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理学与文学共舞》_第1页
《让心理学与文学共舞》_第2页
《让心理学与文学共舞》_第3页
《让心理学与文学共舞》_第4页
《让心理学与文学共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2让心理学与文学共舞林继宗文学是人学,心理学是心学。人学与心学的结缘是天赐良缘。人与心,人心人心。文学研究和表现人性,心理学研究和表现人的心灵。人性是心灵的标志和体现,心灵是人性的根本和核心。不懂心理学的作家不是高档次的作家。不擅长心理描写的作品是不够动人、不够深刻的。从莫言看心理学与文学共舞莫言是中国大陆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创作实践和他讲述的动人故事,使我深深感受到心理学与文学共舞的美妙。请倾听莫言的故事

莫言在诺贝尔奖演讲中,深情地思念着已逝的母亲。他对母亲的回忆主要由四个故事组成:最早的一件事,是他失手打破热水瓶不敢回家,被母亲唤回,没有打骂,只是抚摸他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最痛苦的一件事,是到集体地里捡麦穗,母亲被打;最深刻的一件事,是母亲把舍不得吃的饺子给了讨饭老人;最后悔的一件事,是他卖白菜时多算了低保户老太婆一毛钱。四个故事朴素感人,令人动容。莫言的语气舒缓而沉重,凝集着对母亲的感激与思念,使人感慨。莫言在演讲的最后特意讲了三个关于人性的故事,获得众多的关注与议论。第一个故事是他读书时的一个苦难展览,老师要求同学们都哭,他向老师举报了一个没哭的同学,长大后,莫言深感歉疚。第二个故事是,在部队时他在办公室,一个长官推门自语”没有人“,他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当时觉得英勇,过后却很内疚。第三个故事是关于八个泥瓦匠的民间故事。

1961年春日的某天,村里的小学拉来一车煤块,孩子们从来没看过那亮晶晶黑乎乎的东西。有好奇心的饿汉跑上前抓起一块煤炭块就啃,孩子们一窝蜂涌上去,每个人抢了一块甚至两块,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吃起来,什么味道?怪怪的,莫言当然也吃了,那味道至今还让莫言记忆犹新。后来他将生活里的吃煤一幕写进了长篇小说《蛙》。

那时候莫言和他的一大群小伙伴思想都非常单纯,每天想的就是食物和如何才能弄到食物。他们实在饿得慌,像一群饥饿的小狗,整天在村子里的大街小巷里嗅来嗅去,寻找可以果腹的食物。许多在今天看来不能入口的东西,在当时却成了小莫言等小伙伴们的美味。

他们吃树上的叶子,树上的叶子吃光后,就吃树的皮,树皮吃光后,就啃树干。那时候,莫言村子里的树差不多是世界上最倒霉的树,它们被饿得发狂的孩子们啃得遍体鳞伤,惨不忍睹。莫言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在饥饿中不断找东西吃,千锤百炼,终于练出了一口锋利的牙齿。他们说,世界上大概没有他们咬不动的东西。

莫言的一个小伙伴后来当了电工,他的工具袋里,既没有刀子,也没有钳子,像铅笔芯那样粗的钢丝他毫不费力就可以咬断,其他电工必须用钳子和刀子才能办到的事情,他用牙齿就能够做得到。那时候,小莫言的牙齿也非常坚硬而锋利,只是生活的机缘没有把他造就为优秀的电工而已。

那样好的牙齿吃起煤炭来,咯嘣咯嘣地,又脆又香。开始小莫言还不敢尝试,看见一个勇敢的孩子咯嘣咯嘣地吃起来,看那吃得香甜的样子,味道肯定很好,于是孩子们一大帮一拥而上,抢着吃了起来。小莫言感到那煤块越嚼越香,味道的确好极了。看到孩子们吃得香甜酥脆,大人们也扑上来吃。校长急忙出来阻拦,人们不听劝阻,反而哄抢起来。煤块吃到肚子里,肚里的感觉莫言已经忘了,但吃煤时口舌的感觉和煤的味道,他至今还牢记在心,感觉真的很好。

不要以为那个特殊的年代人们就没有欢乐,其实那时候莫言们仍然有许多欢乐,尤其是当发现了一种可以食用的物品时,更有幸福感。如此饥饿的岁月大概延续了两年多。莫言从孩提到青少年时代都受到饥饿的无情煎熬,他忘不了母亲因偷吃公社的牲畜饲料而遭干部吊打;他家大娘外出讨饭,对麻风病人吃剩的一碗面条都感激不尽。不要以为那个特殊的年代人们就没有欢乐,其实那时候莫言们仍然有许多欢乐,尤其是当发现了一种可以食用的物品时,更有幸福感。如此饥饿的岁月大概延续了两年多。莫言从孩提到青少年时代都受到饥饿的无情煎熬,他忘不了母亲因偷吃公社的牲畜饲料而遭干部吊打;他家大娘外出讨饭,对麻风病人吃剩的一碗面条都感激不尽。

莫言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他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莫言家门口。莫言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老人,老人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莫言一听,气不打一处来:”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顿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

母亲生气地训斥了莫言,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些深刻的事情,莫言才特别珍惜生命的感受和领悟,他的文学才情才能不断喷发与升华,终成正果。

在《丰乳肥臀》中,莫言描写母亲上官鲁氏奇特的偷粮方式——她给生产队拉磨,趁干部不注意时,在收工前将粮食囫囵吞到胃里,这样就能躲过下工时的搜身检查。回到家里,她跪在一个盛满清水的瓦盆前,用筷子探到自己的喉咙里催吐,把胃里还没有消化的粮食吐出来,然后洗净、捣碎,喂养自己的婆婆和孩子,以至于后来形成了条件反射,只要一跪在瓦盆前就想吐。如此情节似乎离奇,但却是莫言母亲和村里好几个女人的亲身经历。

到了六十年代中期,老百姓的生活逐渐有了改变,虽然还是吃不饱,但莫言村子里每人每年可以分到两百斤粮食,再加上到田野里去挖一些野菜,基本上还可以维持人的生命,饿死人的事越来越少了。当然,仅仅有饥饿的经历与体验,并不一定就能成为作家,但长期的饥饿确实使莫言成为一个对生命感悟特别深刻的作家。

严重的饥饿使莫言深深知道,食物对于人是多么重要,什么理想、信念、事业和爱情等等,都必须以吃饱肚子为前提。民以食为天,食是老百姓也是国家头等大事。因为吃,莫言曾经丧失过自尊,他曾经被人像狗一样地凌辱。”因为吃我才走上了创作之路“——这是莫言的真话。

有一次,莫言回老家,被他家的狗给咬了四口。他家的狗只要看到干部模样的人都会咬,曾经咬过县委宣传部一位副部长,但这条狗对穿得破烂的人却不咬,可谓爱憎分明,狗以为穿得破烂的人就是莫家的亲戚。莫言因为穿着干部服装才被咬的。不过乡亲们说,这狗连自家人都不认识,是混眼狗,留着还有什么用呢?狗跪着求饶,眼泪吧唧吧唧地流,莫言动了恻隐之心,想留它,但经不起乡亲们劝说,狗还是被打死了。这就是家乡生活里的故事。

小莫言在村子里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因为自理生活能力很差,又因上学时年龄小,母亲给他缝的还是开裆裤。为此,常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有一个叫郭兰花的女生,特别喜欢看男生往小莫言裤裆里塞东西的闹剧。她自己不好意思动手,就鼓励那些男生折腾小莫言。在折腾的闹剧中,她常常笑得前仰后合,脸红得像鸡冠子似的。张老师严厉地制止了同学们往小莫言裤裆里塞东西的流氓行为。小莫言非常感谢张老师。

张老师教小莫言语文,并担任班主任。他是高个子,脸上有许多粉刺,眼睛很大,脖子很长,个性强悍而凶狠。他一瞪眼,小莫言就吓得想小便。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训斥小莫言,小莫言惊怕得不知不觉中竟尿在教室里。张老师非常生气,大声骂道:“你这熊孩子,怎么能随地小便呢?”小莫言哭着说:“老师,我不是故意的……”

有一次,张老师让小莫言到讲台上去念一篇写井冈山上毛竹的课文,念到生气勃勃的竹笋冲破重重压力钻出地面时,课堂上响起笑声。先是女生们吃吃地低笑,然后是男生们放肆地大笑。那个当年就已经十七岁、隔年就嫁给莫言一个堂哥成了莫言嫂子的赵玉英笑得据说连裤子都尿湿了。张老师起先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大声训斥同学们:“笑什么?!有什么好笑的?!”待他低头看了看莫言之后,才发现小莫言又掉了裤子,他咧咧嘴说:“别念了,下去吧!”小莫言感到委屈,说;“老师,我还没念完呢。”因为小莫言念课文是全班第一流的,难得有机会露露脸,念不完就下去,实在心有不甘。张老师一把就将小莫言推下去了。莫言的堂嫂赵玉英后来还经常取笑他。她模仿着莫言腔调念道:春风滋润了空气,太阳晒暖了大地,尖尖的竹笋便钻出了地面……

张老师后来到莫言家做家访,建议莫言母亲给莫言缝上开裆裤。母亲不太情愿,但碍于老师的面子,还是为小莫言缝上了开裆裤。然而,缝上后,因为经常把腰带结成死疙瘩,闹出了不少笑话。以后,莫言大哥把一条牙环坏了的洋腰带送给莫言,结果出洋相更多。小莫言六一儿童节在全校大会上背诵课文时掉了裤子,引起了众人大哗;还有一回,小莫言到教师办公室去给张老师送作业,有位姓尚的女老师非让莫言跟她打乒乓球不可,小莫言推辞,尚老师一定要打,小莫言只好跟她打。一打一用力,裤子就掉了。那时候小莫言穿的是笨裤子,一掉就掉到了脚脖子上。尚老师笑得前仰后合,嘴里说着:张老师你这个爱徒原来还是个小流氓,天哪……

在莫言短暂的学校生活中,腰带和开裆裤始终是让他难堪和懊恼的事情。当莫言成为作家之后,回忆起他童年时的孤独,就像面对这满桌子美食回忆饥饿一样。莫言的家乡高密东北乡是三个县交界的地区,地广人稀,交通闭塞,野草茂盛,野花纷繁,村子外边是一望无际的洼地。小莫言每天都要到洼地里放牛,因为它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缀学,所以,当别人家的孩子在学校读书时,他就在野地里与牛为伴。他对牛的了解甚至超过了他对人的了解。他懂得牛的表情,晓得牛的喜怒哀乐,知道它们心里在想什么。在那一大片原野里,小莫言的感觉是一望无际,只有他和几头牛在一起。牛的眼睛蓝得好像大海里的海水。牛儿们安静地吃着草,小莫言想跟牛儿们说说话,但牛儿们只顾吃着草,根本就不理睬小莫言。

小莫言仰面朝天躺在草地上,看着广漠的天空上白云缓慢地移动,好像他们是一群群懒洋洋的男男女女和小孩子,他多想和白云说话呀,可是白云儿也不理会他。天空中许多鸟儿飞来飞去,百灵,云雀,杜鹃,黄鹂,还有许多小莫言叫不出名字的鸟儿。它们动情地叫着,叫声响在空中,它们叫的实在太动听了,小莫言常常被鸟儿们的叫声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希望跟鸟儿们交流,但它们也成天奔忙,来回飞翔着,没空闲也没心情理睬小莫言。

小莫言孤苦伶仃的躺在草地上,心中充满了哀怨悲伤的情感。在这样的处境中,小莫言身不由己,也心不由己,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想入非非。他长时间陷入了半梦半醒状态,许许多多的念头尤其是美妙的念头纷至沓来。他久久地躺在草地上,遥望着白云飘渺的天空,逐渐理解了什么叫贫苦,什么叫孤单,什么叫亲情,什么叫友爱,什么叫纯洁,什么叫善良……

莫言的童年,正是中国政治运动最为频繁的年代,“反右”、“大跃进”、“人民公社”、“四清”、“文化大革命”,一浪高过一浪,个人的命运被紧紧裹夹在惊心动魄而乱象横生的政治浪潮之中,无法自主、飘摇不定,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小莫言长得丑,有点嘴馋、偷懒,又好说话,甚至吹牛皮,自然没有少惹事,在外面并不受欢迎,在家里也不特别受喜爱。

由于孤独,小莫言逐渐学会了自言自语。那时候,如果让文学评论家来评价,小莫言的自言自语可谓出口成章,滔滔不绝,甚至押韵合辙,已经显露出横溢的口才了。有一次,小莫言对着一棵树自然自语,不经意被他的母亲听见,母亲大吃一惊,对他父亲说:“他爹,咱这孩子是不是有毛病了?”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小莫言双亲谆谆教导,劝阻他少说话,但莫言总没改掉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他后来的笔名”莫言“成了对自己天性的讽刺。小莫言成天在荒草滩上放牧牛羊,当他牵着牛羊从学校门前路过时,看到昔日的同学们在校园里打打闹闹,他心中充满了悲凉,深深体会到一个人,哪怕是一个孩子离开群体后的痛楚。到了荒滩上,小莫言把牛羊放开,让它们自由地活动、吃草。蓝天无际,草原无边,周围看不到一个人影,没有人的声音,只有鸟儿在天空中鸣叫。小莫言深感寂寞与孤独,心里身外空空荡荡,脑海里浮现出许多莫名其妙的幻象与梦境……

莫言家乡流传着好多狐狸变成美女的故事。小莫言就幻想有一只狐狸变成美女与他相伴放牛,但美女和狐狸始终没有来到小莫言身边,他依然孤独。不过有一次,一只火红色的狐狸从小莫言面前的草丛里跳出来时,他竟给吓得一屁股蹲在地上,那狐狸跑没了踪影,而小莫言还蹲在草地上发抖……

有时候,小莫言会蹲在牛的身边,注视着湛蓝湛蓝的牛眼睛和牛眼睛中自己的倒影;有时候,小莫言会对着大树诉说心声,一边抚摸着树皮;有时候,小莫言又会模仿着鸟儿的鸣叫声,试图与天上的鸟儿说说话。不过,牛儿、鸟儿和树儿都不理会小莫言这个孤独的孩子,或许有时也会无言地慰藉着小莫言。

许多年之后,莫言把小时候的许多幻想与经历都写进了他的作品中。在解释《四十一炮》这部小说的篇名时,莫言说像自己这样爱说话的孩子,村里人就叫做”炮孩子“,意思是说话像放炮,无遮无拦。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正在读小学五年级的”炮孩子“小莫言终于因为爱说话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那一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读中文系的大哥回家,带回了一些关于上海“一月革命”的材料,小莫言读后,也学着大学生们的做派,带领一帮同学搞起了”造反有理“的活动来。

他们组织了一支“蒺藜造反小队”。起这个名字,意思是蒺藜虽小,但全身硬刺。小莫言也写了造反小报,带领同学们撕掉了学校的课表,但是,不久队伍里就出了“叛徒”,造反小队被“镇压”了。由于升初中需要贫下中农子弟的推荐,小莫言被清除出学校,只好下地务农,那时他才十二岁。现在回忆起来,大哥总觉得有愧于莫言。

小莫言开始还干不动大人们的活,只能放牛、割草,作为被集体所抛弃的小小一员,他感受到了一种无法摆脱的孤独与自卑。后来渐渐长大了,参加了生产队的集体劳动,进入了成人社会。他在放牛时养成的喜欢说话和自言自语的毛病曾给家人带来了许多麻烦。他的母亲曾痛苦地劝告莫言:”孩子,你能不能不说话?“莫言完全理解母亲的用心,他当时被母亲的真情感动得鼻酸眼热,发誓再也不说话或尽量少说话,但他的天性使他一到了人前,肚子里的话就像一窝老鼠似的奔突而出,话说过后又非常后悔,深感自己辜负了母亲和全家人。

所以,当莫言开始写作品使用笔名时,为了提醒自己,便起了笔名”莫言“,尽管如此,就像母亲经常骂他的那样:”狗改不了吃屎,狼改不了吃肉“,莫言总也改不了说话的毛病,这或许是长期孤独造成的强烈的反作用。因为爱说话,莫言觉得得罪了文坛上的许多人,不过他最喜欢说的是真话。随着年岁的增长,莫言的话说得越来越少,他想,母亲的在天之灵一定可以感受到某些欣慰了吧。几十年前,当莫言还是一个在故乡的草地上放牧牛羊的顽童时,就开始了阅读生涯。那时候在莫言家乡的那个穷乡僻壤中,书是非常稀罕的奢侈品。

在高密东北乡那十几个村子里,谁家有本什么样的书,小莫言基本上摸得很清楚。为了争取阅读到这些书,小莫言经常给有书的人家去干活。

莫言邻村一个石匠家里有一套带插图的《封神演义》,这套书讲了许多超人的故事。比如,一个人的眼睛被别人挖掉了,他就从眼窝里长出了两只手,手里又长出两只眼,这双眼能看到地下三尺的东西。还有一个人,能让自己的脑袋脱离脖子在空中唱歌,他的敌人变成了一只老鹰,将他的脑袋反过来装在他的脖子上,结果这个人往前跑时实际上是在后退,而往后跑实际上是在前进。这样的书对像小莫言这样整天沉侵在幻想中的儿童来说,具有极为强烈的吸引力。

为了能够读到这套书,小莫研就给石匠家里拉磨磨面。他很卖力气,磨了一整个上午的面粉,只能阅读这套书两个小时,而且必须在他家的磨道里读。莫言读书时,石匠的女儿就站在他身后监督着他,时间一到马上就把书收走。如果小莫言希望继续阅读,那就要继续拉磨。那时候在莫言家乡根本就没有钟表,所谓两个小时,全看石匠女儿的情绪而定,她情绪好的时候时间就走得缓慢,她情绪不好,时间就走得飞快,没有什么道理好讲的。

为了让这个小姑娘保持愉快的心情,小莫言只好爬到邻居家的杏树上偷杏子给她吃。像小莫言这样常常挨饿的馋鬼,能把偷来的杏子送给别人吃,简直就像让馋猫从嘴里把鱼吐出来一样难以想象,但读书的魅力实在太大了,小莫言还是将得来不易的杏子乖乖地都送给那个女孩子吃。当然石匠的女儿长得很好看,这也是一个不必掩饰的重要原因。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莫言的小说《人与兽》中,抗日英雄爷爷被日本军抓到北海道当劳工,一去茫茫,苦海无边。因为不堪折磨而逃入深山老林,靠捡拾野果和偷农民的农作物而艰难地维持生命。在茫茫无边的深山老林里,饥饿而孤独,罕见人迹。“人是他最怕的,也是最思念的。”

他实在害怕被抓回去,那悲惨的结局将不堪设想,可是太久见不到人影,他又诚惶诚恐,也许自己哪一天突然重病或遭遇毒蛇猛兽而突然死去,无人知道,连骨头都会被啃掉。

有一天,爷爷在玉米地里发现了一个农妇,便悄悄地接近她。猛然扑上去剖她的衣服。顿时,他那一串串复仇的肮脏的语言在耳朵里轰响:你们日本人奸杀了我的女人,挑杀了我的闺女,抓我当劳工,打散了我的队伍。我和你们日本人有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哈哈,人算不如天算,今天你们日本的女人也落到我们中国人手中了!接下来,是淫秽的语言,爷爷满嘴的脏话。但是再接下来,爷爷钢枪一样的身体却突然疲软下来了。为什么?因为他看见了日本农妇内裤上缝着“一个令人心酸的黑布补丁”,击垮爷爷身体和心理的是那不堪回首的往事和令人心酸的力量,更是人类的良心与人性的力量。

爷爷那一刻是否产生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心理状态,读者不得而知,但我可以猜出来,爷爷的天性与人性并没有泯灭,相反,他始终保持着人性的良知。爷爷不可能知道雨果这位法国大作家,但他同样具备了”个人之上是群体,群体之上是民族,民族之上是人类“的人道主义情怀。至于女人内裤上的黑补丁,它是世界上所有穷人家终生操劳的妻子们的共有之物,是至死方休乃至至死不休的女人爱心的象征,当然,它也是所有的军国主义者、野蛮的侵略者、贪腐权贵和为富不仁的歹恶之徒的罪恶证据。像这样的作品,我们能不为之震撼吗?我拜读之后,久久而不能平静下来,至今其深刻印象仍然难以淡化,难以磨灭。在莫言的大量文学作品中,他讲述了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哪一个故事不是把人性写到人物的内心深处呢?莫言是使心理学与文学共舞的大师。从狼的爱情看心理学与文学共舞

作家杰克•伦敦曾说:“爱情是生活的升华,人生的绝顶,它难得出现。”我觉得此说将爱情抬得高了点,但我却坚信作家雨果的说法:“人生是花,而爱是花的蜜。”人类对待爱情的态度是多种多样的,正如其它物种对待爱情的态度。不过我认为,有些动物,例如狼,对于爱情的忠贞与专一,常有胜于人类之处。在东北长白山某牧场,羊群曾受到野狼的连续袭击。牧场组织牧工捕狼。牧工们设下了不少棒枷,等待野狼误入陷阱。几天过去了,却夹不到狼。原来,狼闻到新泥土的气息,并不上当。于是,牧场改变了下棒枷的方法,终于夹住了一匹公狼。这匹健壮而勇敢的公狼一条肿胀的后腿被结实的棒枷死死夹住,但公狼的眼神里只有愤怒,没有畏惧。这时,牧工们突然发现,一匹脸颊带黑的母狼哀嚎着向牧工们冲来!人们急忙寻找棍棒准备武器迎击母狼。却不料被夹住的那只公狼一跃而起,蹦跳着冲出人群,汇合冲过来的母狼,一起风驰电挚般地向山里奔逃,转眼便消失了。棒枷上留下了半条血淋淋的狼腿!这时如梦初醒的牧工们才意识到,刚来的母狼是救援公狼的。它的哀嚎原来是向公狼发出逃跑的信号,同时也分散了牧工们的注意力。公狼立即咬断大腿死里逃生!狼逃了,怎么办?穷追不舍!连续多日的搜索,未见狼踪,便增派牧工分片搜寻,终于发现了那对夫妻狼。但见前方低空盘旋着一只老鹰,它环绕着那匹躺在岩石上的断腿公狼低飞。那公狼双眼紧闭,一动不动,腿上的伤口已经化了脓,周围一群群的苍蝇乱爬乱飞,看来公狼已死亡多时,但警惕的老鹰仍忽上忽下,或用爪子撞一下狼躯,或用翅膀扇一下狼头,以试探狼是否真死了。公狼依旧纹丝不动,这让反复试探的老鹰确认公狼的确死了,于是下定决心,收缩翅膀,伸出双腿,朝公狼身上滑落……瞬间惊心动魄的一幕闪现了:断腿公狼猛然跃起,张大血口咬住了老鹰!原来,它是装死迷惑了老鹰。这时,不远处出现了一匹鼓着大肚子的母狼,哦,正是那匹脸颊带黑的母狼!它从公狼嘴里接过正在惨叫和挣扎的老鹰,咬死后撕出一片肉喂公狼,又用舌头不停地为公狼舔着断腿的伤口;而公狼却用爪和利齿拔除老鹰的羽毛,然后用鹰肉喂饲怀孕的母狼,并爱抚地舔舐着母狼的肚皮……这对恩爱的狼夫妇让埋伏在岩石后面的牧工们看呆了,惊叹了!直至母狼在丈夫的爱抚下将最后一块鹰肉吃完,牧工们才举枪射击。此刻,只见公狼跳将着保护着心爱的母狼,愤怒地嚎叫着。中了子弹的公狼直至目送着爱妻逃远了,才不屈地倒在地上,闭上了双眼,血染白雪……这就是狼的爱情,而人呢?此刻,我想起了众所周知的名言:“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当然,人们的爱情是纷繁复杂的。一心一意者高尚,来者不拒者花心,游龙戏凤者轻薄,左右逢源者堕落,心猿意马者害人,多多益善者腐败!我想起了一首湖南民歌:“天上星多月不明,塘里鱼多水不清;地里草多苗不长,小妹郎多乱了心。”我又想起了杨万里的名诗:“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愁杀人来关月事?得休休处且休休。”人的爱情比狼的爱情复杂多了。一个男子汉,同妻子发生了矛盾冲突,不仅气冲冲地杀死了妻子,而且将附近的茶馆也炸了,导致十四人死亡,二十九人受伤。这血的事实就发生在重庆。某贪官养了五个情妇,后来由于非法收入减少了,只能养三个情妇了,这就有两个情妇要“下岗”,贪官让情妇们抽签,被迫“下岗”的两个情妇心有不甘,将贪官告到市纪委。人性与狼性相比,人性实在更厉害。泰戈尔说得深刻:“当人是兽时,他比兽还坏。”亚里士多德也说:“人,在最完善的时候是动物的佼佼者,但是,当与法律和正义隔绝以后,他便是动物中最坏的东西。”而“树林里最凶的野兽,比起无情的人来,它们要善良得多了”(莎士比亚)。先哲们的断言入木三分。人,有智慧,会耍阴谋诡计,又会制造工具,使用武器。动物作恶,杀伤力有限;人杀起人来,比野兽可怕千百倍。社会学家认为,社会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进步时,其犯罪率极可能提升。因此社会越前进,越要抓好道德与法制教育,增强人性,压制兽性,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人格高尚的人,对社会有益的人。从狼的爱情故事中,从人性与狼性的对比中,我们深刻地看到了心理学与文学共舞

的微妙姿态。从人性的多面体与复杂性看心理学与文学共舞人性中,先天品性与后天品性是交互杂糅的。我想,人之初,或者性本善,或者性本恶,善恶都有,恶中有善,善中有恶,但是恶常常大于善。大海边的悬崖上,生活着一种海鸟,一窝常常有几只雏鸟,雏鸟们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双亲不在时,经常相互排挤,弱小者终被挤出鸟窝外,跌落悬崖,最终只剩下最强势的那一只雏鸟。人性之初,往往恶多于善,如果不及时加以教育和改造,那恶的人性就可能爆发,伤害他人与社会。褚时健这个名字,或许许多人至今还记得。若干年前,这个赫赫有名的“全国劳动模范”、“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从事业和权力的顶峰上跌下来时,曾在社会上引发了轩然大波。当时引起了各种各样的争议,有同情的,有惋惜的,有痛恨的,更有认为罪有应得的。这事震撼了许多人,也震撼了我,至今记忆犹新。褚时健曾是红塔集团前掌门人。他原是微不足道的玉溪烟厂厂长,奋斗十八年,披荆斩棘,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带领全厂职工努力拼搏,终于使这家小厂发展成为每年创造税利数百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其生产的名牌香烟足以与进口洋烟抗衡。然而,就在他71岁时,他那辉煌的人生之路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逆转。1999年,他因贪污174万美元被判无期徒刑。他的女儿在狱中自杀身亡。垂垂老矣的褚时健跌得太重太惨了,许多人料定晚景凄凉的他这辈子算完了。但是,坚强的褚时健并没有被击垮,他由于在狱中有突出的表现,先是被减刑,改为有期徒刑17年;2002年,他因为严重的糖尿病获批保外就医,回到家中居住养病。在许多人和我看来,他从此在家颐养天年,就已经是很好的结局了。可是他不!他又出人意外地承包了两千亩荒山开发果园。那年他已经七十五岁,身体又不好,要承包的荒山还刚刚经受了泥石流之灾,村民们都说那荒山是鸟不拉屎的地方。面对这诸多困难,他的决策与行为实在令人难以理解。但他毫不动摇地带着妻子开进荒山,变成地道的有出息的农民。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他把荒山变成了果园。他种的冰糖脐橙一采摘就运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卖了好价钱,而在云南一斤四元钱都买不到。褚时健任烟厂的掌门人时,想进烟厂工作的人挤痛了肩头,如今想到果园干活的人同样挤痛了肩头。这个已经八十多岁的老人,愿对社会将功赎罪,跌倒了之后勇于爬起,为社会为百姓办实事。面对人生的挫折,他在哀伤之后毅然奋起,亡羊补牢,在晚景中点燃新的希望之火,将晚年过得如同金秋,将收获奉献给社会和百姓,印证了人格的多重性和人生的价值。他不但勇气过人,智慧也略胜一筹。他借鉴以前管理烟厂的经验,采取与果农互惠的办法。他给每棵树都定了标准,产量上定个数,多了就淘汰质次的,以确保质量。他实行激励机制:一个果农只要完成任务,就能领到四千元,年终还有奖金两千多元。一户三口的果农,一年的收入就有三、四万元,比在外面打工挣钱还要多。爱好爬山的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这年来到云南,特意去看望褚时健,褚时健真像健康而开朗的老农民,他已没有哀叹,而是乐呵呵地向王石介绍开发荒山与经营果园的历程和做法,他说让他宽慰的是为市场提供了佳果,也为果农创造了就业与收益机会。令人感慨的是,75岁保外就医的老人居然承包荒山种橙子,而橙子挂果要六年!然而却给老人带来了希望。他说首先要考虑的是为当地村寨扶贫,又用沼气作肥料,环保而且原生态。他的豁达、从容与淡定,令王石敬佩。人们曾经问王石:你最尊敬的企业家是谁?他沉吟了一下,说出了一个人的名字。这名字,既不是比尔·盖茨、巴菲特,也不是李嘉诚,而是曾经很惨的褚时健!他说,如果自己在那个年纪跌倒了,一定做不到老褚那样,而是遁入一个小岛,离群独居。我感慨褚时健跌倒后的作为,也感慨王石的识人。褚时健在红塔集团时带的三个徒弟,现在都是大烟厂的掌门人,但这些他已施恩不记,他只记得自己的跌倒和跌倒后重新站起。而最令我感慨的正是他在晚年跌倒后的站起和他的人格的多重性。褚时健的人生经历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人性的多面体与复杂性,欣赏到心理学与文学共舞的玄妙舞姿。从弗洛伊德的“三我论”看心理学与文学共舞弗洛伊德的“三我论”是举世闻名的。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奠基人弗洛伊德是人类思想史上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一生一直进行着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释梦》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他在心理学上做出巨大的贡献。他强调人的潜在意识在人的行为中的极端重要性;他发展了精神分析技术;他创造了关于人的个性的理论,简化了关于不安、压抑、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