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现代社会犯罪_第1页
浅论现代社会犯罪_第2页
浅论现代社会犯罪_第3页
浅论现代社会犯罪_第4页
浅论现代社会犯罪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论现代社会犯罪PAGEPAGE8浅论现代社会犯罪内容摘要:回首人类发展的历程,转眼间我们已经迈入了二十一世纪。人类的各项事业都在不断进步:科技、教育、文化……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了人类的另一面也在“进步”着——犯罪。时代在不断发展,而犯罪,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无疑都处在最多样最丰富的阶段,尤其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情况也就变得更为复杂。如何更有效的预防犯罪,降低犯罪率便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将从不同角度针对犯罪以及如何降低犯罪率进行论述,希望从中能够得到一些启示,以便我们更好的解决犯罪问题。关键词:现代社会,犯罪,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概念:对于犯罪的概念,各学科之间与各学派之间有着不同的定义,针对本文所要论述的内容,我想从两个方面对犯罪的概念进行论述。刑法学上的犯罪概念:在刑法学里,犯罪的概念就是要解决“什么是犯罪”的问题,主要讲犯罪构成。乔治·P·弗莱彻在其著作中指出:“犯罪是被描述为已经实施违法行为或者错误的行为。”[美]乔治·P·弗莱彻著《刑法的基本概念》,王世洲主译与校对,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意大利学者贝卡里亚则指出:“有些犯罪直接地毁伤社会或社会的代表;有些犯罪从生命、财产或名誉上侵犯公民的个人安全;还有一些犯罪则属于同公共利益要求每个公民应做的和不应做的事情相违背的行为。任何不包含在上述限度之内的行为,都不能被称为是犯罪,或是以犯罪论处。”[意]切萨雷·贝卡里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美]乔治·P·弗莱彻著《刑法的基本概念》,王世洲主译与校对,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意]切萨雷·贝卡里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犯罪学上的犯罪概念:在犯罪学里犯罪的概念主要是研究为什么人们会实施犯罪以及如何防止犯罪。“实际上,犯罪一只是一种有害行为,但同时又是一种伤害某种被某个聚居体共同承认的道德情感的行为”,“犯罪是一种对社会有害又侵害了一种或两种最基本的怜悯和正直情感的行为”[意]加罗法洛著《犯罪学》,耿伟,王新译,储槐植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版。当时间的时针转到了现代时期,尤其是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各学科之间在很大程度上也在不断地进行着相互的交融,对犯罪认识的角度也越来越多。因此,想在犯罪学领域个犯罪下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就显得比以往更难。不过经过国内外学者们不断地研究,现在对犯罪的概念大致形成了两种主要看法。一种看法认为,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等同于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即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的、违反刑事法律的、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另一种看法主张,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不应等同于刑法学中的犯罪的概念,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是指“严重危害社会的应收到制裁的行为”。许章润主编《犯罪学》,法律出版社对上述两种看法,我们加以分析就可以看出:两种是有相同点的[意]加罗法洛著《犯罪学》,耿伟,王新译,储槐植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版许章润主编《犯罪学》,法律出版社刑法学和犯罪学的研究思路、对象、重心都有所不同。刑法学研究犯罪主要是确定法律上的构成要件,而犯罪学在这里并不是重点,犯罪学要研究人为什么要犯罪及如何防止犯罪。刑法学和犯罪学学科性质和特点有所不同。刑法学是一门规范学,而犯罪学则是一门事实学。结合上述两种主要看法以及对刑法学和犯罪学的对比分析,我认为在犯罪学中犯罪的概念应当是指:在社会中存在的具有严重危害社会生活、秩序的,应当受到严格限制、取缔或制裁的各种行为。以上是对犯罪的概念从两个角度所进行的论述。清楚了犯罪的概念,下面再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中外犯罪学的发展史,以便我们更好的研究现代犯罪。二、中外犯罪学的发展史历史地发展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任何统治阶级在建立政权后都要面临的一个问题——犯罪现象。因此,在犯罪形成之前,从犯罪产生的那一刻起,人类就从未间断过对它的思考和探索。所以说,犯罪学虽然只有短暂的一二百年历史,但关于犯罪的思考、观点却与犯罪现象本身一样,历史悠远。因此我们有必要回顾中外犯罪学的发展史,这样更有助于我们研究当今社会的犯罪问题。1.西方犯罪学发展史西方犯罪学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即18世纪的古典犯罪学派,19世纪末的实证犯罪学派和当代犯罪学研究。a.18世纪古典犯罪学派。18世纪,在欧洲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古典犯罪学派正是这场运动的产物。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意大利学者贝卡里亚、英国学者边沁和德国学者费尔巴哈。古典犯罪学派在解释犯罪原因方面的主要论点是“自由意志论”,但是他们对犯罪原因的研究却不够深入,相比之下他们对预防犯罪则更为重视。b.19世纪末实证犯罪学派。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许多国家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新的统治阶级需要一个稳定地社会环境来发展经济,但是由于社会上的犯罪并没有因为古典犯罪学派所倡导的理论而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在此背景下,19世纪末意大利的实证犯罪学派应运而生。实证犯罪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意大利犯罪学家龙勃罗梭、菲利和加罗法洛。他们都否定古典犯罪学派的自由意志论,坚持犯罪为某些客观因素所决定的定论。c.当代犯罪学研究。当代犯罪学是指自20世纪初意大利实证犯罪学派之后的西方犯罪学。当代西方犯罪学对于犯罪人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研究的水平远远超过了19世纪末的实证犯罪学派。当代西方犯罪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广泛运用各门社会科学特别是社会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去研究犯罪问题。2.中国犯罪学发展史a.我国古代关于犯罪的观点。中国是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历代圣人先哲们都曾对社会中存在的犯罪原因和预防办法都有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的观点比较零散并未形成体系。比如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非常重视道德感化对预防犯罪的作用,他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以及“上好礼,则民易使也”《论语·见问》。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他主张“仁政”他认为统治者应当“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论语·见问》《孟子·公孙丑上》b.旧中国犯罪学的形成在旧中国,自戊戌变法之后,一些仁人志士开始向西方学习,广泛介绍引进西方政治理论、哲学、历史、法律、科学技术等等。我国的犯罪学基本上也是从这个时期从西方介绍过来的。我国学者对犯罪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期。最初一些学者主要是翻译和介绍西方犯罪学的研究成果,直到20年代末到30年代末,在国民党统治区内的公、私立大学的法学院、法律系开设了《犯罪学》以及一批学者撰写和出版了一批犯罪学教材后(如许鹏飞的《犯罪学大纲》、李剑华的《犯罪学》等等)我国犯罪学科体系才算是初步形成。c.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犯罪学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于犯罪分子给予了沉重的打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犯罪学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遗憾的是,由于十年“文革”,我国的犯罪学停滞不前了。八十年代初期,犯罪学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有重新换发出活力。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犯罪学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主要表现在:(1)各政法学院普遍开设了犯罪学课程和相关讲座(2)创办了各种相关刊物,翻译、发表和出版了大批犯罪学的专著和研究性论文(3)加强了与外国犯罪学的学术交流,增强了我国与各国犯罪学界的相互了解。正是由于我们批判地吸收和借鉴了国外犯罪学研究的有益成果,并且结合我国自身实际国情,经过这么二十多年的奋斗、发展,采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三、当今社会导致犯罪的原因当今社会导致犯罪的原因有很多,我想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论述:犯罪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在我看来,每个人当他要做一件事情之前,不会茫然从事,总会先在心里产生想法,之后再付诸于行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这种情况也不例外。所以我认为要想降低犯罪率,首先我们应当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从犯罪人的心里特征入手,弄清楚现代犯罪人的心里特征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三点:a.以自我为中心,凸显自我,感情淡漠造成这种心理状况出现的原因是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之后,绝大多数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一个家庭中通常是六个人围着一个人转,对这些孩子十分的溺爱和娇纵。这种在溺爱和娇纵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形成一种惯性思维方式——天下我最大!如果不时刻凸现自己,心里就会不平衡,导致的结果就是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人,就是自己。他们是完全的利己主义者,在设法满足自己欲望的时候,他们很少关心是否给别人带来了痛苦,带来了多大的痛苦。至于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更是无从谈起,结果就是他们藐视社会公德,对社会没有责任感,对家庭、亲人、朋友的感情淡漠。当然客观地讲,现代社会强调自我价值,张显个性,培养人的自我意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在引导过程中在某些环节出现了失误,导致他们形成了绝对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征,过分看重自身价值,而自我监督和约束机制则在逐渐退化,也就形成了如自由散漫等恶习。b.需求宽泛,动机多样,易情绪化,严重缺乏理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中,网络不断迅速发展,致使各种信息铺天盖地且传播速度飞快。其结果就是有些人当他们遇到这些各种讯息时便无所适从,无法迅速进行筛选,觉得什么都好,于是慢慢的就变成了见什么都想要,需要泛化。当需要一旦泛化,紧接着做事的动机也就出现了多样化,比如:残忍的报复动机、性本能的刺激动机、狭隘的嫉妒动机等等。由于社会竞争激烈造成的紧张感、压迫感使心理承受能力低下者产生了变态心理,这也是导致这些犯罪人犯罪的又一原因。同时,我们只要稍适留神,就不难发现这些犯罪人都很容易情绪化。在现代社会,人际交往频繁,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彼此了解不深,利益至上成为现代社会人们交往的主要原则,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一旦竞争失败便会产生负面效应,容易情绪低落,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从而无法理智的去面对、处理这些问题,最终走向了犯罪。c.崇尚金钱、暴力,精神极度空虚,民族信仰缺失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人口众多,加之建国后体制的不健全,导致了中国人非常贫困。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当我国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搞改革开放后,出现了一批富有人群,在这些暴富的人当中,就不乏崇尚金钱的拜金主义者。心中总在想:“我怎么才能赚更多的钱。”毫无社会责任感。而且当今传媒手段非常之多,讯息传播速度又快,暴力、色情片越来越多,使这些本来天真无邪、纯真善良的人们开始有意无意的模仿片中一些“大哥”等形象,更为可怕的就是他们慢慢地将这些角色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从以上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犯罪人最终沦为犯罪的奴隶之前,在精神上已经是极度空虚,没有了精神支撑点。对于民族信仰更是缺失,通过与一些服刑人员的谈话(我曾在北京市女子监狱做过调研),我发现她们中间有很多人意识里民族感情很淡漠甚至没有。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现代社会的犯罪人员心理脆弱,易情绪化,感情淡漠,缺乏社会责任感,精神极度空虚,最终走向了犯罪的道路。以上是我从犯罪人的心理特征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导致犯罪人犯罪的原因,下面我将从社会因素作进一步分析2.社会方面主要是教育、宗教。a.教育:有人预测无知是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么试问为什么在当代社会的大量金融诈骗案件中,大部分犯罪分子都是高学历、高智商的“精英”们呢?同时,当代社会受教育的人数不断在曾加,文盲数量在不断减少,但是每年的犯罪率不但高居不下同时每年的犯罪率还在不断曾涨?统计显示:2003年全国审结的各类刑事案件中,犯罪年龄在25岁以下的有2800多人,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800余名;相应的数据表明:2003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刑事案件439.4万起,2004年,这一数字上升至471.8万起。东北新闻网通过上述数据的统计,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学校教育出现了断带——道德教育。韩愈曾说过:“传到授业解惑也。”道,亦做人的道理,学校教育的责任应当是先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之后才是教授知识,解答学生的疑惑。学校在道德方面出了问题,就会导致我们培养出来的是德才不兼备的才子,而不是人才,而最终也就会使一部分人走上犯罪道路。其实,我们应当明白一点:“在一般情况下,学校对道德的影响是毫无价值的,但是如果学校用以进行道德教育,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了。”[意]加罗法洛著《犯罪学》,耿伟,王新译,储槐植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版东北新闻网[意]加罗法洛著《犯罪学》,耿伟,王新译,储槐植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版b.宗教:与教育相比,宗教与犯罪之间的问题则更为复杂,一方面宗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防犯罪,因为我们都知道每种宗教都有自己的一套教义,这些教义在教会里、教徒中就相当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法规。同时,这些宗教大都是教人们做善事,做好事,做好人……从这一层意义上讲,宗教就可以预防制止犯罪。但从另一方面看,如果宗教一旦发展成为一种宗教狂热、宗教战争,势必会导致犯罪,严重的会危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从这一层意义上讲,宗教又是犯罪的导火索之一。总之,宗教教化的功效虽然有局限性,但其作用的范围却比一般教育广泛。一个开明的政府应该很好的加以鼓励而不能阻止这种道德教化的力量。四、对策以及遏制方法对于如何预防犯罪,在现有的犯罪学著作中,学者们对犯罪预防的概念有多种阐述。有的学者从行为科学角度,称犯罪预防是“割断或者削弱犯罪及其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行为体系”康树华主编《犯罪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有的学者从系统论出发,认为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赵可“预防犯罪及其措施体系”载《犯罪与对策》,1993年第3期康树华主编《犯罪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赵可“预防犯罪及其措施体系”载《犯罪与对策》,1993年第3期王牧著《犯罪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教育:犯罪前的教育:犯罪前的教育主要是指一个人在犯罪前以各种方式所接受的各种法律法规的知识和教育。未成年人主要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来接受法律法规知识。(1)家庭教育。一个家庭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家长应当充分运用自己的影响力以及各种权利、义务,采取科学的方法正确引导、培养、教育子女,使他们具备能明辨是非、善恶、正义与非正义的能力,从小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性格,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从而起到防止犯罪的目的。因此,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今后是否会走上犯罪道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的修养,对子女言传身教,这样既为子女作出了榜样,同时也防止了自己走上犯罪道路。(2)另外一个就是通过学校教育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在当今社会,接受学校教育是大多数人的必经之路。能否在学校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对于一个人、社会、国家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一个人能在学校受到良好的教育,那么他的心智就会比较健全,日后就会成为一个对社会、国家有益的人才。反之,一个人就很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校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因此学校是继家庭预防之后的又一道重要防线。b.犯罪后的教育。教育是我们当今司法部门公安机关对改造罪犯所采取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教育在什么情况下、对谁才是最有效、最有影响力的呢?事实上教育只会对婴孩和青少年起主要作用。一个人一旦性格固定以后,它就如同人的容貌一样,在人以后的岁月里就不会有多大的变化了。所以就会出现我们现在看到的一幕:大批罪犯被抓进监狱后进行各种各样的教育改造。可是结果并不理想,他们中的很多人出狱后又重新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种现象表明:我们不能只寄希望于对他们的教育,教育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了,我们应当从其他方面入手,对这些惯犯进行帮助。我通过大量的调研(监狱、社区、单位)发现:这些惯犯之所以出狱后又走上犯罪道路是因为他们出狱之后无一技之长,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加之用人单位对进过监狱的人有歧视心态,通常是不愿意接受这些进过监狱的人的,导致这些人就没有稳定合法的收入来源。同时社会不但对这些人缺少关心而且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使他们没有在社会正常立足的信心,同时也产生了自卑感,最终导致了他们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所以我们对于这些惯犯不仅要在教育上加大力度,而且要从不同角度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使他们不再走上犯罪的道路,降低社会的犯罪率。2.威慑:威慑,自从犯罪出现以来就是国家对犯罪以及未犯罪人所采取的重要手段,想以此来达到对社会上其他不安定人的震慑作用,使他们不敢以身试法。普遍做法主要有:(1)完全消除,剥夺罪犯与社会的一切来往;(2)部分消除,把罪犯与其不适宜的特殊环境隔离开;(3)强制赔偿罪犯的犯法行为产生的损失。[意]加罗法洛《犯罪学》,耿伟,王新译,储槐植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版“惩罚引起痛苦的事实,加强诚实人们脑海中的道德动机,它为道德意识提供了一种新的抵抗力和持续力”[意]加罗法洛《犯罪学》,耿伟,王新译,储槐植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版。不可否认,各种惩罚措施以及最严厉的刑罚确实在社会当中起到了相当程度的威慑作用,对降低犯罪率也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可是为什么这些措施对于有些人却起不到威慑作用呢?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因为对于一些完全丧失了道德感既能杀人又能盗窃的罪犯来讲,监禁对于他们来讲已经不起多大作用了,无论这种监禁是有期的还是无期的。他们既然当初敢那样做,说明了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坐牢。这些人不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