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同“疏”、奏疏;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谏——劝谏、劝告;逐——驱逐;客——客卿,为秦国服务的其他诸侯国人;题意:李斯劝告秦王不要驱逐客卿秦始皇像谏逐客书(先秦)李斯古代经典政论文阅读
书,同“疏”、奏疏;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1
【历史背景】《谏逐客书》是李斯给秦王嬴政的一篇奏章。秦王嬴政十年,秦国宗室贵族借韩国派水工郑国为秦修灌溉渠阴谋消耗秦的国力一事,谏秦皇下令驱逐一切客卿。李斯遂上此书力谏秦王不要驱逐客卿,秦王读了李斯这一奏章,取消了逐客令。
李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师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西入秦,秦王拜斯为客卿,后官至秦朝丞相,协助秦始皇帝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腰斩于市。【历史背景】《谏逐客书》是李斯给秦王嬴政的一篇奏章。秦2
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yuān)
,迎蹇(jiǎn)叔于宋,来邳(pī
)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yān
)、郢(yǐng
),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jū
),废穰(ráng
)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谏逐客书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3
②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xiān
)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
tuó
)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juétí
)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ěr
)、阿缟(ēgǎo
)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bì
),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②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4③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借)寇兵而赍(jī)盗粮”者也。④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③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5
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理解文意】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6
【译】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侍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译】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7
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解读文意】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8第①层: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开门见山,点明文章中心论点,干净利落,毫不隐讳。】
第②层:昔缪公求士......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例举秦国四代先君史实,阐明纳客之利。】第③层: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反面假设推论,阐明却客之非。】对比论证【解读第一段】本段分三层意思:第①层: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对比论证【解读第一段9
②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理解文意】【译】如今陛下获得昆山的美玉,拥有随侯珠,和氏璧,(衣饰上)悬挂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着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但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所产的这以后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把玩观赏的东西;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充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棚;长江以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来装饰后宫、广充姬妾、赏心快意、怡目悦耳的东西,必须是出产于秦国的才可以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镶嵌着玑珠的耳饰,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②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10……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译】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同时歌唱呼喊发出呜呜之声来快活耳朵听觉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而《郑》《卫》《桑间》,《昭》《虞》《武》《象》之类,则是异国它邦的音乐。如今(陛下)却抛弃了敲击瓦器的音乐而追求《郑》《卫》之音,撤下弹筝奏曲而采取《昭》《虞》之乐,这是为什么呢?只不过是图眼前称心如意,适于观听罢了。现在用人却不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不是秦人就得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这样做的话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11取享乐之物:珠玉、玩好、美女、音乐
【结论】: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解读第二段】
(类比论述)【原则:快意当前、适观而已】
取有用之人:驱逐客卿【原则: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
重声色珠玉轻有才之人取享乐之物:珠玉、玩好、美女、音乐【结论】:非所以跨海12秦始皇死后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④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第三段: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谏逐客书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而《郑》《卫》《桑间》,《昭》《虞》《武》《象》之类,则是异国它邦的音乐。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用来装饰后宫、广充姬妾、赏心快意、怡目悦耳的东西,必须是出产于秦国的才可以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镶嵌着玑珠的耳饰,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
③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理解文意】
【译】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就将士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如今却抛弃百姓来资助敌国,拒绝宾客来使诸侯成就霸业,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秦始皇死后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③臣闻地广者粟13
第三段: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第三段:道理论证+对比论证14
④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理解文意】
【译】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
第四段总结观点:逐客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
(首尾呼应,前后贯通。)④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151.开门见山:窃以为过矣。追溯历史:四君“以客之功”,霸西戎、成帝业,客无负于秦。2.
现身说法:
取享乐之物——取有用之人
重声色珠玉——轻有才之士(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结论:“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
3.分析利弊:(逐客之弊、纳客之利):
正面:五帝三王所以无敌反面:却宾客以业诸侯
4.总结分析:逐客亡国
【梳理全文】1.开门见山:窃以为过矣。【梳16【艺术特色】:【艺术特色】:17艺术特色艺术特色18素材积累素材积累19《谏逐客书》课件220
书,同“疏”、奏疏;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谏——劝谏、劝告;逐——驱逐;客——客卿,为秦国服务的其他诸侯国人;题意:李斯劝告秦王不要驱逐客卿秦始皇像谏逐客书(先秦)李斯古代经典政论文阅读
书,同“疏”、奏疏;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21
【历史背景】《谏逐客书》是李斯给秦王嬴政的一篇奏章。秦王嬴政十年,秦国宗室贵族借韩国派水工郑国为秦修灌溉渠阴谋消耗秦的国力一事,谏秦皇下令驱逐一切客卿。李斯遂上此书力谏秦王不要驱逐客卿,秦王读了李斯这一奏章,取消了逐客令。
李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师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西入秦,秦王拜斯为客卿,后官至秦朝丞相,协助秦始皇帝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腰斩于市。【历史背景】《谏逐客书》是李斯给秦王嬴政的一篇奏章。秦22
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yuān)
,迎蹇(jiǎn)叔于宋,来邳(pī
)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yān
)、郢(yǐng
),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jū
),废穰(ráng
)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谏逐客书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23
②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xiān
)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
tuó
)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juétí
)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ěr
)、阿缟(ēgǎo
)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bì
),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②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24③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借)寇兵而赍(jī)盗粮”者也。④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③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25
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理解文意】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26
【译】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侍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译】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27
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解读文意】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28第①层: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开门见山,点明文章中心论点,干净利落,毫不隐讳。】
第②层:昔缪公求士......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例举秦国四代先君史实,阐明纳客之利。】第③层: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反面假设推论,阐明却客之非。】对比论证【解读第一段】本段分三层意思:第①层: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对比论证【解读第一段29
②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理解文意】【译】如今陛下获得昆山的美玉,拥有随侯珠,和氏璧,(衣饰上)悬挂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着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但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所产的这以后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把玩观赏的东西;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充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棚;长江以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来装饰后宫、广充姬妾、赏心快意、怡目悦耳的东西,必须是出产于秦国的才可以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镶嵌着玑珠的耳饰,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②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30……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译】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同时歌唱呼喊发出呜呜之声来快活耳朵听觉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而《郑》《卫》《桑间》,《昭》《虞》《武》《象》之类,则是异国它邦的音乐。如今(陛下)却抛弃了敲击瓦器的音乐而追求《郑》《卫》之音,撤下弹筝奏曲而采取《昭》《虞》之乐,这是为什么呢?只不过是图眼前称心如意,适于观听罢了。现在用人却不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不是秦人就得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这样做的话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31取享乐之物:珠玉、玩好、美女、音乐
【结论】: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解读第二段】
(类比论述)【原则:快意当前、适观而已】
取有用之人:驱逐客卿【原则: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
重声色珠玉轻有才之人取享乐之物:珠玉、玩好、美女、音乐【结论】:非所以跨海32秦始皇死后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④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第三段: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谏逐客书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而《郑》《卫》《桑间》,《昭》《虞》《武》《象》之类,则是异国它邦的音乐。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用来装饰后宫、广充姬妾、赏心快意、怡目悦耳的东西,必须是出产于秦国的才可以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镶嵌着玑珠的耳饰,丝织的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工制图基本知识》课件
- 甘肃政法大学《先进复合材料》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企业培训课件题目
- 三年级数学上册四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说课稿西师大版
- 《考试习惯指导》课件
-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单元水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2教科版
- 《作文复习分析论据》课件
- 化工生产安全用电课件
- 动物解剖生理学-25体温
- 初一安全食品课件
- 新高考背景下2025年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策略讲座
- 初中音乐欣赏课型互动教学策略的构建及实践
- 2020-2021学年北京市西城区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详解)
- DB13-T 5821-2023 预拌流态固化土回填技术规程
- 《新媒体运营》高职新媒体运营全套教学课件
- 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系列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2024年兰州大学专业课《金融学》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 初中物理宝典
- 工业园区临时管理公约
- GB/T 26527-2024有机硅消泡剂
- 形象与礼仪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