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1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2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3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4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在富人区的她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1.关于自然人和法人的权利能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自然人和法人都享有人格权

B.自然人和法人人格权受侵害时都可向法院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C.自然人与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相同

D.各类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相同

答案:A

本题解析:

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固有的,由法律确认的,以人格利益为客体,为维护民事主体具有法律上的独立人格所必备的基本权利。人格权对于自然人来讲,只与生俱来的;对于法人和其他组织来讲,自成立时享有。因此,A项说法正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人格权利遭受侵害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此,B项说法错误。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范围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范围不同,主要受到以下三个方面的限制:性质上的限制、法律上的限制和目的事业的限制。基于自然人的天然属性而专属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内容,法人均不能享有,因此,C项说法错误。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以其目的事业为限,因此,D项说法错误。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2.下列关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结构形式的基本理论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C.人民代表大会制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D.人民代表大会制以权力分立体制为前提

答案:C

本题解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而非基本政治制度。它是我国人民政权经验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政权建设理论在中国的具体运用,故AB项错。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构的建立和运行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其地位高于其他国家机关,故C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而不是西方的国家权力分立与制衡的原则

3.下列哪种行为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A.行为人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或裁定的

B.行为人有能力执行而不执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或裁定的

C.行为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或裁定且情节严重的

D.行为人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或裁定的

答案:C

本题解析:

[详解】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构成特征为:(1)侵犯客体为国家审判机关的正常活动。(2)客观方面为对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负有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义务的当事人。(4)主观方面为故意。根据《刑法》第313条的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4.对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加以详细规定是从()开始的

A.《德国魏玛宪法》

B.《罗马法》

C.《瑞士民法典》

D.《苏俄宪法》

答案:A

本题解析:

对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加以详细规定是从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开始的。

5.贾某与甄某酒后斗殴,分别被科以200元罚款和5天拘留。这类处罚属于()。

A.行政处分

B.行政制裁

C.刑事制裁

D.民事制裁

答案:B

本题解析:

行政制裁是国家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者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劳动教养(如今已被废除)等。行政处分的对象是违法失职的国家公务员或所属人员,行政处罚的对象是违反特定行政法规的公民或社会组织。本题情形并不属于国家公务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而属于特定公民违法的情形,故答案选B项。(此考点在2011年非法学专业综合课单选第8题出现过,可见其重要性。因此考生务必理解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的区别。)

6.从法系角度看,近代以来我国香港地区的法律属于()。

A.普通法法系

B.大陆法系

C.中华法系

D.社会主义法系

答案:A

本题解析:

法系是按照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法律的源流关系、历史传统以及形式上的某些特点对法律所做的分类。对资本主义影响最大的法系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属于英美法系的国家和地区主要为英、关以及曾经的英国殖民地,因此我国香港的法律体系为英美法系,即普通法法系,故选A项。大陆法系主要范围为欧陆国家及其殖民地和日本等地,所以我国澳门属于大陆法系。中华法系,是中国的封建法律和亚洲一些仿效这种法律的国家法律的总称,目前已经瓦解。社会主义法系的范围包括苏联以及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以及我国。

7.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

A.国家的根本大法

B.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C.民主事实的法律化

D.政治力量的对比

答案:B

本题解析:

【详解】宪法的价值有很多,但其核心价值从事实上考察应是对权利的保障。从宪法的历史发展看,宪法或宪法性文件最早是为了确认和保护资产阶级的权利,1789年的法国《人权宣言》明确宣布,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果实《苏俄宪法》也首先确认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从各国宪法的篇章体例及内容上也可以看出,公民权利是宪法的重要内容且规定在宪法的前半部分。列宁曾指出,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8.甲(18周岁)伪造身份信息与乙(23周岁)登记结婚。有权以甲未达到法定婚龄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利害关系人是()。

A.甲的近亲属

B.乙的近亲属

C.甲住所地的基层组织

D.乙住所地的基层组织

答案:A

本题解析:

《婚姻法》第10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一)重婚的;(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三)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四)未到法定婚龄的。

《婚姻法解释(一)》第7条规定,有权依据婚姻法第10条规定向人民法院就已办理结婚登记的婚姻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主体,包括婚姻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利害关系人包括:(一)以重婚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为当事人的近亲属及基层组织。(二)以未到法定婚龄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为未达法定婚龄者的近亲属。(三)以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为当事人的近亲属。(四)以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为与患病者共同生活的近亲属。

本题中,甲未达到法定婚龄,甲的近亲属有权以甲未达到法定婚龄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

9.甲的父亲死后,其母乙将其家住宅独自占用。甲对此深为不满,拒绝向乙提供生活费。乙将甲告上法庭。法官审理后判决甲每月向乙提供生活费300元。对此事件,下列哪一种理解是正确的?()

A.该事件表明,子女对父母只承担法律义务,不享有法律权利

B.法官作出判决本身是一个法律事实

C.法官的判决在原、被告之间不形成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关系

D.子女赡养父母主要是道德问题,法官的判决缺乏依据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本案中法官作出的判决即能引起当事人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变更,属于法律事实中的法律行为,故B正确。法官的判决作为一种法律行为属于法律事实的一种,它是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之一。它可以在原、被告之间引起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关系,因而C错误。从结构上看,权利和义务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因此,权利和义务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甲既负有赡养母亲的义务,也享有在家居住的权利,而并非一味地承担义务,不享有权利,故A错误。子女赡养父母是个道德问题,但是,经国家认可的部分就成为了国家的法律,就变成了一个法律问题。赡养问题在我国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法律问题,故D错误。

10.甲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已满五年。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其配偶乙

A.只能申请宣告甲失踪

B.只能申请宣告甲死亡

C.应当先申请宣告甲失踪再申请宣告甲死亡

D.既可以申请宣告甲失踪,也可以宣告甲死亡

答案:D

本题解析:

对满足申请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条件的,利害关系人可以自行选择宣告。对同一自然人,有的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死亡的,有的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失踪,符合民法典规定的宣告死亡条件的,法院应当宣告死亡。本题中配偶乙可以自行选择。

11.下列关于北洋政府立法活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采用删改清末新订之法律

B.制定颁布众多的单行法规

C.制例和解释例成为重要的法律渊源

D.杜绝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原则

答案:D

本题解析:

北洋政府立法活动的特点:(1)采用、删改清末新订之法律。(2)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立法原则。引进西方法律原则,继续在清末法制改革未及之领域进行新的立法。(3)制定颁布众多单行法规。(4)判例和解释例成为重要的法律渊源,以补充成文法的不足。

12.自然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A.出生到死亡

B.胎儿到死亡

C.死亡之后

D.胎儿期间

答案:A

本题解析:

《民法典》第十三条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13.关于法律的实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法律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

B.法的实施是使法律从书本上的法律变成行动中的法律

C.法律实施是实现法的作用和目的的结果

D.法律实施是使法从应然状态到实然状态的过程和活动

答案:C

本题解析:

法律实施,也叫做法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即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人们的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方式对法律的实际施行。法的实施就是使法律从书本上的法律变成行动中的法律,使它从抽象的行为模式变成人们的具体行为,从应然状态进到实然状态。法律实施是实现法的作用与目的的条件,而不是结果。故C选项错误。

14.关于居间合同和行纪合同的表述,正确的是()。

A.居问人未促成合同成立的,无权要求支付从事居问活动的必要费用

B.居间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居间活动的费用由居间人负担

C.行纪人处理委托事务支出的费用,由委托人负担

D.行纪人不能高于委托人指定的价格卖出委托物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民法典》第427条的规定,居间人未促成合同成立的,不得要求支付报酬,但可以要求委托人支付从事居问活动支出的必要费用。故A项错误。根据《民法典》第426条的规定,居问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居间活动的费用由居间人负担。故B项正确。根据《民法典》第415条的规定,行纪人处理委托事务支出的费用,由行纪人负担,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故C项错误。根据《民法典》第415条的规定,行纪人高于委托人指定的价格卖出或者低于委托人指定的价格买人的,可以按照约定增加报酬。故D项错误。

15.下列事实中,能够形成不当得利之债的是()。

A.提前偿还所欠他人债务

B.养子女给付生父母赡养费

C.明知不欠他人钱款而为给付

D.依合同支付货款后合同被撤销

答案:D

本题解析: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取得利益而使他人受损的事实。给付型不当得利的排除情况有:①履行道德义务的给付;②期前清偿;③明知无债务的清偿;④不法原因的给付。

16.交通肇事罪在犯罪既遂的形态上看属于

A.实害犯

B.危险犯

C.行为犯

D.举动犯

答案:A

本题解析:

实害犯是指行为必须已造成法定的实害后果才构成该罪的既遂,故意杀人罪、故意毁坏财物罪、交通肇事罪、扰乱社会秩序罪等属于实害犯。

17.根据婚姻法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应当认定为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所负共同债务的是()。

A.夫或妻因赌博所欠的债务

B.夫或妻一方婚前所欠的债务,债权人要求婚后清偿的

C.夫或妻一方婚前债务用于婚后家庭共同生活的

D.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各自所有的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对一方因个人不合理甚至参与违法行为的开支,如酗酒、赌博、吸毒所负债务,或者夫妻分居期间所负债务,应当认定为个人债务,故排除A项。根据婚姻法解释(二)的规定,C项正确,排除B项。根据婚姻法的规定,排除D项,因为在约定财产制下,尚不能确定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还是夫或妻的个人债务。

18.当今大多数国家的宪法是()。

A.成文宪法和协定宪法

B.成文宪法和民定宪法

C.成文宪法和柔性宪法

D.不成文宪法和刚性宪法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当今大多数国家的宪法为成文宪法、刚性宪法和民定宪法,故选B项。

19.在法的溯及力问题上,目前世界各国通行的原则是()。

A.从旧原则

B.从旧兼从轻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新原则

答案:B

本题解析:

【详解】

法的溯及力是指法溯及既往的效力,即法颁布施行后,对其生效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如果适用,该法就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该法就不具有溯及力。在法的溯及力问题上,目前世界各国通行的原则是从旧兼从轻原则。故选B。

20.某日深夜,甲从乙身后突然用仿真手枪顶住其头部,大喊一声:“交出钱来!”乙慌忙将钱包交给了甲。这时,甲、乙都发现彼此是熟人,甲随即将钱包还给乙,并道歉说:“对不起,没认出你来!”甲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抢劫罪中止

C.构成抢劫罪未遂

D.构成抢劫罪既遂

答案:D

本题解析:

所谓犯罪既遂,是指犯罪人完整地完成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的事实。本题中甲已经完成了抢劫罪的犯罪构成所要求的全部行为,已经构成了抢劫罪的既遂,答案为D项。行为人在发现被害人身份后主动退回钱包属于犯罪既遂后的补救行为。

21.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甲将自己的手表丢向路边,被乙拾得。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丧失手表所有权

B.乙依先占取得手表所有权

C.乙应将手表返还权利人

D.乙的行为构成无因管理

答案:C

本题解析:

《民法典》第二十一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甲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抛弃行为不生效,手表依然归甲所有,其有权让乙返还。

22.根据我国选举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经费来源于

A.选民捐资

B.候选人所在单位资助

C.国库开支

D.候选人

答案:C

本题解析:

在我国,对选举制度的保障主要有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其中物质保障体现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7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由国库开支。”这体现了我国选举制度的物质保障。因此选项C正确。而选举制度的法律保障体现在:2010年我国修订后的《选举法》对贿选进行了特别界定;并对破坏选举的制裁措施,在原有的行政处分和刑事处罚之外,增加了行政处罚的规定。

23.明确提出“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这一刑事法律原则的文件是()。

A.《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B.《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C.《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D.《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答案:D

本题解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于1947年10月10日公布的政治宣言,亦称《双十宣言》,确定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同时确定了“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刑事司法政策。

24.甲冒充负责征兵工作的军官,向一家长谎称可帮助其子入伍,索要了5000元现金。对甲的行为()。

A.应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B.应以招摇撞骗罪定罪处罚

C.应以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定罪处罚

D.应以诈骗罪和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数罪并罚

答案:C

本题解析:

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是指以谋取非法利益为目的,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的行为,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冒充军人进行行骗;而诈骗罪的客观方面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任何形式的欺骗活动。通常情况下,如果冒充军人骗取数额巨大财物的,宜定诈骗罪;数额达不到巨大标准的,宜定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本案中,甲冒充征兵工作的军官,索要了5000元现金,不属于数额巨大,应以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定罪处罚。

25.法律关系参加者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资格在法学上称为()。

A.权利能力

B.行为能力

C.法律事实

D.法律关系内容

答案:B

本题解析:

[详解]

行为能力是指权利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26.王某将珍贵巨型玉石一块,市价5万元,寄存于李某处。李某一日未经王某同意,擅自将该块巨型玉石出售于知情人张某。张某后来将该玉雕刻成“巨船还乡”艺术品,参加全国雕刻展获得二等奖。获奖后,张某将该艺术品经拍卖程序售于善意第三人林某,获得价款30万元。根据以上案情,请回答:设张某并未拍卖,而是将该“巨船还乡”艺术品赠与博物馆戊并已交付,则“巨船还乡”艺术品的所有权属于何人

A.王某

B.李某

C.张某

D.戊

答案:D

本题解析:

《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地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据此,无权处分行为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27.关于南京国民政府立法体制和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南京国民政府的“六法”体系专指由六部法典构成的法律体系

B.国民党的法律制度属于大陆法系

C.判例和解释例不属于“六法”体系的范畴

D.具体的“六法全书”都属于基本法典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南京国民政府的“六法”体系不仅包括具体的“六法全书”,而且包括与“六法全书”相配套的关系法规、判例和解释例。故A项和c项错误。国民党政权的法律制度属于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为基本的法律渊源。故B项正确。狭义的“六法全书”是指宪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法等六法,该六法中,行政法不能编纂成法典形式,其余五法都是法典。故D项错误。

28.下列关于缓刑的表述,正确的有()。

A.对累犯不适用缓刑

B.由公安机关对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进行考查

C.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

D.缓刑的对象是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犯罪分子

答案:A

本题解析:

缓刑是指对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危害社会的,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刑罚执行,考验期内没有发生撤销缓刑的情形,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刑法》第74条规定,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因此本题中A项正确。缓刑的适用对象包括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犯罪分子,不包括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故D项错误。根据《刑法修正案(八)》颁布之后的《刑法》第76条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77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在《刑法修正案(八)》生效之前,对于缓刑的犯罪分子依法由公安机关进行监督,选项B是正确的,但《刑法修正案(八)》生效之后缓刑的犯罪分子依法改为进行社区矫正,故B项错误,不再选择。考验期限:被判处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不得低于2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不得低于1年。故C选项的表达错误。

29.对T列情形应当实行数罪并罚的是

A.在走私普通货物过程中,暴力抗拒缉私

B.武装掩护走私

C.贩卖毒品过程中,暴力抗拒检查

D.运送他人偷越国境过程中,暴力抗拒检查

答案:A

本题解析:

一般情况下,在犯罪中暴力抗拒执法的,需要以实施的犯罪与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特殊的情况下,暴力抗拒执法不再定妨害公务罪,而是作为以下犯罪的加重处罚情节: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

30.根据商标法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商标注册的基本原则的是()。

A.申请在先原则

B.使用在先原则

C.优先权原则

D.申请单一眭原则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商标注册的基本原则一共有四项:自愿注册为主、强制注册为辅原则,申请在先原则,申请单一性原则和优先权原则。使用在先原则属于申请在先原则在特殊情形下的适用原则,它是申请在先原则的补充,其本身不能成为独立的商标注册原则。

31.首次将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置于律首的是()。

A.《九章律》

B.《曹魏律》

C.《晋律》

D.《北齐律》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法经》中的法典总则称为“具法”,商鞅改法为律,将“具法”改为“具律”,秦汉时期的法典将总则都称为“具律”,且篇目不在法典之首,《曹魏律》将“具律”改为“刑名律”,置于律首,故选B项。

32.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的不同,法律可分为()。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国内法和国际法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法律可以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实体法指规定法律关系主体的实体权利和义务(或者职责、职权)的法律;程序法是指规定保证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得以实施的程序或方式的法律。

33.王某花8000元钱从人贩子手中收买了妇女钟某,强行奸淫之后,又转手以10000元的价格卖给他人。王某的行为构成()。

A.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与强奸罪

B.强奸罪

C.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

D.拐卖妇女罪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我国《刑法》第241条第5款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又出卖的,依照拐卖妇女、儿童罪定罪处罚。我国《刑法》第240条规定,奸淫被拐卖妇女的,作为拐卖妇女罪的加重构成,而不另外构成强奸罪。故选D项。

34.根据专利法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不能授予专利权的是()。

A.磁场的发现

B.减肥药品

C.转基因玉米的生产方法

D.血压仪的制造方法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专利法的有关规定,下列客体不属于专利授权范围:科学发现;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动物和植物品种;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不过,对于动植物品种的生产方法,可以获得专利权。此外,对于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B项、c项和D项都属于制造方法或者生产方法,故都可以获得专利权,而磁场的发现则属于科学发现,不能授予专利权。

35.下列属于刑法的任务的是

A.对人的行为进行规制或者约束

B.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

C.向国民展示法律所不允许的行为

D.保障公民不受国家刑罚权的非法侵害

答案:B

本题解析:

我国刑法的任务包含两方面内容:(1)惩罚任务,即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2)保护人民、社会和国家,也就是: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B选项所说的是刑法的惩罚任务,应当选。注意区别于刑法的机能,即刑法能产生的积极作用。刑法具有三种机能:(1)规制机能,是对人的行为进行规制或者约束的机能。其方式是对犯罪规定刑罚,向国民展示该行为为法律所不容许;或者要求国民不要实施类似行为,从而避免犯罪;(2)保护机能,即保护国家、社会和个人法益的机能;(3)保障机能,即保障公民不受国家刑罚权的非法侵害并保障犯罪人不受刑法规定之外的刑罚处罚的功能。

36.甲托乙将一个手提箱带到北京,到北京后手提箱中被查出藏有毒品。经查乙确不知情。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B.甲是教唆犯

C.乙是帮助犯

D.甲是间接正犯

答案:D

本题解析:

把他人当工具利用的不构成共同犯罪,这种情形称为间接正犯或间接实行犯,分两种情况:(1)利用没有责任能力或没有达到责任年龄的人去实行犯罪的。(2)利用不知情人的行为。甲利用乙的不知情运输毒品,是间接正犯。D选项说法正确

37.《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一规定属于法的构成要素中的()

A.法律规范

B.法律概念

C.法律原则

D.法律技术性规定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法律概念,是对各种法律现象或法律事实加以描述概括的概念。《刑法》第13条的规定是犯罪的概念。

38.甲公交公司的司机乙为避让闯红灯的行人丙而急刹车,致乘客丁摔倒受重伤。丁损害应该由()

A.甲公司赔偿

B.甲公司和乙连带赔偿

C.乙赔偿

D.甲公司和丙连带赔偿

答案:A

本题解析:

《民法典》第302条第1款规定:承运人应当对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伤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伤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运人证明伤亡是旅客故意、重大过失造成的除外。本题中,甲是承运人,丁是乘客,丁受重伤不是其故意、重大过失造成的,因此,甲应当对丁的承担赔偿责任,A项正确。

39.法律责任的轻重和种类应当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相适应,体现了哪一项归责原则

A.责任自负

B.责任法定

C.因果关系

D.责任与处罚相称

答案:D

本题解析:

责任与处罚相称原则是指法律公正精神在法律责任归责上的具体体现。其含义是指,法律责任的性质和违法行为的性质应当相适应,法律责任的轻重和种类应当与违法行为的危害或损害相适应,法律责任的轻重和种类还应当与行为人主观恶性相适应。

40.以下哪一项属于法律事件()

A.死亡

B.写小说

C.签合同

D.拍卖

答案:A

本题解析:

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且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行为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有关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作为和不作为。由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法律事件和行为的区别在于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由此可以看出属于法律事件的为A。

41.我国刑法中的主犯不包括()。

A.组织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

B.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

C.在聚众性共同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

D.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

答案:D

本题解析:

【详解】

按照《刑法》第26条第1款的规定,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主犯分为三种:一是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也就是说,组织犯是首要分子的一种。组织犯的犯罪活动包括建立、领导犯罪集团,制定犯罪活动计划等。二是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这也是首要分子的一种。聚众犯罪中的首要分子,是聚众犯罪的组织者、策划者和指挥者。三是其他在犯罪集团或一般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既可以是实行犯,也可以是教唆犯。根据《刑法》第26条第3款和第4款的规定,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其他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42.下列事实中,能够形成不当得利之债的是

A.提前偿还所欠他人债务

B.养子女给付生父母赡养费

C.明知不欠他人钱款而为给付

D.依合同支付货款后合同被撤销

答案:D

本题解析: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取得利益而使他人受损失的事实。不当得利成立的条件:(1)一方获得利益;(2)他方受到损失;(3)获利与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4)没有合法依据。D项由于合法依据被撤销而形成不当得利。故选D项。给付型不当得利的排除情况有:(1)履行道德义务的给付;(2)前期清偿;(3)明知无债务的清偿;(4)不法原因的给付。

43.下列选项中,没有适用凌迟刑的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凌迟刑最早出现于五代时期,故选A项。

44.出于一个故意或过失,实施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属于()。

A.牵连犯

B.吸收犯

C.想象竞合犯

D.继续犯

答案:C

本题解析:

【详解】牵连犯的特征是:基于一个犯罪目的,实施了两个以上行为,触犯数个不同的罪名。吸收犯的特征是:基于一个犯罪目的,实施了数个犯罪行为,侵犯了同一或相同的直接客体,其中一行为可以吸收其他行为。想象竞合犯的特征是: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罪过,实施了一个行为,触犯了数个不同的罪名。继续犯的特征是:基于一个犯罪故意,实施一个行为,触犯一罪,犯罪行为及其所引起的不法状态同时处于持续过程中。因此,出于一个故意或过失,实施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属于想象竞合犯。

45.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宪法修正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以上多数才能通过。

A.1/2

B.2/3

C.3/4

D.4/5

答案:B

本题解析:

【详解】

根据我国《宪法》第64条第1款的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宪法的修改较一般法律要严格,修改议案的提出和通过的标准要高于一般法律的修改标准。故本题选B项。

46.我国最早从西方引进罪刑法定原则的法典是()。

A.《大清新刑律》

B.《大清律例》

C.《暂行新刑律》

D.《中华民国刑法》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清末沈家本修律,颁布《大清新刑律》,该部刑法典从西方引进了许多制度和术语,如罪刑法定、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无罪推定、缓刑、假释、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保释、预审等,这些都属于我国首次引进的先进法律制度,故选A项。

47.债权人王某伙同他人将债务人甲关在办公室中长达十几个小时并持续辱骂,甲求救未果后持水果刀将王某刺成重伤。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防卫过当

B.假想防卫

C.偶然防卫

D.正当防卫

答案:A

本题解析: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侵害的人所采取的合理的防卫行为。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本题中,王某等人将甲关在办公室并持续辱骂,并没有严重危及甲的人身安全。而甲持水果刀将王某刺成重伤的行为,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造成了重大损害,因此,甲的行为应认定为防卫过当。

B项,假想防卫,是指行为人由于主观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实施防卫行为结果造成损害的行为。本题中,王某等人将甲非法拘禁并持续辱骂,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因此,甲的行为不属于假想防卫。

C项,偶然防卫,是指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他人法益的行为,符合了正当防卫的情况,客观上起到了人身防卫的效果。本题中,甲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采取防卫行为,具有防卫意图,不属于偶然防卫。

D项,特别防卫,是指公民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所实施的正当防卫行为,没有必要的限度的限制,对其防卫行为的任何后果均不负刑事责任的情形。我国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它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本题中,王某等人的非法拘禁行为,侵犯了甲的人身权益,但尚未达到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不属于暴力犯罪,所以不成立特别防卫。

48.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之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可以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条件是()。

A.法定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B.法定最低刑为1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C.按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

D.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我国刑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照本法规定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是可以不予追究,换言之,仍然保留着追究的可能性。在理解该条的规定时,还要注意和刑法规定的保护管辖原则加以区分。保护管辖中规定的是法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适用我国刑法。其区别有三:(1)前者为法定最高刑,后者为法定最低刑;(2)前者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后者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3)前者为可以不予追究,后者为可以追究。

49.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下列关于村民委员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村民委员会实行村务公开制度

B.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由乡选举委员会主持

C.村民委员会可以按照居住状况分设若干村民小组

D.村民委员会根据需要设立人民调解、治安保卫等委员会

答案:B

本题解析:

村民委员会是农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委会组成人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选举工作由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B项错误。村委会根据需要,可设立若干下属委员会,如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与计划生育等委员会,D项正确。村委会可以根据村民居住状况、集体土地所有权关系等分设若干村民小组,C项正确。村民委员会实行村务公开制度,A项正确。因此选B项。

50.甲欲杀害乙。一日,甲得知乙一人在家,遂携带匕首前往乙家,不料途中腹部剧痛,不得已而折返。次日,甲腹痛消失,遂再赴乙家将乙杀死。甲的行为在刑法理论上属于()。

A.吸收犯

B.连续犯

C.继续犯

D.牵连犯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吸收犯的形式有:(1)既遂犯吸收预备犯或未遂犯。(2)未遂犯吸收预备犯。(3)实行阶段的中止犯吸收预备犯。(4)符合主犯条件的实行犯构成之罪,吸收教唆犯、帮助犯、次要实行犯构成之罪。(5)主犯构成之罪吸收从犯、胁从犯构成之罪。(6)符合加重犯罪构成之罪吸收符合普通犯罪构成之罪,或者符合普通犯罪构成之罪吸收符合减轻犯罪构成之罪。本题中甲实施了两个独立的行为,但是属于犯罪既遂吸收犯罪预备的情形。故选A项。

二.多项选择题(共45题)1.在着手实行犯罪之前停止下来的犯罪形态包括()。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答案:A、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是否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实行行为,所以在着手实行犯罪之前停止下来的犯罪形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中止发生的时空条件是在犯罪过程中,因此在着手实行犯罪之前停止下来的犯罪形态包括犯罪中止。故选A、C项。

2.在明、清时期的六部中,最重要的部是()。

A.户部

B.兵部

C.吏部

D.刑部

答案:A、D

本题解析:

【精解】由于明太祖朱元璋于1380年废三省和宰相制,故明、清时期的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这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其中,最重要的两个部是户部和刑部,故选A项和D项。

3.应当认定为主犯的是

A.起主要作用的教唆犯

B.帮助犯

C.起主要作用的实行犯

D.集团犯罪首要分子

答案:A、C、D

本题解析:

(1)主犯的种类:①集团犯罪首要分子;②其他起主要作用的。(2)从犯种类:①次要的实行犯;②辅助的帮助犯。(3)胁从犯只有一种:受暴力胁迫参加犯罪。(4)主犯、从犯的简易认定方法:①起主要作用的教唆犯、实行犯、集团犯罪的首要分子应认定为主犯。聚众犯罪的首要分子一般可认定为主犯,但未必都是主犯;②次要作用的实行犯、辅助作用的帮助犯、作用明显小的教唆犯,可以是从犯。(5)认定从犯的意义,法定情节:对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该条文是一条法律规则

B.该条文并无具体的法律后果

C.该条文可以为法官理解其他法律规则提供指导

D.法官在适用该条文时,无需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权衡

答案:B、C

本题解析:

这是民法上的公序良俗原则,是一条法律原则,A选项错误。法律原则是可以作为法律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原则,它并未规定具体的法律后果,B选项正确。法律原则可以为法官理解其他法律规则提供指导,c选项正确。法官在适用法律原则时,也需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权衡,D选项错误。

5.某法院在审理一行政案件中认为某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法官审理行政案件,如发现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可以对地方性法规的合宪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

B.法官审理行政案件,如发现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应当适用国家法律进行审判

C.法官审理行政案件,如发现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可以通过所在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

D.法官审理行政案件,如发现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可以公民的名义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本题涉及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规定相抵触时应如何处理的问题。按照一般法理,不同的法律规范之间具有一定的效力层次,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是一条基本原则。具体来说,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法律次之,法规和地方性规章等都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立法法》第79条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因此,当某一行政法的规定违反法律规定时,应当审查该法规的效力,以保证国家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6.以下哪些是英国著名的宪法性法律()

A.1832年《改革法》

B.1911年《国会法》

C.1918年《国民参政法》

D.1972年《共同体法》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英国著名的宪法性法律有:1832年《改革法》、1911年《国会法》、1918年《国民参政法》、1972年《共同体法》等

7.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A.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法律责任的主体

B.追究民事法律责任时均不需要考虑主观过错

C.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是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D.有些法律责任的承担不需要以实际损害结果为前提

答案:C、D

本题解析:

法律责任主体必须有法定责任能力,故不是任何人都能成为法律责任的主体,A项错误;民事责任中过错是构成一般侵权行为的要素,只有无过错责任的情况下才不考虑行为人的主观过错,故而B项错误;违法行为和违约行为都可以作为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C项正确;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了损害结果,但有些法律责任的承担不需要以实际损害结果的发生为前提,D项正确

8.法的作用受下列哪些因素的直接影响?()

A.法的本质

B.法的特征

C.国家权力

D.法的产生

答案:A、B

本题解析:

【精解】法的作用受到法的本质和法的特征的直接影响。

9.甲公司与乙幼儿园签订空气净化器买卖合同,约定净化器的PM2.5去除率应达到95%,验收合格后付款。后乙幼儿园经甲公司同意将合同转让给丙幼儿园。丙幼儿园验收时,发现PM2.5去除率远未达到合同约定的标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丙幼儿园有权解除买卖合同

B.丙幼儿园可以对甲公司行使先履行抗辩权

C.丙幼儿园可以请求乙幼儿园承担违约责任

D.乙幼儿园与丙幼儿园之间的转让合同有效

答案:A、B、D

本题解析:

合同承受又称意定承受,是指合同的一方当事人经对方当事人同意,与第三人订立合同将其在合同中的债权债务全部或者部分移转给第三人。在合同承受中,第三人完全取代了合同的一方当事人而成为新的合同当事人,原合同当事人一方完全退出合同关系。C项错误,排除。债权债务让与只要双方达成让与合意且经过甲的同意,即生效,D项正确。由于甲的履行不符合合同的约定,所以丙可主张违约责任;此合同的履行有先后顺序,先履行方的履行不符合约定,后履行方可主张先履行抗辩权,BD项正确。

10.下列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共和制政体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D.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答案:A、B、C

本题解析:

【详解】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同,人民代表大会仅仅是一种国家机关。

11.《刑法》第30条规定的单位犯罪包括()。

A.公司

B.事业单位

C.社会团体

D.依法设立的中外合资企业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单位犯罪的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团体既包括各种国有的、集体所有的、合资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以及各种人民团体和社会团体。故备选项应全选。

12.下列刑罚属于附加刑的是

A.管制

B.罚金

C.驱逐出境

D.没收财产

答案:B、C、D

本题解析:

以某种刑罚方法只能单独适用还是可以附加适用为标准,刑罚可以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此外,《刑法》第35条还规定,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附加适用驱逐出境,据此,驱逐出境也是一种附加刑。

13.下列选项中,属于特别刑法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

B.《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C.《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D.环境保护法中关于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

答案:C、D

本题解析:

刑法的形式又称刑法的存在形式,或者表现形式、形式渊源。刑法分为广义刑法和狭义刑法。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既包括刑法典,还包括单行刑法以及附属刑法:狭义刑法即指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刑法典。与广义刑法、狭义刑法相联系的一对概念是普通刑法和特别刑法。普通刑法就是指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属于刑法典的组成部分,是狭义刑法、普通刑法,因此A错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司法解释,无论是立法解释,还是司法解释,都不是刑法的表现形式,而是为了正确理解、适用法律,而对刑法的含义进行阐释,因此B错误。特别刑法是指适用于特定的情况的刑法,当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条文时,应适用特别刑法优于普通刑法的原则,在我国即指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单行刑法,是指规定某一类犯罪、刑事责任、刑罚的法律。目前我国仅有一部生效的单行刑法,即1998年12月颁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因此C正确,当选。附属刑法,是指在非专门刑事法律中附带规定的一些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刑罚的条款。如在海关法、环境保护法、票据法中规定的有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附属刑法没有对犯罪与刑罚的新规定,全部都是重申刑法典的内容,因此D正确。

14.下列关于《中华民国民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A.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典

B.它采取民商分立的编纂体例

C.它是分编草拟、分期公布的

D.它在婚姻家庭制度方面保留了较多的传统色彩

答案:A、C、D

本题解析:

《中华民国民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典,故A项正确。该法典采用了民商合一的编制体例,故B项错误。该法典是分编草拟分期公布的:总则编于1929年5月公布,债及物权两编于1929年11月公布,亲属和继承两编于1930年12月公布。故C项正确。该法典肯定包办买卖婚姻及传统习惯、维护夫妻间的不平等和家长制,体现了浓厚的封建色彩,故D项正确。

15.下列关于《大清新刑律》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有()。

A.采用罪刑法定主义原则

B.在体例上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

C.采用西方国家通用的缓刑、假释、正当防卫等制度和术语

D.确立了新的刑罚制度,规定的主刑包括死刑、遣刑、流刑、徒刑和罚金

答案:A、B、C

本题解析:

《大清新刑律》采用了罪刑法定主义原则,A项正确;体例上抛弃了诸法合体的编撰模式,采用了近代西方刑法典的编纂体例,将法典分为总则和分则两部分,B项正确;引入了西方的刑法原则和刑法学通用术语,如缓刑,假释,正当防卫等制度和术语,C项正确;在刑罚上抛弃了传统的封建五刑制度,采用新的刑罚制度,将刑罚分为主刑和从刑;主刑包括罚金、拘留、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仅绞刑一种),从刑则包括褫夺公权和没收。因此选项D错误。

16.下列选项中,构成非法拘禁罪的有()。

A.甲(警察)因私怨与刘某发生口角,用手铐将刘某铐在警车内

B.乙为索取合法债务,非法扣押债务人涂某的妻子

C.丙为了索要劳务报酬,偷走龙某出生不久的儿子

D.丁为了追索高利贷,扣留债务人钱某

答案:A、B、D

本题解析:

非法拘禁罪,是指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

A项,根据《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并使用械具或者捆绑等恶劣手段的,成立非法拘禁罪。刘某并不是犯罪嫌疑人,因为与甲发生口角,被甲用手铐铐在警车内,甲非法剥夺刘某人身自由,成立非法拘禁罪。

BD两项,根据《刑法》第238条的规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成立非法拘禁罪。乙是为了索取合法债务,丁是为了索取非法债务,都是为了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均成立非法拘禁罪。

C项,丙没有勒索龙某财物的目的,丙因索要的是正当的劳务报酬的目的盗走龙某儿子的行为不成立绑架罪。根据《刑法》262条,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成立拐骗儿童罪。甲采取偷盗的方式使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自己的家庭,成立拐骗儿童罪。

17.责任法定原则的要求是()。

A.没有法律授权的任何国家机关或者社会组织都不能向责任主体认定和归结法的责任

B.国家不能用今天的法要求人们昨天的行为

C.不允许任何法的类推适用

D.法律责任应该由法的规范预先规定

答案:A、B、D

本题解析:

【详解】

18.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有:

A.小说、报告文学

B.歌词、乐曲

C.口头说书

D.电路示意图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19.行政责任的特点表现在()。

A.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B.产生行政责任的原因是行为人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况

C.过错不是行政责任的构成要素

D.行政责任承担的形式多样化

答案:A、B、D

本题解析:

【精解】行政责任的承担主体包括一般公民、法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产生行政责任的原因包括行政违法行为和法律规定的情况(无过错行政责任)。对于行政主体和监督主体来说,构成行政违法不要求主观状态,而对于行政相对人来说,认定其行为违反行政法,有些必须以过错为要件。行政责任的承担形式有罢免行政领导职务、行政处分、没收违法所得等多种形式。

20.根据两个基本法,中央对特别行政区行使的权力包括()。

A.决定特别行政区进入紧急状态

B.修改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

C.制定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D.享有对特别行政区发生案件的司法终审权

答案:A、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中央对特别行政区行使的权力包括:负责管理与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负责管理特别行政区的防务;任命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和行政机关的主要官员;决定特别行政区进入紧急状态;解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修改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可见。A、B项表述正确。C项错在: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有权制定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法律。D项错在: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对发生在特别行政区的案件享有司法终审权。

21.关于物权客体的表述,正确的有()。

A.权利在特定情形下可以成为物权的客体

B.主物和从物的所有权必须属于同一所有权人

C.原物和孳息都必须是独立的物

D.特定物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物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物权的客体是物,但权利在特定情形下也能成为物权的客体,如权利质押,故选A项。主物和从物必须属于同一所有权人,如果不属于同一所有权人,则区分主物从物毫无实际意义,故选B项。原物和孳息都必须是独立的物,尚未与原物分离的物,不能构成原物和孳息的关系,故选C项。除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物外,种类物被特定化,也属于特定物,故D项错误。

22.汉朝的《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而形成的。

A.户律

B.兴律

C.工律

D.厩律

答案:A、B、D

本题解析:

【精解】《九章律》是汉高祖刘邦命令萧何参照战国时期李悝制定的《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三篇编纂而成的。增加的三篇是户律(注意:不是户婚律)、兴律(注意:不是擅兴律)和厩律(注意:不是厩库律),故选A项、B项和D项。工律是秦朝法律的名称,汉律也有此名称,但不属于《九章律》。

23.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属于无效婚姻的情形有()

A.重婚的

B.未到法定婚龄的

C.有赌博、吸毒等恶习的

D.属于直系血亲的

答案:A、B、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婚姻法》第10条的规定,选A项、B项和D项。

24.国务院会议分为()。

A.国务院全体会议

B.国务院常务会议

C.国务委员会议

D.部务和委务会议

答案:A、B

本题解析:

【详解】由我国《国务院组织法》第4条的规定可知,国务院会议分为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

25.下列关于减刑适用的理解,正确的有

A.对于被判处2年有期徒刑并宣告缓刑的甲,一般不适用减刑

B.对于被判处管制2年并在执行期间确有立功表现的乙,可以减刑

C.丙被判处无期徒刑,有重大立功表现,应当减刑,但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10年

D.丁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无论经过几次减刑,其实际执行的刑期都不得少于15年,且死刑缓期执行期间不包括在内

答案:A、B、D

本题解析:

无期徒刑最少应当被执行13年。

26.下列有关《法经》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经》为李悝所制定

B.《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

C.《法经》开创了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

D.《法经》中最能体现立法宗旨的是《盗法》和《贼法》两篇

答案:A、C、D

本题解析:

【精解】B项错在:春秋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于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而不是《法经》。

27.西周时期适用“三赦”之法的情形有()。

A.幼弱

B.蠢愚

C.笃疾

D.老髦

答案:A、B、D

本题解析:

【精解】西周时期对于幼弱、老髦和蠢愚三种情形,都可以宽恕、原谅处理,这三种情形称为“三赦”之法,故选A项、B项和D项。笃疾是指有重大疾病、癫狂、二肢废、两目盲,如此之类,都属于笃疾。唐律对笃疾犯罪都减免刑罚,但西周时期没有概括出这种情形。

28.根据婚姻法的有关规定,下列债务应当由夫妻共同偿还的有()。

A.一方因吸毒所欠的债务

B.夫妻分居期间一方所产生的债务

C.夫妻一方因经营亏本所产生的债务

D.夫妻一方因借款买房所产生的债务

答案:C、D

本题解析:

【精解】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产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夫或妻都有义务清偿,但下列债务属于夫或妻个人债务:因赌博、酗酒、吸毒等所产生的债务;夫妻分居期间一方所产生的债务,故本题答案为C项和D项。

29.下列列举的各项,不属于法律关系客体中的物的是()

A.小王的纪念金币

B.互联网发表的小说

C.货物运输合同中的货物

D.被移植的人的器官

答案:B、C

本题解析:

互联网发表的小说,其法律关系的客体应该是非物质财富,即智力成果。货物运输合同其法律关系的客体应该是运输行为,而不是货物本身。因此选择BC。

30.关于归纳推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类比推理是归纳推理的一种方法

B.归纳推理的优点是同样案件同样处理

C.运用归纳推理的典型是制定法传统中所运用的法律推理

D.归纳推理可在相当程度上填补制定法的空隙、弥补制定法的不足

答案:B、D

本题解析:

【精解】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的某些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在另一些属性方面也可能存在相同点的推理。归纳推理是从两个或更多的同类特殊命题中获取一般性命题的推理。运用归纳推理的典型是判例法制度。

31.放火罪与失火罪的区别是()。

A.放火罪的刑事责任年龄是14周岁,而失火罪的刑事责任年龄是16周岁

B.前者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明知的,且持希望或者放任态度;后者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应当预见但是没有预见到,或者虽然已经预见到但是轻信能够避免

C.前者存在共同犯罪的可能性,后者不可能存在共同犯罪

D.前者有未遂,后者无未遂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放火罪的主体是14周岁以上的自然人,而失火罪的主体是16周岁以上的自然人;放火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而失火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故意犯罪存在犯罪的停止形态和共同犯罪的形态,而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的停止形态和共同犯罪的形态。故备选项应全选。

32.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包括()。

A.自治区

B.自治州

C.自治县

D.民族乡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112条的规定,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但不包括民族乡,故选A、B、C项。

33.关于成文法与不成文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习惯法是不成文法的一种形式

B.判例是成文法的一种形式

C.不成文法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

D.成文法是国冢立法机关创制的法

答案:A、D

本题解析:

成文法是指由国家特定机关制定和公布,并以成文形式出现的法律,又称制定法。D正确;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认可其法律效力,但又不具有成文形式的法。习惯法和判例法都是不成文法的表现形式。所以A正确,B错误;不成文法也同样具有法律效力。C错误。因此选A、D项。

34.期间为2年的诉讼时效,其开始计算的时间是()。

A.权利受到侵害时

B.权利人知道自己权利受到侵害时

C.权利人不知道权利受到侵害时

D.权利人应当知道自己权利受到侵害时

答案:B、D

本题解析:

【详解】我国《民法典》第137条规定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是“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据此,B项和D项为普通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A项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人有可能不知道或不可能知道,因此,不一定能够行使请求权。C项权利人不知道权利受到侵害,诉讼时效不能起算。

35.下列民事行为中,不属于无效行为的是()。

A.因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

B.因受胁迫而为的民事行为

C.因受欺诈、胁迫并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

D.乘人之危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而为的民事行为

答案:A、B、D

本题解析:

[详解】

民法典对民法典关于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规定作了修改,基于新法优于旧法的法理,对于无效民事行为的认定应依民法典的规定。民法典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只有损害国家利益的,才无效,其他因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而为的民事行为则是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

36.下列选项中,属于支配权的有()。

A.物权

B.人身权

C.知识产权

D.继承权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备选项都属于支配权,支配权和请求权相对,债权属于典型的请求权。

37.下列哪些是奴隶制法的典型代表作

A.《汉穆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法国民法典》

D.《唐律》

答案:A、B

本题解析:

《法国民法典》是资本主义法的代表,《唐律》是封建制法的代表。

38.下列犯罪中,哪几种犯罪可以由单位构成?()

A.逃税罪

B.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C.污染环境罪

D.行贿罪

答案:A、C

本题解析:

【详解】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达到一定比例标准的行为以及扣缴义务人采取上述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其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包括个人和单位。故选A。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其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负有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义务的当事人。污染环境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其犯罪主体有自然人和单位。故选C。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其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限于自然人。

39.下列选项中构成抢劫罪的有:()

A.甲携带管制刀具抢夺赵某财物

B.乙杀死愁人钱某后,随手拿走其手机

C.丙趁孙某醉酒搜走其随身携带的2000元现金

D.丁扒窃得手后被李某发现,拿刀子威胁李某不得声张

答案:A、C、D

本题解析:

《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26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A项,甲携带管制刀具抢夺赵某财物构成转化型的抢劫罪;B项,乙杀死仇人钱某后,随手拿走其手机,乙并不存在为拿走手机而杀死仇人的动机,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C项,行为人丙用酒灌的方式使被害人孙某处于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状态下搜走其随身携带的2000元现金构成转化型抢劫罪;D项,丁扒窃得手后被李某发现,拿刀子威胁李某不得声张,构成转化型抢劫罪。

40.下列选项中,属于无偿法律行为的是()。

A.保证合同

B.行纪合同

C.赠与合同

D.遗赠

答案:A、C、D

本题解析:

【精解】保证人和债权人签订保证合同,保证人是无偿提供担保,故为无偿法律行为,选A项。行纪合同为有偿合同,因为行纪人有权要求委托人支付从事行纪活动的费用,故排除B项。赠与合同和遗赠属于典型的无偿法律行为。

41.甲向乙借款5万元,乙要求甲提供担保,甲分别找到友人丙、丁、戊、己,他们各自作出以下表示,其中哪些构成保证?

A.丙在甲向乙出具的借据上签署“保证人丙”

B.丁向乙出具字据称“如甲到期不向乙还款,本人愿代还3万元”

C.戊向乙出具字据称“如甲到期不向乙还款,由本人负责”

D.己向乙出具字据称“如甲到期不向乙还款,由本人以某处私房抵债”

答案:A、B、C

本题解析:

根据《担保法》第13条和《担保法解释》第22条的规定,保证合同的签订形式共有四种:(1)单独的书面保证合同;(2)在主合同上有保证条款,保证人签字;(3)在主合同上没有保证条款,但第三人以保证人身份签字;(4)第三人单方以书面形式向债权人出具担保书,债权人接受且未提出异议应当采用一定的形式。保证的含义就是愿意对债务人不能履行的债务承担履行责任或者赔偿责任,承担责任的范围不以个别财产为限,而必须是保证人的所有财产。据此,A、B、C三项可选。D选项中丙与乙之间的约定属于设立不动产抵押的约定,不合保证的含义,D项错误。

42.关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说法正确的有

A.行为人为了逃税,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应当以逃税罪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数罪并罚

B.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包括为他人虚开和为自己虚开

C.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包括让他人为自己虚开

D.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包括介绍他人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