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支护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四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支护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四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支护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四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支护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四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支护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大厦基坑支护施工及土石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批准:xxx审核:xxx编制:xxx批准:审核:xxxx股份有限公司二〇一四年月日

目录TOC\o"1-2"\h\z\u第一章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11.1编制说明 11.2编制依据与技术标准 1第二章项目总体概况 32.1项目概述 32.2基坑设计概述 42.3场地现场地质条件 62.4主要分部分项工程量 72.5本工程的重点及难点 8第三章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及管理班子配置 103.1项目管理架构与主要管理人员简介 103.2项目管理机构职责划分 11第四章施工部署与施工区段划分 124.1本项目的施工目标 124.2施工总体部署 12第五章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措施与违约责任 155.1施工总进度计划 155.2工期保证措施 155.3工期计划管理详细方案 16第六章施工劳动力、材料需求计划 196.1劳动力计划 196.2主要施工材料需求计划 19第七章主要机械设备投入计划 20第八章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与管理 218.1总平面规划说明与布置原则 218.2临时设施的布置 228.3施工临时用水、用电布置 238.4各阶段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28第九章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与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299.1施工测量 299.2旋挖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 319.3桩间旋喷桩施工 369.4支撑立柱桩施工 399.5桩顶冠梁施工方法 409.6钢筋混凝土支撑、腰梁施工方法 419.7预应力锚索施工 439.8挂网喷面施工方法 48第十章安全施工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5010.1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5010.2安全组织机构 5110.3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1第十一章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5311.1文明施工管理体系 5311.2文明施工措施 5311.3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5411.4环境保护措施 54第十二章工程质量目标、保证措施与违约承诺 5712.1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5712.2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59第十三章雨季、台风、炎热气候等特殊条件下施工 6113.1台风、雨季施工措施 6113.2炎热季节施工措施 62第十四章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 6314.1成品保护管理机构 6314.2成品保护措施 63第十五章基坑监测与信息化施工 6615.1施工过程巡查 6615.2施工监测 6715.3监测频率 6815.4监测预警 68第十六章基坑土方挖运与施工协调 7016.1土方工程概况 7016.2机械设备 7016.3基坑土方挖运施工方案 7016.4土石方挖运与支护结构协调施工技术措施 7216.5基坑土方挖运的文明施工措施 73第十七章与相关单位协调配合措施 7417.1与建设单位的协调配合 7417.2与设计单位的协调配合 7417.3与监理单位的协调配合 7517.4与总包单位的协调配合 7517.5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7617.6与周边单位以及相关人员的配合 76第一章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1.1编制说明(1)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设计施工图纸及国家规范、规程标准等文件编制的。它充分体现了我公司对本项目的高度重视及关于本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体系、施工部署、总进度计划控制、现场施工平面布置、主要的机械设备配置以及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措施等方面的具体内容。(2)在施工中,我公司本着对建设单位高度负责的态度,从严控制工程质量,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认真做好安全文明施工,创xx全文明工地。同时,在施工中力争将建设单位投资的每一分钱落到实处,以达到有效控制投资的目的,更好更快地交出让建设单位满意的精品工程。(3)质量保证措施仅是我公司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在中标之后,项目经理部将编写更全面的《质量计划》,真正体现我公司ISO9001:2000在项目经理部中的贯彻落实。(4)我公司在以往承接的多数基坑支护工程施工中,不断总结了施工中的优点和不足,积累了一整套施工管理方法,因此有理由相信我公司有强大的实力、坚定的信心、丰富的经验,以更出色的项目管理,确保完成设计图纸的全部要求。1.2编制依据与技术标准本施工组织设计依据以下文件及现场条件编制而成:现场施工条件及周边环境;《xx市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B301-0081地块xx大厦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4月);《B301-0081地块xx大厦项目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图》(xx市岩土工程有限公司,2011年7月);《xx地区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规范》(SJG05-201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S50007-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土钉支护技术规范》(GJB5055-2006);《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90);《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S50010-20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xx市建设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办法》;《xx市建筑施工安全防护实体标准化指南图册(文明施工)》;《xx市建筑工程文件归档管理办法》其它xx市建筑工程施工相关的条例文件。第二章项目总体概况2.1项目概述拟建的B301-0081地块xx大厦(暂定名)项目场地位于xx市xx区竹子林片区,占地面积约5085.37㎡,建筑面积约为65000㎡。拟建场地建筑地面以上总高约140米,地面以下为四层地下室。基坑开挖相对深度约为15.1~17.1m,规则矩形约68m×70m,基坑支护长约280.0m。场地位于xx市xx区竹子林,深南大道北侧,竹子林三路与紫竹六道交汇处西南侧,西邻园博园公园停车场,东临xx大厦。距离基坑2~8m左右均分布有道路、多层建筑,基坑东侧紧靠红线为紫竹六道人行道,且紧靠红线分布有较多管线(详见基坑周边关系图)。基坑周边关系图2.2基坑设计概述1、基坑支护设计概况本工程基坑支护设计分成个7个不同的区段,详见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基坑支护总体上采用“桩撑”的支护型式,西南角采用桩锚的支护型式,基坑截水帷幕采用桩间旋喷止水,支护桩施工可根据地层情况考虑选择冲孔桩或旋挖桩成桩工艺进行施工,详见下页典型剖面图。2、土方开挖基坑开挖总方量约8万m3。本基坑土方开挖应遵守分区、分层、分段和对称、均衡、适时的原则。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基坑支护典型剖面图(桩撑段)基坑支护典型剖面图(桩锚段)2.3场地现场地质条件2.3.1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勘察报告,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层序如下:1、人工填土层(Qml)人工填土①:褐红、褐黄、褐黑等色,成分主要为粘性土,含砖块、混凝土块、碎石块等,湿,松散~稍密状态。层厚0.80~7.20m,场区内均有分布。2、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粉质粘土②:褐红、褐黄、褐灰色,不均匀含约20~40%砾砂,偶见少量植物残骸,稍湿,可塑状态。层厚0.50~5.70m,标准贯入试验9次,击数9~19击,平均13击。中粗砂③:褐黄、浅黄、灰白色,砂成分为石英质,含约10~20%粘性土,饱和,稍密状态。层厚0.70~4.30m,标准贯入试验8次,击数13~18击,平均16击。3、第四系坡洪积层(Qdl+pl)含砾粉质粘土④:褐黄、褐红色,成份较纯,含约10~30%砾石,稍湿,可塑~硬塑状态。层厚1.10~4.00m,标准贯入试验8次,击数10~17击,平均14击。4、第四系残积层(Qel)砾质粘性土⑤:褐红、褐黄色,部分灰白色,由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原岩结构仍可辨,除石英砂砾外,其它矿物均已风化成粘性土,可塑~硬塑状态。层厚0.90~8.80m,标准贯入试验15次,击数14~25击,平均21击。5、燕山晚期花岗岩(γ53)场地下覆基岩为燕山晚期花岗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及黑云母,含少量其它暗色矿物及蚀变矿物。似斑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本次勘察揭露全、强、中、微四个风化带:a、全风化花岗岩⑥:褐红、褐黄色,原岩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具微弱的残余结构强度,钾长石手捏呈粉末状,岩芯呈土柱状,坚硬状态。层厚0.80~6.30m,标准贯入试验13次,击数32~42击,平均37击。b、强风化花岗岩⑦:褐黄、褐红、灰褐色,岩石因风化强烈而解体,原岩结构大部分被破坏,风化裂隙很发育,钾长石晶形完整,手捏有砂砾感。岩芯呈土柱状、砂砾状,少量块状,岩块手可折断,合金钻进容易。层厚0.90~15.70m,标准贯入试验23次,击数均大于50击。c、中风化花岗岩⑧:褐黄、灰白、浅灰色,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组成,块状构造。岩芯主要呈块状,部分为短柱状,裂隙发育,裂面倾角大小不均,裂面铁质浸染严重,合金钻进困难。揭露厚度0.40~7.70m。d、微风化花岗岩⑨:青灰、肉红色,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组成,块状构造,裂隙少量发育,岩芯多呈短柱状,部分呈长柱状或块状。岩石致密坚硬,断面新鲜,锤击声清脆,需金刚石钻进。揭露厚度1.36~7.30m。2.3.2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勘察结果表明,场地内人工填土透水性相对较强,含有丰富的上层滞水,第四系冲洪积中粗砂透水性、含水性相对较强,赋存类型为孔隙潜水,第四系冲洪积粉质粘土、坡洪积含砾粉质粘土透水性及含水性相对较差,局部强风化、中风化花岗岩中赋存有少量基岩裂隙水。场地内其它地层均为相对隔水层,其含水性及透水性较差。场地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水位因季节变化而异,根据勘察报告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3.10~6.30m。2.4主要分部分项工程量本工程中主要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如下表所示。序号分部分项项目单位工程量1基坑土方开挖M3约8万m³2灌注桩(支护桩)m/根3587/1743灌注桩(立柱基础)m2704旋喷桩m4562.95钢筋砼冠梁m32686钢筋砼腰梁m372.97围檩WL(C30)m3412.08支撑JC1(C30)m3323.09支撑JC2(C30)m3121.010支撑LXL(C30)m3108.011换撑结构(C30)m3675.412钢立柱m216.013锚索m25042.5本工程的重点及难点经过仔细分析施工图纸及了解现场情况,本工程中管桩工程、土方工程和内支撑工程因工程量相对较大,其施工质量和工期对整体基坑工程影响较大,是本基坑工程施工的重点。根据施工现场条件以及业主要求,以及经过对各个分项工程的分析研究,本工程的施工难点为:(1)工期紧。施工暂定总工期为190日历天,要求完成招标范围的全部内容并验收合格。本项目地处市区,场地可利用空间有限且属市区施工,因此在要求工期内完成所有基坑支护工序以及相应的土方工程,施工组织难度较大,需详尽分析施工特点并制定科学高效、可行性强的施工计划。(2)土方施工组织难度高。本基坑工程属城区施工,对土方挖运的施工组织要求较高。因场地局限,且基坑开挖相对深度约为15.1~17.1m,土方开挖以及外运工作难度较高,需要对出土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部署和规划,提出实施性强的出土方案是本基坑工程的难点。(3)施工协调至关重要。本工程中土方工程工程量巨大,且属于城区施工,施工过程中基坑支护工序与土方开挖穿插进行,因此施工中务必做到和土方施工队伍协调、配合施工,以保证工期计划的有效实施;同时土方开挖工序需要和内支撑等支护结构工序充分交叉、形成流水,既要保证支护体系的受力平衡,又要保证土方施工工序和支护体系工序的衔接和流水施工以保证工期。(4)施工变形控制要求高。本基坑支护工程场地东临xx大厦(大厦有两层地下室),北侧为现有市政道路,管线较多。因此,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控制、对周边环境的监测尤为重要,需要动态施工、信息化施工,是本工程的难点之一。

第三章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及管理班子配置3.1项目管理架构与主要管理人员简介3.1.1项目管理架构本工程在施工组织上按项目法要求,选聘懂技术、善管理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工长组织项目部,负责对本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物资、成本等实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决策。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全权组织生产施工要素,对工程的工期、安全、质量、成本实施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施工人员均选用较好的素质、丰富施工经验和劳动技能的技工,分工种编成工作班组,挑选技术过硬,思想素质好的机长带班,提高作业层的战斗力和质量水平。所有投入工程施工的班组均按项目经理的要求,在项目管理人员的监督协调下进行工程的施工。本工程现场项目管理架构见下图。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安全负责人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材料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员安全员资料员测量员质检员施工员旋喷桩班组旋喷桩班组内支撑班组锚索施工班组土方挖运班组挂网喷砼班组圬工杂工班组旋挖桩班组内支撑班组锚索施工班组土方挖运班组挂网喷砼班组圬工杂工班组旋挖桩班组3.1.2主要管理人员简介序号姓名年龄职业资格与职称专业学历拟担任职务1一级建造师、岩土工程高级工程师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本科项目经理2二级建造师、工程师结构工程硕士技术负责3工程师岩土工程硕士安全员4助理工程师工程测量本科测量总负责5工程师工业与民用建筑大专质检员6助理工程师工业与民用建筑大专施工员7助理工程师岩土工程本科施工员8助理工程师地质工程本科施工员9工程师勘查工程本科材料员10助理工程师岩土工程本科资料员3.2项目管理机构职责划分职务职责范围项目经理代表公司履行工程合同,负责项目管理总协调、成本核算、开工准备、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与协调,制定本项目的质量、安全、职业健康、环保目标,参与工程分包方的选择与评价、项目技术方案的评审与图纸会审及重大质安事故的处理,支持配合技术人员质检人员的工作,确保公司质量体系在项目上的有效进行。技术负责人负责质量、安全、环保、职业健康体系在项目中的运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等技术安全方案措施并督促实施、编制材料与设备供应计划并督促实施质量技术交底、项目质量监控、现场签证及技术联系工作,重点对项目的特殊工序、关键工序等重要环节进行监控,参与工程质安事故的调查处理。施工员按照项目经理、施工负责人及技术负责人安排,合理调整现场劳动力,确保施工进度、质量、环保、职业健康要求,正确指导施工班组按质量技术要求施工,配合取样员做好试件的制作取样,参与隐蔽验收、内部预验收和竣工验收工作。质检员负责质量措施的落实与检查及项目部检测器具的使用管理,主持工序交接验及对分项工程进行签证验收,参加公司组织的质量检查,落实质量隐患的整改。测量员负责与建设单位一起对红线桩测量控制点进行实地校测。制定切实可行的与施工同步的测量放线方案。负责及时整理完善基线复核、测量记录等测量资料安全员负责现场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与检查工作、安全事故的处理,参与公司组织的安全检查,落实安全隐患的整改。材料员参与编制材料供应计划,组织生产所需各种材料按施工进度进场,熟悉各种材料的验收标准和市场行情,保证所进材料符合环保、职业健康要求。资料员负责本项目的资料收发、保存、整理、归档移交工作

第四章施工部署与施工区段划分4.1本项目的施工目标一、质量目标工程质量合格,满足相关国家和地方的规范、标准,以及合同的要求。二、工期目标满足本工程工期要求,即工期190日历天。同时在施工中动态施工,分阶段、节点控制工期,力争提前完工。三、安全管理目标杜绝死亡、重伤和重大机械设备事故,无火灾事故。轻伤频率3‰以下。四、文明施工与环境管理目标严格执行《xx市建设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办法》,确保达到“文明施工合格工地”,力争达到“文明工地”。尽量降低噪声,最低限度控制污染,美化施工周边环境,不发生扰民投诉,符合环境管理标准的要求。4.2施工总体部署根据本项目的设计要求、工期要求和现场条件,需要对施工部署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保证各个施工阶段、各个施工部位的施工可行性和工期要求。4.2.1施工区段(层次)划分因本项目各分项工程量大,交叉作业较多,因此有必要根据各个分项工程的施工特点对各个主要分项工程分别划分施工区段。4.2.1.1土方工程施工段划分本基坑支护工程总挖方量8万余方,场地较为局促,土方挖运工程量相对较大,因此需要对土方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部署。根据本工程现场场地条件及基坑支护设计方案,以及挖土施工工艺、工程量、施工工期等施工条件,以分层支撑体系为分层界线将土方工程在竖向上分为4层,平面布置上分为2段,详见《第十六章基坑土方挖运与施工协调》。4.2.1.2支护结构施工段划分(1)支护桩与止水帷幕桩施工段划分根据施工工艺不同划分为两个施工区段,及桩撑施工区(I区)和桩锚施工区(II区)。两个施工区段平行施工,每个施工区段内流水施工。(2)内支撑(锚索)结构施工区段划分根据施工平面布置的特点,结合土方施工规划,将内支撑划分为角撑区(I区)、锚索区(II区)两个施工区。两个施工区平行施工,各施工区内流水施工。4.2.2总体施工程序本工程整体施工顺序按土方开挖和支护结构施工区段的划分顺序施工,每个施工区、段按下列流程进行施工。施工准备施工准备支护桩(柱)、帷幕桩施工桩顶冠梁施工首层土方开挖坑顶水沟、护栏施工土方分层开挖支撑体系分层施工底层土方开挖坑底排水系统施工坑壁分层挂网喷砼首层支撑施工4.2.3施工资源部署本工程施工工序繁多,各个工序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劳动力队伍和材料需求量均较多,且工序间存在交叉、重叠施工,必须详细、合理地安排各个施工工序中的施工资源(人员、机械、材料),才能保证施工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完工。按施工阶段和进度安排,合理部署资源,制订详细的资源需求计划,动态控制,及时调度和调整,保证资源能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具体的施工机械计划、劳动力计划和材料计划,详见第六章和第七章。

第五章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措施与违约责任5.1施工总进度计划根据设计图纸和工期要求,以及前述的施工部署、施工段划分,结合本工程现场条件进行施工组织安排,本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要求工期为日历工期190天。详细进度计划见附件1:《xx大厦基坑支护施工及土石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图》。5.2工期保证措施对施工场地周围已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情况进行仔细调查及处理,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充分的预计,并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以保证工程及时开工及开工后能正常施工。加强施工计划的动态管理,确保施工进度达到计划要求。编制切实可行的材料供应计划,明确不同规格的材料进场时间,确保场内备有可供3天以上施工所需的材料,避免发生停工待料。项目经理要做到靠前指挥、高速运转,所配备的各类管理人员要业务精、技术好、事业心强,有较丰富的施工经验,各施工队由一些骨干力量组成,首先为确保工期提供组织保障。在合同规定时间范围内尽早开工,人、机、料务必限期到位,各项施工准备尽可能提前,从而以快开工促进各项工作的推进,加快项目实施。认真编制结合工程实际、有针对性措施的施工组织设计,绘制进度计划图、目标管理图,以优化的施组指导施工,要重视施组的动态管理和不断优化,确保施工生产有秩序、有计划的进行。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定完善和落实确保工期的经济现任制,使保工期“形成系统,体现本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各项活动中。加强施工管理,抓好施工中的统筹、协调与控制,施工抓好各专业关键工序的进度,做好工序衔接,坚持每周工地碰头会,加强检查监督。认真采用适合工程实际的各种成熟方法,积极推广四新,充分发挥设备能力和性能,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工程进度,确保工期建立在技术先进、措施有效的基础上。加强同监理、业主的沟通,加强同方体施工单位的配合,使双方能够相互创造施工条件,为施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避免差错和下次少走弯路,以促进工程的顺利进展。5.3工期计划管理详细方案工程施工计划逐步实施的过程就是工程项目建造的逐步完成过程。为了保证施工计划的实施,并且尽量按编制的计划时间逐步进行保证进度目标的实现,本工程中将做好如下工作:一、工程施工计划的贯彻(1)检查各层次的计划,形成严密的计划保证体系工程项目的所有施工计划:施工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分部分项施工计划,都是围绕一个总任务而编制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高层次的计划是低层次计划的依据,低层次计划是高层次计划的具体化。在贯彻执行时应当首先检查计划是否协调一致,计划目标是否层层分解、互相衔接和组成一个计划实施的保证系统,并以施工任务书的方式下达施工队以保证实施。(2)层层下达施工任务书施工项目经理,施工队和作业班组之间分别签定承包合同,按计划目标明确规定合同工期,相互承担的经济责任,权益和利益。或者采用下达施工任务书,将作业下达到班组,明确具体施工任务,技术措施,质量要求等内容,使施工班组必须保证按作业计划完成规定的任务。(3)计划全面交底,发动全体工作人员实施计划施工计划的实施是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行为,要使有关人员都明确各项计划的目标、任务、实施方案的措施,使管理层和作业层协调一致,将计划变成全体工作人员的自觉行动。在计划实施前要进行计划交底工作,可以根据计划的范围召开全体职工会议或各级生产会议进行交底落实。二、工程施工计划的调整在工程施工进度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不符,即出现进度偏差时,计划人员必须认真寻找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进度偏差对后续工作产生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进度调整措施,以确保总体计划的实现。具体调整过程为:(1)分析产生进度偏差的原因计划人员通常根据所收集的实际数据与计划数据进行比较来发现进度偏差,了解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提前还是落后,深入现场,进行调查,以查明原因。(2)分析偏差对后续工作的影响当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产生偏差时,在作必要的调整之前,需要分析由此产生的影响,例如对那些后续工作产生影响、对总工期有何影响以及影响的大小。(3)确定影响后续工作和总工期的限制条件在分析了对后续工作的影响之后,需要采取一定的调整措施,此时应首先确定进度可调整的范围,以及总工期允许调整的范围。(4)采取计划调整措施此时应以关键控制点和总工期允许变化的范围为限制条件,并对原进度计划进行调整,以保证最终任务目标的实现。(5)实施调整后进度计划在后期的工程施工中,将继续执行经过调整而形成的新计划。在新的计划中,一些工作的时间会发生变化,因此,计划人员应及时协调好后续各有关承包单位的关系,并采取相应的经济措施、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

第六章施工劳动力、材料需求计划6.1劳动力计划根据设计图纸及工程量清单,结合我方制订的施工进度计划,本工程主要材料和预制品需求计划见下表。劳动力安排计划表劳动力类型人数劳动力类型人数旋挖钻机操作及辅助工12挖机司机4冲孔桩机操作及辅助工15卡车司机40三管旋喷桩机操作及辅助工8锚杆、挂网喷面施工6电工1圬工及杂工12焊工4测量工3模板工6安全保卫3钢筋工6后勤4混凝土工8合计1326.2主要施工材料需求计划序号施工材料名称单位需求量备注1C30混凝土M³6350主要用于灌注桩与内支撑2P.C.32.5水泥吨1850主要用于旋喷桩施工3P.O.42.5R水泥吨150主要用于锚索注浆4型钢格构柱M2165钢筋(25)吨450支护桩、支撑梁主筋6钢筋(16)吨12支护桩加强筋7钢筋(10)吨55支护桩、内支撑箍筋8钢绞线(1860MPa)吨12预应力锚索

第七章主要机械设备投入计划为了确保以最短的工期完成本项工作,我公司除了投入充足的劳动力、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外,还计划投入足够的机械设备并对设备进行安装维护和检定,确保工程按进度计划顺利完成。根据本工程特点,确定本工程所需机械设备如下表。施工机械设备计划表序号机械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国别产地制造年份额定功率(KW)备注1自立式旋挖钻机SR-651意大利2011柴油动力2自立式旋挖钻机R2801中国2010柴油动力3冲孔桩机3中国2008354单管旋喷桩机DML-120D12中国2009755三管旋喷桩机SGP-32中国2009956灰浆搅拌机GJW1803中国20082.87注浆泵BW250/503中国2007158空压机LGCY-13/73中国2010柴油动力9空压机LGCY-21/13.51中国2008柴油动力10空压机KS-2.5/63中国20081511潜孔钻100B3中国2010312喷砼机(喷射机)HPH6U3中国2009613钢筋切断机Q140-13中国2009514钢筋调直机LGT5-123中国2009315钢筋弯曲机GW503中国2008416电焊机BX3-3004中国20082217潜水泵QS-36中国20102.218风钻(气镐)G106中国2010219挖掘机200型2中国2009柴油动力20挖掘机240型1中国2002柴油动力21重型自卸卡车15m³40中国2004~200822全站仪GTS-1022中国201023水准仪LP-503中国2009第八章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与管理8.1总平面规划说明与布置原则8.1.1总平面规划说明施工现场平面管理规划是根据现场平面情况,合理规划施工区、办公生活区、路网规划区,以满足施工生产、安全文明施工的需要。其中路网规划以业主提供的临时道路网进行路面硬化、洗车池设置和大门设置;生活区域、办公区域设置应对现有场地合理布局、充分利用,以满足生活、办公的需求。施工区域要合理进行区段划分,流水、交叉快速施工。材料堆场、设备安放于指定区域;供水、供电网络布置是根据业主提供的用水、用电接口,计算机械、设备和施工用水、用电的需求量,以满足施工、方便施工、符合安全文明施工为原则进行规划。8.1.2总平面布置原则(1)施工平面布置应严格控制在建筑红线之内。(2)平面布置要紧凑合理,尽量减少施工用地。(3)尽量利用原有建筑物或构筑物。(4)合理组织运输,保证现场运输道路畅通,尽量减少二次搬运。(5)各项施工设施布置都要满足方便施工、安全防火、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的要求。(6)临时水电应就近铺设。(7)在平面交通上,要尽量避免与桩基、土建等其他专业施工相互干扰;(8)符合施工现场卫生及安全技术要求和防火规范。(9)考虑施工场地状况及场地主要出入口交通状况。(10)结合拟采用的施工方案及施工顺序。(11)满足半成品、原材料、周转材料堆放及钢筋加工需要。(12)满足不同阶段、各种专业作业队伍对宿舍、办公场所及材料储存、加工场地的需要。(13)各种施工机械既满足各工作面作业需要又便于安装、拆卸。根据上述说明和原则,制定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详见附件1:《xx大厦基坑支护施工及土石方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图》。8.2临时设施的布置施工现场布置施工区、办公区、生活区、材料加工堆放区和机械停放区。施工区主要为施工场地;办公区是建设单位、监理、现场管理人员的办公室、会议室、实验室用房;生活区主要是管理人员及各工种工人宿舍、食堂、洗手间。所有临时用房均采用色彩明快的组合活动板房,两层搭设。一、施工区平面布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工序安排布置,规划有材料堆场、各种机械位置、施工临时用水用电管线规划、施工操作后台等。二、生活区布置为满足xx地区四季温差的需要,保证施工人员具有舒适的休息环境,现场管理人员100m2,工人生活用房400m2,总共500m2,可容纳180人同时住宿,生活区厨房、卫生间、浴室配备齐全,卫生间采用自动冲水设施。三、办公区布置办公区主要包括建设单位、监理、现场管理人员的办公室、会议室及实验室用房,其中建设、监理单位用房不小于60㎡(2间)。同时提供供电、供水、照明、空调、现场电话、办公(办公桌椅、文件柜)等基本设施。

临时用地表用途用地面积(㎡)位置需用时间办公区及管理人员宿舍180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整个施工期间工人宿舍500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整个施工期间钢筋堆场及加工场500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支护桩及支撑施工期间水泥、砂石堆场500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喷砼、旋喷桩施工期间;其它(设备安拆等)300临时备用8.3施工临时用水、用电布置现场由甲方提供临时用电变压器和市政给水接驳口。施工期间的用水用电均甲方指定的水电接驳点接驳施工现场。8.3.1施工临时用电设计一、设计依据施工现场情况及本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机械设备计划《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GB50194-9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二、施工用电设计说明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线路必须按施工平面图进行安装。如需采用电缆架空敷设,距地面不低于4m,每隔15m埋设一根立杆。立杆上装设横担,横担上装设绝缘瓷瓶,电缆用绝缘线绑扎在瓷瓶上,不得有松动,用摇表摇测配电线路及配电箱的绝缘电阻,保证主干线绝缘电阻值在100兆欧以上。2)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和施工工艺特点,为使设计经济合理、保证用电设备用配电线路安全运行、供电可靠,本设计采用TN-S系统,施工照明及施工动力供电线路分开设置。3)严格执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按照施工配电房→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机具箱配置,配电箱要求做到防雨、防尘、防潮、防腐蚀、防火、防小动物及通风等条件;4)施工机具严格执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在供电线路的始端、中间、末端作重复接地。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采用TN-S系统三相五线制,其中3根为相线,一根为工作零线,另一根是黄绿相间的双色接地线。三、施工用电计算与线路设计详见《xx大厦基坑支护施工及土石方工程现场施工用电安全专项方案》。六、配电箱与开关箱1、总配电箱箱体采用2mm铁皮材料订做,内板为绝缘胶板,内设隔离开关、250A漏电保护开关,电表等。2、分配电箱箱体采用2mm铁皮材料订做,内板为绝缘胶板,内设隔离开关,100A漏电保护开关及分路闸刀开关。3、开关箱为铁质箱体,内设隔离闸刀开关及漏电开关、接触器、低压变压器、插座等。漏电开关系数,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15~30毫安,动作时间不大于0.1秒。4、电箱的导线进出口设在箱体下部,进出线设保护套,分路成束,并设防水弯。5、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宜分别设置,如合置在同一配电箱内,动力和照明线路应分路设置。6、开关箱应由末级分配电箱配电。7、总配电箱应设在靠近电源的地区,分配电箱应设在用电设备负荷相对集中的地区,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米,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走过3米。8、配电箱、开关箱应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不得装设在有严重损伤作用的瓦斯、烟气、蒸气、液体及其它有害介质中,不得装设在易受外来固体物撞击、强烈振动、液体浸溅及热源烘烤的场所,否则须作特殊防护处理。9、配电箱、开关箱周围应有足够二人同时工作空间和通道,不得堆放任何妨碍操作、维修的物品,不得灌木、杂草。10、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端正、牢固,移动式配电、开关箱应装设在坚固的支架上。11、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中心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大于1.4小于1.6米,移动式分配电箱、开关箱中心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宜大于0.8小于1.6米。12、配电箱内的电器应首先安装在金属或非金属木质的绝缘电器安装板上,然后整体紧固在配电箱箱体内,金属板与铁质配电箱箱体应作电气连接。13、配电箱、开关箱内的开关电器应按其规定的位置紧固在电器安装板上,不得歪斜和松动。14、配电箱、开关箱内的工作零线应通过线端子板连接,并应与保护零线接线端子分设。15、配电箱、开关箱内的连接线应采用绝缘导线,接头不得松动,不得有外露带电部分。16、配电箱和开关箱的金属箱体,金属电器安装板以及箱内电器的不应带电金属底座、外壳等必须作保护接零,保护接零应通过接线端子板连接。17、配电箱、开关箱必须有防雨、防尘措施。七、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严格按照《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有关规定,配电线路按照三相五线制施工,末级漏电保护电流不大于30毫安(井下及潮湿环境中不大于15毫安),动作时间不大于0.1秒。所有设备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电工持证上岗、专人负责;2、采用TN-S系统接零保护;3、不少于三处重复接地保护,电线、桩机、水泵等接地要安全可靠,避免发生漏电危险;4、夜间施工时应装设足够的照明,深坑和潮湿环境的施工,应使用安全电压照明,并且井内照明灯泡要装防水护罩;5、加强机械设备和机械操作人员的管理,对机械设备要常检查、常维修、常保养,建立定期检查和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任何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6、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对参加施工的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使每一名施工人员自觉遵守《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操作规程》;施工前,必须由专业工长下达书面技术交底,班组履行签字手续后,才能施工;7、配电箱、开关箱必须加锁,选用防雨型配电箱,所有配电箱、开头箱由专人负责管理,暂时不用的电源回路应及时切断电源,送电前检查用电设备是否已断开,并按顺序送电,操作顺序为: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头箱,停电操作顺序反之,配电箱内按设计编号注明用途及分路标记,以防误操作;8、现场各线路应随时检查维护,值班电工必须做好值班记录,交接班必须签字,并记录好各处用电情况及设备使用操作情况;9、配电房、配电箱、开头箱处应配备干粉灭火器,配电室加设黄沙桶,施工现场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必须配备3~5个1211灭火器;10、定期停电检查维修,并悬挂安全警示牌,防止误操作,维修时必须两人在场,一人操作一人监护;11、现场不允许电源线拖地,更不允许压在钢管、钢筋下面,或拖在水塘和积水地面上;12、漏电开关要每天上班检查一次,接地电阻每月要测量一次,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13、在建工程不得在高低压线路下方,不得搭设作业棚、建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14、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路线中,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15、.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专用保护零线连接,专用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配电室的零线或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侧的零线引出。16、城防、人防、隧道等潮湿或条件特别恶劣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必须采用保护接零。17、当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根据当地的要求做保护接零,或做保护接地,不得一部分做保护接零,另一部分做保护接地。18、做防雷接地电气设备,必须同时做重复接地,同一台设备的重复接地与防雷接地可使用同一接地体,接地电阻应符合重复接地电阻值的要求。19、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和避雷装置可利用自然接地体接地,但应保证电气连接并校验自然接地体的热稳定。20、施工现场的保护零线系统严禁与工作零线混接。21、保护零线不得装设开关或熔断器。22、保护零线应单独敷设,不作它作,重复接地线应与保护零线相连接。23、手持式用电设备的保护线,应在绝缘良好的多股铜线、橡皮电缆内,其截面不得1.5小于m㎡,与电气设备相连接的保护零线应为截面不小于2.5M㎡的绝缘多股铜线。24、电气设备应采用专用芯线作保护接零,此芯线严禁通过工作电流。保护零线的统一标志为绿/黄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不准使用绿/黄双色线作负荷线。25、保护零线除必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作重复接地外,还必须在配电线路的中间处和末端做重复接地。26、保护零线每一处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0欧姆。27、不得用铝导体做接电线或地下接地线,垂直接电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圆钢,不得采用螺纹钢材。8.3.2施工临时用水计算现场主要的用水需求为:eq\o\ac(○,1)旋喷桩的水泥浆拌制;eq\o\ac(○,2)灌注桩成孔施工中的泥浆配置;eq\o\ac(○,3)施工现场生活用水。根据《建筑工程施工手册》,施工现场用水量q:q=k1•k2•∑Q1•N1/(T1•t•8×3600)初步估算现场需两个DN65以上的市政用水接驳口能满足施工要求。8.4各阶段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根据设计施工图要求、现场实际条件及施工总进度计划,并基于上述平面布置原则和计算结果,进行施工平面布置。施工总平面布置详见附件2:《xx大厦基坑支护施工及土石方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第九章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与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9.1施工测量一、施工总测量网控制根据施工总图提出的相关要求引点,定出控制点位,建立控制系统,用混凝土墩做以保护,设明显标志,控制桩周围不得堆放杂物,并避免车辆机械碰撞,在周围建筑物上设辅助点线,双控轴线,精确指导施工。二、测量定位放线施工(1)测量依据eq\o\ac(○,1)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移交的水准点及相应的定位图。eq\o\ac(○,2)基坑支护周边环境平面图、基坑平面图及其它施工图纸中的平、立、剖面图。(2)测量及放线方案1)平面坐标控制:建立坐标控制导线,将有关部门移交的城市坐标控制点与场内工程坐标放线相结合,采用全站仪主控轴线与经纬仪辅助加密控制网进行工程桩定位作业。2)高程控制:建立由有关部门移交的高程控制导线,采用二次转移引测到施工场区内。布设高程(施工)控制点,并与建设单位提供的高程控制点进行联测。所有测量资料必须保证完整无误,并以书面形式报工程管理部,在得到管理工程师认可签字后投入使用。(3)测量放线的基本要求1)施工放线人员本工程落实专人负责制,设测量员一名、测量助理员一名专职施工放线。2)验线执行一切定位、放线均经自检、互检、专职质检员验收后,请监理、甲方工程师验收的三级验收制度。专职质检员验线要从审核测量放线开始,在各主要阶段施工前,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均要对测量放线工作,提出预防性要求,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验线的主要部位:a.引测桩点、与周围定位条件。b.主轴线与其控制桩。c.原始水准点、引测验标高点和现场施工标高线。3)测量记录和计划工作测量记录做到原始、正确、完整、工整。计划做到:依据正确、方法科学、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正确。(4)施工测量前的准备工作熟悉和校核图纸,全面了解本工程各工段平、立、剖面的形状尺寸、构造,它是整个施工过程放线的依据。认真学习、领会施工组织设计,全盘掌握施工段的划分,施工先后次序,进度安排和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位置。(5)控制线交接,建立保护主控点提请甲方、监理,进行基坑支护施工控制线交接,共同确认基坑支护施工控制线,以防发生差错。依据控制线,根据现场布置要求,结合工程特点,重新建立轴线控制点。(6)现场施工放线进场正式放线,首先进行控制轴线交接,经监理、业主或测绘单位核定办理交接手续,并在现场作半永久性轴线控制点和标高抄测基准点。三、测量精度主要保证措施(1)全站仪工作状态应满足竖直,水平度盘水平;望远镜上下转动时,视准轴形成的视准面必须是一个竖直平面;(2)水准仪工作状态应满足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3)使用钢尺操作前应注意消除定线误差、钢尺倾斜误差、拉力不均匀误差、钢尺对准误差、读数误差等等;(4)测角:采用三测回,测角中误差±10秒;(5)测距:采用往返测法,取平均值;(6)所有测量计算值均应立表,并应有计算人、复核人签字;(7)在仪器操作上,测站与后视方向应用控制网点,避免转站而造成积累误差;(8)在定点测量,应尽量避免垂直角大于45度;(9)对易产生位移的控制点,使用前应进行校核;(10)经常对控制点进行校核,避免因季节变化而引起的误差;(1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现场的测量定位和放样。四、测量放线的注意事项(1)测量放线由专人负责;(2)全站仪、水准仪及钢卷尺等定期校核,专人保管,避免在烈日下进行测量;(3)测量基准点标志明确,妥善保护,定期校核;(4)测量中发现误差及时研究分析,作出正确处理,防止误差积累,影响质量甚至造成质量事故。9.2旋挖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由于工期要求及根根据岩土勘察资料及实际施工经验,该工程钻孔灌注桩拟采用旋挖钻机成孔,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9.2.1设计要求钻孔桩桩径1200mm,桩间距16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9.2.2工艺流程9.2.3施工步骤(1)测量放线:在基本整平的场地上,利用施工基线和辅助基线,测放出钻孔桩的桩位,用竹桩等做出明显标记,测量工作面标高,确定成桩深度。桩径偏差≤50mm,垂直度偏差<1%,桩位偏差±30mm;(2)定位:将桩机移至指定桩位,对中。调整设备水平,倾斜率小于1%。桩位确定后,利用十字线放出四个控制桩位,并以四个控制桩为基准进行埋设护筒。(3)钢护筒震入:护筒采用16mm厚钢板制作,内径为1.0m,对应¢1000旋挖桩,利用振动锤将钢护筒振入地层。(4)旋挖成孔:钻机就位后,调整钻杆垂直度,然后进行钻孔。通过钻斗的旋转、削土、提升、卸土,反复循环直至成孔。旋挖钻机钻进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钻进速度,避免钻进尺度较大,造成埋钻事故。经现场实践得知,钻斗升降速度保持在0.75-0.80m/s。在旋挖成孔过程中如遇孤石,在较浅土层中可采取换填方式解决,若孤石埋深较大,可改变成孔方式,采用冲孔桩泥浆护壁成孔。(5)钢筋笼制作:钢筋使用前除锈、去油污、去泥土等,然后采用机械或人工调直,调直后不能有弯曲、死弯、小波浪形等。钢筋切断后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尽量节约钢材。主筋定位要准确,绑扎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在中间和两端扎牢。钢筋保护层厚度50mm,箍筋接头全部采用搭接,加强筋采用双面电焊连接,加强筋直径¢20,主筋为¢25。钢筋笼采用分段制作,主筋接头错开搭接,保证在同一截面内,接头数目不多于主筋总根数的50%。钢筋笼制作偏差:主筋间距±10mm;钢筋笼直径±10mm;钢筋笼长度±50mm。(6)钢筋笼吊装:利用吊机作为起吊设备。要在要起吊的部位设置加强措施,防止或尽量减小在起吊和安放的过程中钢筋笼变形。吊放时应对准孔位轻放、慢放,禁止强行下放,防止倾斜、弯折或碰撞孔壁。如果放不下去,要吊起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后重新下放。钢筋笼就位后,立即将吊筋固定,防止钢筋笼移动。钢筋笼顶面和底面标高误差不大于50mm。(7)混凝土制备: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灌注砼导管底端距孔底宜为300~500mm,使用隔水栓,第一次灌注量必须保证导管埋入砼0.8m以上,必须连续灌注,灌注过程中保持导管埋入砼不小于2.0m。监理、业主、质检及施工单位共同对混凝土进行监督检验。(8)混凝土运输:混凝土运输工具采用汽车砼运输车运输,经过现场临时道路到达浇筑地点,配合吊车,滑槽进行浇筑。在砼浇筑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如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灌前进行二次拌合。混凝土运输道路应平整顺畅,若有凹凸不平,应铺垫桥枋。混凝土运到场地后由质检员重新进行塌落度的检测工作。(9)灌注导管连接:导管采用壁厚δ=3mm,直径φ250或φ300导管,每节长2~4米,导管在桩孔内位置应保持居中,防止跑管撞坏钢筋笼。导管入孔后准确计算导管总长和导管底部位置,首次灌注完成后,导管距离混凝土面不超过2.0m。(10)混凝土灌注:初灌正常后应连续灌注,不得中途停工。灌注过程中不断用测锤测量砼面上升高度,适时拆卸导管,保证合理埋管深度。灌注时防止导管左右移动,防止钢筋笼浮起或下落。提升导管时注意轴线竖直与位置居中。每浇筑1.0m,通过振动锤振动钢护筒使混凝土密实,每次振动时间1.0min。实际灌注桩顶面高度要高于设计要求0.3m,以确保设计桩顶下桩身混凝土强度。(11)取出钢护筒:混凝土灌注完毕后30min内将钢护筒用振动锤取出。(12)移位: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护坡桩采取跳孔法施工,移位即移至第三个孔位。相邻孔位施工时需重新放线。9.2.4质量控制(1)孔径不小于设计值,支护桩偏差按设计及相关规范而定。检测方法:孔位用全站仪;垂直度全站仪;孔径用尺量。(2)支护桩孔底沉渣厚度小于100mm;立柱桩孔底沉渣厚度小于50mm;保护层厚度50mm。检测方法:测尺、测绳检测。(3)钢筋原材料检验合格。主钢筋间距偏差小于10mm;箍筋或螺旋筋间距偏差小于20mm。检测方法:尺量。(4)钢筋焊接质量检验合格。检测方法:取样送检。(5)桩身质量合格。检测方法:抽取总桩数30%进行低应变检测;抽取总桩数10%进行超声波检测。9.2.5安全注意事项(1)机械防护:机械传动部位必须加安全罩;操作手柄完整无缺;操作台整洁有序。(2)用电安全:必须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电工要对电器设备经常性检查。(3)人员防护:钻机操作人员电工、焊工等持证上岗;吊放钢筋笼必须有专人指挥。(4)劳动防护:操作人员应戴安全帽和手套。9.2.6施工注意事项(1)钻孔过程中要对钻孔垂直度进行检查,主要是对钻机平衡性检查。(2)钢筋笼可在孔口吊筋定位,避免落底而导致桩头出露钢筋长度不够。(3)挖出的泥渣如不便及时外运,也可临时集中堆放在场内,待土方外运时再一并运走。(4)为保证钻孔相互之间不窜孔、坍塌,支护桩须采取隔一钻一的顺序施工。相邻桩间隔施工时间为混凝土浇筑后24小时以上。9.3桩间旋喷桩施工9.3.1设计要求桩间三管旋喷桩接桩有效桩径为700mm,与支护桩搭接150mm,桩端穿进入中风化层0.5m。桩间两根单管旋喷桩桩径500mm,搭接200mm,桩端进入进坑底3.0m。注浆高压水流的压力不小于30Mpa、水泥浆液的压力不小于1.0Mpa、气流压力不小于0.7Mpa,提升速度在0.1-0.15m/min之间,水泥用量不少于400kg/m。水泥采用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喷浆材料为水灰比取1.0的纯水泥浆,根据现场实际土层情况可以适当提高注浆压力来达到较大的有效注浆半径,旋喷桩桩位平面定位误差应不大于5cm,钻孔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9.3.2施工工艺流程引孔钻机就位钻进成孔换浆清渣清孔回灌引孔钻机就位钻进成孔换浆清渣清孔回灌搬迁移钻开孔检查启动空压机送风启动高压泵送水试喷检查插入高喷管浆液配制泵送高喷作业观察高喷参数孔内保持满浆测放桩位旋喷桩施工工艺流程图9.3.3施工方法一、施工准备⑴场地平整正式进场施工前,进行管线调查后,清除施工场地地面以下2米以内的障碍物,不能清除的做好保护措施,然后整平、夯实;同时合理布置施工机械、输送管路和电力线路位置,确保施工场地的“三通一平”。⑵桩位放样施工前用全站仪测定旋喷桩施工的控制点,埋石标记,经过复测验线合格后,用钢尺和测线实地布设桩位,并用竹签钉紧,一桩一签,保证桩孔中心移位偏差小于50mm。⑶修建排污和灰浆拌制系统旋喷桩施工过程中将会产生10~20%的返浆量,将废浆液引入沉淀池中,沉淀后的清水根据场地条件可进行无公害排放。沉淀的泥土则在开挖基坑时一并运走。灰浆拌制系统主要设置在水泥附近,便于作业,主要由灰浆拌制设备、灰浆储存设备、灰浆输送设备组成。二、钻机就位钻机就位后,对桩机进行调平、对中,调整桩机的垂直度,保证钻杆应与桩位一致,偏差应在10mm以内,钻孔垂直度误差小于0.3%;钻孔前应调试空压机、泥浆泵,使设备运转正常;校验钻杆长度,并用红油漆在钻塔旁标注深度线,保证孔底标高满足设计深度。三、引孔钻进钻机施工前,应首先在地面进行试喷,在钻孔机械试运转正常后,开始引孔钻进。钻孔过程中要详细记录好钻杆节数,保证钻孔深度的准确。引孔至设计深度后,拔出岩芯管,并换上喷射注浆管插入预定深度。在插管过程中,为防止泥砂堵塞喷嘴,要边射水边插管,水压不得超过1Mpa,以免压力过高,将孔壁射塌。高压喷嘴要用塑料布包裹,以防泥土进入管内。四、旋喷提升当喷射注浆管插入设计深度后,接通泥浆泵,然后由下向上旋喷,同时将泥浆清理排出。喷射时,先应达到预定的喷射压力、喷浆后再逐渐提升旋喷管,以防扭断旋喷管。为保证桩底端的质量,喷嘴下沉到设计深度时,在原位置旋转10秒钟左右,待孔口冒浆正常后再旋喷提升。钻杆的旋转和提升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钻机发生故障,应停止提升钻杆和旋转,以防断桩,并立即检修排除故障。为提高桩底端质量,在桩底部1.0m范围内应适当增加钻杆喷浆旋喷时间。在旋喷提升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土层,调整旋喷参数。五、钻机移位旋喷提升到设计桩顶标高时停止旋喷,提升钻头出孔口,清洗注浆泵及输送管道,然后将钻机移位。9.3.4质量检查与控制标准项序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主控项目1水泥及外掺剂质量符合出厂要求查产品合格证书或抽样送检2水泥用量设计要求查看水泥浆水灰比3桩体强度或完整性检验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一般项目1钻孔位置mm≤50用钢尺量2钻孔垂直度%≤1经纬仪测钻杆或实测3孔深mm±200用钢尺量4注浆压力按设定参数指标查压力表5桩体直径mm≤50开挖后用钢尺量6桩身中心允许偏差≤0.2D开挖后桩顶下500mm处用钢尺量,D为桩径9.4支撑立柱桩施工9.4.1设计要求立柱桩采用4×L180厚16(14)mmm规格角钢通过钢板焊接而成,立柱桩水平定位误差不大于50mm,立柱垂直度不大于0.3%,为减小立柱沉降引起的支撑变形,立柱施工应注意桩底沉渣控制要求,需满足端承桩规范沉渣要求。9.4.2施工工艺9.4.2.1立柱桩成孔采用常规钻(冲)孔桩机成孔,钻孔钻(冲)进,直至设计标高。挖出的泥渣应及时清运出去。到位后进行第一次清孔。在钻孔达到设计要求深度后,应对孔深、孔位、孔形、孔径等进行检查。在终孔检查完全符合设计要求时,应立即进行孔底清理,避免隔时过长以致泥浆沉淀,引起钻孔坍塌。清孔方法是使用的钻机不同而灵活应用。通常可采用正循环旋转钻机、反循环旋转机真空吸泥机以及抽渣筒等清孔9.4.2.2立柱加工与安装立柱在现场按设计要求制作。严格控制吊筋长度和两根吊筋的焊接高低偏差,保证起吊时钢构柱的垂直度。立柱吊装好后,要调整好其垂直度之后再下放,采用吊车下放,采用护筒上的十字中心对中。为保证立柱安装质量,质检员在下放立柱时必须在现场指挥。重点:立柱安装垂直度、安装偏差、标高控制1、我项目部将采用先安装立柱后灌注混凝土的技术方法,因此以上各项指标均比较容易控制,安装垂直度主要在立柱和钢筋笼焊接过程中控制,使用吊车起吊立柱,调整垂直度,使用水平尺检查垂直度。2、安装偏差主要控制环节在于使立柱位于钢筋笼中心之后再焊接,确保二者同心。3、标高控制主要在于吊筋上,测量使用水准仪测出标高之后,由质检员记录,正确计算吊筋长度,严格控制吊筋安装误差。立柱安装下方到位之后,要固定好吊筋,防止下滑。9.4.2.3钢立柱桩混凝土灌注1、灌注时,用铁板盖住灌斗管口止水,待初灌斗满足初灌量(2m3)后,再提起盖板,使混凝土与球胆同时下落,保证初灌埋管≥1m。灌注时应做到勤测、勤提、勤拆管三勤。当灌注至桩顶时应提动导管冲捣数次,以增加桩头的密实度。拔最后一节导管时,速度要慢,以免过快产生泥心。2、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要争取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灌注完成,要将混凝土超灌高度控制在1.5m之内。3、提升灌注导管时,要小心起吊,避免导管接头挂住立柱。4、下放钢格构立柱、浇筑12小时之后,方可起拔护筒清理场地。重点:灌注结束后,不能立即起拔护筒,必须等12小时混凝土终凝之后才能拔护筒清理场地,防止立柱因自重而下沉。9.5桩顶冠梁施工方法9.5.1设计要求支护桩桩顶设计有钢筋砼冠梁,冠梁尺寸为1200mm×8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主钢筋为II级钢;箍筋采用I级钢筋。9.5.2工艺流程冠梁施工程序:土方挖掘至冠梁底标高→凿桩头→抄平→人工修冠梁底土方→垫层浇筑→钢筋绑扎→模板支撑→混凝土浇捣→混凝土养护。9.5.3施工步骤(1)首先进行支护桩顶修凿清理,应将支护桩超浇部位开挖、破除,测量人员随即用水准仪抄平。(2)桩顶凿毛后开始浇筑冠梁垫层。(3)再进行钢筋绑扎,依据图纸要求。注意要在垫层面上铺一层易脱落薄膜。(4)冠梁钢筋绑扎后立即进行模板的制作。支撑模板采用18mm厚的木胶合板,外侧用Φ48钢管做对撑,来固定侧向模板,模板安装完成后应进行检查、验收,应达到支设牢固,尺寸、标高符合要求。(5)冠梁钢筋隐蔽验收后即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时应注意振捣密实。9.5.4冠梁施工要点a、绑扎钢筋前,在垫层面上再垫一层薄膜,以便于后面挖土时,垫层能容易脱落。b、钢筋安装后必须及时进行隐检验收,以减少或避免返工,影响施工进度。c、主筋采用焊接方式,焊条按规范要求选用。9.5.5冠梁施工缝要求冠梁施工缝应留设在跨度的三分之一处。接头处设置凸凹榫头状,预留主钢筋接头,注意满足焊接规范要求,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数量不得超过钢筋总根数的50%。此外接缝处应先凿毛,通过隐蔽验收方可浇筑混凝土。9.6钢筋混凝土支撑、腰梁施工方法9.6.1施工流程钢筋混凝土支撑:土方开挖→场地平整→制作围檩→定位浇筑垫层→绑扎支撑钢筋→支立侧模板→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清理。9.6.2施工步骤(1)基坑土方开挖至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垫层底时,将场地平整。在支护桩壁制作围檩,将支护桩壁凿出主筋,以斜向方式焊接在支护壁的主筋上。(2)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和围檩梁的侧模利用拉杆螺丝固定,钢筋混凝土撑梁应按设计要求预起拱。(3)开始在地面定位出各道支撑梁轴线:拉直线在地面撒白灰,定出主撑宽度、位置,再对照图纸放出各连系梁位置,抄平垫层底,垫层采用素混凝土浇筑,垫层做好以后,即可以开始安装钢筋、支侧模。(4)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和围檩梁混凝土浇筑应同时进行,保证支撑体系的整体性。(5)为了方便拆除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根据实际拆除方案考虑预留爆破孔。9.6.3质量要求按照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和检验规范》的有关规定组织施工,同时参照《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有关要求评定施工质量。此外,还应符合以下的设计要求:

(1)每一期土方开挖深度必须按照设计的深度逐层进行,控制在支撑梁底下面的垫层底,不得超深。

(2)留取28天龄期的混凝土试块,检测混凝土的强度。

(3)第一层土方开挖以后,支护结构形成悬臂,应立即进行支撑施工,尽可能缩短时间,减少变形。

(4)测量必须准确,保证支撑梁的设置位置准确。

(5)支护结构与围檩梁混凝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