人自杀行为,故李某不构成犯罪,所以选B选项。李某不是不法侵害人,所以六爷的行为,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故不选D选项。六爷故意伤害,造成他人轻伤的后果,构成故意伤害罪,应选C选项。

33.守法的范围与一个国家法的渊源密切相关,在我国,属于守法的范围之列的有()。

A.判例法

B.判决书

C.行政法规

D.我国加入的国际条约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当代中国守法的范围包括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享有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