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王朝_第1页
七年级上册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王朝_第2页
七年级上册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王朝_第3页
七年级上册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王朝_第4页
七年级上册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王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武帝:名刘彻,(公元前157—前87年),汉景帝之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7岁时就被册立为太子,16岁(公元前141年)登基,在位54年。凭借着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先祖们已为他积累了丰富的资本,只等武帝来实现他的宏图大业了……然而……主父偃汉武帝:大胆河间王刘德,他简直是不要命了。朕听说河间王到处收买人心,笼络天下英才,今日不但对朕态度骄横无理,还口口声声要以小国得天下,他这是要造反吗?主父偃:陛下息怒,诸侯王问题是个历史遗留问题,切不可操之过急,容臣慢慢细说原委……史料阅读

西汉的分封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大量分封功臣和同姓子弟为诸侯王,把他的儿子、叔伯兄弟都封了王。诸侯王可以在封国内自行颁布法律,任命官员,自征租赋,自铸钱币,自集军队,权力很大。汉高祖分封的目的是“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一旦有敌人来犯,各地诸侯王可立即起兵共同守卫皇室,希望以此巩固汉朝的统治,使刘家天下永存下去。思考:汉高祖的目的达到了吗?产生了什么后果?没有达到七国之乱

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无视皇帝的诏令,有的甚至还图谋夺取皇位。

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削减诸侯王的封地。吴王刘濞很早就有篡夺皇位的打算,他便以这次事件为借口,联合其他六个诸侯王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联兵反叛,这七位诸侯王都是此前分封的同姓子弟。汉景帝被迫杀死晁错,来安抚他们,但刘濞不仅没有罢兵,反而扬言“我已为东帝”。被逼无奈的景帝于是派兵镇压,最后平定了叛乱。这就是“七国之乱”。七国之乱史料阅读汉武帝:父皇虽平定了七国之乱,但是只是对他们加强了控制,诸侯王的势力依然很大,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我汉王室仍面临着来自诸侯王国的威胁。主父偃主父偃:陛下莫急,臣有一把软刀子,可保陛下无忧!

主父偃:以那河间王为例,他除了嫡长子之外,还另有七个儿子,他们是庶(shù)子,虽然现在无权继承封地,但是……一、“推恩令”的实施1、颁布“推恩令”皇帝诸侯王诸侯王诸侯王侯侯侯侯侯侯侯侯侯中央统辖的郡中央统辖的郡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实行推恩令?2、推恩令的核心内容是什么?3、推恩令发挥了什么作用?削弱王国势力,巩固中央集权除了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允许诸侯王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的子弟建立新的候国。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逐渐被分成许多小侯国,再也没有力量与中央对抗。政治上

汉武帝的推恩令更高明

汉武帝不费财力、兵力,以和平的手段,不断拆分诸侯国的封地,使之无力对抗中央。而且大多数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不仅不会反抗中央而且对此心存感激。思考:汉武帝的推恩令与汉景帝的武力平定七国之乱相比,谁更高明?高明在何处?皇帝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地方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2.加强监察,建立刺史制度政治上

,解决王国问题。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政治上的大一统。颁布“推恩令”设刺史制度小结:政治方略1、西汉王国问题的彻底解决是在()A汉高祖时期B汉文帝时期C汉景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2、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的检察权,在地方设置()A司隶校尉B郡C县D刺史DD皇帝司隶校尉(中央)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地方

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拓展延伸

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此材料说明汉武帝面临什么难题?

思想的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

启奏陛下,恕臣直言,现在有些人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整天说三道四,应该制定严厉的刑法,对乱说者治罪,看今后谁还敢诽谤皇上?法家代表

陛下万岁!用道家思想来治国最好,先帝们一直用道家思想治国,才有今天的成就。既然道家的思想这么好,那就继续采用。

道家代表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道家思想让人们没有约束,会说三道四。法家思想太残酷,不能体现皇上的爱民之心。用儒家思想治国,既体现皇上的仁慈,又教化了百姓。儒家代表是谁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治国良策?罢黜(chù)百家,独尊儒术(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董仲舒“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太学“讲经图”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大力弘扬儒学?兴办太学五经授课比较汉武帝和秦始皇在统一思想方面实施的措施有何不同?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始皇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顾颉刚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培养封建统治需要的儒学人才

思想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小结:思想方略1、自西汉以后的两千多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的是()A道家学说B法家学说C墨家学说D儒家学说2、中国最高学府——太学出现于()A孔子创办私学后B秦朝统一后C汉武帝时期D隋朝DC

经济上的难题到了汉武帝统治时期,由於对外征伐不断,中央财政从此前"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的丰盈一变而为入不敷出的困局。对外征战导致中央财政窘困。材料说明此时中央政府遇到了什么难题?素材:历史镜头结合素材:此时社会上出现什么现象?历史镜头一:历史镜头二:平民百姓吃不起盐,只能淡食。市场上货币混杂。有的半两钱轻的跟榆钱一样。富商大贾(gǔ),冶铸鬻(yù)盐,财或累万金。历史镜头三三、盐铁专卖

盐铁官营专卖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改变这一状况呢?官

五铢钱出土于汉代带“官”字款的铁器。统一铸五铢钱平抑物价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增而用足。——西汉桑弘羊《盐铁论》思考:这些措施会产生什么作用?___专卖铸____增强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小结三:经济方略盐铁五铢钱平抑物价1、小童家收藏了一枚五铢钱,请你替小童判断一下,这枚五铢钱最早可能铸造于()A商纣王时期B秦始皇时期C王莽时期D汉武帝时期2、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最终目的是()A抑制大商人谋取暴利B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C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D集中财力治理黄河D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