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模块全解_第1页
绩效模块全解_第2页
绩效模块全解_第3页
绩效模块全解_第4页
绩效模块全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力资源模块(4)-绩效模块蔡明亮MBO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Buy-Outs,即MBO)是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的一种行为,从而引起公司所有权、控制权、剩余索取权、资产等变化,以改变公司所有制结构,通过收购使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内涵管理层收购MBO在证券市场发达的国家曾经风靡一时,在国外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在中国,MBO近些年才开始试行并逐步兴起。中国更有专家将2003年定为MBO年。MBO在西方发起的动因主要是解决经理人代理成本等问题,意在解决公司的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及企业的资产结构。而中国的产权制度不同于西方的产权制度,这就决定了中国MBO的动因和特点决然不同于西方。同时,MBO在西方的兴起也是因为可以综合应用各种完善的融资工具的结果,而中国证券市场还缺乏有效的融资工具,因此在中国现阶段的MBO操作与国外的MBO操作必然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本文试图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分析MBO理论及其操作实践,力图诠释中国本土化的MBO方案,希望对MBO感兴趣的企业能够从中获益。管理层收购,又称“经营层融资收购”,国内一般译为管理者收购、管理层收购或管理层融资收购,即为管理层利用杠杆融资对目标企业进行收购,具体来说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营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该公司的股份的行为,从而改变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该公司目的、并获取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传统并购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并购方式,是企业重视人力资本提升管理价值的一种激励模式。通过收购,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完成由单纯的企业管理者到企业主人的转变。MBO的实行,意味着对管理作为一种资源价值的承认。通常,上市公司管理层和员工共同出资成立职工持股会或上市公司管理层出资成立新的公司作为收购主体,一次性或多次通过其受让原股东持有的上市公司国有股份,从而直接或间接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MBO通过设计管理层既是企业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者的特殊身份,希望企业在管理层的自我激励机制,以及在高负债的外部约束下充分挖掘企业潜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也就是说,MBO最重要的目标是“做大蛋糕”,管理层在“蛋糕”的增量中利用融资杠杆获得超额利润,同时给MBO融资的一方也在增量“蛋糕”中获得高额回报。优点第一,避开了相关法律对诸多问题特别是股票来源的限制,使持股方案能顺利实施;第二,管理层和其他员工自己出资认购公司股份,既能保证激励,又能保证约束;第三,转让的法人股,相对成本较低;第四,以协议方式进行转让,价格高于公司每股净资产,容易获得国资管理部门的许可。缺点通常会存在国企老总把国家财产变成私人财产的的嫌疑;国企实行MBO,若监管不利会使国有资产流失。特征MBO作为一种崭新的并购技术,并非适用于所有的企业类型。所以,经邦提醒,在实际应用中,企业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的行业属性、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等因素,全面评估收购的可行性,以保证收购的顺利进行和收购后企业的成功运作。成功实施MBO的企业具有如下特征:竞争性行业实质而言,MBO是企业民营化的过程,也正基于此,对于具有垄断性和资源性的行业,如电信、能源、交通,并不适用MBO,因为这些行业关系国计民生,关系着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命脉,不可能将其置于少数人的掌控制之下。相对的,竞争性行业更适于MBO的应用,因为其经营者与所有者合一的特性令代理成本降低、市场反应与决策速度加快,进而令企业更易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国有经济必须进行战略性的大调整,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有所不为”为相关企业的MBO提供了可能性。大股东支持管理层收购所服务企业的股份,出让方一般是企业原来的大股东,因此,大股东的支持成为MBO成功运作的前提,尤其涉及收购国有股份时,这种支持更显关键。相对的,若管理层的收购行为未获支持,将直接增加收购的成本,延缓收购进程,并对MBO后的企业经营造成阴影。管理层对企业发展做出贡献在MBO实践中,很少有管理层与第三方竞价收购的现象,这多是因为出让方已与管理层在事前达成默契,而这种默契的基础是管理层多年来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很多企业在发展历程中自然形成了“企业领袖”和“核心决策层”,而这一般也得到大股东(往往也是出让方)和当地政府的认可。为保证企业经营的连续和稳定,在股权出让时优先考虑管理层作为受让方,而且在转让价格上也或多或少地体现了对管理层既往业绩与贡献的承认。现金流稳定MBO作为一类杠杆收购,意味着管理层需要依靠借贷手段筹措收购所需的绝大部分资金,也就意味着MBO之后的较长时间内,管理层需要承担较大的还本付息的压力。这就要求MBO的标的企业或管理层能够掌控的其他经济资源,在整个还本付息的期间提供相对稳定的现金流量,以保障收购资金的顺利偿付。我们强调“经营”现金流,意指主营业务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以尽量避免投融资业务中诸多不可控因素可能对资金偿付产生的风险影响。除上述内容,企业在评估自身MBO的可行性时,还需要考虑未来几年的资本支出压力、财务杠杆的运作空间,以及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的可能性。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MBO的实施方案,个性化的方案与实施环节的细化对MBO的成功更为关键。MBO在中国国企产权改革中受到置疑有几个原因:首先,MBO在国外的使用得不多,比如在美国只有1%的企业实施了MBO,而国内部分学者在对MBO不是很了解,大力鼓吹这种方式;其次,MBO变成了MBI;再次,地方政府以某种条件做交易,对国有资产没有按程序进行核价,也没有引入公平竞价的机制就低价把国企出售给私人。在西方国家,股票是全流通的,可以在公开市场上溢价收回。国内的MBO是用银行的钱收购国家的资产,这和国外做法非常不同。而且中国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不是全流通的。真正意义上的MBO应该是溢价收购在外的股份,即ManagementBuyOut(MBO),国内的做法是收购不能流通的国有股,成了MBI

(ManagementBuyIn)了,而且还自己制订价格。管理层次管理层收购的基本出发点是解决企业内部激励机制问题,降低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成本。解决内部激励、降低委托代理成本的方式有许多种,而MBO是最直接的一种方式。中国资本市场一直在探索解决国有股减持的方法,MBO在中国是近两年出现的新生事物。直观来看,在中国国有企业面临内部激励不足和扭曲的情况下,管理层收购不可避免地成为解决中国国有企业激励不足的一种选择。在中国国民经济改革的大环境下,可能会更有成效。根据被收购公司不同的资产结构、经营层的收购意愿,以及被收购公司原股东的转让意愿,MBO的操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经营层收购股东的公司2.经营层收购母公司下属的子公司3.经营层收购母公司下属的业务部门4.经营层收购母公司中国行情MBO是中国国有企业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引进探索的一种产权制度改革方式。然而几乎从实行之日起,一些经济学家就从未停止过对这种方式的质疑。一些专家认为,在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角色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大规模实行管理层持股容易给企业带来五大风险:一是定价环节中的风险,例如行政干预,协议转让等;二是信息不对称,暗箱操作的风险,例如,先做亏公司再低价购进;三是收购者融资渠道不明的风险;四是运作风险;五是收购主体合法性不能保证的风险。所以应当立即停止。MBO在中国国企产权改革中受到置疑有几个原因:首先,MBO在国外的使用得不多,比如在美国只有1%的企业实施了MBO,而国内部分学者在对MBO不是很了解,大力鼓吹这种方式;其次,MBO变成了MBI;再次,地方政府以某种条件做交易,对国有资产没有按程序进行核价,也没有引入公平竞价的机制就低价把国企出售给私人。国内的做法是收购不能流通的国有股,成了MBI(ManagementBuyIn)了,而且还自己制订价格,这样的MBO极有可能被当作一个掠夺国有资产的最便捷方法来使用。目标管理目标管理(MBO)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组织活动的期望成果,是组织使命在一定时期内的具体化,是衡量组织活动有效性的标准。由于组织活动个体活动的有机叠加,因此只有各个员工、各个部门的工作对组织活动作出期望的贡献,组织目标才可能实现。所以,如何使全体员工、各个部门积极主动、想方设法为组织的总目标努力工作是管理活动有效性的关键。目标管理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方法。含义“目标管理”的概念是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的,其后他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目标管理提出以后,便在美国迅速流传。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由恢复转向迅速发展的时期,企业急需采用新的方法调动员工积极性以提高竞争能力,目标管理的出现可谓应运而生,遂被广泛应用,并很快为日本、西欧国家的企业所仿效,在世界管理界大行其道。目标管理的具体形式各种各样,但其基本内容是一样的。所谓目标管理乃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三大要素1.明确目标2.参与策划3.目标期限和绩效反馈特点1.具有目标体系,是一种总体的管理2.实行参与管理,是一种民主的管理3.实行自我控制,是一种自觉的管理4.注重管理实效,是一种成果的管理基本过程1.目标的制定制定目标应当采取协商的方式,一般可由上级向下级提出自己的方针目标,让下级制定各自的目标方案,通过协商为下级创造参与规划的机会,充分调动下级的积极性。2.目标的实施目标即定,主管人员就应该放手把权力交给下级,而自己去抓重点的综合性管理。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应加强检查和控制,否则会变成放任自流。3.目标成果的评价目标管理过程的最后阶段,要进行目标成果的评价,以确认成果和考核业绩,并与个人的利益和待遇结合起来。对目标成果的评价也是上级发挥领导能力的最好时机。上级可以利用进行成果评价的有利机会,与下级进行意见交流,针对每个人的情况进行具体细微的指导和帮助。目标管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目标管理容易导致短期行为、设置目标困难、不灵活的危险、容易造成对非数量目标的忽视等等。BSCBSC即平衡计分卡(BalancedScoreCard),是常见的绩效考核方式之一,主流经管教育均对BSC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模式有所介绍。在计算机网络中,BSC指的是二进制同步通信协议。在无线通讯网络中,BSC是基站控制器。定义由来是由哈佛商学院发明的一种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工具。1990年代初,美国诺顿研究所主持并完成的“未来组织绩效衡量方法”研究计划。该计划最初的动机是认为现有的以财务会计计量为基础的绩效计量方法变得越来越模糊,目的在于找出超越传统以财务计量为主的绩效衡量模式,以使组织的“战略”能够转变为“行动”。该研究包括制造业、服务业、重工业和技术行业的公司。通过研究到实践,平衡计分卡终于成为一个战略实施的工具,将公司的战略落实到可操作的目标、衡量指标和目标值上。平衡计分卡被誉为“75年来最伟大的管理工具”,已广泛应用于西方国家。萌芽时期(1987-1989年)在RobertS.Kaplan和DavidP.Norton研究平衡记分卡之前,AnalogDevice(简称:“ADI”)公司最早于1987年就进行了平衡记分卡实践尝试。BSCADI是一家半导体公司,主要生产模拟、数字及数模混合信号处理装置,其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工业自动化领域。同其它大多数公司一样,ADI每5年进行一次战略方案调整,在制定新的战略方案的同时检讨原方案的执行情况。但是,如同管理者们经常遇到的战略问题一样,“制定战略方案”被当作一项“任务”完成后,形成的文件便被束之高阁,并不能在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工作中得以执行。在1987年,ADI公司又开始了公司战略方案的调整。与以前所不同的是,这次的战略方案制定,公司决策层意识到战略不仅仅要注重制定过程的本身,还要更加注意战略实施。他们希望通过面对面与公司员工的交流与沟通,使他们充分理解并认同公司战略。同时公司高层还希望将战略紧密落实到日常管理中来推动战略的执行。此次ADI公司的战略文件在形式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们屏弃了以往那种长达几十甚至几百页的战略文件,将全部的战略文档资料精简到几页纸的长度。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ADI公司首先确定了公司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为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和社区,然后ADI公司在公司的使命、价值观与愿景下,根据上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别设定了战略目标并明晰了3个重点的战略重点。BSC为了确保战略目标特别是重点的3个战略重点目标的实现,ADI推行了一个名为“质量提高”的子项目,简称QIP(“QualityImprovementProcess”)。在该项目进行的同时,ADI公司继续将战略目标的实现的关键成功要素转化为年度经营绩效计划,由此衍生出了世界上第一张平衡记分卡的雏形:ADI公司第一张“平衡记分卡”在ADI公司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公司为了推行作业成本法(ABC)特地邀请了一部分管理学者参与,哈佛商学院的教授RobertS.Kaplan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本人是这样描述他是如何发现ADI公司记分卡过程的:“在参观和整理案例的过程中,我们也将一个公司高层用来评价公司整体绩效的记分卡加以文本化。这个记分卡除了传统的财务指标外,还包括客户服务指标(主要涉及供货时间、及时交货)、内部生产流程(产量、质量和成本)和新产品发展(革新)┅┅”在帮助ADI公司推行ABC的过程中,Kaplan发现了ADI的平衡记分卡,并认识到它的重要价值。尽管Kaplan与Nolan-Norton在后期又做了学术上的深化,并把它推广到全球的企业中,但是ADI公司对平衡记分卡的贡献仍是我们不能回避和忽视的。当我在全国各地为企业提供平衡记分卡咨询服务的时候,我经常这样问自己:如果没有ADI的记分卡雏形,会不会有今天的平衡记分卡!BSC研究时期(1990-1993年)在RobertS.Kaplan教授发现ADI公司的第一张平衡记分卡后面的日子里,他与复兴全球战略集团(Nolan-Norton)总裁DavidP.Norton开始了平衡记分卡的理论研究。平衡记分卡的研究课题首先是从公司绩效考核开始的。1990年美国的复兴全球战略集团Nolan-Norton专门设立了一个为期一年的新的公司绩效考核模式开发,Nolan-Norton的执行总裁DavidP.Norton任该项目的项目经理,RobertS.Kaplan担任学术顾问,参加此次项目开发的还有通用电气公司、杜邦、惠普等12家著名的公司。项目小组重点对ADI公司的记分卡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将其在公司绩效考核方面扩展、深化,并将研究出成果命名为“平衡记分卡(BalancedScorecard)”。该小组的最终研究报告详细地阐述了平衡记分卡对公司绩效考核的重大的贡献意义,并建立了平衡记分卡的四个考核维度:财务、顾客、内部运营与学习发展。1992年初,Kaplan和Norton将平衡记分卡的研究结果在《哈佛商业评论》上进行了总结,这是他们所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关于平衡记分卡的论文。论文的名称为《平衡记分卡——驱动绩效指标》,在论文中Kaplan和Norton详细地阐述了1990年参加最初研究项目采用平衡记分卡进行公司绩效考核所获得的益处。该论文发表后Kaplan和Norton很快就受到了几家公司的的邀请,平衡记分卡开始得到企业界的关注。平衡记分卡理论研究的第二个重要里程碑是:1993年Kaplan和Norton将平衡记分卡延伸到企业的战略管理之中。在最初的企业平衡记分卡实践中,Kaplan和Norton发现平衡记分卡能够传递公司的战略。他们认为平衡记分卡不仅仅是公司绩效考核的工具,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是一个公司战略管理的工具。Kaplan和Norton为此发表了在《哈佛商业评论》的第二篇关于平衡记分卡的重要论文《在实践中运用平衡记分卡》,在这篇文章中他们明确指出企业应当根据企业战略实施的关键成功要素来选择绩效考核的指标。应用时期(1994至今)1993年Kaplan和Norton将平衡记分卡延伸到企业的战略管理系统之后,平衡记分卡开始广泛得到全球企业界的接受与认同,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平衡记分卡的实践项目中受益,同时平衡记分卡还延伸到非盈利性的组织机构中。BSC以美国为例,有关统计数字显示,到1997年,美国财富500强企业已有60%左右实施了绩效管理,而在银行、保险公司等所谓财务服务行业,这一比例则更高,这与美国企业在90年代整体的优秀表现不能说毫无关系。再看一看政府方面,BSC在90年代初提出,到了1993年美国政府就通过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TheGovernmentPerformanceandResultAct)。今天,美国联邦政府的几乎所有部门、各兵种及大部分州政府都已建立和实施了绩效管理,重心已转入在城市及县一级的政府推行绩效管理。平衡记分卡首先是在美国的众多企业得到实施,现今已经推广到全球很多国家的企业,今天当我们实施过平衡记分卡项目的中国企业的高级经理们在一起沟通谈及战略与绩效管理时,他们都非常称赞以平衡记分卡对其实践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在行业上,平衡记分卡几乎涉足到各个行业,全球各个行业的企业(甚至包括一些非盈利性机构)对平衡记分卡需求每年也以成倍的速度增长。2003年BalancedScorecardCollaborativePtyLtd的调查统计显示:在全世界范围内有73%的受访企业正在或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实施平衡记分卡;有21%的企业对平衡记分卡保持观望态度;只有6%的企业不打算实施平衡记分卡:平衡记分卡在美国乃至全球的企业得到广泛地认同,标志着平衡记分卡已经进入了推广与应用的时代!但是在平衡记分卡推广与应用的过程中,其理论的体系也在不断地丰富与完善:1996年,Kaplan和Norton继续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第三篇关于平衡记分卡的论文,他们一方面重申了平衡记分卡作为战略管理工具对于企业战略实践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从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目标管理中吸取精髓,在论文中解释了平衡记分卡作为战略与绩效管理工具的框架,该框架包括设定目标、编制行动计划、分配预算资金、绩效的指导与反馈及连接薪酬激励机制等内容。同年,他们还出版了第一本关于平衡记分卡的专著《平衡记分卡》,该著作更加详尽地阐述了平衡记分卡的上述两个方面。2001年随着平衡记分卡在全球的风靡,Kaplan和Norton在总结众多企业实践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出版了他们的第二部关于平衡记分卡的专著《战略中心组织》。在该著作中,Kaplan和Norton指出企业可以通过平衡记分卡,依据公司的战略来建立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模式,要让企业的核心流程聚焦于企业的战略实践。该著作的出版又标志着平衡记分卡开始成为组织管理的重要工具。内容介绍框架体系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利用BSC可以从财务、顾客、内部过程、学习与创新这四个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测评。在使用时对每一个方面建立相应的目标以及衡量该目标是否实现的指标。BSC1.财务方面:其目标是解决“股东如何看待我们?”这一类问题。告诉企业管理者他们的努力是否对企业的经济收益产生积极的作用。财务方面指标包括传统的财务指标,如销售额、利润额、资产利用率等。2.顾客方面:其目标是解决“顾客如何看待我们?”这一类问题。通过顾客的眼睛来看一个企业,从时间(交货周期)、质量、服务和成本几个方面关注市场份额以及顾客的需求和满意程度。其指标可以是送货准时率、顾客满意度、产品退货率,合同取消数等。3.内部过程方面:其目标是解决“我们擅长什么?”这一类问题,报告企业内部效率,关注导致企业整体绩效更好的过程、决策和行动,特别是对顾客满意度有重要影响的企业过程。如

生产率,生产周期、成本、合格品率、新品开发速度、出勤率等。4.学习和创新方面:其目标是解决“我们是在进步吗?”这一类问题,将注意力引向企业未来成功的基础,涉及雇员问题、知识资产、市场创新和技能发展。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光有竞争优势是不够的,必须能够保持这种优势,这就需要不断地创新、改进和变化。只有通过发布新产品、为顾客增加新的价值、不断改进运行效率,企业才能够进入新的市场,增加收入和利润。BSC就是要对上述四个方面进行平衡,BSC中各项测量指标并不是孤立地存在,它们与一组目标相联系,而这些目标自身又相互关联并最终都以基本种直接或间接的形式与财务结果相关联。.特点BSC代表了国际上最前沿的管理思想,它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集测评、管理与交流功能于一体。1.综合测评:BSC通过使用大量的超前和滞后指标来评价企业是否向着其战略目标的方向前进。特别是超前指标的运用,对于可能引起的财务状况下降的当前活动作出提示。而传统的财务指标从时间上不够及时,当从财务报表或季度报告上发现销售额下降时已为时太晚。2.管理控制:BSC把企业测评与企业战略联系起来,清楚地将企业目标展示给管理者,使管理者注意对未来产生影响的活动,增强有利于企业成功的因素对财务结果的推动作用。3.交流:BSC使员工明白他们的表现会如何影响到企业的成功,也可使管理者了解影响企业进步的日常因素,从而帮助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从管理集团到一线员工对外界变化作出更快的响应。面对当前变化迅速的市场,这一点尤为重要。其实,BSC就是一个复杂的企业模型,它帮助一个企业了解促使其成功的真正原因。仅用财务指标不足以判断一个企业是否真正实现了它的目标。因为它们反映的是过去的业绩而不是指出了未来的状况。人们发现单独使用财务指标对许多企业的长期利润有不利影响。其原因是与企业的长期竞争力相反,财务指标注重短期利润而忽略了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此外,财务指标不能反映企业的全貌。BSC考虑到信息时代企业的动态特性,在国际上首次系统化地将企业的远景、战略和绩效测评相联系,将外部期望与内部能力相均衡,将当前利润和未来绩效相均衡。BSC保留了财务指标,但瞄准的是超前指标。其理由是如果超前指标选择得好,则在将来的财务指标中会反映出来。因此BSC更注重对未来利润的推动而不是过去的利润的统计。.建立步骤每个企业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设计各自的BSC,但大体上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定义企业战略。BSC应能够反映企业的战略,因此有一个清楚明确的能真正反映企业远景的战略是至关重要的。由于BSC的四个方面与企业战略密切相关,因此这一步骤是设计一个好的BSC的基础。第二步:就战略目标取得一致意见。由于各种原因,管理集团的成员可能会对目标有不同的意见,但无论如何必须在企业的长远目标上达成一致。另外,应将BSC的每一个方面的目标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仅对那些影响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进行测评。第三步:选择和设计测评指标。一旦目标确定,下一个任务就是选择和设计判断这些目标是否达到的指标。指标必须能准确反映每一个特定的目标,以使通过BSC所收集到的反馈信息具有可靠性。换句话说就是:BSC中的每一个指标都是表达企业战略的因果关系链中的一部分。在设计指标时,不应采用过多的指标,也不应对那些企业职工无法控制的指标进行测评。一般在BSC的每一个方面中使用3到4个指标就足够了。超出4个指标将使BSC过于零散甚至会变得不起作用。其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简单并注重关键指标。第四步:制定实施计划。要求各层次的管理人员参与测评。这一步骤也包括将BSC的指标与企业的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相联系,在全企业范围内运用。第五步:监测和反馈。每隔一定的时间就要向最高主管人同报告BSC的测评情况。在对设定的指标进行过一段时间的测评,并且认为已经达到目标时,就要设定新的目标或对原有目标设定新的指标。BSC应该被用作战略规划、目标制定以及资源配置过程的依据之一。.注意问题虽然BSC的主体思想是在财务、顾客、内部过程及学习和创新四个方面取得均衡,但实际是这四个方面之间也是相互关联的。BSC的学习和创新目标意图在于推动财务的、顾客的和内部过程业绩的改进,这些学习和创新目标通过提出“我们如何才能够不断地改进和增加价值”这样的问题来测量未来成功的可能性。学习和创新促进了企业内部运行效率的提高,从而又可更好更快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使得顾客满意度上升,最终导致企业市场份额增大,并反映在财务指标的增长上。一个好的BSC应该将上述四个方面有机的联系起来“讲述自身企业的故事””根据同一个四维框架,每一个企业由于其业力范围不同会得出不同的BSC,即使同一类型的企业,也会由于具体战略目标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的BSC。但是,无论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在构建BSC时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BSC①.因果关系。每一个指标都必须是企业战略因果关系链中的一部分。②.与财务关联。每一个选定的指标最终都会对财务状况产生影响。③.绩效推动。在对企业运行结果的测量和绩效的推动方面取得平衡。④.对引起变化的因素进行测量。有些指标的引入会引起企业行为和过程的变化。根据上述因素构建出来的BSC系统应具有如下技术特征:①.易于使用;②.便于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③.便于集中管理;④.便于在全企业范围内使用。.案例一家银行占有其所在地区主要储蓄户的30%的市场份额,但是由于竞争加剧和低利率环境,无法维持原有的收入水平。银行根据分析发现银行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居民储率,但其成本结构又使得为零星储户服务无利可图,于是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增收和提效这两条战略。增收——通过为原有顾客提供附加服务来拓展收入来源以弥补收入的减少;提效——通过将那些不带来利润的顾客转移到成本低一些的服务渠道上去以提高效率(比如用电子银行业务来代替银行职员面对面服务)。在BSC的建立过程中,这家银行将这两条战略转换为目标和测评指标,侧重点放在对战略因果关系的理解和描述上。其因果关系如图2所示。这里以增收战略为例来说明BSC的设计过程。BSC增收的目标很清楚,即拓展收益品种。从战略上讲,银行将注意力集中在已有的顾客基础上,从中识别出那些可能成为新业务品种服务对象的顾客并最终向这些目标顾客提供新的业务。当财务目标确定之后,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提高目标顾客对银行提出的理财建议的信任度。因此BSC设计过程转向企业内部运行过程,通过内部过程的改进来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与此相关的有三个交叉的过程:了解顾客,开发新业务和交叉服务。所谓交叉服务指同一顾客同时接受多种银行业务。需要对上述过程进行重组以适应新的战略。银行要求业务部门人员要多花一些时间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成为他们的理财顾问。在BSC中反映这一过程的有两个指标。一个是“交叉服务率”——指每一个住户所接受的银行业务种类的平均数。这是一个“滞后”的指标,它说明这一过程是否发挥了作用。另一个指标是“与顾客在一起的时间量”,只有和顾客面对面地在一起,才有可能让他们了解、信任并接受新业务。因此这是一个促使战略目标实现的“超前”指标。内部过程的改进最终将导致财务目标的实现。BSC中的学习与创新则识别出实现内部过程改进所应具有的条件,包括技能的提高和信息的获取。其中的“超前”指标关注劳动力的变化:人员的技能和素质的提高——工作的覆盖率(指一个员工能够胜任的工作范围)、信息可用率(指员工取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个人目标联系率(指员工将企业战略与个人的发展目标联系在一起)。“滞后”指标则包括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态度方面的内容。表1:一家银行的BSC表1是这家银行的BSC。从表中可以看出:在财务方面和顾客方面基本上都是滞后指标,超前指标主要在内部过程方面和学习与创新方面出现通讯含义BSC指的是基站控制器(BaseStationController)。它是基站收发台(BTS)和移动交换中心(MSC)之间的连接点,也为基站收发台和移动交换中心之间交换信息提供接口。一个基站控制器通常控制几个基站收发台。BSC主要功能是进行无线信道管理、实施呼叫和通信链路的建立和拆除,并为本控制区内移动台的过区切换进行控制等。组成一般BSC由以下模块组成:AM/CM模块:话路交换和信息交换的中心。BM模块:完成呼叫处理、信令处理、无线资源管理、无线链路的管理和电路维护功能。TCSM模块:完成复用解复用及码变换功能。功能BSC控制一组基站,其任务是管理无线网络,即管理无线小区及其无线信道,无线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移动台的业务过程,并提供基站至MSC之间的接口。将有关无线控制的功能尽量的集中到BSC上来,以简化基站的设备,这是GSM的一个特色。它的功能列表如下:1.

无线基站的监视与管理,RBS资源由BSC控制,同时通过在话音信道上的内部软件测试及环路测试,BSC还可监视RBS的性能。爱立信的基站采用内部软件测试及环路测试在话音通道上对TRX进行监视。若检测出故障,将重新配置RBS,激活备用的TRX,这样原来的信道组保持不变。2.无线资源的管理,BSC为每个小区配置业务及控制信道,为了能够准确的进行重新配置,BSC收集各种统计数据。比如损失呼叫的数量,成功与不成功的切换,每小区的业务量,无线环境等,特殊记录功能可以跟踪呼叫过程的所有事件,这些功能可检测网络故障和故障设备。3.处理与移动台的连接,负责与移动台连接的建立和释放,给每一路话音分配一个逻辑信道,呼叫期间,BSC对连接进行监视,移动台及收发信机测量信号强度及话音质量,测量结果传回BSC。由BSC决定移动台及收发信机的发射功率,其宗旨是即保证好的连接质量,又将网络内的干扰降低到最小。4.定位和切换,切换是由BSC控制的,定位功能不断的分析话音接续的质量,由此可作出是否应切换的决定,切换可以分为BSC内切换,MSC内BSC间的切换,MSC之间的切换。一种特殊切换称为小区内切换,当BSC发现某连接的话音质量太低,而测量结果中又找不到更好的小区时,BSC就将连接切换到本小区内另外一个逻辑信道上,希望通话质量有所改善。切换同时可以用于平衡小区间的负载,如果一个小区内的话务量太高,而相邻小区话务量较小,信号质量也可以接受,则会将部分通话强行切换到其它的小区上去。5.寻呼管理,BSC负责分配从MSC来的寻呼消息,在这一方面,它其实是MSC和MS之间的特殊的透明通道。6.传输网络的管理,BSC配置、分配并监视与RBS之间的64KBPS电路,它也直接控制RBS内的交换功能。此交换功能可以有效的使用64K的电路。7.码型变换功能,将四个全速率GSM信道复用成一个64K信道的话音编码在BSC内完成,一个PCM时隙可以传输4个话音连接。这一功能是由TRAU来实现的。8.话音编码。9.BSS的操作和维护,BSC负责整个BSS的操作与维护。诸如系统数据管理,软件安装,设备闭塞与解闭,告警处理,测试数据的采集,收发信机的测试。OpenBSC-

开源基站控制器OpenBSC是一个开源的基站控制器(BaseStationController),部分实现了A-bis协议,以及GSM技术规范08.5x和12.21,该项目的目的是:1.提供一个基础,实验和安全研究的GSM网络2.文件,宣传,并指出任何安全相关的问题,我们认为作为其中的一部分3.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了解更多关于GSM网络的技术BSC二元对称信道(BinarySymmetricChannel)的简称。绩效考核BSC是USA的卡普兰教授创立的,据调查,全世界的前500强的企业中有70%企业已运用了BSC,可见其确实对企业绩效管理和运营有一定的作用。它主要包括4个考核维度:内部运营,客户管理,学习成长和财务状况。优点1.战略目标分解,形成具体可测的指标.因为企业战略目标听起来比较抽象,也是一个比较宏观的目标,如何把它细化,具体化,内化,把它落实至具体的工作行为当中,BSC帮忙解决了这个问题。2.BSC考虑了财务和非财务的考核因素,也考虑了内部和外部客户,也有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相互结合。以往的考核工具和手段往往考虑财务的,内部的,短期的利益和考核要素比较多,而忽视了企业长期的,非财务的,外部的考核要素,这种考核是片面的,也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采集的考核信息也是并不完全对称的。不足1.BSC实施难度大,工作量也大首先准确定位公司战略本身就对高层管理者的管理素质要求很高,同时也要求各级管理和HR工作者对战略的解码能力要很强。而且BSC考虑的考核要素很完整,造成工作量很大,实施的专业度也很高,一般如企业不具备完整规范的管理平台,不具有相关的高素质的管理人中和HR专业人员,是很难推广BSC的。2.不能有效地考核个人BSC本身的目标分解很难分解至个人,是以岗位为核心的目标分解。体现个人关键素质要求方面体现不明显,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岗位职责和素质要求不明确。3.BSC系统庞大,短期很难体现其对战略的推动作用因为战略是属于长期规划的范畴,所以BSC的实施周期也相对是比较长的,应该准确点称为是一个系统工程,短期内是很难见到效果,而且需要调动整个公司的资源。特点平衡计分卡反映了财务与非财务衡量方法之间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外部和内部的平衡,结果和过程平衡,管理业绩和经营业绩的平衡等多个方面。所以能反映组织综合经营状况,使业绩评价趋于平衡和完善,利于组织长期发展。平衡计分卡方法因为突破了财务作为唯一指标的衡量工具,做到了多个方面的平衡。平衡计分卡与传统评价体系比较,具有如下特点:(一)平衡计分卡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随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战略管理对企业持续发展而言更为重要。平衡计分卡的评价内容与相关指标和企业战略目标紧密相连,企业战略的实施可以通过对平衡计分卡的全面管理来完成。(二)平衡计分卡可以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效率。平衡计分卡所涉及的四项内容,都是企业未来发展成功的关键要素,通过平衡计分卡所提供的管理报告,将看似不相关的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大大节约企业管理者的时间,提高企业管理的整体效率,为企业未来成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注重团队合作,防止企业管理机能失调。团队精神是一个企业文化的集中表现,平衡计分卡通过对企业各要素的组合,让管理者能同时考虑企业各职能部门在企业整体中的不同作用与功能,使他们认识到某一领域的工作改进可能是以其他领域的退步为代价换来的,促使企业管理部门考虑决策时要从企业出发,慎重选择可行方案。(四)平衡计分卡可提高企业激励作用,扩大员工的参与意识。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强调管理者希望(或要求)下属采取什么行动,然后通过评价来证实下属是否采取了行动模式电子商务领域中的又一种全新模式,在社会化媒体和自媒体大肆其道的今天,消费者不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各种广告,促销打折等活动,他们更渴望发出自己的声音,因此在传统B(Business,商家)和C(Consumer,消费者)不变的情况下,引入了S(Social,社会化媒体)的元素,让消费者在整个消费过程中对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物流配送发表自己的意见,利用互联网中的蝴蝶效应对商家进行口碑传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公司为巨巢惠购网。指标设计BSC运用中指标设计的难点在于试图使其“自动化”。这种自动化体现为:指标对上能够反映企业战略,并围绕企业战略进行业绩管理;对下能够反映员工职业发展目标,并充分激发员工意愿、开发员工潜能,在服务于企业战略实现的同时,也能实现员工的职业发展目标。我们可以按照上述思路进行指标设计的流程梳理。“企业战略执行路线”是一条从上到下的思路,表明企业战略在组织与员工业绩管理中的指导作用。战略决定组织结构,企业的发展战略决定了各个团队的发展战略,各团队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须紧紧围绕并足以支撑起企业战略,才能真正将企业业绩管理融入到企业战略管理环节中,体现业绩管理的初衷。譬如,企业战略要进军轨道交通领域,作为战略核心技术的“轨道交通设计能力培育”就必须纳入相关专业设计团队的科技发展战略。然后按年度、有侧重地分解团队战略目标,使其成为团队年度绩效管理的重点工作。对于部分跨团队的战略目标,相关团队要共同负责制定、分离指标。最后各团队将年度重点工作分解成为各岗位工作,确保员工的工作能够成为企业战略执行路线分解的终端,紧系战略而又落实到岗、切实可行。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往往面临着“企业战略缺失”、“团队各自为政”、“团队认识不足”、“指标位置不当”、“指标深度不够”、“指标分解淡化”等问题。“员工职业发展路线”是一条从下到上的思路,表明员工职业发展目标在员工业绩管理中的指导作用。这个思路主要是希望弥补“企业战略执行路线”设计中对员工职业发展考虑的缺失,从行为学的角度解决员工工作意愿与潜能开发的问题,即回答“员工想去哪里、怎么去、是否能去”的问题。重点在于组织需要建立一种与员工共同讨论“想去哪里”的机制,并设法清楚回答这个问题。然后根据组织业务结构及其发展特点尽可能地创建“去”的途径,同时探索或告知员工需要具备哪些技能或条件。比如美国通用媒体公司在战略地图描述中,专门将“关注员工职业和技能开发”列为学习与成长指标之一。指标设计中最为核心的是组织要将“途径、技能或条件”融入到员工的岗位工作,借助岗位这个平台设法将“两条路线”交织在一起,使其具备向两端辐射并能够顾及终极目标的功能,从而实现“自动化”。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往往面临着“职业目标不清”、“职业路径不畅”、“能力盘点缺失”、“措施保障不足”等问题。设计重点根据BSC学习与成长层面所追求的目标及其指标的管理定位,我们发现其指标设计的着力点在于如何支持客户指标和内部业务流程指标的实现。“如何通过组织变革和改进能力的维持而作用、支持于客户和内部业务流程指标”是学习与成长层面指标设计的重点工作。客户层面的核心指标包括市场份额、客户保持率、客户获得率、客户获利率和客户满意度,但最为关键的是客户满意度,组织如何通过产品或服务的提供充分满足客户的价值主张(需求)成为我们指标设计的重心。在此基础上,我们形成了“客户群体及其价值主张——工作产出(产品或服务)——岗位职责——变革与改进能力(学习与成长层面)”的指标设计主线,学习与成长层面指标设计的重点需要始终围绕这条主线,以及由价值主张而引领的变革与改进能力维持的方向。譬如水电工程业主对大坝库区的需求,从基本的发电功能扩展到景观生态美的需求,需要我们能够及时做出响应,并将生态景观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植入到我们的设计能力中,以便满足客户新的价值主张。对于内部业务流程层面,过去我们关心较多的是流程本身,包括利用价值链模式分析而得的创新流程、营销流程、售后服务流程等。过去组织往往通过流程优化或流程再造进行流程本身的变革与改进,但却时常忽略了影响流程的三个主要因素:角色、心态和工具,这也是以前学习与成长层面指标对内部业务流程支持脱节的主要原因。角色决定组织及其员工的存在价值,表现为组织职责及员工岗位职责,成为组织流程运作的核心节点。组织可以通过角色完善(如团队职责、员工岗位职责修订)实现对流程节点的科学、合理设置,尽可能降低组织运作的内耗,从而满足学习与成长层面变革与改进能力维持的要求。角色完善除了职责修订外,主要表现为对组织及其团队在战略、年度重点工作等方面的梳理与评审。我们需要将战略评审、年度重点工作评审作为学习与成长层面指标设计的重点;各团队需要与骨干员工进行绩效分解计划的双向沟通与审视,确保员工的角色定位能够支撑团队的重点工作。心态决定组织及其员工的责任心、工作意愿和主动性,它是组织按照正确方向和方式运作的基础,也是流程主动出击市场、服务客户、顺畅运作的第一要素。组织心态决定于组织的使命与愿景,员工心态决定于员工的职业发展目标。组织及其团队需要明确并时常审视自己的使命与愿景,确保心态能够始终围绕使命与愿景进行运作,以免出现脱离或偏离的状况。团队需要与员工一起盘点员工的素质能力与个性特点,一起分析职业发展的空间与可能性,让员工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路径逐步明晰,从而能够为心态的调整指明方向,确保员工心态积极向上、主动有力。工具决定内部业务流程实现的快慢,成为推动流程运转的重要力量,包括各类管理工具(管理方法、模型和手段)与业务工具(核心技术、工艺和手段)两个维度,主要涉及核心技术培育、管理技能培训等工作,是学习与成长层面指标设计的重要领域,如美国沃尔沃财务公司将“高效的IT支持”作为重要的学习指标。根据这一思路,我们就可以梳理出组织在学习与成长层面主要指标库。评价管理指标重点学习与成长层面指标设计流程与重点明确后,接下来的工作是如何进行指标的衡量评价。在实际操作中,指标的评价往往比想象的难。除了应当专注于战略中宏观的因果关系和驱动关系,还需要挖掘、探索这些指标对组织绩效及其员工绩效的贡献程度,即员工与组织的一致性,从而找到学习与成长层面指标对战略实现的贡献度。这一点往往会成为指标评价的难点,也是指标评价需要突破的重点工作。高贤峰老师“岗位股份制公司理论”告诉我们,在一个岗位上,组织投入财务资本收获利润,员工投入人力资本收获知识、技能。该理论为学习与成长层面指标战略贡献度衡量提供了一个评价导向,即组织主要进行利润方面的考核,通过财务、客户等硬性指标考核实现;员工主要进行素质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考核,通过素质测评结果、学习培训效果等软性指标考核实现。指标管理指标评价管理包括两项工作:评价数据的采集与指标的评价。数据采集通过BSC进行组织业绩衡量时,必须同时考虑相关数据的采集工作,需要精心设计数据的采集源头、途径与筛选统计功能,并且明确组织在这方面的瓶颈与改善措施,才不致于引入BSC后缺乏数据采集功能而影响指标评价的作用。对于较为成熟的企业,利润等财务指标的考核相对比较完善,重点是需要建立软性指标专项评价数据采集机制。例如,组织培训对员工成长发展以及组织战略实现到底存在多大作用,一直是培训管理的难点。在培训有效性评价管理中,挑选那些参与组织决策或对战略执行效果具备评审权的对象进行培训效果评价,利用学习培训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网上评价、统计功能,确保数据采集源头可靠有力、途径方便可用,从而为后续专项评价工作积累可靠的数据资料。对于规模较小或初创期的企业,各类指标数据均为缺乏,在引入BSC之前应先考虑时机是否成熟、条件是否具备,可以在数据采集工作方面开始准备工作。组织在数据采集工作中,管理的信息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组织信息系统的能力建设是获得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决策信息的技术保障,也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指标评价组织战略及其团队战略实现与否最终需要通过市场/客户的认可程度得以检验。这方面的指标评价企业通过多年实践已经总结整理出一套相对完善的指标体系、评价计算公式,如市场份额、客户保持率/流失率、新客户开发率、客户满意度等。对于角色、心态和工具持续改善对战略实现的贡献度等软性指标评价,重点是在分析数据、整理结论的基础上适时开展各类专项评价。主要是学习与成长层面各类管理措施的效果评价,包括员工满意度测评、团队定标达优测评、培训有效性评估/后评估、新员工岗位适应性评价、导师辅导满意度测评等工作。专项评价往往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整理学习与成长层面指标对战略实现的贡献度,具有明确的数据来源、合理的理论基础和逻辑推理,以及战略贡献点与决策建议意见,成为软性指标评价的重要形式。其他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英文名称BiophysicalSocietyofChina,缩写BSC)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简介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是中国生物物理学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学术性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本学会的宗旨是通过组织学术交流活动,科普教育和编辑出版刊物,组建生物物理学科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成立于1979年11月,创始人、著名生物学家贝时璋院士担任第一届理事长,现任理事长为饶子和院士。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现有会员3000余名,每二年召开一次全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还多次主办、承办或协办了国际性学术会议,在推进生物物理学科发展,为经济和社会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会目前有3个学术期刊,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生物物理学报》(主编:饶子和)、《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主编:王大成),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英文期刊Protein&Cell(主编:饶子和)。学会下设11个专业委员会:分子生物物理专业委员会、膜与细胞生物物理专业委员会、神经生物物理与神经信息学专业委员会、生物信息学与理论生物物理专业委员会、自由基生物学和自由基医学专业委员会、光生物物理专业委员会、辐射与环境生物物理专业委员会、生物力学与生物流变学专业委员会、现代生物物理技术与方法专业委员会、纳米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分子影像学专业委员会。3个工作委员会:科普教育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名词审定工作委员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为“亚洲生物物理联合会”(ABA)的发起组织之一。1982年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正式加入国际纯粹与应用生物物理联合会(InternationalUnionforPureandAppliedBiophysics,IUPAB)。林克椿(1984-1987,1990-1993)、梁栋材(1993-1999)、赵南明(1999-2005)和饶子和(2005-2011)任IUPAB理事会理事。第16届IUPAB代表大会决定: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承办第17届国际生物物理大会。2007年9月,IUPAB与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签署协议,确认本届大会将于2011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在北京召开,饶子和担任大会组委会共同主席。在第17届国际生物物理大会召开期间,IUPAB同期召开了全体代表大会,饶子和理事长成功当选IUPAB侯任主席一职,成为该组织自1961年成立以来首位华人主席。关键绩效指标法关键绩效指标(KPI:KeyPerformanceIndicator)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的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KPI可以使部门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部门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建立明确的切实可行的KPI体系,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关键绩效指标是用于衡量工作人员工作绩效表现的量化指标,是绩效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KPI法符合一个重要的管理原理--“二八原理”。在一个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存在着“80/20”的规律,即20%的骨干人员创造企业80%的价值;而且在每一位员工身上“八二原理”同样适用,即80%的工作任务是由20%的关键行为完成的。因此,必须抓住20%的关键行为,对之进行分析和衡量,这样就能抓住业绩评价的重心。KPA(KeyProcessArea)意为关键过程领域,这些关键过程域指出了企业需要集中力量改进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这些关键过程领域指明了为了要达到该能力成熟度等级所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每个KPA都明确地列出一个或多个的目标(Goal),并且指明了一组相关联的关键实践(KeyPractices)。实施这些关键实践就能实现这个关键过程域的目标,从而达到增加过程能力的效果。KRA(KeyResultAreas)意为关键结果领域,它是为实现企业整体目标、不可或缺的、必须取得满意结果的领域,是企业关键成功要素的聚集地。理论基础二八原理,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一个经济学原理,即一个企业在价值创造过程中,每个部门和每一位员工的80%的工作任务是由20%的关键行为完成的,抓住20%的关键,就抓住了主体。二八原理为绩效考核指明了方向,即考核工作的主要精力要放在关键的结果和关键的过程上。于是,所谓的绩效考核,一定放在关键绩效指标上,考核工作一定要围绕关键绩效指标展开。假设前提假定人们会采取一切积极的行动努力达到事先确定的目标,假定人们不会主动采取行动以实现目标,假定人们不清楚应采取什么行动来实现目标.假定制定与实施战略与一般员工无关。考核目的以战略为中心,,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运用都为组织战略目标的达成服务。以控制为中心,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运用来源于控制的意图,也是为更有效的控制个人的行为服务。指标产生在组织内部自上而下对战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产生。通常是自下而上根据个人以往的绩效与目标产生。指标来源基于组织战略目标与竞争要求的各项增值性工作产出,来源于特定的程序,即对过去行为与绩效的修改。指标构成通过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体现关注短期效益。兼顾长期发展的原则;指标本身不仅传达了结果。也传递了产生结果的过程。以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辅。注重对过去绩效的评价.且指导绩效改进的出发点是过去的绩效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