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古人谈读书25古人谈读书1人物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人物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2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程朱理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周易读本》《楚辞集注》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3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知识锦囊《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41.会认“耻、矣”等4个生字,会写“耻、诲”等5个生字,理解“不耻下问、诲人不倦”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3.从文中总结相应的读书方法,并学会运用到日常的读书学习中。教学目标1.会认“耻、矣”等4个生字,会写“耻、诲”等5个生字,理解5耻矣岂chǐyǐqǐ会认字识zhì耻矣岂chǐyǐqǐ会认字识zhì6耻chǐ音序:C结构:左右偏旁:耳笔画数:10组词:耻辱不耻下问笔顺:会写字耻chǐ音序:C结构:左右偏旁:耳笔画数:10组词:耻辱7诲huì音序:H结构:左右偏旁:讠笔画数:9组词:教诲诲人不倦笔顺:诲huì音序:H结构:左右偏旁:讠笔画数:9组词:教诲诲8谓wèi音序:W结构:左右偏旁:讠笔画数:11组词:称谓无所谓笔顺:谓wèi音序:W结构:左右偏旁:讠笔画数:11组词:称谓9诵sòng音序:S结构:左右偏旁:讠笔画数:9组词:诵读朗诵笔顺:诵sòng音序:S结构:左右偏旁:讠笔画数:9组词:诵读10岂qǐ音序:Q结构:上下偏旁:山笔画数:6组词:岂止岂敢岂有此理笔顺:岂qǐ音序:Q结构:上下偏旁:山笔画数:6组词:岂止岂敢11课文解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前面四个“知”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
“知”同“智”,是智慧的意思。【为】是。注释课文解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前面四个“知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翻译知道就13课文解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此处指聪敏。
【好】喜好。【耻】以……为耻。【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注释课文解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此处指聪敏。【好1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翻译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翻译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1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这里读作zhì,记住的意思。【厌】满足。【诲】教诲。【倦】倦怠。注释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识】这里读作zhì,记住的1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翻译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翻译把所学的17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知】知识。【好】喜好,喜爱。【敏】此处指勤勉。注释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知】知识。【好】喜好18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翻译
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翻译我并19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翻译
学习知识好像追赶不上那样,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及:追赶失:丢掉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翻译学习知识好像追赶不上20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翻译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不睡觉,天天思考,没什么用处,不如学习(收获多)。尝:曾经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翻译21讨论交流221.从《论语》中的6个句子中,你知道了哪些读书的道理呢?2.在你的周围,有这样去做的人吗?和大家分享一下吧。讨论交流221.从《论语》中的6个句子中,你知道了哪些读书的课文解读注释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谓】说。【此】这里。【漫浪】随意。【决】一定。【急】要紧,重要。【岂】难道。课文解读注释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23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24讨论交流25同学们觉得朱熹的话有道理吗?我们今后又应该怎样读书呢?讨论交流25同学们觉得朱熹的话有道理吗?拓展延伸26
除了文中有关读书的看法之外,你还知道古代哪些人对读书有独到的见解呢?拓展延伸26除了文中有关读书的看法之外,你还知道古代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3.书读百遍,而义自见。
——陈寿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课后作业课外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者关于读书的名言。1学了这一课后,请大家写写对于读书的看法或者自己的读书体会。2课后作业课外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者关于读书的名言。1学了这一归纳总结、拓展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归纳总结、拓展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9
上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悟?与同学相互交流讨论。课后研讨上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悟?与同学相互30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毛泽东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31课后作业1.
从课后习题中选取;2.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课后作业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32演示完毕感谢聆听演示完毕感谢聆听3325古人谈读书25古人谈读书34人物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人物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35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程朱理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周易读本》《楚辞集注》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36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知识锦囊《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371.会认“耻、矣”等4个生字,会写“耻、诲”等5个生字,理解“不耻下问、诲人不倦”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3.从文中总结相应的读书方法,并学会运用到日常的读书学习中。教学目标1.会认“耻、矣”等4个生字,会写“耻、诲”等5个生字,理解38耻矣岂chǐyǐqǐ会认字识zhì耻矣岂chǐyǐqǐ会认字识zhì39耻chǐ音序:C结构:左右偏旁:耳笔画数:10组词:耻辱不耻下问笔顺:会写字耻chǐ音序:C结构:左右偏旁:耳笔画数:10组词:耻辱40诲huì音序:H结构:左右偏旁:讠笔画数:9组词:教诲诲人不倦笔顺:诲huì音序:H结构:左右偏旁:讠笔画数:9组词:教诲诲41谓wèi音序:W结构:左右偏旁:讠笔画数:11组词:称谓无所谓笔顺:谓wèi音序:W结构:左右偏旁:讠笔画数:11组词:称谓42诵sòng音序:S结构:左右偏旁:讠笔画数:9组词:诵读朗诵笔顺:诵sòng音序:S结构:左右偏旁:讠笔画数:9组词:诵读43岂qǐ音序:Q结构:上下偏旁:山笔画数:6组词:岂止岂敢岂有此理笔顺:岂qǐ音序:Q结构:上下偏旁:山笔画数:6组词:岂止岂敢44课文解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前面四个“知”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
“知”同“智”,是智慧的意思。【为】是。注释课文解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前面四个“知4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翻译知道就46课文解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此处指聪敏。
【好】喜好。【耻】以……为耻。【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注释课文解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此处指聪敏。【好4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翻译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翻译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4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这里读作zhì,记住的意思。【厌】满足。【诲】教诲。【倦】倦怠。注释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识】这里读作zhì,记住的4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翻译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翻译把所学的50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知】知识。【好】喜好,喜爱。【敏】此处指勤勉。注释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知】知识。【好】喜好5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翻译
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翻译我并52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翻译
学习知识好像追赶不上那样,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及:追赶失:丢掉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翻译学习知识好像追赶不上53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翻译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不睡觉,天天思考,没什么用处,不如学习(收获多)。尝:曾经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翻译54讨论交流551.从《论语》中的6个句子中,你知道了哪些读书的道理呢?2.在你的周围,有这样去做的人吗?和大家分享一下吧。讨论交流221.从《论语》中的6个句子中,你知道了哪些读书的课文解读注释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谓】说。【此】这里。【漫浪】随意。【决】一定。【急】要紧,重要。【岂】难道。课文解读注释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56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我曾经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03月四川自贡市沿滩区就业创业促进中心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公共服务岗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运载火箭振动试验塔项目安全评估报告
- 信阳学院《渗流力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审计学原理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省普宁市华侨中学2024-2025学年高考最后冲刺模拟(一)历史试题含解析
- 南华大学船山学院《基础泰语(四)》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大学《汉语语法研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术规范和论文写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万能杆件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甘肃省兰州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暑期作业反馈(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三)(含答案)
- (正式版)SHT 3046-2024 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设计规范
- 志愿服务证明(多模板)
- 幼儿园《角色游戏》课件
- 先心病的护理课件
- 近视眼的防控课件
- 抖音直播运营团队薪酬绩效考核管理方案(直播带货团队薪酬绩效提成方案)
- 压电陶瓷精品课件
- 教学课件·植物组织培养
-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8-人之初市级优质课课件
- 基于仿真的轴承动力学分析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