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kV继电器室施工方案_第1页
1000kV继电器室施工方案_第2页
1000kV继电器室施工方案_第3页
1000kV继电器室施工方案_第4页
1000kV继电器室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编制依据编号文件名称文件号备注11000千伏继电器小室施工图图号:40-BA06831S-T02262设计交底及图纸会检纪要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5《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流动红旗竞赛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9-2015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7《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Q/GDW1183—20128《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国家电网基建[2010]19号9《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Q/GDW248-200810《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评定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2-201511《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三)》2012年版12《关于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的决定》国家电网基建【2011】1515号13《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年版14《已批准的泰州±800千伏换流站工程土建C包施工组织设计》15《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规定》国网(基建/2)173—20151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17《国家电网公司基建质量管理规定》国网(基建/2)112—201518《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6—201519《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预控措施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76—201520《关于利用数码照片资料加强输变电工程安全质量过程控制的通知》基建安全(2007)25号21《关于强化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数码采集与管理的工作要求》基建质量(2010)322号22《关于规范应用数码照片拍摄标示牌、资料签印标准模板的通知》电建(2012)64号23《江苏省电力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质量过程控制数码照片采集的要求》24《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指南》2013版25《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国家电网科(2009)642号26《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3部分:变电站)》DL5009.3—201327《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28《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200729《预拌混凝土标准》GB/T14902—201230《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11G101—3二、工程概况1.1000千伏继电器小室:建筑面积约344.4m2,轴网尺寸为32.40m*9.60m,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承台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板、梁、柱、独立基础、均为C30,基础垫层为C15,钢筋采用HPB300、HRB400。结构构造按照抗震七度设防。三、工艺流程主体结构施工流程如下继电器小室主体施工流程图四、主要施工方法1、测量放线1.1、依据基础定位桩将轴线投设到基础混凝土垫层上,并用红漆做出“▼”标识,标高的引测必须以站区已测定的方格网控制桩为基准,将标高引至基坑标高控制点上,并用红漆做出“▼”标识,喷涂标高值。基础施工后,依据定位桩将轴线和标高投设到基础上,并用红漆做出“▼”标识,喷涂标高值。1.2、根据已引测的标高对基础、楼层梁板底模进行抄平,模板支设完毕后,应及时对基础、梁板模板底标高进行复测。1.3、模板拆除后应对柱子垂直度、平整度、几何截面尺寸和轴线位移等指标进行偏差检验。2、降水工程2.1、根据地质勘探报告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用井点降水来降低地下水位。2.2、在基坑四周工设置11口降水井,继电器小室基础底标高为-2.70米,基坑实际开挖深度为2.10米左右,水位降低到地表以下3.00米位置。3、土方工程3.1、根据现场方格网定出综合楼定位桩,放出基坑开挖线。继电器小室采用条形基坑开挖的形式,放坡系数为1:1,施工作业面宽500mm,机械开挖至-2.5m,然后300mm厚采用人工开挖。开挖时水准仪跟踪抄平,不得超挖。3.2、土方回填前应及时办理地下工程隐蔽手续,及时清除基坑内的杂物,为下道工序做好施工准备。土料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优含水量Wop±2%范围内,最优含水量应通过室内击实试验确定。填土应分层回填夯实,填土分层夯实的虚铺土厚度250mm,采用平板夯,局部采用立式夯机,按规定分层布置,在监理见证下,由专职实验员取试送样,检测土的干容重、压实系数,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继续回填。4、基础垫层基础垫层施工前,通知地质、设计、监理等单位到现场进行地基基础验槽,合格后再按照基础施工支设垫层模板,浇筑垫层混凝土。5、钢筋工程5.1、钢筋原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并经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5.2、钢筋在成型前要做好调直除锈工作,并要严格按照配料单和有关规范进行成型。钢筋成型在加工厂内的钢筋加工棚内进行,成型钢筋的品种、规格、形状、尺寸要准确,分类堆放,挂好标识牌,钢筋下垫方木,以防钢筋污染和锈蚀。5.3、钢筋绑扎前用墨线弹出钢筋位置,然后进行排放,所有钢筋交叉点必须全部绑扎牢固,绑扎完后钢筋下面按不大于1米的距离垫砂浆垫块。5.4、柱插筋底部弯钩方向:角部钢筋与模板成450,中间部分的弯钩与模板面垂直。箍筋接口处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箍筋与主筋的每个交叉点绑扎时均22#铅丝绑扎牢固,并按设计或抗震规范要求进行加密。柱插筋用钢管架进行加固后,用专用钢筋限位卡具将柱插筋卡紧固定,防止钢筋位移。5.5、地梁箍筋必须与受力钢筋垂直,箍筋接口处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在主筋上根据设计要求用粉笔画出箍筋位置线,然后用22#铅丝将每个交叉点绑扎牢固。底部和侧面均要垫稳砂浆垫块,确保地梁的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垫块间距1000mm。5.6、钢筋加工前,应仔细核对钢筋配料计算单,无误后方可下料,异形钢筋应先按1:1放大样或试配,经验收确认无误后方可大面积下料。钢筋。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柱梁箍筋截面尺寸的制作允许偏差为0~-5mm。5.7、钢筋接头:纵向受力钢筋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结构层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纵向受力钢筋接头宜相互错开。接头不宜设置在柱、梁端钢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加密区时,接头面积不应大于50%。焊接操作工人必须持证上岗。5.8、本工程梁、柱钢筋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钢筋与连接套筒的规格一致,外露有效丝扣牙数应在3牙之内。板钢筋接头主要采用绑扎接头,板上部钢筋接头设在跨中1/3处,下部钢筋接头伸入支座锚固。5.9、墙体拉筋采用植筋方式,确保墙体拉筋位置准确。框架柱、梁钢筋交叉点应用扎丝全部扎牢。绑扎时,扎丝扣要成“八”字形并弯入骨架内侧,以免网片歪斜变形及铅丝外露。5.11、板外围两排钢筋的相交点采用逐点绑扎,中间部分钢筋相交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钢筋不产生位移,板双层钢筋网片间应加垫块或按要求设置钢筋马凳,间距为1m。5.12、钢筋绑扎完毕后,应及时进行自检和交接检手续,填写检验批验收记录和隐蔽验收记录,并通知监理部、建设单位等有关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5.13、钢筋保护层采用普通水泥砂浆垫块。保护层厚度按图纸设计要求施工。5.14、楼层中照明、暖通及设备电缆埋管应作好配合施工,在绑扎完底板钢筋后,及时配管,配完管后,钢筋工绑扎上层钢筋。6、模板工程6.1、基础模板支设前将垫层表面清理干净,根据定位桩在垫层上弹出基础中心线、基础外边线、柱子中心线及外边线。6.2、基础、地梁及零米以下柱模板采用优质覆塑胶合板。6.3、模板采用50×100mm方木做背棱,方木必须过大压刨,确保其四边顺直、截面一致,背棱间距以200~250mm为宜,方木的小面与模板接触,以加大刚度。6.4、地梁模板采用胶合板,用50×100mm方木做背棱,φ48钢管加固,立杆间距为500mm一道,梁上口用横杆锁口,地梁高h>700的梁沿梁中部设一道φ12对拉螺栓,间距500mm,对拉螺栓需穿PVC套管,并且在对拉螺栓表面满涂黄油,以方便模板拆除后对拉螺栓容易抽出。6.5、继电器小室框架结构工程,混凝土按清水混凝土要求进行施工,浇筑后混凝土内实外光,棱角顺直,模板材料采用优质覆膜胶合板,模板拼缝处必须粘贴双面胶,顺模板拼缝水平方向粘贴宽度为20mm的透明胶带,以防漏浆。6.6、胶合板在模板拼制前应认真挑选,保证拼装在同一柱面上的胶合板厚度一致。柱梁交叉处模板拼制采取柱模包梁模的拼制方式,制作时,应严格按照图纸设计尺寸精确裁切并准确预留出梁模缺口,确保柱、梁交叉节点模板制作工艺精细完美。6.7、柱模板在宽度方向为一块模板,在高度方向可组合拼装。柱模板不允许留竖向拼缝,胶合板用50×100mm方木做背棱,间距200~250mm,背棱必须经大压刨双面刨平刨光,确保背棱平整顺直、厚度一致、受力均匀,模板背棱要立着用以加大刚度。6.8、柱模拼装:柱钢筋经检查合格并办完隐检手续,弹出柱中线及模板边线并经复核无误后,即可进行柱模拼装。柱模拼装方法:按照已弹出的柱中线及模板边线,依次安装就位柱子小面模板及大面模板,采用大面包小面的方式,用大面模板将小面模板夹紧并用钢管柱箍加固。6.9、柱模加固:柱模板采用φ48钢管加固,下面1米间抱箍间距为330mm一道,其他部位间接为500mm一道,下面2米抱箍采用双扣件紧固。同时柱子应与四周钢管脚手架相连以保证支撑系统的刚度和稳定性。6.10、梁底模支设时应注意起拱,框架梁起拱方法为:梁两端梁底降低1cm,梁中间梁底起拱1cm。6.11、模板及其支架必须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的承受新浇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6.12、模板拆除应注意下列几点:6.12.1、模板拆除,除了侧模应以能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时(混凝土强度大于1.2N/mm2)方可拆除外,底模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的有关规定执行,底模拆除具体时间视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块强度报告确定。6.12.2、拆模时不要用力过猛过急,拆下来的木料要及时运走、整理。6.12.3、拆模顺序一般是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6.12.4、模板拆除后应逐块往下传递不得抛掷,拆下后及时清理干净,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6.13、预埋件的制作与安装。6.13.1、在模板施工前根据设计图纸编制预埋件一览表,认真核对无误后方可安装。6.13.2、铁件的加工必须细致、精确,对于钢板埋件必须采用剪板机剪切,对于其它埋件必须采用切割机切取。6.13.3、对于铁件短边尺寸大于300的位于构件顶面的预埋件,必须在预埋件中部适当部位开设φ≥30的排气孔以利于铁件下部混凝土密实。6.13.4、预埋件埋设时,结构底面及侧面的预埋件应在模板上钻孔用4φ6螺栓将埋件与模板连接牢靠,预埋件与模板间加垫2mm厚海绵条,以防灰浆渗入。预埋件与模板间连接如下图1所示。方木方木预埋件胶合板螺栓海绵条图17、混凝土工程7.1、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7.2、7.3、混凝土浇筑应提前确定施工顺序,浇筑时不得留设除设计以外的任何施工缝。施工缝接搓处应将松散的石子清除干净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7.4、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振捣时混凝土振动棒插入下一层混凝土中不得小于5cm,以便新旧混凝土结合紧密。振捣时应坚持“快插慢拔”的原则,不得漏振也不得振捣过度,特别是梁柱接头、柱根部以及施工缝部位。浇筑板时应穿绝缘胶鞋,外围梁时应带安全带。7.5、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派专人检查模板支撑加固是否牢靠,是否有拼缝漏浆、局部涨模、预埋铁件和钢筋移位现象,一旦发现应立即停止混凝土浇筑,待校正、加固好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7.6、发生堵管时,前后台施工人员应及时进行疏导排除,间断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以确保混凝土不发生初凝现象,并将疏导出来的混凝土及时清理干净。7.7、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前后台值班人员必须加强通讯联络,密切配合,令行禁止,确保连续均匀供料。并应有详细施工记录,特别是开盘、结束、停泵、停电等间歇时间必须有记录备查。7.8、除按照规范留设标养试块外,基础部分还需留设2组同条件试块,主体框架部分留设3组同条件试块,放置在构件旁,和构件一同进行养护。7.9、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梁板的养护采用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加一层棉毡养护的方法,并派专人看管,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7.10、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N/mm2以前,不得在其上面踩踏及行走。8、脚手架工程8.1、认真挑选钢管和扣件,不得使用有严重锈蚀、裂纹、弯曲和端部不平的钢管,不得使用脆裂、变形、滑丝的扣件。8.2、搭设脚手架前,由测量人员先弹出轴线及柱、梁边线,且定出脚手架立杆位置线,以确保脚手架纵横成线。8.3、按照已弹好的脚手架立杆的位置线先设立杆,立杆下回填土必须夯实平整,并铺厚度不小于50mm,宽度不小于200mm的通长木架板,架板不应有腐朽、扭曲破裂和大横节现象。8.4、继电器小室有梁板支撑采用满堂脚手架,立杆间距1200mm,所有立杆支设时离开柱、梁外边线300~500mm宽的距离。另外在框架梁(高度大于500mm)底部增设一排立杆,立杆间距为1200mm。在框架梁外围设置双排围护脚手架,脚手架的纵距1454mm,横距1250mm,步距1650mm。搭设脚手架时要保证所有脚手架的立、横杆均在同一条直线上。8.5、在离地100mm设置纵横通长扫地杆一道,以保持立杆基部的整体性。另外,为增强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设置剪刀撑,沿脚手架纵向每6~7m设置剪刀撑,撑杆与地面呈45°~60°,满堂架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8.6、外围大小横杆与立杆交接处及剪刀撑端部扣件外侧留出100mm的长度,并且要求立杆、横杆接头均应错开一个步距以上,立杆与立杆之间连接应用对接扣件,剪刀撑、斜撑与立杆和大横撑连接应采用旋转扣件,采用搭接方式,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米,应采用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固定。8.7、继电器小室外围用密目网全封闭。工作面脚手架上应满铺架板,下挂安全网,走道应搭设规范,外围应搭设围网,以确保施工安全。五、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1、钢筋加工1.1、箍筋不方正1.1.1、现象:矩形箍筋成型后拐角不成90度,或两对角线长度不相等。1.1.2、原因分析:没有严格控制弯曲角度;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没有逐根对齐。1.1.3、预防措施:当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应在弯折处逐根对齐。1.2、成型尺寸不准。1.2.1、现象:钢筋长度和弯曲角度不符合图纸要求。1.2.2、原因分析:下料不准确,角度控制没有采取保证措施。1.2.3、预防措施:加强钢筋配料管理工作;为保证弯曲角度,可在成型案上画出角度准线或采取钉扒钉做标志的措施。2、混凝土表面损伤2.1、麻面2.1.1、现象: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外露。2.1.2、原因分析:2.1.2.1、模板表面清理不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出现麻面。2.1.2.2、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浇筑混凝土时缝隙漏浆,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2.1.2.3、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2.1.3、预防措施:2.1.3.1、模板面清理干净,均匀涂刷隔离剂。2.1.3.2、模板缝拼接严密,缝隙处粘贴胶带或海绵条。2.1.3.3、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2.2、露筋2.2.1、现象: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主筋、负筋或箍筋等,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2.2.2、原因分析:2.2.2.1、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2.2.2.2、因配合比不当混凝土产生离析,浇捣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造成露筋。2.2.2.3、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造成露筋。2.2.2.4、拆模过早,拆摸时缺棱掉角,造成露筋。2.2.3、预防措施:2.2.3.1、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要注意固定好垫块,每隔一米在钢筋上绑一个垫块。2.2.3.2、合理确定配合比,并认真堵好缝隙。2.2.3.3、严禁振动棒撞击钢筋。2.2.3.4、拆模时间根据试块试验结果确定,防止过早拆模;拆摸时要注意成品保护。2.3、蜂窝2.3.1、现象: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2.3.2、原因分析:2.3.2.1、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砂、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2.3.2.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2.3.2.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及振捣又下料,因漏振而造成蜂窝。2.3.2.4、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或烂根,形成蜂窝。2.3.3、预防措施:2.3.3.1、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2.3.3.2、混凝土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按规范执。2.3.3.3、混凝土分层捣固,插入式振动棒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动棒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振动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2.3.3.4、浇筑混凝土时,派专职人员检查模板、支架、支撑系统等情况,如发现有模板变化,应立即停止浇筑,检查问题所在,立即处理。3、混凝土裂缝3.1、混凝土干缩裂缝3.1.1、现象:混凝土干缩裂缝为表面裂缝,其走向纵横交错,宽度多在0.05~0.2mm之间。3.1.2、原因分析:3.1.2.1、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当,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也小,从而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3.1.2.2、混凝土经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3.1.3、预防措施:3.1.3.1、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严格控制砂石含泥。3.1.3.2、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以减少收缩量。3.1.3.3、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始终保持混凝土面湿润。3.1.3.4、清除浮浆层。反铲挖掘机WY801台良好平板夯机2台良好混凝土泵车47米1台良好振动棒4台良好钢筋弯曲机1台良好钢筋切断机1台良好钢筋调直机1台良好木工刨1台良好八、质量管理措施1、积极会同监理、设计、地质等相关单位对地基进行验槽,并做好地基验槽的隐蔽工作,签字手续齐全。2、严格按照贯标程序进行管理,认真落实班组自检、交接检及专检,抓好质量分项评定及技术复核工作,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上道工序不合格,绝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3、实行建筑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质量检验制度。所有建筑材料都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才能使用。对于钢材、水泥等还必须经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并进行质量跟踪管理。4、认真按设计图纸、设计变更、规范、标准及有关规程组织施工。5、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制度,做到先交底后施工,无交底不施工。6、现场取样必须实行见证取样制度,并按规范要求留设同条件养护试块。7、模板支设完毕后,应认真检查基础模板的截面几何尺寸、平整度、垂直度。九、新技术应用项目1、继电器小室基础及主体工程施工中,新技术应用内容为:1.1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1.2高强钢筋应用技术,基础钢筋为HRB400。1.3钢筋接头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1.4工程量自动计算技术十、强条执行内容强制性条文条款号条文内容备注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形成验收文件。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监测。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构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工程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并应共同确认。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要变更时,应办理变更文件。钢筋迸场时,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E钢筋,其强度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3钢筋的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当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时,混凝土中氯化物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规范规定: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祖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混凝土设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施焊的各种钢筋、钢板均应有质量证明书;焊条、焊丝、氧气、溶解乙炔、液化石油气、二氧化碳气体、焊剂应有产品合格证。钢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并做力学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检验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在钢筋工程焊接开工正式焊接之前,参与该项工程施焊的焊工必须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接工艺试验,并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钢筋闪光对焊接头、电弧焊接头、电渣压力焊接头、气压焊接头、箍筋闪光对焊接头、预埋件钢筋T行接头的拉伸试验,应从每一检验批接头中随机切取三个接头进行试验,试验结果符合本规程规定。钢筋闪光对焊接头、气压焊接头进行弯曲试验时,应从每一个检验批接头中随机切取3个接头,焊缝应处于弯曲中心点,弯心直径和弯曲角度符合表5.1.8的规定。弯曲试验结果符合本规程规定。从事钢筋焊接施工的焊工必须持有钢筋焊工考试合格证,并应按照合格证规定的范围上岗操作。焊接作业区防火安全应符合下列规定:1、焊接作业区和焊机周围6m以内,严禁堆放装修材料、油料、木材、氧气瓶、溶解乙炔气瓶、液化石油气瓶等易燃、易爆物品;2、除必须在施工工作面焊接外,钢筋应在专门搭设的防雨、防潮、防晒的工房内焊接;工房的屋顶应有安全防护和排水措施,地面应干燥,应有防止飞溅的金属火花伤人的设施。3、高空作业的下方和焊接火星所及范围内,必须彻底清除易燃、易爆物品;4、焊接作业区应配置足够的灭火设备、如水池、沙箱、水龙带、消火栓、手提灭火器。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严禁使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外加剂。大体积混凝土中严禁采用含有氯盐配制的早强剂及早强减水剂。10、《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砂中氯离子含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钢筋混凝土用砂,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6%(以干砂的质量百分率计);2、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用砂,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2%(以干砂的质量百分率计)。11、《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对接头的每一验收批,必须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截取3个接头试件作抗拉强度试验,按设计要求的接头等级进行评定。当3个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均符合本规程表3.0.5中相应等级的要求时,该验收批评为合格。如有1个试件的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再取6个试件进行复检。复检中如仍有1个试件的强度不符合要求,则该验收批评为不合格。12、《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变电所部分)》(DL5009.3--2013)施工单位的各级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必须熟悉并严格遵守本规程;施工人员必须熟悉和严格遵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并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在试验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同时,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从事特种作业或第二工种的作业,必须按该工程的有关规定,经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方可上岗。施工现场及其周围的悬崖、陡坎、深坑、高压带电区及危险场所等均应设防护设施及警告标志;坑、沟、孔洞等均应铺设与地面平齐的盖板或设可靠的围栏、挡板及警告标志。危险处所夜间应设红灯示警。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穿好工作服,严禁穿拖鞋、凉鞋、高跟鞋。严禁酒后进入旌工现场。照明、动力分支开关箱,应装设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电气设备附近应配备适于扑灭电气火灾的消防器材。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应首先切断电源。在易燃、易爆区周围动用明火,必须办理动火工作票,经有关部门批准,后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进行。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绳),安全带(绳)应挂在上方的牢固可靠处。高处作业人员应衣着灵便,衣袖、裤脚应扎紧,穿软底鞋。起重工作a)重大的起重、运输项目,应制定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b)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办理安全施工作业票,并应有施工技术负责人在场指导,否则不得施工。1)重量达到起重机械额定负荷的’95%。2)两台及以上起重机械抬吊同一物件。3)起吊精密物件、不易吊装的大件或在复杂场所进行大件吊装。4)起重机械在输电线路下方或距带电体较近时。起重机的操作人员:a)起重机的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考试取得合格证,方可上岗;30t及以上的大型起重机操作人员,还必须经培训取得省级及以上电力局发放的《机械操作证》。进行焊接或切割工作:必须经常检查并注意工作地点周围的安全状态,有危及安全的情况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严禁在储存或加工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周围lOm范围内进行焊接或切割工作。焊接或切割工作结束后,必须切断电源或气源,整理好器具,仔细检查工作场所周围及防护设施,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开。电焊机的外壳必须可靠接地或接零。接地时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Q。不得多台串联接地。严禁将电缆管、电缆外皮或吊车轨道等作为电焊地线。在采用屏蔽电缆的变电站内施焊时,必须用专用地线,且应在接地点5m范围内进行。吊装4.2.4.1吊装工作开始前,应制定施工方案及施工安全措施。重大吊装工作应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十一、成品保护措施1、沉降观测点要防止碰撞,防止上部施工时混凝土、砂浆污染。2、钢筋运到现场要垫方木防泥、防锈,绑扎后禁止踩踏。3、混凝土浇筑后注意养护。4、铁件安装必须固定牢,避免碰撞,浇筑混凝土时严禁用振动棒振捣钢筋。十二、安全保证措施1、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的方针,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贯彻执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2、建立安全技术制度,在安排施工任务的同时,必须进行安全交底,所有安全交底均应有书面资料和交底人、接底人签字。3、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身保护能力,搞好安全标语和色标,开好班前安全会。4、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带安全帽,特殊作业工种必须持证上岗。5、严格执行用电三相五线制,认真贯彻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6、为保证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所有电气设备必须加装触电保护器,做到“一机一闸一保护”,灵敏可靠。7、各种施工机械必须挂设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人姓名牌,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按操作规程操作。8、木工棚内禁止烟火、明火。并在木工棚内设消防器材,消防砂。9、在施工现场配置4个消防罐,4个消防铁锨,及3立方消防砂,并对工人进行消防演习。掌握对消防器材的应用。10、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挂设相应的安全标语及警示牌。十三、危险点辨识及控制1、施工临时用电1.1施工用电未正确采用TT系统或TN系统布置,未采用三级配电二级保护1.2施工电源管理不规范1.3箱内闸具损坏,闸具不符合要求1.4电工无证上岗1.5配电箱无门无锁无防雨措施或门锁坏1.6违反“一机、一闸、一保护要求”控制措施:(1)在建工程与临近高压线的水平距离、垂直距小于“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距离,必须采取措施,防护严密。(2)架空导线截面不小于负荷电流量,线杆有横担、绝缘子;线路不得架在脚手架、树上或导体上,架设高度应符合要求,过道临时线走线合理。(3)配电箱、开关箱进出线必须走进出口,加防护套;架设高度符合要求、过道有保护,临时走线合理,电线不老化。(4)必须用铁制开关箱、配电箱,箱有锁并且箱内无杂物,总分箱接地或接零,箱有防雨措施。(5)设备开关符合“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要求,漏电保护装置参数匹配,灵敏可靠,不一闸多用,熔丝不超容量,不得用其他金属丝代替熔丝。(6)配电箱、开关箱安装位置要便于操作,箱内有明显的用途标记。(7)手持照明灯在危险场所及容器内作业要使用安全电压;绝缘不破损、包扎严密;不乱绑乱挂、不与铁件接触。(8)电工应持劳动部门(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作业,任何人不准乱接电源。(9)检查混凝土操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绝缘情况。2、电焊操作2.1电焊机检修不到位没有防雨设施和接地线2.2电焊机一次线过长2.3现场有易燃易爆物品未采取安全措施2.4劳动保护不到位2.5工作结束未关闭电源控制措施:(1)电焊机安装放置要规整,机体有绝缘木板,离地面距离20厘米以上,并打好可靠的接地设有防雨设施。(2)电源有漏电保护器,电焊机两端一次线和二次线接线处有保护罩,一次线长度不准超过5米,二次线接头不超过三处,焊把绝缘良好。电缆远离热源和火源。(3)焊接时要观察周围,远离易燃易爆物品或制定具体的安全防火措施。(4)操作者要持证上岗,穿绝缘鞋、阻燃工作服、戴口罩、护目镜和绝缘手套。3、挖土作业3.1未按规定放坡3.2基坑周边未设挡水沿3.3运土车辆在施工现场车速过快3.4挖掘机回转过快,司机视线不清控制措施:(1)根据地质勘探的土质采取放坡。(2)从上至下开挖,不得掏空和倒挖。(3)本基础坑超过5米深,根据本工程的地理位置和施工环境,边坡应设猫拉杆和网片进行素浆喷护,防止基坑塌方;人员经常通过的地方坑边。设围栏和标识,夜间设警示灯,开挖时设监护人。根据开挖条件难度和深度可单独制定安全措施。(4)开挖前检查工器具是否安全可靠。(5)严格按挖土方案进行分层开挖,一次挖土深度不得超过2米(6)严禁任何人在伸臂及挖斗下面通过。(7)严禁人员进入斗内,不得利用挖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