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7大国兴衰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彭伏生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有着5000年文明史、历史上曾形成十数个强大王朝的东方大国——中国从此一蹶不振,成为任人宰割的弱国,中国人也从此被人叫做“东亚病夫”。于是从那时起,160多年来中国人都做着一个梦,那就是——振兴中华。但是1949年以前,中国四分五裂,强国只是个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百多年来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了强国的希望。然而,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中国陷入“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中国人的强国梦又变得遥遥无期。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内健康力量战胜极“左”势力,将中国这艘巨轮的航向牢牢钉在实现“四个现代化”,即中华民族的崛起上。如今30年过去了,2005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跃升世界第四位,于是国际上“中国威胁论”和国内“中国崛起”的议论日益高涨,中国是否已经崛起?能否崛起?什么时候崛起?怎样崛起?成为热门话题。这堂课,想通过16世纪以来几个世界性大国兴衰历史的介绍,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观点,请大家一起思考。一、大国崛起的历程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分水岭,那以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的几块陆地上,没有人知道地球是方的还是圆的,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而那以后,随着地理大发现的进程,人们才有了当今世界的概念。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从那时起,可以称为世界大国的国家有9个,即: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苏联)、日本和美国。由于时间关系,今天仅就荷兰、英国和美国三个比较典型的国家的情况进行介绍。(一)、从商业大国到金融帝国——荷兰1、商业大国的形成在欧洲西北部,有一个与英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它的面积四万多平方公里,仅为北京的两倍半,海拔最高处321米,最低-6.7米,全国40%的国土低于海平面。然而,就是这样一个200万人口的小国,却在17世纪崛起为世界性大国。 荷兰的崛起是从一条条银白色的鲱鱼开始的。由于海流的变化,每到夏季,就有大批的鲱鱼回游到荷兰北部的沿海区域,荷兰人每年可以从北海中捕获超过1000万公斤的鲱鱼。14世纪的荷兰人口不到100万就有20万人从事捕鱼业,小小的鲱鱼为五分之一的荷兰人提供了生计。但是,鲱鱼是一种自然资源,造物主并没有给荷兰人独享的权利,生活在北海边的其他民族,很多人都靠捕鲱鱼为生,为争夺渔场,荷兰人曾和英格兰人之间打过三次战争。是什么力量使荷兰人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说来简单也有些原始,那就是一种简洁的剖鱼方法。1358年,荷兰北部的一个小渔村中,一个叫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的渔民发明了一种只需一刀就可以去除鱼肠的方法。去肠后的鱼放进盐里就能保存一年多的时间,当时没有冰箱,这是长期保存鱼的最好办法。就这样,荷兰渔民一把小刀,将一种人人可以染指的自然资源,转化为独有的资本,荷兰鲱鱼成为荷兰品牌和标志,在欧洲遐迩闻名。荷兰地势低洼,为了排涝,荷兰人修建了许多条运河,构成了当时欧洲最发达的水上运输交通网,荷兰鲱鱼借助这些便利而廉价的交通网畅销欧洲各地。同时,商船又载回了各种各样的商品,荷兰很快成为欧洲的新兴商品集散地。当时葡萄牙和西班牙凭借先发优势和赤裸裸的暴力,已牢牢地控制了海上运输和贸易,英格兰及其他国土和人口都比荷兰大得多的后发国家也跃跃欲试,觊觎着海上贸易的利益。小小的荷兰靠什么在夹缝中生存呢?怎样才能在强国的竞争中分得一杯羹呢?就像发明一刀就能取出鲱鱼肠的方法打败对手一样,精明的荷兰商人是从设计和建造一种更低廉的船开始取得优势的。当时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的商船都装备武器而荷兰的商船不配备武器,所以轻便、速度快而且价格也只有英国船只的一半,并且荷兰船肚子很大,甲板很小。当时欧洲各国规定,按甲板的大小收税,所以,荷兰船售价低、载货多、速度快、成本低,欧洲各国都爱买荷兰船或请荷兰船运货。但是仅靠这些特殊的船只还不够,最终决定胜负的关键,是那些驾船的人。历史上有一个荷兰商人的故事。1596年,一个叫巴伦支的荷兰船长,他的船载着货物,试图找到一条从北通到亚洲的近道,不料在北极圈内一个叫三文雅的地方(现俄国的一个岛屿),被冰封困在海面上。巴伦支船长和17名荷兰水手度过了8个月的漫长冬季,拆了船板当燃料取暖,靠打猎充饥,8个人死去,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的货物,这些货物里有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食品、衣物和药品。冬去春来,冰海解冻,幸存的人归来,将货物完好无损地交给了货主。荷兰人用生命作代价铸就了传之后世的商业“诚信”原则,也因此赢得了市场。至16世纪末他们几乎垄断了欧洲海上贸易。 荷兰是最早的清教国家,清教徒崇拜金钱,他们多数人世代经商,重视商业,并逐步形成了世代相传的“重财守信、勤俭吝啬、敢冒风险”的清教商业精神,这种商业精神,随着荷兰商人的贸易和荷兰清教徒的迁徙而传遍世界,逐渐成为西方价值观和西方文化的基础。 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现在称为荷兰的这块地方,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城市,到16世纪有一半的荷兰人居住在城市里。一些贵族凭籍武力、以为城市提供保护为由,向市民收税。荷兰市民经过协商和讨价还价,从贵族手里购买了城市自治权。从此,市民们自行立法,不向贵族交税。1543年西班牙国王通过政治联姻方式,取得了荷兰的统治权(注1),当西班牙国王宣布荷兰是西班牙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重新划分荷兰的行政区域时,荷兰人坦然接受了;西班牙国王为他们派来总督,荷兰人也没意见;而当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向他们收税要钱,荷兰人愤怒了,荷兰独立战争因此爆发。 开始,荷兰人一盘散沙,不到6年,15万人死于战争。1579年,荷兰7个省的代表签署协议,组织军事同盟,西班牙被迫妥协。1591年7月26日,来自荷兰各起义城市的代表在海牙郑重宣布:废除西班牙国王对荷兰的统治。这时荷兰人才意识到:他们实际上已经拥有了一个国家。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国家,领导独立战争的商人们不知所措,这个国家交给谁来管理与保护呢?作为商人他们最在行的是经商,最想要的是金钱,政治权利商人们不感兴趣。于是,他们将这个没人 1588年,在奥兰治亲王威廉的领导下,7个省联合起来,宣布成立荷兰连省共和国,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商业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在这以前,荷兰的贸易对象主要是西、英两国,现在两国都得罪了,加上他们的盟国,荷兰人已无法在欧洲做生意,经济命脉断了,新生的荷兰连省共和国的出路在哪里呢?2、金融大国的兴起荷兰人决定自己开辟前往东方和美洲的航线,这不但要冒巨大的风险,而且需要大量的资金,钱从哪里来呢?1602年,在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股份公司,为了融资,他们发行股票(采取记帐的方法),通过向社会融资的方式,将分散的财富变成了对外扩张的资本。为了增加信誉度,荷兰政府将一些只有政府才有的权利折合为25000荷兰盾,入股东印度公司。于是成千上万的荷兰国民入股,连阿姆斯特丹市市长的女仆也成了东印度公司的股东。很快他们筹集到650万荷兰盾,相当于今天300万欧元的资金,东印度公司开始运营。除经营权外,荷兰还赋予东印度公司世界上任何公司不曾有的,只有国家才具有的特权:它可以与它国签订条约,可以发动战争,所以东印度公司既是一个企业,也像一个国家。它成立后的5年,每年都向海外派出50支商船队,其数量超过当时的欧洲霸主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总和。东印度公司发行的股票10年没有利息也不派红利,10年后公司才第一次向股东派发红利,股东们怎样会同意呢?这里又有荷兰人的一个发明创举。1609年,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诞生,在阿姆斯特丹,只要你愿意,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随时可以通过股票交易所,将自己手中的股票变成现金。荷兰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至今仍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资本流转体制。400多年前阿姆斯特丹的股票交易所里,就已经活跃着1000多名股票经纪人,他们那时虽然还没有穿上红马甲,但已经有了固定的交易席位。荷兰成为欧洲仍至整个世界最活跃的资本市场,前来交易的不仅有荷兰人,更有许多想投机发财的外国人。于是,大量的股息和交易收入从这个面积不超过1000平方米的交易厅,源源不断地流入荷兰国库和荷兰人的腰包。仅发行英国国债一项,荷兰每年就可获利2500万荷兰盾,相当于200吨白银。当时欧洲各国货币不一,国外股民只能携带黄金、白银前来交易所交易,随着交易量的增加和循环速度的加快,携带、结算很不方便,于是,荷兰人解决问题的探索就进入了现代经济的核心领域——建立银行体系。1609年世界上第一所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比英国早100多年),它既开展兑换业务,也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更重要的是,它发明了我们现在所说的“信用”,那时叫“想象中的货币”。为了保障银行的信用,阿姆斯特丹市通过立法规定:“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限制银行的交易自由”,于是又出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当荷兰的军队与西班牙的军队在战场上拼命厮杀的时候,西班牙富人的黄金白银仍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银行的金库中流进流出,而交战国西班牙国的国王竞然跑到阿姆斯特丹银行贷款,购买武器和军需品,用以杀死更多的荷兰士兵。1648年,阿姆斯特丹的市民决定造一座新的市政厅,一共花费8年的时间和70吨黄金,1656年大厅落成,市民们进行了连续7天的狂欢,被称为荷兰莎士比亚的著名诗人冯德尔,特地为阿姆斯特丹市写了一首市歌,歌词唱道:“我们阿姆斯特人扬帆远航,利润为我们指引方向,为了追求财富,我们走遍世界上所有的海港”。也就是这一年,荷兰使团第一次来到北京,他们毫不犹豫地答应和接受了觐见中国皇帝时必须行三跪九叩大礼的所谓天朝规矩,成为历史上惟一一个接受这种不对等、带有侮辱性礼节的西方外交使团。顺治皇帝龙颜大乐,赏赐给这个来自世界上最富有国家的使团大量的礼物,并为其通商提供了种种便利和优惠。回到住处,一个叫约翰.尼.霍夫的使团成员在日记中写下了他们答应跪拜的原因:“我们不想为了所谓的尊严,而丧失重大利益”。荷兰人所谓的重大利益是什么?就是通商和赚钱。 荷兰人这种深入灵魂骨髓、无时无处不在的重商文化和对财富百折不挠的孜孜追求,铸成了荷兰帝国的商业和资本大厦,把荷兰这个偏僻的弹丸小国推上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到17世纪中叶,荷兰联省共和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已牢牢确立。此时,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15000个分支机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一半,悬挂着荷兰国旗的16000艘商船在世界各大洋上往来穿梭。在东亚,他们占据了中国的台湾,垄断了日本的对外贸易;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成了荷兰的殖民地;在非洲,他们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新航线的要塞——好望角;在大洋洲,他们用荷兰一个省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国家——新西兰;在南美洲,他们占领了巴西;在北美大陆,东印度公司建造了新阿姆斯特城,现在这座城市的名字叫纽约。(二)、从殖民大国到工业强国——英国1、后起的殖民大国 英国是个四面环水的岛国,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6000万,他在世界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迈进现代化社会的国家,是18世纪和19世纪世界发展的带头人。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孤悬海外的岛国孕育了如此的能量,不仅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世界?这一切要从《大宪章》说起。 公元1154年亨利二世约翰继位英格兰王,当时英格兰的领地遍布欧洲大陆西部,我们现在所说的英国只不过是它其中的一个小省。13世纪初,好战的约翰屡战屡败,失去了在大陆的几乎所有土地,他也因此称为“失地王”。为了再战,夺回失地,他不断地加税,人们无法忍受。1215年春,愤怒的贵族们联合起来,武装讨伐“失地王”,1215年6月15日,面临困境的“失地王”不得不于25位贵族代表签订了一份和平停战协议,即《大宪章》。它一共63款,只有短短的几千字,但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确立了两项基本原则:一是王在国会,即国王必须通过国会进行统治;二是王在法下,即国王必须依法行政,从此王权受到约束。《大宪章》签订后,英国历代君王不断重申或稍加修改重新颁布,前后重申和颁布达40多次,延续了几个世纪。这种长期重申使《大宪章》深入人心,积累了深厚的传统力量,从此契约和法制精神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深入了英国人的思想深处。《大宪章》保证了英格兰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成为其崛起的政治基础。英国的崛起的第一步应该从伊丽莎白一世算起。1558年,英国玛丽女王去世,她的同父异母妹妹伊丽莎白一世继位。与她的姐姐不同,伊丽莎白一世的母亲是个地道的英国人,因此,伊丽莎白血管里流的是纯正的英格兰人血,也许因为如此,伊丽莎白视英格兰为一切,把英格兰民族看得比她的性命还重要。为了避免因联姻而给国家带来影响,这个25岁登基的漂亮女王,拒绝了诸多的国外求婚者,终身不嫁,这使女王赢得了全体英国人的衷心爱戴,将其视为英格兰人民的“公共情人”。一位著名的英国传记作家这样描述伊丽莎白女王:“在重叠繁复的衣裙下,妇女的凹凸体形不见了,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庄严高傲王权偶像,她像一只凶狠的老母鸡,一动不动的坐着,一心一意地孵化着英格兰民族。在她的孕育下,这个民族快速的地成熟了”。伊丽莎白一世即位时,葡萄牙和西班牙已经瓜分了世界,各自确定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并依靠殖民掠夺来的财富致富,在世界上称王称霸。怎样才能使刚刚统一和成熟的英格兰民族发展壮大呢?摇尾乞怜无济于事,也不符合英格兰民族个性,公开争夺无异以卵击石。但女人自有女人的技俩,伊丽莎白女王鼓励英国国民当海盗,抢掠外国船只,可以说后来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的崛起,就是从鸡鸣狗盗的海盗勾当开始。1580年,英国人弗兰西斯.德雷克进行了一次环球航行,在历时3年的航行中,他的船队不仅掠夺了南美西班牙的殖民地,还袭击了西班牙在欧洲的港口。因为抢夺满载而归的德雷克给投资者带来了4700倍的利润,作为资助者之一,伊丽莎白女王分到了16.3万英镑的红利,这相当于当时英国政府一年的财政支出。高贵的女王亲自来到德雷克的座舰上,隆重地授予德雷克这个实际上的海盗以“骑士称号”并封为公爵。同胞的成功和女王的鼓励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海外掠夺即做海盗的行列,而富有的西班牙及其商人成了最大的受害者。西班牙多次向英国提出交涉,女王当面答应约束和制止,事后一切如故。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被彻底激怒了,1588年夏天,他派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西班牙无敌舰队,横渡英吉利海峡,铺天盖地,向英国扑去。女王害怕了,提出谈判,菲利浦二世一脸冷笑,予以拒绝,英国被迫应战。当德雷克公爵率队迎战,迫近无敌舰队时,那阵势和规模让这位曾纵横四海,见过世面的海盗骑士大吃一惊,不过他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还没有见过如此强大舰队,但全能的上帝更强大”。西班牙舰只虽然庞大、气势吓人,但应女王陛下召唤,由海盗组成的英国舰队却小巧灵活,使西班牙舰队追不上打不着,西班牙海军士兵更不是英国海盗——这些亡命之徒的对手。更要命的是,就在相持不下的关键时刻,“全能的上帝”发话了,一阵大风,17艘西班牙战舰和5000名士兵葬身海底,西班牙人狼狈不堪,退回了本土港口,而英国没有一艘舰船受损,战死的士兵不到100人。为纪念这次胜利,女王给参战的海盗士兵颁发了奖章,上面写着:“上帝一挥手,他们都逃走”。这些应征而来的海盗士兵,以后就成为英国皇家海军的骨干和精英。1588年的“英西海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重要海战,它是当时的世界霸主西班牙衰弱和英国崛起的开始。伊丽莎白一世在位45年,她给英国带来了早期的辉煌,受到全体国民的尊重,但对她的赞誉大都集中在:热爱英格兰,宽容忍让,终身节俭和清心寡欲上。对她的政绩,英国人认为:她不过像每隔15分钟敲一次的议会大厦上的大笨钟一样,严格地遵守了《大宪章》的约定。1605年,70岁的伊丽莎白一世孤独的走完了一生。22年后又一位对英国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国王登基,这就是查理一世。这个年轻的国王多欲好战,挑起了与西班牙、英国之间的宗教战争(即天主教与清教的战争,当时英王尊天主教,议会尊清教),打仗要花钱,加税,议会不同意,国王绕过议会强制收税并于1629年强制解散已存在3个多世纪的议会。1642年国王与议会间的战争爆发,这就是世界近代史上著名的“英国革命”。议会的军队在奥利弗.克伦威尔将军的带领下击败了国王的军队,国王被俘。1649年1月30日,议会以“暴君、杀人犯和人民公敌”的罪名,将查理一世及其美艳皇后送上了断头台。议会将行政权交给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国务会议,但是,他很快就开始实行军事独裁,1653年,议会再次被解散。克伦威尔去世后,查理一世的儿子,詹姆士二世被请回来继承王位,他努力扩充军队,试图走他父亲的老路,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再度激化。这次,英国人没有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而是请来了詹姆士二世的女婿——荷兰的清教君主威廉三世。当他带领荷兰军队进入英国时,詹姆士二世的军队已经闻风溃散,詹姆士二世逃亡国外,议会经过讨论,决定任命威廉夫妇共同为英国国王。一个国家有两个国王,国王由议会任命,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它意味着君权由“神授”变成了“民授”。从1688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国王的原则,并在以后的几十年里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即国王仅为国家名誉元首,国家权力由议会多数派首领担任的首相行使)。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敲响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专制制度的丧钟,它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开始。这次革命没有流血,而是以和平变革方式实现社会进步,因此被历史学家称为“光荣革命”。“光荣革命”不仅是议会对国王的胜利,民主对专制的胜利,也是清教对天主教的胜利。“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出现了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威廉夫妇带来的荷兰清教文化开始影响英国,英国的商业氛围逐渐浓厚。从1588年海战胜利,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在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英国一方面调整和完善内部政治制度,一方面积极对外扩张,他的殖民地(属国)已遍布世界各地,并将荷兰这个在几大洋上驰骋了近一个世纪的“海上马车夫”,赶出了海洋,英国率先达到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2、第一个工业强国300年前,当18世纪来临时,中国的康熙皇帝正在用他的文治武功忙于拓展和巩固他的封建王朝,而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着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为什么会在18世纪初爆发?许多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认为,市场需求是导火索。几个世纪的殖民扩张,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殖民国不断地用坚船利炮,扣开了一个又一个国家紧闭的大门,贸易将各国市场联系在一起。可供选择的商品越来越多,它拓展了人们的消费视野,刺激了人的消费欲望,扩大了人们的消费需求。这种消费需求最早反映在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纺织业。当时的英国所有的工厂都加班加点,开足马力生产,但“无论生产多少布,好的次的都能卖出去”。人力和生产设备都已达到极限,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要增加产量只有改进生产设备和改变生产组织方式两条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都被调动起来,飞梭机、珍妮纺织机等机械一个一个的发明出来。生产组织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机械生产要更多的人组织在一起才能完成,企业规模扩大了,出现了现代工厂的雏形。随着企业的增加,出现了一个新阶层——企业主,这是现代企业家的前辈。然而,那时的工厂都有一个共同的局限,它们只能靠风车或水排驱动,能否制造出驱动机械的动力机器,成为当时英国仍至整个欧洲人的渴求。这时,后来因制造出“万能蒸汽机”而名扬四海的詹姆士.瓦特先生,正经历着人生一场又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1773年3月,瓦特的合伙人破产,他不但没有了收入,而且不得不变卖家产还债。37岁的瓦特哀伤地说:“我还有妻子儿女,我眼看就要老了,我拿什么供养他们?”这年的秋天,瓦特的妻子去世,给他留下了6个子女;不久他重新与人合伙的另一个工厂又倒闭了。瓦特穷困潦倒,有一位朋友介绍他到俄国去,瓦特准备离开这片让他伤心的土地。这时一个叫博尔顿的企业主找到了他,他劝瓦特留下和他联手研制蒸汽机。博尔顿的工厂在英国的伯明翰,那是当时英国的小五金生产中心,他的工厂有1000多名工人,生产小五金器械。博尔顿很有抱负和远见,他看到英国工业兴起,新的工厂需要动力,于是他决定赌一把,不惜倾家荡产,转产蒸汽机,这样他找到了在这方面小有名气的瓦特。这也许是上天的安排,使这两个性格和境遇截然相反而又相得益彰的人走到了一起,博尔顿有钱、有家产而瓦特有技术;瓦特心思细腻,动作迟缓,容易焦虑和灰心丧气而博尔顿性格粗旷豪放、行事敏捷、乐观开朗,很有毅力。当时英国和欧洲有成千上万的人在为制造这种机器而苦思冥想,要完成研制不是我们现在看来这么容易。不知经历过多少次失败,也不知道瓦特说过多少次不干了,而博尔特总是说:再试一次,就在这再试一次的努力中他们成功了。当博尔特和瓦特,对他们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进行最后调试时,英国国王来到他们的工厂参观,国王问:“你们在忙什么?”博尔顿回答:“陛下,我们在制造一种君王们梦寐以求的机器”。国王问:“什么机器?”,博尔顿回答:“是力量,陛下,是制造力量的机器”。 博尔顿和瓦特——企业家和科学家的联姻,是不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没有考证,但他们的成功为以后科研与生产的结合提供了经典范例。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意义不仅在于至此人类开始摆脱了自然的束缚,而且在于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瓦特研制蒸汽机前的一个世纪里,正是欧洲历史上的科学鼎盛时期,而近代科学集大成者艾萨克.牛顿就诞生在英国。博尔顿看中的瓦特不是一个一般的工匠,他研读过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对力学,化学和数学都有很深的造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使瓦特捷足先登,解决了工业化的核心——动力问题,因此被后人称为“工业革命之父”。瓦特、牛顿为什么出现在英国?当时英国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痴迷于发明创造?这既得益于威廉三世夫妇带来的“崇拜财富”的清教文化的洗礼,也与一部法律和一种崇拜有关。这部法律就是英国16世纪颁布的《专利法》,它规定给与专利的发明者15年左右的保护期,保护期内,任何人不得盗用和仿冒。晚年的瓦特非常富有,他财富的来源不是与博尔顿合作的蒸汽机制造厂,而是被一再转让的蒸汽机发明专利收入。250年前,英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奖励,几乎使所有的人都陷入了一种对新技术、新发明的狂热追求之中。一种崇拜就是对科学和知识的崇拜。在当时的英国,不仅鼎鼎有名的牛顿,就连普通老师也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经常有人问牛顿身边的人:“他吃饭吗?”“他喝水吗?”“他睡觉吗?”,当时英国人为什么像现在的追星族一样追捧科学家呢?一位英国人答道:“他们知道只有上帝才知道的东西”。科学,就是上帝。1727年牛顿去世,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是国王和显贵的墓地,牛顿成为第一个安葬在这里的科学家。出殡那天,倾城空巷,人山人海,成千上万的人来为他送行,抬棺人是:两位公爵、一位伯爵、一位大法官,目睹牛顿葬礼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写道:“走进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人们所瞻仰的不是君王们的寝陵,而是为国家感谢那些为国争光的最伟大的人物建立的纪念碑。这便是英国人民对才能的尊重”。瓦特启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机械引擎,而另一个同样举世闻名的人物却开启了英国人的思想引擎。就在博尔顿和瓦特对蒸汽机进行最后调试的时候,一个50岁的学者也在最后完善自己的一台特殊的机器——思想的发动机。1776年一本书出版了,它叫《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国富论》开门见山,首先指出:人类参与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谋取求私利,使得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他说:“屠夫、酿酒商、面包师给我们提供食品,不是出于仁慈,而是为了从我们这里得到回报”。他将“自由竞争”作为自己经济学说的基础,它的最著名的观点是“看不见的手”。他说:“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的努力,会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牵着,去实现它原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最终会促进社会的共同利益”。他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个体间自然交易将会创造出高效的资源分配模式,并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创造出更高的收入水平”。他提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对外贸易战略:他说:“我们可以通过贸易保护主义,以及保持独有的垄断地位来赚取金钱,但如果选择了自由贸易,我们可以挣更多的钱。因为,如果让别人也能通过贸易赚钱,那么,他们就会向我们购买更多的商品”。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它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亚当.斯密则挥动那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这种新秩序的建立比技术革命的影响更深刻,正如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所说:“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的引人瞩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明,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亚当.斯密的理论,奠定了当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不仅使英国迅速成为世界强国,而且也使世界资本主义得到迅猛发展。下面两件事可以说明亚当.斯密和他理论的影响力。《国富论》出版12年后的一天,当时职务仅仅为海关关员的亚当.斯密应邀去伦敦的一个公爵家里做客。被邀请的人都是当时英国的王公贵族、商界巨贾和政界要人,英国首相皮特也在其中。当斯密下了马车步入客厅的时候,原本散座四处,谈笑风生的人们顿时一片寂静,不约而同地站起来,向他致意。搞得斯密手足无措,不好意思地说:“先生们请坐”。已经来到斯密身边的首相皮特认真而恭敬的说:“老师请坐,哪有老师不坐而学生先坐的道理呢?”这个故事说明斯密因为他的理论,而受到当时英国政界与商界的推崇与尊重。另一件事是1815年,英国打赢了一场震动世界的战争,这使得他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亚当.斯密对国家的贡献。这一年,英国的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击败了横行欧洲大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从而为英国称霸世界扫清了最后障碍。英国人这样评价这场战争:“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不列颠军队的胜利,更是市场经济的胜利。”战争中拿破仑对付英国的杀手锏是:联合所有大陆国家对岛国英国,实行经济封锁。然而,当时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在欧洲已深入人心,自由贸易体系已紧紧地将欧洲各国的市场联系在一起。拿破仑能够挡住英国士兵的进攻,却挡不住英国商品的进入。最后,滑铁卢决战时,连法国士兵身上穿的军服也是来自英国的棉纺织品。所以有的历史学家说:拿破仑不是被威灵顿统帅的军队打败的,而是亚当.斯密用他的,《国富论》打败的。为了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英国用武力迫使一个又一个国家打开大门,迅速扩张为“日不落帝国”。到1850年,英国城市人口已超过全国人口的60%;钢铁产量超过世界所有国家的总和;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3;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1913年一战前英国已经拥有127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4.31亿人口,各占当时全球土地和人口的1/4。难怪普鲁士国王曾不无妒忌而又羡慕地说:“不列颠的经济地位发展到了国民生产和国民财富为古往今来任何国家所不能比拟的高度。…….一个英国可以对抗整个世界。”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强悍的英国却是在两位懦弱的女子手中开始起步和完成崛起的。1837年18岁的维多利亚女王登基,1901年82岁的女王去世,她整整在位64年,伴随英国走完了19世纪,完整的见证了英国的最后崛起和享受了由此带来的无限荣耀。但这位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女王,除了养育了9个子女,怀念早逝的丈夫,让遍布欧洲的皇子皇孙们叫她“欧洲的奶奶”以外,在国事上一无建树,什么事都不做。而恰恰是两个什么事都不做的懒女人,开启了让英国人留恋不已,至今津津乐道的伊丽莎白时代和维多利亚时代,“那只看不见的手”造就了英国昔日的辉煌。(三)、把握着明天的美国如果说其他大国的崛起源于历史的厚积薄发,而美国这个没有历史积淀的国家,它的崛起的动力源泉在哪里呢?这一切要从当时还不叫美国的那片土地说起。1、从殖民州到经济大国1620年,100多名为逃避宗教迫害的英国清教徒,乘坐一艘叫“五月花”的船只开始了前往由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的航程,他们漂洋过海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不受迫害,宗教自由的圣地。途中,船上的41名成年清教徒在甲板上签订一份契约,这就是著名的、后来被历史学家确认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政治性契约文件的《五月花号公约》。公约规定:船上的人到达北美新大陆以后,自愿结成一个自治团体,并制订和实施有利于团体利益的公正的法律、法规、条例和宪章,全体签约者保证遵守和服从。1620年11月21日,经过66天的航行,这艘除了这批揣着梦想的清教徒,陆续来到北美大陆的还有许多来自其他欧洲国家的冒险者和从非洲贩买来的黑奴。新大陆热闹起来,相继出现了13个殖民州,这些殖民地隶属于英国。但当时的英王只把它们作为一个财富的来源(钱袋子),而不是把它们作为行政区来管理,所以他们在政治上享有高度的自治权。由于地旷人稀又高度自治,当地人过着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但是,一件事搅乱了他们的平静生活,并让这片土地孕育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国。 18世纪中叶,大英帝国由于连年战争,财政拮据,决定增加北美殖民地税收,而当时英国议会通过这项决定前,没有征求北美殖民地的意见。通过决议时也没有通知他们的代表参加,这违背了《五月花号公约》的基本精神,引起了北美殖民地人们的不满和反抗。为强制收税,大英帝国向北美殖民地派驻了大量的军队,矛盾升级。1775年4月19日,英国军队与马萨诸塞州列克星顿镇的民兵发生冲突,打响了第一枪,美国独立战争开始。1776年7月4日,13个英属殖民地联合签署了《独立宣言》,宣布脱离大英帝国的统治,组成美利坚合众国,这一天被定为美国的独立日,这场战争史称“独立战争”。 独立战争打了8年才取得胜利,1783年9月3日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并将其在北美的全部土地划归美国,连同原有的13块殖民地,当时美国的国土面积89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300万。刚刚独立的美国面临恶劣的内外环境。国外,原宗主国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和与法国争霸,他联合其盟国对美国进行经济封锁;国内:独立的13个州,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松散的联盟,号称一个国家,却既没有总统,也没有最高法院,只有象交易市场一样讨价还价、争吵不休的协商性机构——国会;没有统一的货币,没有连贯全国的公路,无法进行国内贸易。这时人们才发现,流血的战争、梦寐以求的独立,并没有带来人们期望的国家繁荣和个人的富足,而是一团乱麻。面对混乱和可能导致这个刚刚独立和统一的国家再次分裂,乔治.华盛顿出来说话了。 华盛顿原是13个殖民州之一——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大种植园主,由于其早年曾在英国殖民军中服役,富有军事才能而且道德高尚,独立战争时被选为13州殖民地大陆军总司令,8年的独立战争又为华盛顿赢来了巨大的声誉,在人们心中他就是这个新国家的象征。独立战争结束时,有部分军队将领希望拥立他为美国国王,得到许多人的响应。但华盛顿却感到受到莫大的侮辱,他气愤地说:“再没有什么建议比让我成为国王,更让我觉得受到冒犯和谴责。”他不但拒绝当国王,并且立即辞去了大陆军总司令的职务,孑然一身,回到弗吉尼亚州打理自己的农庄。在国家再次面临危难的时候他不能不出来说话了,他说:“要么我们在一个领导下成立联邦而结合为一个国家,要么我们就保持13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永远相互争吵。”在华盛顿的倡议下,1787年,来自个13州的代表终于在费城坐在一起,开始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制宪会议。参加会议的共55名代表,华盛顿被选为制宪会议主席。 制宪会议一共开了116天,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会议。经过激烈争论,达成了统一,1787年9月17日美第一部宪法诞生。在宪法保障下,国家主权由州政府转移到联邦政府,各州保留自治权,同时宪法规定了个人、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分工。1789年4月,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从此,这个新国家不仅有了统一政府,还有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统一的税收。在经济制度上,则直接采用英国的自由竞争经济模式和发祥于荷兰,流行于欧洲的金融体制。 在此后的60多年里,大量的移民带着欧洲工业化的成果来到美国,到1860年美国人口由独立时的500万,增加到3000多万,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多数欧洲国家。就在这时制宪会议上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险些再次肢解了这个国家。 当时美国的北方州以发展工商业为主,实行的是自由的资本主义制度,而南方州以种植业为主,实行的实行的是奴隶制。奴隶制为什么会在制宪会议上保留呢?这是政治力量对比和相互妥协的结果。当时的13个州中,实行奴隶制的南方有7个州,而实行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北方只有6个州,所以那时的美国是个既保护自由,也保护奴隶制的充满矛盾的国家。这些矛盾经过60多年的积淀,日益凸显。 首先,宗教观念的不同,导致南北文化的冲突。南方民众以信仰英国传统的基督教为主,北方民众以清教徒为主。其次,产业不同导致对国家外贸政策的要求不同的矛盾。南方以种植业,特别是棉花种植为主,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产棉区之一,而英国是当时最大的棉纺织国,南方要向英国输出原棉,换回价格低廉的棉纺织品,他们要求国家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北方以刚刚起步的工商业为主,面对欧洲,特别是强大的英国工业的竞争,他们要求国家进行贸易保护。再是民主思想与奴隶制度的矛盾,实行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北方民众普遍反对不人道的、限制人身自由的奴隶制。南方奴隶受民主思想影响,日益觉醒,大批奴隶逃亡或暴动,我们熟悉的美国文学作品《汤姆叔叔的小屋》和《黑奴吁天录》就是当时这种矛盾的反映。 这些矛盾又集中表现为争夺国家领导权的斗争,他围绕两方面进行。 一是新增州的定性问题的斗争。随美国的开疆拓土,其国土面积不断扩大,州的数量不断增加(最后达45个),美国宪法规定:每个州可以产生两名代表进入国会,所以南方希望有更多的蓄奴州,而北方希望有更多的自由州,南北都希望自己有更多的代表,进入和主导国会。二是总统的选举。美国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力,谁的代表当选了总统,谁就能主宰美国。 1860年11月6日,美国历史上第16次总统选举结束,代表北方利益并主张限奴的共和党人亚伯拉罕.林肯获胜,南方在英国的支持下发动叛乱,南北战争开始。 战争初期,虽然北方拥有23个州,2300万人的支持,并占有法理和道义上的优势。但南方有强大的英国支持,战争准备充分,南方人长于骑射和户外活动又在本土作战,北方反而一再败北,首都华盛顿也几乎失守。危急时刻,林肯颁布了《宅地法》,允许每个成年公民在缴纳了10美元的登记费以后,可以在南方和西部获得160英亩(合971市亩)的土地,争取了南方和西部农民的支持。1862年7月22日又颁布了《解放黑奴宣言》,规定: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叛乱州的奴隶为自由人。这一措施釜底抽薪,立即有50万黑奴逃亡,43.6万黑奴参加北军,南方军队瓦解,经济崩溃,1865年4月9日南军投降,延续4年的南北战争结束。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他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战后美国成为统一的,完全的资本主义国家。 然而,南北战争仅仅解决了美国政治上和领土的统一问题,统一的国家能否维系并发展壮大,关键的是其经济基础,美国经济起步是从夯实工农业基础开始的。 现代工业的发展有三个关键问题:一是资金问题;二是企业的稳定发展问题;三是产品与技术的保护问题。怎样解决上述问题呢?美国从创新制度入手。 首先,美国将英国人首创的公司制度加以改造,建立了有限责任制,并纳入法制轨道。所谓有限责任,就是股东以其出资额和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负责。就是说:公司若亏损,股东只按照持股比例承担责任,若赚钱,股东按所持股份分红。这就大大减少了投资人的投资风险,激发了投资人的投资热情,为大量融资和大型企业的兴起创造了条件。有限责任公司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关键,有人认为:这项制度的创建者,应享有和瓦特、史蒂芬森等工业革命的先驱者同样的荣誉。 其次,公司法人地位的确立。1819年联邦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在一件合同案的判词中认为:“公司是一个虚拟的存在物,看不见摸不着,只存在于法律意义上。作为一个纯粹的法律创造物,它只具有设立他的特许令所赋予的特征。”这就确认了公司的法律地位。即:他和自然人一样,有拥有、购买、出售产品从事经营活动和起诉或被起诉的权利,公司的任何官员和持股人死亡,法人公司不会解散,除非洲一级政府签署文件予以取消。1837年,大法官罗杰.塔尼在另一个判例中对马歇尔的判决作了补充:“公司不得借现有的合同实施垄断,公司利益从属于社会利益。”从此,公司的法人地位受到法律的约束,为以后的反垄断提供了法律依据。 再是专利制度的完善。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代表们对宪法其他条款都争论不休,唯有第一条第8款的意见空前一致,它的内容是:“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术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的保护。”美国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将专利保护写进宪法的国家。现在去美国的商务部,可以看到,在它的大门上刻着林肯总统的一句话:“专利制度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美国早期的专利都由总统亲自签署,而“独立宣言”的起草者,第三任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专利审查员,美国将专利制度放到无以复加的位置。严格的专利制度保持和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我们熟悉的爱迪生一人一生的发明就达1000多项,据美国国会1922年统计:他的发明使美国政府在50年内的税收增加了15亿美元,全世界用于与爱迪生发明有关事业的投资更达157.25亿美元。而仅1865年到1900年的35年中,美国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64万多种,这些专利为美国创造的财富难以计数。了解这段历史我们就能理解,美国人为什么在知识产权问题上老是和我们纠缠不休。有限责任制、公司法人地位和专利保护三者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构成了美国经济制度的核心。 为夯实农业基础,美国发起了西部运动,1784年——1787年美国政府连续颁布了三个土地法令,确定了西部土地的商品化政策。将西部交通便利的未开发土地按每亩不少于1美元的价格出售,1862年林肯总统签署的《宅地法》更一件双雕,既改变了南北战争的局势,更唤起了人们去西部创业的热情。此后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及其来自各国的移民蜂拥而至,进入这片区域。西部开发扩大了美国领土,使美国的农业重心西移,他推进了美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了西部的资源开发,促进了交通运输革命和全美交通网络的形成。更重要的是:正是它,塑造了通过自我奋斗,实现个人梦想的美国精神。至今美国人还把西部牛仔作为美国英雄的象征,西部开发为美国新文化注入了重要内容。 新经济制度的创建和西部开发,为美国的经济装上了助推器,美国经济开始腾飞。19世纪末,美国迅速完成了工业化。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超过英国,居世界首位,其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31%,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经济强国。这一年距这个新国家诞生仅118年,距这片新大陆的发现仅400年。 历史又走到一个世纪的交接点上,进入20世纪后,这个年轻的国家将如何选择自己的前进方向,又将在世界的历史的舞台上扮演什么角色呢?2、从经济强国到超级大国在美国中部的南达科他州,有一座摩崖石刻人物雕像,人们称为总统山。70年前美国人选择了历史上4名对美国发展卓有贡献的著名总统作为本国象征,那就是: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起草独立宣言的托马斯.杰斐逊,解放黑奴、维护国家统一的亚伯拉罕.林肯和西奥多.罗斯福。前三位我们都已提及,而西奥多.罗斯福凭什么当此盛誉呢?这一切就要从他担任总统前的19世纪末说起。 美国建国后,一直按照亚当.斯密的的经济理论,照搬英国的经济运行模式,特别是19世纪后半叶,政府对经济基本不干预,正是那个时候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坐上了世界经济强国的头把交椅。但也恰恰是那个时候期,垄断、欺诈、贫富差距拉大等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暴露。约翰.洛克菲勒出生于纽约的一个农场,16岁当会计,由于向老板提出加薪要求未被满足,愤而辞职,创办了一家商行。当美国东北部宾夕尼亚州发现石油,精明的洛克菲勒看中了炼油业的前途,1870年他创建了标准石油公司,1879年标准石油公司托拉斯诞生。由于规模庞大,它能够控制石油生产,决定采购和销售价格,由于运量大,他还能影响铁路运价。在完成对产油和运输的控制后,洛克菲勒雄心勃勃地向垄断全美石油工业的霸主地位挺进。他说:“当红色的蔷薇含苞欲放时,唯有剪去四周的树叶,才能在日后一枝独秀,绽放最为美丽的花朵。”他的石油托拉斯连续吞并了美国近百家石油企业,到1890年,这位石油大王已经掌握了全美90%的石油资源。 19世纪末象洛克菲勒这样的大企业还有:钢铁大王、电讯大王、铁路大王、金融大王、牛肉大王等等。他们不但富可敌国,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而且左右市场,操纵价格,造成大量中小企业破产,工人失业。为了降低竞争成本,他们延长工人工作时间,压低工人工资,引发劳资纠纷。这样导致贫富差距拉大,贫困人口增加,引起社会动荡和多数人的不满,在知识界的主导下,美国兴起了声势浩大的“进步运动”。这就是西奥多.罗斯福就任,也是20世纪初的美国所面临的问题。面对强大的社会压力,罗斯福开始向垄断开战。他首先将标准石油公司送上了法庭,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定标准石油公司垄断违法,妨碍自由竞争,下令解散。这个曾辉煌一时的石油帝国被拆解成几个小公司。今天的埃克森石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都是由它分解的小公司发展而来。洛克菲勒奔走呼号,大叫冤枉,他怎样也不明白,自己辛辛苦苦经营壮大而且每年都向国家提供大量税收的公司,怎么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危害。 从此开始,美国政府又先后对40多家公司提起诉讼,牛肉托拉斯、烟草托拉斯相继解散。为了建立反垄断的长效机制,美国政府成立了公司管理局,专门进行反垄断诉讼,反垄断成为美国政府的长期的经济政策。 同时罗斯福着手解决劳资矛盾,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将劳资双方请到白宫来协商。州政府也纷纷出台了旨在保护工人权益的法律条文,规定工人最低工资标准,工伤赔偿标准和工人劳动时间。有的还对与公众生活相关的企业进行政府管制,对涉及公众日常生活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实行价格听证制度。就在美国政府对经济生活的管理初见成效的时候,国际舞台也给美国发展带来了机遇。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诸强卷入战争,于是来自欧洲的军火和钢铁订单雪片似的飞向美国,美国迅速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欧洲的债权国,拥有了世界40%的财富。而且战争中,美国与英、法等国成为战胜国,真是名利双收。西奥多.罗斯福因为给大众谋福利和给国家带来了财富和荣誉,而为美国人所铭记。1919年踌躇满志,春风得意的又一位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登上欧洲大陆,希望能主宰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并按美国设想,构建世界新秩序。然而其他战胜国拒绝了美国的设想,美国主宰世界的企图落空,威尔逊只得悻悻而归。不过美国进退自如的地理位置优势再次显现,他重新把重点放到美洲大陆,专心打理自己的事物。这一时期,美国有了动力飞机、有声电影等重大科技发明,在经济体制方面又有了革命性的创举。福特年轻时只是一个技师,在汽车制造厂工作。他看到汽车组装时工人围着车身团团转,突发奇想:能否让车象流水一样从工人面前流过?1913年8月的一天,第一条标准化和科学管理融为一体的现代化、大规模流水线落成。福特的这一发明,为人类实现大规模生产和更进步专业分工及跨国公司的出现,提供了技术条件,是人类生产方式变革进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福特运用自己的发明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厂,每天大量的煤、铁、橡胶从流水线的一头进去,2500辆T型车从另一头出来。在这座大工厂里,有8万人工作,T型车的价格从每辆800美元降到290美元,汽车开始进入美国的千家万户,美国成了安在轮子上的国家。同时美国电影业实行了产业化,无线电收音机得到普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变化。福特生产方式在其他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美国经济又一次实现飞跃。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天空蔚蓝,阳光灿烂,美国人觉得好日子刚刚开始。随着经济的腾飞,一切都走向了正轨,将近20年的进步运动结束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减弱了。1928年当选总统的胡弗是亚当.施密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坚定奉行者,他的竞选口号实在而鼓舞人心:“如果我当选总统,将使美国人天天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汽车。”看到纽约证券交易所里一路飞涨的股票,谁也不会对胡弗的许诺产生怀疑。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胡弗的话音刚落,美国的天空就飘来了一片乌云,随之而来的是瓢泼大雨。1929年10月24日,有人忽然大量抛售被高估的股票,顿时惊惶和疯狂的抛售如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发不可收拾。一天内股市崩溃,超过300亿美元的市值蒸发得无影无踪。接着800家银行破产,900万个存款帐户消失,人们辛辛苦苦的积蓄顿时化为乌有。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美国14万多家企业倒闭,1700万人失业,近200万人无家可归,到处流浪。人们在救济站和苏联贸易公司门口排起了长队,等待政府施舍的面包和递交要求移居苏联的申请,每天都有人从新建成的纽约华盛顿大桥上跳下去。1929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1040亿美元,到1932年只剩下580亿美元,美国损失了将近一半的财富。危机还蔓延到整个西方世界,英、法、德等欧洲国家都先后卷入大萧条之中。美国人终于看到了市场的险恶,意识到亚当.斯密的理论并非想象的那样完美,于是人们将目光投向了30年前进步运动的推动者,奉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远方侄子——弗兰克林.罗斯福。1932年没有兑现诺言给美国人鸡吃和汽车的胡弗下台,小罗斯福继任为美国第32任总统。第一次经济危机受损的不仅仅是财富,更严重的是损伤了人们的心灵,许多美国人开始对他们的国家和这个国家所奉行的经济、政治制度产生了怀疑,对个人和国家的命运感到恐惧。所以小罗斯福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打消人们的恐惧心理,重树对国家和政府的信心。为此,他利用在美国已普及的无线广播向国民打气。当时他说的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唯一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这样的谈话一共进行了35次,都安排在周日晚,人们在炉火边晚餐的时候进行,史称“炉边谈话”。然而,美国人需要的不仅仅是心灵的抚慰,关键的是经济的复苏,而刺激经济复苏的方法在那里呢?罗斯福一边在他叔叔执政时的经济政策中找答案,一边将眼光投向了美国的政治对手——当时正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红红火火的苏联。这时一个人出现了,他就是亚当.斯密的老乡,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他提出了“国家全面调节经济”的理论,史称“凯恩斯主义”。他的经济理论的核心是:要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参与国家经济,用国家力量,推动经济运行。他把他的理论的试验场选在美国。凯恩斯给罗斯福写了一封信,信中阐述了自己的主要经济观点,他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罗斯福看到凯恩斯的信,喜出望外,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1933年3月9日,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政府干预经济的行动开始了,历史上称这次行动为“罗斯福新政”。为推动“新政”,美国联邦政府迅速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主要有:颁布《紧急银行法》整顿银行秩序;颁布《农业调整法》帮助恢复农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为工业经济复苏注入资金。同时,美国政府直接参与经济活动,投资兴建公路、水利、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以刺激经济,创造就业岗位;建立社会救济、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给国民提供基本的生存保障。1933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希望和对未来的期待又回到美国人的心中,1939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910亿美元,接近1932年水平,又重新坐回了世界经济霸主的位子。就在这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珍珠港事件后,美国被迫参战,从而改变了双方力量对比,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1945年4月,离二战结束仅5个月,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了4届总统的弗兰克林.罗斯福逝世。弗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对美国仍至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一、“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新模式。它不仅挽救了市场经济,挽救了美国,也挽救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罗斯福实现了现代政府的重新定位。传统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责是:制订竞争规则,对竞争过程进行监督,即保证竞争的公平,至于竞争后破产没饭吃,政府是不管的。罗斯福“新政”即限制和打击垄断,又对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从而保证了竞争不断、有序地进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保持了社会的长久繁荣和稳定。第三、罗斯福领导的美国与当时的苏联一道,主导了二战反法西斯战争。两个大国的联合,对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关键作用,从这个角度说,罗斯福挽救了世界。而且,它提供了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谐发展,和衷共济的范例。第四、“罗斯福新政”不仅恢复了美国经济,而且将其引向迅速发展的快车道。二战不仅没有使美国经济衰退,而且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战后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一半。同时,美国人终于实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追求:他与苏联一道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式主导了国际秩序,成为世界霸主。这四项的任何一项都足以使人彪炳史册,所以我认为:美国的总统山,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雕像应有一席之地。1946年新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美国获得了世界领导地位。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之一,1991年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解体,美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的大国。二、大国兴衰经验及其教训(一)、大国崛起的主要途径和基本经验1、大国崛起的主要途径欧洲有句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这是说目标只有一个,而到达目标的道路却不一定相同。概括大国成长的历程,达到崛起目标大致有三条途径。(1)、殖民掠夺这样的国家有先发的殖民国葡萄牙、西班牙,早期的英国,而三者掠夺财富的方式又有不同。第一个殖民国葡萄牙和早期的英国,以争夺土地、建立殖民地、实现垄断贸易积累财富为主;而西班牙则以直接抢掠殖民国或战胜国的金银为主。(2)、贸易兴国 这样的国家有荷兰。他由鲱鱼加工推动鲱鱼销售,进而成为欧洲的商品集散地,又由培植自己的造船工业优势开始,垄断海上贸易,再将贸易资本转变为金融资本不断升值,成为商业帝国和世界大国。荷兰的崛起主要靠的是商业头脑和商业技巧而不是赤裸裸的掠夺。(3)、工业立国即通过发展工业和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财富,实现国家崛起。这样的国家有18世纪末以后的英国和法国、德国、俄国(苏联)、日本、美国等6个国家。这6个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又有所不同。从经济发展模式讲:英国首创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法国前期照搬英国模式,戴高乐时期实行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与干预;德国首创了国家主导的市场经济模式;俄国套用自由经济模式,但苏联时期,将国家主导经济模式推向极致,创造了国家全面和完全控制的所谓“计划经济”模式;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实行的是德国式的国家主导经济模式,二战后实行美国式的自由经济模式;美国则是自由经济模式和国家经济干预政策交替使用。从技术角度讲:英国是在史无前例、没有借鉴、无处引进的情况下,发动“工业革命”,推动技术进步,主要是靠原创性的自主发明发展本国工业,实现工业化的;法国前期主要靠技术引进,戴高乐时期有了一些原创性的技术发明;德国前期主要依靠从英国等欧洲国家引进技术,19世纪末开始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851到1900年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达202项,29人获诺贝尔奖;俄罗斯以技术引进为主,到苏联时期在重工业、航空航天、军事工业等方面有许多原创性发明;日本前期是照搬和全套购买欧洲列强的技术设备,后期在广泛引进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美国引进的重点不是技术而是人才,所以以国籍论,目前美国的原创性发明居世界首位。2、大国崛起的基本经验概括前面大国成长的历程介绍,我认为其崛起前提或基本经验有三条。(1)、国家的统一,主权的完整,社会的长期稳定是大国崛起的基础“一个国家的外部崛起,实际上是他内部力量的延伸”。统一就是内部力量的聚集,所有崛起的大国中,开始崛起的力量有的来自于统一国家悠久历史的长期积淀,更多的统一就是国家崛起开始,9个大国中除日本外,其余8个国家都是如此。其中最典型的是葡萄牙和美国,葡萄牙是欧洲大陆上,近代形成的第一个统一的国家。以一个没有任何优势的小国,仅凭这一点,就有了先发优势,趁欧洲其他诸侯国互相攻伐、无暇他顾得时候,首先成为殖民大国。而没有13个州的联合,没有独立战争,没有后来维护国家统一的南北战争,就没有今天的美国。主权,是指国家的主导或主要权力;完整,是指国家的主权不是掌握在他国或地方政府(诸侯),而是集中在中央(君主)手里。如:二战后的日本,如果主权一直掌握在占领国美国的手里,他永远成不了大国;而如果没有1787年宪法颁布,国家主权不从州政府转移到联邦政府,美国至今还是一盘散沙。大国的崛起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长期的发展需要长期的稳定。大国发展历程证明:稳定必然发展,哪怕是缓慢的发展,而动荡必然倒退,甚至崩溃。如果兴衰有一定的周期率,那就是:百年的稳定发展,才能带来百年以上的繁荣(葡萄牙1143年统一到1498年与西班牙瓜分世界,历时335年;西班牙1492年统一到1588年鼎盛,历时96年;荷兰1581年独立到1688年威廉夫妇去英国,历时107年;英国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起步,到1688年与法国共为欧洲霸主,历时100年,英国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完成工业革命,实现国家工业化,成为世界霸主,历时约100年;德国1814年,38个邦组成德意志联邦,到1913年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强国,历时100年;苏联1918年十月革命到1991年解体,历时73年;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至1954年投降,共77年;美国1776年独立到1894工业产值世界第一,历时118年)。 (2)、社会文化与制度体系的适宜性是大国崛起的关键 所谓文化,这里指的是一定区域内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总和(词典定义为: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的适宜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共同的或由主导文化产生的相同的或相近的价值观和由此形成的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凝聚力与向心力。他与国家的长期稳定相联系,提供稳定预期及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没有共同文化或主导文化不明朗的国家,由于多种文化的冲突,易导致社会动荡,难以成长为大国。二是指这种文化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激励、推动作用而不是起阻碍作用。小国荷兰的崛起,首先是清教文化的崛起,同样有了清教文化的洗礼才有英国的“工业革命”,清教文化随移民来到美国,至今我们仍能从美国人的价值观中,清晰的看到清教文化的深深烙印,而日本如果一直沿袭中国“重义轻利”的儒家文化传统,恐怕至今仍是个不能自给自足的农业小国。这里所说的制度体系,主要指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一定的社会文化孕育、产生一定的制度体系。如前所述,重商主义的宗教文化孕育产生了西方式的民主政治制度和自由竞争的经济制度;农业文化孕育产生了封建专制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以服从和公众利益为上”的传统社会主义文化孕育产生了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历史地看,作为体制无所谓优劣,他们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区域为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起了重要作用。关键要看制度体系与文化的适应性,西方制度体系与西方文化相适应,孕育了灿烂的西方文明;封建制度与封建文化相适应,孕育了辉煌的古代文明;传统的社会主义制度与传统的社会主义文化相适应,造就了早期的苏联速度和我国建国初期的经济成就与清新的社会风气。 大国的崛起中文化与体制的适应性至关重要:体制与文化不适应,体制就会在无形的、具有巨大历史惯性的传统文化的挤压下走样、变形,文化与体制的冲突、摩擦,不但引发社会矛盾,而且可能导致流血冲突、民族分离和国家分裂。日本明治维新的主导者大久保利通就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苏联的解体,就是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在苏联的大多数国民还停滞于传统的社会主义文化时,突然全盘搬来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的结果。邓小平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他的高明之处在于:改革开放从解放思想,也就是从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开始。(3)、国民素质和国家的开放度是大国崛起的前提条件 国家的经济实力实际上是一国国民素质的货币或物质形态,国民素质是大国崛起的前提。大量的、高素质的荷兰商人构筑起了荷兰商业帝国的大厦,世界高素质的人才,堆积成了今天的美国。崛起的大国都是开放性国家,大国崛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逐步开放的过程,大国是盛极而衰,还是继续保持上升势头,也与其是否继续开放还是趋于保守密切相关。开放度与国民素质相关联,开放时间愈长,开放度愈高,国民素质越高。国家开放,思想、文化、技术、人才才能交流,国民眼界才能开阔,国民素质才能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才能增强。我们把美国称为“把握明天的国家”,就是因为它总是走在当代科技前头,引领世界潮流。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大量世界一流的人才,这些人才并不都是美国的特产,而是美国开国移民和大量引进的产物。(二)、大国衰落的原因及历史教训1、大国衰落的原因上述9国中,目前美国、日本仍处世界领先位置,而其余7国都已从巅峰下滑,有的甚至衰落为地区性的三流国家,其衰落原因分述如下。(1)、在享乐中衰落的葡萄牙、西班牙 葡萄牙、西班牙是两个具有高度同一性的国家,他们崛起的时间大致相同,崛起的途径大致相仿,而衰落的原因也基本相似。面对突如其间来的财富,两个爆发国都有些不知所措,首先想到的是挥霍享受。当时葡萄牙有一个叫布拉甘萨的公爵每次举杯饮水,他宫殿里的乐队都要奏乐,他家宫殿里整天乐声不断,可见当时葡萄牙的奢靡之风。西班牙的奢侈之风更盛,富人们动辄一掷千金,被世人称为“黄金漏斗”。为了满足国人的消费需求,两国政府都大量进口奢侈品,导致金银外流,这就促进了它国消费工业的发展,阻碍了本国工业的进步。更为严重地是奢靡的风气销蚀了国人的冒险和奋斗精神,滋长了好逸恶劳的社会风气。人们都向往和追求进入上流社会,过挥金如土的生活,而瞧不起营营图利的工商阶层,葡萄牙和西班牙都曾经把大批的外国商人驱除出境。到17世纪中叶,葡萄牙已经穷到连军队都难以供养的地步,1580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浦二世用武力吞并了葡萄牙,1640年葡萄牙再次独立,但他再也不是一个强国了。西班牙也因为挥霍和连年战争而山穷水尽,政府几次宣布破产,最高债务达到1亿金币。1700年,国王查理二世去世,引发旷日持久的王位争夺战,其殖民地丧失殆尽,西班牙衰落。两个大国衰落了,他们为争夺殖民地而展开的地理大发现,将分隔在几块陆地上的人类联系在一起,世界才成为今天的世界,这一点世人和历史不会忘记。 (2)、荷兰——空中楼阁的垮塌 荷兰的整个经济大厦建立在金融贸易上,缺乏工业和农业等基础产业的支撑,而金融贸易受国际环境影响大,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和不稳定性。178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因股息过高无力支付,宣布破产;荷兰与新崛起的英国和西班牙等国的战争又使其在这两国的贷款血本无归。1785年开始,荷兰政府发行的公债发不出利息,国家陷入混乱。1795年月,法国革命军攻入荷兰,荷兰最后一位执政官威廉五世逃往英国,荷兰共和国不复存在。 强大的荷兰去了,但是,他们创造的股票、银行、交易所等现代经济和金融制度,特别是他们的清教文化和重教商传统,却影响和孕育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经济大国。(3)、多病缠身的英国从1793年开始到1815年,英国与法国争霸,先后组织了7次反法同盟,连续进行了22年的反法战争;而后又支持美国的南方种植园主,挑起了美国的南北战争;1840和1856年两次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特别是1913年和1939年卷入了规模空前的两次世界大战。战争不但损耗了英国的国力,而且迫使英国不得不放弃在英国经济腾飞中起了重要作用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实行国家控制的战时经济体制,英国经济失去了活力。就在整个英国沉溺享乐和追求的大国霸权的时候,先是德国,后是美国悄无声息地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从机械时代进入电气时代。而英国毫无知觉,1903年新兴产业占整个工业的比重只有6.5%,英国的支柱产业仍是传统的棉纺、造船、煤炭和钢铁行业。英国经济开始衰落,到1900年英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下降到世界第3位,据美国和德国之后。经济实力的下降和连年的争霸战争,使英国对殖民地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减弱,殖民地人民趁机挣脱殖民枷锁,纷纷独立,仅1946到1965年的20年间,就有30多块英属殖民地宣布独立,拥有50多块殖民地的“日不落帝国”只剩下总面积1.3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不到19万人的13块殖民地。 国力衰退和挥霍享受使教育投资严重不足,其教育规模和教育水平不仅不如德、美,在欧洲也退至三流水平。更严重的是贵族风气不仅侵蚀了社会,也使其高等教育的文、理科结构比例严重失调,人们都趋向于接受文科教育,以便进入上流社会和进入上流社会后更像绅士。教育的落后,使已衰落的英国失去了重振的希望。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它开启了现代工业文明,创立了现代政府制度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仅凭这些,就使其它后发大国,在历史的评价中难以望其项背。(4)、“战”得精疲力尽的法国、德国和苏联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波拿巴成为法兰西第一个民选皇帝,从那时起,他就开始用战剑重新刻画欧洲地图,1811年随着连续四次反法同盟的灰飞烟灭,整个欧洲基本上都在法国的把握之下:拿破仑兼任了意大利、瑞士联邦、莱茵邦等3国的国王,他的弟兄分别担任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5国的国王,统帅波兰的是他手下的元帅,澳地利和普鲁士是他的战败国,庞大的俄罗斯也在他面前毕恭毕敬。如果拿破仑就此“金盆洗手”,也许法国的欧洲霸主地位和法国人的荣耀会持续得更久。但是他一心要做统治整个欧洲的“查理大帝”,不听他的驻俄大使科古兰的再三劝阻,贸然发动了对俄战争,兵败冰封千里的俄罗斯荒原,在滑铁卢被英国威灵顿公爵最后一击,不可一世的法国从此一蹶不振。 法国是“启蒙运动”的发源地,各种社会理想的试验场和现代西方文明的思想发动机,这里是《人权宣言》和诸多大师的诞生地。人权与法制奠定了现代社会秩序的基石,他作为全人类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已载入联合国宪章和世界文化遗产。从巴黎发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呐喊已作为人类行为准则和精神追求响遍世界。法兰西为人类贡献的不是物质或现成的经济、政治制度,而是作为人类灵魂的思想。德国自古以来一直是整个欧洲的战场,德意志也被称为“国家的兵营”和“士兵的摇篮”,这个“四战之国”在铁血宰相卑斯麦的领导下,通过铁与血的战争于1871年实现统一,并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1913年,德国全面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达到辉煌的顶峰。同时,德意志好战斗勇和军国主义传统也充分暴露。1914年,为达到统一欧洲、称霸世界的目的,德国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11月8日德国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德国领土被分割并承担了巨额的战争赔款,德意志帝国在他挑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覆灭。1933年希特勒上台,他利用一战德意志民族感情受挫的土壤,狂热鼓吹民族复仇主义,将战争作为“争取生存空间”和维护“优等民族优良特性”的目的,战争成了目的本身。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1945年5月7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其领土再次被同盟国肢解,德国再次分裂。德国是个个性鲜明的国家,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截然相反的印记:它既作为两次大战的祸首遗害人类;又是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国家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发明者而使人类受益。 如果说法、德衰于热战,而苏则垮于“冷”战。二战后以苏、美为首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开始了两军对垒的冷战时期。苏联鼎盛时,其国民生产总值只有美国的一半,国民收入只有美国的40%,为与美国争霸和输出革命,其长期军费开支占其财政收入的16-17%,最高年份达到30%。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加上政治上的集权和腐败,引起人们的不满,国内局势开始动荡。1991年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宣布,在苏联实行多党制并实施私有化的西方政治和经济制度,引起国家混乱,局势失控,导致国家解体。苏联作为一个国家已不复存在,但他首创了一种与资本主义完全不同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和一种崭新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他开创了人类的太空时代。这一切不会随苏联的消失而消失,他们将随苏联这个名字一道载入史册。2、大国衰落的教训(1)、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道路历史上大国的衰落几乎都与战争有关,只不过战争影响的大小不同而已。地理大发现以前,由于人类文明进展程度的差异,殖民者和被殖民者实力悬殊,热兵器对冷兵器,战争成本小,往往几百人,至多几千人就可以占领或战胜一个国家或民族。以极小的战争成本,获得极大的战争利润,早期的殖民者就是靠此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地理大发现后,世界已瓜分完毕,热兵器已经普及,战争成本不断提高,已经很难以战致富,越到近代越是如此。两次世界大战,除美国因地理位置原因,战争未波及本土外,不管是战胜过还是战败国,都两败俱伤。二战后的战败国德国和日本迅速崛起,而一些战胜国反而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融资租赁合同的租赁物描述及租金支付
- 二零二五年度道路桥梁钢筋加工与施工监理合同3篇
- 家庭教育与办公环境的融合探讨
- 小学生几何空间课模板
- 小微企业园区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 专业货架销售与售后服务合同书一
- 二零二五年度重型机械车辆质押担保合同3篇
- 2025年度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合作合同2篇
- 不动产最高额抵押合同中的债务履行期限
- 小学数学教育与数学文化融合的策略探讨
- 供应商年终总结
- 2024员工心理健康培训
- 2024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4年氢工艺作业考试题库及答案(700题)
- 2025届重庆南开中学数学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常见症状腹痛课件
- 《生活垃圾的回收与利用》(教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科版
- 2024年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考核题及答案
- 2024年化工仪表维修工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用于防御的红外反狙击手探测系统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4年中考英语阅读理解D篇真题汇编(附答案)0117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