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护理讲课课件_第1页
人工气道护理讲课课件_第2页
人工气道护理讲课课件_第3页
人工气道护理讲课课件_第4页
人工气道护理讲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工气道及护理韩海霞人工气道的管理王云文人工气道及护理韩海霞人工气道的管理王云文1目录一、定义二、气管插管的护理三、气管切开的护理四、人工气囊的护理五、正确吸痰六、加温及湿化七、感染及预防目录一、定义2

定义

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经口、鼻或直接经导管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以辅助通气及进行肺部疾病的治疗,改善呼吸功能的一种技术。临床上常包括气管插管(经口或鼻)、气管切开、喉罩、口咽通气管等。

定义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经口、鼻或直接经导管插入气管所3建立人工气道的适应症上呼吸道梗阻气道保护性机制受损清除气道分泌物提供机械通气的通道建立人工气道的适应症上呼吸道梗阻4人工气道的选择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口咽管鼻咽管喉罩人工气道的选择气管插管/气管切开5人工气道护理讲课课件6气管插管的护理1.气管插管的选择(已经口为例)年龄内腔直径(mm)导管深度(cm)女性7-821-23男性8-922-24小儿(>1岁)年龄/4+4年龄/2+12未成熟儿2.5-39-10新生儿(足月)3.0-3.511-12

导管深度直气管导管自中切牙至气管中段的距离

经鼻插管较经口插管小0.5-1号,深度在加2-3cm,小儿年龄/2+15

气管插管的护理1.气管插管的选择(已经口为例)7气管插管的护理2,确认气管导管的位置并妥善固定1)听诊双肺呼吸音2)看气体从导管溢出(白雾)3)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4)上级机的病人观察潮气量的变化。防止脱出、避免单肺通气:记录长度严格交接班气管插管的护理2,确认气管导管的位置并妥善固定8气管插管的护理3,调整合理舒适的体位

1)无论气管切开还是气管插管,在24-48小时内病人应采取平卧位或半卧位,而体位不易变动过多,以增加气管与管道相容性2)头稍后仰减轻气管导管对咽部的压迫3)机械通气时气管导管与病人平行4)吸痰时一只手固定气管插管气管插管的护理3,调整合理舒适的体位9气管插管的护理4.镇静人机对抗烦躁焦虑(严防意外拔管的发生)疼痛休息气管插管的护理4.镇静10气管切开的护理妥善固定气管插管松紧度适当以容纳一手指为宜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观察并发症早期:出血、气胸、皮下气肿脱出后期:感染、食管气管瘘气管切开的护理妥善固定气管插管11人工气囊的护理气囊不放气技术:高容低压气囊压力:18-25mmHg作用:密封气道和预防分泌物的吸入压力过高:气管食管瘘、张力性气胸、纵隔气肿压压力过低:漏气、返流人工气囊的护理气囊不放气技术:高容低压12人工气囊的护理气囊充气方法少量漏气技术(MLT)少量闭合技术(MOV)人工气囊的护理气囊充气方法13最小闭合容量技术(MOV)与最小漏气技术(MLT)之区别MOVMLT定义:套囊充气后吸气时无气体漏出套囊充气后吸气时有少量气体漏出步骤:1.将听诊器放于颈部,同时1.同前给套囊充气直到无气体漏出为止2.抽出0.5ml气体可闻及漏气声2.抽出气体以0.1ml开始,直到吸气时3.再注气,直到吸气时听不到听到漏气声止漏气声止优点:1.不易发生误吸1.避免套囊上产生滞留物,在套囊周围2.不影响潮气量有一向上气流将流向肺内的痰液咯出2.与MOV比,减少了潜在气道损伤缺点:比MLT易发生气道损伤1.易发生误吸。2.可降低潮气量最小闭合容量技术(MOV)与最小漏气技术(MLT)之区别MO14人工气囊的护理漏气的判断反流的判断听:有无漏气声、发音看:口、鼻有无气体溢出试:气囊放气量与充气量是否相等查:套管位置有无改变致漏气潮气量、压力改变人工气囊的护理漏气的判断反流的判断15正确吸痰吸痰时机适时、按需吸痰,出现下列情况时可确定病人吸痰:①病人出现呛咳,有痰液的回动。②上机病人在排除管路扭曲等各种因素外,气道压力增高,峰压报警。③双肺听诊时有痰鸣音存在。④SPO2下降(肺功能正常时SPO2大于95%,老年肺病时,SPO2大于88%)正确吸痰吸痰时机16正确吸痰吸痰原则无菌、无创、快速、有效。

为了避免医院性感染及交叉感染,吸痰应尽量做到无菌,对气道没有创伤,时间要求15秒左右,如果有大量痰贮存在气道时,则相应延长时间。吸痰是动作轻柔、口、鼻腔、人工气道吸引时应分开。正确吸痰吸痰原则17正确吸痰吸痰管的选择注意吸痰管的粗细,吸痰管的外径不超过气管插管内径的1/2,若过粗产生的负压过大,可造成肺内负压,使肺泡陷闭,引起肺不张;若过细,则吸痰不畅。吸痰管长度应在45-60cm,有1-2个侧空为宜。常用12-14号正确吸痰吸痰管的选择18吸痰管的选择吸痰管的选择19正确吸痰吸痰压力为了避免负压吸引对气道的损伤,压力在0.04-0.06mPa之间。成人压力一般小于200mmHg,儿童在80~100mmHg,婴幼儿在60~80mmHg.正确吸痰吸痰压力20正确吸痰方法1吸纯氧或高氧2雾化吸入或气管内滴药3-5ml3翻身拍背以大小鱼际叩击病人肺部,其方法应由上向下,由外向内,均匀有力的叩击,引起体内痰液的震动,促进痰液的排出注意:吸痰时由浅入深、左右旋转轻柔,遇到分泌物出稍停留,禁忌一插到底,以免将气管外部的痰带入气管深部,引起二重感染。吸痰是观察患者的面色,心率及SPO2。正确吸痰方法21正确吸痰深度原则上应比气管导管长4-5cm,以确保能吸出气管支气管内的分泌物。深昏迷的病人插入深度越深越好,清醒及有咳嗽反射的病人,插入深度应达到病人有效咳嗽为宜吸痰时病人的体位应取平卧位,以保证吸痰时气道通畅无阻。正确吸痰深度22

美国呼吸道管理协会将呼吸音改善、峰值吸气压降低、呼吸道阻力降低或肺顺应性增加、潮气量增加、SaO2改善作为成功吸痰的标准吸痰效果评价美国呼吸道管理协会将呼吸音改善、峰值吸气压降低、呼吸23

气管粘膜损伤

缺氧加重

肺不张

肺部感染

心律失常

支气管痉挛

人工气道栓塞呼吸心跳骤停吸痰不当的后果气管粘膜损伤

吸痰不当的后果24加温和湿化湿化标准一般要求24小时达200-500ml。痰液粘稠度的判断及处理Ⅰ度(稀痰):如米汤/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上无痰液附着。提示感染轻,如痰液量过多,需减少滴入量或湿化。Ⅱ(中度):较Ⅰ度粘稠,吸痰后玻璃接头上有少许痰液附着,易冲洗干净。提示感染重,如白色粘稠加强湿化。Ⅲ(重度):外观明显粘稠,带黄色,吸痰后玻璃接头内滞留大量粘痰,不易冲洗干净,严重时有痰痂。提示感染严重,加强抗感染。极粘稠痰液,提示气道过干或肌体脱水加强湿化或补充水分。加温和湿化湿化标准25加温和湿化湿化液的选择半张盐水250ml+氨溴索,无抗生素为减少病人的耐药情况,用半张盐水湿化使之接近生理盐水,对气道无刺激作用,特别是气道高反应状态。而生理盐水浓缩后形成高渗状态,引起支气管肺水肿,不利于气体交换。半张盐水+氨溴索+利多卡因主要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和COPD的气道高反应状态,应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作用,达到松弛血管、支气管平滑肌从而改善起到痉挛状态。气管内有鲜血者可用1%肾上腺素湿化达到止血的目的。1.5%SB(蒸馏水350+5%SB150ml)确定病人确实是霉菌感染(有细菌培养为证)应用碱性湿化,软化痰痂。加温和湿化湿化液的选择26加温和湿化湿化方法雾化吸入气管内直接滴药,应用微量泵以每小时泵入,量根据痰液情况而定电热恒温湿化装置(上机病人)加热导线型湿化器:可以调节吸入管道气体的温度。呼吸道气温32-35度。加温和湿化湿化方法27感染及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操作者、吸痰盘、吸痰管的应用消毒保持呼吸道通畅湿化、翻身叩背、吸痰肠内营养体位、小号鼻饲管、鼻肠管、持续滴入做好口腔护理或口腔冲洗,预防VAP的发生气管切开换药按时换药,污染时随时更换选用合适的湿化器和湿化液呼吸机管路及附件的更换与消毒房间消毒感染及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28谢谢谢谢29人工气道及护理韩海霞人工气道的管理王云文人工气道及护理韩海霞人工气道的管理王云文30目录一、定义二、气管插管的护理三、气管切开的护理四、人工气囊的护理五、正确吸痰六、加温及湿化七、感染及预防目录一、定义31

定义

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经口、鼻或直接经导管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以辅助通气及进行肺部疾病的治疗,改善呼吸功能的一种技术。临床上常包括气管插管(经口或鼻)、气管切开、喉罩、口咽通气管等。

定义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经口、鼻或直接经导管插入气管所32建立人工气道的适应症上呼吸道梗阻气道保护性机制受损清除气道分泌物提供机械通气的通道建立人工气道的适应症上呼吸道梗阻33人工气道的选择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口咽管鼻咽管喉罩人工气道的选择气管插管/气管切开34人工气道护理讲课课件35气管插管的护理1.气管插管的选择(已经口为例)年龄内腔直径(mm)导管深度(cm)女性7-821-23男性8-922-24小儿(>1岁)年龄/4+4年龄/2+12未成熟儿2.5-39-10新生儿(足月)3.0-3.511-12

导管深度直气管导管自中切牙至气管中段的距离

经鼻插管较经口插管小0.5-1号,深度在加2-3cm,小儿年龄/2+15

气管插管的护理1.气管插管的选择(已经口为例)36气管插管的护理2,确认气管导管的位置并妥善固定1)听诊双肺呼吸音2)看气体从导管溢出(白雾)3)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4)上级机的病人观察潮气量的变化。防止脱出、避免单肺通气:记录长度严格交接班气管插管的护理2,确认气管导管的位置并妥善固定37气管插管的护理3,调整合理舒适的体位

1)无论气管切开还是气管插管,在24-48小时内病人应采取平卧位或半卧位,而体位不易变动过多,以增加气管与管道相容性2)头稍后仰减轻气管导管对咽部的压迫3)机械通气时气管导管与病人平行4)吸痰时一只手固定气管插管气管插管的护理3,调整合理舒适的体位38气管插管的护理4.镇静人机对抗烦躁焦虑(严防意外拔管的发生)疼痛休息气管插管的护理4.镇静39气管切开的护理妥善固定气管插管松紧度适当以容纳一手指为宜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观察并发症早期:出血、气胸、皮下气肿脱出后期:感染、食管气管瘘气管切开的护理妥善固定气管插管40人工气囊的护理气囊不放气技术:高容低压气囊压力:18-25mmHg作用:密封气道和预防分泌物的吸入压力过高:气管食管瘘、张力性气胸、纵隔气肿压压力过低:漏气、返流人工气囊的护理气囊不放气技术:高容低压41人工气囊的护理气囊充气方法少量漏气技术(MLT)少量闭合技术(MOV)人工气囊的护理气囊充气方法42最小闭合容量技术(MOV)与最小漏气技术(MLT)之区别MOVMLT定义:套囊充气后吸气时无气体漏出套囊充气后吸气时有少量气体漏出步骤:1.将听诊器放于颈部,同时1.同前给套囊充气直到无气体漏出为止2.抽出0.5ml气体可闻及漏气声2.抽出气体以0.1ml开始,直到吸气时3.再注气,直到吸气时听不到听到漏气声止漏气声止优点:1.不易发生误吸1.避免套囊上产生滞留物,在套囊周围2.不影响潮气量有一向上气流将流向肺内的痰液咯出2.与MOV比,减少了潜在气道损伤缺点:比MLT易发生气道损伤1.易发生误吸。2.可降低潮气量最小闭合容量技术(MOV)与最小漏气技术(MLT)之区别MO43人工气囊的护理漏气的判断反流的判断听:有无漏气声、发音看:口、鼻有无气体溢出试:气囊放气量与充气量是否相等查:套管位置有无改变致漏气潮气量、压力改变人工气囊的护理漏气的判断反流的判断44正确吸痰吸痰时机适时、按需吸痰,出现下列情况时可确定病人吸痰:①病人出现呛咳,有痰液的回动。②上机病人在排除管路扭曲等各种因素外,气道压力增高,峰压报警。③双肺听诊时有痰鸣音存在。④SPO2下降(肺功能正常时SPO2大于95%,老年肺病时,SPO2大于88%)正确吸痰吸痰时机45正确吸痰吸痰原则无菌、无创、快速、有效。

为了避免医院性感染及交叉感染,吸痰应尽量做到无菌,对气道没有创伤,时间要求15秒左右,如果有大量痰贮存在气道时,则相应延长时间。吸痰是动作轻柔、口、鼻腔、人工气道吸引时应分开。正确吸痰吸痰原则46正确吸痰吸痰管的选择注意吸痰管的粗细,吸痰管的外径不超过气管插管内径的1/2,若过粗产生的负压过大,可造成肺内负压,使肺泡陷闭,引起肺不张;若过细,则吸痰不畅。吸痰管长度应在45-60cm,有1-2个侧空为宜。常用12-14号正确吸痰吸痰管的选择47吸痰管的选择吸痰管的选择48正确吸痰吸痰压力为了避免负压吸引对气道的损伤,压力在0.04-0.06mPa之间。成人压力一般小于200mmHg,儿童在80~100mmHg,婴幼儿在60~80mmHg.正确吸痰吸痰压力49正确吸痰方法1吸纯氧或高氧2雾化吸入或气管内滴药3-5ml3翻身拍背以大小鱼际叩击病人肺部,其方法应由上向下,由外向内,均匀有力的叩击,引起体内痰液的震动,促进痰液的排出注意:吸痰时由浅入深、左右旋转轻柔,遇到分泌物出稍停留,禁忌一插到底,以免将气管外部的痰带入气管深部,引起二重感染。吸痰是观察患者的面色,心率及SPO2。正确吸痰方法50正确吸痰深度原则上应比气管导管长4-5cm,以确保能吸出气管支气管内的分泌物。深昏迷的病人插入深度越深越好,清醒及有咳嗽反射的病人,插入深度应达到病人有效咳嗽为宜吸痰时病人的体位应取平卧位,以保证吸痰时气道通畅无阻。正确吸痰深度51

美国呼吸道管理协会将呼吸音改善、峰值吸气压降低、呼吸道阻力降低或肺顺应性增加、潮气量增加、SaO2改善作为成功吸痰的标准吸痰效果评价美国呼吸道管理协会将呼吸音改善、峰值吸气压降低、呼吸52

气管粘膜损伤

缺氧加重

肺不张

肺部感染

心律失常

支气管痉挛

人工气道栓塞呼吸心跳骤停吸痰不当的后果气管粘膜损伤

吸痰不当的后果53加温和湿化湿化标准一般要求24小时达200-500ml。痰液粘稠度的判断及处理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