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1
设计思路
克与千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重量概念,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生活经验,在课堂设计中,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概念,并了解克与千克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1、课前让每位学生去商场上任选两种物品调查数据,并填好调查表。
2、将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台盘称,8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一盘鸡蛋,一些黄豆,2袋盐,实验卡〔1〕和实验卡〔2〕。
3、准备一架天平。
4、视频展示台,电脑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千克
师:老师这儿有两袋糖,请你们猜一猜它们是一样重,还是哪一袋重一些?
生1:我认为左边那袋重一些。
生2:我认为右边那袋重一些。
生3:我认为它们是一样重的。
师:谁想上来掂一掂?
〔找几位学生来掂一掂,一致认为是左边那袋重一些〕
师:刚刚大家用眼睛观察得到了三种不同的结果,但通过掂大家的意见就统一了。
看来比拟两件物品的轻与重光靠眼睛是不行的,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那么这袋糖到底有多重呢?你有方法知道吗?
生1:用秤来称。
生2: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
师:这个方法不错。
昨天老师请大家回去任选两件物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你们完成了吗?谁想上来汇报?
〔找几位学生上来汇报〕
师:刚刚你们所读到的“克,千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重量单位。
〔板书: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
1、提出问题。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重量,但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比方你们桌上所摆的鸡蛋,苹果等物品,要知道它们的重量怎么办呢?
生:可以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
2、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
3、教师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4、详细介绍盘秤的使用方法
〔课件展示〕
〔1〕观察秤面,说说秤面上有些什么?
〔2〕介绍秤面中如何来分大格、小格,且它们各表示多少重量的克数。
〔3〕识秤练习。
〔4〕小组学习如何使用桌面上的盘秤。
〔5〕小组比赛分别称出一本数学课本和一个文具盒的重量。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师:生活中较重的物品是用“千克〞做单位的。
1、动手实践。
小组合作分别用盘秤称出1千克的苹果和1千克的盐,并填写好实验卡〔1〕。
2、小组汇报填写结果。
3、提问。
师:每组称得的1千克的盐都是2袋,为什么1千克的苹果,每组称得的个数会不一样呢?
生:因为苹果的大小不一样。
4、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5、让学生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6、举例。
师:1千克也就是生活中常说的1公斤,在你的周围能找到比1千克还重的物品吗?
生:我们的体重。
师:那你们互相抱一抱吧。
生:我们的桌子、凳子的重量。
师:很好。互相抬一抬吧。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问题。
师:桌面上的1袋苹果、1个苹果可以用盘秤称出它们的重量,那1粒黄豆能用盘秤称出它的重量吗?
生:能。
师:试一试吧。学生试后发现很难称出它的重量。
师:用什么秤才能称出1粒黄豆的重量呢?
生〔思考〕:天平。
师:对,生活中常用天平来称较轻物品的重量,使用的单位是“克〞。
2、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并且在天平上演示称1克重量的过程。
3、让学生感受1克的重量。
〔每人在桌上找到1个2分硬币,把它放在手指上感受它的重量〕
4、举例说一说生活中重量大约是1克的物品。
5、猜一猜1克的黄豆大概有几粒?猜后指名演示。
6、动手实践。
〔1〕师的桌面上陈列了一些物品,请每组任选1件猜它的重量,你们认为组内谁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谁猜的重量。
用同样的方法猜出1个苹果的重量并填写实验卡
〔2〕师:想不想知道你们猜得对不对?
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到市场管理处的公平秤去称一称。哪些小组愿意当市场管理员?
〔2〕任选三个小组当市场管理处,每组都选出一名工作人员,其它同学是监督员。其它五个小组的同学拿着刚刚所猜的物品任选一家市场管理处的公平秤去称一称。称后将结果填入实验卡〔2〕中。
〔3〕并比一比哪个小组猜得最准。
〔4〕请猜得最准的小组交流经验。
五、“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师:“千克〞与“克〞是两个不同的重量单位,大家猜一下多少个1克会是1千克呢?
生:1000个克是1千克。
师:满1000克我们就可以用一个比拟大的重量单位“千克〞来表示。
〔板书:1千克=1000克〕
六、引导学生进行小结与质疑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提出不懂的问题,学了新知识有何感想。
七、思考
课件出示:一头大象,如果用“克〞或“千克〞来表示这头大象的重量适宜吗?如不适宜那用什么单位比拟适宜呢?我们以后再学。
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内容,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克和千克,感知克、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称一称、掂一掂等实践操作体验活动中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能根据现实情境恰中选择克或千克计量物品的轻重。
3.在现实情境和具体操作中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
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在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单位进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白板展示:超市购物时的对话情境?
教师:同学们,画面中他们在说什么?〔学生交流〕?
教师引用对话中提到的克和千克引入课题:克、千克的认识〔板书:克、千克〕
二、新知探索
1.认识工具——称。
2.认识克〔g〕。
〔1〕活动:称称。
小结:大家观察了称出的1克、2克、3克、4克糖,用手感受下1克有多重。
引导学生感受1克糖看上去很少,感觉很轻。
〔2〕掂掂。
我们身边有很多物品都很轻,比方一枚硬币〔呈现1角硬币〕,介绍一角硬币重1克,你放在手心内掂一掂,感受1克有多重。把小组的硬币放在一起,掂掂,感受有多重。
〔3〕说说。
通过刚刚的掂掂、称称,你们对1克或几克有什么感觉?〔轻或很轻的感觉〕
小结:计量较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板书:克——g〕
〔4〕议议。
在生活中,计量那些物品的轻重可以用克作单位?
〔5〕填填
学生独立教材第2页“填一填〞,并汇报。
小结:秤上的标注是g,读数就以克作单位,指针指着多少就是读多少克。
3.认识千克。
〔1〕称一称。
一袋盐重多少?两袋盐呢?
学生观察:1袋盐重500克。想:两袋盐是500克+500克=1000克
让学生把两袋盐放在盘秤上称一称,老师:两袋盐多重?你是怎样知道的?
〔指针指着1,两袋盐重1千克〕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得出:
1千克和1000克都同样表示两袋盐的轻重,因此1千克和1000克一样重,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师板书:1000克=1千克
〔2〕估一估
教师:你能估一估多少个苹果重1千克吗?
先引导学生用手先掂一掂一个苹果有多重,再想1kg重的物品在手里是怎样的感受,然后估计几个苹果重1千克,组内先交流,然后让学生用盘秤验证估算结果〔3个苹果重约1千克〕。
〔3〕称一称
①小组合作:用盘秤称出1千克大米。
让学生先将大米放入袋中,先用手掂一掂,估一估,称出1千克大米。
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让学生再掂一掂。
②小组合作用盘称称出2千克大米。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③教师巡视:让学生先掂一掂,估一估,各小组再分别称出8个苹果和3个萝卜有多重。
〔4〕填一填。6kg=()g7000g=()kg11000g=()kg
教师指名答复,帮助学生分析填写错误的原因。
三、练习应用
1.完成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称一称
学生分组完成后相互交流。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一第1题。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反思
教学中忽略运用比照的方法感受轻重。可用右手掂两袋食盐,左手掂1个一角硬币,这样通过比拟,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轻重〞,形成较鲜明的表象。通过学生的随堂练习及课后作业,我发现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少,学生对“克〞、“千克〞的质量,认识体验还够,判断几克、几千克,误差较大,还需要通过更为丰富的实践活动来促进。
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3
一、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千克、克、吨〞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三、课堂实录
教具准备:天平、盘秤、牛奶、黄豆、回形针、花生米、军棋、2分硬币、苹果、鸡蛋等等,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师:同学们,上节课有两个同学表现得非常好,老师要和他们热烈拥抱。
老师抱一个特别瘦的学生一下就抱起来了,而抱一个胖的学生怎么抱也抱不起来。
〔评析自然引入“轻〞“重〞。〕
师:通过刚刚老师抱这两个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生:同学轻,同学重。
师:真的吗?〔让一个学生再来抱抱试试〕
2、师让学生从桌上任拿2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拟轻,谁比拟重。
〔评析通过“抱一抱、掂一掂〞的游戏非常自然地引出了物体有轻重的区别,激发了学生学习称物体的欲望,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二〕探索新知
1、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刚刚我们通过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体比拟出两个物品的轻重,那么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
〔评析唤醒学生生活中有关质量的经验。〕
生1: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
生2:用秤来称。
师:这两个方法都不错!如果物品的包装上标有质量,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质量。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到商店任选5件自己喜欢吃的食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谁来汇报一下?
生汇报:1包火腿肠有500克、一根火腿肠有45克、60克、75克……
1包薯片250克,1包饼干500克,1个“小哑铃〞面包1千克……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好!同学们刚刚说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
〔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评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轻重引入表示轻、重的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设计思路:
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学时,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根底,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时机,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并让学生在估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结果,在课前调查与课后实践中充分表达了数学的应用性。
教具准备:
1.一架天平;2、电脑,多媒体课件;3、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台盘秤,6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一些鸡蛋,2袋盐,6个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学过程:
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1.教师拿一包糖和一包盐,让学生肉眼观察并判断哪个重。
2.让学生亲自动手掂一掂判断哪个重。
3.启发学生说出要知道糖和盐的准确重量有两种方法:一是用秤称,二是看包装袋上净含量。
4.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多种物品净含量情况。
5.揭示并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3.介绍盘秤的使用方法。
4.让学生称出一个苹果和一本数学课本的重量,初步学会认秤。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让学生称出1千克的苹果和1千克的盐。
2.提出问题,使学生知道因为苹果的大小不一样,因此每组称得的1千克的苹果的个数也不一样,而1千克的盐都是2袋的道理。
3.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让学生互抱对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比拟轻的物品〔比方豆子〕用盘秤称不出来,引出天平。
2.课件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称的物品。
3.教师拿天平演示称2分硬币的方法。
4.让学生每人把一个2分硬币掂一掂,并在小组内谈感受。
5.让学生通过掂、比、称,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为后面的稳固练习提供丰富的表象。
五、“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1.谈话得出1千克=1000克。
2.播放课件,稳固练习,强化学生对“千克〞和“克〞的理解。
六、课堂练习。
1.我会连。〔西瓜、方便面、驼鸟蛋、2分硬币的重量〕
2.我会判断。
3.找错误。
七、游戏:
1.老师发给每组一样物品,让他们在组内先估测该物品重量,再统一意见,然后实际称量,最后修正自己估测与实测的误差。
2.老师总结估测的方法是要找一个参照物。
八、布置作业,延深课外。
1.让学生称出1千克鸡蛋。
2.让学生提出问题:1000克鸡蛋大约多少个,500克〔1斤〕鸡蛋大约多少个。
3.布置课后实践作业。
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5
教学内容:
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答复,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刚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
〔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从学生的实践调查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学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克。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4、〕刚刚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
〔5、〕板书: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拟,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1000克=1千克
齐读: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
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
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6
详细介绍:
课题二:千克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认识案秤,了解案秤称物品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并体验到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效劳于生活.
教学重点
建立1千克重量的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建立1千克重量的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一台案秤、一些苹果、2袋精盐〔每袋500克〕、一些鸡蛋、一些沙土、2捆挂面〔每捆500克〕;1克、10克、100克、1000克的大米,分别装在塑料袋中〔每组10袋〕,10袋大米〔每袋1千克〕、天平.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教师:前面我们学了重量单位克,你们都会用了吗?可有一位小朋友因为上课没听讲,不会做下面的题目,正在打电话求助呢,你们能帮帮他吗?〔演示课件千克的初步认识下载〕
一只乒乓球约重3〔〕一杯牛奶重300〔〕
一个西红柿重250〔〕一个鸭蛋约重60〔〕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那位小朋友在大家的帮助下已经学会了怎么用克这个单位,可他又遇到了一些问题〔出示下面的题目〕
一袋大米重25〔〕一个大冬瓜重10〔〕
一头牛重420〔〕小明体重28〔〕
2.教师:称一些比拟轻的物品时,常用克做单位.可是称一些像牛、人这样比拟重的东西,用克做单位就太小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比克大的重量单位千克〔板书:千克〕.1千克到底有多重?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把课题板书完整:千克的初步认识〕
〔二〕千克的初步认识:
1.感知1千克有多重.
讲述:称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单位.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每组有一袋大米,每袋都是1千克,同学们亲自掂一掂.初步感知1千克有多重.
2.使学生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教师出示1克重的大米,每组中的1号同学拿出1克重的大米给本组同学看一看,掂一掂.
〔1〕提问:10个1克是多少克?100个1克是多少克?1000个1克是多少克?
引导学生明白:10个1克是10克,100个1克是100克,1000个1克是1000克
〔2〕教师重述:1000个1克也就是1000克,可以称为1千克.〔板书:1千克、1000克〕
〔3〕指板书,提问:1千克和1000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用天平称一称〔左边托盘中放1千克,右边托盘中放1000克〕
引导学生明白:1000克就是1千克,所以1000克=1千克
教师板书:1千克=1000克
〔4〕体会1千克的实际重量
引导学生左手拿1克的大米,右手拿1千克的大米掂一掂,两只手的感觉有何不同?进一步认识1千克=1000克.
同学们拿出1袋精盐〔每袋标有500克〕、两袋精盐,亲自掂一掂,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看看每袋标明重量,两袋重量是多少?
教师说明: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也是我国法定的计量单位〔出示图片法定计量单位〕.
3.进一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
〔1〕认识案秤,了解案秤称物体的方法
①出示图片台秤,师简单介绍构造.
②教师介绍使用方法:案秤也叫做台秤,使用时先把案秤刻度盘上的指针〔或游标〕定在0位,然后将所称物品放到托盘上,观察秤指针所指的数字,指几就是几千克,教师称1千克的苹果演示给同学们看.
〔2〕实际操作,具体感知1千克有多重.
①称出1千克的沙子,装在塑料袋里,用手掂一掂有多重.
②将1大袋洗衣粉放在托盘里让学生称一称有多重〔正好1千克〕,顺次传递让学生掂一掂.
③把称过的和课前准备好的物品拿出来,再次让学生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说明它们的重量相等都是1千克.
4.完成43页的做一做
〔1〕引导学生分别称出1千克的苹果,同学们一起数一数有多少个?思考为什么都是1千克,而苹果的数量却不一样?如果苹果的数量相同,重量一定相等吗?
引导学生明白:重量相同物体的个数不一定一样多;数量相同,物体的重量不一定相等.
〔2〕学生举例说明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3〕在下面表里填上适宜的数目.
教师重点指导______个鸡蛋重1千克.提问:9个鸡蛋一定重1千克吗?为什么?〔因为鸡蛋的大小不一样,所以同样个数的鸡蛋重量不一定相等,同样重量的鸡蛋个数不一定一样〕.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个重量单位千克.1千克也叫做什么?千克和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四〕看书质疑.
三、稳固开展
1.称比拟轻的物品的重量时,常用______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重量时常用______单位,1千克也叫〔〕.
2.1千克=〔〕克1000克=〔〕千克
3.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千克克
4.手势判断对错:
2千克<20某某克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2500克>3千克
题中两边单位不同,判断前提醒学生注意
5.填空:
〔1〕小明体重25千克,小青体重21千克,小明比小青重______千克.列式为______.
〔2〕一筐水果重30千克,6个人合买一筐后平均分,________?〔先口头提出问题,再口头列式,注意问题的单位〕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到现在你共学习了几个重量单位?分别是什么?克与千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五、布置作业:第44页第4题.
板书设计
千克的初步认识
探究活动
实验:制作简单天平
实验目的
1.使学生初步了解天平的原理.
2.使学生学会自己制作、使用天平.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所需材料
两只塑料杯子、粗线、硬纸板、直尺、毡头笔、衣架、吸管、黏性胶带
实验步骤
1.请成年人在每个塑料杯上戳两个孔杯口边各一个孔.将粗线系在两个孔上,形成环状.
2.用毡头笔和直尺在纸板上画上刻度,把中线画得突出一些.
3.用胶带将吸管贴在衣架的下边,让吸管指着下方.
4.在衣架的两个臂上各挂一个塑料杯,并检查一下,衣架挂在钩子上的时候两只杯子是否保持平衡.把刻度盘贴到衣架的后面,当杯子空着的时候让中线对着吸管.
5.把不同的物体逐个放进杯子里,比拟它们的重量.看看你需要多少东西才能使它们保持平衡.
整体图如下:
千克的初步认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7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重量及其单位千克和克,进一步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并能比拟表示重量的各数大小。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单位时间的观念,以及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3、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只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进一步稳固画角、直角的方法。
教具准备:1千克盐、教具钟面、一副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长度单位、重量单位和时间单位分别有哪些?〔板书〕
2、揭示课题。
二、千克和克的复习
1、长度单位复习。
〔1〕问:长度单位哪个大,哪个小?一米大概有多长?〔手势比拟〕1分米、1厘米呢?
〔2〕问:长度各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千克和克的复习。
〔1〕问:重量单位哪个大,哪个小?问: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1克呢?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掂一掂1千克盐和1个2分硬币的重量。
〔3〕问:什么时候应用到长度单位,什么时候应用到重量单位?
三、时、分、秒的复习
1、问:时间单位有哪些?哪个大?哪个小?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问:1小时内我们可以做多少事情?1分钟内你的脉搏跳多少下?
3、出示不同的钟面,让学生说出所表示的时刻并记录下来。
四、综合练习
完成复习第9、10题。
五、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
1、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2、找出以下图形中的直角,并说明所用的方法。
3、完成复习第11题。
4、复习画角。
〔1〕说说画角的步骤。
〔2〕画一个角。
〔3〕画一个直角,并用符号标出来。
5、练习复习第12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8
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使学生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
㈡能力训练点
1、开展学生分析、比拟、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自主选择适宜的秤称物品。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根底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
㈢情感教育点
1、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2、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教具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盘秤、有奖竞猜的物品、一个1角硬币
〔学生用〕六人一组:10个1角硬币、10克、20克、30克、50克、100克的物品,2包500克的盐、苹果、饼干、石头、米、花生米、果冻等......
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难点: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我们也去凑凑热闹好吗?
生:好!
师:我们去看一看。
1、观看课件演示:〔熊猫森林超市开张情景〕
咦,什么声音,这么热闹?
噢,原来今天是熊猫森林超市开张的日子。
2、课件显示〔超市内部场景〕
师:好,我们进去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说出看到的商品名称、质量、有数字、有克和千克...〕
3、〔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4、请翻开课本P86页。
二、认识称。
师:要知道物品的轻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来称。
师:那么你知道哪些称呢?
生:〔多媒体课件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
生1:我在超市卖食品的地方见过电子秤。
生2:卖水果的地方有盘秤。
生3:我见过夏天卖西瓜的用磅秤。......
师:大家真留意身边的事物。
三、感觉体验,形成质量观念。
1、认识1克。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1角硬币〕你猜一猜有多重呢?
生:1克......
师:我们用天平来称一称。请看屏幕。〔播放录像〕
师:你们真棒,一枚1角的硬币约重1克。请大家拿一枚1角硬币放在手中掂一掂,好啦,感觉怎么样?
生:很轻。
师:大家知道1克的重量了,现在找一找生活中有那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克。
生:乒乓球、小发夹、药片、小螺丝、纽扣、图钉......
师:你们真利害能找到这么多大约1克的物品,那你还能找出10克、50克、100克的物品吗?
生:......
师:大家真聪明,找到这么多以克为单位不同重量的物品。
师:请大家从篮子里找出100克的物品。看哪一组找得最快。准备开始。
师:大家都来感觉一下。
2、认识千克
师:刚刚第二小组找100克的物品又快又好,现在我们再来找出1包500克的物品,准备开始!
师:找得好快啊!这是一包500克的盐。〔500克〕
师:一袋盐500克,那么两袋呢?〔生答师板书:1000克〕
师:我们在验证之前一齐来认识盘称。我们一齐来观察一下。〔观察盘称认识盘称〕
生:〔汇报〕
师:现在我们把两袋盐放在一起,用盘秤称一称。那么大家知道有多重啊?〔学生操作称量〕
生:1千克
师:1000克里面有几个1克呢?〔1000个〕
师:那么1000克和1千克哪一个重呢?〔相等〕我们一齐来读一读。
师:老师想到超市买几样东西你能帮帮老师吗?〔能〕
[要求:请各组合作帮助称出1千克的物品]
学生汇报:我们组称了6个苹果是1千克......
师:通过称量,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这六袋物品重量相同,都是1千克。
生:我发现1千克的石头少,1千克的饼干多。
生:我发现虽然1千克的石头少,1千克的饼干多,但是他们的重量是一样的。
师:你们的发现可真多!谢谢大家的帮助。
师:现在我们每人轮流掂一掂,试一试这1千克的感觉,各小组也可以交换物品试一试。
师:感觉怎么样。
生:我觉得1千克很重。
生:我觉得1千克比1克重多了。
生:我觉得1克比1千克轻很多。
师:真的吗?好了,我们拿出1克和1千克的物品比一比。
师:感觉怎么样。
生:1克很轻,1千克很重。
生:1克比1千克轻很多。......
师:一般情况下,我们称较重的物品用千克做单位,称较轻的物品用克做单位。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P86,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联系生活,稳固练习
同学们学了这么多知识,熊猫老板很想请大家去他的超市帮助,你愿意吗?听听熊猫老板的要求吧?〔想成为我的职员可不容易,要经过三关的考验。勇敢的小朋友请来吧!〕你们有信心吗?
第一关:1、书P88页2。
2、书P89页4。
3、书P89页5。
第二关:判断提。〔学生用动作判断〕
〔1〕一个1角硬币重1克,10个1角硬币重1千克。〔〕
〔2〕5千克比5000克要轻一些。〔〕
〔3〕小明重25千克。〔〕
〔4〕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第三关:亮亮去春游写了一篇日记请小组合作找出不对的地方并改正。〔课件出示〕
亮亮今天春游啦!他为自己准备了可口的食物:有50千克重的两个,150克重的一个...他们班游玩的地点是动物园,在那里亮亮看到了许多动物,他最喜欢重达3000克的、和脖子长达3克的。
五、有奖竞猜活动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得这么好,老师想送些礼物给大家。请看,想要吗?
师:呵呵,都想要,不过,得先猜猜它有多重?哪个小组猜对了奖品就是你们组的!
〔每组一分物品学生通过掂一掂,估一估说出重量。〕
六、小结。
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9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开展学生分析、比拟、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5、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kg)=1000克(g)。
2、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具准备:各种秤、各种实物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初步感知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爸爸妈妈做的什么菜?老师最喜欢吃糖醋排骨,你们喜欢吃吗?老师刚刚从一位有名的厨师那得到了做糖醋排骨的配料表,他说这样做肉香味美,你们想不想看看他到底是怎样配料的?
2、你们从配料表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谁愿意来说一说?
3、对呀!克与千克都是用来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我们把它叫做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揭示课题)
4、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质量是用克和千克作单位的,谁愿意把你收集的信息和大家说一说。
(二)充分感受、自主探究
A、感知1克的重量
(1)看来同学们对克与千克了解得可真不少,那么下面你们来猜一猜你们桌面上的哪个物体大约是1克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大约就是1克呢?
对了,我们可以来称一称。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
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
指名拿1克的物体来天平上称一称(师边帮助边讲解称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一枚2分硬币,把它拿在手中掂一掂,说说感觉怎么样?(很轻)称比拟轻的物体的时候,我们通常用“克〞作单位。
(3)操作实践:小组合作拿出5枚2分硬币,轮流用手掂一掂体会重量。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
(5)拿一袋盐和一袋薯片,用眼睛看,哪个重一些?不许用秤称,用手来掂一掂感觉一下你判断的正确吗?
B、感知1千克的重量
(1)同学们,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用克来表示吗?对了,还有千克,下面请小组内用手来掂一掂,快速地找出桌面上重1千克的物体。
那么重1千克的物体还用天平来称适宜吗?
(2)认识盘秤、弹簧秤:当指针指向1时,表示1千克,指向2时表示几千克呢?看一看,想一想最多能称几千克的物品?指针指向小1,应是多少呢?小5呢?1千克后的小5呢?(Kg表示什么?g表示什么?)
(3)用准备好的秤,小组来秤一秤1千克盐后汇报,任意称你身边的物体。指名再来秤1千克的水果,装在塑料袋里掂一掂,再数一数有多少个?
(4)下面每个人都一手拿盐,一手拿2分的硬币,掂一掂感觉有什么不同?把你的感受告诉小组同学。
小结: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国际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了称较重的物体一般用千克作单位。小明却遇到了一道难题,你们愿意用你学的知识帮帮他吗?
(5)出示练习十八的第一题和第四题
C、千克与克的关系。
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拿的一袋精盐是500什么?再拿一袋,现在是多少克?一袋腌制盐是1什么?那么我们可以说一袋腌制盐和两袋精盐是什么关系呢?他们之间加上什么符号呢?
1千克=1000克1Kg=1000g
(等号左右两边表示的质量相等,但单位不同)那么现在你说1千克里有多少个1克呢?
小结:克与千克有着这样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脑筋急转弯
出示练习十八的第五题
(三)稳固练习、解决问题
1、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15千克()
(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4)小红的体重是35Kg。()
(5)一箱苹果重300g。()
(6)克和千克都是长度单位。()
2、称一称
同学们,称体重要用什么秤?猜猜它以什么作单位?(千克,人比拟重)你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我们来称一称吧!
请三名同学上来,猜猜谁最重,谁最轻。分别称出体重,找出最轻和最重的。
老师建议:希望瘦小的同学不要挑食,过胖的同学要科学饮食,人人争取有个健康的身体,好吗?
4、同学们的精彩表现吸引来了一头可爱的小猪,紧接着来了一只大公鸡,大公鸡还下了一个大鸡蛋,它们来是想让你们帮助它们解决一件它们的烦心事,你们愿意吗?一位糊涂的小朋友把他们的体重给弄混了,你们能为他们找到适宜的重量吗?
(四)质疑小结、概括评价:
1、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快乐吗?,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概括:今天我们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比一比,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而且能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除了今天认识的克与千克,你还知道哪些质量单位吗?(可以向学生介绍斤、两、公斤、吨)
(五)课后实践
同学们回家后,量量你的身高和体重,再问问妈妈你出生时的身高和体重,制作一个自我小档案,体会一下妈妈养育你所付出的艰辛,让我们用成绩来回报父母。
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10
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根底上,培养学生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2、物体质量的估量。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枚2分硬币、2袋500克的砂糖、1千克盐假设干袋、弹簧秤、盘秤、电子秤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导入
师:昨天李老师带关女儿去新玛特购物,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她们都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
师:从画面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她们买了6个苹果,重1千克。
生:1盒饼干110克。
生:一桶豆油5千克。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国际标准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克〞
师:1千克大约有多重呢?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老师给你准备好的1角硬币。一枚1角硬币的质量大约就是1克,请你们亲自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生:一颗钮扣。一个橡皮头。……
师:可见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火腿肠,看看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克?
生:34克。
师:好!请同学们掂一掂,感觉一下34克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看一下,你的学具袋里还有什么?
生:牛奶!
师:快来找一找牛奶是多少克?
生:220克。
(在此过程中,提醒学生g即克的英文缩写)
师:那请你赶快掂一掂,感觉一下吧!(学生活动)
师:请同学们从你的桌子里取出砂糖,猜一猜,一袋砂糖是多少克?
(学生猜)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质量标注,是?
生:500克。
师:那两袋呢?
生:1000克。
(板书)
三、实践操作,初步感知“千克〞及“克〞与“千克〞的关系
师:知道了1克有多重,想不想知道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袋盐,(出示盐)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
生:1千克。
(板书)
师:想不想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师:现在请小组长到老师这里来领1千克的盐。
(组长来领)
师:请小组成员轮流掂一掂,感觉一下1千克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都掂过了吗?
生:掂过了。
师:那1千克盐和我们刚刚的2袋砂糖比拟,哪个重?
生:盐重。
生:砂糖。
生:一样重。
师:怎样知道物品的轻重?
生:用秤称!
师:说得好极了,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
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哪儿见到的?
生:(答复)
师:(出示课件)向同学们演示磅秤、盘秤、台秤、弹簧秤、天平、电子秤台。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盘秤,现在可以验证1千克盐和2袋砂糖哪个重了吧?
生:可以了!(教师称重,学生观察)
师:都指在1千克处,说明什么?
生:同样重。
师:所以……(板书)1000克=1千克。
四、小组合作,称量物品
师:我们家里常用的是哪一种秤?
生:弹簧秤。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弹簧秤,谁会使用弹簧秤?
生:(演示)(师辅助)
师:想不想亲自动手称一称?
生:想!
师:好!下面请小组长到台前来领物品。
(组长来领)
师:请小组成员先掂一掂,估量一下大约有多重,再用弹簧秤称一称,看到底是多重?(学生活动)
师:称完了吗?
师:请小组代表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称的什么?质量大约是多少?
生:我们组称的大米,大约是1千克。我们组称的苹果,大约也是1千克。
五、认识电子秤
师:大家在市场买东西时,经常会看到什么秤?
生:盘秤、电子秤。
师:哪位同学认识电子秤,下面就请你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识电子秤,好吗?
生教大家认识电子秤。
六、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师:你这位老师很有耐心,讲解也很细致,谢谢你!
师:昨天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和鱼,请看画面,善于思考的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苹果和鸡蛋一共多少千克?
师:他的问题谁来答?
生:他的问题我来答:苹果重1千克,鸡蛋重2千克,一共是3千克。
生:鸡蛋比苹果多几千克?
生:他的问题我来答:苹果重1千克,鸡蛋重2千克,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所以鸡蛋比苹果多1千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企业与个人之间借款合同》
- 2024年榆林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真题
- 2024年新疆财经大学招聘事业编制人员真题
- 2025【中外合作经营合同范本(机械制造、技术研发)】机械制造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光电项目售后合同范本
- 2024年杭州东方中学招聘真题
- 2024年北京市公安局房山分局招聘勤务辅警真题
- 2014建租房合同范本
- 校园贷合同(2025年版)
- 理疗物品转让合同范本
- 四川成都历年中考作文题与审题指导(2005-2024)
- 2024年北京稻香村招聘考试真题
- 2025-2030中国全自动洗鞋机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期货交易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兽医临床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 2023年河南单招英语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培正中学七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 实验活动7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咨询项目咨询服务合同范本
- 2024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二模地理试卷
- 婴幼儿蚊虫咬伤概述陈丹丹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