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重点_第1页
皮肤性病学重点_第2页
皮肤性病学重点_第3页
皮肤性病学重点_第4页
皮肤性病学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6】表皮分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黑素细胞起源于外胚层神经嵴;位于基底层(占细胞总数10%);黑素遮挡和反射紫外线,借以保护真皮和深部组织【P6】【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的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需要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要14天,共约28天,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P6】【表皮黑素单元】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约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1个表皮黑素单元。【P7】朗格汉斯细胞是免疫活性细胞,分布于基底层以上的表皮及皮肤毛囊中【P8】【桥粒】是角质形成细胞连接的主要结构,由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卵圆形致密增厚而共同构成;桥粒使得细胞间的连接更加牢固;桥粒破坏可以导致角质形成细胞相互分离,临床上形成表皮内水疱或大疱。【P9】【半桥粒】是基底层细胞与下方基底膜带之间的主要连接结构,系由角质形成细胞真皮侧胞膜的不规则突起与基底膜带相互嵌合而成,结构类似半个桥粒【P9】【基底膜带BMZ】位于表皮和真皮之间;PAS染色显示为一条约0.5-1.0μm的紫红色均质带;银浸染法可染成黑色;皮肤附属器与真皮之间,血管周围也存在基底膜带;电镜下基底膜带由薄膜层,透明层,致密层和致密下层四层结构构成。【P5】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成;表皮与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连接。成人皮肤总面积为1.5㎡,新生儿约为0.21㎡【P5】表皮在组织学上属于复层扁平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等构成。【P5】角质形成细胞由外胚层分化而来;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特征:分化过程中可产生角蛋白;主要连接结构:桥粒【P10】【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甲;均由外胚层分化而来;【皮脂腺】生长周期:一生只发生两次;主要受雄激素水平控制【皮肤最常见肌肉类型】立毛肌【P14】大题【皮肤的生理功能】1.屏障功能:免受外界有害因素损伤;防止体内水分,电解质及营养物质丢失2.吸收功能:3途径:角质层(主要途径);毛囊皮脂腺;汗管3.感觉功能:单一感觉和复合感觉4.分泌和排泄功能:通过汗腺和皮脂腺完成5.体温调节功能:既可感受外界环境变化;又可接受中枢信息对体温进行调节6.代谢功能:与其他器官相比,具有特殊性7.免疫功能:皮肤免疫系统和其他免疫系统作用,维持皮肤微环境和机体内环境的稳定【P17】大题【皮肤的免疫系统细胞种类】细胞种类角质形成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淋巴细胞内皮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真皮树枝状细胞分布部位表皮表皮真皮真皮血管真皮乳头血管周围真皮浅层真皮真皮主要功能合成分泌细胞因子,参与抗原递呈抗原递呈,合成分泌细胞因子,免疫监视等介导免疫应答分泌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反应,组织修复等I型超敏反应创伤修复,防止微生物入侵参与维持皮肤免疫系统的自稳可能是表皮朗格汉斯细胞的前身【P19】【症状学】瘙痒是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疼痛最常见于带状疱疹【红斑】病生: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所致;特点:分为炎症性红斑(如丹毒,局部皮温升高,压之变白)及非炎症性红斑(皮温不高,压之褪色)【出血斑】病生:毛细血管破裂后红细胞外渗到真皮内所致;特点:压之不褪色,分为瘀点(<2mm=和瘀斑(>2mm);【色素沉着/色素退失】病生:表皮或真皮色素增加/减少/消失所致;特点:压之均不褪色【P19】【原发性皮损primaryleision】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对皮肤性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包括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和大疱、脓疱、结节、囊肿【P19】【斑疹macule】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1cm;直径达到或超过1cm时,称为斑片。根据发生机制和特征的不同,可分为红斑、出血斑、色素沉着及色素退失【P19】【斑块plaque】见于银屑病;为丘疹扩大或融合而成;特点:直径>1cm的隆起型扁平皮损,中间可有凹陷。【P19】【丘疹papule】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1cm的表浅隆起型皮损;表面可扁平、圆形脐凹状,粗糙不平呈乳头状;颜色呈紫红色,淡黄色,或黑褐色;丘疹可由表皮或真皮浅层细胞增殖(银屑病)、代谢产物聚积(皮肤淀粉样变)、炎细胞浸润(湿疹)引起。【P19】【风团wheal】为真皮浅层急性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皮损可呈苍白色,周围常有红晕,一般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皮损发生快,此起彼伏,一般经数小时消退,消退后多不留痕迹,常伴有剧痒。见于荨麻疹。【P19】【水疱和大疱】水疱:为局限性,隆起性,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直径一般小于1cm;大疱:直径大于1cm;分为三类:1.位于角质层下:疱壁薄,易干涸脱屑(红斑型天疱疮,白痱等);2.位于棘细胞层下:疱壁略厚,不易破溃(水痘,带状疱疹)3.位于表皮下:疱壁较厚,很少破溃(大疱类天疱疮)【P21】大题【论述十种继发性皮损】【糜烂erosion】局限性表皮或粘膜上皮缺损形成的红色湿润创面,常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因损害较表浅,预后一般不留瘢痕。【溃疡ulcer】局限性皮肤或粘膜缺损形成的创面,可深达真皮或更深位置;可由感染,损伤,肿瘤,血管炎等引起;其基底部常有坏死组织附着,边缘可陡直,倾斜或高于周围皮肤。因损害常破坏基底层细胞,故愈合较慢且愈后可留有瘢痕【鳞屑scale】为干燥或油腻的角质细胞的层状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正常角化过程受到干扰所致;鳞屑的大小,厚薄,形态不一,可呈糠秕状(如花斑糠疹),蛎壳状(如银屑病)或大片状(剥脱性皮炎)【浸渍maceration】皮肤的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导致表皮变软变白;常见于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下的皮肤部位,如湿敷较久,指趾缝等皮肤皱褶处;摩擦后表皮易脱落而露出糜烂面,容易继发感染。【裂隙fissure】也称皲裂,线状的皮肤裂口,深达真皮,常因皮肤炎症,角质层增厚或皮肤干燥导致皮肤弹性降低,脆性降低,牵拉后引起。好发于掌跖,指趾,口角部位【瘢痕scar】真皮或深部组织损伤或病变后,由新生结缔组织增生修复而成。可分为增生型和萎缩型两种;前者为隆起的表面光滑的无毛发的索状或形状不规则的暗红色略硬斑块(见于烧伤性瘢痕及瘢痕疙瘩);后者较正常皮肤略凹陷,表皮变薄,皮肤光滑,局部血管扩张(红斑狼疮,陈旧性瘢痕等)【萎缩atrophy】为皮肤的退行性变,可发生于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因表皮厚度或真皮和皮下结缔组织减少所致。1.表皮萎缩:皮肤变薄,半透明,表面有细皱纹呈羊皮纸样,正常皮沟变浅或消失;2.真皮萎缩:局部皮肤凹陷,表皮纹理可正常,毛发可能变细或消失;皮下组织萎缩:明显凹陷【痂crust】由皮损中的浆液,脓液,血液与脱落组织,药物等混合干涸后凝结而成;痂可薄可厚,质地柔软或脆硬,附着于创面。根据成分不同,可呈淡黄色(浆液型)、黄绿色(脓性)、暗红或黑褐色(血性)或因混杂药物而成不同颜色【抓痕excoriation】也称表皮剥脱;为线状或点状的表皮或深达真皮浅层的剥脱性缺损,常由机械性损伤所致,如搔抓、划破或摩擦。皮损表面可有渗出,血痂和脱屑,若损伤较浅,则愈合后不留瘢痕【苔藓样变lichenification】因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的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表现为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晰。见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如慢性单纯性苔藓,慢性湿疹等),常伴剧痒【P25】大题【尼氏征定义及检查方法】【定义】尼氏征又称棘层松解征,是某些皮肤病(如天疱疮)发生棘层松解时的触诊表现;【检查方法及阳性体征】1.手指推压水疱一侧,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2.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向四周移动3.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4.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周边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P25】【检查手段】【玻片压疹】充血性红斑→消失;出血性红斑及色素斑→不会消失;寻常狼疮皮损→特有的苹果酱颜色【P25】【皮肤划痕试验】在荨麻疹患者皮肤表面用钝器以适当压力划过,可出现以下三联反应,称为皮肤划痕实验阳性:1.划过3-15秒,在划过处出现红色线条,可能由真皮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所致;2.15-45秒后,在红色线条两侧出现红晕,此为神经轴索反应引起的小动脉扩张所致,麻风皮损处不发生这种反应;3.划过1-3分钟后,划过处出现隆起,苍白色风团线条,可能是组胺激肽等引起水肿所致【P26】【大题】皮肤表皮病变包括几种?(下划线为考过的名解)【角化过度hyperkeratosis】由于病理性改变所造成的角质层增厚;可以是相对的,也可以是绝对的;见于扁平苔藓,掌跖角化病,鱼鳞病等【角化不全parakeratosis】角质层内仍有残留的细胞核,常伴颗粒层变薄或消失。见于银屑病,玫瑰糠疹,汗孔角化症等。【角化不良dyskeratosis】表皮或附属器个别角质形成细胞未至角质层即显示过早角化;良性疾病可见毛囊角化病,病毒感染等;恶性疾病中最常见于鳞状细胞癌,其角化不良细胞可呈同心性排列,接近中心部逐渐出现角化,称角珠。【颗粒层增厚】颗粒层增厚;因细胞增生或肥大所致。【棘层肥厚】表皮棘细胞层增厚,常伴有表皮突延长或增宽,一般由棘层细胞数目增多所致;由细胞体积增大所致称为假性棘层肥厚;见于银屑病及慢性皮炎等【疣状增生】指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棘层肥厚和乳头状瘤样增生四种病变同时存在,表皮宛如山峰林立。见于寻常疣,疣状痣等【乳头瘤样增生】指真皮乳头状不规则的向上增生,往往表皮本身也出现不规则增生,使表皮呈不规则的波浪状;见于黑棘皮病,皮脂腺痣等【假上皮瘤样增生】棘层高度或显著不规则肥厚,表皮突不规则延伸,可达汗腺水平以下,其间可有炎症细胞。常见于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寻常狼疮),慢性溃疡的边缘【细胞内水肿】主要指棘层细胞内发生水肿,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变淡。高度肿胀的细胞可呈气球状(气球样变性),若细胞膨胀破裂,邻近残留的胞膜形成许多网状中隔,最后形成多房性水疱(网状变性),见于病毒性皮肤病,接触性皮炎【细胞间水肿】细胞间液体增多,细胞间隙增宽,细胞间桥拉长而清晰可见,甚似海绵,又名海绵形成;水肿严重时形成表皮内水疱(皮炎湿疹)【棘层松解acantholysis】指表皮与上皮细胞间失去粘连,呈松解状态,导致表皮内裂隙或水疱(天疱疮,毛囊角化病等)【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基底细胞空泡化和崩解,重者基底层消失,使棘细胞直接与真皮接触,常伴真皮内噬黑素细胞浸润。见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等【kogoj微脓肿】颗粒层或棘层上部海绵形成的基础上中性粒细胞聚集成的多房性脓疱,称为~。【munro微脓肿】角质层内聚集的中性粒细胞形成的微脓肿(脓疱型银屑病等)【Pautrier微脓肿】指表皮内或外毛根鞘淋巴样细胞聚集形成的细胞巢。见于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P33】【免疫荧光】适用于大疱性皮肤病,结缔组织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感染性皮肤病及皮肤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直接免疫荧光】检测病变组织中存在的抗体或补体;【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血清中存在的循环自身抗体【P34】大题【真菌检查的步骤】直接涂片→最简单而重要的检查方法(用于检查无菌丝或孢子,但不能确定菌种);方法:取标本置玻片上,加一滴10%KOH溶液,盖上盖玻片,在酒精灯火焰上稍微加热(溶解角质后),轻轻加压盖玻片使标本透明即可镜检。墨汁图片→用于检查隐球菌及其他有荚膜的孢子;方法:取一小滴墨汁与标本混合,盖上盖玻片直接镜检涂片或组织切片染色:革兰氏染色→白色念珠菌,孢子丝菌等;瑞氏染色→组织胞浆菌;PAS染色→组织切片(多数真菌被染成红色)培养检查:可提高真菌检出率,并能确定菌种;方法:标本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置室温或37度培养1-3周,必要时可行玻片小培养协助坚定。【P35】【班贴试验】→目前临床诊断IV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方法;【定义】根据受试物地性质配制适当浓度的浸液,溶液,软膏或原物作为试剂,以适当的方法将其贴于皮肤,一定时间后观察机体是否对其产生超敏反应。【适应症】接触性皮炎、职业性皮炎、手部湿疹、化妆品皮炎等【方法】受试物置于纱布→贴于背部或前臂屈侧健康皮肤;24-48H观察结果;同时做多个不同试验物时,受试点之间距离应大于4cm【阳性反应】五级(无反应“-”;出现痒或轻度发红“±”;出现单纯红斑瘙痒“+”;出现水肿性红斑,丘疹“++”;出现显著红肿,伴丘疹或水疱“+++”)说明患者对受试物过敏;但应排除假阳性反应(皮肤表现在受试物去除后很快消失)【P35】【点刺试验&划破试验】适应于荨麻疹、特应性皮炎,药疹等多种与速发型超敏反应相关的过敏性疾病;【滤过紫外线】适用于色素异常性皮肤病,皮肤感染,卟啉病【P42】【H1受体拮抗剂】包括以下:1代(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多赛平;赛康啶;异丙嗪;酮替芬;)2代(阿司咪唑;非索非那定;特非那定;氯雷他定;西替利嗪;)【P42】大题【H1受体拮抗剂的作用机理及两代药的优缺点】【作用机理】1.与组胺有相同的乙基胺结构,能与相应靶细胞争夺相应靶细胞H1受体,产生抗组胺作用→对抗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平滑肌收缩,呼吸道分泌增加,血压下降等效应;2.一定的抗胆碱及抗5-HT作用【两代药的优缺点】【第一代缺点】1.易透过血脑屏障→导致嗜睡、乏力、困倦、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2.抗胆碱作用→导致粘膜干燥,排尿困难,瞳孔散大;高空作业,精细工作者和驾驶员禁用或慎用;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患者也须慎用【第二代优点】1.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不产生嗜睡或仅有轻微困倦作用;2.抗胆碱能作用小;3.本组药物吸收快,作用时间较长,一般每天服用1次即可【P43】【H2受体拮抗剂】包括以下: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P43】【糖皮质激素】【治疗作用】抗炎;免疫抑制;抗细胞毒;抗休克;抗增生等多种作用【P44】【青霉素类药物】组胺释放促进剂;主要用于G+菌感染(疖痈丹毒蜂窝织炎)和梅毒【P45】【抗真菌药物】【灰黄霉素】对表皮藓菌有抑制作用,用于头藓治疗;【多烯类药物】两性霉素B(对深部真菌抑制作用较强);制霉菌素(对念球菌和隐球菌有抑制作用;主要用于消化道念珠菌感染);【5-FC】人工合成抗真菌药;用于隐球菌病,念珠菌病;着色真菌病【唑类】干扰真菌细胞的麦角固醇的合成;酮康唑→系统性念珠菌感染,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伊曲康唑→主要用于甲真菌病,念珠菌病;氟康唑→肾脏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深部真菌感染【P46】【维A酸类药物】【第1代】异维A酸,维胺脂→对寻常型痤疮,掌跖角化病疗效好;【第2代】阿维A酯→重症银屑病,各型鱼鳞病,掌跖角化病;与糖皮质激素,PUVA联用治疗皮肤肿瘤【第3代】芳香维A酸乙酯→银屑病,鱼鳞病,毛囊角化病【P49】【外用药物路径】经皮吸收来发挥作用;【角质促成剂】角化不全者选用;【角质剥脱剂】角化过度者选用【P50】【洗剂lotion】也称振荡剂,是粉剂与水的混合物;二者互不相溶;有止痒,散热,干燥,保护功能;常用的有炉甘石洗剂,复方硫磺洗剂等【软膏ointment】是用凡士林,单软膏或动物脂肪作为基质的剂型。具有保护创面,防止干裂的作用;软膏渗透性较乳剂更好,其中加入不同药物可发挥不同治疗作用;主要用于慢性湿疹,慢性单纯型苔藓等疾病;由于软膏可阻止水分蒸发,不利于散热,因此不宜用于急性皮炎,湿疹的渗出期等。【糊剂paste】是含有25%-50%固体粉末成分的软膏,作用与软膏类似;因为含有较多粉剂,因此有一定的吸水和收敛作用。多用于有轻度渗出的亚急性皮炎湿疹等,毛发部位不宜用糊剂。【P50】大题【外用药的剂型种类】剂型溶液酊剂和醑剂粉剂洗剂油剂乳剂软膏糊剂硬膏凃膜剂凝胶气雾剂药物水溶液药物的酒精溶液或浸液;前者非挥发,后者挥发性干燥,保护和散热功能振荡剂:为粉剂与水的混合物植物油溶解药物或与药物混合油和水经乳化而成凡士林,单软膏或动物脂肪等作为基质的剂型含有25%-50%的固体粉末成分;半固体基质贴服于裱褙材料上药物溶于易挥发性溶剂中形成高分子化合物和有机溶剂配成药物与液化气体混合制成功能清洁,收敛作用,主要用于湿敷酒精挥发使得溶解的药物分布在皮肤表面止痒,干燥,散热,保护功能清洁,保护,润滑作用保护,润泽保护创面,防止干裂的作用作用与软膏类似,但具有一定的吸水和收敛作用牢固的贴在皮肤表面,作用持久,阻止水分散失,软化皮肤,增强药物渗透性溶剂迅速挥发,在皮肤上形成薄膜可形成一层膜,无刺激性主治急性皮炎湿疹类疾病急性皮炎无糜烂和渗出的皮损,特别适用于间擦部位亚急性皮炎和湿疹亚急性,慢性皮炎慢性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等,不用于急性皮炎湿疹渗出期多用于轻度渗出的亚急性皮炎湿疹;毛发部不宜用糊剂治疗慢性皮炎和职业病防护急慢性皮炎均可急慢性皮炎及感染性皮肤病【P51】大题【外用药物使用原则】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种类:【根据皮肤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选择】细菌性皮肤病→抗菌药物;真菌性皮肤病→抗真菌药物;超敏反应性疾病→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瘙痒者→止痒剂;角化不全者→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者→角质剥脱剂正确选用外用药物剂型:【根据皮肤病的皮损特点】1.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溶液热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糊剂;2.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糊剂/油剂;如无糜烂→乳剂/糊剂;3.慢性皮炎→乳剂,软膏,硬膏,酊剂,凃膜剂等;4.单纯型瘙痒无皮损→乳剂,酊剂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既往用药反应等向患者详细解释使用方法,使用时间,部位,次数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P52】【光动力疗法PDT】原理是光敏剂进入体内并在肿瘤组织中聚集,在特定波长激光的照射下被激发,产生单肽氧或其他自由基,造成肿瘤组织坏死,而对正常组织损伤降至最低。适应症为:Bowen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皮肤肿瘤。【P52】大题【光化学疗法的概念】原理:内服或外用光敏剂后照射UVA→光敏剂在UVA的照射下与DNA中的胸腺嘧啶形成光化合物,抑制DNA的复制,从而抑制细胞增生和炎症;一般先从最小光毒量开始,后逐渐增加,每周三次,大部分皮损消退后次数逐渐减少,部分患者需维持治疗。使用于银屑病,白癜风,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斑秃,特应性皮炎等。【P61】疱疹病毒→嗜神经及表皮特征→带状疱疹;人乳头瘤病毒→嗜表皮特性→疣;麻疹病毒→泛嗜性→皮肤损伤+全身改变;【P61】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皮损有三种表现:新生物型(各种疣),疱疹型(如单纯疱疹)和红斑发疹型(麻疹)【P61】【Ramsay-Hunt综合征】病毒侵犯面神经和听神经所致,表现为耳道和鼓膜疱疹;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P61】【单纯疱疹】【HSV-1型】→儿童→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黏膜及脑部感染;【HSV-2型】→青年人和成人→生殖器部位和新生儿感染;原发感染潜伏期2-12天,平均6天;【P61】【复发型单纯疱疹】好发于口周,鼻腔开口周围,外阴,也可见于口腔黏膜等部位【P61】大题【初发性单纯疱疹表现类型】疱疹性龈口炎:较为常见;多见于1-5岁儿童;好发于口腔,牙龈,舌,硬腭,咽等部位;皮损表现为迅速发生的群集性小水疱,很快破溃形成表浅溃疡,也可开始即表现为红斑,浅溃疡。疼痛较明显,可伴有发热,咽痛及局部淋巴结肿痛。自然病程1-2周新生儿单纯疱疹:70%患者由HSV-2型所致,多经产道感染。一般出生后5-7天发病,表现为皮肤(尤其是头皮)、口腔黏膜、结膜出现水疱、糜;严重者可伴有发热,呼吸困难,黄疸,肝脾肿大,意识障碍等。可分为皮肤-眼睛-口腔局限型,中枢神经系统型和播散型;后两型病情凶险,预后极差。疱疹性湿疹:常发生在患湿疹或特应性皮炎的婴幼儿,多由HSV-1所致;多见于躯干上部,颈部,头部。皮损表现为原皮损处红肿并出现散在密集水疱或脓疱,融合成片,水疱中央有凹陷,周围有红晕。病情严重者可在一周内泛发全身,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接种性疱疹:皮损为限于接触部位的群集性水疱。发生于手指者表现为位置较深的疼痛性水疱【P62】【单纯疱疹诊断】根据簇集性水疱、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易复发加以诊断【新生儿单纯疱疹病原体】HSV-2【P62】【治疗】核苷酸类药物抗HSV最有效:初发型→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复发型→间隙疗法,出现前驱症状/皮损24小时内治疗;频繁复发型→每日疗法【P63】【带状疱疹】由VZV引起,以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明显神经痛;【P63】【带状疱疹与水痘的关系】人是VZV唯一宿主;初次感染发生水痘→VZV潜伏在脊髓后跟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机体再次受到刺激,则发生带状疱疹【P63】大题【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典型表现】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者皮肤自觉灼热或灼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5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簇状分布不融合,继而迅速变成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3-4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特殊表现】眼带状疱疹: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多见于老年人,疼痛剧烈,可累计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耳带状疱疹:病毒侵犯面神经和听神经所致,表现为耳道和鼓膜疱疹;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均伴有神经痛,统称为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AP;如果皮损消退后(通常4周)神经痛仍然存在,则为PNH其他:可表现为顿挫型(无皮损,仅神经痛)、不全型(仅红斑丘疹无水疱即消退)、大疱型、出血型、坏疽型、泛发型(累及两个以上神经节产生对侧或同侧多个区域皮损)、播散型(产生广泛性水痘样疹+并侵犯肺脑)【治疗】自限性;治疗原则: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治并发症内用药物治疗:1)抗病毒药物:早期足量(50岁以上患者有利于减轻神经痛,缩短病程;)通常在发病48-72小时内开始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伐昔洛韦2)止痛:可酌情选用索米痛定、吲哚美辛等,同时给予营养神经的药物3)糖皮质激素外用药物治疗:1)外用药:以干燥消炎为主;疱液未破可外用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乳膏或喷昔洛韦乳膏;疱疹破溃后可酌情用3%硼酸溶液或1:5000呋喃西林溶液湿敷,或外用0.5%的新霉素软膏或莫匹罗星软膏2)眼部处理:如合并眼部损伤,外用3%阿昔洛韦眼膏,碘苷滴眼液,局部禁用糖皮质激素外用试剂物理治疗:缓解疼痛,促进水疱干涸,结痂【P69】【脓疱疮(impetigo)】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P69】【寻常型脓疱疮】病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深脓疱疮】病原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SSSS】病原体:噬菌体II组71型金葡菌【P69】大题【脓疱疮的临床表现】接触传染性脓疱疮:又称寻常型脓疱疮,由链球菌或与葡萄球菌混合感染所致;传染性强,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发生流行;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面部较多;皮损初起时为红色斑点或小丘疹,迅速转变为脓疱,周围有明显红晕,疱壁薄,易溃破糜烂,脓液干燥后形成蜜黄色厚痂,常向周围扩散或融合;陈旧痂一般6-10天后脱落,不留瘢痕;病情严重时有全身中毒症状及淋巴管炎,甚至引起败血症或急性肾小球肾炎深脓疱疮: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导致;多累及营养不良的儿童和老人,好发于小腿或臀部;皮损初起为脓疱,逐渐向皮肤深部发展,表面有坏死和蛎壳状大疱性脓疱疮:主要由噬菌体II组71型金葡菌所致;多见于儿童,成人也可发生;好发于面部,躯干,四肢;皮损初起为米粒大小水疱或脓疱,迅速变成大疱;疱内容物先清澈后浑浊,疱壁先紧张再松弛,直径1cm左右,疱内可见半月状积脓,疱周红晕不明显,疱壁薄,易破溃形成糜烂和结痂,痂壳脱落后有暂时性色素沉着新生儿脓疱疮:起病急,传染病强;皮损为广泛分布的多发性大脓疱,尼氏征阳性;疱周有红晕,破溃后形成红色糜烂面;可伴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易伴发败血症,肺炎,脑膜炎而危及生命。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症SSSS【病因】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II组71型金葡菌所产生的表皮剥脱素导致;【临床表现】多累及出生后3个月内的儿童;起病前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咽,鼻,喉的化脓性感染;皮损常由口周和眼周开始,迅速波及躯干和四肢;【特征性表现】大片红斑基础上出现松弛性水疱;尼氏征阳性;皮肤大面积剥脱后留有潮红的糜烂面,似烫伤样外观;手足皮肤可呈手套袜套样剥脱,口角周围可见放射状裂纹,但无口腔黏膜损害;皮损有明显疼痛和触痛;病情轻者1-2周后痊愈,重者可因并发败血症,肺炎危及生命【P71】【脓胞疮治疗原则】外用药物为主(以杀菌,消炎,干燥为原则;脓疱未破者→10%硫磺炉甘石洗剂;脓疱较大→抽取脓疱;脓疱破溃者→可用1:5000高锰酸钾液或0.5%新霉素溶液清洗湿敷,再外用莫匹罗新软膏)【P75】【麻风】病原体:麻风分支杆菌(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P76】【麻风】结核样:皮损常局限,数目少,比较稳定,不对称累及面肩臀四肢等少汗易受摩擦的部位(为较大的红色斑块);皮损附近摸到粗硬的皮神经,神经功能障碍【P76】【麻风】瘤型:皮损数目多且对称,发展快,受累组织器官范围较广(患者免疫力差);浅感觉障碍,四肢呈套状麻木,眉发脱落明显→手足运动障碍,畸形(早中晚三期)【P76】大题【麻风按免疫强弱的分型】结核样型麻风TT;2.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BT;3中间界线类麻风BB;4.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5.瘤型麻风LL该分类法主要依据机体免疫力,麻风杆菌数量和类型演变,又称免疫光谱分类法,总趋势是:麻风杆菌数量:LL>BL>BB>BT>TT,而细胞免疫反应强度TT>BT>BB>BL>LL未定类型麻风可转变为免疫光谱中的任何一个类型;细胞免疫力增强时,BL可向结核样型端转化;细胞免疫力降低时向瘤型转化【P77】【麻风反应】某些患者病程中可突然出现原有的皮损或神经炎加重,同时出现新皮损和神经损害,并伴有畏寒,发热,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称为~。常见诱因包括气候变化,药物,精神因素,内分泌改变等。【P77】大题【麻风诊断依据】皮损伴有感觉障碍及闭汗,或有麻木区;2.周围神经受累,表现为神经干粗大伴相应功能障碍;3.皮损组织切片或组织液涂片查到麻风杆菌;4.病理可见特征性病变。符合上述4条中的2条或2条以上,或符合第3条者一般可确诊【P78】【藓tinea】皮肤藓菌的共同特点是亲角质蛋白,侵犯人和动物的皮肤、毛发,引起的感染统称为【皮肤藓菌病】,简称藓。【P78】【头藓分型和治疗原则】头癣是累及头发,头皮的皮肤癣菌感染。分为四型:黄癣、白癣和黑点癣、脓癣。临床表现:【黄癣】多为儿童期发病;早期为毛囊炎或黄红色丘疹;典型表现为黄癣痂和疤痕性脱发:碟状黄色痂,直径1cm或更大,附着于毛囊口,痂下渗出性红斑或溃疡;皮疹可融合为环状,中心出现脱发、疤痕;有鼠尿味,瘙痒剧烈,永久性脱发性疤痕。【白癣】儿童期发病,青春期可自愈;早期为环绕毛杆的红色小丘疹,上覆灰白色鳞屑,而后附近出现数片相同皮损;典型损害为炎症轻微的斑块,有灰白色鳞屑。头发灰白无光,根部有白色鞘膜离头皮2~4mm处折断,易拔出;自觉轻微瘙痒,无永久脱发。【黑点癣】儿童和成年均可发病,进展缓慢;早期为散在鳞屑斑;典型损害为大小不一鳞屑斑,头发在皮面折断,呈黑点状。可有明显炎症反应;瘙痒轻微,可致疤痕和永久脱发。【脓癣】此种病变常由亲动物皮肤癣菌引起。皮损初起为炎性毛囊丘疹,渐融合炎性肿块,表面有蜂窝状排脓小孔,可挤出脓液。皮损毛发松动,易拔出,愈后常有瘢痕,常伴淋巴结肿大。采用综合治疗方案。服药,搽药,洗头,剪发,消毒五条措施联合。服药:灰黄霉素、伊曲康唑、特比奈芬。搽药:2%碘酊、1%的联苯苄唑溶液或霜剂、5%-10%的硫磺软膏、1%的特比奈芬霜外用于头藓部位,每天两次,连续8周。洗头:用硫磺皂或2%的酮康唑洗剂洗头,每天1次,连续8周。剪发:每周理发一次,及时剪除病发,连续8周。消毒:患者使用过的毛巾、帽子、枕巾、梳子等生活用品及时消毒。【P80】【体癣(Tineacorporis)】是指发生于除头皮毛发、掌跖和甲以外其他部位的皮肤癣菌感染。【股癣(tineacruris)】腹股沟、会阴、肛周和臀部的皮肤癣菌感染。病床表现:原发损害:丘疹、丘疱疹、基底微隆起水疱。典型损害:环状或多环状损害,边缘微隆起的类似原发皮疹,中央炎症较轻。股癣临床表现和体癣基本相同。由于发生股部,皮损发展较快,瘙痒较著。皮损可发生于股部一侧或两侧,常为多发,融合成片,炎症明显。治疗:⒈体癣及股癣对局部抗真菌剂反应良好,故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复方雷锁辛擦剂、1%克霉唑霜、2%咪康唑霜、联苯苄唑霜、特比萘芬软膏等。股部因皮肤薄,感觉敏锐,用药应特别注意药物浓度、基质、用药次数,以避免刺激皮肤。皮损消退后继续擦药2周,以免复发。⒉对皮损广泛单纯外用药物疗效不佳者,可内服伊曲康唑,每日100mg或特比萘芬250mg/d,疗程1—2周。⒊在治疗结束时,内衣、内裤、浴巾等均应煮沸消毒,以免治愈后再感染。【P81】【手癣tineamanus】是皮肤癣菌侵犯指间、手掌、掌侧平滑皮肤,引起的浅部真菌感染。【足癣tineapedis】是皮肤癣菌侵犯足跖、足趾间、足跟、足侧缘,引起的浅部真菌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水疱鳞屑型,角化过度型,浸渍糜烂型。水疱鳞屑型:是指(趾)间或掌跖及足缘发生的厚壁性深在水疱,伴剧烈瘙痒,水疱可相互融合,破后有蜂窝状基底及鲜红糜烂面,干涸后有片状脱屑,稳定时以脱屑为主。角化过度型:好发掌跖或足跟部,局部多干燥,角质增厚,皮肤粗糙脱屑,易致皲裂,冬天尤甚,易累及指甲,一般无瘙痒。浸渍糜烂型:好发指(趾)间,尤以3-4和4-5指(趾)间由于潮湿加上真菌感染而形成,表现为浸渍发白糜烂和渗出,瘙痒难忍,有异臭常因搔抓摩擦易继发细菌感染,继发淋巴结炎、丹毒、蜂窝织炎、癣菌疹。本病常以一种类型为主或几种类型同时存在,亦可一型转为另一型。如夏季表现为水疱鳞屑型,冬季表现角化过度型。治疗不彻底是导致复发主要原因。【P85】【花斑糠癣】中医称为汗斑。是由马拉色菌(糠秕孢子菌)侵犯表皮角质层引起表浅真菌感染。【P90】【孢子丝菌病sporotrichosis】是申克氏孢子丝菌及其卢里变种所引起的一种皮肤、皮下组织、黏膜和局部淋巴结的慢性感染,偶可引起全身系统感染。1、临床表现:【局限性皮肤型】多好发于面、颈、躯干和手背,损害呈丘疹、脓疱、疣状结节或溃疡,浸润性斑块、肉芽肿或坏疽。【皮肤淋巴管型】原发皮损在四肢远端,伤口植入,约经5天~8月,平均3周左右局部出现一小而硬可推动的无痛皮下结节,呈红、紫或褐黑色,穿破皮肤而形成溃疡,有稀薄脓液并覆盖厚痂,数天至数周可沿淋巴管发生许多类似皮下结节。持续数月至数年。【皮肤播散型】可继发于淋巴管型或自身接种所致,于远隔部位出现多发实质性皮下结节,继而软化形成脓肿,日久破溃,皮损可为多形性。【皮肤外型】又称内脏型,多累及免疫力低下者,多由血行播散多,吸入孢子可侵犯眼、肺、骨、中枢神经等组织器官,但少见。治疗:内用药:碘化钾为首选药物,有特效,一般用10%碘化钾液,每次10ml,每日3次,饭后或牛奶同服。开始可小剂量,逐渐增加2-3个月一疗程。对碘化钾治疗失败时或不能耐受或发生过敏反应时,可用二性霉素B,它尤其适用于皮外型如肺型及播散性孢子丝菌病。氟康唑、伊曲康唑、克霉唑对本病也有效。外用药:局部温热疗法可控制组织内真菌生长,温度应达40-43℃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钟,部分患者1-4个月内只治愈。【P92】【疥疮scabies】由疥螨寄生皮肤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好发部位:皮肤薄嫩处;指缝、手腕、前臂、肘窝、腋窝、乳晕、脐周、下腹、外生殖器、臀部。皮损特点:对称,为丘疹(小米粒大小,淡红色/正常),丘疱疹及隧道(灰白色,浅黑色浅纹,末端有丘疹和小水疱)。【疥疮结节】:在阴囊,阴茎,龟头等处发生的直径3-5mm的暗红色结节,称为~;为疖螨死后引起的异物反应。伴随症状:剧痒,尤以夜间为甚。特殊疥疮:【结痂性疥疮】:因搔抓而产生的大量鳞屑、结痂、红皮病、疣状斑块;患者身上有百万个疖;传染性极强。【P104】【接触性皮炎contactdermatitis】接触性皮炎:是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黏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P104】【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共同特点是①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病②无一定潜伏期③皮损多限于直接接触部位,境界清楚④停止接触后皮损可消退【P105】【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为典型的Ⅳ型超敏反应。【P105】【接触性皮炎临床表现诊断】①【急性接触性皮炎】起病急,皮损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典型皮损】为境界清楚的红斑,皮损形态与接触物质有关,其上有丘疹和丘疱疹,严重时红肿明显并出现水疱和大疱(疱壁紧张、内容清亮,破溃后呈糜烂面,偶可发生组织坏死)常自觉瘙痒和疼痛,搔抓后可将致病物质带到远隔部位并产生类似皮损;②【亚急性和慢性接触性皮炎】接触物的刺激性较弱或浓度较低;【皮损特点】开始可呈亚急性,表现为轻度红斑、丘疹,境界不清楚。长期反复接触可导致局部皮损慢性化,表现为皮损轻度增生及苔藓样变。③【特殊类型接触性皮炎】【化妆品皮炎】轻者表现为接触部位出现红肿、丘疹、丘疱疹,重者可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水疱甚至泛发全身;【尿布皮炎】多累及婴儿的会阴部,有时可蔓延至腹股沟及下腹部。皮肤呈大片潮红,亦可发生斑丘疹和丘疹,边缘清楚,皮损的形态与尿布包扎的方式一致;【漆性皮炎】多累及暴露部位。表现为潮红、水肿、丘疹、斑丘疹、水疱,重者可合成大疱。自觉瘙痒及灼热感。【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暴露部位特别是上眼睑、面部的急性和慢性皮炎。【P108】【湿疹的鉴别诊断】急性湿疹与急性接触性皮炎的鉴别急性湿疹急性接触性皮炎病因复杂,多数内因,不易查清多属外因,有接触史好发部位任何部位主要在接触部位皮损特点多形性,对称,无大疱或坏死,炎症较轻单一形态,可有大疱及坏死,炎症较重皮损境界不清楚清楚自觉表现瘙痒,一般不痛瘙痒,灼痛或疼痛病程较长,易复发较短,去除病因后迅速自愈,不接触不复发斑贴试验常阴性多阳性慢性湿疹与慢性单纯性苔藓(神经性皮炎)的鉴别慢性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病史由急性湿疹发展而来,有反复发作的亚急性史,急性期先有皮损后有痒感多先有痒感,搔抓后出现皮损病因各种内外因素神经精神因素为主好发部位任何部位颈项,肘膝关节伸侧,腰骶部皮损特点圆锥状,米粒大小深褐色丘疹,融合成片,浸润肥厚,有色素沉着多角形扁平丘疹,密集成片,呈苔藓样变,边缘见扁平发亮丘疹演变可急性发作,有渗出倾向慢性,干燥【P109】【特应性皮炎】原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瘙痒、多形性皮损并有渗出倾向,常伴哮喘、过敏性鼻炎。【异位性atopy】的含义:①常有易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性倾向②对异种蛋白过敏③血清IgE水平升高④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临床表现】①婴儿期:约60%患者1岁内发病,以出生2个月后为多。初发皮损-面颊部瘙痒性红斑,其上可有针头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密集成片,皮损多形性,搔抓后形成糜烂、渗出和结痂,病情时轻时重,食品、环境等因素可使病情加重,可继发感染。境界不清。皮损可扩展至其他部位-头皮、额、颈、腕、四肢屈侧。2岁内可渐好转、痊愈,亦可迁延发展为儿童期特应性皮炎。②儿童期:多在婴儿期缓解1~2年后发生并逐渐加重,少数自婴儿期延续发生。皮损累及四肢屈侧或伸侧,常限于肘窝、腘窝,其次累及眼睑、颜面。皮损暗红色,渗出较婴儿期减轻,伴抓痕等继发皮损,久之苔藓样变。瘙痒剧烈,形成瘙痒-搔抓-瘙痒恶性循环。③青年成人期:指12岁以后青少年期及成人阶段。好发于肘窝、腘窝、四肢、躯干,甚至掌跖部位。皮损为局限性苔藓样变,可呈急性、亚急性湿疹样改变,部分患者皮损表现为泛发性干燥丘疹,瘙痒剧烈,出现血痂、鳞屑、色素沉着等继发皮损。【P108】【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风团为其典型皮损。【临床表现】【急性荨麻疹】①典型症状:皮肤瘙痒--鲜红色风团--扩大融合--水肿苍白呈桔皮样。②风团持续不超过24小时,消退后无痕,但新风团可不断发生。③病情严重者可有全身症状:心慌、烦躁、血压降低、过敏性休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窒息。【慢性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可长达数月或数年,皮损类似急性,但全身症状较轻。【特殊类型荨麻疹】(1)皮肤划痕症(人工荨麻疹)(2)寒冷性荨麻疹(3)胆碱能性荨麻疹(4)日光性荨麻疹(5)压力性荨麻疹(6)血管性水肿(巨大荨麻疹)发生于皮下组织及粘膜的局限性水肿。【P118】【合并休克治疗原则】伴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的急救:0.1%肾上腺素0.5~1ml皮下或肌注,亦可入50%GS40ml静脉注射(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及平滑肌痉挛,升压)。地塞米松5~10mg肌注或静滴,然后可将氢化可的松200~400mg入5%~10%GS500~1000ml静滴。上述处理后收缩压仍低于80mmHg,给升压药(多巴胺、间羟胺)吸氧,支气管痉挛静滴氨茶碱0.25g,喉头水肿呼吸受阻行气管切开。心跳呼吸骤停,行心肺复苏。【P120】【药疹drugeruption】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栓剂、外用药吸收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反应。【病因】药物因素。易引起药疹的药物:①抗生素:青霉素类、磺胺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②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③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痫药: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④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病疫苗、蛇毒免疫血清⑤各种生物制剂。【临床表现】I【固定型药疹】磺胺、解热镇痛类、巴比妥、四环素多见。好发于口腔、生殖器皮肤-黏膜交界处,亦可累及躯干四肢,每次发病几乎均在同一部位,故命名为固定型药疹。典型皮损为圆或类圆形水肿性暗紫红色斑疹,直径1~4cm,界清,常为1个,严重者红斑上可有水疱或大疱,黏膜皱褶处易糜烂渗出。自觉轻度瘙痒,如继发感染可自觉疼痛,一般无全身症状。停药1周红斑可消退,留持久的炎症后色素沉着,具有特征性。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皮损数目亦可增多,面积可扩大。II【荨麻疹型药疹】较常见,可由超敏反应机制(血清制品、呋喃唑酮、青霉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非超敏反应机制引起(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与急性荨麻疹相似,呈瘙痒性风团,但潮红更为明显,持续时间较长。可伴血清病样症状,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蛋白尿,严重病例可并发过敏性休克。若致敏药物排泄缓慢或不断接触致敏药物,可表现为慢性荨麻疹。III【麻疹型或猩红热型药疹】最常见,又称发疹型药疹,常见于青霉素、磺胺、解热镇痛药、巴比妥。皮损多在首次用药1周内出现,发病突然,可伴发热等全身症状,但较麻疹及猩红热轻微。麻疹型皮损为针头至粟粒大红色斑丘疹,对称分布,躯干为多,可泛发全身,严重者可伴发小出血点。多有明显瘙痒。猩红热型药疹为弥漫性鲜红斑或呈米粒至豆大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密集对称分布,常从面颈部开始、向躯干及四肢蔓延,1~4天内遍布全身,皱褶部位或四肢屈侧更为明显,皮损可融合增大,形态酷似猩红热,瘙痒明显。病程1~2周,皮损消退后可伴糠状脱屑,如不及时治疗可向重型药疹发展。IV【湿疹型药疹】患者多首先接触或外用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等药物,使局部皮肤致敏,引起接触性皮炎,皮肤敏感性增高,以后再次使用相同或相似药物出现全身泛发性湿疹样改变。皮损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红斑、小丘疹、小丘疱疹及水疱,常融合成片,泛发全身,可继发糜烂、渗出。慢性者皮肤干燥,浸润肥厚,类似慢性湿疹,伴不同程度瘙痒。病程相对较长,常在1个月以上。V【紫癜型药疹】药物引起的过敏性紫癜,多由抗生素、巴比妥、利尿剂引起。可通过Ⅱ型超敏反应(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Ⅲ型超敏反应(引起血管炎)介导。双下肢好发,两侧对称,重者可累及躯干四肢。表现为针头至豆大红色淤点或淤斑,散在或密集分布,稍隆起,压之不褪色,可伴发风团或血疱。病情严重者可伴关节肿痛、腹痛、血尿、便血。VI【多形红斑型药疹】多由磺胺、解热镇痛药、巴比妥等引起,分轻型和重型。轻型多对称分布,好发于四肢远端,常有发热和流感样前驱症状。典型皮损为指头至钱币大小,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界清,边缘潮红,中心呈暗紫色,形如虹膜状,中央常出现水疱。累及口腔及外生殖器黏膜有疼痛。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发病前有较重的前驱症状。皮损泛发全身,并在原有皮损基础上出现大疱、糜烂、渗出,尤以口、眼、外阴黏膜受累严重,伴剧烈疼痛,伴高热、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肝肾功损害、继发感染等,可致死亡。VII【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多由磺胺、解热镇痛、抗生素、巴比妥引起,是药疹中最严重类型。起病急,开始可似为多形红斑型或麻疹型、猩红热型药疹。皮损迅速发展为弥漫性紫红或暗红斑片,波及全身,在红斑处出现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和表皮松解,尼氏征阳性,稍受外力即形成糜烂面,出现大量渗出,如烫伤样外观。皮损触痛明显。口腔、眼、呼吸道、胃肠道黏膜均可累及,可伴有内脏损害,全身中毒症状重,可有高热、恶心、腹泻、谵妄、昏迷等全身症状。常因继发感染、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衰竭、内脏出血死亡。VIII【剥脱性皮炎型药疹】为重型药疹,由磺胺、巴比妥、抗癫痫药、解热止痛药、抗生素引起。多为长期用药后发生,潜伏期多在20天以上。发病前先有全身不适、发热等全身症状。皮损初期多呈麻疹样、猩红热样,部分患者也可在麻疹型、猩红热型、湿疹型药疹基础上发展而来,亦可开始即为泛发大片损害。全身弥漫潮红、肿胀、面部及手足为重,可有水疱,糜烂、渗出,臭,2~3周后皮肤红肿渐消退,全身大量鳞片状或落叶状脱屑,手足为手套、袜套样剥脱。头发、指(趾)甲脱落。累及口腔黏膜和眼结膜,出现口腔糜烂、进食困难、眼结膜充血畏光。全身症状明显,表浅淋巴结肿大,常伴寒战、发热、呕吐等,严重可伴肺炎、肝炎、肾衰竭、粒细胞缺乏等。病程较长,可因全身衰竭或继发感染导致死亡。IX【痤疮型药疹】多由长期应用碘剂、溴剂、糖皮质激素、避孕药等引起。皮损为毛囊性丘疹、丘脓疱疹等痤疮样皮损。多见于面部及胸背部。病程进展缓慢,一般无全身症状。X【光感性药疹】多由氯丙嗪、磺胺类、四环素、灰黄霉素、补骨脂、喹诺酮、酚噻嗪、避孕药等,后经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引起,分两类:①光毒反应性药疹:曝光后7~8个小时,似晒斑,仅在曝光部位,任何人均发生,反应与药物剂量和照射剂量都相关,停药后消退较快,不需既往接触史,不需免疫系统参加②光超敏反应性药疹:少数人发生,潜伏期,曝光部出现湿疹样损害,同时累及非曝光部,病程较长。XI【药物超敏反应综合症】(伴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系统症状的药疹):用药后2-6周发生,多见于环氧化物水解酶缺陷的个体。主要由抗癫痫药、磺胺,较少由别嘌醇、米诺环素、钙通道抑制剂、雷尼替丁引起。发病突然,临床特征为发热、皮损、淋巴结肿大、血液学异常、器官受累。早期皮损为面部、躯干上部、上肢麻疹样皮损,可变为剥脱性皮炎样皮损,因毛囊水肿致皮损浸润变硬。面部水肿具特征性,真皮浅层水肿可致水疱形成,也可出现无菌性脓疱及紫癜。死亡率10%左右。【三种重症药疹】VI、VII、VIII【P125】【治疗】首先是停用致敏药物,包括可疑致敏药物。加速药物排出,尽快消除药物反应,防止和及时治疗并发症。【轻型药疹的治疗】可给予抗组胺药,维生素C等,必要时给予中等剂量泼尼松。【重型药疹的治疗】①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②防治继发感染③加强支持疗法④加强护理及局部外用药治疗【P135】【瘙痒症pruritius】是一种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损的皮肤病。【P136】【神经性皮炎(慢性单纯性苔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中青年多见。好发于颈项、上眼睑、也常发生于双肘伸侧、腰骶、小腿、女阴、阴囊、肛周等易搔抓部位,部分患者皮损分布广泛。多局限于一处或双侧对称分布。皮损为针头至米粒大小的多角形扁平丘疹,坚实有光泽,表面可覆少量糠秕状鳞屑,皮疹色淡红、淡褐或正常皮色,久之皮损融合扩大,苔藓样变,直径达2~6cm或更大,中央皮损大而明显,边缘散在扁平丘疹。境界清楚,阵发性瘙痒,常于局部刺激、精神烦躁时加剧,夜间明显。皮损及其周围常可有抓痕、血痂,也可因外用药不当产生接触性皮炎或继发感染。病程慢性,常年不愈或反复发作。【P139】【多形红斑】是一种以靶形或虹膜状红斑为典型皮损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发黏膜伤害,易复发。【特征性皮损】为靶型红斑或虹膜状红斑。此为多形红斑与固定型药疹的鉴别要点。【P141】【银屑病】临床分型:①【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特征】皮损上覆厚层白色鳞屑,刮除成层鳞屑,犹如轻刮蜡滴(蜡滴现象),刮去银白色鳞屑可见淡红色发光板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剥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Auspitz征)。皮损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但以四肢伸侧,特别是肘部、膝部、和骶尾部最常见,常呈对称性。头发可成束状发,甲受累多表现为“顶针状”凹陷。患者多自觉不同程度瘙痒。【分期】⑴进行期:皮疹不断增多、扩大,色鲜红,鳞屑较薄,周围有红晕。常有同形反应(Koebner现象);⑵稳定期:病情保持相对稳定,基本上无新疹出现,旧皮疹逐渐扩大,有较多较厚的鳞屑;⑶消退期:先从躯干、上肢开始消退,头皮及下肢消退缓慢。②【关节病型银屑病】除皮损外出现关节病变,表现为关节肿胀和疼痛,活动受限。③【红皮病型银屑病】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浸润肿胀并伴有大量糠状鳞屑,其间可疑片状正常皮肤(皮岛),可伴有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④【脓疱型银屑病】包括泛发性和局限性两型。泛发型常急性弥漫性发病,在皮损或无皮损的皮肤上出现潜在性无菌性小脓疱,伴有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局限性皮损局限于手掌及足跖,对称分布,皮损为成批发生在红斑基础上的小脓疱,甲常受累。【P146】【玫瑰糠疹Pityriasisrose】为一种覆有糠状鳞屑玫瑰色斑疹、斑丘为典型皮损炎症性、自限性皮肤病。【临床表现】初起的损害是在躯干或四肢某处出现直径1~3cm大小的玫瑰色淡红斑,有细薄的鳞屑,被称为前驱斑,数目为1~3个。约1~2周以后躯干与四肢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斑片,常对称分布。开始于躯干,以后逐渐发展至四肢。斑片大小不一,可直径0.2~1cm大小,常呈椭圆形,斑片中间有细碎的鳞屑,而四周圈状边缘上有一层游离缘向内的薄弱鳞屑,斑片的长轴与肋骨或皮纹平行。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少数病人的皮损仅限于头颈部或四肢部位发生。本病有自限性,病程一般为4~8周,但也有数月,甚至7~8个月不愈者,自愈或痊愈后一般不复发。【P149】【结缔组织病】是一组病因未明、发病机制与免疫相关,累及多器官系统中疏松结缔组织的疾病。【P149】【红斑狼疮Lupuserythematosus,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多见于15~40岁女性。分型为:盘状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其他特殊类(深在性红斑狼疮、新生儿红斑狼疮、药物性红斑狼疮)。【P152】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征性皮损为面部蝶形红斑。【P154】【SLE诊断标准(ARA,1997)】1蝶形红斑2盘状红斑3光敏感4口腔溃疡5关节炎6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7肾病表现:尿蛋白>0.5g/d(或尿蛋白>+++)或有细胞管型8神经病变:癫痫发作或精神症状(除外由药物、代谢病引起)9血液病变:溶血性贫血、白细胞<4000/ul或血小板<100000/ul10免疫学异常:抗dsDNA抗体(+),或抗Sm抗体(+),或抗心磷脂抗体(+)(包括抗心磷脂抗体、或狼疮抗凝物,或持续至少6个月的梅毒血清假阳性反应,三者中具备1项)11ANA阳性:除外药物性狼疮所致*11项中具备4项即可诊断SLE。天疱疮与大疱型类天疱疮:【P161】【天疱疮pemphigus】是一组由表皮细胞松解引起的自身免疫性慢性大疱性皮肤病。特点是皮肤及黏膜上出现松弛性水疱或大疱,疱易破呈糜烂面,棘细胞松解征(尼氏征)阳性。血清中和表皮细胞间存在IgG型的抗桥粒芯糖蛋白抗体(天疱疮抗体)。【分型】有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和红斑型等四个亚型和特殊类型的天疱疮。【临床表现】基本损害为薄壁、松弛易破的大疱。发生于外观正常皮肤或红斑之上,棘突松解征或尼氏征(Nikolsky‘ssign)阳性。水疱破后露出糜烂面,渗出较多,不易愈合。常继发感染,散发臭味。也可附有淡黄色或淡褐色结痂。皮损此起彼伏,可见于皮肤粘膜的任何部位,病情进展快,可泛发全身。可发生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恶病质,常因严重的感染而死亡。2.好发于30--60岁的青中年人。3.自觉瘙痒、疼痛、灼热等。【P164】【寻常型天疱疮和大疱类天疱疮的鉴别】寻常型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发病年龄青壮年老年人临床特点薄壁松弛性大疱糜烂面大、不易愈合尼氏征阳性常有口腔粘膜损害厚壁张力性大疱糜烂面小、少、易愈合尼氏征多为阴性少有粘膜损害组织病理表皮内水疱疱内棘刺松解细胞表皮下疱,疱内、疱下真皮内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直接荧光棘细胞间IgG沉积基底膜带IgG沉积间接荧光抗棘细胞间物质抗体抗基底膜带抗体预后适当治疗多数可缓解有自限性倾向,5-6年【P175】【痤疮vulgaris】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颊、额部;胸、背、肩部)皮脂溢出部位,可表现为(白头、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皮损。【P176】【痤疮的严重程度分类】严重程度临床表现特点Ⅰ度(轻度) 散发至多发的黑头粉刺,可伴散在分布的炎性丘疹Ⅱ度(中度) Ⅰ度+炎症性皮损数目增加,出现潜在性脓疱,但局限于颜面Ⅲ度(重度) Ⅱ度+深在性脓疱,分布于颜面颈部和胸背部Ⅳ度(重度~集簇性)Ⅲ度+结节、囊肿,伴瘢痕形成,发生于上半身【P178】【酒渣鼻】是一种发生在颜面中部,以皮肤潮红、毛细血管扩张及丘疹、脓包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皮肤病。【临床表现】本病病程缓慢,通常分为三期,各期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1.红斑期:表现为以面中部为主的红斑,亦可累计面颊、前额及下颏。最初表现为红斑,可在进食辛辣刺激食物、气温骤变及精神情绪紧张兴奋时明显,久之变成持久性红斑,并逐渐出现毛细血管扩张,呈树枝状,主要分布在鼻尖及鼻翼。常伴有毛孔粗大和皮脂分泌增多。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之后转为丘疹脓疱期。2.丘疹脓疱期:在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的基础上,反复出现痤疮样毛囊性丘疹、脓疱,但无粉刺形成。皮损有时可表现为深在的炎症性结节或囊肿。3.鼻赘期:由于长期充血,反复感染,鼻部结缔组织增殖、皮脂腺异常增大,形成大小不等的隆起性结节,导致鼻尖部外观肥大,畸形如赘生物。鼻赘表面可见明显扩大的皮脂腺口,挤压时有条状白色粘稠皮脂溢出。严重的鼻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P180】【斑秃】为一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片状脱发,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P181】【全秃】斑秃继续发展出现头发全部脱失。【普秃】严重者眉毛、睫毛、腋毛、阴毛和毳毛全部脱落。【P184】【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疾病。【临床表现】后天发生,无性别差异,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青壮年多见,约50%患者20岁前发病。部分患者明显季节性,春末夏初病情发展加重,冬季缓解。任何部位均可发生,暴露、摩擦部位多见,如颜面、颈部、手背、腕部、前臂及腰骶部,口唇、阴唇、龟头、包皮内测黏膜亦可累及。皮损可沿神经节段单侧分布,少数患者皮损泛发遍及全身。皮损初发时为一片或几片色素脱失斑,境界不清,逐渐扩大为境界清楚的色素脱失斑,乳白色,白斑中可出现散在的毛孔周围岛状色素区。白斑中毛发可变白亦可正常,发于头部者可仅有白发而无白斑。进展期可发生同形反应,白斑可向正常皮肤移行,有时机械性刺激(压力、摩擦、烧伤、外伤)可继发白癜风。稳定期皮损停止发展,呈境界清楚的色素脱失斑,边缘色素增加。多无自觉症状。病程慢性迁延,有时可自行好转或消退。根据皮损范围分:1、局限型①节段型:皮损按皮节分布②黏膜型:仅累及黏膜。2、泛发型(最常见)①寻常型:皮损散在分布于体表②面肢端型:皮损分布于面部和肢体远端③混合型:上述几型不同组合而成3、全身型:全身皮肤完全或几乎完全受累,亦可毛发变白。【P204】【痣】(细胞痣,色素痣):为人类最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痣细胞通常要经过发展、成熟和衰老等不同阶段,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由表皮移入真皮。根据痣细胞在皮肤内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交界痣、混合痣和皮内痣。【P205】【先天性血管畸形和血管瘤】由胎儿期成血管组织畸形或原有血管扩张所致。【鲜红斑痣nevusflammeus】(又称毛细血管扩张痣或葡萄酒样痣)最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生时即有。好发于颜面、颈部,也可任何部位。皮损为淡红、暗红斑疹、斑片,形状不规则,压之部分或完全褪色,随年龄增长颜色变深,可高起皮面,或其上发生结节状皮损。伴其他血管畸形(软脑膜蛛网膜血管瘤、结膜、虹膜、脉络膜血管瘤)。组织病理:真皮中上部毛细血管扩张。皮损隆起或呈结节状者,除真皮浅层外,其深层及皮下组织亦可出现血管扩张。血管内皮细胞不增生。治疗:治疗较困难。585nm或595nm脉冲染料激光,需多次、较长时间治疗。遮盖霜。【静脉血管畸形】(海绵窦状血管瘤)生时即有或生后数周发生。好发于头颈、口腔咽部黏膜。皮损为单一或数个不规则的结节状或分叶状表浅皮损,颜色深红或鲜红,表面不规,深在皮损为紫色,界不清,柔软有弹性,可压缩,状似海绵。皮损在1年内逐渐增大,亦可逐渐缓解,但难以完全消退。可累及消化道,引起慢性出血和贫血,亦可累及其他脏器。组织病理:真皮下部、皮下组织有不规则腔隙,充有红细胞及纤维样物质,腔壁为单层内皮细胞,较大血管腔隙可见外膜细胞增生,管壁增厚。治疗:激光治疗或手术切除仅对部分有效。对皮损较深或面积较大者均不理想。【先天性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出生时即可存在,也可生后2~3个月内发生。好发于颜面、肩部、头颈。皮损为鲜红色分叶状肿瘤,质柔软,高起皮面。境界清。单一或数个,通常1至数厘米。广泛皮损的深部,常可伴发海绵状血管瘤。皮损可逐渐增大,约1年后逐渐开始退化,70%~90%患者5~7岁时可自行完全消退。组织病理:婴儿期: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增大,聚集成实体性索团,仅可见少数小的毛细血管腔。成熟皮损:血管腔增大或显著扩张,内皮细胞变平。治疗:待其自行消退。生长较快或泛发者,可应用放射性核素P32、Si90、X线照射。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或口服泼尼松。585nm或595nm脉冲染料激光。【P206】【瘢痕疙瘩】为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和透明变性引起的良性皮肤肿瘤,患者多为瘢痕体质,通常发生于皮肤损伤后,有色人种较易发病。【P207】【脂溢性角化病】又称老年疣,老年人最常见良性表皮增生性肿瘤,可能与日晒、慢性炎症刺激等有关。【P211】【Bowendisease】亦称原位鳞状细胞癌,是发生于皮肤或黏膜的表皮内鳞状细胞癌。【P212】【Pegetdisease】又称湿疹样癌,临床表现为湿疹样皮损,组织病理以表皮内有大而淡染的异常细胞(Paget细胞)为特点的一种特殊类型皮肤肿瘤。【临床表现】1、【乳房Paget病】几乎均累及妇女,平均发病年龄55岁。好发于单侧乳房和乳晕。皮损初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常伴湿疹化,呈表浅糜烂、渗出、结痂,浸润明显,渐扩大,可形成乳头回缩和溃疡。常伴乳腺癌,可有腋窝淋巴结转移。2、【乳房外Paget病】两性发病,女性多。好发于女阴,其次为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