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说课课件) 高一历史 说课课件 (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说课课件) 高一历史 说课课件 (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说课课件) 高一历史 说课课件 (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说课课件) 高一历史 说课课件 (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说课课件) 高一历史 说课课件 (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史料阅读导学案和说课设计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

朱运荣为何新?如何新?新何用?

为何新——课标理念新、教材内容新如何新——大概念教学、主题化教学、有结构、有情境、有目标新何用——实现素养落地、强化情怀培育、彰显国家意志现实的矛盾——高一课时少,纲要内容容量大,如何在“统摄”和“分解”的教材内容整合中如何促新?可操作的层面——以精选主题材料来构建史学情境,以问题链条设置来操作探究活动,以师生互动解答来实践素养能力。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是人教版高中教材第()单元第()个课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旧的说课模式?新的说课模式是否不同?一、析课标,说教材:析在提炼主题,形成概念;

说在简化内容,构建逻辑。二、抓重点,破难点:抓在营造情境,设置问题;破在引发探讨,解决矛盾。三、明学情,定教法:明在了解生源,适度分层;

定在精准备课,因材施教。

六维度的教学预设共同指向学生的发展。新的说课模式?形式可新,旨归同道课标中需要大家了解的历史概念信息包括:1.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①新航路开辟的动因: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随着封建庄园制度的逐渐解体,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另外,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当时西欧部分穷困潦倒的贵族、新兴资产阶级,以及其他有冒险精神的人从《马可·波罗行纪》了解到中国富甲天下、金银遍地,认为富裕的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欧洲长期从亚洲进口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和香料等生活必需品。奥斯曼帝国在建立和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威胁到东西方之间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也使来自亚洲的商品因加价而奇贵,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也成为激励他们出海远航的一个动因。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活动。②新航路开辟的条件:从13世纪开始,伊比利亚半岛的居民尝试从大西洋中的马德拉群岛、加那利群岛等岛屿获取木材、粮食和糖等资源。他们不断取得成功,迈向海洋的步伐随之加快。中国发明的指南针传入欧洲后,欧洲的航海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应用指南针和其他相关仪器,不仅容易测定船只方向,而且能制作出新型航海图。这种航海图呈现海岸海域地貌,布满航海用的放射状罗盘方位线。西欧人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长期航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相信大地是球状的,有关季风和洋流等方面的地理知识日益丰富,懂得选择风向最有利的季节出海远航。与此同时,造船技术也不断提高。这一切,为远洋航行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一、新课标解读课标中需要大家了解的历史概念信息包括:2.新航路的开辟(①欧洲到亚洲新航路的开辟:自从阿拉伯商人控制东地中海商路后,西欧人就开始寻找经大西洋到达印度的航线。他们多次进入大西洋,并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在航行中因遭遇大风而意外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1497—1498年,达·迦马率船队绕过好望角驶达印度。从此,绕道非洲到达印度和东方的新航路逐渐成为欧亚贸易的主干道之一。②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的开辟: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熟悉《马可·波罗行纪》,一直想寻找通往东方尤其是中国的航路。他相信“地圆说”,设想由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就可到达中国。1492年,哥伦布率三艘帆船西航,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此后,他又三次进行横渡大西洋的往返远航。尽管哥伦布一直没有达到亚洲,但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③麦哲伦船队实现全球航行: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5艘帆船出航。他们绕过南美洲,经过风浪险恶的海峡进入太平洋,1521年,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在介入当地人的冲突中被杀,他的同仁们驾驶“维多利亚”号经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航行,1522年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3.其他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线。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曽多次向西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过亚洲的航路。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一个岬角,即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人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达到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这些航海探险,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在主要航线之外,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二、史料研读材料一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解说词关注点:(依据材料,分析为什么说公元1500年前后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谈谈这一重大历史节点对人类文明史的深远影响。)情境1: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1)新航路开辟的动因情境设问:通过教材内容和拓展材料,从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商业危机、人文精神、宗教动力等方面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动因。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必然性。材料二

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资本主义萌芽,南欧一些国家手工业及商业贸易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商人渴望向外扩充贸易,获取更多财富。

首先是经济上的动因,……欧洲对外贸易主要是对东方国家如中国、印度及东南亚诸国的贸易,香料(丁香、肉桂、胡椒等)、樟脑、檀香、丝绸、宝石、布匹等等。这些商品在欧洲市场上最受欢迎,价格昂贵。贩运这些商品,获利不止倍蓗。对黄金的追求,是另一经济动因。1500年左右,欧洲商品货币经济日益发展,货币成了普遍的交换手段。封建贵族用货币购买奢侈品,农民也用货币交纳地租。商人和手工工场主需要更多的货币以便扩大经营,而黄金是最贵重的交换手段,有了它就有了一切,人人都渴望黄金。自从《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流传以来,欧洲人一直把东方,特别是中国看成是遍地黄金的人间天堂,所以到东方去实现黄金梦的人比比皆是。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需求量日益增大。”“新兴的资产阶级要用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用于奢华的生活享受”……

——恩格斯关注点:(依据材料和教材史料阅读,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在经济上的动因。)材料三

哥伦布对黄金着了迷,他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就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16世纪以前,欧洲早有与外部世界进行贸易的传统。到13世纪末有很大的发展,从东方辗转输入的商品比12世纪初增长10倍。……形势突然发生了变化。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陷了君士坦丁堡,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实际上等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的商路,结果,欧洲市场上的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

传播基督教是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基督教与欧亚其他广泛传播的宗教相比,更多地渗透着普救主义。它从一开始就以博爱人类为教旨,并以全人类的宗教自命,因而有一种强烈的是使人人都接受基督教的要求。他们甚至相信,为了普及基督教,即使使用武力所在所不惜。1500年前后完成地理大发现的航海家们从事于海上冒险活动的动机之一,便是宏扬基督教于海外诸国。

人文主义者讴歌现世生活,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挥自己的才能来创造幸福。人文主义思潮实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个人进取精神,是海外冒险事业的一种思想动力。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上卷关注点:(依据材料,围绕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任意选取一个视角,自拟论题,进行阐释说明。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材料四

资本主义的概念来自于资本,它是一种财富积累的方式,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它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业主采用雇佣劳动的办法进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通过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劳动价值,获得高额利润。资本主义是同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紧密相连的,如果拥有巨大财富但从不进行商品的生产和交换,那还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消除小规模生产、教会干涉和行会限制三大障碍。

中世纪手工业生产的规模很小,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生存,而不是为了获取丰厚的利润。行会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垄断了价格和原料供应,生产的规模、原料的尺寸、价格的高低行会都加以限定。行会还规定了工资的额度,规定只有师傅才能在城市及附近地区出卖商品,帮工和学徒必须经过长期工作后才能晋升为师傅。资本主义发展要求实现自由投资和获取利润,这就同行会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教会宣扬经济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灵魂得救。这样,它就视追求高额利润为一种犯罪,教会根据根据道德的原则而不是按照商品的价值来制订价格,在公道和美德的名义下把商品的价格压得很低。这种做法压制了业主和生产者的积极性,与资本主义水火不容。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关注点:(依据材料,指出资本主义的本质特点,理解这些特点与新航路开辟的关联。分析中世纪的社会因素对其发展的制约作用。)材料五

富有的欧洲银行家们组织了很多合股公司,控制了所有的海上贸易,获取了源源不断的利润。这些早期的合股公司相当于今天的跨国公司。这些新组织是进行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最有效的工具。对个人来说,有风险的仅在于他用以买进公司股票的那一部分钱,对于公司可能遭受的任何损失,他都无需进一步负责,……无须关心市场的具体情况和公司的方针政策。具体的经营管理都委托给根据其责任心之强弱和经验之多寡而选拔出来的董事们,而这些董事又可以挑选可靠的人管理公司某一方面的业务。这种安排方式吸引了各种分散的人——将他们的储蓄金投入各种商业冒险事业;从而能轻而易举地动员起欧洲资本,将大笔大笔的巨款投入各种海外事业。

于是,我们也就可以明白,为什么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他们虽是留在国内港口的商人,但他们“负责建立了很多殖民地……维持了殖民地的供给,……开辟了新的市场,找到了新的土地,使整个欧洲富裕出来。……”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7版)关注点:(依据材料,分析合股公司在欧洲海外扩张中的推动作用。)材料六

罗马天主教会这一时期的传教活动主要是通过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传教士进行的,它与殖民者充满了欺骗、野蛮和暴力的政府活动同步进行。德国天主教会学家约瑟夫·施米德林指出,从哥伦布和达·伽马起,探险家们都把他们的探险看作是类似于十字军对的征战和传教性的航行。西、葡殖民者为传教活动开辟了道路,他们不仅为传教士提供必需的物品和保护,而且还证明他们自己就是主要的传教力量。“他们用十字架和宝剑进行的征战是为神和国王而进行的政治性和宗教性的征战。”通过西、葡两国殖民主义者的传教士在东、西半球的活动,罗马天主教会进入了在亚、非、拉的全面传教时期。

——摘编自唐逸:《基督教史》关注点:(依据材料中的视角,分析西、葡两国殖民征战与传教活动的内在联系,借此指出海外殖民活动的本质。)材料七

当葡萄牙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在1498年到达印度的卡里库特港时,当地的统治者问他想要什么,他答道:“基督教徒和香料。”在航海探险中,传播信仰的目标成为发财致富动机的脱罪辞和强心剂。

——摘编自【美】本特利、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000—1800年)

于是,把财富本身作为追求的目的是应该斥责的贪婪和拜金主义,但若作为职业劳动的果实便象征着上帝的赐福。“不停歇地、有条理地从事一项世俗职业是获得禁欲精神的最高手段,同时也是再生和信仰纯真的最可靠、最明确的证据。这种宗教思想必定是推动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精神的生活态度普遍发展的、可以想象的、最有力的杠杆。”(按:马克斯·韦伯:《新教论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摘编自易杰雄、李秋零、田薇:《神光沐浴下的文化再生》关注点:(依据材料,从宗教动力和人文精神视角深度剖析新航路开辟的动因。)综合上述材料,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必然性。材料一

右图为13世纪末的卡特皮萨海图(1290)

在1500年以前的300年间,欧洲的船舶平均每艘的吨数增大四倍,载重量只有150—200吨的脆弱的单层甲板大帆船,让位于载重600—800吨的圆形船体的帆船。到13世纪已在船尾安装了舵,中国发明的罗盘针也已于12世纪末13世纪初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大大提高了航行的效率。14世纪葡萄牙人改造了阿拉伯人的三角帆,因而加快了航行的速度。这样,船身增大了,速度加快了,操纵也更加灵便了。……1485年葡萄牙人第一次使用星盘、象限仪,开始出现标明海岸线及港口位置的航海图。1500年,西欧人已经能建造具有强大的龙骨、坚实的肋骨、双橡木木船壳板的海船。航海技术的改进,为地理发发现以西欧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上卷关注点:(依据材料和教材内容,概括航海技术的进步为西欧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提供的有利条件。)情境1: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情境设问:通过教材内容和拓展材料,从航海技术、地理知识、武器装备、商业进步、物质支持等方面了解新航路开辟的条件。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可能性。材料二

倘若没有先进的造船工艺和导航技术,即使是最强烈的动机也无法使欧洲航海者完成他们的探险。

大西洋近岸海域的航行经验教会了欧洲水手建造足够牢固的船来对抗恶劣的环境。12世纪初,通过在船尾安装船舵,船的灵活性得到改进(中国人发明经阿伯拉人传入欧洲)。15世纪晚期,葡萄牙水手在印度洋上航行的时候发现阿拉伯人用来确定纬度的仪器更为简便实用,就以他们的仪器为原型制作出了十字标尺和反向标尺。(右图为现存最早的地球仪,1492年由德国制图员马丁·贝海姆制作。)

欧洲水手确定方向和纬度的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收集大量的地理数据,这样,他们在海洋上的航线基本上能够精确有效。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在海洋中探险的欧洲人逐渐积累了关于分享和水流的一系列实用知识,在帆船时代,这些知识使漂洋过海成为可能。印度洋的风向和洋流虽然大相径庭,却也有着可靠的规律。夏季的几个月中,季风从东南方吹过印度洋,而在冬季,风则来自西北方。一旦掌握了这个规律,水手们就可以利用顺风和洋流扬帆世界的每个角落。

——摘编自【美】本特利、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000—1800年)关注点:(依据材料和教材内容,从航海技术、地理知识视角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可能性。)材料三

西欧诸国在海外扩张时期,之所以能所向无阻,征服一个个国家和地区,原因之一是“船坚炮利”,有先进的海上作战的方法。在此之前,西欧在海战方面是落后的。当时的海战主要是甲板上的短兵相接。只有到15世纪,欧洲的战舰上才装备大炮。这种所谓大炮仍是小型的,发射的石弹重几盎司,而不是几镑。它可以杀伤敌人。但不能伤害敌舰的舰体。15世纪欧洲人在陆战中已使用大型大炮。这种大型大炮太笨重,无法把它运上军舰,更无法把它架设在军舰上发射炮弹。

16世纪20年代出现了转变:弗兰德斯、德国的冶金家发展了铸炮的技术,铸成的新型大炮有5—12英尺长,发射的圆石弹(后来是铁球),重50—60镑,在射程300码中能击破敌舰舰身。这种大炮可以安装在军舰上,操作也容易,在新设计的军舰上多的可载40门。由是海战战术也发生了变化,从甲板上短兵相接过渡到用大炮轰击敌舰。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使处于海外扩张期间的西欧在海上占了优势,从而有可能控制联结各大洲的海洋。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上卷关注点:(依据材料,比较中概括15世纪前后西欧诸国在海上武器和战术方法方面的进步之处。理解“船坚炮利”是西欧诸国占据海上优势和控制联结各大洲各大洋的重要条件。)材料四

(1)采用复式簿记。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路卡·帕乔利发表一部关于簿记的著作,建议商人在进行一切交易时,都要在总账里记入两次,一次作为贷方,另一次是作为借方。这种记账方法使人们能在任何时候都可对于一项生意的财务状况了如指掌,也使经营者加强盈利意识。(2)银行业和信贷业的发展,意大利商业比较发达的城市,早在12世纪就使用简单的汇票。到1408年已出现银行。银行逐步扩大它的经营范围,包括储存、借贷、汇兑等有利资金流通的业务,这给商业活动带来了很大的方便。……(4)股份公司的出现。荷兰、英国及法国的东印度公司,还有利凡特公司,莫斯科公司以及哈德逊湾公司等等,都是股份公司。股份公司在组织上逐渐趋于完备,一切管理事务都委托给通过选举产生的董事会,再由董事会选出可靠的人去管理经营业务。这种商业组织形式有利于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用于大规模的商业冒险事业,是动员经济力量从事海外贸易的最有效的工具。这些进步给西欧的商业带来了活力,从而加强了西欧向海外殖民扩张的力量。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上卷关注点:(依据材料,概括商业进步给西欧海外殖民扩张力量加强带来的促进条件。)材料五

西欧诸国君权集中的专制制度形成于15—16世纪。作为从封建国家向资产阶级国家过渡时期的上层建筑,专制制度与新兴资产阶级是有一定程度的联系的。专制制度的形成和维持,要靠资产阶级经济上的支持,同时资产阶级也需要专制政府保护它的经济利益。而且,专制国家还可以调动社会上的一切力量——经济活力、技术进步,新教徒的进取精神以及如是等等,把它们汇合成一个整体引向海外。西欧专制制度就这样成为向海外扩张的强有力的后盾。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上卷关注点:(依据材料,分析西欧诸国君权集中的专制制度和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联系。)材料六

在西欧国家中,在海上探险方面走在最前头的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这主要是因为:第一,两国都在大西洋沿岸,这个地理位置使它们先天地倾向于向海外发展。葡萄牙占领了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西班牙占领了加那利群岛。这四个群岛(距非洲西海岸不远)不但在地理位置上有极大的战略价值,有可以泊船的港口,而且也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土地肥沃,盛产甘蔗、葡萄及木材。在得到这几个群岛作为海上据点之后,西、葡向海外发展更为积极。第二,两个国家都掌握航海技术,特别是葡萄牙。葡萄牙的亨利王子,他的绰号是:“航海家”,他做了许多工作,为葡萄牙的航海事业铺平了道路。他的业绩在于:使水手及造船技术的传统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改进葡萄牙船舶的航海性能。亨利王子曾积极筹划绕过非洲到东方的航路,他派一支接一支的探险队去勘察非洲西海岸。第三,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的宗教热情特别强烈。这是在与伊斯兰教的斗争中形成的。他们过去长期处在外来穆斯林的统治和压迫之下,历时几个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把他们反对伊斯兰教的感情与虔信基督教的感情交织在一起,使他们宏扬基督教的信念更加强烈而坚定。这种信念是推动他们积极寻求东方新航路的一种精神动力。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上卷关注点:(依据材料,概括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新航路开辟的先驱国家的原因。)材料七

亨利王子(1394-1460年)是葡萄牙及欧洲人海外扩张第一阶段最为杰出的人物,是葡萄牙航海探险事业的组织者和开拓者。亨利王子对近代航海事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创办航海学校,培养航海人才。1420年,亨利王子在葡萄牙萨格里什建立了一所航海学校,并创立地理研究院、天文台及保存地图和手稿的馆所,广泛搜集地理、造船、航海等各种文献资料。亨利王子欢迎外国人,听取他们的建议。他自己对天文学、星占学、数学和航海科学感兴趣,自任航海学院校长,亲自讲授航海、天文、地理方面的课程。亨利王子重视结合航海实践来开展航海教育。在组织西非海岸的航海探险过程中,十分注意将船员搜集的航海资料用于教学之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亨利王子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富有经验的航海家和探险家,其中包括迪亚士等著名的航海家,而且,通往印度和美洲的蓝图也是在这里酝酿形成的。第二,改进造船和航海技术。亨利王子鼓励建造新型船只,在萨格里什建立造船厂,挑选大批精通造船的能工巧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来改进设备,使葡萄牙造船业有了巨大发展。到亨利王子晚年,已在葡萄牙船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种新型葡萄牙轻便船是三桅三角帆船,灵巧、轻便、快速、坚固,易于操纵,逆风时也能走折线前进,载重达两百吨,质量优良,是进行海上地理发现必不可少的工具。第三,搜集有关航海资料。1434年,他的探险队成功地越过一向被认为人去了就会变黑的博哈多尔角,使亨利王子及其航海家们了解到北大西洋的风向和洋流规律,他们知道,只要离西非海岸向西北航行,就会发现能把他们带回葡萄牙的西风。这不仅打破了中世纪航海在心理和物理上的障碍,也开辟了一条探索世界上所有海洋的道路,对葡萄牙人穿过赤道进行环绕非洲的航行很有帮助。后来,哥伦布也成为这种已经建立起来的大西洋风向和洋流知识的受益者。第四,绘制航海地图。有关亨利王子航海的最有名的地图地弗拉·莫罗的《世界地图》,它是应亨利王子的侄子、葡王阿方索五世的命令在威尼斯绘制的。这幅地图在亨利王子去世以前就已经完成了,它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记录了亨利王子一生所从事的发现,从休达到塞拉利昂,约有4000公里长。

——摘编自潘树林:《略论亨利王子对近代航海事业的贡献》,社科纵横.2010,25(11)关注点:(依据材料,概述葡萄牙亨利王子对近代航海事业的主要贡献。)材料八

亨利王子作为近代航海教育事业和航海探险事业的先驱,在葡萄牙和世界航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航海首先给葡萄牙带来了直接的经济利益。他派出的探险队占领了大西洋东部海域的马德拉、亚速尔和佛得角等几个群岛,这些新发现的领土给葡萄牙带来了巨大的好处。1436年,亨利王子的探险队在西非发现黄金,15世纪50年代,葡萄牙每年从几内亚运走价值200万美元以上的黄金。亨利王子开创的奴隶贸易也给葡萄牙带来巨大好处,到15世纪50年代,平均每年有700-800名奴隶通过阿尔加维和里斯本进入欧洲。……在亨利王子时期,葡萄牙商人控制了西非沿海及大西洋东部岛屿的贸易,葡萄牙商船队一跃成为世界上首届一指的商船队。同时,亨利王子还开创了殖民制度和种植园制度。到15世纪中期,葡萄牙已经准备好并开始“向地理发现和缔造帝国这一步骤前进。”

尽管亨利王子毕生没有亲自航海,亨利王子开创了伟大的地理发现时代,成为“十五世纪划时代的、地理发现史上的最伟大人物”,他也因此博得“航海家亨利”(HenrytheNavigator)的美名,被称为“近代地理发现的鼻祖”,从他的航海时代起,每一个由陆路或海路从事地理发现的人,多少是沿着他的足迹前进的。

——摘编自潘树林:《略论亨利王子对近代航海事业的贡献》,社科纵横.2010,25(11)

郑和的出海确实是种奢侈的冒险,除了声势浩荡并带回奇谈异闻外,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商业利益。士大夫强烈反对,甚至在史书中也只是轻轻一笔带过而已。明朝政府对航海缺乏持久的兴趣不说,也未能抓住发展海上力量的机会。郑和的航海并未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而仅仅只是成为一种空前绝后的冒险壮举。

——摘编自【美】费正清著:《中国:传统与变迁》设计环节:(1)依据材料,辩证评述亨利王子以及贡献在近代航海事业中的地位和影响。(2)结合15世纪的中国和西欧时代背景,分析亨利王子和郑和航海事业最终“命运不同”的原因。(3)依据材料并结合15世纪的中国和西欧时代背景,提炼一个主题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达·伽马开辟绕非洲到东方的新航路及麦哲伦等人完成环球航行,便是地理大发现,发生了商业革命和西欧诸国的殖民扩张。这些划时代的大事,“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2页关注点:(依据材料,从世界历史的大时空尺度,整体认识新航路开辟的重大时间节点标志。)材料二

在此期间,甚至在亨利去世以前,葡萄牙人所向往的目标已开始不仅仅是非洲,还包括印度。当时,欧洲前往东方的通路为控制整个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势力所封锁,对欧洲人来说,地中海是一所牢狱,而不是一条通途。因此,除了作为中间人牟利的威尼斯商人外,欧洲人渴望找到一条“通往香料产地东印度群岛”的新路。亨利王子最初开始他的行动计划时,并未想到印度,但是,随着他的船队沿非洲海岸越来越往前驶去,他的视野自然会从非洲的商队贸易扩大到东印度群岛的香料贸易。从那时起,发现和控制香料路线就成为葡萄牙人政策的首要目标。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7版)下册关注点:(依据材料和教材呢绒,概括葡萄牙人开辟欧洲到亚洲新航路的主要原因。)情境2:新航路的开辟情境设问:通过教材内容和拓展材料,以15、16世纪欧洲航海前驱开辟欧洲到亚洲、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麦哲伦船队实现全球航行等航海事迹为示例,了解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感悟航海先驱们的冒险精神开拓同时,正确认识开辟新航路过程的本质目的。材料三

最先探寻通往印度航路的是葡萄牙人。多年来,葡萄牙人不断派遣探险队沿非洲西海岸向南摸索到东方去的航路。当时欧洲尚未发明经线仪(到1760年才发明出来),所以在航海中无法测定经度。但是,用简单的方法可以测定纬度;根据中午太阳的倾斜度。早在1487年,当巴索洛缪·迪亚士沿着非洲西海岸航行遇到大风时,他的船失去控制,随风向南飘去,一连13天不见陆地。当风力缓和下来时,迪亚士让他的船向东方(因为他认为陆地是在东方)航行,但是不久他发现已经在不知不觉之间越过了非洲南端而进入印度洋了。由于船员筋疲力尽,乃掉船回去。在归途中他发现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迪亚斯回国后,葡萄牙王命名该海角为“好望角”。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上卷关注点:(依据材料和教材内容,了解迪亚士的航行对开辟欧洲到亚洲新航路的重要贡献。)材料四

继承迪亚士事业的是达·伽马。他在1497年7月8日率领四艘海船从葡萄牙启航。他具备一个好的条件,就是已知道“好望角”的纬度(这是迪亚斯在发现好望角时测定和记录下来的。)他不是靠近海岸航行,而是远离海岸,这样既无浅滩之险,海风又吹得强烈而均匀。他在安全地到达一定的纬度(即与好望角相同的纬度)时,便朝正东方向驶去,终于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岸航行。

1498年4月,船队进入今肯尼亚的马林迪,在这里雇了一个阿拉伯水手引航。横渡印度洋,于5月20日到达印度西海岸的卡利卡特。达·伽马在印度出卖他从葡萄牙带来的商品——小型物件及毛织品之后,便买进胡椒、肉桂等东方物品,在1499年9月返回葡萄牙。这批货的卖价,为这次航海费用的60倍。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完成从西欧绕非洲来到东方的航行,从而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上卷关注点:(依据材料和教材内容,概括达·伽马的航行成功到达印度的原因。评析其航海事迹的历史地位。)材料五

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展现在满心欢喜的葡萄牙人面前,曼努埃尔国王接受了“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波斯和印度的征服、航海和贸易之主”的称号。对这些称号的接受是相当认真的,葡萄牙人决定垄断沿新航路的贸易,不仅将其他欧洲人排除在外,也把数百年来一直在印度洋上经商的阿拉伯人和其他东方民族排除出去。为了坚持这些要求,葡萄牙人采取了无情的恐怖主义,尤其是在遇上他们所憎恨的穆斯林时。达·伽马曾在后来的一次航行中发现几条从麦加返航的无武装船只。他捕获了这些船只,并且,用他的一个葡萄牙同伴的说来说:“在搬空船上的货物之后,禁止任何人将船上的摩尔人带出来,然后下令把船烧了。”

……欧洲人是好斗的侵入者。他们夺取并保持着主动权,直到渐渐地但不可抗拒地上升为世界各地的主人。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7版)下册关注点:(依据材料,谈谈你对葡萄牙为垄断新航路采取的“恐怖主义”的看法。)材料六

克利斯托弗·哥伦布(1451—1506)是意大利航海家,他在15世纪晚期一心一意想寻找到东方去的新航路,并为此制定了一个海上探险计划。他计划从西欧出发一直向西航行,目的地是东方的中国、日本及印度。

当时的人文主义者重新发现的古代希腊人关于大地是一个球形的学说,在西方已经为不少人所知晓,但是关于地球之大小及陆地、海洋的距离,尚在茫味臆测和估计之中。哥伦布的这个计划是建立在对于地球距离的错误估计上面的。他所依据的估计有二:第一是马可·波罗对于亚洲东西两端之间的距离及对于日本与亚洲大陆之间的距离的估计(他估计为1500英里),而这两个估计都是错误的,因为估计得过多;第二是托勒密对于地球周围长度的估计,而这个估计又过小。他由此得出错误的结论:从西欧经过大西洋到日本去的距离不足3000英里,向西航行是西欧到亚洲去的捷径。

遭到葡萄牙王室拒绝后,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由于对地理的无知,终于接受了哥伦布的计划,答应向他提供人力物力。这里出现一个既饶有兴味又耐人深思的历史“假若”的问题:幸亏哥伦布作了错误的估计,假若他估计正确的话,他一定不会向西航行,从而也就一定发现不了美洲新大陆。历史的客观后果,往往是超越身当其事的历史人物的估计。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上卷关注点:(依据材料和教材内容,以哥伦布的航海“阴差阳错发现了欧洲未知的大陆”为示例,辨析“历史的客观后果,往往是超越身当其事的历史人物的估计”这一结论。)材料七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从西班牙的巴罗斯启航,船员中有可靠的水手和有能力有经验的军官。航行得很顺利,但是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周一周地过去,所见到的只是一望无际的波涛浩淼的大洋,连陆地的影子都看不到。水手们越来越不安。……10月9日他向众人表示如果在三天内仍看不到陆地,就转回去。但是就在这几乎绝望的时刻,船上的守望者突然发现远远的水天相接处有一个黑点,黑点越来越大,原来是一个海岛(这属于巴哈马群岛),大家高兴得犹如绝处逢生,一同舍舟登岸。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个关系到世界历史重大转折的时刻,因为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从而也就打开了新旧大陆之间不知经历了多少个世纪的闭塞。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上卷关注点:(依据材料,客观评述为什么说哥伦布的航海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是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材料八

他们(美洲人)性格温和,不知道什么是罪恶,不杀人,也不偷盗;他们没有武器,非常胆小,……所以陛下应该下决定让他们成为基督徒,我相信只要开始做,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为西班牙赢得大批主的皈依者、广大的领土和巨大的财富以及他们所有的人。毫无疑问,在这些土地上蕴藏着大量黄金,这里还有宝石,有名贵的珍珠,取之不尽的香料……也许这里还有数额可观的棉花,我认为不用带回西班牙,只要带到[蒙古]大汗的那些大城市里就能卖得很好。

——摘编自【美】本特利、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000—1800年)关注点:(依据材料中哥伦布的航海日记的内容,分析其史料价值。)材料九

哥伦布从来没有得到过亚洲的财富,尽管他后来又三次横渡大西洋,但他在加勒比海几乎没有找到黄金。关于他远航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欧洲,不久,数百名西班牙、英国、法国和荷兰的航海者受到激励,成为他的追随者。特别是在16世纪早期,很多人继续探求哥伦布本人一直在寻找的通往亚洲的水道。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这块新的大陆是美洲,而加勒比群岛本身也蕴藏着无数诱人的商机。哥伦布向西半球的航行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因为这些航行建立了东、西半球之间的联系,也为后来欧洲人在美洲的征服、定居以及开发铺平了道路。

——摘编自【美】本特利、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000—1800年)关注点:(依据材料结合中外历史,围绕“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历史影响”为主题,参照材料表述,另选史实进行阐释说明。要求:主题明确,仿写得体,史论结合。)提示1:西汉王朝打击匈奴,成为欧洲大陆民族大迁移促因之一,带来深远的历史影响。提示2:清王朝洋务运动没有能够挽救专制统治危机,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加快。变式设计:中外历史上有很多“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历史事件。明确写出历史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无心插柳柳成荫”是否是一种历史现象?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按:题目设计来自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历史组吕尧老师。材料十

葡萄牙人之独占绕非洲去东方的航路上的贸易及他们所获得的惊人的利润,推动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冒险家们寻求到东方去的其他航道。西班牙探险家巴尔波阿在达利安地峡(巴拿马)寻求黄金时,看到了另一个海洋(后来称为太平洋)。于是人们开始相信横渡这个海洋就可以到达东方。

16世纪初,出现了想进行这个尝试的一批职业冒险家,大多数人是葡萄牙人或意大利人。但是其中只有麦哲伦发现了通过太平洋到亚洲的航路。麦哲伦的远征是一个空前的壮举。他在1519年9月20日从西班牙圣卢卡尔港出发,一共有五艘船,每艘船约100吨。船队渡过大西洋,翌年3月抵达南美巴塔哥尼亚。(今阿根廷一带)10月,船队到达后来以麦泽伦命名的海峡。船队通过海峡时遇上了狂风暴雨,用一个多月时间才穿过海峡进入新的大洋。1521年3月6日到达一个海岛(可能是关岛),在岛上补充了食品。同月16日到达菲律宾。为了占领这块新发现的土地,麦泽伦干预了诸岛的内讧,他在攻打马克坦岛的战斗中,被当地人杀死。剩下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历尽艰险,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驶返西班牙。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绕全球一周的航行,历时三年。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上卷关注点:(依据材料,概括麦哲伦船队能够实现环球航行的原因,归纳其影响。结合教材学思之窗和历史纵横,分析哥伦布、麦哲伦等早期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本质目的。)材料一太平洋是如此浩渺,以至于欧洲的探险者们几乎用了3个世纪来绘制它的容貌。西班牙人商人根据麦哲伦探险所搜集的信息,在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建立了商路,但是却没有继续对太平洋海域本身进行探险。然而,英国航道者进入了了太平洋,寻找从欧、洲到亚洲的扑所迷离的西北通路。事实上,西北航道是存在的,只是绝大部分旅程都在北极圈内,在全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海面都有冰层阻隔。直到20世纪,挪威探险家罗德·阿蒙森才通过西北通道从大西洋航行到了太平洋。不过,在寻找西北通路的过程中,英国水手认识到了许多太平洋地理上的细节。例如,在16世纪,法兰西斯·德瑞克爵士勘探了北至温哥华岛的北美西海岸。18世纪中期,法国人也加入到英国水手探索太平洋以及寻找西北通道的队伍中。

俄国政府委托丹麦航海家维塔斯·白令进行了两次海上探险(分别在1725—1730年和1733—1742年),以寻找到达亚洲港口的西北通路。白令驶过冰天雪地的北冰洋和分隔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白令海峡,勘察了亚洲北部远至堪察加半岛的地区。另一些俄国探险家则发现了从阿拉斯加沿加拿大西海岸抵达加利福尼亚北部的海路。到1800年,俄国水手对太平洋的勘探已经南至夏威夷群岛。

——摘编自【美】本特利、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000—1800年)关注点:(依据材料和教材内容,了解航海探险者开辟北大西洋到亚洲、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等西北情境3:其他航路的开辟情境设问:通过教材内容和拓展材料,了解15世纪以后航海家开辟的其他新航路的概况。综合所有新航路开辟的事迹,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从分散隔阂走向有机整体的重要意义。材料二

与麦哲伦同样重要的太平洋探险家是詹姆斯·库克船长(1728—1779),(右图为著名的库克船长的小屋)他领导了三次对太平洋的探险,并在同夏威夷土著的混战中失去了生命,库克勘绘了澳大利亚东部和新西兰,并在欧洲人的太平洋地图上加上了新喀里多尼亚、瓦努阿图以及夏威夷。他勘测了北冰洋千里冰封的水域,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呆在塔希提、汤加和夏威夷等热带岛屿上,还对波利尼西亚的语言和风土人情兴趣浓厚。当库克的航海接近尾声时,欧洲地理学者已经对世界个大洋海域,以及那里的土地和人民都有了相当准确的了解。

——摘编自【美】本特利、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000—1800年)关注点:(依据材料并查收相关资料,概括库克船长的航海事迹对世界航海事业的影响。)材料三

(为了勘测金星凌日现象的准确数据)英国皇家学会出资出力毫不吝惜,派了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查尔斯·格林前往塔希提岛,同行的还有8位其他学科的科学家。船队配备了班克斯和英国皇家学会所能买到的最先进的科学仪器,船长则是詹姆斯·库克,他不仅是老练的水手,更是声名卓著的地理和人种学家。

远征队于1768年离开英国,1769年在塔希提观察到金星凌日,接着前往考察一些太平洋岛屿,抵达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后在1771年回到英国。这趟远征带回了数量惊人的天文学、地理学、气象学、植物学、动物学和人类学资料,成了以后许多学科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并引发欧洲人对南太平洋的诸多想象,也启发了后世的博物学家和天文学家。

当库克远征后的一世纪间,澳大利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