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完美版课件1_第1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完美版课件1_第2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完美版课件1_第3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完美版课件1_第4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完美版课件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第一页,共40页。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一页,共40页。第二页,共40页。第二页,共40页。必备素养形成知识点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任务驱动·基础认知】

任务驱动:印欧人,是今天欧洲人和印度人的共同祖先,因没有掌握农业种植技术,寻找食物成为古印欧人的第一生存目标,而游牧和迁徙则成了印欧人最显著的特征。那么,印欧人早期迁徙的情况是怎样的?又对人类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第三页,共40页。必备素养形成知识点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第一、文明概况1.起源:可能起源于_________。2.概况:印欧人是游牧民,驯养了马匹,制造了_________。二、早期迁徙1.开始时间:公元前2千纪初。2.迁徙方向: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3.迁徙结果:(1)凭借武力上的优势,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2)形成了赫梯人、_______、希腊人和雅利安人。东欧平原马拉战车波斯人第四页,共40页。一、文明概况东欧平原马拉战车波斯人第四页,共40页。三、早期区域文化1.赫梯文明:时间概况公元前17世纪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多次入侵两河流域,一度占领_________,蚕食埃及在西亚地区的土地公元前14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疆域从小亚细亚延伸到_________,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公元前13世纪末因陷入内战逐渐衰落巴比伦城巴勒斯坦第五页,共40页。三、早期区域文化时间概况公元前17世纪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2.波斯文明:崛起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②地点:_________发展①征服了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到___________北部,包括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②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③数次入侵_____影响西亚和_____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伊朗高原巴尔干半岛希腊北非第六页,共40页。2.波斯文明:崛起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②地点:______3.希腊文明:形成①时间:公元_______年左右;②方式: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成就①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②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地位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前2000第七页,共40页。3.希腊文明:形成①时间:公元_______年左右;②方式:4.雅利安文明:背景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把马和___等带到印度概况公元前600年左右,南亚地区陆续兴起一系列国家,印度历史进入_________特点种姓制度和_____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影响对周边地区特别是_______产生重大影响列国时代铁佛教东南亚第八页,共40页。4.雅利安文明:背景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把马【素养迁移·核心探究】探究印欧人的早期迁徙

【情境一】观察下图——“印欧人的迁徙”第九页,共40页。【素养迁移·核心探究】第九页,共40页。【思维交互1】

印欧人的发源地可能在哪里?促使印欧人迁徙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迁徙对亚洲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史料实证、唯物史观)提示:发源地:东欧平原。根本原因:印欧人是游牧民,缺少粮食,需要对外寻找食物。影响:在亚洲发展成为雅利安人和波斯人,推动了印度文明和波斯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第十页,共40页。【思维交互1】印欧人的发源地可能在哪里?促使印欧人迁徙的根【情境二】

雅利安人越过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来到印度河流域,开始了对古印度的征服。他们遇到了当地土著达罗毗荼人的顽强抵抗,经过约6个世纪的漫长斗争,雅利安人最终把大量土著达罗毗荼人赶走,剩下的则变成了印度—雅利安人的奴隶。【思维交互2】雅利安人对古印度的征服开始于什么时间?印度—雅利安人创造了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提示:时间:公元前1500年左右。典籍:《梨俱吠陀》《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等。第十一页,共40页。【情境二】雅利安人越过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来到印度河流域,开【情境三】赫梯人是西亚地区乃至全球最早发明冶铁技术和使用铁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进入铁器时代的民族。赫梯王把铁视为专利,不许外传,以至于铁贵如黄金,其价格竟是黄铜的60倍。赫梯人的铁兵器曾使埃及等国为之胆寒。赫梯人打击敌人最有效的武器是战车;在战场上,他们驱赶披着铁甲的马拉战车冲锋陷阵,所向披靡。【思维交互3】马拉战车广泛使用于什么时间?铁器的推广和使用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时空观念、唯物史观)提示:马拉战车在公元前2千纪后期广泛使用。影响: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文化的发展。第十二页,共40页。【情境三】赫梯人是西亚地区乃至全球最早发明冶铁技术和使用铁器【史论生成】印欧人的大迁徙1.背景:(1)印欧人的栖息地草原退化,河流冰封,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南下去低纬度的地区寻求生存之道。

(2)印欧人发明了轮式马车,又驯化了野马,马车也由人力逐渐被马拉代替,为大迁徙准备了技术条件。第十三页,共40页。【史论生成】第十三页,共40页。2.路线:(1)东南分支:这部分南下高加索山脉的印欧人,被亚述人称为“古提人”,大约在公元前2300年,迁徙到了伊朗高原,进入西亚区域。

(2)向南分支:这部分印欧人被称为“赫梯人”,公元前3000年,来到了小亚细亚半岛,也就是土耳其境内的安纳托利亚半岛。公元前1595年前后到达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3)向西分支:这部分主要来自东欧平原,公元前2000年左右,他们穿过多瑙河,翻越喀尔巴阡山,迁徙到了巴尔干半岛,逐步扩散到今天的西欧、北欧和北美,演化为现代欧洲人。第十四页,共40页。2.路线:第十四页,共40页。(4)向东分支:这部分就是常说的雅利安人。公元前1500年,他们到了阿富汗高原以后,继续翻越兴都库什山和喜马拉雅山,来到了南亚的古印度平原。其中的一小部分,继续翻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中国的新疆和河套平原一带。还有一部分来到了伊朗高原。第十五页,共40页。(4)向东分支:这部分就是常说的雅利安人。公元前1500年【深化点拨】印欧人的大迁徙给世界文明造成的冲击与动荡深深地刻在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并深刻影响着现代文明的演化。印欧人的大迁徙所带来的文明冲击,使整个亚欧大陆在真正意义上走出了蒙昧时代,为以后人类文明向现代文明的演化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第十六页,共40页。【深化点拨】印欧人的大迁徙给世界文明造成的冲击与动荡深深地刻知识点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任务驱动·基础认知】任务驱动:从3世纪开始,亚欧大陆北部的游牧部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迁徙。那么,这次大迁徙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又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第十七页,共40页。知识点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第十七页,共一、游牧民族的分布1.背景: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中国的汉朝和西方的_____都进入强盛时期。2.地域:亚欧大陆偏北的地区。3.概况:亚洲①在中国北方,_____势力强大,不断扩张②大月氏人西迁,建立_________,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欧洲_________在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中不断南迁罗马匈奴贵霜帝国日耳曼人第十八页,共40页。一、游牧民族的分布亚洲①在中国北方,_____势力强大,不断材料的意思是:汉武帝想联合大月氏一起消灭匈奴,可是要联络大月氏,就必须经过匈奴,汉武帝招募使者,张骞去应召,出使大月氏。②_______、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渐迁徙到中原,形成北方的民族大交融通过昭君北入匈奴单于王《吉尔伽美什》 D.(2)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②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①②④ D.便在阴山下播撒这些种子,使匈奴百姓吃到了五谷之粮”可知传播了中原的农典籍:《梨俱吠陀》《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等。【情境二】据历史资料统计,战国至秦汉这一历史时期,匈奴与中原政权之间长期反复争战。在他们的压力下,亚洲西部的各游牧民族迁入欧洲东部,其中就包括斯拉夫人。4世纪,已定居东欧的匈奴人再次西迁,迫使日耳曼人大规模迁入西罗马帝国境内,最终奠定了现代欧洲民族分布的格局。古代民族关系史上居功至伟,深受各族人民的爱戴。答案:(1)历史背景:汉朝对匈奴军事战争取得胜利;匈奴呼韩邪单于为求生存而率部归附汉王朝,并入朝求亲;呼韩邪单于仰慕中原文明。魏晋时期,匈奴族刘渊入主中原,称汉高祖刘邦曾以宗女为公主嫁给匈奴冒顿单于,其子孙“冒姓刘氏”,遂定所建政权曰“汉”。罗马法促进了其他民族法文化的发展材料昭君故事最早见于《汉书·元帝纪》记载:竟宁(汉元帝年号)元年(公元【情境三】赫梯人是西亚地区乃至全球最早发明冶铁技术和使用铁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进入铁器时代的民族。政治上: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往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4)向东分支:这部分就是常说的雅利安人。【素养迁移·核心探究】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诏曰:“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既伏其亚和小亚细亚,连接东南欧、东欧、中欧、西欧和隔海相望的不列颠岛。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二、游牧民族的迁徙1.开始时间:3—6世纪。2.主要史实:区域概况中国①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_________,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②_______、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渐迁徙到中原,形成北方的民族大交融③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带去了先进的_________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欧洲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西亚①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征服西亚和北非广大地区②______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定居生活鲜卑人生产工具8世纪第十九页,共40页。材料的意思是:汉武帝想联合大月氏一起消灭匈奴,可是要联络大月三、历史影响1.政治上: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往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2.文化上:(1)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2)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第二十页,共40页。三、历史影响第二十页,共40页。【素养迁移·核心探究】探究亚欧游牧民族的大迁徙

【情境一】公元91年,亚洲东部的北匈奴人开始西迁,掀起了亚欧民族大迁徙的序幕。在他们的压力下,亚洲西部的各游牧民族迁入欧洲东部,其中就包括斯拉夫人。4世纪,已定居东欧的匈奴人再次西迁,迫使日耳曼人大规模迁入西罗马帝国境内,最终奠定了现代欧洲民族分布的格局。【思维交互1】日耳曼人不断南迁的原因有哪些?对欧洲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第二十一页,共40页。【素养迁移·核心探究】第二十一页,共40页。提示:原因:匈奴人不断西迁的压迫;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不断增多;日耳曼民族生性好战。影响: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地图和民族分布的格局,促进了西欧封建文化的产生。第二十二页,共40页。提示:原因:匈奴人不断西迁的压迫;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不断增多;【情境二】据历史资料统计,战国至秦汉这一历史时期,匈奴与中原政权之间长期反复争战。其大致规律是当北方气候温和、风调雨顺的时期,这种争战发生的次数相对较少;当北方气候寒冷、环境恶劣的时期,这种争战就明显地增多。【思维交互2】匈奴经常发动南下侵略战争的原因有哪些?如何理解战争发生次数的变化?(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提示:原因:环境变化,生活所迫;夺取生活所需物资;民族好战的天性。理解:匈奴发展游牧经济,对中原农耕经济有很大的依赖。当气候寒冷、生存环境恶劣之时,匈奴人生存受到威胁,发动南下掠夺战争的次数就会明显增多。第二十三页,共40页。【情境二】据历史资料统计,战国至秦汉这一历史时期,匈奴与中原【史论生成】公元前后亚欧大陆的民族大迁徙1.背景:农耕和游牧两大世界形成:(1)农耕世界:从亚洲东端开始,经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东南亚、南亚,到西亚和小亚细亚,连接东南欧、东欧、中欧、西欧和隔海相望的不列颠岛。这是一个偏南的弧形地带,这一地带属大河流域,气候温和雨水充足,宜于种植,便形成了农耕世界。(2)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几乎平行的偏北地区,是水草丰茂的草原地带。这一地带东起西伯利亚、蒙古草原,经中亚、里海、咸海和高加索,直到欧洲黑海北岸和喀尔巴阡山麓。这一地带适合放牧牲畜,便形成了游牧世界。第二十四页,共40页。【史论生成】第二十四页,共40页。2.概况:(1)东哥特人建立起地跨亚平宁半岛和南斯拉夫地区的东哥特王国。(2)西哥特人在法国西部领地——阿奎丹和西班牙大部分的地区建立了西哥特王国。(3)汪达尔人则在西班牙南部地区和北非建立了自己的王国。(4)日耳曼人入主西欧平原和法兰西盆地,将高卢人的领地据为己有,并且还保留着以前的领地。(5)盎格鲁—撒克逊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他们入主了不列颠岛。(6)匈奴人则毁灭了波兰和匈牙利。第二十五页,共40页。2.概况:第二十五页,共40页。3.影响:(1)改变了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历史格局,从宏观上讲,民族大迁徙的过程亦是两大世界互相融合、互相影响的过程,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2)民族大迁徙造成亚欧大陆不同文明国家历史格局的变化,此后的东方诸国和西方国家的历史面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民族大迁徙的影响。第二十六页,共40页。3.影响:第二十六页,共40页。【深化点拨】民族大迁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存在鲜明差异,这种差异在强大历史动力的作用下,必然寻求两者的统一和平衡,造成先进与落后的交流和渗透,然后形成一种新的历史平衡。第二十七页,共40页。【深化点拨】民族大迁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耕世界和游课堂素养达标1.下列关于印欧人文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 ②有较发达的农耕经济③较早地驯养了马匹 ④制造了马拉战车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解析】选A。古代印欧人是游牧民,游牧经济发达,农耕经济落后,排除含有②的选项,故选A。第二十八页,共40页。课堂素养达标1.下列关于印欧人文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2.“婆罗门可以娶三个妻子。刹帝利可以娶两个妻子。吠舍只可以从本种姓内娶一个妻子。无论几个妻子,她们生下的儿子地位都是平等的。”以上表述最有可能出自 (

)A.《大藏经》 B.《摩诃婆罗多》C.《吉尔伽美什》 D.《圣经》【解析】选B。由材料信息“婆罗门”“刹帝利”等可知,这反映的是古代印度—雅利安人的种姓制度,《摩诃婆罗多》记录了雅利安人的传说和历史,故选B。第二十九页,共40页。2.“婆罗门可以娶三个妻子。刹帝利可以娶两个妻子。吠舍只可以3.印欧人在进入西亚、西欧和北欧的广大地区后,与当地居民融合,发展成为新的居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进入小亚细亚的发展成为赫梯人B.进入伊朗高原的发展成为亚述人C.进入巴尔干半岛的发展成为希腊人D.进入西欧北部的发展成为凯尔特人【解析】选B。进入伊朗高原的印欧人发展成为了波斯人,亚述人生活在两河流域,故B错误。第三十页,共40页。3.印欧人在进入西亚、西欧和北欧的广大地区后,与当地居民融合4.魏晋时期,匈奴族刘渊入主中原,称汉高祖刘邦曾以宗女为公主嫁给匈奴冒顿单于,其子孙“冒姓刘氏”,遂定所建政权曰“汉”。刘渊这一做法意在 (

)A.恢复宗法制度B.确立其统治的正统地位C.弘扬中原文化D.推动与其他政权的交往第三十一页,共40页。4.魏晋时期,匈奴族刘渊入主中原,称汉高祖刘邦曾以宗女为公主【解析】选B。依据材料可知,匈奴族刘渊利用曾有的匈汉和亲关系,建国称汉,将自己作为刘汉的正统继承者,目的是确立其统治的正统地位,因此B正确。A错误,刘渊的目的是利用血缘宗法关系巩固政权统治,并非恢复宗法制度;C错误,弘扬中原文化不是刘渊此做法的根本目的;D错误,刘渊标榜自己的正统地位目的是争取汉族的支持,巩固统治,与其他政权的交往无关。第三十二页,共40页。【解析】选B。依据材料可知,匈奴族刘渊利用曾有的匈汉和亲关系5.《汉书》记载:“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这说明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 (

)A.恢复和西域各国的交往B.加强对西域各国的控制C.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D.打通“丝绸之路”【解析】选C。材料的意思是:汉武帝想联合大月氏一起消灭匈奴,可是要联络大月氏,就必须经过匈奴,汉武帝招募使者,张骞去应召,出使大月氏。故选C。第三十三页,共40页。5.《汉书》记载:“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6.恩格斯曾说:“只有野蛮人才能使一个在垂死的文明中挣扎的世界年轻起来。”对于欧洲历史来说,这里的“野蛮人”指 (

)A.日耳曼人 B.匈奴人C.罗马人 D.鲜卑人【解析】选A。西欧的封建化是在日耳曼人入侵,打破古典文明正常进程以后开始的。正因为如此,恩格斯认为:“只有野蛮人才能使一个在垂死的文明中挣扎的世界年轻起来。”故选A。第三十四页,共40页。6.恩格斯曾说:“只有野蛮人才能使一个在垂死的文明中挣扎的世7.在征服罗马之后,中世纪的各个日耳曼王国就将各自部落的习惯,借助于罗马法的某些术语,并吸收罗马法的一些原则,编纂为成文法典。这说明 (

)A.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B.罗马法的适用地域和对象不断扩大C.罗马法促进了其他民族法文化的发展D.罗马法具有超越民族的高度稳定性第三十五页,共40页。7.在征服罗马之后,中世纪的各个日耳曼王国就将各自部落的习惯【解析】选C。从材料中的“日耳曼王国就将各自部落的习惯,借助于罗马法的某些术语,并吸收罗马法的一些原则,编纂为成文法典”可得知,罗马法对日耳曼王国的立法产生了极大影响,C正确。材料中未提到“近代资产阶级法学”,A错误。B不是材料要表达的主旨,排除。D的“高度稳定性”,材料也未提到,排除。第三十六页,共40页。【解析】选C。从材料中的“日耳曼王国就将各自部落的习惯,借助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昭君故事最早见于《汉书·元帝纪》记载:竟宁(汉元帝年号)元年(公元前33年)春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诏曰:“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既伏其辜,呼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陲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嫱(昭君)为阏氏。”昭君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上居功至伟,深受各族人民的爱戴。通过昭君北入匈奴单于王庭,西汉王朝传递了和平友好的信号,增进了对匈奴的了解。时至今日,在内蒙古阴山下居住的百姓们还流传着这样的故事传说:当时昭君出塞时,用随身携带的锦囊装满五谷的种子,待她到了匈奴之后,便在阴山下播撒这些种子,使匈奴第三十七页,共40页。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第三十七页,共40页。百姓吃到了五谷之粮。从民族生活融入角度讲,昭君亦堪称古代民族融通的典范。如王昭君为了能够适应北方气候环境,她服胡衣、餐胡食、住毡房;为了便于和匈奴群众交流,她努力学习匈奴语言,尊重匈奴当地的风俗习惯。——摘编自刘伟《昭君故事母题的民族融通意涵》(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昭君出塞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昭君的历史功绩。第三十八页,共40页。百姓吃到了五谷之粮。从民族生活融入角度讲,昭君亦堪称古代民族【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可知汉朝对匈奴军事战争取得胜利;从“呼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可知匈奴呼韩邪单于为求生存而率部归附汉王朝,并入朝求亲;呼韩邪单于仰慕中原文明。第(2)题根据材料“西汉王朝传递了和平友好的信号,增进了对匈奴的了解”可知昭君出塞顺应了汉族和匈奴人民对和平的愿望;从“随身携带的锦囊装满五谷的种子,待她到了匈奴之后,便在阴山下播撒这些种子,使匈奴百姓吃到了五谷之粮”可知传播了中原的农耕文明,丰富了匈奴百姓的生产方式;加速了匈奴的封建化进程;从“为了能够适应北方气候环境,她服胡衣、餐胡食、住毡房;为了便于和匈奴群众交流,她努力学习匈奴语言,尊重匈奴当地的风俗习惯”可知为民族之间互融互通提供第三十九页,共40页。【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可知汉朝对匈奴军事战争取得胜利;从了具体的操作范式;增进了民族间的彼此认同,客观上有利于改变华夷对立的固有观念。答案:(1)历史背景:汉朝对匈奴军事战争取得胜利;匈奴呼韩邪单于为求生存而率部归附汉王朝,并入朝求亲;呼韩邪单于仰慕中原文明。(2)功绩:昭君出塞顺应了汉族和匈奴人民对和平的愿望;传播了中原的农耕文明,丰富了匈奴百姓的生产方式;加速了匈奴的封建化进程;为民族之间互融互通提供了具体的操作范式;增进了民族间的彼此认同,客观上有利于改变华夷对立的固有观念。第四十页,共40页。了具体的操作范式;增进了民族间的彼此认同,客观上有利于改变华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第一页,共40页。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一页,共40页。第二页,共40页。第二页,共40页。必备素养形成知识点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任务驱动·基础认知】

任务驱动:印欧人,是今天欧洲人和印度人的共同祖先,因没有掌握农业种植技术,寻找食物成为古印欧人的第一生存目标,而游牧和迁徙则成了印欧人最显著的特征。那么,印欧人早期迁徙的情况是怎样的?又对人类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第三页,共40页。必备素养形成知识点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第一、文明概况1.起源:可能起源于_________。2.概况:印欧人是游牧民,驯养了马匹,制造了_________。二、早期迁徙1.开始时间:公元前2千纪初。2.迁徙方向: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3.迁徙结果:(1)凭借武力上的优势,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2)形成了赫梯人、_______、希腊人和雅利安人。东欧平原马拉战车波斯人第四页,共40页。一、文明概况东欧平原马拉战车波斯人第四页,共40页。三、早期区域文化1.赫梯文明:时间概况公元前17世纪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多次入侵两河流域,一度占领_________,蚕食埃及在西亚地区的土地公元前14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疆域从小亚细亚延伸到_________,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公元前13世纪末因陷入内战逐渐衰落巴比伦城巴勒斯坦第五页,共40页。三、早期区域文化时间概况公元前17世纪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2.波斯文明:崛起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②地点:_________发展①征服了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到___________北部,包括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②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③数次入侵_____影响西亚和_____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伊朗高原巴尔干半岛希腊北非第六页,共40页。2.波斯文明:崛起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②地点:______3.希腊文明:形成①时间:公元_______年左右;②方式: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成就①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②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地位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前2000第七页,共40页。3.希腊文明:形成①时间:公元_______年左右;②方式:4.雅利安文明:背景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把马和___等带到印度概况公元前600年左右,南亚地区陆续兴起一系列国家,印度历史进入_________特点种姓制度和_____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影响对周边地区特别是_______产生重大影响列国时代铁佛教东南亚第八页,共40页。4.雅利安文明:背景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把马【素养迁移·核心探究】探究印欧人的早期迁徙

【情境一】观察下图——“印欧人的迁徙”第九页,共40页。【素养迁移·核心探究】第九页,共40页。【思维交互1】

印欧人的发源地可能在哪里?促使印欧人迁徙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迁徙对亚洲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史料实证、唯物史观)提示:发源地:东欧平原。根本原因:印欧人是游牧民,缺少粮食,需要对外寻找食物。影响:在亚洲发展成为雅利安人和波斯人,推动了印度文明和波斯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第十页,共40页。【思维交互1】印欧人的发源地可能在哪里?促使印欧人迁徙的根【情境二】

雅利安人越过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来到印度河流域,开始了对古印度的征服。他们遇到了当地土著达罗毗荼人的顽强抵抗,经过约6个世纪的漫长斗争,雅利安人最终把大量土著达罗毗荼人赶走,剩下的则变成了印度—雅利安人的奴隶。【思维交互2】雅利安人对古印度的征服开始于什么时间?印度—雅利安人创造了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提示:时间:公元前1500年左右。典籍:《梨俱吠陀》《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等。第十一页,共40页。【情境二】雅利安人越过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来到印度河流域,开【情境三】赫梯人是西亚地区乃至全球最早发明冶铁技术和使用铁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进入铁器时代的民族。赫梯王把铁视为专利,不许外传,以至于铁贵如黄金,其价格竟是黄铜的60倍。赫梯人的铁兵器曾使埃及等国为之胆寒。赫梯人打击敌人最有效的武器是战车;在战场上,他们驱赶披着铁甲的马拉战车冲锋陷阵,所向披靡。【思维交互3】马拉战车广泛使用于什么时间?铁器的推广和使用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时空观念、唯物史观)提示:马拉战车在公元前2千纪后期广泛使用。影响: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文化的发展。第十二页,共40页。【情境三】赫梯人是西亚地区乃至全球最早发明冶铁技术和使用铁器【史论生成】印欧人的大迁徙1.背景:(1)印欧人的栖息地草原退化,河流冰封,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南下去低纬度的地区寻求生存之道。

(2)印欧人发明了轮式马车,又驯化了野马,马车也由人力逐渐被马拉代替,为大迁徙准备了技术条件。第十三页,共40页。【史论生成】第十三页,共40页。2.路线:(1)东南分支:这部分南下高加索山脉的印欧人,被亚述人称为“古提人”,大约在公元前2300年,迁徙到了伊朗高原,进入西亚区域。

(2)向南分支:这部分印欧人被称为“赫梯人”,公元前3000年,来到了小亚细亚半岛,也就是土耳其境内的安纳托利亚半岛。公元前1595年前后到达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3)向西分支:这部分主要来自东欧平原,公元前2000年左右,他们穿过多瑙河,翻越喀尔巴阡山,迁徙到了巴尔干半岛,逐步扩散到今天的西欧、北欧和北美,演化为现代欧洲人。第十四页,共40页。2.路线:第十四页,共40页。(4)向东分支:这部分就是常说的雅利安人。公元前1500年,他们到了阿富汗高原以后,继续翻越兴都库什山和喜马拉雅山,来到了南亚的古印度平原。其中的一小部分,继续翻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中国的新疆和河套平原一带。还有一部分来到了伊朗高原。第十五页,共40页。(4)向东分支:这部分就是常说的雅利安人。公元前1500年【深化点拨】印欧人的大迁徙给世界文明造成的冲击与动荡深深地刻在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并深刻影响着现代文明的演化。印欧人的大迁徙所带来的文明冲击,使整个亚欧大陆在真正意义上走出了蒙昧时代,为以后人类文明向现代文明的演化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第十六页,共40页。【深化点拨】印欧人的大迁徙给世界文明造成的冲击与动荡深深地刻知识点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任务驱动·基础认知】任务驱动:从3世纪开始,亚欧大陆北部的游牧部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迁徙。那么,这次大迁徙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又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第十七页,共40页。知识点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第十七页,共一、游牧民族的分布1.背景: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中国的汉朝和西方的_____都进入强盛时期。2.地域:亚欧大陆偏北的地区。3.概况:亚洲①在中国北方,_____势力强大,不断扩张②大月氏人西迁,建立_________,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欧洲_________在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中不断南迁罗马匈奴贵霜帝国日耳曼人第十八页,共40页。一、游牧民族的分布亚洲①在中国北方,_____势力强大,不断材料的意思是:汉武帝想联合大月氏一起消灭匈奴,可是要联络大月氏,就必须经过匈奴,汉武帝招募使者,张骞去应召,出使大月氏。②_______、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渐迁徙到中原,形成北方的民族大交融通过昭君北入匈奴单于王《吉尔伽美什》 D.(2)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②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①②④ D.便在阴山下播撒这些种子,使匈奴百姓吃到了五谷之粮”可知传播了中原的农典籍:《梨俱吠陀》《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等。【情境二】据历史资料统计,战国至秦汉这一历史时期,匈奴与中原政权之间长期反复争战。在他们的压力下,亚洲西部的各游牧民族迁入欧洲东部,其中就包括斯拉夫人。4世纪,已定居东欧的匈奴人再次西迁,迫使日耳曼人大规模迁入西罗马帝国境内,最终奠定了现代欧洲民族分布的格局。古代民族关系史上居功至伟,深受各族人民的爱戴。答案:(1)历史背景:汉朝对匈奴军事战争取得胜利;匈奴呼韩邪单于为求生存而率部归附汉王朝,并入朝求亲;呼韩邪单于仰慕中原文明。魏晋时期,匈奴族刘渊入主中原,称汉高祖刘邦曾以宗女为公主嫁给匈奴冒顿单于,其子孙“冒姓刘氏”,遂定所建政权曰“汉”。罗马法促进了其他民族法文化的发展材料昭君故事最早见于《汉书·元帝纪》记载:竟宁(汉元帝年号)元年(公元【情境三】赫梯人是西亚地区乃至全球最早发明冶铁技术和使用铁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进入铁器时代的民族。政治上: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往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4)向东分支:这部分就是常说的雅利安人。【素养迁移·核心探究】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诏曰:“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既伏其亚和小亚细亚,连接东南欧、东欧、中欧、西欧和隔海相望的不列颠岛。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二、游牧民族的迁徙1.开始时间:3—6世纪。2.主要史实:区域概况中国①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_________,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②_______、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渐迁徙到中原,形成北方的民族大交融③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带去了先进的_________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欧洲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西亚①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征服西亚和北非广大地区②______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定居生活鲜卑人生产工具8世纪第十九页,共40页。材料的意思是:汉武帝想联合大月氏一起消灭匈奴,可是要联络大月三、历史影响1.政治上: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往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2.文化上:(1)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2)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第二十页,共40页。三、历史影响第二十页,共40页。【素养迁移·核心探究】探究亚欧游牧民族的大迁徙

【情境一】公元91年,亚洲东部的北匈奴人开始西迁,掀起了亚欧民族大迁徙的序幕。在他们的压力下,亚洲西部的各游牧民族迁入欧洲东部,其中就包括斯拉夫人。4世纪,已定居东欧的匈奴人再次西迁,迫使日耳曼人大规模迁入西罗马帝国境内,最终奠定了现代欧洲民族分布的格局。【思维交互1】日耳曼人不断南迁的原因有哪些?对欧洲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第二十一页,共40页。【素养迁移·核心探究】第二十一页,共40页。提示:原因:匈奴人不断西迁的压迫;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不断增多;日耳曼民族生性好战。影响: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地图和民族分布的格局,促进了西欧封建文化的产生。第二十二页,共40页。提示:原因:匈奴人不断西迁的压迫;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不断增多;【情境二】据历史资料统计,战国至秦汉这一历史时期,匈奴与中原政权之间长期反复争战。其大致规律是当北方气候温和、风调雨顺的时期,这种争战发生的次数相对较少;当北方气候寒冷、环境恶劣的时期,这种争战就明显地增多。【思维交互2】匈奴经常发动南下侵略战争的原因有哪些?如何理解战争发生次数的变化?(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提示:原因:环境变化,生活所迫;夺取生活所需物资;民族好战的天性。理解:匈奴发展游牧经济,对中原农耕经济有很大的依赖。当气候寒冷、生存环境恶劣之时,匈奴人生存受到威胁,发动南下掠夺战争的次数就会明显增多。第二十三页,共40页。【情境二】据历史资料统计,战国至秦汉这一历史时期,匈奴与中原【史论生成】公元前后亚欧大陆的民族大迁徙1.背景:农耕和游牧两大世界形成:(1)农耕世界:从亚洲东端开始,经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东南亚、南亚,到西亚和小亚细亚,连接东南欧、东欧、中欧、西欧和隔海相望的不列颠岛。这是一个偏南的弧形地带,这一地带属大河流域,气候温和雨水充足,宜于种植,便形成了农耕世界。(2)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几乎平行的偏北地区,是水草丰茂的草原地带。这一地带东起西伯利亚、蒙古草原,经中亚、里海、咸海和高加索,直到欧洲黑海北岸和喀尔巴阡山麓。这一地带适合放牧牲畜,便形成了游牧世界。第二十四页,共40页。【史论生成】第二十四页,共40页。2.概况:(1)东哥特人建立起地跨亚平宁半岛和南斯拉夫地区的东哥特王国。(2)西哥特人在法国西部领地——阿奎丹和西班牙大部分的地区建立了西哥特王国。(3)汪达尔人则在西班牙南部地区和北非建立了自己的王国。(4)日耳曼人入主西欧平原和法兰西盆地,将高卢人的领地据为己有,并且还保留着以前的领地。(5)盎格鲁—撒克逊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他们入主了不列颠岛。(6)匈奴人则毁灭了波兰和匈牙利。第二十五页,共40页。2.概况:第二十五页,共40页。3.影响:(1)改变了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历史格局,从宏观上讲,民族大迁徙的过程亦是两大世界互相融合、互相影响的过程,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2)民族大迁徙造成亚欧大陆不同文明国家历史格局的变化,此后的东方诸国和西方国家的历史面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民族大迁徙的影响。第二十六页,共40页。3.影响:第二十六页,共40页。【深化点拨】民族大迁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存在鲜明差异,这种差异在强大历史动力的作用下,必然寻求两者的统一和平衡,造成先进与落后的交流和渗透,然后形成一种新的历史平衡。第二十七页,共40页。【深化点拨】民族大迁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耕世界和游课堂素养达标1.下列关于印欧人文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 ②有较发达的农耕经济③较早地驯养了马匹 ④制造了马拉战车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解析】选A。古代印欧人是游牧民,游牧经济发达,农耕经济落后,排除含有②的选项,故选A。第二十八页,共40页。课堂素养达标1.下列关于印欧人文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2.“婆罗门可以娶三个妻子。刹帝利可以娶两个妻子。吠舍只可以从本种姓内娶一个妻子。无论几个妻子,她们生下的儿子地位都是平等的。”以上表述最有可能出自 (

)A.《大藏经》 B.《摩诃婆罗多》C.《吉尔伽美什》 D.《圣经》【解析】选B。由材料信息“婆罗门”“刹帝利”等可知,这反映的是古代印度—雅利安人的种姓制度,《摩诃婆罗多》记录了雅利安人的传说和历史,故选B。第二十九页,共40页。2.“婆罗门可以娶三个妻子。刹帝利可以娶两个妻子。吠舍只可以3.印欧人在进入西亚、西欧和北欧的广大地区后,与当地居民融合,发展成为新的居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进入小亚细亚的发展成为赫梯人B.进入伊朗高原的发展成为亚述人C.进入巴尔干半岛的发展成为希腊人D.进入西欧北部的发展成为凯尔特人【解析】选B。进入伊朗高原的印欧人发展成为了波斯人,亚述人生活在两河流域,故B错误。第三十页,共40页。3.印欧人在进入西亚、西欧和北欧的广大地区后,与当地居民融合4.魏晋时期,匈奴族刘渊入主中原,称汉高祖刘邦曾以宗女为公主嫁给匈奴冒顿单于,其子孙“冒姓刘氏”,遂定所建政权曰“汉”。刘渊这一做法意在 (

)A.恢复宗法制度B.确立其统治的正统地位C.弘扬中原文化D.推动与其他政权的交往第三十一页,共40页。4.魏晋时期,匈奴族刘渊入主中原,称汉高祖刘邦曾以宗女为公主【解析】选B。依据材料可知,匈奴族刘渊利用曾有的匈汉和亲关系,建国称汉,将自己作为刘汉的正统继承者,目的是确立其统治的正统地位,因此B正确。A错误,刘渊的目的是利用血缘宗法关系巩固政权统治,并非恢复宗法制度;C错误,弘扬中原文化不是刘渊此做法的根本目的;D错误,刘渊标榜自己的正统地位目的是争取汉族的支持,巩固统治,与其他政权的交往无关。第三十二页,共40页。【解析】选B。依据材料可知,匈奴族刘渊利用曾有的匈汉和亲关系5.《汉书》记载:“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这说明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 (

)A.恢复和西域各国的交往B.加强对西域各国的控制C.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D.打通“丝绸之路”【解析】选C。材料的意思是:汉武帝想联合大月氏一起消灭匈奴,可是要联络大月氏,就必须经过匈奴,汉武帝招募使者,张骞去应召,出使大月氏。故选C。第三十三页,共40页。5.《汉书》记载:“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