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伊敏换流站至乌兰浩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_第1页
内蒙伊敏换流站至乌兰浩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_第2页
内蒙伊敏换流站至乌兰浩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_第3页
内蒙伊敏换流站至乌兰浩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_第4页
内蒙伊敏换流站至乌兰浩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内蒙伊敏换流站至乌兰浩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评价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国环评证甲字第1609号二〇一二年十一月长春内蒙伊敏换流站至乌兰浩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东北电力设计院NEPDI PAGE16工程概况工程建设地点及其必要性a)建设地点本工程新建输电线路途经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新巴尔虎左旗,兴安盟阿尔山市、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浩特市。地理位置详见图1-1。b)项目建设必要性1)满足呼伦贝尔盈余电力外送的需要呼伦贝尔地区是大东北经济区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在火电满发、风电15%出力的情况下,呼伦贝尔交流系统一直处于多电状态,最大多电情况出现在冬腰方式。到2012年,呼伦贝尔交流系统将最大多电2580MW。而伊敏电厂~冯屯双回500kV线路的输送能力已无法满足2012年呼伦贝尔地区盈余电力外送的需要,因此需要建设新的输电通道来满足外送的需求。新建伊敏换流站~乌兰浩特变双回500kV线路,可以将呼伦贝尔交流系统的外送极限调高到3000MW,可以满足2012年呼伦贝尔地区盈余电力的外送需要。(伊敏~冯屯双回线路的稳定极限:单相瞬时故障校验约为2200MW,三相短路故障校验约为1750MW)。2)满足直流故障方式下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需要呼伦贝尔地区能源资源十分丰富,电力外送总量大,送电距离远,因此呼伦贝尔电网电力外送以直流为主,交流为辅,并且交流系统要为直流系统提供备用,保证在直流单极闭锁的情况下,不采取措施也能满足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呼伦贝尔~辽宁直流工程于2011年全部投入运行,建设伊敏~乌兰浩特500kV输变电工程后,呼辽直流单、双极闭锁,不采取措施系统均可保证安全稳定运行。此外,根据《蒙东电网“十二五”主网架规划设计》,十二五期间呼伦贝尔还将建设1条特高压直流,因此内蒙伊敏换流站至乌兰浩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建设还为今后直流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增强呼伦贝尔电网网架结构的需要目前,呼伦贝尔地区电网仅通过伊敏电厂联变与东北主网相联,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较差,为解决这一问题,规划新建500kV海北变电站,并通过220kV网架的优化整理来提高呼伦贝尔地区电网的安全可靠性。为避免电磁环网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500kV海北变电站投入运行后,将解开呼伦贝尔与东北主网220kV侧的电气联系,呼伦贝尔电网将仅通过伊敏电厂~冯屯变双回500kV线路与东北主网联系,一旦伊冯线同塔双回部分发生故障,呼伦贝尔地区电网将成为孤网,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不能能到保障。建设内蒙伊敏换流站至乌兰浩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使呼伦贝尔电网与东北主网通过4回500kV线路进行联系,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将进一步增强。4)满足兴安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兴安盟水资源和风能资源均十分丰富,霍乌铁路的建设也为建设大型路口电厂创造了条件,但是由于兴安电网结构薄弱,电源接入困难是制约当地能源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内蒙伊敏换流站至乌兰浩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新建兴安开关站,在兴安盟形成500kV乌兰浩特变和兴安开关站两个电源接入点,可以推动兴安盟电源建设的进程,从而拉动兴安盟及周边地区各产业的蓬勃发展,满足兴安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5)形成蒙东500kV主网架的需要目前,蒙东地区网架结构松散,各盟市间互供能力较差,尚未形成坚强的500kV主网架结构。根据电网规划,远景年将在蒙东地区形成统一、坚强的500kV网架结构,各盟市间互供能力将极大提高,并通过多回500kV线路与黑、吉、辽电网相联。内蒙伊敏换流站至乌兰浩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蒙东500kV主网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为实现目标网架结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综上可知,内蒙伊敏换流站至乌兰浩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建设,能够满足呼伦贝尔盈余电力外送的需要,可以保障直流故障方式下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可以增强呼伦贝尔电网网架结构,并推动兴安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输变电工程是蒙东电网“十二五”主网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蒙东电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项目名称、规模及基本构成本工程项目名称和基本构成见表1-1。项目建设规模及基本构成表1-1项目名称内蒙伊敏换流站至乌兰浩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单位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项目组成输电线路新建500kV输电线路全长约2×415km,分为2部分:1)伊敏站~兴安开关站段长约2×245km。2)兴安开关站~乌兰浩特变段长约变电站±500kV伊敏换流站扩建工程、乌兰浩特500kV变电站扩建工程、兴安500kV开关站新建工程建设地点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新巴尔虎左旗,兴安盟阿尔山市、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浩特市。跨越河流辉河、哈拉哈河、洮儿河穿越特殊生态敏感区杜拉尔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穿越长度约2×9.5穿越重点生态敏感区内蒙古阿尔山国家地质公园的玫瑰峰园区,穿越长度约2×6建设性质新建、扩建输电线路部分电压等级500kV线路长度线路全长为2×415杆塔型式直线塔、转角塔、耐张塔架设方式2个并行的常规单回路架设塔基数2095动态投资(万元)180181变电部分±500kV伊敏换流站扩建工程本期扩建500kV出线2回,120Mvar高抗2组。在站区北侧建设,同时在站区北侧需新征占地约0.19hm2。乌兰浩特500kV变电站扩建工程本期扩建500kV出线2回,150Mvar高抗1组。在站区内建设,无新征地。兴安500kV开关站新建工程本期新建500kV出线4回,150Mvar高抗2组,120Mvar高抗2组。本期工程征地约6.42hm2。动态投资(万元)27088其它动态投资(万元)3867动态投资合计(万元)211136本工程选线、选址方案比选及合规性分析路径方案比选本输变电工程途经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鄂温克族自治旗、新巴尔虎左旗,兴安盟的阿尔山市、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浩特市。新建输电线路全长约2×415kma)伊敏换流站~兴安开关站线路路径本段线路受阿尔山柴河旅游风景区限制,该景区西起阿尔山市,东至扎兰屯市的柴河镇,东西长120km,范围很大,且不允许穿过。而已建±500kV呼辽直流线路是起于伊敏换流站、由阿尔山西侧穿过至兴安开关站西侧,因此本段线路平行已建呼辽直流线路走向,利用现有线路走廊通道,便于施工和运行维护,更减少了环境影响,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本段线路路径仅规划一个路径方案线路自500kV伊敏换流站向西出线后左转向南平行±500kV呼辽直流线路西侧走向,在伊敏索木西侧跨过两伊铁路,在昭勒罕乌拉西侧右转向西南绕过辉河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线路跨过拟建220kV伊敏~诺门罕输电线路后在葛根敖包向南跨过辉河,在巴彦呼舒跨过两伊公路。线路跨过两伊公路后继续平行呼辽直流线路,经查格多拉图、特勒温多日、跨过托列拉河进入兴安盟境内,继而穿过杜拉尔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再跨过S203省道、哈拉哈河、两伊铁路、拟建220kV伊尔施~乌兰哈达输电线路。至此之前,本段线路均平行呼辽直流西侧走向,由于受阿尔山机场的净空影响,线路至此暂与呼辽直流线路分开,在三兄山西侧的山沟中行进9公里后转向东南,再次靠近呼辽直流线路西侧,并平行该线路继续向南,经阿尔山、白狼镇、保安门、牛汾台林场、十二公里工区,在大查干扎拉格右转至绿水北侧,左转钻过呼辽直流向东进入兴安开关站。此段线路长度为2×245km,航空距离212km,曲折系数1.16。全线采用两个单回路架设,两回线路之间距离约50~100m。本工程在伊敏换流站至巴彦呼舒段主要为平地、丘陵,以及少量河网泥沼,海拔在700~900m之间。地物主要为草地及成片林,交通较差。巴彦呼舒至兴安开关站之间主要为山地,以及少量的平地、丘陵,海拔在900~1400m之间。地物主要为森林以及部分草地,交通条件差。b)兴安开关站~乌兰浩特变电站线路路径本段线路我院围绕着兴安盟军事区以及拟建的220kV伊尔施~乌兰哈达输电线路走廊规划了南、北两个路径方案。现分别论述如下:1)南方案线路路径线路从兴安开关站向东出线后转向南方跨过S203省道、洮儿河、乌伊铁路,经莫根锡热跨过金界壕后,向东南经查干达坂至图木提扎拉格,左转向东经合力木达板、白音乌兰、至白音花,避开阿力得尔规划区后,继续向东经沙那营子、大石寨、乌兰达巴、阿尔山庙、太平屯、察尔森跨过洮儿河后与北方案汇合,继而线路向东南经公主岭种畜场二队、草尖山跨过220kV音乌线、220kV乌岭线、220kV兴乌线以及省际公路、G111国道、拟建铁路专用线,然后经园山跨过在建一条220kV线路经合特屯进入乌兰浩特变。线路全长2×173km,航空距离150km,曲折系数1.15。本段路径沿线主要为山地,以及少量平地、丘陵,海拔在300~1200m之间,起伏较大,沿线树木密集,道路稀少,交通条件较差。2)北方案线路路径(推荐方案)线路从兴安开关站向东出线后转向北跨过拟建的220kV伊尔施~乌兰哈达输电线路,随后向东平行该线路,经古林达板、草根台沟、兴龙沟、丰林四队、乌兰楚鲁至河东村,线路与拟建220kV伊乌线分开后经哈日根台、馒头山绕过德伯斯工业园区,经合兴屯、乌力吉屯再次与220kV伊乌线平行走向,经联合屯跨过S203省道后至苏金嘎查左转经五家户、新艾里绕开察尔森水库至察尔森良种场并与南方案汇合,随后路径与南方案相同。线路全长2×170km,航空距离150km,曲折系数1.13。本段线路主要为山地、丘陵,地势较缓。海拔在300~1000m之间,沿线树木较为密集,线路右侧为S203省道,并有许多乡村土路,交通良好。3)方案比较及推荐路径方案南、北方案合理性分析见表2-3。南北方案比照表表2-3项目北方案南方案比较结果工程比较线路长度(km)170173北方案较南方案短3曲折系数1.131.15相近交通条件较好较差北方案优地形比例(%)平地18.28.2北方案优丘陵29.417.3一般山地41.261.8高山大岭5.98.6河网5.34.1主要交叉跨越(次)铁路22相近等级公路44220kV线路44较大河流12投资(万元)6944271509北方案较南方案节约投资2067万环保比较电磁环境声环境房屋拆迁(户)7678北方案较南方案少2户沿线敏感点分布情况(处)67相近生态环境占地及扰动土地面积(hm2)83.7287.23北方案较南方案小约3.51hm2通过林区情况长度(km)8795北方案较南方案经过林区短8km占地及扰动土地面积(hm2)17.419北方案较南方案少占林地1.6hm2砍伐量(株)88009700北方案较南方案少砍树900株生物损失量(t/a)208.8228北方案较南方案生物损失量少19.2t/a土石方量(万m3)6366.92北方案较南方案少3.92万m3水土流失及危害较小较小相同避让自然保护区情况不经过自然保护区不经过自然保护区相近生态敏感程度一般一般合规性土地利用规划要求符合符合符合相关规划地方相关部门意见原则同意原则同意相关部门均原则同意线路路径从工程角度比较:●从路径长度角度分析,北方案比南方案短3km●从交通条件方面分析,北方案交通条件较好。●从地形角度分析,北方案与南方案相比地形条件好,便于施工与维护。●从交叉跨越角度分析,两方案相近。●从投资角度分析,北方案比南方案节约投资2067万元。通过工程比较北方案较南方案具优越性,因此,设计推荐采用北方案。从环保角度比较:●从电磁环境和声环境方面分析,北方案较南方案房屋拆迁少2户、敏感点少1处,北方案略优。●从生态环境方面分析,南北两方案在水土流失、避让自然保护区及生态敏感程度等方面均相近,但北方案比南方案经过林区线路短8km、征占林地面积少1.6hm2、砍伐树木少900株、生物损失量少19.2t/a,故北方案优。●从合规性方面分析,两方案均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相关部门均原则同意线路路径。通过环保比较北方案较南方案具优越性。因此,本评价与主体设计一致,也将北方案作为推荐方案,按其开展环评工作。新建兴安开关站站址方案比选a)新建兴安开关站站址方案比选分析根据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工程地质、站外交通情况及防洪、排水等条件,综合考虑多方因素的影响,对兴安开关站的额木斯台站址和刀楞台站址进行了全面比较,详见表2-27和表2-28。站址方案工程技术比照表表2-27序号项目名称方案比较额木斯台站址刀楞台站址1站址地理位置站址西距五岔沟镇约23km,东距科尔前右翼前旗索伦镇约48km,南侧紧邻省道S203。站址西距五岔沟镇约37km,东距索伦镇约34km,东南距明水村约3km。2地形、地貌及占地站址内地形较平坦宽阔,地面平均坡度小于4%,倾向东南。站址区域现为草地。场地高差约为7.88m。站址内地形较平坦,地面平均坡度小于5%,倾向西南地貌现为草地。场地高差约为3.08m。3进出线条件站址周围出线较开阔,进出线条件好。站址周围出线较开阔,进出线条件好。4交通运输站址南侧0.3km处靠省道203公路,道路况良好,外部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站址西侧1.2km为乡村路,现为混凝土道路,外部交通运输条件比较好。5进站道路由站址南侧省道203公路引接,长度约0.3km,条件良好。由站址西侧1.2km的乡村路引接,条件良好。6供水方式采用站址内东南方向打地下深井供水。采用站址内东南方向打地下深井供水。。7防洪、排水站址区域地面平均高程高于百年一遇洪水位,不受影响;雨水,生活用水排水接入附近额木斯台沟。站址区域地面平均高程高于百年一遇洪水位,不受影响;雨水,生活用水排水接入附近刀楞台沟。8围墙内占地面积(hm2)6.426.569线路长度(km)500kV线路差值060220kV线路差值04510地下矿藏、设施及文物站址范围内暂未发现地下矿藏。站址无古遗址文物保护区和其他设施。站址范围内暂未发现地下矿藏和。站址无古遗址文物保护区和其他设施。11军事情况站址区域附近无军事设施。站址区域附近无军事设施。12变电站本期动态总投资投资(万元)270882767813本工程整体投资差值028368站址方案环境合理性分析表表2-28序号项目名称方案比较环境合理性额木斯台站址刀楞台站址1电磁环境声环境站址周围500m范围内无居民区。500m范围内无居民区。敏感程度相近2出线走廊地势开阔,居民区稀少,且分散,进出线走廊宽阔,减少民房拆迁。地势开阔,居民区稀少,且分散,进出线走廊宽阔,减少民房拆迁。3生态环境影响占地面积(hm2)6.426.56生态环境影响程度相近4占地类型草地草地5损失生物量(t/a)22.4722.966土石方量10.24万m311.50万m37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量一般。水土流失量一般。8合规性城市总体规划未在城市规划区内,符合总体规划。未在城市规划区内,符合总体规划。符合城市总体规划9土地利用规划占地为草地,未占基本农田、基本草场等,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占地为草地,未占基本农田、基本草场等,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符合土地利用规划10其它规划区无无相同b)新建兴安开关站站址方案合理性分析a)从工程角度分析,从表2-27可以看出:两站址在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地质、水源、水文条件等方面均相当,经综合考虑500kV线路差值、220kV线路差值等情况后,额木斯台站址与刀楞台站址相比,变电站本期动态总投资多590万,考虑线路差值投资后,则节约投资28368万元。因此工程将额木斯台站址作为推荐方案。b)从环保角度分析,从表2-28可以看出:1)在电磁环境和声环境方面两站址周围500m范围内无敏感区,开关站的施工和运行时的环境敏感程度相同。两站址周围地势开阔,居民区稀少,且分散,进出线走廊宽阔,减少了变电站进出线对居民区的影响。2)在生态环境方面两站址占地类型均为荒草地,损失生物量、土石方量、水土流失量等影响程度基本相同。3)合规性方面两站址均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因此,从环保角度比较两方案基本相同,均可做兴安开关站的站址。因此,本评价与主体设计一致,按推荐的额木斯台站址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合规性分析本工程规划选线的工作,得到沿线政府、电力公司的大力支持,当地市、旗政府对国家重点工程态度是积极的,支持国家的工程建设。同时亦提出了避让当地工业企业、历史文物、矿产资源、水利设施、旅游景点、公路等路径修改建议。有的还提出项目路径确定后,开工前应依法办理相关手续。以上信息反馈设计单位后,选线人员根据有关单位的要求及时调整了路径。相关单位协议情况见表2-5所示,协议文件见附件G。路径协议情况一览表表2-5序号部门答复意见及要求本工程回复结果名称1区旅游局经审核线路设计图,原则同意线路走向。同意附件G12区环境保护厅原则同意线路方案,该线路走向涉及我区杜拉尔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请你院在设计线路走向时,尽可能避让自然保护区,因受自然条件限制确实无法避让的,选择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案,并严格遵照自然保护区相关管理规定,进行生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及补偿事宜。因受自然条件等限制,无法避让杜拉尔自然保护区,我院已选择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案穿越该自然保护区,并进行了生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同意附件G23呼伦贝尔市规划局原则同意该项目线路走向,待项目选址可研完成后,再按项目选址审批程序办理选址意见书。按要求执行。同意附件G34呼伦贝尔市旅游局根据各基层旅游局查实,认为该线路不影响所经地区较大旅游项目开发,包括已有景区。同意附件G45呼伦贝尔市环保局同意。已避让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意附件G5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同意,并已提供保护区示意图,请在设计中尽量避让保护区,如进入保护区,请按有关规定上报批准。6呼伦贝尔市国土资源局原则同意,请考虑是否符合规划及是否压矿。根据规划局意见,符合相关规划。并将相关按规定办理压矿审批手续。同意附件G67呼伦贝尔市野保站该工程东一方案和西方案无保护区,东二方案可能穿越鄂温克维纳河自治区级保护区和扎兰屯柴河自治区级保护区,请与该两保护区核实。本工程伊敏换流站至兴安开关站段线路路径由于各限制因素,只西方案可行。同意附件G7呼伦贝尔市林业局西方案通过红花尔基林业局3个林场和新左旗1个林场,占用林地较多,以樟子松为主,树高可达25米同意呼伦贝尔市水利局西方案无规划水库。本工程推荐西方案同意8鄂温克族自治旗规划局同意同意附件G8鄂温克族自治旗旅游局同意9鄂温克族自治旗环保局请征求辉河保护区意见,旗环保局同意该项目线路设计。已征求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意见。同意附件G910鄂温克族自治旗林业局原则同意,如果线路一经确定,办理相应的征占林地手续。按要求执行同意附件G1011新左旗建设规划局原则同意路径走向,符合城镇体系规划,施工前办理相关征占地手续。按要求执行同意附件G11新左旗环保局同意该项目的线路路径,需办理环评手续后进行施工。新左旗旅游局原则同意路径走向,对我旗旅游景点、景区不构成影响。12新左旗林业局原则同意该线路走向。同意附件G1213兴安盟旅游局该线路走向距扎旗神山景区较近,规划及建设应避让景区。本工程线路路径不涉及扎旗境内,距离神山景区在5公里同意附件G13兴安盟保护区管委会该规划线路不经过保护区。兴安盟林业局原则同意路径走向,需办理征占用林地手续,最终通过自治区林业厅审核同意。按要求执行。14内蒙古兴安盟军事设施保护委员会经我部图上作业,所建工程项目所经路径对我部军事设施无影响。在建设过程中如发现疑似军事标志或设施时,要及时反映,否则后果自负。按要求执行。同意附件G1415兴安盟规划局同意线路走向。同意附件G1516科尔沁右翼前期规划局原则同意方案的走向,但具体线路不得占用德帕斯工业园区和阿力得尔工业园区用地。已避让上述两工业园区,距德帕斯工业园区最近距离约2km。同意附件G1617科右前旗国土资源局原则同意线路走向。如压覆矿权按国家标准及造成的实际损失予以赔偿。按要求执行。同意附件G17科右前旗旅游局该线路走向西一方案穿越旅游规划区。本工程推荐东方案,不经过旅游区。18科右前旗林业局严格执行森林法,遵循先办征占用地手续,后施工的原则。按要求执行。同意附件G1819科右前旗环保局该线路路径距自治区级乌兰河自然保护区拟建旅游区“特M牧场”较近,建议,不影响动植物生存和生长。距离乌兰河旅游规划区3.75同意附件G1920乌兰浩特市国土资源局原则同意路径走向。注意避让矿产资源,具体矿产分布需要盟国土资源局了解。按要求执行,已取得盟国土资源局同意路径的协议。同意附件G20乌兰浩特市林业局无保护区,办理正常征占林地手续。按要求执行。乌兰浩特市环保局规划的四格方案未穿越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其中一方案穿越二级保护区,同意该规划方案,如采用穿越二级保护区的方案,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环保要求施工,不得污染地下水。本工程最终推荐路径不经过水源保护区。21乌兰浩特市规划局原则同意推荐路径同意附件G21阿尔山市规划局该工程在保证不影响白阿铁路改造以及口岸建设的前提下,原则上同意该工程线路路径。本工程的建设有利于地方发展,不会影响白阿铁路改造以及口岸建设。22阿尔山市国土资源局原则上同意,注意躲避矿业权,施工前办理征占地及压覆矿床相关手续。按要求执行。同意附件G2223内蒙古阿尔山林业局该项目占用林地问题,预审意见需报国家林业局,由国家林业局提出最终同意意见方可。如果使用林地,应按照有关程序报国家林业局批准。按要求执行。同意附件G23本工程已列入国家能源局有关电网工作中,见国能电力[2011]249号《国家能源局关于同意国家电网公司2011年第一批33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函》、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发改能源函[2011]33号《关于同意开展满洲里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的函》(本报告附件B、C),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东北电网发展规划。本工程线路路径选择及设计时已充分听取线路途经的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新巴尔虎左旗、兴安盟、阿尔山市、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浩特市等盟、市、旗行政区域的规划、国土、环保及军事等部门的要求和当地受影响群众的意见,并按要求和意见进行了优化设计,线路沿线塔基占地区域无采矿区,并尽量避开民房、避开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拟建的乌兰河旅游区等环境敏感目标,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现已取得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新巴尔虎左旗、兴安盟、阿尔山市、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浩特市等盟、市、旗行政区域的规划、国土、环保及军事等部门相关协议。符合各城镇体系发展规划及地方环境保护规划。工程占地概要本工程共计用地214.76hm2。其中永久占地48.53hm2,主要包括变电站和塔基用地。临时占地166.23hm2,主要包括架线施工及临时力能引接场地、牵张场地、施工道路、临时堆土场、临时堆料场和材料站。占地类型统计见表1-2。本工程各行政区占地面积详见表1-3。PAGE78东北电力设计院NEPDI本工程占地类型统计表2-39分段永久征地(hm2)临时征地(hm2)合计(hm2)农田草地林地其它小计农田草地林地其它小计输电线路3.0420.5415.51.9040.9811.6982.4354.9615.73164.81205.79变电站伊敏换流站/0.19/0.490.68/0.2//0.20.88乌兰浩特变电站///0.450.45/0.3//0.30.75兴安开关站/6.42//6.42/0.92//0.927.34小计/6.61/0.947.55/1.42//1.428.97合计3.0427.1515.52.8448.5311.6983.8554.9615.73166.23214.76本工程变电站不涉及基本农田。输电线路塔基占用基本农田约0.7hm2,临时占用基本农田约2.3hm2。业主须按照有关规定,对占用的农田办理相关的用地手续,并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负责开垦与所占农田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或缴纳耕地开垦费,目前,业主正在办理土地预审文件。本工程占地面积表2-40行政区划土地利用类型合计占地性质耕地林地草地其它永久临时输电线路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1.918.1614.392.2926.755.3321.42新巴尔虎左旗-15.0422.593.547兴安盟阿尔山市4.7122.5532.955.6465.8513.1152.74科尔沁右翼前旗4.5721.8431.925.4663.7912.751.09乌兰浩特市3.542.831.646.59小计14.7370.46102.9717.63205.7940.98164.81变电站呼伦贝尔市鄂温克自治旗--0.390.490.880.680.2兴安盟阿尔山市--7.34-7.346.420.92乌兰浩特市--0.30.450.750.450.3小计--8.030.948.977.551.42总计14.7370.4611118.57214.7648.53166.23工程分析本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运行期间和施工期间的影响。输电线路环境影响因子分析施工期a)施工临时占地将使部分草地、农田、林木等遭到短期损坏。b)材料、设备运输车辆产生噪声和扬尘。c)修筑施工道路扰动现有地貌,造成一定量的水土流失和产生扬尘。d)塔基场地平整、基础开挖等,扰动现有地貌,造成一定量水土流失、产生扬尘、固体废物和较大的机械车辆噪声等。e)土建施工时混凝土搅拌及基础打桩等产生噪声。f)施工期间生产和生活废水的排放。g)现场施工人员临时居住场所,可能临时搭建生活和取暖炉灶,产生环境空气污染物。h)人员及车辆进出等活动将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对沿线野生动物可能产生一定影响。i)本工程线路沿途破坏部分草场和耕地、砍伐部分林木,改变局部自然生态环境。运行期本工程输电线路运行期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a)输电线路下方及附近存在的电磁场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b)输电线路干扰波对邻近有线和无线电装置可能产生影响。c)输电线路电晕可听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d)土地的占用,可能改变了原有土地功能。变电站环境影响因子分析施工期变电站在施工期间,由于地表的开挖、工程车辆的行驶、施工人员生活等,施工区域将产生水土流失、粉尘、噪声、弃土、弃渣、生活垃圾、生活废水等,但由于施工区域远离居民区,施工产生的粉尘、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不会很大。施工期间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水土流失。运行期a)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变电站高压设备的上层有相互交叉的带电导线,下层有各种形状高压带电的电气设备以及设备连接导线,电极形状复杂,数量很多,在它们周围空间形成了一个比较复杂的高交变工频电磁场。此外,站内各种500kV电气设备、导线、金具、绝缘子串亦可能产生局部电晕放电,这些都可成为无线电干扰源,通过出线顺着导线方向以及通过空间垂直方向朝着变电站外传播高频的干扰波。b)水环境变电站在正常工况下,除个别设备需要冷却水外,无其它生产性用水,且冷却水循环使用,故正常情况下站内无工业废水产生。站内废水主要来源于值班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c)噪声变电站噪声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站内电气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如变压器、电抗器等通电运行时产生的噪声。二是站内辅助设备,如变压器的风箱、配电装置的通风设备等运转时产生的噪声。d)固体废物变电站值班人员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堆放,由环卫部门进行集中处理。按每人每天最大产生1.0kg垃圾计算,各变电站每天最大垃圾量分别约为:伊敏换流站10kg、乌兰浩特变电站10kg、兴安开关站1kge)变压器油变电站站内变压器为了绝缘和冷却的需要,其外壳内装有大量变压器油,在发生事故时会有变压器油外泄,利用事故油池收集,经有资质的公司处理后回收利用。扩建伊敏换流站、乌兰浩特变电站均无新增主变,事故时变压器油维持原有情况,伊敏换流站利用既有的容积为100m3的、乌兰浩特变电站利用原有设计的容积为160m3的事故油池收集即可。新建兴安开关站事故时,将产生约80m3f)生态环境变电站占地为永久占地(包括变电站的围墙内外征地及进站道路征地),占地面积7.55hm2。占地区域不属于自然保护区等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范围,不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性质将从原有草地和农业用地变为建设用地,但施工结束后,变电站站内采取灌、草与周围景观相结合的方式恢复植被。采取生态恢复措施以后,站址范围内可绿化面积植被恢复率达到100%。站址区域内的场地平整和基础开挖等活动可能对区域内的地形、地貌产生一定影响,对随着施工的结束,这种影响将消失。g)自然景观变电站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对周围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随着变电站施工结束,站前区、进站道路和站址周围植被将得到恢复。一定程度上,美化了站区内和站区周围的环境。污染特性分析工频电场特性分析输电线路在周围空间产生工频电场,因交流电频率极低,具有如下静电场的一些特性:a)电场强度大小与输电线相对于大地的电压成正比。b)电场中的导电物体(如建筑物、树林等)会使电场严重畸变,从而产生一些屏蔽作用。工频磁场特性分析a)工频磁场强度的大小仅与电流大小有关,而与电压无关。b)50Hz的工频磁场能很容易穿透大多数的物体(如建筑物或人),且不受这些物体的干扰。c)从理论上讲,由于三相交流输电线中各相电流的有效值相等、相位互差1200,所以在距输电线较远处产生的工频磁场相互抵消,近似为零。电晕特性分析当导线表面的电场强度超过空气击穿强度时,就会产生电晕放电。高压输电线路产生的无线电干扰来源主要包括:导线表面电晕放电、绝缘子电晕、火花放电以及接触不良和触点松动产生的火花放电等。其中前两类干扰通常是沿线分布,是长期存在的。后一类干扰通常是局部的和短暂出现的,对于中等电压的木横担或全木杆线路,这类干扰产生较为频繁,对于水泥杆和铁塔,由接触不良产生的干扰相对较少。噪声特性分析高压输电线路发生电晕时在电极周围可以看到光亮,并伴有咝咝声。它随输电电压等级的提高而增大,防止可听噪声是其线路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本工程变电站在运行期间产生的噪声污染主要包括电磁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及机械噪声等。项目所在地区环境概况环境空气现状本工程输电线路所经地区多为城郊和农村。沿途各市、区、县的环境质量现状基本相同。环境空气质量基本可满足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线路沿途大部分为农村村屯,无大的工业污染源。水环境现状本工程输电线路沿线分布的河流主要有辉河、哈拉哈河、洮儿河等。其中辉河、哈拉哈河均为Ⅱ类水体,水质状况良好,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类标准要求;洮儿河为Ⅲ类水体,水质状况良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要求。噪声环境质量现状噪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a)输电线路由表4-2可知,工程沿线各监测点位昼间噪声范围在35.1~43.2dB(A)之间,夜间的噪声范围在35.0~42.8dB(A)之间,噪声水平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限值(昼间:55dB(A),夜间:45dB(A))要求。b)变电站扩建伊敏换流站周围监测点昼间噪声现状监测值在42.7~47.9dB(A)之间,夜间在41.4~46.3dB(A)之间;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限值(昼间:65dB(A),夜间:55dB(A))要求。扩建乌兰浩特变电站周围监测点昼间噪声现状监测值在34.1~37.8dB(A)之间,夜间在33.2~35.4dB(A)之间;新建兴安开关站周围监测点昼间噪声现状监测值在41.3~42.4dB(A)之间,夜间在41.0~41.9dB(A)之间。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昼间:60dB(A),夜间:50dB(A))要求。工频电、磁场及无线电干扰环境现状a)工频电磁场各环境敏感点处工频电场强度范围在0.0023~0.0122kV/m之间,工频磁感应强度综合值范围在0.2×10-4~0.3×10-4mT之间。扩建伊敏换流站工频电场强度在0.0046~3.6094kV/m之间,其中1-5#和1-6#点现状监测值较大,是由于距离站外500kV输电线路较近,受其影响所致。工频磁感应强度综合值范围在0.3×10-4~26.7×10-4mT之间。扩建乌兰浩特变电站工频电场强度在0.0021~0.6329kV/m,工频磁感应强度综合值范围在0.1×10-4~1.7×10-4mT之间。新建兴安开关站工频电场强度均为0.0058~0.0062kV/m,工频磁感应强度综合值均为0.2×10-4mT。b)无线电干扰0.5MHz频率下的无线电干扰测值为30.0~32.2dB(μV/m)。扩建伊敏换流站0.5MHz频率下变电站周围无线电干扰测量值在33.6~39.7dB(μV/m)范围内。扩建乌兰浩特变电站0.5MHz频率下变电站周围无线电干扰测量值在30.3~36.9dB(μV/m)范围内。新建兴安开关站0.5MHz频率下变电站周围无线电干扰测量值在31.7~33.8dB(μV/m)范围内。生态环境现状植物资源本工程沿线的植被主要由农业植被、草原植被及森林植被组成,在调查范围内,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动物资源线路所经地区经现场踏勘,未发现大群动物繁衍、栖息场所。另根据对线路所经地区林业部门调查结果,项目经地的杜拉尔自然保护区段可能为东亚鸟类迁徙通道,其它段无鸟类迁徙通道。本工程沿线受保护的动植物及分布本工程线路沿线主要的动物有黄羊、野兔及家燕等,植物主要有松树、杨树、杂草及农田(包括水稻、玉米及大豆)等,无国家明文规定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工程施工过程时减少开挖土石方量以及树木的砍伐,减少建筑垃圾量的产生,及时清除多余的土方和石料,严禁就地倾倒覆压植被,并按原有植被种类进行植树,以使其恢复原有生态状态。另外,施工中主要是局部区域可能产生的爆破声、施工机械噪声,将破坏动物繁衍、栖息场所生态环境,但其影响时间短暂,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为间断性、暂时性的,待施工完毕后,该建设区域仍可恢复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场所。本工程建设对当地的动物种群结构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评价范围a)电磁环境输电线路:线路走廊两侧30m带状区域(即距边导线外50m的带状区域)。变电站:站址围墙外500m的区域。换流站:站址围墙外50m的区域,并根据环境保护目标适当扩大。b)无线电干扰输电线路:走廊两侧2000m带状区域,重点评价边导线外100m带状区域。换流站、变电站:站址围墙外2000m区域,重点评价站址围墙外100m区域。c)噪声输电线路:线路走廊两侧30m带状区域(即距边导线外50m的带状区域)。变电站:厂界噪声评价范围为围墙外1m的站界处。环境噪声评价范围为站界外200m的区域。换流站:厂界噪声评价范围为围墙外1m的站界处。环境噪声评价范围为站界外500md)生态环境输电线路:线路中轴线两侧各500m的区域,杜拉尔自然保护区段输电线路中轴线两侧各1000m的区域。换流站、变电站:站址周围1000m的区域。水土保持主要为输电线路和变电站永久占地、临时占地等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本工程评价范围图详见图2-1。环境敏感区域及环境保护目标本评价调查了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的情况,重点关注了线路两侧300m和变电站站址周围500m范围内的村落及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环评中选取了有代表性的部分村庄作为环境现状监测点。主要环境保护对象见表2-1、2-2。典型的环境敏感点分布见图2-2本工程沿线生态类环境保护目标表1-6序号名称级别行政区域保护对象面积(hm2)相对本线路外边相导线的最近距离1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呼伦贝尔市珍禽、湿地、草原346848SW10002内蒙古杜拉尔自然保护区自治区级兴安盟阿尔山市天然次生林、湿地、森林草地生态系统38567穿越实验区,穿越长度约2×9.5km3内蒙古阿尔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兴安盟阿尔山市保护稀有、独特、典型及价值极高的地质遗迹等8069穿越玫瑰峰园区,穿越长度约2×6km本工程沿线居民类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表1-7序号行政区敏感点名称房屋结构与地形现与本工程的位置关系拆迁后与本工程的位置关系与已有(或规划)的并行线路关系功能环境影响因子一、伊敏换流站~兴安开关站段线路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苏木伊敏嘎查一层,平房;平原E200~1200m无拆迁居民点、约316人E、B、RI、N兴安盟阿尔山市杜拉尔自然区保护区/穿越实验区长度约2×9.5km/位于已建的±500kV乎辽直流线路西侧/生态环境兴安盟阿尔山市阿尔山国家地质公园/穿越玫瑰峰园区长度约2×6km/位于已建的±500kV乎辽直流线路西侧/生态环境二、兴安开关站~乌兰浩特变电站段线路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索伦镇丰林嘎查3队一层,平房;丘陵N0~800mN60~800m居民点、约450人E、B、RI、N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德伯斯镇合兴屯一层,平房;平原NE0~600mE45~60居民点、约680人E、B、RI、N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德伯斯镇宝地嘎查一层,平房;平原NE60~1430m无拆迁居民点、约908人E、B、RI、N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察尔森镇苏金嘎查一层,平房;平原NE0~1050mNE38~1050m居民点、约680人E、B、RI、N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察尔森镇白音嘎查一层,平房;平原NE0~1NE40~1居民点、约550人E、B、RI、N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胡力斯坦一层,平房;平原SW250~500m无拆迁居民点、约1210人RI注:表中“E”表示工频电场强度、“B”表示工频磁感应强度、“RI”表示无线电干扰、“N”表示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输电线路a)工频电场对地距离为11m时,距线路中心水平投影距离0~60米范围内,工频电场强度范围为0.247~9.949kV/m,最大值出现在边相导线下方,低于10kV/m评价标准。对于直线塔ZB1(ZBC1)、ZB2(ZBC2)和ZB3(ZBC3),在距线路边相导线外侧分别为12.72m、12.88m和13.05m以外的区域小于4kV/m评价标准。对于转角塔J1(JC1)和J2(JC2),在距线路边相导线外侧分别为12.38对地距离为14m时,距线路中心水平投影距离0~60米范围内,工频电场强度范围为0.296~6.794kV/m,最大值出现在边相导线下方,低于10kV/m评价标准。对于直线塔ZB1(ZBC1)、ZB2(ZBC2)和ZB3(ZBC3),在距线路边相导线外侧分别为11.68m、11.92m和12.18m以外的区域小于4kV/m评价标准。对于转角塔J1(JC1)和J2(JC2),在距线路边相导线外侧分别为11.14mb)工频磁场运行电流分别为2100A、1500A时,地面1.5m处的工频磁感应强度预测值变化不大。直线塔对环境产生的工频磁感应强度稍大些,最大值出现在距线路中心处,对地距离为11m时,最大值分别为0.070mT和0.050mT,对地距离为14m时,最大值分别为0.061mT和0.043mT,低于0.1mT评价标准。随着距离的增加,磁感应强度越来越弱。c)无线电干扰环境影响评价单回路不同塔型线路下无线电干扰水平,转角塔J1(JC1)型线路边导线对地投影20m处无线电干扰最大,对地距离为11m和14m时,预测值分别为49.8dB(μV/m)和48.6dB(μV/m),均低于55dB(μV/m)评价标准。变电站a)换流站类比测量1)直流侧无线电干扰:由表4-1可知,频率为0.5MHz,距换流站围墙20m处无线电干扰测量值为43.9dB(μV/m),低于55dB(μV/m)评价标准。合成场强:由表4-2可知,在三个测试路径上测得的合成场强最大值16.69kV/m,低于30kV/m评价标准。离子流密度:由表4-3可知,在三个测试路径上测得的离子流密度最大值51.6nA/m2,低于100nA/m2评价标准。直流磁场:由表4-4可知,在三个测试路径上测得磁场强度最大值的每个测点的四个方向均进行了测量,最大值为0.0408mT,低于评价标准10mT。2)交流侧无线电干扰:由表4-5可知,频率为0.5MHz,换流站交流侧无线电干扰测量值在距围墙20m无线电干扰值为52.4dB(μV/m),低于55dB评价标准。工频电场:工频电场垂直分量最大值出现在距围墙外5m处,为1.61kV/m,低于评价标准4kV/m。工频磁场:工频磁场水平分量最大值为0.13×10-3mT,垂直分量最大值为0.28×10-3mT,低于评价标准0.1mT。b)变电站类比测量根据类比监测结果,500kV徐家变电站围墙四周1.5m处范围为0.02kV/m~0.35kV/m,均满足4kV/m标准要求。进线处围墙外1m至255m以内,地面处工频电场强度范围为0.01kV/m~0.66kV/m,地面1.5m处工频电场强度范围为0.01kV/m~0.84500kV徐家变电站围墙四周工频磁感应强度综合值范围在1.77×10-4mT~1.183×10-5mT之间,低于0.1mT的评价标准。又由表5-26可知,500kV徐家变电站外地表面磁场强度综合值范围在0.7×10-4mT~1.526×10-5mT之间,地面1.5m处磁场强度综合值范围在0.76×10-4mT~1.612×10-5mT之间,低于0.1mT的评价标准。在徐家变电站围墙四周,0.5MHz的无线电干扰水平范围为20.7~33.6dB(μV/m)。由表5-27可知,徐家变电站进线围墙方向,0.5MHz的无线电干扰水平范围为19.7~30.2dB(μV/m),其中围墙外20m处无线电干扰水平为20.5dB(μV/m),低于55dB(μV/m)的评价标准。由类比结果可以看出,徐家变电站运行时,产生的电磁辐射水平均低于规范规定的标准限值,无线电干扰水平变化不大。因此本工程扩建伊敏换流站、新建乌兰浩特变电站、兴安开关站投运后对环境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及无线电干扰水平远低于评价标准限值。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输电线路本工程线路边相导线50m以外噪声贡献值已较小,接近背景值,边相导线线下0~50m范围内噪声贡献值在31.10~38.03dB(A)之间。输电线路沿线敏感点处噪声预测昼间值在36.0~43.3dB(A)之间,夜间值在35.4~42.9dB(A)之间,各点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限值要求。变电站1)扩建伊敏换流站噪声预测结果分析评价扩建伊敏换流站设备噪声在站界处的贡献值与现状实测结果叠加后,昼间值为43.5~49.4dB(A),夜间值为42.5~48.5dB(A),均低于《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限值。2)扩建乌兰浩特变电站噪声预测结果分析评价由于乌兰浩特变电站未完全投入运行,一期工程的1组高抗亦未建设。本评价进行噪声预测时,从对环境最不利角度出发,将本期规模与前期规模结合一并预测。设备噪声在站界处的贡献值与现状实测结果叠加后,昼间值范围为39.7~61.0dB(A),夜间值范围为38.5~61.0dB(A)。除南侧2-2#、北侧2-5#昼间值和夜间值及东侧2-4#点夜间值外,其他值均低于《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限值。乌兰浩特变夜间值最大超标11dB(A),超标距离约15m,由于高压电抗器距离围墙较近,对噪声贡献值较大,造成上述点位噪声夜间超标。乌兰浩特变电站周围500m范围内无噪声敏感点,不扰民。乌兰浩特变电站厂界四周已均按100m内设置噪声防护距离,保证此区域内不再建设居住、机关、医院及学校等噪声敏感功能区的建设,避免变电站噪声对外界环境造成影响。3)新建兴安开关站噪声预测结果分析评价新建兴安开关站设备噪声在站界处的贡献值与现状实测结果叠加后,昼间值范围为43.3~62.0dB(A),夜间值范围为42.9~62.0dB(A)。除南侧噪声预测值低于《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限值外,其余三侧均超标。最大超标12dB(A),超标距离约17m,由于高压电抗器距离围墙较近,对噪声贡献值较大,造成上述点位噪声夜间超标。兴安开关站周围500m范围内无噪声敏感点,不扰民。从总平面布置和本期工程的500kV线路出线分析,东西两侧超标区域均处于出线区域和出线走廊范围内,可不设定噪声防护控制区。需在兴安开关站围墙外100m水环境影响预测本工程输电线路运行期间无废水产生,对水环境无影响。变电站运行期间会产生少量生活污水和事故油污水,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工作人员的粪便污水和洗涤废水等。事故油污水主要是来自变压器发生事故时产生的少量变压器油污水。1)扩建变电站伊敏换流站、乌兰浩特变电站本期扩建后人员均无变化,生活污水量无新增,生活污水维持原有处理方式可行。伊敏换流站、乌兰浩特变电站本期扩建均不新增主变,事故油维持原有处理方式可行。2)新建变电站本工程新建兴安开关站本期无运行人员,仅有1~2名值班人员,运行期间产生生活污水量较小,水质简单。生活污水经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进入容积为100m3的贮水池,夏季有部分用于绿化,其余部分和冬季废水进入贮水池,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掏,不外排兴安开关站站内各设置污油排蓄系统一套,包括一座容积约为100m3的事故集油池,因此,本项工程投运后不会对地表水环境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本工程占用农田14.73hm2,损失生物量94.86t;占用草地111hm2,损失生物量388.50t;占用林地70.46hm2,损失生物量845.52t;占用未利用土地(按荒草、灌丛计)18.57hm2,损失生物量65t。评价范围内,土地总计占用了214.76hm2,占评价范围内植物面积43402hm2的0.49%。总计损失生物量1393.87t/a,相当于评价区域434.02km2内每年减少生物量32kg/hm2)项目建成后,该景观生态体系受到的影响相当弱,其生态特征不会发生改变,体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生态承载力。3)项目建设对动物产生较弱的影响,将小范围改变野生动物的栖息和活动场所,这种影响在项目运行后,随着动物对环境的逐渐适应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只有在偶然情况下会发生影响。因此,这种影响是近期的、可逆的影响。4)本项目线路穿越杜拉尔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阿尔山国家地质公园玫瑰峰园区,采取减缓措施后,项目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较小。除对占地、破坏植被进行补偿外,还要对保护区进行生态补偿(补偿标准可由建设单位与保护区管理部门协商确定),以切实提高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管护能力。5)施工期破坏杜拉尔自然保护区植被面积约3.53hm2,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0.009%;破坏玫瑰峰园区植被面积约5.20hm2,约占玫瑰峰园区总面积的0.06%,施工结束后经人工抚育,临时占地植被资源可以得到恢复,因此不会对保护区内草原及森林资源产生明显不利影响。施工机械噪声影响范围较小,影响程度较轻,不会对保护区野生动物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6)本工程运行期不会对杜拉尔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产生影响。不会对陆地野生动物造成阻隔,鸟类飞行高度一般都高于铁塔,亦很少造成撞塔、撞线事件发生。7)项目建设期和运行后,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通过加强管理、征地补偿、提高保护区管理能力、开展观测、绿化等措施可以将这些影响降到最低。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角度,不存在制约工程建设的因素,项目建设可行。内蒙伊敏换流站至乌兰浩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保护对策措施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大气污染物防治保护措施a)加强文明施工,对土建施工场地采取围挡、遮盖等措施。尽量采用封闭堆料场,如条件不允许,要采用蓬布遮盖,以防粉尘飞扬。弃土、弃碴应及时外运,并加以湿润,减少二次扬尘污染。b)施工完成后对施工场地及清理和平整,根据场地功能进行绿化、铺设道路等,保证地面无土面裸露。c)定期洒水避免扬尘,大风干燥天气施工时,每天洒水不得少于3次。施工期水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措施对各类施工场地的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加强管理,防止它们的无组织排放。施工废水可利用临时贮水设施(如水箱)收集,经沉淀后,回用或用于洒水降尘。施工租用附近现有民房,生活污水利用原有处理设施收集后用于农肥。施工噪声防治保护措施施工时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设备,有效缩小施工期噪声影响范围等。变电站施工期间应该加强施工管理,各施工机械应明确施工时段。夜间禁止使用打桩机、推土机、压路机、卷扬机等使周围环境敏感点声环境超过相关标准的施工机械。同时,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固定声源应尽量布置于围墙内角落里,以降低影响。施工期间还应与周围居民做好沟通工作,张贴布告。确需在夜间施工时,必须经当地有关部门审批同意。其他线路施工、架设时应尽可能少影响公路和铁路交通。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输电线路环境保护措施a)电磁环境影响防护措施1)线路架设高度及电磁场控制优化了输电线路的导线特性,如提高表面光洁度等,从而减小电晕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对环境的影响。根据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本工程设计中遵循以下原则:在最大弧垂情况下,导线经居民区时对地面最小距离为14m,导线经非居民区时对地面最小距离为11m。两边导线外侧5m以内的房屋为被跨越房屋,将予以拆除,两边导线5m以外的房屋导线最大风偏时,对房屋的净空距离不小于8.5m,对住人房屋处离地1.52)线路交叉跨越本工程线路在交叉跨越铁路(在建两伊铁路、白阿铁路)、公路(G111、S203)、不通航河流(辉河、洮儿河、哈拉哈河)及其它输电线路时,分别按有关设计规程、规定的要求,在交叉跨越段留出充裕的净高,以控制地面最大场强,使线路运行时产生的电场强度对交叉跨越对象无影响。3)线路通过林区时设计原则本工程线路不得不经过林区时,导线与树木(考虑自然生长高度)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7m。4)线下劳作人员的保护措施●加强广泛的环境保护及电磁环境影响宣传,消除公众的恐惧心理,同时教导公众在线路走廊内进行农业活动时,不要长时间进行,不要在线路走廊内及铁塔下休息。●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警告公众不要在线路走廊内及铁塔下进行长时间的生产或社会活动。●建议公众在进行农业耕作时,要尽量在晴好天气下进行,避免在阴雨天气进行生产活动。●在线路走廊内进行生产活动时要穿胶鞋,同时尽量避免使用带铁柄的生产农具。●对于非居住的一般性区域,如农田等区域,电场强度不得超过10kV/m,如超过,应加高架线高度或采取其他屏蔽措施。b)输电线路电磁污染防治本工程采用常规同塔双回路与两回常规型单回路相结合的架设方案,与仅采用常规同塔双回路相比,提高了安全运行的可靠性,节约了工程投资;较完全采用两回常规型单回路方案,具有节约占地、电磁环境影响小节约线路走廊宽度等优点。尤其是在杜拉尔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采用同塔双回路架设,减少了在该自然保护区内土地面积的占用和植被的破坏,进而减小了本工程对该自然保护区的影响。本线路在设备定货时要求导线、母线、均压环、管母线终端球和其它金具等提高加工工艺,防止尖端放电和起电晕,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和相导线结构,采用粗导线,降低无线电干扰水平,满足在晴好天气条件下、频率为0.5MHz时距边导线投影线20m处的无线电干扰水平不大于55dB(μV/m)的要求。c)防噪措施1)选择光滑、不带毛刺的导线,减少电晕放电产生的噪声。2)控制居民区至线路边导线的水平间距。变电站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a)电磁环境影响防治措施1)合理设计并保证设备及配件加工精良伊敏换流站、乌兰浩特变及兴安开关站所选设备的金属附件,如吊夹、保护环、保护角、垫片和接头等,在设计时已考虑确定合理的外形和尺寸,以避免出现高电位梯度点。所有的边、角都应挫圆,螺栓头也应打圆或屏蔽,避免存在尖角和凸出物。特别是在出现最大电压梯度的地方,金属附件上的保护电镀层应确保光滑。2)控制绝缘子表面放电使用设计合理的绝缘子,要特别关注绝缘子的几何形状以及关键部位材料的特性,尽量使用能改善绝缘子表面或沿绝缘子串电压分布的保护装置。3)减少因接触不良而产生的火花放电在安装高压设备时,保证所有的固定螺栓都可靠拧紧,导电元件尽可能接地或连接导线电位以减少接触不良引起的火花放电。4)站区布置和进出线方案在两变电站站区围墙内建设绿化带,以屏蔽和吸收电磁干扰。禁止在输变电设施防护区内建设、搭建民居。两变电站附近高压危险区域设置相应警告牌。b)防噪措施1)控制变电站声源的噪声水平,对产生噪声的电气设备在设备招标时提出限值要求。2)对变电站内噪声敏感的建筑部位(主控室、值班休息室、办公室等),在设计中采取有效措施。3)合理进行站区绿化,以达到降噪效果。4)将新建兴安开关站站界外100m范围设置为噪声防护区,保证此范围内不再新建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噪声敏感目标5)主变位于场地中央,距离围墙较远有利于噪声衰减。6)高抗设备因其用途,只能设置在进出线侧,本工程将高抗设备设置在变电站围墙范围内,围墙对噪音传播有一定阻隔和衰减作用。7)在主变南北两侧、高抗东西两侧分别设置防火墙,具有降噪作用。8)全站选择低噪设备。c)污水处理措施1)生活污水处理措施本工程新建的兴安开关站在设计中考虑设置一套污水地埋式处理装置。生活污水经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进入容积为100m3伊敏换流站、乌兰浩特变电站本期扩建后人员无变化,生活污水量无新增,生活污水维持原设计处理方式可行。2)事故油污水处理措施变电站的变压器为了绝缘和冷却的需要,其外壳内装有大量变压器油,一般只有发生事故时才会排油。在新建兴安开关站内设置污油排蓄系统一套,包括一座容积约为100m3的事故集油池,高抗下各设置容积为50m3的事故油坑,铺一卵石层,四周设有排油槽并与集油池相连,考虑万一扩建的伊敏换流站、乌兰浩特变电站内均设有事故油池及油坑,收集可能发生事故时的变压器油,由于本次扩建工程,不改变原有变电站的主变容量,现有事故油池容量能够满足事故排油时的要求,因此本期工程中不再新建事故油池。事故时,所有排油或漏油的油水将渗过卵石层并通过排油槽到达集油池,由有资质的部门回收处置。d)绿化措施工程建成后,变电站建设区域采取固化硬化或绿化措施,使因工程建设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逐步消失。伊敏换流站对扩建区域采取绿化措施。兴安开关站、乌兰浩特变电站全面采用碎石铺设,绿化主要以站前区为主,另外站内道路两侧、空地及围墙内种植灌木及草种,美化环境。生态影响的防护措施与恢复方案施工方式施工期开挖塔基、安装铁塔时要清除地表的部分植物,会造成对植被的破坏。施工活动对地表土壤结构会造成一定的破坏,如临时堆土、砂石料的堆放,施工人员的施工操作都会破坏原来的土壤结构,造成植物生长地的生境改变。施工活动将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为尽量减少线路施工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设计中采取了如下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1)基础施工和铁塔组立阶段在基础施工阶段,基面土方开挖时,施工单位要注意铁塔不等高高低腿及加高主柱的配置情况,结合现场实际地形慎重进行,不可冒然大开挖。开挖基面时,上坡边坡一次按规定放足,避免在立塔完成后进行二次放坡。当高度差超过3m时,注意内边坡保护,尽量少挖土方,当内边坡放坡不足时,需砌挡土墙。基础施工时,应尽量缩短基坑暴露时间,一般应随挖随浇基础,同时做好基面及基坑排水工作,保证塔位和基坑不积水。对于岩石嵌固基础及全掏挖基础的基坑开挖,采用人工开挖或分层定向爆破,以及人工开挖和爆破二者相结合的方式,不能采用大开挖、大爆破的方式,以保证塔基及附近岩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河滩中进行跨越直线塔施工时应选择在冬季,要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活污水和施工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并运送到妥善地方进行处理。要特别注意施工现场中油水的控制,防止油水污染河滩和冰面,要收集油水污染的河滩土及冰面,并做妥善处理。在施工期选用先进的施工手段,按设计要求施工,减少开挖土石方量以及树木的砍伐,减少建筑垃圾量的产生,及时清除多余的土方和砂石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