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1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2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3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4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在富人区的她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1.下列情形中成立不作为犯罪的是:

A.某县法院院长甲目睹身为县财政局局长的妻子收受其下属的巨额贿赂,不予阻止

B.乙见室友在门口遭持刀抢劫,因害怕将房门反锁导致室友无处藏身被刺成重伤

C.收养人丙发现收养的两岁小孩患有心脏病,将孩子独自留在家中饿死

D.丁在妻子难产时拒绝在剖腹产手术单上签字,妻子难忍疼痛,从楼上跳下身亡

答案:C

本题解析:

不作为构成犯罪,需要具备以下前提条件:(1)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的义务。这种义务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法律上的明文规定;行为人职务上、业务上的要求;行为人的法律地位或法律行为所产生的义务;行为人自己先前行为具有发生一定危害结果的危险的,负有防止其发生的义务。(2)行为人能够履行义务。(3)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结果。本题中,C项丙在收养两岁小孩后,在丙与小孩之间形成父母子女关系,丙具有法定的抚养照顾小孩的义务。但是丙没有履行义务,造成小孩饿死,其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C项正确。

2.以默示方式终止法律效力适用以下哪一项原则()

A.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B.新法优于旧法

C.国际法优于国内法

D.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答案:B

本题解析:

法律效力的终止是指通过明令废止或默示废止的形式而终止某一法律的效力。我国法律终止效力的形式有明示废止和默示废止。明示废止是指在新法或其他法律文件中明文规定废止旧法。默示废止是指在适用法律上出现新法和旧法冲突时,适用新法而使旧法在事实上废止。

3.下列行为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

A.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拐卖儿童

B.强奸、抢劫、抢夺、放火、爆炸

C.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

D.抢劫、绑架、放火、爆炸

答案:C

本题解析:

《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本题中C项符合该法条规定,因此为正确选项。应当注意的是对于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有上述几种犯罪行为就应处罚,而不论其涉及的罪名是什么。

4.宋朝()是国家确认土地所有权的凭证。

A.傅别

B.质剂

C.私契

D.红契

答案:D

本题解析:

【详解】

宋太祖开宝二年(公元969年)进一步规定红契制度和税契制度,即用官府加盖红印的契据确认土地所有权,以收取契约税的形式保护土地交易的合法性。选项A不正确,西周时期的借贷契约称为“傅别”。“傅”即债券,债券一分为二为别,债权人执左券,债务人持右券。发生纠纷时,当事人以债券为凭上诉于官府,司法官亦以债券为证审理有关债权债务纠纷的案件。选项B不正确,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这种契约写在简牍上,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份。《周礼?地官?质人》记载,“质”、“剂”有别。质,是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剂,是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使用的较短的契券。选项C不正确,隋唐时期,民间契约常有“官有政法,人从私契”的惯语,即主要依靠民间习惯调整契约关系。

5.徇私枉法罪只能由()构成。

A.国家工作人员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司法工作人员

D.行政执法人员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徇私枉法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故选C项。对刑法分则中要求掌握的犯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的,一定要记忆准确。另外,国家工作人员的概念包含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概念,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概念包括司法工作人员的概念。

6.下列关于汉朝刑法适用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A.汉朝对于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相互容隐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

B.汉朝首次确立了“诬告反坐”原则,以严惩诬告犯

C.汉朝确立了上请原则,对于需要上请的官员,须由廷尉作最后裁决

D.汉朝是唯一以身高确立刑事责任年龄的朝代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汉宣帝时期确立了“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即对于一定范围的亲属犯罪,可以相互隐瞒而不负刑事责任,故A项表述正确。B项错在:秦朝首次确立了“诬告反坐”原则,而不是汉朝。C项错在:对于上请案件,须由廷尉最终上报皇帝裁决,廷尉没有最终决断权。D项错在:秦朝是唯一以身高确认刑事责任年龄的朝代,汉朝则用年龄划分刑事责任年龄。

7.关于法律制定程序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法律草案的提出是立法程序中的首要环节

B.法律草案的审议阶段有二:第一,由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第二,立法机关全体会议的审议

C.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是法律制定过程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步骤

D.法律通过后,不经公布有一些也会产生法律效力

答案:D

本题解析:

法律制定的程序由法律草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审议、法律草案的表决通过和法律公布四部分组成。法律草案的提出是立法程序的第一步骤,因此A选项正确。法律草案的审议阶段有两步,一是由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二是立法机关全体会议的审议。B选项正确。在审议法律草案的过程中,相应机关要对法律草案的立法动机、立法精神、法律草案与其他法律之间的协调性问题以及立法技术等问题进行审查。法律草案审议的结果主要有:提付立法机关表决、搁置、终止审议。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是法律制定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步骤,表决是有立法权的机关和人员对议案及法律草案表示的最终态度:赞成、反对或弃权。C选项正确。法律的公布是指立法机关或国家元首将已经通过的法律以一定的形式予以公布,以便全社会遵照执行。法律公布是法律生效的前提,法律通过后,凡是未经公布的,都不产生法律效力。因此D选项错误。

8.简述转继承与代位继承的区别

答案:

本题解析:

代位继承又称间接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宣告死亡时,应由被继承人子女继承的遗产份额,由其直系晚辈血亲代位继承的法律制度。注意:这里,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直系晚辈,就是继承人的子女,子女都不在的,由其子女的子女,以此类推。转继承,是指继承人在被继承人死亡后,遗产分割之前死亡的,应由该继承人继承的遗产份额,转由他的合法继承人继承的法律制度。如两者的区别:首先,继承人死亡的时间不同。代位继承中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而转继承中继承人在被继承人死亡后,遗产分割前死亡的。其次,继承的主体不同。代位继承中的继承人只是被继承人的直系晚辈血亲,转继承中的继承人可以是被继承人的所有的法定继承人。最后,适用的范围不同。代位继承只适用法定继承,不适用遗嘱继承,而转继承适用法定继承,也适用遗嘱继承。

9.被誉为“法条明审,科条简要”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A.《九章律》

B.《北齐律》

C.《开皇律》

D.《唐律疏议》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北齐律》以“法条明审,科条简要”而著称于世,故选B项。《开皇律》以“刑网简要,疏而不失”而著称于世,注意差别。

10.南北朝时期具有最高水准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A.《北魏律》

B.《大统式》

C.《北齐律》

D.《麟趾格》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北齐律》是南北朝时期具有最高水准的封建成文法典,以“法条明审、科条简要”而著称于世,《开皇律》就是在《北齐律》的基础上制定的,故选C项。

11.被告人张某,出租车司机,因受单位领导批评,为发泄不满驾车驶入闹市区冲向密集人群,当场撞死6人,撞伤18人。张某的行为构成()。

A.交通肇事罪

B.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C.重大责任事故罪

D.故意杀人罪

答案:B

本题解析: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使用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张某故意驾车在闹市区撞人,危害的是公共安全,主观上也不是过失,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应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12.法律原则的调整对象是

A.法律规则

B.整体性社会关系

C.一般性社会关系

D.法律主体

答案:B

本题解析:

法律原则主要针对的是社会关系中的整体性问题,涉及价值取向。

13.甲和乙共同入户抢劫并致人死亡后分头逃跑,后甲因犯强奸罪被抓获归案。在羁押期间,甲向公安人员供述了自己和乙共同所犯的抢劫罪行,并协助公安机关将乙抓获。对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的行为属于坦白,但不成立特别自首

B.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但不成立立功

C.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和立功,但不成立重大立功

D.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和重大立功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刑法的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甲因犯强奸罪被抓获归案。在羁押期间,甲向公安人员供述了自己和乙共同所犯的抢劫罪行,符合特别自首的成立条件。同时,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协助司法机关抓获同案犯,是立功行为。由于甲、乙两人人户抢劫且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发生,乙可以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的刑罚,所以甲协助司法机关抓获乙,属于重大立功。故选D项。

14.贾某在商场金店发现柜台内放有一条重12克、价值1600元的纯金项链,与自所戴的镀金项链样式相同。贾某以挑选金项链为名,乘售货员不注意,用自己的镀金项链调换了上述纯金项链。贾某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

B.诈骗罪

C.诈骗罪与盗窃罪的想象竞合犯

D.诈骗罪与盗窃罪二罪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盗窃罪和诈骗罪区分的关键是:被害人是否是自愿交付财物。如果合法占有人虽然受骗,但是并没有作出处分其财产的错误的意思表示,行为人是采用秘密窃取的方式获得财物,则仍然构成盗窃罪;如果财物的合法占有人基于错误的认识和判断而“自愿”地将财物交给犯罪分子,认定为诈骗罪。故选A项。

15.下列有关犯罪行为方式与罪过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作为是故意的,不作为是过失的

B.作为是故意的或过失的,不作为是过失的

C.作为是直接故意的,不作为是间接故意的或过失的

D.作为、不作为与故意、过失之间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

答案:D

本题解析:

危害行为是犯罪客观方面的必要要素。危害行为可以划分为作为与不作为两种形式。而罪过,即故意和过失,是犯罪构成主观方面的必要要素。作为、不作为与故意、过失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对应关系。故意可以表现为作为或者不作为,同样,过失也可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表现出来。

16.把共同犯罪人分为组织犯、实行犯、帮助犯、教唆犯的标准是()。

A.按照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

B.按照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分工

C.按照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

D.按照共同犯罪人的社会危害性大小

答案:B

本题解析:

[详解]把共同犯罪人分为组织犯、实行犯、帮助犯、教唆犯的标准是: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分工。此属于复杂共同犯罪。复杂共同犯罪,简称复杂共犯,指各共同犯罪人之间存在着犯罪分工的共同犯罪。这种分工具体表现为:组织犯对整个犯罪活动予以组织、策划、指挥和领导;教唆犯使他人产生犯罪意图,本人并不实施犯罪实行行为;实行犯直接实施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帮助犯对犯罪的实施、完成和保持犯罪后的不法状态,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

17.西周时期的中央司法官叫做()。

A.遂士

B.卿

C.乡士

D.大司寇

答案:D

本题解析:

【详解】

西周时期,大司寇为中央常设最高司法审判官,主要职责是“佐王刑邦国,诘四方”,即在周王领导下主管全国重大司法审判事务。对一些不能独立决定的案件,则需上报周王最后裁断,或由周王指派高级贵族进行议决。A项不正确,遂士是西周时期国都百里之外、三百里之内的司法官吏。B项不正确,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汉以前有六卿,汉设九卿,北魏在正卿下还有少卿。以后历代相沿,清末始废。C项不正确,乡士是西周时期国都之外百里之内的司法官吏。

18.甲在被羁押期间,得知同监舍的乙(因聚众斗殴被刑事拘留)掌握乙的同案犯丙曾经入室抢劫杀人的情况,就将这一线索报告给看守所警察,并设法说服乙揭发了丙抢劫杀人的事实。公安机关据此侦破了丙的抢劫杀人案件。此案中()。

A.甲和乙均成立重大立功

B.甲不成立立功,乙成立重大立功

C.甲和乙均成立立功

D.甲成立立功,乙成立重大立功

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重大立功。重大立功是犯罪分子检举、揭发他人重大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其他重大案件的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重大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等表现。所谓“重大”一般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或者案件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全国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情形。本案中甲获得线索,揭发了丙,并说服丙的同案犯乙揭发丙的罪行,并查证属实,二人均符合立功的条件。又因抢劫杀人属于重大罪行,所以甲乙均属于重大立功,故答案为A项。

19.甲与乙协议离婚时约定:女儿由乙抚养,甲给付抚养费,每周探望一次。离婚后,甲的父母非常想念孙女,也想探望,遭乙拒绝。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仅甲有探望权

B.甲、甲的父母均有探望权

C.乙若拒绝甲探望女儿,则丧失抚养权

D.甲若不给付抚养费,乙可以剥夺甲的探望权

答案:A

本题解析:

离婚在父母子女关系方面的后果包括:①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教育的权利和义务。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探望权不能被剥夺,但可以被中止,中止探望权的唯一条件是不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至于其他原因,如父母之间关系恶化,或者探望权人未及时给付抚养费等,都不能成为中止探望权的理由。

20.甲在从被害人乙手中非法夺取财物时,乙追赶甲不慎跌倒摔成重伤。甲应定()。

A.抢劫罪

B.抢夺罪

C.抢夺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

D.抢夺罪和故意伤害罪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甲由于没有使用暴力,所以甲不可能构成抢劫罪,而只能构成抢夺罪。乙的重伤和甲的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是甲对于乙的重伤在主观上没有罪过,不构成犯罪。故选B项。

21.下列有关部门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法律条文是部门法的基本构成单位

B.一个部门法是由一个规范性文件组成的

C.一个规范性文件就是一个部门法

D.法律规范是部门法的基本构成单位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部门法是由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构成的,法律规范是部门法的基本构成单位。

22.下列关于犯罪的未完成形态说法错误的是

A.对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B.过失犯罪不存在中止

C.对既遂犯应当加重处罚

D.犯罪预备阶段也可以中止

答案:C

本题解析:

对既遂犯,按照分则条文规定的法定刑进行处罚,因为分则各条就是以犯罪既遂为基准设置法定刑的。

23.下列犯罪中属于一般主体的犯罪是()。

A.偷税罪

B.盗窃罪

C.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D.贪污罪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偷税罪的犯罪主体必须是纳税义务人或者扣缴义务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要求犯罪主体必须具有履行判决、裁定的义务。贪污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故选B项。

24.对偷盗婴幼儿的行为以绑架罪论处,必须是行为人()。

A.导致该婴幼儿死亡

B.出于出卖的目的

C.以勒索财物为目的

D.完成了该行为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如果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则构成拐卖儿童罪;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实施该行为的,则构成绑架罪。可见,两罪区别的关键在于行为人的主观目的不同。故选C项

25.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下列关于公民财产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公民行使财产权,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B.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公民财产权规定在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

D.国家为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依法对私有财产进行征收并赔偿

答案:A

本题解析:

公民的财产只是不可侵犯,达不到神圣不可侵犯;财产权规定在宪法中的总纲之中。国家对于私有财产征收征用后是补偿而非赔偿,故本题选择A选项。

2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与执政党政策的共同点在于()。

A.表现形式相同

B.指导思想相同

C.稳定性程度相同

D.实施途径相同

答案:B

本题解析:

社会主义法与执政党政策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都产生并服务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都体现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意志和要求,基本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是一致的,所追求的社会目的从根本上说也是一致的。故选择B项。A项中,在表现形式上,法律往往表现为成文法,而政策往往是通知,纲领和口号等。C项中,在稳定性上,法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政策往往因时而变。D项中,在实施途径上,法律往往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而政策依靠内部的纪律。注意:法律与党的领导、党的政策之间的关系不仅容易在选择题中考查,在主观题中也考查过。

27.在刑法理论中,狭义刑法特指()。

A.附属刑法

B.单行刑法

C.刑法典

D.刑法修正案

答案:C

本题解析:

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刑法包含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而狭义刑法特指刑法典,刑法典也被称为普通刑法,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被合称为特别刑法。

28.秦朝允许使用刑讯手段,在审讯中动刑后查清案情属于哪种审讯效果()

A.上

B.中

C.下

D.败

答案:C

本题解析:

秦朝将审讯效果分为上、下、败三类,上指的是能据供查证,弄清事实,下指的是动刑后查清事实,败指的是采用恐吓手段审讯却没有查清案情。

29.下列行为中,属于事实行为的是()。

A.立遗嘱

B.修缮邻居的房屋

C.喂养自家耕牛

D.招待朋友的客人

答案:B

本题解析:

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一定行为,一旦符合了法律的构成要件,不管当事人主观上是否有确立、变更或消灭某一法律关系的意思,都会由于法律的规定,从而引起一定的民事法律效果的行为。修缮邻居的房屋的行为,行为人主观上不一定具有发生、变更成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但客观上能够导致无因管理的法律后果。A项属于民事法律行为;CD两项不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不能引起民事法律效果。

30.根据我国现行宪法规定,负责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是()

A.国家主席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C.全国人民代表大学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D.全国人民代表大学常务委员会秘书长

答案:B

本题解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一次,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召集,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会议前召开预备会议,选举主席团和秘书长,通过会议议程和其他事项。会议由主席团主持:综上,本题答案为B项。

31.以下不属于宪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

A.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B.政党内部的关系

C.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

D.国家机关内部的关系

答案:B

本题解析:

宪法主要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国家与公民的关系、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国家与其他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及国家机关内部的关系。该题目关键在于明确关系主体,宪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总有一方是国家或者国家机关,B项不涉及国家或者国家机关,因此不正确。

32.2012年8月5日,甲公司向乙公司发出订购图书的订单,订单中详细列明了订购数量、交货日期等,并要求乙公司在接到该订单之日起3日内向甲公司发出确认函。乙公司8月6日接到订单,于8月10日向甲公司发出确认函,同时寄出该批图书。甲公司收到图书后,拒绝接受。关于本案的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甲公司向乙公司发出订单的行为属于要约邀请

B.乙公司向甲公司发出确认函的行为属于承诺

C.乙公司向甲公司发出确认函的行为属于要约

D.乙公司向甲公司寄出图书的行为属于履行合同

答案:C

本题解析:

乙公司6号接到订单,10号回复,超过了甲公司约定期限,不属于履行合同,应当视为新的要约。

33.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自己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能力。

A.预见和辨认

B.理解和控制

C.辨认和控制

D.识别和控制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刑事责任能力是行为人能够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其中辨认能力是基础,控制能力是关键。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是专业法律术语,不能有任何的变化。故选C项。

34.《唐六典》系统的记载了唐朝哪一方面的制度()

A.刑事法律

B.民事法律

C.行政法律

D.经济法律

答案:C

本题解析:

《唐六典》是唐玄宗年间编纂的一部有关唐朝中央与地方官制的行政法规大全。它开启了中国古代行政立法法典化的先河

35.革命根据地时期,规定以参议会作为管理政权机关的宪法性文件是()。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B.《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D.《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确定了“三三制”的宪法组织原则,该原则就是在参议会中确定共产党、左派进步人士和中间分子各占1/3,该原则由参议会通过,故参议会是管理政权的机关。

36.对未成年人判处刑罚时,()。

A.绝对不适用无期徒刑

B.可以适用死刑

C.可以适用死刑缓刑执行

D.可以适用无期徒刑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未成年人绝对不适用死刑,死刑缓期执行是死刑的一种执行方法,因此也不能适用死刑缓期执行。对于未成年人一般不适用无期徒刑,但是并没有完全排除适用无期徒刑的可能性。故选D项。

37.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为他人骗取保验金提供条件的,()。

A.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B.以保险诈骗罪的共犯论处

C.构成伪证罪

D.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保险诈骗罪两罪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第198条的规定,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明文件,为他人骗取保险金提供条件的,按照保险诈骗罪的共犯论处。故选B项。与之相似的是《刑法》第156条关于走私罪的规定。

38.《法经》中类似于近代刑法总则篇的篇目是()。

A.刑名律

B.具法

C.具律

D.名例律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古代封建成文法典中,类似于总则篇的篇名包括具法、具律、刑名律、法例律、名例律等。以具法作为总则篇名的只有《法经》,故选B项。以具律作为总则篇名的是《秦律》、《汉律》。以刑名律作为总则篇名的只有《曹魏律》。以刑名律和法例律共同作为总则篇名的是《晋律》、《北魏律》。从《北齐律》开始,历代法典都以名例律为法典总则篇名,直至清末沈家本修律。

39.甲伪造人民币100万元,后运输至外地出售,获赃款10万元。对甲的行为()。

A.应以伪造货币罪定罪处罚

B.应以出售、运输假币罪定罪处罚

C.应以伪造货币罪和出售、运输假币罪数罪并罚

D.应以伪造货币罪和出售、运输假币罪的想象竞合择一重罪定罪处罚

答案:A

本题解析:

伪造货币罪是指违反国家货币管理法规,仿照货币的形状、色彩、图案等特征,使用各种方法非法制造出外观上足以乱真的假货币,破坏货币的公共信用和金融管理秩序的行为。《刑法》第171条第3款规定,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者运输伪造的货币的,依照伪造货币罪从重处罚。行为人若伪造货币又运输、出售、持有、使用的,不是数罪,只以伪造货币罪定罪处罚即可。

40.关于法的执行,其主体不包括()

A.国家行政机关

B.国家行政机关公职人员

C.法律授权或行政主体委托的组织

D.国家司法机关

答案:D

本题解析:

法的执行主体具有特定性,执法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和所属的公职人员,以及法律授权和委托的组织及人员,国家司法机关是司法主体而非执法主体。

41.下列关于各类法人性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A.社团法人都以营利为目的,而社会团体法人都不以营利为目的

B.社团法人依据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设立,而财团法人则依据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而设立

C.财团法人在设立程序上一般采取严格准则主义

D.财团法人可以依据当事人的遗嘱设立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有的社团法人以营利为目的,如各类公司,有的则不以营利为目的,如各类协会、学会等,故A项错误,当然A顶后半句的表述是正确的。社团法人依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而财团法人则依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设立,故选B项错误。财团法人在设立程序上一般采取行政许可主义,故C项错误。设立社团法人为双方法律行为,且系生前行为,而设立财团法人为单方法律行为,故既可因当事人生前行为设立,也可因当事人死后行为设立,通过遗嘱设立财团法人属于死后行为,如某人以遗嘱形式将自己的财产在其死后成立残疾人基金会就属于这类情况,故答案为D项。

42.对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加以详细规定是从()开始的

A.《德国魏玛宪法》

B.《罗马法》

C.《瑞士民法典》

D.《苏俄宪法》

答案:A

本题解析:

对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加以详细规定是从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开始的。

43.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由主席团先交专门委员会讨论后,然后主席团根据专门委员会的建议,再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

A.一个代表团或30名以上代表

B.三个代表团或十分之一以上代表

C.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D.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10条的规定,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代表,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由主席团先交专门委员会讨论后,然后主席团根据专门委员会的建议,再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故选A项。

44.在明朝,由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组成的联合审判制度被称为()

A.三司会审

B.朝审

C.热审

D.大审

答案:A

本题解析:

在明朝,凡是发生重大疑难案件或亟须重新审理的重案时,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会同审问罪犯,称“三司会审”,后将审理结果奏报皇帝,进行最后裁决。

45.现代社会中,不仅需要有法律这种社会规范,而且还需要有道德、伦理、宗教等其他社会规范。这说明()。

A.法律是可有可无的

B.法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

C.法自身具有缺陷

D.法只是社会调整方法的一种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法不是唯一的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道德、伦理、宗教等同样发挥了社会规范的作用。

46.根据专利法的有关规定,外观设计专利的实体条件不包括()。

A.创造性

B.独创性

C.新颖性

D.实用性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具备的实体条件包括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外观设计具备的实体条件包括独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注意差别,故选A项。

47.下列选项中,不适用不当得利情形的是()。

A.超过诉讼时效的债务

B.邮局错将甲的包裹发给了乙

C.甲的鱼游到乙的鱼塘

D.售货员多找了40元钱零钱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一般而言,下列情形不能适用不当得利:基于扶养、抚养、赡养等道德义务性质的给付、赠与反悔、赌博之债、行贿受贿、他人结婚生子给予贺礼、朋友亲属死亡给予、超过诉讼时效的债务、慰问金等。此外,期前清偿、明知不欠债而清偿也不能适用不当得利。有其他根据行使权利时不能主张不当得利,如基于合同产生的请求权等。

48.元朝为了推行同罪异罚原则,将全国人分为()。

A.二等

B.四等

C.五等

D.三等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元朝将全国人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四等,以实施同罪异罚原则,故选B项。

49.甲因售货员多找40元零钱而获利,甲用这40元钱零钱买了一只猫。则甲的获利和买猫的法律事实在性质上分别属于()。

A.事件和行为

B.行为和事件

C.事实行为和行为

D.事件和事实行为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甲获得的利益属于不当得利,依据通说,不当得利属于事件,而不是事实行为。行为有法律行为、不合法行为和事实行为之分,合同行为属于法律行为而不是事实行为’故答B案为A项。

50.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之日起计算。

A.判决确定

B.判决公布

C.死刑缓期执行期满

D.判决执行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刑法的规定,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即两年考验期期满了,就开始计算。故选C项。

二.多项选择题(共45题)1.根据继承法的有关规定,继承人必然丧失继承权的情形有()。

A.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

B.虐待被继承人的

C.遗弃被继承人的

D.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

答案:A、C、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继承法》第7条的规定,在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时,继承人才丧失继承权,故不选B项,其余选项符合本条规定。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普通法是英国在11世纪后逐渐形成的一种判例法

B.普通法是调整某类社会关系的法律

C.普通法是指中央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D.普通法是指针对一般人、一般事在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

答案:A、D

本题解析:

【详解】

在英国,逐渐形成的普通法是在全国适用的判例法,也针对一般人、一般事。普通法是判例法,不存在国家机关制定的问题。

3.沈家本颁布的《大清新刑律》废除的刑罚和制度有()。

A.凌迟刑

B.发遣刑

C.服制定罪

D.八议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大清新刑律》废除的刑罚有:斩刑、流刑、发遣刑;废除的制度有:八议,服制定罪、比附、官秩等,故选B项、C项和D项。凌迟刑和刺配刑等是在《大清现行刑律》中被废除的。

4.清末修律制定的《大清民律草案》,由修订法律馆单独起草的民法编有()。

A.总则编

B.继承编

C.债权编

D.物权编

答案:A、C、D

本题解析:

【精解】《大清民律草案》共分为五编:总则、债权、物权、亲属和继承。总则、债权、物权三编由修订法律馆单独起草。亲属和继承两编由修订法律馆会同礼学馆起草,但礼学馆是主要起草机构。

5.根据法人成立目的的不同,法人可以分为()。

A.公益法人

B.社团法人

C.营利法人

D.财团法人

答案:A、C

本题解析:

【详解】

根据法人成立的目的不同,分为公益法人和营利法人;根据法人内部结构的不同,分为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

6.特定物买卖合同中,负有后履行义务的出让方故意将特定物毁灭导致合同不能履行,则受让方可以主张()。

A.先履行抗辩权

B.预期违约

C.撤销

D.不安抗辩权

答案:B、D

本题解析:

【精解】先履行抗辩权行使的主体只能是后履行方,先履行方无权行使先履行抗辩权。本题中,后履行方故意毁损特定标的物,先履行方(受让方)无权行使先履行抗辩权,故A项错误。出让方故意毁损标的物,实际上导致以后根本不能履行合同,构成预期违约中的默示毁约(以其行为表明不能履行合同),在此情形下,受让方可以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出让方承担违约责任。故选B。在该特定物买卖合同订立之时,双方当事人不存在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可以撤销合同的情形,即便出让方在合同订立之后有欺诈等情形,另一方也不能主张撤销,可见,行使撤销权必须针对在订立合同时有欺诈等情形,而不是事后,事后欺诈等不是可撤销合同中的欺诈,这时完全可以用违约责任实施救济。故C项错误。不安抗辩权行使的主体限于先履行方,后履行方不能行使不安抗辩权。本题中,出让方故意将特定物毁灭,意味着商业信誉的丧失,受让方有权主张不安抗辩权,故选D项。

7.以特定目的作为犯罪构成必要要件的犯罪是()。

A.走私淫秽物品罪

B.传播淫秽物品罪

C.集资诈骗罪

D.侵占罪

答案:A、C、D

本题解析:

[详解】

犯罪目的是行为人通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它属于犯罪主观方面的内容。一般情况下,犯罪目的并不是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但是,在刑法分则中,有些条文明确要求以特定的犯罪目的作为某种犯罪成立的必要要件。根据刑法分则的规定,走私淫秽物品罪必须以牟利或者传播为目的,集资诈骗罪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占罪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如果不存在这些特定的目的,这些犯罪就不能构成。故选ACD。传播淫秽物品罪不以牟利为目的。

8.法的质变包括()

A.法的历史类型的变更

B.法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C.法的重大修改

D.封建制法发展为资本主义制法

答案:A、B、D

本题解析:

【详解】

法的质变是指法随着其依附的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社会形态的变化必然引起法的质变。

9.下列选项中符合我国通说的结合犯特征的有

A.甲罪+乙罪=丙罪

B.甲罪+乙罪=甲乙罪

C.甲罪+乙罪=甲罪

D.甲罪+乙罪=乙罪

答案:A、B

本题解析:

结合犯是指两个以上各独立成罪的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的明文规定,结合成另一独立的新罪的犯罪形态。数个独立的犯罪结合成为一个新罪的方式是,甲罪+乙罪=丙罪或者甲乙罪。我国通说认为甲罪+乙罪=甲罪或乙罪不属于结合犯。

10.下列选项中,属于联邦制国家的有()。

A.德国

B.加拿大

C.美国

D.意大利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世界上典型的联邦制国家有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德国、瑞士等,故选A、B、C项。意大利属于单一制国家,故排除D项。

11.某甲从1998年2月至1999年7月,先后拐卖妇女10余人,其中在拐卖的过程书,还强行奸淫被拐卖的妇女三名,强迫两名被拐卖的妇女卖淫,一名被拐妇女因不堪折替而逃跑未成,某甲为灭口而将其杀害。对某甲应以哪些罪名追究刑事责任?()

A.拐卖妇女罪

B.强奸罪

C.故意杀人罪

D.强迫卖淫罪

答案:A、C

本题解析:

【详解】

根据《刑法》第240条的规定,在拐卖妇女过程中,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的,仅定拐卖妇女罪,而不另定强奸罪和强迫卖淫罪。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刑法》第240条的规定,在拐卖妇女过程中,造成被拐卖的妇女死亡的,仍按照拐卖妇女罪论处,但是,这里的“造成被拐卖的妇女死亡”,并不包括故意杀人的情形;如果行为人对被害人进行故意杀害的,应当将故意杀人罪与拐卖妇女罪实行数罪并罚。据此,本题中,甲的行为构成拐卖妇女罪和故意杀人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12.清朝中央政府除制定全国统一的基本法典之外,还制定了一系列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专门法规,其中包括()

A.《回疆则例》

B.《蒙古律例》

C.《理藩院则例》

D.《钦定西藏章程》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清王朝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巩固辽阔的疆域,加强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司法管辖,清政府除制定全国统一的基本法典外,还制定了一系列适用于各少数民族的专门法规:如《蒙古律例》《理藩院则例》《回疆则例》《苗汉杂居章程》《湘苗事宜》《西宁青海番夷成例》(又称《西宁番子治罪条例》或《番例条款》)《钦定西藏章程》《西藏禁约十二事》《台湾善后事宜》,等等、故选项A、B、C、D全选。

13.下列选项中,关于非法制造、买卖枪支罪与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的说法正确的有

A.非法制造枪支罪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单位,违规制造枪支罪的主体只能是单位

B.非法买卖枪支后又持有枪支的,仅以非法买卖枪支罪一罪定罪处罚

C.非法买卖枪支罪包含了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

D.非法制造枪支罪应具有出卖的目的

答案:A、B

本题解析: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也可以成为该罪的主体。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单位,而且只能是依法被指定、确定的枪支制造、销售企业。A选项正确。非法买卖枪支后又持有该非法买卖的枪支的行为是行为人非法买卖枪支的当然结果,为非法买卖枪支行为所吸收,属于吸收当然结果行为的吸收犯,因此仅需以非法买卖枪支罪一罪定罪处罚。B选项正确。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是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或单位,违反管理规定,非法出租、出借枪支,依法配备枪支的人员或者单位,违反管理规定,非法出租、出借枪支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非法买卖枪支罪与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犯罪行为的方式不同,并且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特殊主体,即依法配备枪支的自然人、单位,二者具有明显区别,不存在包含关系。C选项错误。非法制造枪支罪的非法制造,是指未经批准,私自制造枪支的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只要实际进行了制造的行为,无论是否制造成功,用手工还是机器方式制造,也无论是为了自用或非法出售,只要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可能性都成立本罪。D选项错误。

14.犯盗窃、诈骗、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的条件有()。

A.行为人有盗窃、诈骗、抢夺行为

B.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

C.以当场对阻拦的群众实行报复相威胁

D.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

答案:A、B、D

本题解析:

【详解】

《刑法》第269条是关于盗窃、诈骗、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的规定。该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根据这一规定,盗窃、诈骗、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的条件有三:其一,行为人有盗窃、诈骗、抢夺行为;其二,行为人的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其三,行为人必须是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选项C不属于盗窃、诈骗、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的条件。

15.甲1岁时被乙收养并一直共同生活。甲成年后,将年老多病的生父母接到自己家中悉心照顾。2004年,乙、甲的生父母相继去世。则()。

A.甲有权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乙的财产

B.甲有权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生父母的财产

C.甲无权继承养父乙的财产

D.甲可适当分得生父母的财产

答案:A、D

本题解析:

【精解】养子女只能继承养父母的遗产,而不能继承生父母的遗产,故A项正确。此外,根据《继承法》第14条的规定,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故D项正确。

16.下列不属于法律关系范畴的有()。

A.奴隶主对奴隶的占有使用关系

B.政党、社团章程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C.无效的合同关系

D.限制行为能力人与他人之间发生的与其行为能力相适应的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关系

答案:B、C

本题解析:

【详解】

政党、社团章程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并不是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政党、社团章程所规定的权利义务不是法律关系中所要求的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无效的合同自身不能产生法律关系,法律规定无效合同当事人之间互负返还利益、恢复原状的义务也只是基于不当得利之债,而不是合同之债。

17.下列情形属于吸收犯的是

A.制造枪支后又持有所制造的枪支

B.为骗取保险金而杀害被保险人

C.为伪造发票又伪造其上的印章

D.制造毒品后又持有该毒品

答案:A、C、D

本题解析:

吸收犯的构成条件是:(1)有数个犯罪行为;(2)数个犯罪行为分别触犯不同罪名;(3)数行为之间具有吸收关系。吸收犯包含三种形式:(1)-行为是另一行为的必经阶段;(2)-行为是另一行为的组成部分;(3)一行为是另一行为的当然结果。非法持有枪支的行为是非法制造枪支的当然结果,为非法制造枪支行为所吸收,属于吸收犯,A选项正确。牵连犯是指两个犯罪具有手段与目的或者原因与结果的关系,并且这种牵连关系需要具有通常性。骗取保险金是目的,杀害被保险人是手段行为,二者有着通常的、类型化的牵连关系,因此属于牵连犯,并且属于牵连犯中法律明确规定需要数罪并罚的情形。B选项错误。伪造发票上的印章是伪造发票的组成行为,被伪造发票行为所吸收,只需要以伪造发票罪论处。C选项正确。非法持有毒品是行为人制造毒品的当然结果,为制造毒品行为所吸收,只需要以制造毒品罪一罪论处。D选项正确。

18.中国法制史上出现的下列法律形式中,具有判例法性质的有

A.教民榜文

B.廷行事

C.决事比

D.则例

答案:B、C

本题解析:

教民榜文并不是法律,故A项错误;则例是清代出现的法律形式,是针对各中央部门的职责和办事规程而制定的基本规则,是规范各部院的政务活动维持其正常运转的行政规则,与判例并无关系,故D项错误。廷行事是秦代的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即在法律对该方面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依照其作出判断的一种法律形式,故B项正确。决事比是始于汉代的法律形式,是指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时引用典型判例作为判案依据的法律形式,C项正确。故答案为B、C项。

19.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由省高级人民法院任免

B.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C.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由省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D.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由省高级人民法院任免

答案:B、C

本题解析:

【详解】

《宪法》第101条第2款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在省内按地区设立的和在直辖市内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由省、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员由省、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20.要约失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哪几种?()

A.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

B.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

C.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

D.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详解】根据《民法典》第20条的规定,要约在下列情况下失效:一是要约被拒绝。受要约人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时,要约失效。二是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三是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四是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不构成承诺,只能构成新要约。要约人原先发出的要约因此失效,要约人不再受其原要约的约束。

21.以下列举的哪些属于唐朝的主要法律形式()

A.律

B.令

C.条法事类

D.格

答案:A、B、D

本题解析:

唐朝的主要法律形式有:律、令、格、式。

22.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主要区别为()。

A.诉讼程序和判决程式

B.法典编纂

C.法的分类

D.法律渊源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I详解J

大陆法系是指受到罗马法直接影响的欧洲大陆的国家从19世纪以来所建立的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和1900年《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法律制度。英美法系也称为普通法系或者判例法系,是以英国的普通法为基础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法律制度。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许多差别,具体表现于:(1)法律的渊源不同。大陆法系国家正式的法律渊源只是指制定法,法院的判例、法理等没有正式的法律效力。而英美法系国家认为制定法和判例法都是正式的法的渊源。(2)法律的分类不同。大陆法系国家法的基本分类是公法和私法;而英美法系国家法的基本分类是普通法和衡平法。(3)法典编纂形式的不同。大陆法系国家一般采用法典形式,而英美法系国家的制定法往往是单行法律、法规。(4)诉讼程序和判决程式不同。大陆法系国家一般采用纠问制审理方式,奉行干涉主义,诉讼中法官居于主导地位;英美法系国家采用对抗制审理方式,实行当事人主义,法官一般充当消极的、中立的裁判者的角色。两大法系之间的差别是相对的,进入20世纪后,两大法系逐渐相互靠拢,它们之间的差异已逐渐缩小,融合也在逐渐发生,这就是两大法系的趋同化。

23.法的规范作用可以概括为()。

A.社会作用

B.指引作用

C.预测作用

D.评价作用

答案:B、C、D

本题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査对法的规范作用的了解。因为法的作用对象有行为和社会两部分,所以法的作用可以分为法的规范作用和法的社会作用。法的规范作用是法对于人的行为的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是法对于社会关系的作用。根据法的规范作用的不同对象,即不同的行为,法的规范作用可分为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强制作用。故本题的答案是BCD,而A项法的社会作用是与规范作用共同构成法的作用的两部分内容。

24.2002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7次会议对《刑法》第294条第1款规定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含义做了解释,该解释为()。

A.法定解释

B.文义解释

C.司法解释

D.目的解释

答案:A、B

本题解析:

【精解】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作的法律解释属于法定解释,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所作的解释是针对其含义作出的,因此属于文义解释。

25.关于立法解释,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立法解释一般用于对法律内容的理解出现了重大分歧

B.立法解释的作用将随着立法的发展不断加强

C.立法解释可以解决不同的规范性解释之间的冲突

D.立法解释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并且数量最多

答案:B、D

本题解析:

立法解释即全国人大及地方较大的市以上人大的法律解释。立法解释地位最高,但数量最少。立法解释并非必须存在,但也不能说就一定会消失。随着法制发展,立法完善,立法解释的作用应该减弱。

26.西周法律制度中的“三宥”之法指的是()。

A.过失

B.弗知

C.遗忘

D.故意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过失、弗知和遗忘为三宥之法的三种表现,"宥"即宽恕、原谅之意,这是西周慎刑思想的体现。

27.担保物权的法律特征是()。

A.主物权

B.他物权

C.从物权

D.对人权

答案:B、C

本题解析:

【详解】

担保物权是指为担保债权的实现而设立的定限物权。担保物权为物权,且属于绝对权即对世权,而非对人权;担保物权是他物权;担保物权从属于债权,以担保债权的实现为目的,是从物权,不是主物权。

28.下列选项中,属于一般法律责任构成要件的有()。

A.责任主体

B.违法行为

C.因果关系

D.证据材料

答案:A、B、C

本题解析: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责任主体,违法行为,损害结果,因果关系,主观过错。

29.刑法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但告诉的才处理。这一规定属于()。

A.任意性规则

B.授权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

D.义务性规则

答案:A、D

本题解析:

【精解】该规定给行为人确定了一个可选择的义务,即可以告诉也可以不告诉,但只有告诉才能受到特定国家机关的保护。

30.物权的基本原则有()。

A.物权法定

B.一物一权

C.公示、公信

D.物权无因性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物权的基本原则有三:物权法定,一物一权和公示、公信,故选A项、B项和c项。注意:第一,公示、公信系一个原则,不要分开。第二,物权无因性理论系德国物权法理论,我国不承认物权的无因性。

31.曾经下诏废除宫刑的朝代有()。

A.汉朝

B.北魏

C.西魏

D.北齐

答案:C、D

本题解析:

【精解】西魏和北齐政权下诏废宫刑,宫刑退出历史舞台,故选C项和D项。

32.近代以来的法治概念的内容包括()。

A.法律至上和法律公开

B.依法行政和司法独立

C.保障权利和自由

D.实行“正当程序”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近代以来的法治概念的内容主要包括:法律至上和法律公开;依法行政和司法独立;保障权利和自由;实行“正当程序”。

33.下列可以成为辩证推理依据的是()。

A.法律原则

B.立法精神与目的

C.法理

D.公正、正义观念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进行法律推理,可以以法律原则、立法精神与目的、法理以及公正、正义观念为依据。

34.下面的法律规定中,哪些不属于法的要素中的法律规则?()

A.《刑法》第216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B.《宪法》第26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C.《刑法》第94条规定: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

D.《民法典》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作为法的要素的法律规则是指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法的要素除了法律规则,还有法律原则和概念。依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C、D。

35.下列财产抵押权的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有()

A.正在建造的船舶

B.正在使用的机床

C.正在建造的航空器

D.正在生产的半成品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我国抵押权的登记制度分为登记要件主义和登记对抗主义,前者是指未经登记抵押权不设立,后者是指抵押权的设立不需要登记,但是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以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交通运输工具或者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设立抵押的,采取登记对抗主义,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36.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A.禁止不确定的刑罚

B.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

C.禁止行为后的重法

D.禁止采用习惯法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详解】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是法定化和明确化,根据法定化和明确化的要求,禁止采用:(1)习惯法;(2)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3)行为后的重法;(4)不明确的罪状;(5)不确定的刑罚。

37.下列选项中,属于绝对法律关系的有()。

A.甲继承乙的遗产而形成的法律关系

B.甲因保管乙丢失的牛而形成的法律关系

C.甲因名誉受到侵害而与乙形成的侵权损害赔偿之债的法律关系

D.甲因占有其所有的房屋而与其他人形成的法律关系

答案:A、D

本题解析:

【精解】继承关系属于绝对法律关系;甲因保管乙丢失的牛而在甲、乙之间形成无因管理之债的法律关系,而债权属于相对法律关系;名誉权作为人身权,属于绝对法律关系,但是因侵害名誉权形成的与特定的相对人之间的损害赔偿之债属于相对法律关系;所有权关系属于绝对法律关系。

38.判断行为人无责任能力的医学标准要求的条件有()。

A.行为人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

B.行为人患有精神病

C.行为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D.行为时行为人的精神病正处于发病期

答案:B、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的刑法理论,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采用医学与法学的双重标准。对于医学标准而言,要求行为人必须患有精神病,同时在行为时行为人的精神病正处于发病期。而行为人是否具有辨认能力以及是否具有控制能力,则是法学标准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医学标准还是法学标准,都是以行为时作为判断的基点。故选B、D项。

39.法的作用受下列哪些因素的直接影响?()

A.法的本质

B.法的特征

C.国家权力

D.法的产生

答案:A、B

本题解析:

【精解】法的作用受到法的本质和法的特征的直接影响。

40.以下列举的活动,属于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活动的有()

A.商鞅的连坐法

B.邓析“造竹刑”

C.子产“铸刑书”

D.赵鞅等人“铸刑鼎”

答案:B、C、D

本题解析:

本题考察的为考试分析的基础知识,在此不再赘述,望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夯实基础,尽可能拿下基础题目。A选项商鞅变法属于战国时代,与题目要求不符合,故选A。

4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关于该条文,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规定的是法的溯及力

B.规定的是法对人的效力

C.体现的是保护主义原则

D.体现的是属人主义原则

答案:B、C

本题解析:

A选项错误。法的溯及力是指新法对其生效以前的行为是否适用,如果新法可以适用,则法具有溯及力;如果新法不能适用于其生效以前的行为,则该法不具有溯及力。现代社会强调法律不溯及既往,除非适用新法对当事人有利。法的溯及力属于法的时间效力的范畴,本条规定属于对人的效力问题,不涉及法的时间效力的问题。因此,BC正确,D选项错误。

42.下列哪些属于法律原则

A.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B.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C.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D.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答案:B、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的概念。两者在内容、适用范围,适用方式和作用上存在区别。法律规则是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它由三个要素组成: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这三者在逻辑上缺一不可。A选项中“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我们可以把“承诺生效”视为假定条件,“合同成立”视为法律后果;C选项中的“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我们可以把“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视为行为模式,把“犯罪预备”视为法律后果。所以选项AC都属于法律规则,都不选。而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法律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和原则。其内容通常比较笼统、模糊,且具有宏观的指导性,适用范围比法律规则宽广。常见的法律原则包括: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适用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民法中的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因此BD正确,应选。本题考察了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的区别,在法硕联考中此处为重要考点,望考生在复习时熟练掌握。

43.下列选项中,属于享有优先购买权的民事主体有()。

A.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

B.按份共有的共有人

C.租赁合同的承租人

D.合伙组织的合伙人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本题所列民事主体都有优先购买权。

44.刑罚消灭的法定原因主要有()。

A.刑罚执行完毕

B.犯罪分子死亡

C.假释考验期满

D.超过追诉时效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我国刑法中刑罚消灭的法定原因有:(1)刑罚执行完毕。(2)缓刑考验期满。(3)假释考验期满。(4)犯罪人死亡。(5)超过时效期限。(6)赦免。赦免包括大赦和特赦。故备选项应全选。

45.所有权的原始取得方式为()。

A.先占

B.征收

C.购买

D.善意取得

答案:A、B、D

本题解析:

【详解】

所有权的原始取得方式包括先占、征收、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善意取得、生产等。购买属于所有权的继受取得方式。

三.问答题(共5题)1.被告人黄某,男,28岁,农民;被告人王某,男,23岁,农民。

被告人黄某与王某系一起长大的近邻。二人本都生活于穷困潦倒之中。突然有一天,黄某发现王某已今非昔比,乃悄悄请教致富秘诀。王某碍于多年朋友之情面,坦言自己正从事贩毒活动,并进而向黄某鼓吹了一通诸如“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之类的“至理名言”。在王某的“开导”下,黄某蠢蠢欲动,便和王某一起从他人处购得50克纯度为50%的海洛因。为了增加数量,黄某和王某又在海洛因中掺人50克西药“头痛粉”,并转手以每克120元的价格卖给他人,其间由王某联系下家并交接毒品,黄某在一旁学习”技巧。其后,黄某开始单干,索性以“头痛粉”冒充海洛因,当黄某携带250克假毒品准备贩卖时,为我公安机关当场擒获。黄某归案后,检举了王某和其共同贩卖毒品的犯罪事实,并协助司法机关抓获王某。在王某住处查获海洛因200克,并查明王某没有吸食海洛因的历史。

问:(1)本案应当如何定罪?

(2)黄某是否构成累犯?是否构成特别再犯?

(3)本案应当如何量刑?

(4)黄某贩卖毒品的数量是多少?为什么?王某贩卖毒品的数量是多少?为什么?

答案:

本题解析:

(1)第一,根据刑法的规定,明知是毒品而故意实施贩卖的构成贩卖毒品罪。本案中被告人王某和黄某合谋后共同将毒品倒手买卖,符合贩卖毒品罪的构成要件,成立贩卖毒品罪的共同犯罪。第二,根据刑法的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案中,被告人黄某以“头痛粉”冒充海洛因,是通过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钱财,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成立诈骗罪。

(2)根据刑法的规定,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并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特别再犯,是指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被判过刑,又犯本罪的情形。无论是一般累犯还是特别再犯,都要求行为人在判了刑之后再犯罪,而本案中被告人黄某不符合该条件,所以既不是一般累犯,也不是特别再犯。

(3)第一,根据刑法的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是自首。本案中,被告人黄某因为诈骗罪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后,如实供述了其与被告人王某共同贩卖毒品的犯罪事实,符合自首的法定条件,成立自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二,根据刑法的规定,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同案犯,是立功。本案中被告人黄某协助司法机关抓获同案犯王某,符合立功的法定条件,成立立功,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三,根据刑法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被告人黄某与王某共同贩卖毒品的一案中,被告人黄某起次要作用,是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四,由于黄某一人犯贩卖毒品罪和诈骗罪两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4)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贩卖毒品的,数量不以纯度折算,所以黄某与王某共同贩卖的毒品数量应当是50克纯度为50%的海洛因加上50克“头痛粉”,即100克。由于共同犯罪是一个整体,部分行为要承担整体责任,所以在黄某与王某共同贩卖毒品一案中,黄某贩卖的毒品数量应当是100克,王某贩卖的毒品数量也是100克。另外,在王某住处发现的200克海洛因,由于王某实施了贩卖毒品的行为,本身又没有吸食毒品的历史,足以证明被告人王某有贩卖该200克毒品的故意。所以最终应当认定黄某贩卖的毒品数量是100克,王某贩卖毒品的数量是300克。

2.简述刑法上的意外事件的特征。

答案:

本题解析:

(1)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后果。(2)行为人对自己行为所造成的结果既无故意也无过失。(3)这种损害结果的发生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所谓不能预见的原因,是指行为人没有预见,而且根据当时客观情况和行为人的主观认识能力,也不可能预见的原因。

3.请论述法律全球化的发展空间。

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