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求和课件_第1页
数列求和课件_第2页
数列求和课件_第3页
数列求和课件_第4页
数列求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十讲数列求和第三十讲数列求和回归课本回归课本1.公式法对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在求和时可直接套用它们的前n项和公式:①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na1+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Sn=1.公式法另外,还有一些常见的求和公式:(1)1+2+3+…+n=(2)1+3+5+…+(2n-1)=n2,(3)12+22+32+…+n2=另外,还有一些常见的求和公式:2.倒序相加法一个数列如果距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和相等,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可用倒序相加法.如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3.错位相减法如果当数列的每一项可分解为两个因式的乘积,各项的第一个因子成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第二个因子成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可将此数列前n项的和乘以公比q,然后错项相减从而求出Sn.2.倒序相加法4.拆项分组法把不能直接求和的数列分解成几个可以求和的数列,分别求和.4.拆项分组法5.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每一项变为两数之差,以便大部分项能“正”、“负”相消,只剩下有限的几项.裂项时可直接从通项入手,并且要判断清楚消项后余下哪些项,常用的裂项公式为:5.裂项相消法6.并项转化法有时候把两项并成一项考虑,也可以实现我们的转化目的.通常适用于数列中各项的符号是正负间隔的情况.6.并项转化法考点陪练考点陪练答案:A答案:A2.已知an=

(n∈N*),记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则使Sn>0的n的最小值为()A.10 B.11C.12 D.13答案:B2.已知an=(n∈N*),记数列{an3.首项为2,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从第n项到第N项的和为720,则n,N的值分别为( )A.2,6 B.2,7C.3,6 D.3,7解析:由题意知SN-Sn-1=720,代入得解得n=3,N=6,故选C.答案:C3.首项为2,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从第n项到第N项的和为72答案:B答案:B5.(2010·黄冈中学月考题)化简Sn=n+(n-1)×2+(n-2)×22+…+2×2n-2+2n-1的结果是( )A.2n+1+n-2 B.2n+1-n+2C.2n-n-2 D.2n+1-n-25.(2010·黄冈中学月考题)化简Sn=n+(n-1)×2解析:将Sn两边同时乘以2,可以得到:2Sn=2n+(n-1)×22+(n-2)×23+…+2×2n-1+2n,与Sn=n+(n-1)×2+(n-2)×22+…+2×2n-2+2n-1两边同时相减可得到2Sn-Sn=-n+(2+22+23+…+2n-1)+2n=-n++2n,∴Sn=-n+2n-2+2n=2n+1-n-2.故选D.答案:D解析:将Sn两边同时乘以2,可以得到:2Sn=2n+(n-1类型一 公式法求和解题准备:如果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等特殊数列时,直接应用求和公式求解.类型一 公式法求和数列求和课件[解]当n为奇数时,奇数项组成以a1=1为首项,公差为12的等差数列,偶数项组成以a2=4为首项,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解]当n为奇数时,类型二 分组转化法求和解题准备:1.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但若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多个项或把数列的项重新组合,就能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从而可以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解决.这种求和方法叫分组转化法.2.此类问题求解的关键是要分析研究数列的通项公式.类型二 分组转化法求和数列求和课件数列求和课件[反思感悟]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即能分别求和,然后再合并.[反思感悟]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类型三 裂项相消法求和解题准备:1.裂项相消法是分解与组合思想在数列求和中的具体应用,其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某些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目的.类型三 裂项相消法求和2.数列中的每一项均能分裂成一正一负两项,这是裂项相消法使用的前提,一般地,形如(其中{an}是等差数列)的数列可尝试采用此法.常用的裂项技巧有:2.数列中的每一项均能分裂成一正一负两项,这是裂项相消法使用数列求和课件[分析]准确写出an的表达式,然后用裂项相消法.[分析]准确写出an的表达式,然后用裂项相消法.数列求和课件类型四 错位相减法求和解题准备:错位相减法是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也是数列求和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类型四 错位相减法求和【典例4】已知数列{an}是等差数列,且a1=2,a1+a2+a3=12.(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令bn=anxn(x∈R).求数列{bn}的前n项和公式.[分析]用错位相减法解(2).【典例4】已知数列{an}是等差数列,且a1=2,a1+a2[解](1)设数列{an}公差为d,则a1+a2+a3=3a1+3d=12,∵a1=2,∴d=2,∴an=2n.(2)令Sn=b1+b2+…+bn,则由bn=anxn=2nxn,得Sn=2x+4x2+…+(2n-2)xn-1+2nxn.①xSn=2x2+4x3+…+(2n-2)xn+2nxn+1.②当x≠1时,①减去②,得(1-x)Sn=2(x+x2+…+xn)-2nxn+1=-2nxn+1,∴Sn=[解](1)设数列{an}公差为d,则a1+a2+a3=3数列求和课件错源一 思维定势,数错项数错源一 思维定势,数错项数数列求和课件[剖析]本题的错误原因在于乘公比错位相减后,中间是n-1项求和,错当成了n项和,对相减后的结构认识不清楚或认识模糊.[剖析]本题的错误原因在于乘公比错位相减后,中间是n-1项数列求和课件错源二 忽略基本“特征”【典例2】已知两个等差数列{an}和{bn}的前n项和为Sn和Tn,且对一切正整数n都有试求的值.错源二 忽略基本“特征”[错解]设Sn=(5n+3)k,Tn=(2n+7)k,则a9=S9-S8=(5×9+3)k-(5×8+3)k=5k.b9=T9-T8=(2×9+7)k-(2×8+7)k=2k.因此

[剖析]错解忽略了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基本“特征”.其实,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零.[错解]设Sn=(5n+3)k,Tn=(2n+7)k,[正解]设Sn=(5n+3)nk,Tn=(2n+7)nk,那么,a9=S9-S8=(5×9+3)×9k-(5×8+3)×8k=88k,b9=T9-T8=(2×9+7)×9k-(2×8+7)×8k=41k,因此[正解]设Sn=(5n+3)nk,Tn=(2n+7)nk,技法一 分类讨论思想【典例1】定义“等和数列”:在一个数列中,如果每一项与它的后一项的和都为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和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该数列的公和.已知数列{an}是等和数列,且a1=2,公和为5,那么a18的值为________;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Sn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解题切入点]本题重点考查同学们在新情境下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技法一 分类讨论思想[解析]由定义知a1+a2=a2+a3=…=a2k-1+a2k=a2k+a2k+1=5.且a1=2,所以a1=a3=…=a2k+1=2,a2=a4=…=a2k=3.所以a18=3.[解析]由定义知a1+a2=a2+a3=…=a2k-1+a数列求和课件技法二 函数思想【典例2】若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10n(n=1,2,3,…),则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数列{nan}中数值最小的项是第________项.[解析]当n≥2时,an=Sn-Sn-1=n2-10n-(n-1)2+10(n-1)=2n-11.①当n=1时,S1=a1=-9,也满足①式.所以an=2n-11.技法二 函数思想nan=(2n-11)n=2n2-11n.所以n=时,nan最小.由于n∈N*,所以n=3时,使得nan最小.故通项公式为an=2n-11,数列{nan}中数值最小的项是第3项.[答案]an=2n-113nan=(2n-11)n=2n2-11n.[方法与技巧]本题第一问注意an=Sn-Sn-1满足n≥2时,能否合写成一个通项公式,需要验证n=1的情况.而第二问是利用二次函数的思想,由于二次函数开口向上,最小值在对称轴上取得,但是由于n∈N+,所以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近的整数n上取得.体现了数列与函数的密切关系.[方法与技巧]本题第一问注意an=Sn-Sn-1满足n≥2第三十讲数列求和第三十讲数列求和回归课本回归课本1.公式法对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在求和时可直接套用它们的前n项和公式:①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na1+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Sn=1.公式法另外,还有一些常见的求和公式:(1)1+2+3+…+n=(2)1+3+5+…+(2n-1)=n2,(3)12+22+32+…+n2=另外,还有一些常见的求和公式:2.倒序相加法一个数列如果距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和相等,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可用倒序相加法.如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3.错位相减法如果当数列的每一项可分解为两个因式的乘积,各项的第一个因子成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第二个因子成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可将此数列前n项的和乘以公比q,然后错项相减从而求出Sn.2.倒序相加法4.拆项分组法把不能直接求和的数列分解成几个可以求和的数列,分别求和.4.拆项分组法5.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每一项变为两数之差,以便大部分项能“正”、“负”相消,只剩下有限的几项.裂项时可直接从通项入手,并且要判断清楚消项后余下哪些项,常用的裂项公式为:5.裂项相消法6.并项转化法有时候把两项并成一项考虑,也可以实现我们的转化目的.通常适用于数列中各项的符号是正负间隔的情况.6.并项转化法考点陪练考点陪练答案:A答案:A2.已知an=

(n∈N*),记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则使Sn>0的n的最小值为()A.10 B.11C.12 D.13答案:B2.已知an=(n∈N*),记数列{an3.首项为2,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从第n项到第N项的和为720,则n,N的值分别为( )A.2,6 B.2,7C.3,6 D.3,7解析:由题意知SN-Sn-1=720,代入得解得n=3,N=6,故选C.答案:C3.首项为2,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从第n项到第N项的和为72答案:B答案:B5.(2010·黄冈中学月考题)化简Sn=n+(n-1)×2+(n-2)×22+…+2×2n-2+2n-1的结果是( )A.2n+1+n-2 B.2n+1-n+2C.2n-n-2 D.2n+1-n-25.(2010·黄冈中学月考题)化简Sn=n+(n-1)×2解析:将Sn两边同时乘以2,可以得到:2Sn=2n+(n-1)×22+(n-2)×23+…+2×2n-1+2n,与Sn=n+(n-1)×2+(n-2)×22+…+2×2n-2+2n-1两边同时相减可得到2Sn-Sn=-n+(2+22+23+…+2n-1)+2n=-n++2n,∴Sn=-n+2n-2+2n=2n+1-n-2.故选D.答案:D解析:将Sn两边同时乘以2,可以得到:2Sn=2n+(n-1类型一 公式法求和解题准备:如果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等特殊数列时,直接应用求和公式求解.类型一 公式法求和数列求和课件[解]当n为奇数时,奇数项组成以a1=1为首项,公差为12的等差数列,偶数项组成以a2=4为首项,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解]当n为奇数时,类型二 分组转化法求和解题准备:1.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但若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多个项或把数列的项重新组合,就能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从而可以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解决.这种求和方法叫分组转化法.2.此类问题求解的关键是要分析研究数列的通项公式.类型二 分组转化法求和数列求和课件数列求和课件[反思感悟]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即能分别求和,然后再合并.[反思感悟]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类型三 裂项相消法求和解题准备:1.裂项相消法是分解与组合思想在数列求和中的具体应用,其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某些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目的.类型三 裂项相消法求和2.数列中的每一项均能分裂成一正一负两项,这是裂项相消法使用的前提,一般地,形如(其中{an}是等差数列)的数列可尝试采用此法.常用的裂项技巧有:2.数列中的每一项均能分裂成一正一负两项,这是裂项相消法使用数列求和课件[分析]准确写出an的表达式,然后用裂项相消法.[分析]准确写出an的表达式,然后用裂项相消法.数列求和课件类型四 错位相减法求和解题准备:错位相减法是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也是数列求和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类型四 错位相减法求和【典例4】已知数列{an}是等差数列,且a1=2,a1+a2+a3=12.(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令bn=anxn(x∈R).求数列{bn}的前n项和公式.[分析]用错位相减法解(2).【典例4】已知数列{an}是等差数列,且a1=2,a1+a2[解](1)设数列{an}公差为d,则a1+a2+a3=3a1+3d=12,∵a1=2,∴d=2,∴an=2n.(2)令Sn=b1+b2+…+bn,则由bn=anxn=2nxn,得Sn=2x+4x2+…+(2n-2)xn-1+2nxn.①xSn=2x2+4x3+…+(2n-2)xn+2nxn+1.②当x≠1时,①减去②,得(1-x)Sn=2(x+x2+…+xn)-2nxn+1=-2nxn+1,∴Sn=[解](1)设数列{an}公差为d,则a1+a2+a3=3数列求和课件错源一 思维定势,数错项数错源一 思维定势,数错项数数列求和课件[剖析]本题的错误原因在于乘公比错位相减后,中间是n-1项求和,错当成了n项和,对相减后的结构认识不清楚或认识模糊.[剖析]本题的错误原因在于乘公比错位相减后,中间是n-1项数列求和课件错源二 忽略基本“特征”【典例2】已知两个等差数列{an}和{bn}的前n项和为Sn和Tn,且对一切正整数n都有试求的值.错源二 忽略基本“特征”[错解]设Sn=(5n+3)k,Tn=(2n+7)k,则a9=S9-S8=(5×9+3)k-(5×8+3)k=5k.b9=T9-T8=(2×9+7)k-(2×8+7)k=2k.因此

[剖析]错解忽略了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基本“特征”.其实,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零.[错解]设Sn=(5n+3)k,Tn=(2n+7)k,[正解]设Sn=(5n+3)nk,Tn=(2n+7)nk,那么,a9=S9-S8=(5×9+3)×9k-(5×8+3)×8k=88k,b9=T9-T8=(2×9+7)×9k-(2×8+7)×8k=41k,因此[正解]设Sn=(5n+3)nk,Tn=(2n+7)nk,技法一 分类讨论思想【典例1】定义“等和数列”:在一个数列中,如果每一项与它的后一项的和都为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和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该数列的公和.已知数列{an}是等和数列,且a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