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业务学习笔记 NO_第1页
教师个人业务学习笔记 NO_第2页
教师个人业务学习笔记 NO_第3页
教师个人业务学习笔记 NO_第4页
教师个人业务学习笔记 NO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个人业务学习笔记NO学科美术姓名周芬材料来源:教研组学习材料(可粘贴):杜郎口经验的精髓,最主要的有三点:第一,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最通俗地说就是让学习、进步和成长“发生”在学生身上;第二,课堂教学要“有法可依”,这个所谓的“法”就是模式,模式既规范“教的方式”,也规范“学的行为”;第三,以学评教,围绕“学”构建教育教学评价系统。什么是好课?什么样的才是好教师?杜郎口这样解读:能让学生学会、会学的课才是好课。好的教师要从尊重差异出发,既要让学生学会、会学,还有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就是高效课堂课堂所追求的“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杜郎口经验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杜郎口经验不是僵硬、固化的经验,她是一直处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乃至生长的经验。杜郎口如今是教育部表彰的全国教育先进单位,崔其升也荣获全国教育先进个人。杜郎口当之无愧地成为当代中国课堂教学的最大亮点,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代名词”。时代的必然又选择杜郎口肩负起“课改领军”的大任,现在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已习惯地尊称杜郎口是“我们的课改老师”!今天的教育迫切需要研究课改的“技术与操作”问题,探讨如何让理念落地,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因而破解杜郎口就显得特别具有意义。□“10+35”模式杜郎口模式被一线教育称为“高效课堂模式”。也是中国名校共同体在“临帖实验”阶段推崇的课堂“帖子”。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10分钟用于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立体式”即目标任务呈现三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大容量”即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挖掘,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快节奏”即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预习”即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展示”即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提炼提升;“反馈”即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有专家称杜郎口的课堂应属“展示课堂”,课堂强调人人展示、个个精彩,其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环节: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教师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展示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杜郎口模式的教学特点,即以小组活动和学生自学为主要形式,落实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师亦生、生亦师、师生相长。杜郎口模式的价值体现在,给长期困扰教育教学的两大关系问题做了清晰的解读和定位,即在“教学关系”上是教服务于学;在“师生关系”上,是师服务于生,从而造就了充满生命活力、和谐高效的课堂,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厌学、课堂效益低下等常见问题,一举突破了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的桎梏,同时破译了教学如何实现面向全体、共同发展的问题。

个人感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这样的教学经验在我们美术课堂中其实很受用,如何在欣赏评述领域一改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参与美术欣赏活动,学会欣赏,学会相互合作交流,学生评述美术作品和作品。在造型表现和设计领域能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学会动脑,动手实践,展开丰富的联想去创作艺术作品,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创作的乐趣和自己创作作品所带来的一种成就感,体验学习的乐趣。另外,要给予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空间和时间,所以在课堂的展示反馈中教师要时刻注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个人业务学习笔记NO学科美术姓名周芬材料来源:摄影社讲座材料(可粘贴):(1)常见的器材,如三脚架、闪光灯的使用,相机的握法,基本操作(2)如何选购一部既适合你又物美价廉的相机?(3)摄影基础知识:光圈,快门,景深,感光度,变焦當光圈愈大時,也就是光圈值的數值愈小,則景深愈短小。相反地,當光圈愈小時,也就是光圈值的數值愈大,則景深愈大理解光圈和快门的关系相机好比一个水龙头,光圈是水龙头的口径,口径越大,进水越多,快门是开水龙头的时间,开的时间越长,进水越多。拍一幅照片需要进的光是确定的,因此,大光圈镜头可以使用高速快门,而小光圈镜头则不得不使用低速快门。普通相机光圈很小,因此快门快不起来,常拍出“糊片”(4)摄影进阶知识:取景、构图,光线,角度(5)常见摄影门类(6)大家最感兴趣的:人像拍摄的技巧特写:努力拍出人物的表情,气质。如果对象不愿意摆pose,呆呆的,那么千万不要拍特写。用长焦镜头,可以拍到远处人物的表情。半身、七分照拍出人主体。注意要把手拍全。手的动作要自然,有变化。全身:拍全身照千万不要在复杂的背景前,容易失去主题。(到此一游的纪念照除外)拍摄儿童、青少年要力求生动活泼。多抓拍,少摆拍(7)初学者要避免哪些问题(8)介绍采风景点沙家浜个人感悟:今天吴涛老师关于摄影知识的讲座,收获很多,从理论上学习到很多关于摄影的基础知识,例如光圈、景深、快门、感光度、变焦等。另外美术角度考虑的取景、光线、角度等知识也得到更深的理解,摄影跟美术有着很多相互关联的东西,本人感觉必须要将实践跟理论的东西结合起来摸索,才能更好的掌握摄影技术,另外对我在平时上摄影课也起到了很好的学习作用,有利于自己掌握原本不是太了解的相关知识,对自己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教师个人业务学习笔记NO学科美术姓名周芬材料来源:教研组活动研讨材料(可粘贴):孙达林苏联心理学家马秋斯金的研究认为,思维起始于问题,这是一个能动的过程,是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活动。他还着重强调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问题情境中,师生合作进行的探究与发现未知事物的活动。新课程的精神实质要求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探究式学习,而这种探究式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对地理问题探究和解决的过程中,因此创设地理问题情境无疑是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关键,是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尤其是思维创新能力的前提和源泉。然而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新课程理念发生激烈的碰撞和冲突,一些陈旧的教学观念仍在持续地影响地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为此地理教师必须主动更新理念,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创设问题情境的探索和研究,从而通过教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的变革来带动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的改变。下面以“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的教学为例,结合说明。个人感悟:

在美术教学中,选择和创设适合教学和学生发展需要的问题情境,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但是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有时对于美术问题情境的创设还不成熟,对美术问题情境创设的理解还不深刻,使得问题情境创设中还是要求学生以教材中现成的知识和结论来完成问题,这种问题教学仍难以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还是属于被动接受式学习,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加强对美术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从而能够使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变。教师个人业务学习笔记NO学科美术姓名周芬材料来源:全校教师会议报告(本文原载2010年1月26日《中国教育报》第8版“现代校长”专栏)材料(可粘贴):蔡林森这样当校长蔡林森认为,一般传统的课堂,至少有50%时间是无效的。而80%的学生对教材要求是可以通过自学掌握的,另20%的学生对80%的教材内容也是可以通过互教互学或教师点拨学会的。而我们的老师常常只管自己讲,不管学生学。倡导“先学后教”之后,有的老师又把“先学后教”不自觉地变成“先学后讲”。蔡林森硬是一节课一节课、一门课一门课、一个老师一个老师地扳,一次又一次地扳,才逐步转变过来的。听了蔡林森评课,我没见过也没想象到,一个校长是这样抓课堂教学的。有时他先让教师自评,或让教研室同志评,最后他自己评。他会肯定这一节课的每一个优点,包括教学目标、重点确定、训练方式、板书设计,以及教师的精神状态、语音语气,也会指出每一个缺点。对一些老师的课他批评得非常严厉,具体到哪句话是不应该讲的,哪个问题的问法是不当的。然后他会告诉你,这堂课应该怎么提出问题、怎么组织,等等。他的评点,击中要害,一针见血。对上课的老师来说,每节课都是一场头脑风暴,浴火洗礼。“先学后教”和“先教后学”,虽然只是一个次序变更,但对于传统的或者说一般老师长期习惯的教学方式来说,“先学后教”无疑是一场革命。从哲学观点看,“先学后教”作为一种现代的教育概念,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升华,是符合现代教学观的一种课堂模式,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论,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科学地处理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蔡林森还提出“当堂训练”,不把教学时间前移和后推,让学生在课堂上紧张有序地学习、思考、做作业,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革命,从来不是简单易行的。蔡林森从洋思到永威推进这项改革的经历,使我深感这场革命是如此的重要,又是如此的艰难。个人感悟:当前已经有多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在各地推广,应该说各有所长。大道无术,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育改革没有成功之日,不可能有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只要符合教育方针,有利于提高教育效益和质量,特别是有利于培养拔尖人才,杰出人才,就应支持试验,鼓励创新。如果评选当代的一批教育家,蔡林森,应该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一位吧。教师个人业务学习笔记NO学科美术姓名周芬材料来源: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材料(可粘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自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校按照区教育局党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紧密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学校发展上水平、师生员工促发展、服务地方作贡献”的总体要求和“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活动目标,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把握关键,稳步推进,注重结合学校实际,突出实践特色,着力在组织学习调研上动脑筋,在查找问题和分析检查上作努力,在研究制定整改落实方案上用心思,在落实整改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在建立完善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做文章,圆满完成了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基本情况经过广大党员同志的共同努力,基本实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学校发展上水平、师生员工促发展、服务地方作贡献”的预期目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建机制、抓动员,学习实践活动启动迅速。第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第二,健全机构,分工到人。第三,精心筹划,制定方案。第四,层层宣传,全面动员。(二)多形式、重实效,学习实践活动组织有序。第一,资料齐全、考虑细致。第二,形式多样、内容深入。(三)深入调研,征求意见,撰写调研报告。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一、形成了共识。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二、明确了方向。三、推动了工作。四、转变了作风。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要体会1、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2、查找出了领导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主要问题。3、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形成了思想共识。4、初步解决了影响和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四、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一)坚持不懈地推进思想大解放。(二)坚持不懈地抓好整改落实。(三)坚持不懈地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四)坚持不懈地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一)抓整改方案的修改完善,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力求解决突出问题。(二)抓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实现学校科学发展上水平。(三)抓学习实践活动的巩固提高,不断提高活动成效。个人感悟:

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进一步增强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形成了思想共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重在取得实效,贵在坚持长效。我们一定要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实践成果,要持之以恒地抓好这项活动,不断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教师个人业务学习笔记NO学科美术姓名周芬材料来源:教研组活动研讨材料(可粘贴):浅谈教师如何说课1.什么是说课所谓说课,就是授课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以口头(现场说课展示)或书面(撰写说课稿)的形式,向同行、领导或教学研究人员阐述某一节课的教学设想(或教学得失),并与听者一起就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过程的安排,重点难点的掌握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等进行教学反思,进一步探讨、改进教学设计的教学研究过程。2.说课的具体内容说课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种:2.1说教材新课标对教材的理念、要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材是课程标准很好的体现,要落实教学目标,必须把握好教材,准确联系课程标准,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说教材,就是说课者在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选定课题的教学内容以及它在教学单元乃至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教材的前后联系,本节课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确定它们的依据是什么?本节课要实现的三维目标以及确定它的依据?课时是如何安排的等等。2.2说目标正确把握课程的目标,有利于教师正确把握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语文课程目标》确立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围绕学习内容,全面化解三维目标,使各项目标与具体学习内容有机的整合,这既是顺利开展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课堂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障。说目标不能只限于阐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目标,还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教与学目标要求、从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等方面,分层化解阐述实现这些目标要求的途径和方法,目标化解的越具体,教学活动安排就越科学,也越能提高教学水平。当然,不能孤立地对待每一个教学目标,因为目标的设计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交融性,三个维度目标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在任何教学活动中,三维目标始终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补充。2.3说教法说教法,就是为完成本节课题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讲清重点,突破难点?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怎样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始终没有通用的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为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需要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常用的接受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自主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最终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这方面应该是说课的重点。2.4说学法说学法,就是说出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措施,让学生爱学、会学、主动自觉地学,说出通过什么途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出用什么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说出如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就是要求教师要通过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说学法这一环节很重要,它能体现老师的设计能力。2.5说教学程序说教学程序,主要是说本节课是怎样组织教学过程以及这样安排的理论依据,.具体说出: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怎样安排的?每个教学环节的要求是什么?师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协调与否?教师是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是如何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的?本节课板书设计的意图以及课内外作业练习的训练意图?3.说课应该注意的问题在说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3.1处理好说课与备课的关系说课不等于备课,教师千万不能照教案去说。教案是教师在吃透教材,掌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写出的,它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板书设计和课内外训练等,而说课是教师在课前或课后说出自己在各个教学环节上的操作步骤以及采取这些步骤的理论依据,简而言之,说课主要是回答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3.2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具有指导作用,教师在说课前应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意见等,把它作为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是实施课程标准的载体。教师的说课应在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发挥,把课程标准和教材紧密结合起来,反复体味揣摩编者的意图,只有这样,才能把课说好,说活。3.3说课内容要详略得当说课教师对所说内容应做详略取舍,切不可面面俱到,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理论依据一定要详讲,对一般问题要略讲,用极有限的时间完成说课,必须详略得当。同时要注意,说课要突出“说”,切忌“读”和“背”。说课者不要根据事先准备好的说课稿去读,也没有必要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说课稿去背,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选取“说”法,说出该课的特点和特色,把课说得有条有理,使听者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总之,教师在说课时,应认真钻研课标与教材,灵活选用“说”法,找准“说”点,把握“说”度,才能把课说“活”。个人感悟:

作为美术学科,我们还应关注美术学科的相关理论,才能在说课时能说出自己学科的特色。在我们美术学科说课中坚持科学性,理论联系实际,体现美术学科特点,可以从形象性、情感性和文化性三个方面来分析。形象性,美术作为视觉艺术,最具形象性的特点,在我们说课时可以作为运用影视手段和示范演示等直观教学的理论依据。另外在具体说课时,我们的美术说课也可以借用一些直观的手段,如制作一些幻灯投影和简单的PPT,甚至是老师的简单演示,在说课中加以运用,这样的说课肯定是美术说课独具的。情感性,美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前面在分析美术学科特点时已有分析: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体验,用美的形象陶冶学生的情操,这都是美术学科情感性的具体体现。我们教学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直接就得益于情感性这一特点。还有在分析学生和具体教法手段的采取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情感,把美术的情感性和学生的情感对应起来,辟如在中小学阶段都可以多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在小学阶段还可以多一些拟人的手法分析形象,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文化性,美术学科视作人文学科而不只是技能课程,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开展美术学习是当今世界美术教育的主导潮流。教师个人业务学习笔记NO学科美术姓名周芬材料来源:网络学习材料《规范课堂教学和提高课堂效益》学习感悟通过对《规范课堂教学和提高课堂效益》的阅读,我了解了作为一位青年美术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在不少人的眼里,美术课仍属于可有可无的课程,不少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对美术作业的完成都不太认真,存在着轻视和随意性很强的普遍现象。因此,创设良好、浓郁的学习情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应引起多方面足够的重视,而这也是上好初中美术课的关键。浓郁、良好、愉悦的艺术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这种体验。道理很简单,特定的情境会强烈地刺激你的心理,感染你的情绪,使你产生极大的想做这件事的欲望和动力。我们要想搞好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同样要注意对课堂情境的塑造,而塑造这种情境,按照普通科学的常规要求去做,显然是不行的,必须有别于其它学科。比如:设立美术专用教室,改变美术教学“游击战”式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上课形式。把美术专用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博物馆,让墙壁上、黑板上、天花上、柜子里挂满或摆满各种绘画、雕塑、工艺、建筑艺术和学生们自己的作品。强化美术专用教室的实用功能,课桌可以布置成为作坊式的工作台,摆放上各种相关的绘画材料、工具和参考资料等,方便学生在学习中使用。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小小的教室变成各种美术作品荟萃的海洋,使学生走进教室,就能受到这种氛围的影响,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当然,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仅仅完成以上硬件的建设还是不够的,更要注意在软件方面的开发,尤其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设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形式的多变,营造一个适合学生认知的环境。比如:在美术作品欣赏课中,常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与演示法等,即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和范图,教师再结合幻灯片或范画进行讲解,并穿插一些提问,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些常规的教法有一定的效果,不能全盘否定,但是,仍然可以在教学设计上再动动脑筋。不妨设计这样一节欣赏课:把课堂布置成一个知识竞答的现场,由同学自己做主持人,有必答题、抢答题,有得分、扣分,有教师评判、颁奖等。这样,活跃的气氛、灵活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境,从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由教师激奋引起的情感也能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感情。特别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去介绍作品的审美方法,去感动学生,唤起学生欣赏美的欲望。学生的学习激情一旦萌发出来,教师要善于培养与鼓励,而不必苛求。比如:学生在写生或创作一件作品的时候,精力较为集中,情绪也比较兴奋,有时候会表现手舞足蹈的自我陶醉的样子,会向周围同学展示自己成功和愉悦的心情。此时,教师应如何对待,是完全按普通课堂的常规要求去训斥制止,还是依据美术学科课堂的特殊性去适度放任,灵活管理,不同的方法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我认为不必严加指责,而要适度的宽容,给学生一个评议自己或其他同学作品的机会,让他们把激动和兴奋的心情释放出来。否则,容易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降低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个人感悟:积极创设能诱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情境,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展开思维翅膀探求未知世界的重要手段,这对于美术教学来说,更显重要。我们要学会营造浓郁的美术学习氛围,让学生喜欢美术课,上好美术课。教师个人业务学习笔记NO学科美术姓名周芬材料来源:网络学习材料(可粘贴):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她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作者是我国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的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杨景芝。作者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个人感悟:

杨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所以在我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当主动接近学生,以自己对美术的热爱,激励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以自己对学生点滴进步的由衷高兴,点燃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以自己平等参与学生活动的行为,增加学生对她的美术课堂的眷恋,真正做到用爱心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教师个人业务学习笔记NO学科美术姓名周芬材料来源:学习资料材料(可粘贴):一杯水、一桶水与木桶效应一、关于一杯水和一桶水曾几何时,“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警师恒言。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不得不辨证地分析“杯水”与“桶水”的关系。(一)、美术新课程的综合性,需要美术教师从“杯水”向“桶水”发展。(即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这里的“杯水”和“桶水”是指知识的少与多,也就是量的问题,知识自身有量的问题。什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都是形容才学的渊博和深奥,知识多确实比知识少好。本次课程改革,改变了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生活、美术与人文、美术与现实社会、美术与历史等的联系日益紧密。因此,要求美术教师具备各方面的素质,学会寻找美术与它们之间的连接点,具有跨学科教学的能力。我认为,首先应从观念上转变教师,其次,让每一位教师明确各自的责职和使命,让每一位教师在这场变革面前掂量出自己的份量,找到自己的位置,作出自己的回答。观念转变了,位置找到了,那么就是提高和充实自己。逐步由“杯水”向“桶水”去发展。当前,美术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的能力:(1)自主学习提高的能力,各级培训虽然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教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网上搜索,网上交流。如《教育在线》、《中国美术教育网》等有教师的教案、案例、教育随笔,教师可以及时交流新课程中的得与失,普通教师与别的学科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特级教师对话等等;(2)与各学科的链接能力。美术教师除了拥有本学科的能力外,还要不断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对多学科文化知识均要广泛的的涉及,要善于发现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求各科连接与沟通的方法;(3)课程的综合能力。美术教师必须把握两种综合艺术教学模式,即“一科切入,兼及数科”和“多科综合”。当然一个真正理解了综合艺术教育基本理念的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综合艺术教学模式。也只有这样,综合艺术教育才能成为一种开放的,不断更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4)课程的开发能力。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以上种种能力的发展,都要体现一种动态性、自主性、创新性。这样才能使每一位美术教师终身发展(即与时俱进);才能真正由“杯水”向“桶水”发展。(二)、美术教材的开放性、内容的广泛性,需要教师将桶水净化成杯水。(即具备各教材的整合能力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能力)“杯水”和“桶水”除了是量的问题,另外还有质的问题,如果是纯净水即使一滴也是人体需要的,因此,艺术教师,面对现行美术教材内容的琳琅满目,千万不可看花眼,要有自己的头脑,要从水质上去思谋。现行苏教版美术教材以教科书为主,辅以画册图片、标本实物、作品以及相关的视听影像资料和计算机软件等。针对这些,有的课程专家认为教材的内容像一个拼盘中的各式点心,教师可自主地根据需要选择。这就是现行美术教材的开放性和内容的广泛性,正恰恰给美术教师提供了发挥才能的机会。在美术教材纷繁芜杂的内容中,要学会筛选出最有利于学生接受和发展的内容进行整合。我们曾经与一些同事讨论教材内容与教师关系这个问题,我愿意将美术教材内容和教师比喻成菜和厨师的关系,当然学生是品尝者。现行美术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各种菜和佐料,那么教师就是厨师,厨师的水平不在于选菜的多少和用佐料的量,而在于搭配、选择和火候的掌握,这样做出来的菜才色香味俱全,真正适合学生口味。(三)、美术教师能力的差异性,需要杯水组合成桶水。(即提高美术教师的合作能力)。1、与教师的合作。以往教师职业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单兵作战,教师大多靠个人力量解决课堂里的所有问题,而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美术课教学的工作,不应是一种表面的分担,而是一种不断产生和激发新的教学灵感和教学经验的过程。在美术课的教学活动中,探究、研讨存在于教学的各过程中,在充分合作中才能迸发出新的灵感,获取新的启示,点子与建议是在相互交往中充分和成熟起来的,教学方法是在相互激励中获得完美的,成功的喜悦也正是在相互合作中得到分享的。通过合作,通过共同构建,通过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的互补与促进,合作本身获得一种共享的意义。美术教师可以组成一个相互协作的美术课教学小组,探讨美术课教学的多种方式。2、与学生合作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移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既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富有“个性化发展的过程。”这样美术教师真正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和引导者。同时学生也可能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教师教学策略提高的促进者和教学方法的启发者。二、关于木桶效应经济学中有一个“木桶效应”,木桶中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但人们常常瞩目于木桶中最长的那块板,其实最短的那块板往往最有可能把整个桶拖垮。美术教师假如不注重“木桶效应”,那么就会导致自己能力的不协调发展,不适合美术新课程的要求。那么究竟怎样协调发展呢?我认为美术教师应当先明确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再有选择地进行系统学习和提高,最后达到协调发展的共同目的。通俗的讲要做到“三步曲”,即“扬长避短”、“扬长补短”、“扬长增短”。美术课程实践过程中,大家普遍认为美术教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短处,即:1、非本学科的相关知识和能力;2、美学等人文学科的理论水平;3、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能力等。非本学科的知识和能力,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组织专门培训和教师自我提高,以及平时多请教其他学科的教师加以解决。(一)、学习美学等人文学科理论,提高艺术教学品质。谈起美学,许多教师会肃然起敬,因为美学作为哲学的分支是关于人对“美”的认识和思考,也是美术教师的必修课。千百年来,多少名人、学者对它的研究探讨,虽然没有找到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但人们对它的研究阐述发展了许多理论学说,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思想知识宝库,它涉及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许多领域形成许多交叉学科。关于艺术和美的理论学习,能使美术教师明确艺术教育最本质的意义;发现掌握艺术创造与艺术欣赏的指导思想。美学可以帮助我们审视着思考艺术的方式,布洛克把美学看成所有人有关的学问并不夸张。新课程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的双重身份。这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教育工作的特征。为此美术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我们不必为达到满腹经纶而苛求自己,但应该和教育改革和发展一样不断发展自己,在各种理论学术和文献资料中寻找我们所需要的东西来填补自己的空白。如果“教育的基础是人文素质的教育”,那么教育者具备理论和人文学科等知识成为必然。(二)、加强教育教学反思,努力成为反思型的教师。美术课程是一门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课程。面对全新的教学环境和发展机遇,美术教师必须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反思越来越被普遍地认为是优秀教学的标志,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反思是将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全面地客观地分析与思考,不断自我调整,通过有意识和既定活动使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通过课堂教学研究,将长期以来以冲动式,凭知觉知识、按传统方式授课的方式变为受反思教学模式指导和控制的状态,才能从反思中发现个人教学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教师发展的基础就是不断对个人的教学过程、教学观念、教学理论进行反思,如此才能有效地促进自我发展。课堂教学反思的类型和内容主要有:教学技能的合理性反思;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反思;课堂教学行为后的反思;超前教学行为思考等。另外,美术教师平时应多撰写教学经验日记和进行案例剖析。教学经验日记记录每天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体会、成败与得失,这些是教师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梯。案例剖析是培养教师反思教学能力的重要载体。写案例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案例一般包括三个要素:1、做法,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问题,取得怎样的效果;2、想法,当时与事后的想法,同事或同行的意见;3、说法,个性化的表述,易为人理解和支持。

学习感悟:这位老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结合个人教育教学对美术教师专业成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给了我提供了宝贵的意见。新课程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的双重身份。这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教育工作的特征。为此作为青年一个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认真努力的学习各种理论知识,不断发展自己,在各种理论学术和文献资料中寻找我们所需要的东西来填补自己的空白。如果“教育的基础是人文素质的教育”,那么教育者具备理论和人文学科等知识成为必然。我认为只要有一个理想目标,我们应该为此投入毕身的精力。“成功教育”的经验告诉我们:当我们帮助别人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时,那么我们也在帮助自己获得成功,实现自我的价值。教师个人业务学习笔记NO学科美术姓名周芬材料来源:学习资料材料(可粘贴):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评价模式都是以教师评价为主,教师给学生打分,写评语等。都是教师的角度出发,很少考虑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变化。例如:拿到一张学生作业,首先从构图、线条、色彩等专业角度来评价它的好坏,然后再从技法,意境方面强化教师的主观感受。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评价模式引发的问题日益凸现。问题如下:﹙1﹚评价主客体单一。整个课堂中的评价活动几乎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没有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自我、教师自我的评价。无论是评价主体还是评价客体都显得单一和不足。教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2﹚评价标准一成不变。教师只重视作业的评价,未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要求,忽视了美术评价的全面性。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由于成绩依靠教师评判,学生就会投其所好,教师喜欢什么内容就画什么内容,教师喜欢什么风格就模仿什么风格,长此以往,学生就成为教师的复制品。﹙3﹚评价方式传统。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作品,往往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为标准,忽视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没有展示自我个性的学习过程,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的积极性,也无法发掘出学生的内在潜质。美术教学中,在重视教师与他人对学生情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和评价观。在新的学习背景下,学生的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决策的能力将是他们获得成功和长久发展的关键。所以,在新课改精神实施下,我们要改变这种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旧模式,把评价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让学生自己评价,一方面我们可以更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创作背景和创作过程,以及学生对自己的看法,拓宽了信息资料的收集渠道,能够形成更准确的评价结论;另一方面,学生自己参加评价过程,对评价的结果是认同和接受的,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会为自己的成绩自豪,同时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如何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时代要求,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学生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在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以自评或互评为主要形式,也可以结合其它评价方式,目的都是让学生从美术评价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促进人人主动参与,提高美术学习的效率。例如我在讲授“校园小伙伴”时,让学生现场进行人物写生,发现学生的作业五花八门,一些学生并没有按照我事先布置的要求去画,而是凭自己的喜好画了各种各样的造型:有满脸皱纹的老人、多功能的机器人、还有的在画面上画了喜爱的卡通形象。如果按照要求来评价,这些作业都是不合格的。不过,我想学生这样画应该有他们的想法。于是,我就先让他们自己来评一评:满脸皱纹的是希望他们的友谊可以到老,多功能机器人体现了学生对当前学习中遇到问题的一种渴望解脱的心理;卡通形象是受电视、网络的影响等等。我不禁吃惊:学生的心理多丰富啊!假如仍按照传统的教师点评方式,怎么能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呢?通过自评,不但可以充分地展示学生的才华,闪现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更能在展示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接着,我让小组成员互相评价。事先强调好不准进行人身攻击,要以友好的态度、真诚的心理来客观的评价。学生非常积极地参与评价,肯定了作业中好的方面,也诚恳地指出不足。这样,通过互评,学生了解了自己的作品在同学眼里的看法,既满足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心理,也能接受同学提出的建议,克服困难,改进不足,使作业效果更完美,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学会欣赏别人,接纳他人。教学实践中,由于存在认识上的片面性,许多同学不能客观、准确地评价自己,不是过高地评价自己,为自己的作品自圆其说,就是认为自己的作品一无是处。例如:我在上“优美的校园”一课时,有的学生对透视的知识掌握的不好,作业中建筑物的空间表现不明确,但学生却为他的问题进行掩饰:我眼中的景物就是这样的,我认为这样好看等。这时教师就不能一味的赞同,而应正确地引导:我们本节课要求学会和掌握的知识是什么?会了吗?在你的作品中体现出来了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到他存在的问题,修改作业时就会注意透视知识的运用,作业也达到了本课的要求。有的学生不敢大胆地去画,作品的特色表现不出来,自评时就会无话可说,或者是不知道从何说起。这样的情况,教师就要给予他们鼓励,首先肯定他作业中的一些好的方面:构思新颖、线条流畅等。然后再根据他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式的点拨,帮助他树立信心,在作画的过程中及时进行指导,培养学生带着思想去画。这样,在评价作品的时候就能让教师和同学了解其作品的意图,也会有话可说。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信口开河,乱说一气,完全把评价的目的抛到脑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采取放羊式的管理,而应加强引导和帮助,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呢?首先,要使学生把握住评价的目的,熟悉评价的标准,运用恰当的方法,客观全面地评价。在评价的内容上,要让学生明确自我评价包括以下几点:学习或活动的起始状况以及原定的目标与设想;学习或活动中采用的方法及付出的努力、成就及其原因;存在的不足及根源应采取哪些对策;今后努力的方向等。在互评时,难免有的同学会彼此不服气,争强好胜,对他人的作品吹毛求疵,由此引发争执和激化矛盾。因此,我们不要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给对方打分、挑毛病上,而应引导他们学会欣赏、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让学生之间形成坦诚、关爱和尊重的良好关系。引导他们用发展的和全面的眼光看待班级里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审美表达和作品形式,逐步培养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和他人的能力,以及学生自我反省的能力。互相评价的过程其实更是一个交流学习心得与作品创意的过程、以及彼此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评价过程中从同伴那里发现的许多优点也许正是改进自己作品中创作不足所需要的方面,同样,同伴的善意建议也正是自己美术学习进一步发展的方向。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交换了彼此的意见和成果,开阔了眼界,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获得更高的发展。评价不是鞭子而是火把,点燃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评价不是尺子而是梯子,引导学生攀登知识的新高峰;评价不是冷冻剂而是催化剂,督促学生早日走上成功的彼岸。因此,我们应采取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以鼓励为主的评价,奖励每一个学生。争取通过积极的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成功和学习的乐趣,并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对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加以调节,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推进新课堂改革的今天,我们的美术作业评价应该不断更新观念,更多重视学生学习动机达到激发,多给学生创新、创造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个人感悟:

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观的评价工作不仅能估计学生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可见教学评价如同身体检查,是对教学进行一次严谨的科学的诊断。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通过评价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经验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学习。通过教学评价,能使教师和学生知道教学过程的结果,及时地提供反馈信息。反馈信息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教师获得评价的反馈信息,能及时地调节自己的教学工作,能使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组织中的某些不足,诊断出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可使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的和实现程度,明确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形式和方法是否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而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学生获得反馈信息,能加深对自己当前学习状况的了解,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此外,还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教师个人业务学习笔记NO学科美术姓名周芬材料来源:尹少淳谈文化与美术的关系材料(可粘贴):中小学的美术教学是否应该像高考班那样,只有纯粹的知识与技能?是否要像达·芬奇画蛋那样,那更是纯粹的技能练习?那是真正地与文化脱节的美术教育呀!在无锡美术课评选中,有一节课让学生做面塑,试想只让学生用面进行食品的塑造,而不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塑面塑,它与山西乃至北方人民的生活方式的关系,这样的课价值是增还是减呢?告诉学生相关的文化,学生再进行面塑练习或创作,难道不是更有目的性吗?有目的的行为不是更有效吗?

诸位知道《维林多夫的维纳斯》有多大吗?为什么做这么大呢?北京故宫有什么如此布局?为什么故宫的门上常用81颗钉?天坛为什么用蓝色的屋顶?为什么用方形的围墙和圆形的圜丘呢?这些用审美能够解释的清楚吗?似乎只能从文化的角度才能解释清楚。

美术与文化的结合,体现了一种体用关系,技法与表现的关系。我们只知道一种事物而不知道其用途,只知道掌握了技法,而不知道表达什么,有多大意义呢?知识与技能的特征是价值中立,与文化的结合才体现了价值倾向。数学似乎还有应用题呐!语文和外语不可能与文化没有关系,否则只剩下词汇、语法和写作啦。须知,语文明确地被界定为人文学科,争议只在于是否还要加上工具性。美术与语言都是人文学科,难道不应该与不同地域的人的价值观和生存方式相联系吗?

我主张美术与文化的联系,让学生了解文化中的美术和美术中的文化,但美术学科本体始终是基础,不能脱离美术知识与技能来了解什么文化,否则那真是所谓“泛文化”了。事实是,我们是这样做的吗?是这样倡导的吗?

我也不主张每一节课都去搞美术与文化的关系,有时候我们可以用一节乃至数节课进行独立的形式训练,但总体上主张美术与文化的联系似乎是合理的思想。

衷心地感谢老师们参与讨论,不迷信任何人,包括所谓权威(是否存在还值得怀疑),是我一直所期望的。对用自己的大脑进行思考的人,我是非常赞赏的。这次无锡评选中,老师们表达出的自主性和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使我们看到了我国美术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和自由的思想环境的改善。所以,我提出自己的思考的目的,是引发教师们进一步的思考。个人感悟: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物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教师个人业务学习笔记NO学科美术姓名周芬材料来源:课堂观察与评课的艺术课堂观察与评课的艺术(程明太老师广州讲座节选)材料(可粘贴):一、关于课堂教学观察与评价

1、课堂教学观察与评课的意义及特点

(1)、具有推动教学研究的意义

课堂观察是研究教与学的最普遍、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也是最可靠的手段。

第一、研究过程与结果

即:教师的教学行为(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结果)

①研究师生互动与教育成效之间的关系;

②观察学生的态度及行为表现;

③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状态及其结果(作业);

④观察教师的教学管理及应变能力。

第二、研究教学情境

课堂是一个特殊的教育场景,它的基本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互动中师生产生情感和思维的共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①研究教学情境创设中的效果(教学提问效果、互动效果、合作效果、自评互评效果);

②研究课堂教学的导入(导入仅是热闹、能否引发思考、能

否与教学目标一致等);

③研究教师讲课的语言准确或清晰度;

④研究教师教学过程的某些方面(提问、表扬、评价等);

⑤研究教学事件发生的即时性(随机事件处理、师生对话中

的引导和关注等);

⑥研究课堂教学的脉络性(总体设计的逻辑性、转换的合理性、拓展的有机性等)

第三、研究科学评课

共经历两大阶段:

一是工具发展阶段;定量化的工具发展阶段。

二是综合描述阶段。定性化的综合描述阶段。

(2)、具有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意义

(3)、具有为教育决策提供客观依据的意义

2、观察与评课的类型

常规性课堂教学是在没有校外人员听课、检查的情况下,学校根据教学计划正常开设的课堂教学。所谓公开课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开放课堂,把自己(教师或学校)的教学思想,对教材的理解,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向外界公开展示。

公开课成为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成为大家观察、研究、评价的教学平台。

(1)、观摩课

观摩课是为了总结、推广、交流而进行的观察与评课活动。这类课程体现当前教育的新理念,它代表当前课堂教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因此,具有示范性、推广性、学习性特点。其观察和评价的重点在于推广优点,具有导向作用。

(2)、探究课

具有试验性和先行性意义。探究课一般不象观摩课那样追求完美,而是针对某方面或某种新材料进行的教学试验,其目的是将这一新问题进行探究和尝试。其观察和评价的重点在于发现和寻找规律,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具有探索性的价值。

(3)、调研课

调研课是为了调查、研究、探讨当前美术课堂教学新教材试验的情况而进行的课堂观察与评课。同时也具有检查或抽查的功能。调研课具有目的性、突然性、真实性、灵活性等特点。

(4)、评比课

评比课具有筛选性、公证性、比较性的特点。这类课程代表当前教学的最高水平,起到评优树标,推动课堂教学发展的作用。特点是体现教师个人的全面素质和过硬的基本功,对教师队伍具有甄别和示范价值。

问题之一:个人成果与集体成果混为一谈。

问题之二:评优课与观摩课、探究课混为一谈。

问题之三:作秀成风,习以为常。

(5)、家常课

3、观察与评课的特点

(1)、目的性特点(2)、指导性特点

(3)、主观性特点(4)、理论性特点(5)、现场性特点

4、评课中存在的弊端

(1)、主导型的影响(2)、经验型的误区(3)、教师的被动性

(4)、评课中存在几个大忌:

一是听后不评。二是不痛不痒。三是抓不住关键。四是缺乏针对性。五是面面俱到,缺乏主次。六是一棍子“打死”。

5、创建“教研指导团”

(1)、避免个人偏见(2)、发挥集体智慧(3)、让更多教师成为专家二、一堂好课的基本要素

1、一堂好课的传统评价标准

第一、内容丰富;第二、概念明确;第三、重点突出;第四、脉络清楚;第五、语言生动;

第六、多媒体屏幕显示和板书得当;第七、学时准确;第八、着装典雅.

2、一堂好课的基本要素

(1)、课程的策划与设计

(2)、先进教育理念的渗透

(3)、知识技能的重点和难点

(4)、操作与活动要符合体验的目标

(5)、教师要有推动课堂教学生成的能力

3、一堂好课的评价原则

(1)、好课必须能激起学生兴趣

(2)、好课必须要有好的设计

(3)、好课必须适应每一个学生

(4)、好课应该成为“家常课”

(5)、好课应是一种智慧生成课

三、好课应该有亮点和特色

1、突出某一教学的环节

2、师生互动的效果——教学生成

3、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作业

四、教师上好课应具备三个层面的能力

(见层面1)

五、怎样观察一堂课

(1)、三听:

一听——听教师向学生发出的信息

二听——听师生交流的信息

三听——听学生发出的信息

2)、四看:

一看——看教师的教态真切否?

二看——看教学目标落实否?

三看——看师生的互动多向否?

四看——看学生的情绪主动否?

(3)、一关注:

关注——课堂教学中智慧生成的过程与效果。

六、评课记什么?怎么记?

1、定性评价的观察记录法:

定性评价的主要优点:

第一、能整体把握对课堂的真实感受;

第二、能体现评课人对课堂现象的理解、思考和深层次分析;

三、能灵活地抓住个别有价值的细节;

第四、能简便、自由的记录;

第五、能主动地、有导向地引领课堂教学的方向。

定性评价的局限性:

第一、凭主观经验判断,缺乏严谨的设计和检测;

第二、缺乏评价的规范性和统一的指导思想,导致定性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

第三、主观性、随机性和个别性导致了评价的随意性,缺乏逻辑性和严密的操作系统;

第四、由于评价者个人水平或视角差异,对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结论,导致被评价者盲从。

七、评课说什么?怎么说?

1、评课说什么?

(1)、从优点中发现优点的成因

①明显优点的成因

②不易被人发现的优点揭秘

(2)、从问题中寻找形成问题的原因

①课堂为何缺乏生机?

②学生为何不配合?

③作业为何效果差?

④活动为何不活跃?

⑤公开课为何表演多?

⑥小组合作为何没有效?

2、评课怎么说?

(1)、实话实说

(2)、心理零距离

(3)、开门见山说本质

(4)、发掘亮点重激励

(5)、肯定当中谈希望

(6)、放大倾向以引导

(7)、简练概括说关键

(8)、评课需要灵活性个人感悟:

教学是一种不断产生遗憾,不断产生反思的行为,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评课是一种诊断和激励,是零距离的智慧碰撞,是提升观念、调整教学、发展能力的有效平台。对照程明太老师提出的观点,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就要一条一条认真注重,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教师个人业务学习笔记NO学科美术姓名周芬材料来源:教学案例的写作体例及示例材料(可粘贴):一、什么是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二、教学案例的特点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论文是理多事少,案例是事多理精。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它有主题、有讨论、有诠释说明,这是教学实录所不具备的。可以说,运用反映实际情景的案例开展教学在各个学科领域都存在,并逐步发展、完善,运用的范围也逐步扩大。例如,医学教学,它不能把病人搬到课堂上,也不能视病人为试验品。因此,临床医生把病人的诊断过程记录下来,写成日记,这就是“病例”。然后,教师用病例进行讲课,学生根据病例进行讲课,学生根据病例展开讨论,如同面临病人一样,学习诊断,学当医生。诸如,法律教学、商业教学……在这里我视它们为一般教学案例。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与上述的一般案例教学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联系是: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是在一般案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它们的研究方法与描述的客观性是相同的,都是为培训的对象提供实际的情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们的区别是一般案例的作用主要用于提供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教师自身参与的研究,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以提高教学实际能力。因此,我们认为,所谓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定的课堂教学目的,将采撷到的一个或几个反映客观事实的课堂活动事例,根据现代教学理论,对其教学活动进行分析、比较与归纳,并提出一些解决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疑难问题的方法或策略。它的基本特点在案例教学中已阐述。三、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方法。由于课堂教学案例是根据课堂教学理论,对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描述性的分析,每一个案例的研究均是针对实际教学情景,分析说明一个观点、论证一个问题或提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因此,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就显得尤其的重要。课堂教学案例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是课堂观察、访谈与调查以及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1、课堂观察。观察方法是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研究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是教师自己对教学对象——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片断进行观察,也可以由其他教师来实施观察,这两种观察的目的都是为了掌握课堂教学中的第一手资料。课堂观察方法不限于用肉眼观察、耳听手记,还可利用各种工具如照相机、录音机、录象机等作为辅助观察的手段,以提高观察的效果。对观察的资料,可以逐字逐句整理成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程序表、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提问行为类型频次表、课堂教学时间分配表等,以便以后继续分析案例提供翔实的原始材料。2、访谈与调查。对一些课堂教学不能观察到的师生内心活动,如教师教学的目的、教学程序的意图、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教学达标的成效等一些需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可以通过与执教教师的交谈和学生的座谈,以丰富和充实课堂教学观察的材料;对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回答问题的心理状态、解题思路等问题,也可以在课后作一些调查;对学生达标的成效度,也可以作一些测试调查。从这些访谈、调查的材料中,再分析课堂教学的现象,不难发现造成各种课堂现象与教师教学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再具体寻找在哪个教学环节中出现问题,从中提炼出解决问题的对策。3、文献分析。文献分析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过去和现在的有关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从中找到课堂教学现象的理论依据,从而增强案例分析的说服力。当然,对广大第一线教师而言,这里所运用的文献分析方法,并不是为了论证新教育理论,也不是去归纳教育的宏观现象,而通过有关教育理论文献的查阅,去进一步解读课堂教学的活动,挖掘案例中的教育思想。如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来获得有关的数学概念、法则与公式,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就可以带着问题,查阅、分析有关文献资料,从中来提高研究者自身的理论水平。四、课堂教学案例编写的格式当前,国内外课堂教学案例编写的格式有多种多样。但不管何种编写格式,它们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对案例的客观描述;二是对案例中所述问题、事件等的分析。下面介绍两种惯用的案例编写的格式:1、“描述+分析”式此格式的特点是将整个案例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主要为描述课堂教学活动的情景,后半部分主要针对情景中的一、两个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案例的描述一般是把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某一片断像讲故事一样原原本本地、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描述的形式可以是一串问答式的课堂对话,也可以概括式地叙述,主要是提供一个或一连串课堂教学疑难的问题,并把教育理论、教育思想隐藏在描述之中。案例的分析部分是针对描述的情景谈一些个人的感受或理论的说明。分析方法可以是对描述中提出的一个问题,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也可以是对描述中的几个问题,集中从一个方面加以分析。2、“背景+描述+问题+诠释”式此格式是一种要求比较高的编写格式,而且,它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也更大。通常它将整个案例分为四个部分:⑴主题与背景主题是反映案例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整篇案例的核心思想。背景主要叙述案例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的一些基本情况。当然,这部分的内容不宜很长,只需提纲挈领叙述清楚即可。⑵情景描述与“描述+分析”式中的描述相同,主要突出主题所反映的课堂教学活动。⑶问题讨论这是根据主题与情景描述,设计的一份案例讨论前的作业单,包括学科知识的要点、教学法和情景特点以及案例的说明与注意事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为案例教学服务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学生有章可循。不同的教学观念,不同的教学手段,所提出的问题也不同。学生对案例中所提出的主题以及情景描述中提出的问题都能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各种思想和方法的提出,就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演习”。⑷诠释与研究这主要是用教育理论对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读。它包括对课堂教学行为的技术资料、课堂教学实录以及教学活动背后的资料等作理论上的分析。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期望的目标学生没有答出来、偏离了,教学内容呈现的先后与学生理解的程度、教学方法运用与学生内在动机的激发等问题存在着矛盾,每个矛盾的背后,必然隐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所以,通过诠释,挖掘这些矛盾背后的内在思想,揭示其教育规律就显得十分的必要。五、一个好案例的“标准”不管是西方的两大部分,还是国内的四大部分,其实一个好的案例都是有一定“标准”的,首先最重要的一条是能促使自己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和帮助阅读案例的人从中“学有所获”。其次要做到:1、具有可读性。一个好案例是一件文学作品,应该是主题鲜明、中心突出,围绕主题以一种引人入胜、迷人的方式来展开,事件发生的背景交代清楚,人物的心理感受、体验和内部冲突揭示充分,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表达明晰、生动和活泼。2、具有时代性。一个好案例必须要有时代的特征,能反映当前教育教学中最普遍发生的问题,能足够引起自己和人们的反思,能产生“共情”。3、富有个性化。案例的内容和形式要有特色,能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能从理论的高度去开掘并能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能引起人们多方位的、多角度地思考,能触及人们的灵魂。4、一般用过去式表达。5、字数最好在2000——4000字范围内。六、教学案例的选材1、课堂的学科教学,2、班主任工作3、家长和学校的联系,校长与教师的关系。4、学校各种事故的处理5、学校后勤6、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7、教师的工作强度8、面向全体与个别教学(拔尖的和特差的学生)9、标准化测验或其他形式的测验10、用于开发教学材料,教学计划,教学资源,教学实验的经费11、师德修养12、学生理想、信念、世界观13、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总之,校内外涉及到教师、学生的思想、行为、规章制度和若干事物等都是教学案例的良好选材。个人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典型事例,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作为青年教师教师经常学写教学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例证。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教师个人业务学习笔记NO学科美术姓名周芬材料来源:透视美术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材料(可粘贴):所谓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它强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以类似研究的手段去实验,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应用各种材料,经整理分析后解决问题,借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初步的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那么,具有人文性质的美术作为以培养美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设想:在美术课中教师干巴巴地说教,学生听课垂头丧气。极具情趣、表现自由的美术教学变成了一次次老八股式的重复。这样的教学,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而且只能使学生更加厌学。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境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l、发掘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寻找刺激的新异与变化。“教学过程中创造引人入胜的情景,即教学过程引用有趣的例子、实验、离奇的事实,可以称作教学上情感刺激方法之一”(巴班斯基),其中涵盖的道理就是告诫我们美术教师要充分研究所教内容,力求找出某些关键点,从那里揭示出某种新的意外的、超出学生主观预期的东西。在教学中,教师尤其要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中某些看上去似乎是“枯燥乏味”、“简单易懂”的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灵活、开放的呈现方式,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或设置思维荒漠,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巧妙处理好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中防止学生松驰、疲沓、厌学,引发学生兴趣情绪的关键。2、发挥美术教学活动的独特魅力,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学习兴趣是个体力求探究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我们在美术教学中,一是积极采取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影视、录像、多媒体、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再现形象,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不断给学生以高尚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美术的兴趣。二是注意调动积极的情感因素作用,从满足学生的一些重要需要入手,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使学生在发展求知需要的过程中,尽可能充溢着积极的情绪体验,满足对美的需要。3、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诱发学生主动参与。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美术。教师可创设各种条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情景,以学生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为载体,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绪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表现生活美和美化生活的探究精神与学习动机。例如服装的色彩配置、贺卡的制作、居室的布置等等。4、充分利用情感体验,激活学生主体意识。情感的特质往往能在个体或整体行为和态度中显露出来,经常发生而被镶嵌在个性之中,产生某种行为。美术教育的特点正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它是靠真情来打开审美者的心灵大门,牵引着人们回到真实的生命状态,回到本原的心灵感觉,去体悟我们内心深处的灵性之光,发展审美能力。在教学中以情施教,有利于运用情感手段来发掘教学中的美的因素,寓美于情,以情育美,从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关注人类,关注自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如在讲授《最后的晚餐》这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