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下《草原》版教案_第1页
人教版语文五下《草原》版教案_第2页
人教版语文五下《草原》版教案_第3页
人教版语文五下《草原》版教案_第4页
人教版语文五下《草原》版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语文五下《草原》版授课方案人教版语文五下《草原》版授课方案5/5人教版语文五下《草原》版授课方案《草原》授课方案授课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意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重视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系词语造句。3.意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向的描绘。4.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授课重点、难点1.经过语言文字张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情况。2.详细意会课文中的静态、动向描绘。授课时间三课时授课方案第一课时一、授课目标(一)初读课文,认识课文内容。(二)学习生字、新词,重视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三)弄清课文记述次序,给课文分段。二、授课重点、难点(一)学习生字、新词,重视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二)弄清课文记述次序,谈论怎样给课文分段。三、授课过程(一)揭露课题,启示讲话。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接见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其他感情,目击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民俗习惯,又感觉到了民族团结的深邃友情。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龙活现地写下来了。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向。我们前面学的《鸟的天堂》和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都是本组课文的示范文。学习出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篇接见记,不仅需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认真学习作者是怎样依照自己的察看和感觉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向的描绘的,使我们读后有感想觉又详细又生动。(二)学生听录音,认识主要内容。学生听配乐朗诵录音,想象一下:1.草原的风景是怎样的?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四)检查自学情况。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衬着、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衬着: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润湿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奏效,引申为文学创作中经过对环境、光景或人物行为、心理描绘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迂回:弯波折曲,来来回回地围绕。迂,曲波折折绕弯;回,旋转、围绕。鄂温克:我国少许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教师赏赐适合的指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别解决。)(五)弄清课文记述次序,谈论分段。1.这篇接见记按什么次序记述了接见的过程?(这篇接见记按地址变换的次序写了接见的过程:初入草原→凑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辞别草原。)2.按接见的过程。课文能够分为几段?为什么?(能够有三种分法:(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解析可分为5段;(2)按初见草原风景→接见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能够。)(六)指名分段朗诵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同时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丽风景。绿毯、勾勒、骏马、奇丽、柔美、衬着、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风景。奔驰、迂回、洒脱、襟飘带舞。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招待。拘束、羞怯、鄂温克。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天涯、斜阳。)(七)作业。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2.熟读课文第1段。第二课时一、授课目标(一)学习课文第1、2段,意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情欢跃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向的理解。(二)意会文中比喻句的内容及作用。(三)认识文中关系词语的运用。(四)背诵课文第1段。二、授课重点、难点(一)意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情欢跃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向的理解。(二)背诵课文第1段。三、授课过程(一)讲读第1段。1.默读,分层次。思虑: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分几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课文第1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情况。课文分两层写。先写看到草原的情况,后写产生的感想。)2.再读,思虑: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风景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风景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光景写?(读后谈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风景,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川、羊群这些光景来写的。因为这些光景显示了草原的特色。)3.细读、思虑:1)作者是按什么次序写这些光景的?(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次序写。)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光景的特色,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风景的?(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3)意会重点句子的含。(学生自己作声第1段第1,要修业生心意会,真想象。重点下面三个句子: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其实不茫茫。”②“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无的毯上了白色的大花。”③“那些小丘的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色衬着,不用墨勾勒的中国画那,到翠色欲流,流入云。”)4.默、思虑、朗:在种境地里,作者生了什么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的感受?(一“境地”一的意思。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可用“美”或“壮”与“奇”作比,理解“奇”一用得恰到好。指学生有表情地朗表达作者感觉的两个句子。)5.指学生背第1段文。(学生按文描绘序和光景特色,想象,把段文熟成。)小:祖国的草原么美。段文思路清楚,从看到的到感觉到的,按从上到下的察序描绘光景。作者第一次到草原,就能抓住风景的特色来写,把光景和感觉系在一同,即景抒情,情况交融。作者在描绘初草原的光景主要运用了静描绘,我显现一幅草原静美的画,但静中又有,比方写羊群。(二)第2段。1.指名第2段。(教提示:学文第2段,我要学作者怎样依照地址的,抓住事物与境的系、化的特色,运用的描绘方法,把文章写得又形象又生。)2.、思虑:写作者巴虎旗牧公社途中,段文可分几?(可分两:①初入草原看到的美风景;②快到公社,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3.第1文。(1)作者乘汽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草原十分。)从文哪些句看出草原十分?(“汽走了一百五十里才抵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所有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是草原。草原上行十分洒脱。”)“洒脱”是什么意思?(不受拘束。文指行自由,不受限制。)2)“初入草原,听不到一点声音,也看不什么西,除了一些忽忽落的小。”些描绘明草原境有什么特色?(十分静寂。)3)初入草原,境的特色是、静寂。此后呢?草原境有什么化?从什么地方开始化的?(草原的境有了化,从到一条河开始化。)4)看到了河,境有什么化?有鞭子的响了然什么?(明有人了。)5)什么有了河,草原的境就有了化?(有了河流、水草得旺盛,蒙族人民就会把牛、羊、群赶到儿来放牧。)4.第2。1)指名学生第2。2)“疾”、“襟舞”是什么意思?3)作者什么用一条彩虹比来迎客的蒙族男女老小?(因他突然出在的山丘上,而且都衣着色的衣裳,既恰切又形象地表了蒙族人民迎客人的情。)4)当主人到客人,草原的境有什么化?从文中哪些句能够看出来?(“静寂的草原起来:呼声,声,蹄声,响成一片。”)小结:作者初入草原,看不见什么东西,听不见一点声音,处在这种环境令人产生一种辽阔、静寂的感觉,接着作者快到公社时,看到了牛羊成群,主人热情迎客,听到了各样声响,自然引起一种兴盛、喧杂的感觉。作者的感觉由静到动,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在变化的结果,这说明,环境变了,事物也在变化。(三)作业。1.背诵课文第1段。2.练习课后作业第1、3题。第三课时一、授课目标(一)学习课文第3、4、5段。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风景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二)意会课文结尾的含义。(三)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二、授课重点、难点(一)学习课文第3、4、5段。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风景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二)意会课文结尾的含义。三、授课过程(一)导入。课文第1、2自然段,作者抓住接见的经过和草原环境的变化,让我们读了感觉祖国草原的光景是多么美。现在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我们会进一步知道草原的人更好。(二)讲读3、4、5自然段。1.让三名学生各朗诵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虑。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2.读后谈论沟通。1)主客是怎样会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意会到主客会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欣、热情的感情朗诵这一节课文。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能够看出蒙汉两族人民友情很深?为什么“无论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3)客人辞别时的情况怎样?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

1句怎么讲?(蒙汉两族人民的友情这样深邃,怎么舍得分别呢?)第

2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话”是互相讲话,送其他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互相讲话,流连忘返地辞别。)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邃友情和依依惜其他感情。)4)哪些地方表现了蒙族人民的民俗习惯?这些民俗习惯表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①衣着各色的民族服饰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②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席间姑娘们还要唱民歌;③饭后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这三方面表现了蒙先人民的民俗习惯。)(三)总结全文。1.从全文看,前面两段主假如写什么?后边三段主假如写什么?(课文前两段主要讲草原光景的美,后三段主要讲草原人民的美,说明蒙汉两族人民感情深邃。)2.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接见活动,但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的一次接见活动,中心是表现蒙汉人民的友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