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政治高考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_第1页
新高中政治高考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_第2页
新高中政治高考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_第3页
新高中政治高考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_第4页
新高中政治高考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课标内容质量标准核心素养1.1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1.了解民法的基本知识,明白民法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2.了解民法的基本原则,理解民事法律关系并能加以区分。3.结合生活实例,能识别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并能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政治认同:通过民法基本原则的学习,理解我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正确性。科学精神:能够运用民法和人身权等知识,正确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法治意识:通过对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的探究,培养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素养。一、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1.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1)民法①重要性:民法为我们的一生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能够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②调整范围: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民事法律关系①含义: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②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3)法治与德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2.民法基本原则(1)含义: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2)内容: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二、积极维护人身权利1.人身权的重要性和类别(1)重要性: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前提,人格尊严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2)类别: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以及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身份权,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2.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1)重要性: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民法典把这三项权利置于人格权编的前列。(2)侵权责任: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3.姓名肖像受保护(1)姓名权①含义:姓名权是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权利。②法律规定: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③特例: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众混淆的笔名、艺名、网名、译名、姓名的简称等,参照姓名权加以保护。(2)肖像权①肖像的含义: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②法律规定: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4.名誉隐私不可侵(1)名誉权①名誉的含义: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②法律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2)隐私权①隐私的含义: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②法律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③个人信息的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以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方式处理他人个人信息。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1.判一判(1)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所有关系。()提示×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并不是所有关系。(2)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提示√(3)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德治。()提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能有主次之分。(4)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道德、绿色等基本原则。()提示×公序良俗不等于道德。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公共秩序是指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社会秩序;后者是指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风俗。公序良俗原则是对自愿原则的限制。(5)人格尊严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前提,人身自由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提示×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前提,人格尊严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6)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都享有姓名权、名誉权和荣誉权。()提示×姓名权是自然人的权利,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的是名称权。(7)生命权、身体权和肖像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民法典把这三项权利置于人格权编的前列。()提示×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8)对社会产生重大不良影响的人,我们可以人肉搜索,让大家对其防备。()提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尊重他人隐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2.想一想恩格斯说:民法是以法律形式表现了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的准则。民法的重要性何在?答案民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无论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还是就业创业,无一不需要民法的规范。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各类法律的总称。3.议一议小林在放学路上捡到一只皮包,里面装有票证和现金。小林和父母商量后,准备第二天交给老师处理。当晚电台播出一则寻物启事,失主声明,若有人归还拾到的皮包,愿以500元酬谢。小林心想,自己捡到的可能就是这只皮包。当小林准备归还失主时,他的父母认为应当向失主收取500元钱,可他觉得,如果收钱就不是拾金不昧了。[思考](1)拾金不昧是道德要求还是法律要求?(2)小林能不能要那五百元?答案(1)“拾金不昧”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上的一项义务。(2)失主的寻物启事,明确以特定金额作为报酬,在法律上构成“悬赏广告”,具有法律约束力,拾得人归还失主时,可以要求其履行承诺,支付报酬。至于当事人是否接受,则是其行使权利的问题,放弃报酬也是其行使权利的一种方式。核心考点一民事法律关系与民法基本原则1.民事法律关系含义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要素主体自然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客体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所有权关系物债权关系行为知识产权关系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关系人身利益内容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点拨1.并非所有的自然人都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根据其年龄和智力状态分成三类,某一具体自然人,在特定阶段只能是其中一种。法人和非法人组织,都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客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3.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而这通常是对等的关系,往往一方的权利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2.民法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内容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通过民事法律关系与民法基本原则的学习,正确理解民法典的规定,把握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增强法治意识。能够运用民法等法律知识,正确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培养法治意识与科学精神。命题点一民事法律关系[典例1]下列可以成为我国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是()①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②某个体工商户③某大学医务室④康师傅方便面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A解析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和某个体工商户都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可以成为我国民事法律关系主体,①②符合题意。某大学医务室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不是我国民事法律关系主体,③与题意不符。康师傅方便面只是普通物品,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不是我国民事法律关系主体,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对点练1]王某与张某达成专利使用协议,王某一次性支付10万元获得张某一项专利2年的使用权。上述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客体是()A.10万元专利使用费 B.该项专利成果C.专利使用和给付费用行为 D.双方对对方人格的尊重答案B解析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B正确。命题点二民法基本原则[典例2]民法规定了平等、自愿、公平等一系列的基本原则。对此理解正确的有()①是因为社会成员之间可能形成利益冲突②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行使自己权利③目的在于切实维护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④是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③答案C解析社会是由不同成员组成的,各成员既有各自的私人利益,也有共同的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成员之间可能形成各种利益冲突。民法规定了一系列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节各方之间的关系,①正确;②③以偏概全,错误;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④正确。答案为C。[对点练2]民法典共有1200多个条文,在开篇就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原则”。民法典确立绿色原则,意味着()①为民事主体的相关民事活动规定了普遍性的限制②民事主体应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③民事主体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民事法律关系④一定弥合社会成员之间可能形成的各种利益冲突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③答案A解析民法典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其确立的基本原则是对各类民事主体的民事行为具有普遍性的限制规定,①正确;同时,意味着民事主体应该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②正确;自愿原则是民法基本原则之一,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③错误;④夸大了该原则的作用,排除。核心考点二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法律保护法律禁止生命权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身体权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健康权身心健康关系个人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姓名权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有权使用笔名或者其他别名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肖像权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和荣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隐私权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是对宪法规定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住宅不受侵犯等公民权利的落实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特别提醒在网络时代,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可能呈现为新的形式。例如,利用他人肖像制作“表情包”或者用手机任意抓拍人像上传网络。通过人身权利的学习,明确公民具有哪些人身权利,能够在生活中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人身权利,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法治意识。命题点一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典例1]某小学附近有一家工厂,该工厂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处理废气。一遇到刮风天气,整个小学都笼罩在该工厂排出的废气中,师生们常常感到头晕。该校在与此工厂交涉无果后,向法院起诉该工厂。该工厂()①侵犯了该校师生的健康权②应停止侵害,赔偿损失③侵犯了该校的财产权④侵犯了该校的名誉权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答案A解析整个小学都笼罩在该工厂排出的废气中,师生们常常感到头晕,可见,该工厂侵犯了该校师生的健康权,应停止侵害,赔偿损失,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无关,排除。[对点练1]2020年3月1日,山东省成武县人民法院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判处田某有期徒刑十个月。案由是田某违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规定,故意隐瞒从武昌、汉口返乡的事实,造成医护人员及同病房病人共37人被隔离观察。田某的行为()①危害了他人的生命权、健康权②是维护自身的隐私权③妨碍了他人身体权的行使④是对他人人身权的侵犯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田某故意隐瞒从武昌、汉口返乡的事实,造成医护人员及同病房病人共37人被隔离观察,这危害了他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即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①④正确;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田某的行为涉及危害公共利益,其行程信息不属于隐私权范围,②错误;身体权所保护的是身体组织的完整及对身体组织的支配,田某的行为并未妨碍他人身体权的行使,③错误。本题选B。命题点二名誉权[典例2]甲乙为同一个单位的职工,几日前因琐事闹矛盾,甲故意编造乙与妇女王某有暧昧关系的谎言,并四处散播,对乙的正常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甲侵犯了乙的()A.生命权 B.名誉权C.姓名权 D.隐私权答案B解析甲故意编造乙与妇女王某有暧昧关系的谎言,并四处散播,对乙的正常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可见,甲侵犯了乙的名誉权,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排除。[对点练2]因王某品行不佳,杨某结束了与他的恋爱关系并与他人结婚。为泄愤,王某捏造“杨某自幼畸形成长,人格异常”等文字材料并散发到包括杨某丈夫单位在内的多个单位,给杨某精神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并导致抑郁症。在本案中,王某的行为侵犯了杨某的()①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②姓名权③肖像权④名誉权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由于王某的行为,给杨某精神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并导致抑郁症,所以王某的行为侵犯了杨某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①正确;王某捏造事实并散发到包括杨某丈夫单位在内的多个单位,对杨某的名誉造成重大的损失,侵犯了杨某的名誉权,④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和体现对姓名权、肖像权的侵犯事实,②③错误。本题选B。[真题体验]1.(2019·浙江11月选考36)甲与乙因工作原因结怨。为报复乙,甲在网络上散布乙有婚外情等不实之词,还将偶然偷拍到的乙与异性多人在饭店大堂正常聚餐的照片发布在网络上作为佐证。甲的行为侵犯了乙的()A.名誉权 B.肖像权C.姓名权 D.隐私权答案A解析题干中甲在网络上散布乙有婚外情等不实之词,属于无中生有,诽谤,损害乙的名誉权,故A符合题意;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不选。2.(2019·浙江4月选考34)丁某与刘某结婚多年,育有一子小丁,今年12岁。丁某与刘某在结婚时书面约定,丁某婚后行使知识产权的所有收益归丁某个人所有。其余财产归属双方未作约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丁某许可画廊展览其画作而取得的报酬,归丁某个人所有②刘某婚后用婚前购得的机动车经营网约车取得的收益,归刘某个人所有③保护小丁是丁某与刘某的义务而非权利④小丁12岁生日时接受表姐赠与他的钢琴,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答案D解析我国民法典规定,夫妻可以采取约定财产制,即夫妻双方可以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约定决定夫妻财产的归属,约定财产具有排除法定财产划分的效力。本案中丁某与刘某采取了约定财产制,因此,“丁某许可画廊展览其画作而取得的报酬,归丁某个人所有”的说法正确,①入选。八周岁以上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因此,“小丁12岁生日时接受表姐赠与他的钢琴,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的说法正确,④入选。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生产、经营的收益,归夫妻共同所有,刘某婚后用婚前购得的机动车经营网约车取得的收益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而不是归刘某个人所有,②错误,排除。保护小丁既是丁某与刘某的义务又是丁某与刘某的权利,③错误,排除。3.(2017·浙江4月选考35)张某通过其微博发文,毫无根据地质疑和否定某知名抗战烈士的英雄事迹,损害烈士形象,在社会上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此,烈士子女向法院起诉。张某的行为侵犯了()A.烈士和其子女的名誉权 B.烈士子女的隐私权C.烈士的名誉权 D.烈士子女的名誉权答案C解析张某的行为侵犯了烈士的名誉权,故C正确。4.(2016·浙江高考37)李某常以未完成作业和撒谎为由殴打养子,致其体表广泛挫伤并产生畏惧心理。事件披露后,警方对李某实施刑拘,检察院提起公诉。近日,法院一审宣判,李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在本案中,李某()①侵害了养子的人身权②侵犯了养子受教育的权利③侵犯了养子的身份权④侵害了养子的生命健康权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答案C解析本案中,李某常殴打养子,这是家庭暴力,侵害了养子的人身权和生命健康权,①④正确;材料中的信息并没有说明李某侵犯了养子受教育的权利和养子的身份权,②③不符合题意。[创新预测]1.民法典人格权编在我国立法上第一次引入了私生活安宁这一概念,并通过反面列举的方式,对侵害私生活安宁的各种典型方式作出了规定。民法典禁止行为人实施发送垃圾短信、垃圾邮件等侵扰他人私人生活安宁的行为,禁止非法进入、窥视、拍摄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禁止非法拍摄、录制、公开、窥视、窃听他人的私密活动,禁止非法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此举()①强化了对人格尊严等人身利益的有效维护②对保障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③可以完全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④说明自然人的所有利益需求得到法律全面保护A.①② B.①④C.①③ D.③④答案A解析私生活安宁属于隐私的重要内容,保障自然人私生活安宁是人格尊严等人身利益的重要体现。民法典人格权编在我国立法上第一次引入了私生活安宁这一概念,并通过反面列举的方式,对侵害私生活安宁的各种典型方式作出了规定,强化了对人格尊严等人身利益的有效维护,对保障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①②正确;私生活安宁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表现,民法典对侵害私生活安宁的各种典型方式作出了规定,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但③夸大了规定的作用,不选;法律并不保护自然人所有的利益需求,④观点错误。本题选A。2.2019年1月,家住东城区的黄先生从西城区的商场购买一套化妆品赠送给妻子孙女士,孙女士使用后皮肤红肿出疹,久治不愈花费巨大。多次交涉无果,孙女士于2020年2月将商场诉至法院。本案中,孙女士()①应要求商场承担违约责任②可以要求商场承担侵权责任③有权向西城区法院提起诉讼④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法院不予受理A.②④ B.①③C.①④ D.②③答案D解析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存在缺陷的,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本案中商场提供的化妆品存在缺陷,造成孙女士身体伤害,侵害了孙女士的身体权、健康权,孙女士可以要求商场承担侵权责任而非违约责任,②正确,①错误;民事诉讼多采取“原告就被告”,即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的原则,本案中,被告商场在西城区,因此孙女士有权向西城区法院提起诉讼,③正确;民事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本案中,2019年1月到2020年2月未超过诉讼时效,法院应予受理,④错误。本题选D。3.2020年全国“两会”的“两高”报告均提及英烈名誉权的维护。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报告中,提及为维护方志敏、雷锋等英烈的名誉权,分别提起了公益诉讼48起,最高人民法院的报告也明确已经审结22起。可见,维护英烈名誉权()①只能由英烈后代近亲属围绕侵犯名誉权提起诉讼②既是对英烈人身权的维护,也是对公共利益的维护③需要国家机关履行职责,维护和彰显宪法法律尊严④说明名誉是对于人格的社会评价,侵权要承担法律责任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③答案D解析法律规定,维护英烈名誉权,既可以由英烈后人等近亲属就英烈名誉权受侵犯提起诉讼,也可以由国家机关就此提起公益诉讼,①观点错误;英烈精神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维护英烈名誉权不仅是对英烈本人人身权的维护,也是对公共利益的维护,②正确;为维护英烈名誉权,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人民法院审结维权案件,说明维护英烈名誉权需要国家机关履行职责,维护和彰显宪法法律尊严,③正确;名誉是对于人格的正面的社会评价,侵犯英烈名誉权需要承担必要的法律责任,④观点表述错误。本题选D。4.张某在同学会上负责摄影。事后未经王某同意,将王某照片做成表情包并配上低级趣味的文字,在同学群内转发后流入社会,导致他人对王某的讽刺、挖苦。张某侵犯了李某的()①人身权②隐私权③名誉权④姓名权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答案C解析未经王某同意,张某将王某照片做成表情包并配上低级趣味的文字,在同学群内转发后流入社会,导致他人对王某的讽刺、挖苦。可见,张某侵犯了李某人身权中的名誉权,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题意不符,排除。专题强化练一、选择题1.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先哲有言:民法典被称为“民权保护之母”,在民法典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一生各阶段的权利,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民法主要在于保护公民的民事权利②民法旨在平衡自然人间的人身关系③民法与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密切相关④人一生要与所有民事法律规范打交道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民法典被称为“民权保护之母”,说明民法主要在于保护公民的民事权利,①符合题意;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②错误;“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一生各阶段的权利,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说明民法与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密切相关,③符合题意;人一生要参与各种民事交往与活动,从而受到民法的广泛调整,但并不意味着要与所有的民事法律规范打交道,④错误。答案为B。2.下列属于我国民事法律关系的是()A.交警对小王的交通违规行为所进行的行政处罚B.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电脑的合同C.小偷甲因偷盗他人财物被警察逮捕拘留D.张三与李四约定周末一起去看电影答案B解析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活动(权利活动和非权利活动)而形成或产生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交警对小王的交通违规行为所进行的行政处罚属于行政法律关系,与题意不符,A排除。我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也就是说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故甲乙两公司签订买卖电脑合同的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B符合题意。刑事法律关系是指刑事法律所调整的国家与公民(包括某些特定法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甲因偷盗他人财物被警察逮捕拘留属于刑事法律关系,C排除。张三与李四约定周末一起去看电影不属于民事法律调整的范围,与题意不符,D排除。故本题选B。3.摄影师为15岁的小李拍摄了一组艺术照,后未经小李同意,将其中几张照片汇编入自己的作品集复制发行。小李母亲得知此事后,要求摄影师支付报酬,但摄影师拒不支付。两人争执中李母将摄影师的作品集毁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小李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而不享有肖像权②李母毁损作品集的做法侵害了摄影师的隐私权③摄影师未经同意将小李的照片复制发行侵害了小李的肖像权④摄影师能以财产权受侵害为由要求李母赔偿损失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民事行为能力不同于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①错误;材料中李母毁损作品集的做法侵害了摄影师的财产权,而不是侵害摄影师的隐私权,②错误;公民享有肖像权,他人未经本人同意,不得擅自使用其肖像,本案中,摄影师未经小李同意,将小李的照片汇编入自己的作品集复制发行,侵害了小李的肖像权,③正确;本案中,李母将摄影师作品集毁损,摄影师能以财产权受侵害为由要求李母赔偿损失,④正确。4.公司甲从公司乙购买了一台起重机,买回后,发现该起重机质量有问题,但检查时将起重机一零部件弄丢。公司甲以该台起重机质量有问题为由,要求公司乙退货。而公司乙则以起重机已损坏为由,拒绝退货。后经有关部门认定该产品确有质量问题,责成公司乙退货,但需扣除公司甲损坏的零部件的费用。公司甲不服,认为应全额退款。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①公司甲与公司乙应该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②公司甲应是权利主体,公司乙应是义务主体③公司甲与公司乙都否认自己是义务主体④公司甲与公司乙都认为自己是权利主体A.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公司甲购买公司乙的起重机之后,两个公司就已成为了合同关系的双方,这就意味着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和对应的,即公司甲与公司乙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故①正确,②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当公司甲发现从公司乙买来的起重机有问题时,只想到了自己作为权利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却没有看到自己在检查机器时弄丢零部件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同样公司乙在得知公司甲弄丢了零部件之后,只想到了自己作为权利主体所应享有的权利,却没有看到自己作为义务主体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所以公司甲与公司乙都认为自己是权利主体,并且都否认自己是义务主体,故③④正确。故本题选C。5.近年来,礼俗失序、道德失范困扰社会生活。维护社会公序良俗,不仅是人们的共同期待,也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目标。民法典把公序良俗作为基本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必须遵循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以民法原则匡扶良俗()A.是因为传统礼俗发生异化,必须依法取缔B.增强了民法典的道德底蕴,又推动了道德规范的践行C.说明法律的实施有赖于道德的支持D.说明维护公序良俗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的保障答案B解析“民法典把公序良俗作为基本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必须遵循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这有利于增强民法典的道德底蕴,推动道德规范的践行,故B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C、D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6.李某向王某借款后逾期不还,王某在索要过程中两人产生争执,李某殴打王某致其重伤,王某之妻赵某目睹全过程,因受惊骇导致精神崩溃。王某儿子十分气愤,就此事在微信朋友圈等自媒体上对李某进行大肆辱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赵某的身体权受到侵害②李某应当赔偿王某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③李某的名誉权受到侵害④王某儿子应当承担排除妨碍的民事责任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B解析身体权是指自然人保持其身体组织完整并支配其肢体、器官和其他身体组织并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他人违法侵犯的权利,“因受惊骇导致精神崩溃”没有涉及身体权受到侵害,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李某殴打王某致其重伤”,说明李某应当赔偿王某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②符合题意。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在微信朋友圈等自媒体上对李某进行大肆辱骂”,说明李某的名誉权受到侵害,③符合题意。排除妨碍权利人行使其权利受到他人不法阻碍或妨害时,要求侵害人排除或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排除,以保障权利正常行使的措施,在材料中,李某的名誉权受到侵害,王某儿子应当承担停止侵害的民事责任,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7.村民赵某受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在一儿一女均达到法定上学年龄时,他只让九岁的儿子上学,而把女儿留在家中帮助干活,并常年殴打女儿。事件披露后,警方对赵某实施刑拘,检察院提起公诉。在本案中,赵某主要()①侵害了女儿的人身自由权②侵犯了女儿的生存权③侵犯了女儿受教育的权利④侵害了女儿的生命健康权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答案D解析在本案中,赵某主要侵犯了女儿受教育的权利和生命健康权,③④符合题意;①②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8.M公司未经王某聪(公众知名人物)本人许可和授权,开发网游《某聪的日子》,且将游戏关卡名称设置为多个不良人物类别的名称,通过恶搞王某聪提高M公司的公众关注度。可见,M公司此举()A.侵犯了王某聪的隐私权 B.侵犯了王某聪的姓名权C.旨在干扰王某聪的生活 D.旨在降低王某聪的信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姓名权。M公司不经王某聪本人许可授权使用“某聪”名,且刻意引导游戏玩家认定“某聪”就是“王某聪”,以抬高公司关注度,从而获取更大经济效益,这显然侵犯了王某聪的姓名权和名誉权,所以B符合题意,D与题意不符;题意并没有直接涉及王某聪的隐私权,也不是旨在干扰其生活,故A、C不选。9.新冠疫情防控期间,陈某刻意隐瞒个人病情,导致与其密切接触的多人被隔离观察。被隔离的邻居李某非常恼怒,将陈某的照片发布至微博并添加许多辱骂之词,引发众多网友评论和转发。李某此举涉嫌侵犯陈某的()①姓名权②肖像权③名誉权④隐私权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答案B解析姓名权是指公民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材料未涉及姓名权,①不符合题意。李某将陈某的照片发布至微博,侵犯了陈某的肖像权,添加许多辱骂之词,侵犯了陈某的名誉权,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宣扬他人隐私,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0.陈某请摄影师王某为其拍摄个人写真,后王某在未经陈某同意的情况下将照片卖给广告商李某,李某又未经陈某和王某的同意将陈某照片刊印在广告宣传单上。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李某侵犯了陈某的肖像权②照片著作权属陈某但由王某行使③李某侵犯了陈某的名誉权④王某将照片卖给广告商,构成侵权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材料中王某在未经陈某同意的情况下将照片卖给广告商李某,李某侵犯了陈某的肖像权,①符合题意。陈某请摄影师王某为其拍摄个人写真,照片的著作权属于王某,肖像权属于陈某,②错误。材料未涉及名誉权,③不合题意。王某在未经陈某同意的情况下将照片卖给广告商李某,目的是获得盈利,构成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