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诊治1课件_第1页
胸痹诊治1课件_第2页
胸痹诊治1课件_第3页
胸痹诊治1课件_第4页
胸痹诊治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胸痹病(冠心病)中医诊治冠心病的现代诊治观点一、冠心病定义:冠心病亦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逐渐狭窄或斑块形成甚至破裂、完全堵塞,限制或完全中断了心肌的血液供应,引起临床上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一系列严重的心肌缺血病症。二、冠心病分类:1、稳定性劳力性心绞痛型2、急性冠脉综合征(ST段抬高型急性心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梗、不稳定心绞痛和心脏性猝死等类型)三、冠心病流行概况为人类社会进步、工业发达和人民生活改善而出现的发达国家的慢性流行病。美国超过30岁成年人心绞痛发生率为213人/10万,AHA估计全国有620万胸痛病人,每年有心肌梗死110万人,但只有大约半数患者(55万左右)能到医院治疗。中国人口基数巨大,近年随人民生活改善冠心病发病率急骤增加,与美国20世纪60~70年代冠心病流行有类似趋势。我国初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血脂和高血压病人均高达1.6亿,肥胖和超重病人高达1.8亿,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均在6千万以上,加上老龄化加快,全国老龄人口达1.3亿以上,使我国冠心病防治形势非常严峻。五、冠心病诊断和治疗(国内、国外ACC/AHA)1、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指南2、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指南3、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一、病因病机中医学典籍中虽无“冠心病”病名,但早在《内经》中所载“厥心痛”、“真心痛”、“心痛”的症状描述与今之“冠心病”的症状相似。《金匮要略》之“胸痹”一病的因、症、脉、治仍对现今中医在冠心病诊断治疗中起指导作用。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可在心气、心血、心阴、心阳不足或肝、肾、脾失调的基础上,兼有痰浊、血瘀、气滞、寒凝等病变,最终导致本病的发生。(一)、病因认识外邪侵袭、情志失调、年老体衰、饮食不当、劳逸失调《素问·举痛论篇》:“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而气不通,故卒然而痛。”提示寒邪凝于心脉,发为胸痛。《灵枢·口问》:“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太平圣惠方》:“夫思虑烦多则损心,心虚故邪乘之。”说明了七情于本病直接关系。清.唐宗海《血证论》:“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若木失充和,气机淤滞,日久必致血瘀。思则气结,脾津不得正常输布,凝聚成痰,痰浊盘踞,胸阳失展,阻滞经络,气机不畅,心脉痹阻。张从正《儒门事亲》:“夫膏梁之人,……酒食所伤。胸闷痞隔,诈心”。说明饮食不当,损伤脾胃,生湿生痰,阻滞气机,而致心痛。年老体衰或久病,导致肾气不足。肾阳虚,不能鼓动脏器阳气,心阳不振,血液运行不畅,心脉痹阻;肾阴虚,不能滋养他脏之阴,心阴亏虚,气血运行失畅而痹阻。劳逸失调:过劳则耗气伤阴,致使脉络失养;过逸,则气血运行滞缓,导致脉络阻滞。

2、心阴(血)虚:心阴(血)对心肌具有营养和滋润的作用,是保证心脏生理功能的主要物质基础。若心阴血生成不足,或情志内伤、或劳心过度,耗伤心血,虚及心阴,则形成心阴虚的病理状态,使心肌缺乏心阴、心血的濡养和滋润,导致心肌缺血。3、痰浊壅塞:由于七情、饮食所伤或寒邪侵袭、年老久病致使心脾阳虚,阴寒内盛,痰浊滋生,进而形成痰浊凝滞,胸阳不展,心脉痹阻而发病。4、情志失调:忧思恼怒,劳心过度等,导致肝气郁结不畅,肝气与心气相通,肝失疏泄,水火气机不得升降,则气郁血行不畅,气滞则津液停留,遂生瘀血、痰浊,阻于血脉,痹而不通成本病。心气虚心阴虚痰浊瘀血(一)、胸痹证常用治法1、益气活血法—气虚血瘀2、理气活血法—气滞血瘀3、活血化瘀法—瘀血阻络4、化痰逐瘀法—痰瘀交阻5、益气养阴法—气阴两虚6、宣痹通阳法—阳微阴弦二、胸痹证治法

(二)、胸痹心痛治疗1、遵循辨证论治。抓住症候分类,证类客观指标少,宜粗不宜细,更不要杂。宜选用舌脉的金指标来定类,便于临证遵循。①气阴两虚型舌脉—舌淡苔薄或舌红少苔,脉沉细或结代。主症—隐痛阵阵,气短乏力,五心烦热。兼症—眩晕耳鸣,惊悸潮热,纳差脘胀。治法—益气养阴。方药—生脉散,归脾汤。中成药—生脉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补心气口服液、滋心阴口服液等。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归脾汤(人参、白术、黄芪、当归、甘草、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元肉、姜枣)生脉散方释:人参甘温益元气,补肺气,生津液,为君药。麦冬甘寒养阴清热,润肺生津,为臣药。五味子酸温敛肺止汗,生津止渴,为佐药。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气充脉复,故名“生脉”。归脾汤方释:人参、黄芪、白术、甘草之甘温,补脾益气,脾气胜则统血、摄血。茯神、远志、酸枣仁、龙眼肉之甘温酸苦,补心助脾,心阴复则生血荣脾。佐当归养血而荣心。使木香入肝脾,行气而舒脾,一防补药之滞,二配枣仁、远志调肝助心(肝为心之母)。心血足,脾气壮,子母俱健,劳伤心脾之疾自除。②肾亏寒凝型舌脉—舌淡胖,苔薄白,脉沉迟细或结代。主症—胀痛时作,形寒腰酸,心惕肢冷。兼症—面白自汗,倦怠肿胀,遇寒痛作。治法—补肾散寒方药—金匮肾气丸合栝楼薤白白酒汤。中成药—参附注射液,养心氏片等。金匮肾气丸(熟地、淮山、山萸肉、泽泻、丹皮、茯苓、附子、肉桂)栝楼薤白白酒汤(栝楼、薤白、白酒)

③痰瘀互结舌脉—苔腻质暗或瘀斑,脉弦滑或涩。主症—闷胀刺痛,唇青口粘,纳呆怔忡。兼症—头重身困,呕恶痰多,形胖发枯。治法—祛痰化瘀方药—血府逐瘀汤合温胆汤。中成药—复方丹参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等血府逐瘀汤(熟地、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牛膝、枳壳、柴胡、桔梗)温胆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血府逐瘀汤方释:桃仁、红花、川芎活血化瘀为君药。当归、赤芍养血活血,牛膝祛瘀通脉引血下行,三药助主药活血化瘀为臣药。生地配当归养血活血,祛瘀而不伤阴血;柴胡、枳壳、桔梗宽胸中之气滞,使气血并行,共为佐药。甘草协调诸药为使药。温胆汤方释: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为君药。竹茹清热化痰,枳实行气化痰,使痰随气下为臣药。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为佐药。姜、枣、甘草益脾和胃,协调诸药为使药。②拔罐:华佗夹脊穴走罐自上而下三次。膻中穴留罐10分钟。③食疗:19种食物可舒缓胸痹心痛,薤白、洋葱、萝卜、豆芽、扁豆、红枣、莲肉、木耳、蜂蜜、桃仁等。④体疗:提倡适量运动(二十四式简易太极拳)、静卧导引等。⑤意疗: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虑以养其神,少语言以养其气,绝私欲以养其心。⑥单验方:三七、琥珀、血竭等分装入胶囊,每次5粒,每日2次。水蛭粉、僵蚕粉、乳香、没药等分装胶囊,每次5粒,每日2次。⑦外治法:磁片贴于心、隔、厥阴俞。坎离砂醋拌后装入袋内敷心前区。失笑散30克、乳香没药各10克醋调敷神厥、涌泉穴,晚敷晨除。制川草乌各5克、细辛3克、冰片1克研末醋调敷膻中、心俞,晚敷晨除。⑧常用止痛单味药:随证加减,提高止痛疗效。三七、丹参、乳香、没药、水蛭、香附、乌药、蚕砂、五灵脂、蒲黄、血竭、细辛、川乌、草乌、丹皮、川芎、川楝子、元胡、甘松等。1、辨证论治①痰瘀阻络—祛痰化瘀—温胆汤合血府逐瘀汤。②阴血不足(快速型心悸)—滋养心阴—交泰丸合菊杞地黄汤④心阳不振(慢速型心悸)—温阳宁心—参附汤合阳和汤。交泰丸(黄连、肉桂)阳和汤(熟地、鹿角胶、姜炭、肉桂、麻黄、白芥子、甘草)交泰丸方释:泰即卦象之一,水上火下。交泰即交济水火。黄连苦寒,入少阴心经,降心火,不使其炎上。肉桂辛热,入少阴肾经,暖水脏,不使其润下。寒热并用,使其水火相济。阳和汤方释:重用熟地滋补阴血,填精益髓;鹿角胶补肾助阳为君药。肉桂、姜炭温阳散寒通血脉为臣药。麻黄散体表之寒凝;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痰湿为佐药。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

提高止悸疗效,宜辅佐四法:①清心利尿(心与小肠相表里)—导赤散、石韦散、小蓟饮子诸方化裁而清心。②宁心安神(心主神明)—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柏子养心丸、酸枣仁汤诸方化裁。③散剂常服。西洋参粉、三七粉、琥珀粉、冬虫夏草粉、黄芪粉等研末装入胶囊服用。④常用中成药: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等。(四)胸痹心衰治疗1、辨证论治证型:心肾阳衰治法:“开鬼门,洁净腑”—温阳利水方药:真武汤(茯苓、附子、白芍、白术、干姜)破格救心汤(附子、干姜、炙甘草、红参、山萸肉、生龙骨、生牡蛎、活磁石、麝香)破格救心汤方释:“四逆汤”(附子、干姜、炙甘草)回阳救逆;人参大补元气,滋阴和阳,益气生津;化裁“来复汤”(山萸肉、生龙牡、活磁石、麝香)收敛将散之人身的阴阳气血。剂量:附子:30g~60g、炙甘草30g~60g、人参10g~30g、山萸肉30g~60g、麝香0.5g附子:强心主将。心衰患者五脏六腑表里三焦被重重阴寒所困,阳回则生,阳去则死。破格重用附子纯阳之品的大辛大热之性,以雷霆万钧之力,斩关夺门,破阴回阳,救垂危之命。炙甘草:甘草可解附子剧毒,蜜炙后有扶正作用。甘草剂量与附子剂量相同,可抑制附子毒性。山萸肉:为救脱第一要药,救脱之功尤甚参、芪。收敛元气,固涩止脱,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敛正气而不敛邪气。麝香:急救醒脑,开中有补,有斩关夺门,辟秽开窍之功。

2、针灸宣肺利水:列缺、合谷、尺泽、阴陵泉、肺腧、三焦俞,针刺法。温阳利水:足三里、三阴交、复溜、水分、脾俞、肾俞,艾灸法。耳针埋豆:肺、脾、肾、膀胱、三焦、皮质下。外敷神阙穴:田螺6个、蒜瓣3个、生苡仁6克、车前子10克、葶苈子5克,共研末调成饼,晚敷晨除。食疗:乌鲤鱼一条洗净剖腹,腹中填入赤小豆、桑白皮、茯苓煮汤喝并食鱼肉。(五):胸痹心厥中医配合治疗证型:急者已痰瘀阻络为主,缓者以气阴两虚为主。方药:三参饮加味。补气(西洋参或生晒参10克),祛痰(苦参10克)化瘀(丹参30克)。祛痰可配伍选用:全栝楼30克、薤白10克、胆星10克、莱菔子15克、天竺黄10克、竹茹10克。化瘀可配伍选用:丹皮、赤芍、红花、川芎、泽兰、苏木各10克、水蛭5克。心厥止痛为要务:复方丹参滴丸或速效救心丸等。针刺膻中、神门、三阴交等穴位辅助止痛。心厥通腑为取效保证:投润肠药,保持大便通畅。据证选用菊花、当归各15克,肉苁蓉、桃仁、莱菔子、大腹皮、制大黄各10克,草决明、全栝楼各30克。心厥心源性休克分清脱证或闭证脱证—气脱亡阳—回阳救逆:参附注射液100ml静滴或10~20ml注射。汤剂重用独参汤或四逆汤,参类200克以上浓煎鼻饲或灌肠。艾灸神阙、内关、足三里。闭证—痰瘀蒙窍—醒脑开窍:醒脑静注射液40~60ml稀释静滴。汤剂重用导痰汤(胆星、天竺黄、竹沥水、全栝楼、莱菔子、石菖蒲、制大黄、牛黄)针刺人中、内关、太冲。(六)、胸痹心痛恢复期调理重视中医六条“养生之道”,可有效康复,预防复发。1、养神为本道、佛、儒、医诸家皆主张养生之本在于养神。“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养神务除“六害”:名利、声色、货财、滋味、狂妄、嫉妒。以德养心,以理收心,遇事制怒,豁达明快,无忧无虑,胸痹心痛发作即可明显减轻。神怡开朗,乐观知足是养生第一要素。2、膳食合理提倡“三多三少”。三多即蛋白质多、维生素多、纤维素多。三少即糖类少、咸盐少、脂肪少。多食苦瓜、黄瓜、冬瓜、西瓜、大蒜、洋葱、绿豆、黄豆及豆制品,鲜鱼、瘦肉、玉米油等。掌握“早饭宜好,午饭宜饱,晚饭宜少”原则。“好”即精细为主,注重质量;“饱”即适量但不过量;“少”即清淡充饥,少动再睡。“药王”孙思邈云:“饱食即卧,乃生百病”。食后养生三法:摩腹、散步和漱口。3、起居有常“劳逸结合,规律作息”按“生物钟”顺序运转。“日入而息,充足睡眠”。提倡“子午觉”:子时即深夜0点至四点,午时即中午12点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